无双庶子(校对)第8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8/923

  “咱们用六皇子,就是要求一个正统的名分,所谓名分,无非就是话语权,随着沐英东进,会有一大批中原疆域落在咱们的手中,这些地方也都各有大儒名士,咱们自己来给姬盈正名,用不着朝廷。”
  说到这里,李信扭头看向赵嘉,沉声道:“这件事,还需要幼安兄上心,幼安兄是读书人,应当知道当今有哪些出名的读书人,我与沐英打下这些地方之后,还请幼安兄派人去他们府上充当说客,让他们替西南说话。”
  赵嘉皱眉苦笑道:“恐怕不太成。”
  “那些读书人之所以能成为名士,就是因为爱惜自己的名声,尘埃不曾落地之前,他们绝不可能替咱们这些反贼说话,若是以生死相逼,反而会适得其反。”
  “这个世上,少有圣人。”
  李大将军冷笑道:“没有人是全无缺点的,我让赵奕领着一批暗部的人去详查,总能查到一些屁股不干净的人,用他们做过的丑事,逼着他们给西南说话。”
  “有了第一个第二个,后面的就要容易许多,只要咱们在战场上打的顺利,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给我们说话。”
  赵嘉点了点头,开口道:“是这么个道理,不过万事开头难,我在锦城要主持政事,无法分身,这些事我可以拿大主意,但是具体的事情,还要有人去负责才行……”
  李信闭上眼睛,认真思索了一番,然后开口道:“我这里有一个人选,可以让他到幼安兄帐下听用。”
  赵嘉呵呵一笑:“属下也有一个人选,要跟侯爷要人。”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默契一笑。
  很明显,他们两个说的人,是同一个人。
  那就是……赵放。
  赵放世家出身,是赵郡李氏的子弟,从小熟读诗书,在学识方面就连赵嘉也很是欣赏他,曾经一度跟李信建议把他留在锦城做官,更难得的是他还去镇北军里打了好几年的仗,心智已经颇为成熟,口才也不坏,正合适去做这个说客。
  “那小子养伤养了几个月,这会儿怎么也该养好了,我等会写封信给他,等幼安兄回京之后,就让他到幼安兄的经略府中任事。”
  赵嘉微微低头,笑道:“赵放与小小姑娘新婚燕尔,又在一起待了几个月,再过些日子,大将军可能就要添一个外甥了。”
  李大将军笑逐颜开。
  “我府上还有十几坛太康初年的祝融酒,真如幼安兄所说多个外甥,就把那些酒都取出来,好好庆贺庆贺。”
  祝融酒,是李信在承德年间弄出来的,但是承德年间的祝融酒不多,大多送到了军中,除了一些军户私藏,很难再找到了,而太康初年的祝融酒,到现在已经十余年时间,也是稀世珍品。
  赵嘉闻言,眼睛一亮,对着李信笑着说道:“难得大将军这般大方,记得大将军家里的幺女出生的时候,也没舍得把那些陈酒拿出来与我们分喝。”
  “那时候年份不够,喝了也没味道。”
  李信摆了摆手:“不说这个了,幼安兄回锦城之后,如果听到我妹子有身孕的消息,记得给我来一封信,我要记一记日子才成。”
  李信与钟小小相依为命了这么些年,感情比一般的兄妹还要好出许多,这是西南人尽皆知的事情,赵嘉微微低头,开口道:“属下记着了。”
  赵嘉与李信相识多年,两个人之间像朋友多过像上下级,闲谈了好一会儿之后,一个黑甲将军登上城楼,赵嘉回头看了这人一眼之后,对着李信拱了拱手,开口道:“大将军,属下明天要回锦城,还要收拾东西,这就告退了。”
  李信也看到了李朔的身影,当即点头:“明日一早,我在西城门送幼安兄。”
  赵嘉躬身退去,李朔迈步走了上来,对着李信躬身拱手道:“大将军,宁州军已经整肃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留下一万人守住襄阳城,十日之后宁州军起兵,跟在沐英身后东进。”
  李信看向李朔,肃然道:“此次沐英的汉州军作为先锋军,会一路打到京畿,宁州军作为中军,沿途要尽可能接收一切可用之人,可用之兵,我希望宁州军跟在汉州军身后,到达京畿的时候,人数要翻一倍以上。”
  李朔恭敬低头:“大将军放心,末将一定做好!”
  李信拍了拍自己这个便宜弟弟的肩膀,淡然道:“等到了京畿,就是你的宁州军主攻了,其中关窍,你自己好好想想。”
  李朔的呼吸猛然加重,他深深低头。
  “末将……”
  “宁州军,必不负大将军重望!”
  
第一百零八章
目标,京城!
  沐英的推进过程,相对还是顺利的。
  毕竟汉中军与安康军都已经撤回了京城,这个时候朝廷的京畿禁军不出动,地方上就没有大股部队能够动用,沿途的县城府城,即便有大晋的忠臣要拼命来挡住西南军,在投石车版的天雷面前,也没有了用处,很快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沐英就拿下了随州,朝着庐州方向推进。
  沐英大军在前,李信与李朔两个人带着宁州军跟在沐英身后,一方面接收沐英打下来的城池,一方面做着善后收尾的工作。
  因为李信的一番话,李朔表现的很是卖力,数万宁州军一边接纳降卒,一边沿途征兵,为此李朔还特意弄了个新兵营,专门训练征募过来的新兵。
  老实说,因为时间太仓促,想要这些新兵形成太大的战斗力是不怎么现实的,但是但凡是个四肢健全的正常人,给他披上甲胄,配上钢刀,再把他训练到敢于上阵杀敌,他就有一定程度的战斗力。
  反正沿途打下了不少府城县城,李朔也接收了不少富户与贪官的家产,这个时候是不缺钱粮的,最多就是缺足够的兵器甲胄,李朔亲自在各州府之中征集铁匠,一边训练新兵,一边给他们赶制刀甲,忙的不可开交。
  相对来说,跟在中军的李信就要闲散许多,他每日除了坐在中军帐里翻看军务文书,然后就是伏案写信,让人送到锦城或者是送到沐英那里。
  除此之外,一切的军务,都说李朔在打理。
  这一日,他们进驻到了随州城里,住了好几个月帐篷的李信,终于住进了宅子里,他洗了个热水澡,然后回到自己的书房里,挑灯翻看李朔还有沐英送回来的文书。
  门外传来了敲门声,然后是一个年轻人的声音。
  “兄长。”
  李信放下手里的文书,开口道:“进来罢。”
  一个瘦削的年轻人推门走了进来,对着李信拱手行礼。
  “见过大将军。”
  李信看了看他,开口问道:“伤可养好了?”
  进来的人,自然是他的妹夫赵放了,赵放先前守蓟州的时候,被鲜卑人射中的肩膀,受伤不轻,好容易才回了西南养伤,到现在已经过去好几个月时间了。
  赵放揉了揉自己的右肩,苦笑道:“回兄长,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只是肩膀偶尔还会隐隐作痛,使不上力气。”
  李信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即叹息道:“可惜关中的秦先生给先帝杀了,不然把他请到西南来,或许能给你祛除病根。”
  “能活着已是万幸。”
  赵放低头道:“小弟奉赵经略之命,赶来大将军帐下听用,请大将军吩咐。”
  “我需要你做什么,幼安兄应该跟你说过了。”
  李大将军仍旧皱着眉头。
  “因为朝廷宣布六皇子夭了,西南军东进的过程中,遭遇的阻力已经比我预料中要大的多,我们需要拿到一些话语权,不能这么被动。”
  “这些日子,我已经让十六去调查了一些大儒名士,详尽的内容他会给你,你先跟着十六看几天,然后你带点人,去劝一劝这些说话有人信的人,让他们替西南说话。”
  赵放点头道:“兄长放心,小弟已经竭尽所能,替兄长办成这件事。”
  李信点了点头,开口道:“这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不过记着一点,能不要杀人便不要杀人,用手段可以,但是不要太下作,实在碰到硬骨头了,就捏着鼻子避过去,出了名的读书人多了,没必要抓着一个人不放。”
  赵放微微低头,笑着说道:“可惜当年的北周世族都不在了,那些人最没有骨气,他们若在,这个时候都不用兄长开口,他们自发的就会替兄长歌功颂德。”
  北周世族里,许多都是存世上千年的家族,这些家族之所以能够王朝衰而已不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墙头草的性子。
  倒不是说他们有什么道德问题,而是对于这些世家来说,从来就没有永恒的王朝,他们眼里也没有什么忠心不忠心,更没有国家情怀,家远远大于国。
  因此他们为了家族,做墙头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些世族存世千年甚至更久,把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一直到武皇帝带着大晋一统天下,科举在大晋大兴之后,这些北方世族才慢慢没落。
  到了太康朝这一代,天子与李信两个人,就彻底把北周世族,送进了坟墓里。
  李信瞥了一眼赵放,淡然道:“你也是北周世族的人,记得当年你的祖父,还想着让你在京城里重建赵郡李氏。”
  赵放微微欠身,开口道:“过去的就都过去了,大晋太祖废了九品出身之后,这些世家本来就一点一点走向死亡,就算小弟重建了赵郡李氏,家里的后人不读书,也就是两三代而亡。”
  “小弟已经想好了。”
  赵放低着头,开口道:“以后生两个儿子,把其中一个改回李姓就是,也算没有断了祖父的香火,至于他的李家是个什么模样,全靠后人自己,与我,或者与赵郡李氏,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如果是一个赵郡李氏出身的成年人,是一定可以,并且愿意为家族抛头颅洒热血的,但是赵放不太一样,他八九岁赵郡李氏就没了,他对家族的感情,甚至未必有对靖安侯府深厚。
  因此,他能够看得开。
  更何况,他眼前的这位西南大将军,就是亲自在北周世族身上填了最后一抔土,埋葬了世族时代的人,他就算有心重建赵郡李氏,也不可能当着李信的面说出来。
  “你能有这个想法,我便放心了。”
  李大将军眯了眯眼睛,从袖子里取出一块通体黢黑的铁牌,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开口道:“这是暗部的牌子,你拿着它去寻十六,十六会告诉你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沐英已经推进到了庐州附近,从汉中到庐州沿途的州府里,有不少仕林名士,都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你要做的就是一件事,让他们改口替西南,替六皇子说话。”
  赵放伸手接过这块铁牌,然后收进了自己的袖子里,低头道:“小弟一定替兄长做好这件事。”
  说完这句话之后,赵放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头看了李信一眼,开口问道:“兄长……”
  “小弟以后,就留在暗部做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8/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