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8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6/923

  “至于禁军……”
  李朔轻声道:“咱们进城的时候,侯将军与贺将军都出力不少,依照小弟的意思,可以把这些禁军依旧交给他们去带,这些人以后仍然驻扎在京畿附近,但是不一定要一直卫护京畿,西陲与北疆要是哪里缺人了,兄长便可以从中抽调人手支援。”
  “我还是那个想法,只要火器营在兄长手里,便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说着,李朔沉默了一会儿:“至于现在的西南军该如何安排,兄长也要慎重考量才是。”
  “他们固然有功,但是说句难听一些的话,火器的功劳要远胜这些西南军士,当然了,如何对待他们,还要看兄长的意思。”
  李信诧异的看了看李朔,然后抚掌感叹倒:“你比从前,长进了太多了,听你这么一番话,我倒觉得你坐在我这个位置上,比我自己要合适的多。”
  李朔连忙摇头,苦笑道:“只是卧床半个多月,闲来无事所以想的多了一点,兄长要是静下心来,一定比小弟考虑的周全。”
  “兄长这么些年以来,不管何时何地,心里一直怀着仁德之心,这是我们这些人的福气,也是天下人的福气。”
  他面色诚恳:“兄长是李朔此生最佩服的人。”
  李信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少要溜须拍马。”
  “你说的很有道理,火器营是命脉,这两天我便着手去准备,至于火器营的名字,也应该换一换了。”
  李大将军呵呵一笑,对着自己的便宜兄弟开口问道。
  “你觉得,神机营如何?”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个沐家
  如李朔所说,火器才是西南军的根本,除开火器这件利器之外,十几万西南军能不能出蜀都还是问题,更不要说像现在这样一路打到京城来了。
  因此,重新组建出一个直属李信的火器营出来,的的确确是当下应该做的事情,第二天李信来到了永乐坊的黔国公府里,寻到了沐英。
  西南军既然进了京城,受了封赏,那么该有的东西就都要有,比如说沐英受封黔国公,朝廷就从永乐坊李选出了一个郡王的宅子,改成了黔国公府给他居住,除此之外李朔的彭原侯府,也在兴建之中,最多一两个月,就能建成。
  李信到了黔国公府,还没有迈进去,一身黑衣的沐英就出府迎接来了,见到李信之后,沐英立刻上前行礼,开口道:“大都督有什么事,让人带个口信到我这里,我立刻就去大都督府上拜见,哪里有上司登门拜访下官的道理?”
  李信呵呵一笑。
  “咱们两家离得近,便不用这么麻烦,况且这一次登门,还是有事与沐兄商量,要让沐兄你出一出血,自然应该我来拜访沐兄。”
  沐英一边让开身子,一边开口笑道:“大都督有什么吩咐,尽管开口就是,若没有大都督,沐英这会儿说不定只是西南某处山头上的土匪强盗,哪里能有今日之光景?”
  对于沐英来说,李信的的确确彻底改变啊他的人生,如果没有李信,他只是西南沐家的子弟,就算能顺利接班成为沐家家主,也没有什么用处,毕竟那时候南蜀遗民风雨飘摇,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彻底打散,随时有可能会落草为寇。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已经进了黔国公府里,李信走在这座国公府的院子里,左右看了看,然后抚掌道:“沐兄这座宅子,比起叶师家还要宽敞一些,沐兄一个人住在这里,也是浪费,有没有考虑过把家里人接到京城里来,随你一同享福?”
  沐英含笑道:“已经给家里写信了,用不了多久,家中的夫人就会带着独子到京城里来,属下打生打死,好容易立下这份家业,自然是要找个人来承继。”
  沐英其实有两个儿子,只不过大儿子改名李脩,在西南做蜀王,既然改了姓,遍不算是沐家人,因此他才会说“独子”。
  这话暗地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也就是说从他这一代开始,沐家人可能就会一分为二,一支在西南继续做蜀王,另一支在京城里,做黔国公。
  李信半眯着眼睛,含笑道:“现在大局已定,咱们兄弟用不着再畏惧谁,也不用怕那些风言风语了,依我的意思,便让我那个大侄子改回沐姓,旧南蜀的李氏,都已经灰飞烟灭了,再让他平白无故姓李,没有什么道理。”
  “既然让他改了姓,便没有改回来的理由,况且他这个李姓,也不是旧南蜀的李。”
  沐英微微低头,笑着说道:“他是大都督第一个义子,只当是跟了大都督姓李就是,这样一来,以后他这个蜀王的爵位,也算是有理有据。”
  李信走在前面,回头看了沐英一眼,脸上露出一抹无奈的笑容。
  的确,李脩是他第一个义子,但是哪有亲爹还在,义子就跟着义父姓的道理,沐英这么说,话里的意思已经非常简单直白。
  那就是李家迟早会做皇帝,等李信登基,李脩这个义子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皇子,这样一来,这个蜀王的位置,就算是名正言顺。
  整个西南集团,从李朔到沐英,包括那位熟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每时每刻都想着天下易姓,等时机成熟,哪怕李信自己不主动迈出那一步,这些人也会做出重现“黄袍加身”的旧事,把李信推上那个位置上去!
  “罢了,这是你们沐家的家事,我就不多干涉了。”
  说到这里,李信微微叹了口气:“其实咱们兄弟,没必要这么生份,这个蜀王的位置,是我应承给你们家的,不管我那个大侄子姓什么,都是蜀王。”
  沐英微笑不语,两个人一起走到了黔国公府的正堂,沐英把李信请到了主位上,然后自己坐在客座,两个人坐定,各自喝了一口茶之后,沐英才对着李信开口问道:“大都督方才说有事与属下商量,不知道是……”
  李信放下茶水,语气平静:“是这样,昨天我去探望李朔的伤势,顺便跟他商量了一下整编西南军的事情,他给了一些意见,我也都听了,不过暂时还拿不定主意,所以今天上门来跟沐兄你商量商量。”
  沐英点了点头,开口问道:“李将军伤势如何了?”
  “恢复的还不错,再有一个月,应该就能大好了。”
  “那便好。”
  沐英喝了口茶,感慨道:“说来不怕大都督怪罪,在到京城之前,属下还有汉州军不少将领,心里都对李朔将军颇有些看不起,觉得他是沾了与大都督的关系,才能做到宁州将军的位置上,但是在宁州军攻京城之后,汉州军上下便统统打消了这个念头。”
  沐英由衷感慨道:“李朔将军看起来像是一个文弱书生,打起仗来的狠劲,连我也有些自愧不如。”
  李信面色平静:“他从小在平南军长大,前些年又吃了不少苦,所以打仗很拼。”
  李朔十六岁便带着平南军残部逃出了锦城,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带着好几万人在吐蕃边境混饭吃,没有少跟吐蕃人打交道,也是在那个时候,天性善良的李朔,有了一身狠劲。
  沐英微微低头,笑道:“扯得远了,大都督还是说正事罢,属下也觉得西南军需要重新整编,您有什么想法吩咐下来,最多半个月,属下一定给您漂漂亮亮的办好。”
  李信端起茶水,不急不缓的喝了一口,然后淡淡的说道:“本来想的是让西南军与京畿禁军混编在一起,但是这个想法跟李朔商量之后,觉得有些不太合适,暂且搁置不谈,以后慢慢再去弄,不过关于火器营的事情,倒是商量出了一个雏形。”
  李信放下茶杯,面色平静。
  “我的意思是,把汉州军与宁州军的火器营都剥离出来,然后弄一个专门负责火器的独立编制出来,这样也方便统一训练,以后若有战事,再从这个编制里抽调人手,作为配合。”
  “这个独立出来的火器营,名字就暂定为神机营。”
  说到这里,李信笑着看了一眼沐英,开口问道:“这个想法,沐兄有没有什么意见?如果没有,我就安排人去做了。”
  沐英连忙低头,回答的毫不犹豫。
  “属下当然没有意见。”
  “整编火器营是天大的好事,火器虽然厉害,但是也要集中训练,才能见成效。”
  
第一百七十九章
布局谋篇
  如李朔所说,最起码在当下这个时间点,沐英对李信还有绝对的忠诚,况且火器营的源头火器,至今还牢牢地掌握在李信手里,自然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既然西南军中两个将军都点了头,神机营的事情便再没有什么阻碍,只要汉州军与宁州军都配合,这件事情最多五六天,就可以全部落实下来。
  不过这神机营将士的人选,还是需要琢磨的,除了火器营的老兵之外,剩下的要从西南军中抽调一些,但是又不能全部从西南军中抽调,需要一些新鲜血液补充。
  再有就是这支神机营的统领人选,很值得考量,李信身边也就赵放比较合适,但是赵放要任羽林卫中郎将,不可能一人身兼两职,至于赵奕……现在年纪还太小,而且他爹不一定想要他走武官路子,八成还是想要他走进学科考的路子。
  赵嘉虽然是读书人,但是因为出身“军户”的原因,一辈子没有科考功名,引以为毕生憾事,他心里还是很想自己的儿子能够成功考学的。
  不过除开这两个人之外,还有一个绝对可信的之人,可以调到京城里来,那就是……林虎。
  林虎在被梅花卫算计之后,一度不愿意再监造火药,后来是陈十六接手了一段时间,后来陈十六被李信调到暗部任魁首,林虎又接过了监造火药的差事。
  从前的火药因为种种原因,需要严格保密,不管是林虎还是陈十六,都是生活在暗处,如今局势不一样了,西南军占据了京城,火药这种东西再藏着掖着,就会显得目光短浅。
  连正式编制的神机营都有了,制造火药以及衍生兵器的火器监,很快也会弄起来,不仅要弄起来,还要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把李信心中的那些“构想”,一点一点实现出来。
  火药的成份并不复杂,之前在李信刻意隐瞒之下,都被朝廷摸索出了七八成的样子,也就是说这东西瞒不了天下人太久,因此现在朝廷的重心就不应该放在火药保密上,而是要放在技术迭代上。
  况且北边的鲜卑部,缺少原料,也缺少工匠,给他们方子他们也弄不出像样的火药,再有就是,假使朝廷这边已经把火炮甚至燧发枪都弄了出来,就算鲜卑人熟练掌握了火药,也没有什么用处。
  因此李信准备把林虎还有他手下的一干工匠,统统召到京城来,林虎出任神机营第一任统领,而他手下的那些工匠,则会成为火器监的一众元老。
  与沐英敲定了火器营的细节之后,两个人又谈论了一些整编西南军的事情,大体的框架是慢慢从京畿或者附近的州府募兵,填充西南军,当然了,募兵的审查要相对严苛一些,尽量招一些清白的人,更重要的是短时间之内,不能让这些新兵爬到校尉以上的位置。
  也就是说,最起码在三年之内,保证西南军仍旧是西南军,不会被自下而上转变成另一支军队。
  有了这些准备,李信或者说西南集团在朝廷的地位,就会固若金汤。
  李信从上午到黔国公府,一直到吃完中午饭之后,才从黔国公府离开,沐英亲自把李信送到大门口,然后对着李信躬身行礼道:“大都督交代的事情,属下下午就着手去办。”
  李信含笑点头:“等这些日子忙完,李朔身子好一些,咱们叫上赵大丞相一起,找个地方喝顿酒。”
  沐英哈哈一笑:“早听说秦淮河得意楼,是大都督的产业,一直没有见识过,到时候还请大都督带我们这些丘八,去得意楼见识见识。”
  “一定一定。”
  两个人拱手作别,李信从黔国公府离开之后,并没有回家,而是走到了永乐坊的一处酒楼里,他刚到就楼下,就有两个老朋友从楼上下来迎接,纷纷对着李信拱手行礼:“等候大都督许久了。”
  听到这句话,李信也有些不太好意思,他跟这两个人约好是一起吃一顿午饭,但是现在都已经午后了,让这两个人多等了他差不多一个时辰。
  李大都督苦笑道:“本来是早就该到的,在黔国公那里谈事情,没有脱开身,劳二位老哥哥久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6/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