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8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8/923

  当然了,在当前阶段,别的权力都可以下放,唯独神机营的权力不行,神机营的所有事情,李信都必须要紧紧的握在自己手里。
  与侯敬德简单吃了顿饭之后,李信便起身离开,侯敬德起身把李信送下了楼,然后对着李信拱手行礼:“大都督,末将这些日子一直住在京城的禁军大营里,经过这些日子,禁军里的兄弟们大多都已经认清了局势,没有谁再会与大都督对着干,当然了,如果大都督有时间,可以找个地方摆桌酒席,请禁军里的兄弟们吃一顿饭,这样禁军明白了大都督的诚意,便可以为大都督所用。”
  他微微低头。
  “大都督曾经在禁军做过七年的将军,如今禁军不少将领都还是大都督的旧部,都等着大都督表态呢。”
  李信哑然一笑:“有什么好表态的,我早就说过,先前互相厮杀,只是各为其主,西南军进京之后,一切就都翻篇,禁军以前在朝廷是什么地位,以后就还会是什么地位。”
  “这样罢,三日之后还是在这个酒楼,我请禁军的兄弟们吃一顿饭,至于什么人应该来,就由侯兄你来决定。”
  侯敬德长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如此,我代禁军的将士们,谢过大都督了。”
  李信同意请禁军将士,或者说是禁军将领们吃饭,就代表他愿意把禁军接纳到自己的势力之中,而不是仅限于西南军,这样一来,不止是禁军以后的日子会好过一些,他侯敬德还有贺菘这类禁军一系的将领,处境都会好上不少。
  ……
  时间很快到了元昭五年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说西南军进京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这两个多月里,李信已经初步将朝廷的格局改造成型,西南军重新整编成为四卫营,分别是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各设左右龙武将军以及左右神武将军,黔国公沐英任龙武卫大将军,统领整个龙武卫,而彭原侯李朔则任神武卫大将军,统领整个神武卫。
  两位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十二万人左右,这个编制的数目还需要慢慢斟酌,按照李信的意思是,四卫军要逐渐扩军到二十万人左右的规模。
  至于城外驻扎的禁军,暂时没有改名,但是李信请他们的将领吃了顿饭,与他们承诺从前是什么样,以后还会是什么样,当然了,随着四卫军规模渐渐成型,现在的禁军以后在京城的地位会慢慢边缘化,虽然仍旧是禁军,但是不能算核心禁军了。
  另外,京城里三禁卫也差不多组建成型,其中陈十六暗部负责的内卫已经正式接掌了皇城的戍卫职事,另外的千牛卫与羽林卫各级将官也差不多都安排齐备,只要训练跟上来,很快就可以恢复从前三禁卫的旧观。
  值得一提的是,除开戍卫皇城的内卫李信不许任何人染指之外,千牛卫与羽林卫,都有安排了不少将门的人进去,其中包括侯敬德的两个儿子,以及贺菘留在京城的儿子,还有就是沐英也派了两个沐家人,进入千牛卫任事。
  除开这些军事方面的改革之外,经过两个月的时间,赵嘉也慢慢接手了尚书台,虽然名义上主事的还是左相房子微,但是实际上尚书台所有的政令,几乎全部出自赵嘉之手。
  因为新天子今年才十二岁,尚且无力亲政,朝中大小事情都由尚书台说了算,但是有赵嘉在尚书台,尚书台里只要是到了一定级别,需要天子决定的重大事情,这位赵相都会抄录一份送到靖安侯府去,等李信做出决定之后,尚书台才会给出决断。
  也就是说,京城里的军政大权,此时不说尽在李信手中,最少也有八成,悉数落在了靖安侯府里。
  许多官员,甚至都要遗忘了皇城里那位天子的存在,也慢慢要开始遗忘永乐坊里的那位怀王殿下了。
  腊月的天,寒风凛冽。
  腊月初七的这天早上,当朝堂里的官员还在研究明年改元年号应该用什么的时候,已经掌握了绝大多数权柄的大都督李信,已经早早的等在了京城的西城门处。
  他刚到西城门的时候,才发现不止自己一个人在等,尚书台右仆射赵嘉,龙武卫大将军沐英,神武卫大将军李朔,都早早的到了西城门,等待着某些人的到来。
  西南三巨头,罕见的到齐了。
  除开这三个人之外,他们各自的儿子也都跟在身边,毕恭毕敬的站在他们身后。
  见到李信的马车到来之后,赵嘉的儿子赵奕上前口称“义父”,李朔的儿子上前喊了一声伯父,至于沐英的幼子,也是上前喊了一声叔父。
  李信跳下马车,对着晚辈们挥了挥手,示意不用客气,然后他瞥了这三个人一眼,摇头苦笑道:“这么冷的天,你们倒是来的早。”
  这群人中唯一一个读书人赵嘉,披着一身月白色的裘子,对着李信笑着说道:“天还没亮的时候,沐大将军到我家里便把我叫了起来,说是要我来这里迎人,我哪里是他的对手,硬生生被叫了起来。”
  李朔面色平静,对着李信低头道:“大长公主今日回京,小弟自然应该前来迎接。”
  沐英咧嘴一笑:“与我那大侄女好些日子没见了,当然应该来迎一迎。”
  今天是李信的家人回京的日子,他们三个人自然收到了消息。
  李大都督无奈的摇了摇头:“你们来但也罢了,何苦把孩子们也带来吹风受寒?”
  三人微笑不语。
  几个人说话的功夫,城外的官道上,五六辆马车在整整一千多人的护卫下,缓缓朝着京城走来。
  沐英等人,看着这些马车,目光热切。
  他们三个人刚才,提到了李信的长女阿涵,也提到了李信家里的那位长公主,但是事实上在他们眼里,今天的主角并不是这两个人,而是……
  李信的独子李平。
  
第一百八十二章
儿女双全
  李信膝下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长女李姝现在已经十三四岁,幼女璟儿现在只有四五岁。
  他的独子李平,是在太康八年生人,今年虚岁已经有八岁了,李平这个名字,还是老国公叶晟在世的时候取的,用意想要这孩子能够平平稳稳,不要像他爹那样每每剑走偏锋,铤而走险。
  因为李信只娶了一个夫人,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将来继承人的身份已经不言自明,李平这位年仅八岁的孩童,就成了李信麾下这些大将的焦点。
  当然了,现在李信春秋鼎盛,他们的重心当然还是放在李信身上,只不过有些事情还是越早做打算越好,比如说让下一代人,提前与这位靖安侯府世子,打好关系。
  得一提的是,假如李信除了大长公主之外另有妻妾,并且育有子嗣,那么西南集团包括李朔在内的这三个大佬,恐怕都不会把目光放在李平身上,说白了,李信这个独子身上还有一半姬家的血统,李朔等人都是想要天下易姓改朝换代的人,他们不会愿意看到一个身上有一半前朝血脉的人,登顶帝位。
  当然,此时李信只有这么一个独子,这些人别无选择。
  马车缓缓靠近,因为怕冷,李信把手揣进了袖子里,迈步迎了上去。
  沐英等人跟在他的身后,前去迎接这位未来天下的女主人。
  很快,李信便到了第一辆马车面前,等到马车停稳之后,李大都督对着马车笑着说道:“夫人,到家了。”
  李信的夫人姬灵秀,是承德天子第九女,大晋的清河公主,从小就在京城里长大,哪怕是在跟李信成婚之后就,她也是一直住在京城里,一直到太康八年年底,李信才带她出了京城,会永州居住。
  从太康八年到现在整整七年时间,她就只有在太康天子弥留之际的时候,回了一趟京城,探望自己的胞兄,此后再没有回过京城一趟。
  算是久别故乡了。
  听到了李信的声音之后,马车的帘子缓缓被掀开,穿着一身月白色小袄的九公主,手里牵着刚满四岁的小女儿,慢慢走下了马车。
  在她的身后,李信的长女李姝,独子李平,也跟着下了马车。
  跳下马车之后,面色素静,神情有些疲惫的九公主,先是抬头看了看面前的京城城门,又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李信,微微叹了口气,声音轻柔:“我原先以为,这辈子是回不来了。”
  李信上前拉着她的手,陪着笑脸:“夫人这是哪里话,我与你说过,我们只是暂居西南,终有一天会回来的。”
  九公主幽幽的看了一眼李信,低头叹了口气,语气复杂:“有时候我想,就算咱们一家一直住在西南,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对于李信或者说西南军来说,打下朝廷是天大的功劳,也是他们自己的本事,但是对于九公主来说,皇族是她的娘家,京城里的皇帝是她的亲侄子,如今自己的夫婿与自己的娘家撕破脸皮,就算打赢了,也没有什么值得开心的。
  李信神情一滞,微微苦笑:“咱们一家只能回来,再在西南住下去,孩子们恐怕没有一个能长大成人。”
  这些年李信再西南,被不少刺客刺杀,有好几次都是险之又险的避过,这其中九公主知道的只有两次,其他几次李信都瞒着没有跟她说。
  避居西南只是权宜之计,那时候的情况,对于李信来说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抛下西南军不管,带着一家老小回京跪地请罪,争取皇帝看在九公主的份上,绕过他们一家人的性命。
  第二条路,就是像现在这样直接打进皇城里,把所有的话语权都收在自己手里。
  九公主也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人,她心里也清楚李信走到今日十分不易,闻言微微叹了口气,轻声问道:“我阿娘,身体还好么?”
  李信刚进京城的时候,就给她写过信,信里提起了自己的丈母娘,听到九公主问起,李信连忙说道:“老人家现在还住在皇宫里,每日吃斋,我前些日子去看过,身子应该还不错,咱们先回家休息休息,等明天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去宫里探望她老人家。”
  九公主伸手拉着李信的手,把李信拉到一边,声音有些颤抖:“你……杀了太子是不是?”
  她离开京城的时候,元昭皇帝还是太子,整个元昭朝,她都没有在京城,因此对于她来说,那位做了五年天下的元昭皇帝,仍旧是太康朝的太子,她的大侄子。
  李信默然无语。
  “没有,他现在住在魏王府里。”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刚想说些什么,但是话到嘴边,还是忍住没有说出口。
  总不能告诉九公主,虽然元昭皇帝现在没死,但是一两年之内必死罢?
  九公主微微叹了口气,轻声道:“他能逃掉一条性命,也是不容易。”
  夫妻两个人说了一会儿话之后,李信轻轻拍了拍九公主的肩膀,然后转过身去,看向了正带着弟弟妹妹左看右看的大女儿阿涵。
  李平出生没多久就去了西南,李璟儿更是在西南出生的,他们两个人对京城都没有任何印章,但是阿涵与他们不同,李信的这个大女儿是在京城出生的,一直到五六岁的时候才被带出京城,对京城的印象很深刻。
  李信上前,笑呵呵拉着这个已经到自己肩膀高的大女儿,笑着说道:“阿涵有没有想阿爹?”
  阿涵毕竟已经大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有些不太好意思的低头道:“阿爹,人很多呢,我们回家再说。”
  “弟弟妹妹都没有见过在京城里的家是个什么模样,我要带他们去看一看呢……”
  对于大人们来说,李信一家人回京意义重大,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就只是简单的从西南搬回了京城而已。
  李信呵呵一笑:“好,咱们马上就回家。”
  一旁的李平,就没有他姐姐那么跳脱,而是规规矩矩的上前,对着李信磕头行礼:“孩儿给父亲磕头了。”
  九公主少年时虽然顽劣,但是却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出身,大女儿阿涵是李信亲自带大的,多少有点活泼,不太守规矩,但是这个儿子却是九公主一手带大,也是她亲自教出来的,很守规矩。
  当然了,这跟姐弟俩的性格不同也有关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8/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