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9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8/923

  在这个当口,情报才是最关键的东西,如果情报能先人一步,那么在接下来有可能产生的变革之中,就能游刃有余,更可以屹立不倒。
  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从靖安侯府得到任何消息,去询问西南一系的官员,那些人也是一问三不知,只说是收到了上司的命令云云。
  而沉寂了数月的殿中侍御史周游艺等人,也开始重新活动起来,在这些人的密谋之下,第二次劝进很快就到。
  与此同时,沐英在北疆大破鲜卑王帐,朝廷即将在北疆建立安北都护府的消息,也在京城之中传开,这个消息很是振奋人心,一时间京城里无论是朝廷的官员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是欢呼雀跃。
  原因很简单。
  当初强横的北周距离现在并不遥远,许多岁数大的老人家,至今跟后人提起北周骑兵,仍然是心有余悸,虽然北周已经覆灭了五十年,但是鲜卑人并没有覆灭,甚至还在北疆慢慢做大,很多晋人都在担心什么时候,鲜卑人再一次打进关内,重建北周。
  当然了,最近几年时间里,鲜卑人的确先后几次打进的关内,最严重的是宇文昭那一次,如果不是李信亲自北上,鲜卑人很有可能就真的再建北周了。
  而如今,鲜卑王帐的覆灭就代表着……北边的鲜卑人,差不多算是灭族了!
  虽然那么多鲜卑人不可能一下子死个一干二净,剩下的乞圭部以及浮屠部两部,仍然会衍生出一些部族出来,但是以这两个部族的规模大小,是远远不可能与即将建立的安北都护府抗衡的。
  都护府啊!
  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从前晋人只在史书里看到过,相对武力并不怎么强横的大晋,在承德朝的时候只能做到勉强守住边疆,根本无力对外建立都护府。
  只有史书上那些极其强盛的王朝,才有资格在北边建立都护府!
  消息传出去之后,大晋其他地方百姓的反应无法知悉,但是京城里的老百姓,个个趾高气昂,在大街上再碰到异族,都会昂首挺胸,不屑的瞥上几眼。
  当然,这些老百姓自然看不到,如今的京城里,各城门的兵马司,以及所有要害位置的人手,都已经被悄然替换。
  只有一些有心人发现于京兆府安排在各坊维持秩序的坊丁,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换了陌生脸孔。
  这些坊丁,只是京兆府的编外人员,算是“雇佣工”,帮着京兆府维持各坊秩序,并不算是朝廷的人,最多也就能算是居委会之类的社区工作者,但是即便如此,京城之中大多坊的坊丁,还是被稍稍换了人。
  这种情况导致了朝廷里大多数官员,变得极其敏感,在这种时刻,他们除了每日到衙门上班之外,只要日落落班,立刻回到自己家中,不敢再去参加任何娱乐活动,就算是朋友邀约喝酒,也都摇头拒绝。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从李信下令神武卫接管京城之后,秦淮河畔的生意最少锐减三成以上。
  尚书台的右相赵嘉,每日从尚书台休班之后,便会去一趟靖安侯府,最少要在靖安侯府里待一个时辰才会出来。
  而神武卫的大将军李朔,这段时间也会每日往靖安侯府里跑,时间一长,不止是西南一系的官员,就是京城里那些普通的官员,也琢磨出了一些味道。
  跟着周游艺劝进的队伍,规模越来越大。
  延康二年七月底。
  天气仍然燥热,不过随着秋天的到来,慢慢出现了一丝凉意,在秋老虎的肆虐之下,给京城带来了一缕缕微风。
  未央宫门口,刚上完大朝会的兵部尚书大人,瞥了一眼各回自己衙门的文武大臣们,微微皱眉。
  他对着身边的两个侍郎开口道:“本官今日有些事情,便不回兵部了,衙门里有什么事情,你们二位暂且处理,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到我府上寻我。”
  并不四个职司,分别归属两个侍郎分管,尚书这个差事只是掌总而已,不用处理日常事务,两个侍郎立刻低头:“下官遵命。”
  叶璘交待了一番兵部的差事之后,从永安门出了皇城,直奔永乐坊里的靖安侯府,他是侯府的老熟人,又是李信的师兄,连通报都不用通报,就被侯府的下人引进了府中。
  他见到李信的时候,李信正在后院里抱着自己不到一岁的幼子,见到叶璘来了,李信才把孩子放到身边的蕙娘手中,起身对着叶璘拱手行礼,笑着说道:“师兄怎么来了?”
  叶璘瞥了一眼李信身边的婴儿,有些意味难明的叹了口气:“如今朝廷上下人人如履薄冰,不少人还来走我的门路探一探口风,大家都在琢磨靖安侯府下一步的动作,结果长安你倒好,一不上朝二不问事,却在家里抱孩子……”
  李信起身,拉着叶璘在后院的荫凉之下坐了下来,笑着说道:“京城里发生再多事情,也不影响我抱孩子不是,再说了,京城也不会发生什么大事,大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如今朝堂格局已定,从西南跟我过来的人,该做官的早已经做了官,都已经融入了朝廷的体系之中,即便生变,朝廷的人员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
  李信面色平静,坦言道:“无非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最多也就是再有几个人的爵位变一变而已。”
  “我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把京城的局势稳住,自然不会让它再乱起来。”
  听到了李信这句话,叶璘心中大概就有数了,他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声音晦涩:“既然你已经定下来了,我就不再多说什么。”
  李信见他的表情,知道他这个“晋人”的心情有些复杂,当即缓缓的说道:“非是我定下来了,是西南一系的人定下来了,到今天小弟只能当仁不让,把这个担子扛起来,否则西南军乱了,只会死更多人。”
  “这事,师兄应该可以想得明白。”
  “我明白。”
  他抬头看着李信,开口问道:“日子大约……是什么时候?”
  这一次,李信没有再避讳什么,当即开口道。
  “沐英回京之时。”
  
第二百二十七章
李为刀俎
  沐英带兵回京之时,西南一系的军功将会到达顶峰,到时候李信等人在京城也会把所有的事情统统准备齐全,那时候,自然就到了天下易姓的时候。
  这个时间点,不是李信定的,而是时局如此,水到渠成。
  沐英回京之后,西南一系的人将会参与到“劝进”的队伍当中,李信不得不正视自己手下的这些诉求。
  天子之位,至高无上,要说李信对于这个位置一点没有欲望,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他少年封侯,不是没有品尝过权力的甘美,自然会对天子的位置有过一些念想,不然也不至于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但是此时此刻如果能随心所欲,李信未必就会主动坐到那个帝位上去。
  当然,现在说这些太过矫情,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其中原因错综复杂,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
  听到了李信给出确切的时间之后,叶璘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有没有需要叶家帮忙之处?”
  “叶家已经帮了我许多了。”
  李信微笑道:“叶茂在北边苦守了大半年,帮了我大忙了,不然我在京城无法顾及北疆,江北会出大乱子。”
  “守土安民,是叶家分内之事。”
  说到这里,叶璘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当初江北之祸,一半在鲜卑,另一半在……云州城,如今鲜卑已经覆灭,长安你……要如何处置云州?”
  云州种家,对于李信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难以处置的问题。
  首先,种家经营了几十年的云州军,外界早已经把云州军称之为种家军,想要从他们手中拿过云州军兵权,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然而种家人又的的确确得罪了李信,李信不可能让北疆继续维持旧状,由种叶两家守卫。
  如今,叶茂即将在北边设立安北都护府,鲜卑人大败,云州军的战略地位骤减,因此叶璘才会有此一问。
  “种家,是北边的隐患。”
  李信脸上的笑意收敛,闷哼了一声:“如果不是种武及时带兵回了云州,继续守卫云州城,此时就算付出一些代价,我也要出兵云州,去跟种家人好好算一算旧账,但是种家已然臣服,做事虽然过分可又没有过线,一时半会之间,我也不太好处理他们。”
  李大都督苦笑道:“此时对云州用兵,外人要说我过河拆桥,虽然种家至始至终也没有给我当过什么桥。”
  叶璘点了点头,缓缓道:“这个时候,的确不好对云州用兵,但是硬的不行可以来软的,长安若是信得过我,这件事可以交给兵部来办。”
  叶尚书面色严肃:“只要种家人不造反,五年之内云州军将会被朝廷架空。”
  李信先是愣了愣,然后一拍大腿:“我也做过好几年的兵部尚书,居然把兵部给忘了!”
  兵部里有四个职司,其中最重要的职司叫做武选司,又叫做兵部司,主要负责武将的人事工作,武将的人员调动,升迁贬谪,都要经过兵部武选司。
  叶璘的意思很明显,通过兵部向云州军派驻将官,如果种家不接受,那么就是违逆朝廷,公然造反,如果种家接受,那么用不了几年时间,云州军就不再是种家军了。
  种家的老家主种玄通,这会儿并不在云州城,而是在京城里,虽然这位种老将军主持了京城的防御工作,但是因为千里之外还有一支十万人的种家军,李信并没有为难他,只把他软禁在了京城的种家家里。
  云州军现在是种家的长子种武在带,种武的性格不如其父刚烈,多半会接受兵部的软刀子。
  李大都督思索了一会儿,然后开口道:“那就这么办,兵部先给云州派一个四五品的将军过去,看一看种家是个什么反应,师兄你也私下给种武去一封信,与他说明情况。”
  “我只摘兵权,不杀人。”
  李信沉声道:“种家把云州军的兵权交出来,种家会有一个世袭的侯爵爵位,以后也会是京城之中的将门,只是不能像从前那样,自领一军了。”
  叶璘微微低头,开口道:“等明天,兵部就会去办。”
  叶四少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又继续说道:“此是改天换地的大事,长安你……心思缜密,但是也要考虑周全一些,一旦出了什么乱子,遗祸不小。”
  改朝换代,必然会让一些既得利益者生出不满,李信花了两年多时间,才平衡了这些既得利益者与西南一系的关系,但是有一些既得利益者是平衡不了的。
  比如说姬姓之人,比如说皇亲国戚,再比如说姬氏皇族的后族。
  这些人的利益,只有皇帝姓姬才能保证,因此一旦改朝换代,这些人绝对不会安生。
  李信微笑道:“师兄放心,该做准备的我已经准备好了,即便有一些疏漏,只要京城里不乱起来,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地方上出一些乱子,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平息。”
  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拉着叶璘的衣袖,微笑道:“这些日子我在家中一直颇为烦闷,师兄来的正好,我让家里弄一些小菜,你我兄弟喝几杯?”
  叶璘此时已经是年近半百之人,但是依然有当初叶四少的洒脱之气,他脸上露出笑容。
  “敢不从命。”
  ……
  就在师兄弟两个人喝酒的时候,京城里并不如何太平。
  未央宫里的一处偏殿之中,形容有些憔悴的谢太后,正拉着自己的幼子说话,这位太康天子的皇后,已经不复从前略显丰腴的模样,连番变故,让她瘦下来不少,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跟着衰落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8/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