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338

  而这利润,自然比卖粮大了无数倍。
  李阳又道:“将来百姓都有自耕田,解决了温饱问题,接下来大秦会是什么一个前景?”
  众人再次一脸懵逼,面面相嘘。
  一位商人问道:“还望院长明示。”
  李阳得意的笑了笑,道:“商业社会!”
  “商业社会?”
  众人一听这四个字,顿时就惊呼而起,不由瞪大了眼睛。
  李阳点点头:“没错,温饱问题解决了,将来本院长要做的便是发展商业,皇帝也是决心打造一个兴盛强大的秦国。而一个国家若想兴盛,需要靠什么?无非两个字:商业!”
  这一下,大家都激动了。
  巴适也面色绯红,道:“院长的意思是说……将来我大秦会是一个以商业为主的国家?”
  众人也纷纷紧张的看着李阳。
  李阳微微颔首,一副指点江山的样子,笑道:“解决了温饱,百姓就有了钱,有了粮,便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虽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但精神上的满足其实又是通过物质层面的满足来获取的。所以,衣、食、住、行,皆有需求。你们是商人,应该懂得,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个道理,将来必会造就一个商业社会。”
  大家都是商人,还是顶级商人,所以自然一听就明白李阳说的意思。
  当人解决了温饱,有余粮,就会想着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住好一点,什么都用好一点。这样一来,巴家的酒楼生意是不是好了?酒是不是需求大了?布匹生意是不是好了……
  可以说,是各方面都一下子活起来了,而能满足大家这种物质需求的人是谁?不就是自己这些商人吗?
  想到这里,几个人眼睛都亮了。
  这时,李阳也知道他们领会到了,于是总结道:“生产货物,便能赚尽天下百姓之钱粮,试问,那区区几块属于朝廷,根本不会属于你们自己的土地,又怎能值得你们惦记呢?何况,介时你们真要土地,还可以向朝廷承包的。”
  众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因为如果真像李阳所描绘的前景那般,种田确实不如行商。
  李阳似乎又想起一事,道:“最重要的一点,你们难道不想提高身份地位吗?”
  这一下,五个人都更加激动了,他们商人,最想要的就是身份和地位,这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此时听到李阳这话,岂能有不激动的道理?于是纷纷急道:“院长愿提高我们商人的身份地位?”
  李阳摇了摇头:“本院是无法帮你们提高地位,但你们自己可以提高地位。”
  “哦?我们自己?”
  顿时,五个人再次懵逼,完全听不懂李阳的意思。
  “还望院长赐教!”众人拱手一揖。
  李阳轻笑一声,这才道:“你们商人,自商鞅变法开始,便极受打压,商业,更被世人视为贱业。为何?”
  巴适苦笑道:“自商鞅起,重农抑商,世人视我等商人不事生产,只做倒卖营生,以此谋利,视为奸,而遭世人鄙视,所以……哎!”
  说到这里,巴适极为无奈和委屈的叹了口气。
  其他几名商人,也是低下了脑袋,一脸不愤。
  李阳笑了笑:“世人说的倒没错,不事生产,谁能看得起你们。”
  巴适等人:“……”
  院长,您怎么也这么说我们?
  几人傻了。
  这时,李阳道:“为何不事生产,因为没有需求,天下百姓,只须要粮食,其它的盐铁马匹,皆是国家之需求,尔等商人贩运倒卖,从中谋利,世人能尊敬尔等?”
  “这……”
  众人语塞,因为李阳说的还真没错。
  李阳冷哼一声,接着道:“你们试想一下,当百姓衣食住行皆有需求,你们靠倒卖的日子便到了头,将来行商要靠什么?靠生产,生产衣食住行相关之货物,介时你们将不再是不事生产之人,一国之兴盛,皆靠尔等商人之手,商人的身份地位又岂能不涨?”
  一听这话,众人恍然大悟。
  大家双眼透亮,立即拱手一礼:“今闻院长一席话,真是叫人云开雾散,拨云见日,让我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啊。”
  李阳摆了摆手:“吹捧的话就不用说了,总之,今日之土改,是为了打造将来之商业社会,未来做主的是你们这些商人,所以尔等眼光须放长远。快则五年,慢则十年,十年之内,你们便会相信本院今日所说的话了。”
  众人纷纷点头如捣蒜一般,道:“那是那是,我等岂会不相信院长之言。”
  李阳满意的点点头,挥挥手道:“行了,知道了就好,回去吧!”
  众人赶紧又施一礼:“谢院长,我等这就回去劝说同行。”
  就这样,这群家伙,一脸怨言委屈的跑过来,却被李阳臭骂一顿,结果最后千恩万谢的离开了……
  不过,在巴适也准备离开时,李阳叫住了他。
  “巴兄,宓儿她……真的回巴蜀了?”李阳问道。
  巴适点点头,叹了口气。
  李阳一时心情沉重。
  良久,抬头对巴适道:“我答应过会娶她,一定会做到的,待我解决了眼下之事,必会去寻她。”
  巴适其实也很想让李阳去找自己的妹妹,听到这话,心中不由一暖,道:“公子若真能迎娶宓儿了,我愿给公子地址。”
  李阳点点头:“谢谢巴兄。”
  说到这里,李阳接着道:“对了巴兄,土改之事,无法照顾,但今日所言,无一假话,只要我李阳尚在朝堂,定会打造一个商业社会,将来的巴氏,必可成为一商业帝国。”
  巴适听到这里,激动地点点头:“我巴家从未怀疑过公子。”
  李阳一笑,满是温和,似是家人一般……
  
第一百九十一章
聚众闹事
  “院长,大事不好了!”
  李阳刚把商人打发走,李由就急匆匆地赶到了中丞相府,似有大事发生。
  如今,三位丞相虽然官拜院长之职,但丞相之尊位却并没有取消,所以李阳的府,依旧名为中丞相府。
  因为李斯和冯去疾,官拜国政院副院长,但是称院长,则有官职不明之嫌。所以,在整个朝堂上,冯去疾和李斯,众人依旧称呼为冯相、李相,唯独李阳,大家喊他为院长,以示其掌执国政院,总领朝纲之尊位。
  “怎么了,出何事了?”
  李阳很少见到李由这么着急匆忙,很显然是出什么事了。
  果然,李由朝咸阳宫方向一指,道:“好多老秦人,聚集在咸阳宫外,要请谏陛下,废新政,说院长您是误国,动摇秦国根基,还嚷着要杀院长您以安天下呢。”
  “哦?”
  一听这话,李阳恍然大悟,怪不得李由会这么着急,原来竟是出了这等事情。
  说实话,李阳虽然知道土改新政会被老秦人抵触,怨恨,但是却没想到他们竟然敢聚众堵到咸阳宫的外头。
  沉吟了一下,李阳问道:“他们一共有多少人?”
  李由想了想,回道:“只怕得有近千人,都是关中的,也有一部分还是从商於之地赶过来的。”
  “关中?关中的地,不都是一些老氏族和皇室宗亲们的封地么?”李阳眉头一皱,因为老氏族和皇室宗亲们基本上都身在朝廷,之前就曾答应过,可以保留原有封地,只收归兼并的土地,他们怎么还闹上了?
  关中,是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其实就是今陕西省中部,咸阳京畿之地的周边。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
  也正是因为如此,关中的这片肥美之地,皆是秦国的老氏族和嬴氏宗族子孙的封地。
  氏族,和士族不同,氏族是先秦时期一起开创基业的异姓部族,比如陪秦穆公成就霸业的三个名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他们三人的后裔,就是秦国最大的三大部族,称之为孟西白三族。
  这时,李由就道:“几家老氏族和嬴氏宗亲们,倒是没人带头闹,来的只是这些老氏族和嬴氏宗亲下面的族中子弟,因为关内以外,周边郡县的土地大多数都被他们这些人给兼并了。”
  “原来如此!”
  听到这里,李阳恍然大悟。
  也就是说,关中的封地,其实只是他们的小头,就算保留这些封地,他们也没有多少,真正的大头,是周边郡县兼并而来的土地。
  如今,土改新政,等于是把他们的大头给夺了。他们自然就不高兴了,自然就得闹了,加上他们仗着自己背靠老氏族、嬴氏宗族,所以才会嚷着要见皇帝。
  李阳想了想,又问道:“商於之地,不是商鞅的封地么?”
  李由点点头:“秦孝公时期,商於之地确实封给了商鞅。不过商鞅被老氏族们打倒后,那里就成了老秦人的封地了。对了,现今商於之地,最多封地的人是王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