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校对)第1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338

  众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赶紧问道:“冯相快讲,为何他难以封君?”
  冯去疾轻笑一声,道:“李阳要想真的封君,那得先把匈奴给统一了,如果只是打了几个胜仗的话,这君可就封不了了,要不然……蒙恬他们也该封君,所以这以理也说不过去,实为不公!”
  众人点点头,确实,如果只是打了几个胜仗,皇帝确实不可以给以封君,毕竟当初蒙恬可是把匈奴从河套一直赶到了阴山以北,如果要封君,蒙恬就是第一个不服。
  只不过……
  想到这里,众人道:“可是……万一他真的统一了匈奴呢?”
  “统一匈奴?呵,谈何容易,你当是下一盘棋局那般容易办到的事情么?”
  冯去疾冷笑一声:“想当年,匈奴的主力大部在阴山地区和贺兰山地区,南下河南地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而且,秦国作了多年战争准备,蒙恬率三十万大军,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方才攻占了河南地区。”PS:(此处河南地,指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非后世河南省。)
  “要知道,当时我大秦亦是忽然发力,匈奴人没有什么准备,且在河南地的匈奴兵又多为分散的部落,所以才纷纷溃败,蒙恬这才取了河南地。而后,蒙恬又用了一年时间,才将匈奴赶至阴山以北。如此,足足两年时间,才算是完全将河南地收归大秦。”
  说到这里,冯去疾抬头扫视众人,道:“蒙恬用了两年时间,尚且只将匈奴赶出河南地,试问,李阳此次打算用一个冬季的时间,他能统一匈奴?”
  这一下,众人都愣住了。
  是啊,蒙恬用两年时间,都只是把匈奴赶出河南地,而李阳,他怎么可能用一个冬季,就统一匈奴?
  要知道,匈奴可人人上马皆为可战之兵,一个冬季,莫说统一匈奴,甚至可能扫荡匈奴畜产的计划都难以达成。
  毕竟,你派大军去扫荡人家的畜产,人家肯定会组织主力,与你反抗的。
  一个冬季,能和匈奴打个一场大的战役就算不错了。
  想扫荡整个匈奴草原,略尽匈奴畜产,逼其无法度过寒冬,说句难听的话,这简直就异想天开。
  “这么说来,他李阳此次北征,几乎毫无胜算了?”
  想到这里,众人大喜。
  冯去疾若有所思的道:“想统一匈奴,那是绝无半点可能的,但是率我大秦三十万大军挺入草原,要想打几场胜仗,却是不难,所以这战功却是少不了的。”
  众人听到这里,纷纷点头。
  白正道:“这么说来,李阳应该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只要去了,就一定可以立战功,如此,他在军中的地位也将得到大大的提升,可谓是只有好处,绝无坏处啊。”
  “想必正是如此了。”
  冯去疾点点头,然后笑道:“你们可记得出征之时,皇帝对李阳说,待他统一匈奴,就封他为君,李阳却无半分激动,为什么?若本相没猜错的话,他李阳其实也心中自知,一个冬季是不可能统一匈奴的,所以听到皇帝的许诺,他才会心平如水,毫无波澜。”
  众人恍然大悟的点点头,赞道:“还是冯相看事透彻啊。”
  冯去疾笑道:“我朝臣子要想封君,何其之难,若匈奴这般容易统一,那这封‘君’,也就得来的太容易了。”
  这时,其中一人略有担忧的道:“可是,这个李阳不能以常理来看待啊,半年前,他就凭五百兵,只用了三日,便是连收沛县、下相两城,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这次,万一他再弄出一个奇迹来了,岂不……”
  “你想多了!”
  冯去疾轻笑一声,道:“半年前的平乱,李阳的足智多谋,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三天之内,连收两城。可是,匈奴之战,岂是乱民可比?这等奇迹,是绝不可能发生第二次的。”
  说到这里,冯去疾一脸肯定的道:“要想统一匈奴,没有五年以上,那是绝无半点可能!莫说统一匈奴,就算是南征百越,屠睢率领五十多万大军分五路南下,那也是历时足足五年时间方才统一的啊。”
  众人再次连连点头,觉得冯去疾这话说的极有道理。
  百越,最起码他们有城有寨,要想征战百越,尚还能一城一寨的攻打。
  可是匈奴,乃是游牧民族,机动性极强。他们往往有可乘之机时,便攻,无胜算时,便逃,让你毫无办法。
  若要想与匈奴决战,就得用重多的兵力,先做到围其退路,方才能逼其部队决战,否则根本连个正劲的战役都难以实现。
  也正是因为如此,蒙恬当年也只是将匈奴赶出阴山以北,而无法像百越那样,做到歼灭匈奴军队。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宁愿花五年时间,派屠睢率领五十多万大军分五路南下,统一百越,而北征匈奴的蒙恬,只收复河套,便结束了征战,改而以举国之力,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原因也正是如此。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匈奴可驱,不可灭!
  他李阳,想在一个冬季统一匈奴,纯粹做梦。就算他是神仙,那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见众人放下了心中这些不必要的忧虑,冯去疾道:“只要我等能让新政失败,就算李阳在匈奴打了几场胜仗,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新政才是我们与他的角斗场啊!”
  众人点头,心中再无忧虑。
  相反,他们已经隐隐地能想到将来的结局了。
  李阳与匈奴大战,小有军功。
  可是,回到朝堂,新政已名存实亡,这时开春在即,新政再不可为,最终新政土改失败,老氏族和士族、新贵,群起而攻,为了大秦社稷,陛下必然拿李阳问罪!
  李阳倒,朝政再入冯相之手,大局定!
  想到这些,白正等人,顿时信心满满,离开冯相府后,就准备开始对新政展开行动……
  
第二百一十五章
长城大营
  经过数日的行军赶路,李阳终于是进入了上郡的境内。放眼望去,一条巍峨、逶迤的长城,已隐隐映入眼帘。(上郡,辖地约今陕西省中北部级毗邻内蒙古部分,秦设21县。)
  秦灭六国后,在此设置郡县,蒙恬率三十万军,镇守于此,修筑长城,卫戍北方。
  所以,在那段巍峨的长城关隘之处,有一大片建筑,建有守台、戍卒营房,看上去犹如一座城池,里面驻有三十万边军,这就是大秦的长城大营。
  这座关隘边军镇营,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北方长城沿线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长城以北的重要军事重地。
  与此同时,长城大营,幕府。秦时,凡将军以上皆设有作战指挥机构,称为幕府,幕府中设有各种指挥机关和参谋人员,达数十人之多。
  “报!”
  此时,一个士兵快步走入长城大营的幕府。
  府内议事厅中,上方坐着一名精壮的中年将军,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长城边军的统帅,上将军王离。
  此时,在厅内左右还有十数名将校军官。
  “报,征北大军已至城外十里!”
  “哦?终于到了么!”听到士兵奏报,坐在厅中主位的上将军王离,眉头一挑,立刻起身,道:“所有将校,随本将一起至城外恭迎院长!”
  “王将军,有此必要么?依末将看,在营门口迎接一下便可以了。”
  说话的这名将领,是副将苏角,原为秦将蒙恬部将,现在是长城大营的副将。
  众诸纷纷点头,另一名将领道:“是啊,虽说他李阳是国政院的院长,此次统辖我长城边军,但是此人终究是一文官,何德何能,让我等至城外恭迎,这也太抬举他了吧?”
  军中讲的是军功资历,要受人敬仰,就需靠卓著的功勋,而单靠官阶,怎能叫诸将敬服。
  也正是因为如此,长城大营的诸将,对李阳都不怎么感冒。
  一个文官,跑来统领他们这一群将领,这已经让这些将领不服气了。论打匈奴,朝里的蒙恬,和长城大营里的王离,哪个不比他李阳在行?
  只不过,皇帝既然下旨,命他为主帅,节制长城大营,大家只得遵从。但是,这会儿王离竟要大家一块跑到城外去迎接,这就让人接受不了了。
  说句难听点的话,这也太给他李阳面子了吧?
  另一名将领道:“我等又不是郡县官吏,我看苏将军说的没错,在营外迎接一下就可以了。”
  王离脸色一冷,扫视众将,沉声道:“怎么,这主帅要换了,你们连本将的话都不听了吗?”
  “这……”
  众人一愣,苏离道:“将军,我们这不是替你不服么,论征战匈奴,他李阳怎比得过将军。”
  众人道:“没错,我等守卫边关多年,论征战匈奴,没有人比我等更在行了。而他李阳,不就是半年前平了一次南方的乱象么,依末将看啊,他那次平乱纯粹靠我大秦军威,一仗都没打,就把反贼给吓得投了降。换匈奴试试,五百兵,莫说打匈奴上万人,就是遇到一千匈奴兵,他李阳也没办法战胜。”
  王离见到众人愤愤不平的样子,不由厉声道:“够了,这样的话待院长来了,可不能再说了,我等皆唯皇命是从便可以了。”
  苏离叹了口气,点点头。
  “走吧!”
  王离手一挥,当先走了出去,诸将见到这般,也只好跟了出去……
  李阳任征北主帅,要说最不爽的人,其实应该就属他王离了。
  自接替蒙恬,执掌长城大营,这才两三个月时间,这长城大营主帅的位子都还没捂热乎呢,这主帅的位子就被李阳给夺了,这换谁会心里好过呀?
  而且,换李阳为长城大营主帅,还是为了征战匈奴,这就更让王离郁闷了。
  征战匈奴,这可是立大功的机会啊。当初,蒙恬就是征战匈奴,立下了不世之功。
  而如今,大秦欲再次征战匈奴,按道理来说,挂帅出征的人,就应该是他王离,毕竟他现在是长城大营的主帅。可是,结果征战匈奴的机会到了,自己却变成了副将。
  王离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简直气到六窍生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