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校对)第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6/338

  李斯道:“镇国君一席话,倒真是有一种拨云见日,叫人茅塞顿开之感啊!妙,实在是妙。”
  扶苏也是双眼放光,赞道:“太傅之办法,孤怎么就没想到呢,让百姓修运河赚钱,有了钱就有能力去购买商品,如此一来,整个大秦经济就盘活起来了,哈哈哈。”
  “大人治国之才,世之少有,下官无比佩服。今日,能听大人的这一席话,让我等醍醐灌顶,对今后治国理政,有大彻大悟之益处,这真是我等做下属的荣幸呐,我想这定是我等祖上三辈烧了高烧才有了今日这一大运幸啊。”萧何和张苍、韩信,则干脆臭不要脸的拍起了马屁。
  李阳:“滚!”
  顿时,一众人等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在李斯等人的眼里,李阳确实是一个治国之大才。
  但是在李阳看来,这种刺激经济的手段,它有一箩筐,全部是后世社会现成的。
  在他穿越的那个社会,国内经济要增长?搞基建啊!
  国内经济要发展?搞基建呀!
  国内经济要促内需?搞基建呀!
  总之,基础建设那是被玩得如火纯青的地步了。李阳此时,只不过是拿来借用一把罢了。
  收起笑容,李阳道:“当百姓修运河赚了钱,自然就会想去提高生活水平,买新衣服,新家具,吃大肉。看到别人生活过得如此幸福,其他人自然得跟上,于是大秦整个社会都会奋发上进,不会因为粮食够了,便失去上进心,如此,方能让我大秦帝国不断发展,不断变强。”
  众人连连点头。
  扶苏道:“那这么说来,修运河,非但不会劳民伤财,反而对我大秦颇为有利啊。”
  李阳点点头:“没错,只要修运河的劳力,与耕种的劳力得以平衡,就绝对不会造成劳民伤财的结果。”
  众人再次赞同的点点头。
  在李阳看来,21世纪的中国,年年搞基建,也没有造成劳民伤财。而为何古代的大基建,却会沦为劳民伤财的结果呢?甚至还因此引起内乱?
  终其症结,其实是因为在古代,国家搞大基建,都是徭役,没有工钱的。
  也就是说,百姓是被抓去服徭役,做苦力的。百姓苦不堪言,自然是会造反的。
  更重要的是,让百姓白干苦力也就罢了,这一干就是干数年,而且因为徭役人数太多,耕种的劳力减少,致使粮食大量减产。再加上,工程浩大,国家财力有限,只好又对百姓增加赋税,这样一来,连种地的百姓也被压得苦不堪言,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内乱纷起了。
  当初,秦始皇修长城,可不就是这样么?
  大秦的天下,赤地千里,良田野草遍生,所有百姓都被赶去服徭役了,这样大秦能不完蛋吗?
  而李阳的办法,则是利用大基建,保就业,促发展,以此达到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这一宏大目标,从本质上就与古代的大基建完全不同。
  为了让扶苏和李斯等人,对治国理政有先进的思想。
  李阳于是便把基础建设,为何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发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道理,一一讲了出来,一一分析,这让扶苏等人,都是眼中放光,心中豁然开朗。
  李阳的这套先进的治国理念,不得不说,令他们感到了眼界大开的体会。
  最后,李阳总结道:“其实,这种方法已经在应用了,之前长城项目承包给商人,让商人给民夫工钱,这一年来,岂见过百姓对修长城有半分怨言?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修长城,这一年来,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百姓生活也有明显的提升,这其实都是因为百姓修长城赚了钱,商家靠修长城,供应材料赚了钱,这一切皆是基建工程带来的益处啊。”
  确实,长城以招标承包制,改变了徭役制度,就已经说明了大基建在秦国是可行的。
  众人纷纷点头,恍然大悟。
  听完李阳的先进理念之后,扶苏当下便道:“听太傅一言,胜读书十年。孤能伴太傅身边学习理政,真乃孤今生之幸。孤决定了,这运河必须修,一定要修!”
  听到这话,众人皆是会心一笑。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下雨收衣服
  次日,关于中止长城工程,兴修运河工程的提议,便拿到了国政院的议程上商议了。
  国政院除了李阳是院长,然后一共就四位国务大臣,李斯、冯劫、蒙恬、蒙毅。
  如今,蒙恬不在秦国,而李斯已然赞成了李阳的提议,加上长公子扶苏也表示赞成中止长城项目,那么剩下的冯劫和蒙毅又岂会反对乎?
  所以,很自然的,国政院全体国务大臣,全票通过了关于《中止长城工程,兴修运河工程》的决议一案。
  很快,国政院便一纸政令发布了下去。
  这一道政令,可谓是震惊朝野!
  不管是百姓,还是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无不哗然……
  一来是,秦始皇一心要修筑长城,如今皇帝不在,国政院却自作主张中止了长城工程,这说难听点,就是直接把皇帝的政令给废止了。
  臣子废止皇帝的政令,这……怎么看都是在找死。
  二来,修运河,这工程比修长城还浩大数倍,以举国之力亦难以完成,这妥妥的就是想把好不容易从困境当中脱身的大秦帝国,再去拖入一个深不见底的深坑里去啊。
  这等劳民伤财之事,在没有得到皇帝的准许下,擅自实施,这亦是妥妥的在找死啊!
  所以,一时之间,百官惊呼一片,最后纷纷跳了出来,一齐向国政院进谏言,阻止此道政令的实施。
  当然,百官劝谏,倒并不是因为反对李阳,反对新政。毕竟以白正为首的复辟一党,已经完蛋了,如今的百官,可以说是再无半点复辟的念头了。
  笑话,蒙、冯两大世家,都支持新政,白家又垮了,剩下的老氏族想搞事情也搞不起来呀。
  所以,如今百官劝谏,其原因并不是反对新政,也不是替李阳的安危担心,实际上其实是担心秦国因修运河而拖垮。算得上是,为国所忧吧。
  但是,决定好了的事,李阳又怎么可能中止?
  所以无论朝中众臣如何的劝阻,国政院都是通通打回。
  用李阳的话来说,就是运河工程,对大秦帝国乃至整个华夏民族来说,都是很有必要。而且,他还扬言,要利用大搞基础建设的手段,打倒贫困户,达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百官一听,直骂娘西皮!
  修运河,还想打倒贫困户,达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小康你妹啊!
  这种劳民伤国之事,能不坑死秦国就算不错了。
  一时之间,百官无不鄙夷。
  特别是吏部的议大夫董翳,更是直骂李阳是疯了。
  是的,这不是丧心病狂,是什么?
  有什么疯病,会比这更疯的呢?
  议大夫是什么人?就是专门的谏议官,掌殿中议论、宾赞、受奏事、宫廷宿卫之事。
  之前属于九卿制的郎中令之属官,因为改制,九卿制的郞中令变更为吏部尚书后,所以议大夫就是吏部的二把手,除了吏部尚书,就属他最大。特别是吏部尚书白正被铲除后,吏部尚书暂无人选(皇帝不在,扶苏虽然监国,但却也没权力去任命一个部堂的尚书人选),而他董翳就成了代行吏部尚书一职的人。
  说起来,这位董翳,在历史上也是个牛人。
  在原本的历史上,陈胜起兵后,秦二世便任命章邯为将,司马欣、董翳辅佐章邯作战。
  结果楚将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章邯,章邯派司马欣向咸阳请求援兵,但赵高不允,并派人追杀司马欣。董翳于是劝说章邯投降,章邯亦担心赵高迫害,遂率兵向项羽投降,项羽于是封章邯为雍王,管辖关中西部,封司马欣为塞王,管辖关中东部,封董翳为翟王,管辖关中北部。《史记》、《汉书》等书将此三位秦将称为三秦。
  只不过,可悲的是,也正因为三人的投降,二十余万秦国降兵不久便被项羽下令坑杀,最终这三王自然也一并清除了。
  而秦国,也是因为这三个家伙的投降,致使二十余万秦国大军不战而降,导致秦国无兵抵抗,最终,灭亡。
  当然,秦国灭亡,不能将错归于董翳一人身上,毕竟这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结局。
  不过,如今李阳来了,原本的历史自然也就改变了。
  如今的董翳,它只不过是一个议大夫,兵权……也只不过执掌着宫廷宿卫之事。
  ……
  书归正转,话说,李阳不听劝阻,董翳很气愤,不过最让他感到可悲的是,国政院李斯、冯劫、蒙毅这三位国务大臣,居然也跟着李阳一块疯,张口也是说什么修运河,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这简直就是令人乍舌。
  既然李阳和几位国务大臣都疯了,那大家自然就只有去找扶苏了,毕竟扶苏监国,只有他能否决这一切失心疯的政令。
  于是,百官以董翳为首,纷纷跑去找扶苏进谏,问为什么要支持李阳修运河?
  扶苏却来一句:“饱暖思银意,所以不能让百姓闲着。”
  董翳和百官直接晕倒!
  董翳心里实在想不明白,扶苏以前一直爱民如子,甚至始皇帝要修长城,他都还反对,担心劳民伤财。结果……如今他居然生怕百姓闲着,宁愿支持李阳修运河的计划,这是想累死大秦百姓啊!
  这……还是之前的那位仁慈的长公子吗?
  董翳心里完全是懵逼的。
  不过,为了能让扶苏醒悟,他还是继续劝道:“长公子,若担心百姓闲着,可以继续修长城,何必修运河。运河工程浩大,必将致使我大秦陷于深渊不可啊。”
  一众大臣纷纷点头:“议大夫所言极是,长公子明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6/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