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校对)第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338

  与此同时,于公元十一年,初冬,秦国亦对司法体系进行了改革。
  大秦,原先的官制,地方上,各行省有行省衙门,行省下面有郡县两级,其主要是郡守、监御史、郡尉三个互不隶属的主要官员。
  郡守,郡的长官。秦朝的郡守权力非常大,除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县令、负责监察郡治的监御史、负责统领驻军与管理治安的郡尉三者外,郡的其他官员均由郡守自行任免。
  监御史,隶属监察院,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
  郡尉,掌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自从李阳对秦军改制后,郡尉已经从军队体系脱离出来了,沦为了一郡之治安长官,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市公安局长。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郡丞。郡的次官,辅佐郡守综理郡政,郡守缺位或不能理事时,郡丞代行郡守职务。属官有卒史、主簿、牧师令等。
  也正是因为各地方上的行政官制如此,所以由此可见,大秦地方上的司法体系,是没有独立开来的。司法与行政权力,都是一地长官说了算的。
  比如,在行省,就是巡抚说了算;在郡,郡守说了算;在县,县令说了算。唯有监御史,才是隶属监察院,不受制地方长官。
  而且,特别是司法上的案件基本上是没有上诉一说的。
  也正因如此,李阳认为大秦的司法体系必须要进行改革。所以他直接将司法从地方的行政机构中独立出来,名为大秦司法署。
  司法署,自然是行使司法权力的机关,负责审案、判决,此时相当于就是后世的法院和检察院的合体。
  同时,监察御史们的机关则改为监察署,相当于后世的纪检监察机关。
  这司法署直接从地方独立出来,隶属刑部,不受地方长官制约,而且有争取的案件,也不是由地方长官巡抚或郡守来作最终的判定,而是直接上呈上级司法机关。
  比如,县级的司法署,存有争议的案子,或不服判决的案子,可直接提呈至郡级的司法署上诉,若还存争议或不服,可继续上呈行省司法署。
  这样一来,整个司法体系,就可大大降低冤假错案了。同时,也督促了各级司法部门公正、公平的审案。
  大秦司法改革一实行,起初百姓并不以为如何特别。
  但是,任何时代,都是有那么一部分聪明、有才识、有远见的人。他们立刻就意识到了,司法改革背后带来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接着,在这些人的解释下,顿时越来越多的百姓都明白过来了,原来司法改革,等于是让全天下的每一个人,在律法面前都能公平、公正的得到对待。
  以往,县令说你有罪,你便是有罪,县令说你无罪,有罪亦是无罪,百姓岂能有说“不服”的权利?
  可如今不同了,案件之审理之权,不再隶属县令之手,只要是无罪的,哪怕县级的司法署判你有罪,你亦可上诉至郡级司法署,上诉至行省,甚至有些特别争议的案件,行省亦会呈到刑部来决议。
  总之,这让每一个普通百姓,都看到了在律法面前,人人公平、公正对待的希望。
  也正是因为此次司法改革的意义深远、重大,此次司法改革直接载入了史册。
  史记载:“公元十一年,初冬,秦镇国君李阳,行司法改革,独立司法署,实行上诉权。此次司法改革,不仅奠定了大秦帝国依法治国的基础,更是标志着,每个人在律法面前皆有追求公平、公正对待之权利的先河!”
  
第三百七十二章
公输册带来的消息
  此时已是深冬,大秦的万里江山,白雪铠铠。
  在这个严寒冷冽的冬季,秦国的百姓却并不觉得这个冬季有多寒冷。
  因为今年的冬季,他们不再需要挨饥,也不需要受冻了。
  今年原本粮食便喜获丰收,收成增产三倍,且朝廷还减免了口赋,使得大秦百姓家家户户皆有足够的余粮。
  加上秦国大搞基础建设,以及大力发展手工业,农闲之时,男丁几乎都有去修运河,或是在手工作坊作工,所以皆有收入。
  有了工钱,就可改善生活,加上手工业的兴起,无论是衣服,还是鞋帽,亦或者是棉被,都可轻松买到。整个秦国,可以说是彻底的解决了温饱问题。
  无数百姓,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脸上无不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尽是温暖,甚至眼神当中,都充满着希望的光茫。
  许多的人,一说起如今的生活,都会忍不住眼中揩泪。
  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楚,遭遇了太多太多的苦难,而今日的生活,简直就是做梦都不敢想像的,所以想到如今的安稳生活,无不感触,继而感慨万千。
  他们眼中的泪,是幸福的泪水,是感动的泪水。
  ……
  咸阳城下起了雪,家家户户到到处处挥舞着雪花。
  大雪覆盖了咸阳城的道路,光线照在雪上,照的咸阳城一片清明剔透,雪花追逐着微风绕着满城飞舞。街道上,一些公子哥们穿着簇新的华丽衣衫,骑着高头大马把路上的白雪践踏的一片凌乱。
  “年底了,这一年又快要结束了!”
  李阳带着扶苏,站在咸阳宫的城头上。看着眼前这座披上了银妆的咸阳城,不由感慨了一声。
  算算时日,自己莫名其妙来到这个世界,已经足足快三年时间了。
  时间过的太快了!
  李阳感觉像是做梦一般,若不是眼前的这个世界如此的真实,他都不敢相信这一切会是真的。
  有时候,他时常会想,这会不会真是一场梦?
  当梦醒来的时候,自己睁开眼,还是以前的那个世界。
  只不过,这个梦实在是太长了,长到他每次睁开眼,依旧身处梦中……
  有时,夜深人静之时,他会想念那个世界的父母,想知道他们过得还好吗?
  可是,他又清楚的知道,自己恐怕这辈子都回不去了。
  也许,在以前的那个世界,自己在三年前的那场车祸中,就已经死去了。
  心中惆怅,不由叹息了一声!
  “太傅为何叹息?”
  扶苏自然不明白李阳心里在想什么,不由好奇的问道。
  李阳摇了摇头,将心中这个只有秦始皇才知道的秘密,压了下去,抬头指着街上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声,道:“你看,如今的大秦,通过近三年的改革,已经是一片安宁了。”
  扶苏点点头,颇为感慨的道:“是啊,三年时间,我大秦却有了如此之巨大变化,这一切皆是太傅之功劳。此,我大秦之幸,万民之幸也!”
  李阳笑了笑,倒是也没谦虚。
  因为他也觉得,这三年时间,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值得骄傲的。
  废连坐,轻徭役,改律法,收北方,行土改,修运河,改货币,独立司法,这一切的一切,对这个时代来说,都是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能做出这番功绩,全是因为秦始皇的信任和支持。
  如果没有秦始皇的信任和支持,自己又怎么可能在大秦大刀阔斧的改革?又哪里来的这番功绩?
  所以,他内心深处,十分感激嬴政。
  可以这么说,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是秦始皇嬴政造就了自己!
  也正是因此,当李阳听到扶苏的赞言,不由摇头道:“殿下错了,臣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治国之臣,陛下才是用人之君,一个臣子就算多么有治国才能,若遇不到识才之君主,又岂能建出功绩?所以,今日大秦的变化,首功是陛下。而殿下它日若有幸为君,亦要懂得识人用人。”
  “学生谨记!”扶苏听后,深深一揖。
  提到皇帝,李阳不由真的有些想念秦始皇了,于是道:“也不知道陛下在少昊,如今究意如何了!”
  扶苏眼光望向远方,叹道:“希望飞剪船能够快点打造出来。”
  李阳点点头。
  “报!”
  而就在这个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道禁军的禀报声。
  “何事?”扶苏没有回头,问道。
  “启禀殿下,工程制造署公输册欲求见殿下和镇国君!”那名禁军禀道。
  “公输册?”
  一听这个名字,李阳和扶苏都猛然转身,二人相视一眼,都觉得十分意外。要知道,公输册可是在山东主持飞剪船制造的。
  难道……飞剪船造出来了?
  想到这里,李阳赶紧问道:“公输册他现今在何处?”
  “此人就在国政院!”禁军回道。
  “他真的到咸阳来了!”李阳顿时大喜。
  禁军问道:“殿下,可要唤他过来?”
  这时,扶苏显然是等不及想见这位公输册了,赶紧道:“不用,孤去国政院见他!”
  李阳点点头,二人立即便朝国政院赶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