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校对)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338

  李阳冷笑:“无心之失?尔等明明字字在言废连坐之诟病,还说不是在坏我大秦新法变革乎?而且,陛下若是听信了尔等之策论,秦国才真是灭亡在即!”
  嬴政也沉着脸,新法变革,他亦是不容有人破坏。
  这时,其中一个议郞道:“中丞相太过言重了吧?我等之言论,一心为了大秦,一心为了平眼下乱象,你这是欲加之罪。”
  李阳冷哼一声,质问道:“本相且问你,若尔等是平民,面对着即将饿死之困境,亭里有人造反,而你必受牵连,此情此景,于你来说,你作何选择?”
  三个议郞道:“自然是安分守己,尽力劝阻邻里作乱之人。”
  李阳笑了:“你们真是在放屁!”
  “你!”三人议郞当众被羞,顿时气得脸色涨红。
  李阳冷笑道:“刚才之情境,安分守己,唯有两条路在等你们,一条可能是活活饿死,一条是受连坐之责,两条皆是死路。唯有一条生路,那便是一起反了,加入抗秦大军,抢钱,抢粮,抢城池,也唯有战胜了大秦,你们才有活路。试问,你会忍饥等死乎?天下之百姓,面对此决择,会选择等死乎?这连坐之法,岂不是欲逼天下百姓,尽皆选择抗秦乎?”
  听到这话,三个议郞已是脸色剧变。
  这时,李阳转头对嬴政道:“陛下,天下太平之时,连坐之法尚且弊大于利,如今乱象之时,连坐之法,更是会使我大秦走向灭亡。此三人之言论,完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乃信口开河,有意否定我大秦新法,更是欲将我大秦带入危境,此罪,绝不容恕!”
  李斯出列附议道:“中丞相所言有理,臣附议!”
  李由、何章、纪偕三人也立即出列:“臣等附议!”
  嬴政转头望向那三个议郞,眼中现出几分厌恶之色,于是挥了挥手,道:“廷尉,拉出去砍了!”
  三个议郞一听此话,直接吓得一下瘫坐在地,一脸死灰!
  很快的,地上只留下三滩尿液,证明着今日早朝,他们曾经来过……
  整个大殿的文武百官,此刻再次变得噤若寒蝉。
  冯去疾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因为刚才斩杀的那三个议郞,可都是他的人啊。结果……就这么砍掉了……
  而一些不是冯去疾一党的人,此刻却是在心中冷笑。
  那三个议郞真是自信,以为皇帝说了一句后悔解散役夫的话,就真的代表皇帝否定了中丞相的新法吗,真是太天真了。
  而且,中丞相是这么容易对付的吗?也不想想对付过他的人,最终都落了一个什么下场。
  前有刘议郞,后有赵高一党,都是因为想对付中丞相,最后哪个不是落了一个砍脑袋的下场?
  赵高厉害吧,还不是灭了九族。
  三个小小的议郞,仅因为皇帝一句话,就跳出来试图打压李阳,这不是送人头吗?
  现在好了,一句话把自己小命给弄丢了,也实属活该!
  此时,那三个议郞被砍,满朝文武,竟是没有一人为他们三人默哀,哪怕一秒都没有。
  特别是李由,唯有一句“傻逼”想送给他们三人当墓志铭。
  就在众人心中各有想法的时候,嬴政对殿中众人问道:“眼下乱象已生,诸位可有良策?”
  大家各自相互对视了一眼,一位秦将道:“陛下,臣愿领军出征,以平乱贼!”
  嬴政点点头,很是高兴的赞赏道:“有章将军领军平乱,朕心甚宽!”
  这位请缨平乱之人,名叫章邯,是秦国大将,上将军。
  原本按照历史记载,他可是秦末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
  这时,冯去疾也道:“如今乱军已是攻下了几座县城,郡兵显然无力平乱,臣也赞同章将军领军平乱。”
  嬴政点头,同时问道:“冯相,可有各地乱军之情报?”
  冯去疾答道:“回禀陛下,按照地方上的奏报来看,唯今乱军只在大江流域,会稽郡、沛郡、泗水郡暴乱最为严重,特别是沛郡、泗水郡,共两股乱军,沛郡乱军头目名为刘季,旗下已聚有万余乱兵,目前攻占了沛县。而会稽郡和泗水郡的反贼头名则是楚国余孽,项家项梁,此人已聚众不下两万余人,已攻下了泗水郡两座县城。”
  听到这两个反贼头目的名字,李阳不由一愣,刘季,不就是刘邦么?
  看来,历史的车轮,虽然被自己影响了,但却依旧没有改变这两货的反秦之路啊。
  嬴政道:“如此看来,这两群反贼合计不少于三万之数了。”
  冯去疾点点头:“经过这些时日,恐怕人数已不止这些了。”
  章邯道:“区区三万之数罢了,请陛下给末将五万兵马,末将三个月内,定平这两股乱军反贼!”
  嬴政微微点头,然后道:“这五万人马,应该从何处调来比较合适呢?”
  冯去疾道:“蒙恬那里有三十万军,可从他那里调五万军平乱!”
  嬴政再次点点头,不过并没有立即下决定,而是转头看向了李阳,问道:“李阳,你觉得如何?”
  这倒不是嬴政不愿听冯去疾和章邯的建议,而是李阳这个人鬼主意太多了,每次他的鬼主意都和别人想的不一样,而且还十分的绝妙,所以嬴政想看看李阳这次是否也有不同的主意。
  说实话,这却让章邯和冯去疾有些不高兴了,这好像他们的提议在皇帝的心中,份量不如李阳。
  当然,既然皇帝问向了李阳,所以殿中的文武百官俱纷纷望向了李阳,就连章邯和冯去疾也是很想听一听,李阳又能说出个什么花样来,他总不可能说不要派军平乱吧,如果他真敢这样说,那他真就是自寻死路。
  李阳沉吟了一下,这时便道:“陛下,臣觉得,此次乱象,如果打算仅靠军队平乱,完全就是无用之功!”
  “……”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露出了一脸惊愕的表情。
  傻傻地看着他,很想确定一下,李阳是不是在跟大家开玩笑。
  这乱军都有三万之众了,攻下了数座城池,派军队去平乱要是没有用的话,难道派个文人过去,就能收回被乱军反贼控制的城池不成?
  大家一片哗然,顿时交头接耳,纷纷摇头苦笑,觉得李阳今日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太过嚣张了!
  眼下只有派军队平乱,才是正途。
  也只有派军队平乱,方能达到最直接的效果,和震慑的作用,这怎么可能是无用之功呢?
  说难听点,这话简直就是可笑之极!
  此时,特别是章邯等一干武将们,更是纷纷对李阳之言论,嗤之以鼻,觉得李阳这完全就是自以为是。
  你一个搞律法变革的文臣,好好的执掌律政之事就好了,平乱你也自以为很懂,为此说出如此嚣张轻狂之言论,为未免太自信了吧?
  要是你真的懂如何平乱,也不至于说出如此离谱可笑的言论来。
  
第八十九章
做你的春秋大梦
  嬴政也是被这话惊得哑口无言,这个李阳还真是每次都是语出惊人,不把大家惊呆就好像无法证明他的与众不同似的。
  嬴政心里很无语,但是却更想听一听,李阳究竟能讲出个什么花样来,于是问道:“李阳,你可真是好大的口气啊,居然敢说靠军队平乱,是无用之功!你倒是跟朕好好讲讲,若是讲不出个道理来,朕可就饶不了你。”
  众人也纷纷点头,望向李阳,显然要是他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大家定是会群而攻之。
  李阳笑了笑:“陛下,您这可就冤枉臣了,臣哪里敢狂言胡语啊。臣之所以会这般说,确实是有原因的。陛下可曾想过,此次乱贼造反,为何能有此声势,难道真的如他们打的旗号所言的那样,是抗暴秦乎?”
  “显然,非也!陛下今岁,轻徭役、废连坐、变新法,可谓是尽施仁政。就算百姓再没长眼睛,也知道我大秦,非暴秦,实乃仁慈之秦。百姓亦是知道,只需度过此次饥荒,待到秋收之后,有此仁政在前,未来的日子定是安居乐业,无比之幸福。然而,百姓明知此理,为何依旧造反作乱?”
  说到这里,李阳再次自问自答:“其中根本原因,便是饥荒,民无粮,犹如入困境死地,唯有抢夺城池之官粮,方可活命。”
  这时,章邯道:“既如此,情况危及尤重,更应加紧派兵平乱,否则一但让他们成了大势,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众人纷纷赞同章邯之言。
  李阳却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道:“乱,自是不可不平。然,若仅靠出兵平乱,显然是无用的,因为战事一起,更是民不聊生,你平了这里的乱民,别处又有新的乱民,天下尽是饥荒流民,反贼的星星之火,便可燎原,所以仅靠出兵平乱,不过是恶性循环罢了。”
  众人听完之后,却也紧锁起了眉头,因为李阳说的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面对饥荒,百姓难道真愿意就这样坐等饿死吗?显然,没有谁真的会愿意饿死,到了绝境,只要有乱贼一声高呼,便会瞬间聚众成军,所以要想将这次乱象平下去,真的不太容易。
  章邯道:“照丞相这般说,难不成就由着他们闹去,由着他们造反不成?我大秦铁骑数十万,还会杀不完这些乱贼乎?”
  李阳苦笑了一下。
  做为一个了解两千多年历史进程的穿越者,李阳可是太了解什么乱可平,什么乱不可平了。
  如果是因为理念、政权兴起的乱,用兵可分胜负。比如诸侯造反,天下人并不会跟着一起反,所以用兵平乱,剑锋所指,乱象定平。
  但是,因为百姓饥荒,天下人都没了活路而兴起的乱,只会越打越乱,大家都是为了活命,你官府不放粮,他们便只能抢粮。
  历史上的秦国之所以会亡,其实也是这个原因,全天下的人都被逼到了绝路困境,随便来个人打出旗号,百姓就纷纷响应。
  虽然如今这位秦始皇尚在,李阳也相信秦军定是可以镇压乱军的,但是……就算最终胜利了,那又如何?
  整个大秦,变得十室九空?青壮劳力死之殆尽?
  这可是李阳最不想见到的结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