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550

  随即,他话锋一转问道,“首长,我还能飞,就别让我干政工了。”
  “好!把人看好什么都可以谈!”
  梁副部长沉声对薛向东说,“四一实战的影响是深远的,远的不说,歼七系列战机的退役速度是肯定要加快的了。他的意义很重大。”
  “是啊,如果敌我识别代码能够全部连通,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乌龙。”薛向东深有同感地说。
  歼-7系列战机是没有敌我识别器的,一直到了E型改型和G型才安装了敌我识别器。
  梁副部长摇头说道,“你说的问题更大,就算歼七有,和道尔营也衔接不到一起。我问过,陆军那边的道尔营还没能接入自己敌我识别系统。”
  “毛子恶心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年苏两七不就是因为代码问题而长期无法形成战斗力吗,其中就有敌我识别器源代码的问题。”薛向东冷笑着说。
  梁副部长摆了摆手说,“不讲这些了,我要马上带资料回去,上面要组织全军的专家进行研究,我估计没个几年也吃不透这些数据。”
  “首长,我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薛向东犹豫着说。
  “这不是你薛大炮的风格,有话说有屁放,我没时间跟你在这耗。”梁副部长收拾着自己的东西,道。
  薛向东说,“李战是不可能被复制的,我觉得这些飞参的意义不大,当然作为战术包线是绝对够格的了。我与他谈过,他也是一样的意见。从进入北库山脉到最后遇险的全部操作,他都是在顶着极限来操作的,而且是按照正规的流程来进行的。他当时的想法就是要飞出包线来,再以此为基础慢慢的向下探索,找出最平衡的战训标准来。”
  “我知道。”梁副部长却无意外,道,“可上级领导机关要看的就是极限,你不知道极限在哪里,谈什么战训标准。你啊,看问题的格局还是太小了。李战心里有数,他知道应该怎么做。你搞好后勤保障等其他工作,尤其是思想教育方面,他毕竟还年轻,在二师办的那种蠢事不能再出现了。”
  敢情首长全知道!
  “是!我明白了!”薛向东敬礼。
  梁副部长说,“还有一个事,部队纪事栏目要采访李战,你尽快安排一下,他们明天就到。”
  “这个恐怕不好吧,首长,李战同志一直很抗拒接受采访,上次师里要安排他采访,他也拒绝了。”薛向东为难地说。
  梁副部长说,“内部发行,作为正团以上干部的教材资料来用。”
  “这个绝对没问题!”薛向东惊讶道,立马答应下来。
  这可是荣誉啊!
  不只是李战的荣誉,更是101团、73师甚至蓝空的荣誉!
  薛向东替李战答应了,可是当他告诉李战此事的时候,李战想都没想直接拒绝,道,“团长,我早跟你说过,我不接受任何采访,内部发行的也不行,这件事情没商量的余地。我的报告已经事无巨细了,当内部教材用足矣,采访影像反而显得画蛇添足。”
  李战口气这么强硬,薛向东还真的没办法!
  现在的李战不是101团的标杆,而是101团乃至73师的“镇店之宝”!
  薛向东没有办法,只能如实汇报,上级还能怎样,只能让部队纪事的记者打哪来回哪去,连北库场站的大门都没能进去。
  耗时半个月的调查结束了,李战也基本完成了他的技术性标准第一部分的撰写,主要是山区超低空突防操作要领及战术要领。他把被迫进行的与地空导弹部队的实战列为独立的部分来慢慢研究,因为这个部分几乎没有可复制性,只能作为极限的天花板而存在。
  机务组向李战报告,037号战机的机体结构以及机翼没有任何问题,发动机也没有问题,一切都很正常。这让李战大感意外,连他自己都解释不了了。不过,同一个工厂同一批工人用同一批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些用了一两年坏了,有些达到设计寿命后坏了,有些呢大大超出使用寿命后依然能够正常使用,这种现象本身就很难解释清楚。
  李战以及机务组的弟兄们只能认为037号战机是当时同时出厂的战机中的异类了,否则无法解释在经历了两个10G大过载机动和极限过失速后依然一切正常,甚至做出了眼镜蛇机动!
  4月18日,李战正式恢复飞行,他本来就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他的主要任务是在空中指挥狂魔大队的飞行员们进行低空突防训练,先在平坦的大漠戈壁上搞,然后逐步增加难度换到北库山脉里搞。他飞出了天花板,也就有了依据,只要不超过他飞出的包线,一切都是可控的。
  试飞员的伟大之处在于把战机的飞行包线飞了出来,简简单单的战机技术参数数据,凝聚的是试飞员的心血甚至生命。最大速度最小速度最大爬升率最小爬升率最大起飞重量最小起飞距离……
  李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把低空突防的天花板飞了出来,最低高度最大速度,在此前提下,复杂气象、山区这些关键要素,全部齐全。可以这么说,李战这一套拿到任何一支航空兵部队里去都能当成天花板标准来用。
  你只要按照他飞出来的操作标准来操作,在同等条件环境下,只要你不超出这个包线,你就不会有事。
  这是李战对空军的重大贡献。
  狂魔大队的飞行员们同样也是小白鼠,在四月份的下半个月两周时间里,被魔头大队长狠狠地操练,一天一个标准一天一个方案,同样也是在探索最符合实战要求并且具有普及性的标准方案。
  李战依然把标准定得偏高了一些,他始终认为,留有余地的训练标准不利于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如此一来,狂魔大队的飞行员们机务官兵们痛并快乐着,场站的官兵们也痛并快乐着,全都要跟着连轴转。以前谁也不敢拖后腿,现在就更不敢了。
  上千吨的专用航油快速消耗着,一直到了四月最后一天,上级命令101团5月3日召开全团军人大会,军区梁副部长和73师陈华林师长等师领导要出席并且主持会议,场站、气象台、修理厂三个副团级单位全体官兵列席。
  显然是要搞大事情了。
第164章
特殊重大贡献
  “李战同志特殊重大贡献表彰大会”
  部队走进场站大礼堂抬眼看到舞台上端横挂着的红底白字是这么写着的。
  上千名官兵齐刷刷的被震撼住了。专门为个人召开表彰大会并且整个驻地所有单位除了战备值班值勤人员外全部参加,这样的事情是极少见的。
  不但没有等到六月份的半年总结进行表彰,而且还召开大规模的军人大会,这样的荣誉可以说在军区部队里都算是空前的了。
  但是出席的领导级别却是不高,熟面孔梁副部长代表军区出席,他只是副军级干部。上级领导机关也许考虑到事迹的特殊,也许是有其他不好猜测的考虑,抑或是其他原因。
  一些老士官和中层干部则注意到了横幅的用语。
  不是“杰出贡献”,不是“重要贡献”,不是“特别贡献”,也不是“特别重要贡献”,而是“特殊重大贡献”。
  首先,一般来说,“重大”常用于不好的事情,比如重大事故重大险情等。其次,“特殊”这个用词非常的值得揣摩,虽然与“特别”只差一个字,但是含义完全的不一样。“特殊”指的是独特的、难以模仿学习的,指人的意味比较重,而“特别”常用于区分强调某事,加强意味比较重。
  “特殊重大贡献”六个字完全概括了“4-1”实战的性质,既承认了是一起事故,也肯定了这件事的积极一面,不偏不倚非常的客观。同时也意味着上级领导机关已经给此事定了性,其他各方各人是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但是李战是要进行表彰的,不但要表彰,还要狠狠的表彰!
  按照一般的表彰大会流程走下来,陈华林主持会议,他先讲话,然后负责调查组的梁副部长介绍了调查情况通报了调查结果以及相关人员的奖励处分决定。
  “27号雷达站工作态度存在严重问题,给予副站长王东阳记过一次,集体严重警告一次,给予渠红波降职降衔处分,调离27号雷达站;给予道尔营营长警告一次,集体通报批评一次;给予部队纪事栏目组记集体三等功,主要方向摄像师记个人二等功,栏目负责记者记个人二等功……”
  前面对27号雷达站和道尔营的处分大家都是心里有数的,不重不轻很恰当,这是因为没有发生伤亡也没有造成装备损坏,否则一定会更加的严厉。别的不说,如果李战牺牲了或者战机废了,27号雷达站和道尔营从上到下所有直接关系人全部都要处理一遍。
  有些人会认为给予主要责任人渠红波的处分轻了,实际上换个方向来看,降职降衔这个处分非常的恰当。
  比降职降衔重的是撤职,最重的是开除军籍,那么,渠红波违反的纪律条令到底适用哪一条处分决定呢?
  李战在二师的时候遭遇多次重大险情,第一次撞鸟,他在安全高度以下跳伞并且弹射之前拉了一把杆救了地面群众,因此记一等功,注意,他活着。如果他是在安全高度以上跳伞并且拉杆救了地面群众,但是他牺牲了,绝对是一等功。如果没牺牲,那么顶多就是一个二等功。
  简单总结荣立一等功的条件:客观上进行立功情节后会死,记一等功。
  题外话:前不久东部战区老第一集团军有个士官荣立一等功,他活得好好的,大家仔细研究下他的立功情节,远超了记一等功的条件。
  因此有个说法,记一等功的基本上都是挂在墙上的,可见要荣立一等功又多么困难。
  反过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装备损伤,那么就不能给予渠红波撤职处分,更加没达到给予开除军籍处分的条件。最关键的是,调查显示他并无私心,也是为了给集体争光,出发点没有错误。
  可是光是降职或者降衔又显得轻了一些,怎么办呢?
  领导能当领导那是有真本事的,既降职也降衔,不重不轻,尤为恰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李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救了自己和037号战机,同时也救了一大批人。单凭这一点,他就洒出去了一大批的救命之恩。
  让人意外的是部队纪事栏目组居然得到了立功表彰。
  知道影像资料存在的只是少数人,因此许多人都不理解。怎么突然就冒出来个部队纪事栏目组来,而且还是两个人分别记二等功集体记三等功!
  这个奖励可是不轻的啊!
  如果他们知道立功的摄像师拍摄到全局画面和特写细节,如果他们知道了负责记者组织安排的几个机位把当时场景全方位地拍摄了下来,他们就一定不会认为很突兀了。
  因为李战,那几个整天在各个部队里钻拍着不痛不痒纪事片的新闻工作者被大馅饼给正正地砸在了脑袋上,他们比谁都懵逼。
  尤其是那俩荣立二等功都摄像师和负责记者。他们就是做一辈子纪事片子也没有立二等功的机会。他们无意中拍摄到的资料的意义远超二等功的荣立标准,从这个方面来看,记二等功是完全不过分的。
  所以说有些人运气来了是真的挡不住。
  随即,大家很快想到一个问题——连边缘无关紧要的关系人物都得了二等功,那么这一切的中心人物、绝对主角李战同志又应该记什么样的功劳呢?
  特等功早就取消了,那么,记一等功?
  是否显得奖励轻了一些呢?
  关于给予李战什么奖励,上级领导机关前前后后花了一周的时间开了三次会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这才拿出了一个得到各方都赞同的奖励结果来。
  处分处罚从来都是部队里最严肃最慎重的事情,评功评奖也是如此,越往上就越严肃越慎重。
  在仔细研究了李战的情况之后,许多首长发现非常的棘手——那小子居然有了四个一等功一个二等功两个三等功!而且还获得了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称号!
  这就难办了。
  首先记一等功是绝对不合适的了,甚至可以说,哪怕李战什么都不干,到了年底或者明年年底,部队都要给他闹个模范标兵什么的。按照规定,两个一等功就构成了评模范标兵的条件了,他已经得了一个标兵称号,而且是含金量很高的“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因此还得给他一个标兵或者模范称号,那就得给比“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更高的荣誉称号。
  这是明文规定的!
  你再给他一个一等功,那要怎么给个人荣誉称号呢?到了这一步,谁也不会认为授予李战个人荣誉称号存在什么障碍了,问题是应该给他什么样的个人荣誉称号?
  三个一等功符合授予一级英雄模范称号,因此李战作出的贡献是直接推动了全军航空兵部队的发展了的,是填补了某些空白了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