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3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550

  “一年之中大多数是东南风,不管怎么样都是要向左转飞出这条路线的参数来。影响有多大暂时还预测不了,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实际飞一遍。”李战说。
  张威说,“那就向左。”
  李战说道,“但是也要考虑冬季作训的情况,西北方向这条航路也要飞出来。”
  “哎我说你都考虑好了你还问我?”张威无语了,瞪着眼睛说。
  李战呵呵笑道,“这不心里不是很踏实想从你这里找找支持嘛。”
  “老李,要是心里不踏实千万别勉强,你别忘了你还没有正式复飞的,师里特批你做个测试飞行。”张威说。
  李战说,“这不就等于复飞了嘛。老张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不复飞怎么可能让我开飞机。淡定吧,一点事没有,首长们不会让我就这么上天的,手续肯定会办好。”
  把手绘的航图收起来,李战抓了一把泥沙徐徐的往下撒,风吹过来泥沙飞扬。海拔一千两百米的中南场站外场风很大,夹着山区冬季里独有的阴冷过来,倒也让人不由的缩了缩脖子。
  张威眯着眼看向风吹过来的方向,说,“估摸着有七八级风了,今天一天风力也不见减弱,看来中南场站被弃用并不是没道理。”
  “七八级风怎么了,能飞。”李战拍了拍手掌清理干净残留的泥沙,说,“我在北库的时候七八级风雪照样搞飞行训练。恶劣天候下的战训难点在起降,只要掌握了技巧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
  张威怀疑地看着李战,“七八级风雪天气飞行,开玩笑呢吧。”
  “你不相信可以查一查空司资料库。”李战说。
  这就不会有假的了。
  苦思冥想了好一阵子张威也没有办法想象战机在七八级风雪天气之中起降的场面,问,“能飞起来吗?七八级风雪啊,就这么大的风,还下着雪,能飞起来?”
  “能。”
  李战手掌比划出战机起飞的样子,一左一右地乱摇晃着,道,“就这么起飞,有时候机头还得斜着,降落也是。看着是挺惊险,但是掌握了窍门后完全可以利用不利的天气进行有效的起降。”
  看着李战形象的讲解,张威的眼皮子猛跳,“表演魔术呢,这么能飞起来但是你能降下去吗?”
  李战又比划着说,“就这么降落。着路的时候有时候只有一边起落架触地,战机就这么踮着一只脚滑行,那时候我们还在用歼七,完全可以做到的。”
  “歼七?这个是真开玩笑了吧,歼七怎么可能。”张威的震惊更甚了。
  他和许多人一样,听说过北库101旅的事迹,但是该部的具体情况是不甚牢了解的,以为训练也不会变到哪里去。此时此刻他才意识到李战在101旅有那么高的地位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鹰隼大队能够接连打败数支王牌部队也并不是导调部的偏袒。
  时至今日尚无一支部队能够试出鹰隼大队的战斗力天花板,这支大队编制实则有整团规模的专业模拟蓝军部队的作战能力去到哪个程度是未知数。
  细细想来也就释然了,如果李战没那个能耐,师里用得着费尽心思把他请过来当教员吗,师领导更不会如此优待他。一切都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李战说,“是歼七,而且一开始用的还是乙型。别说比歼十歼十一了,比一般的二代机部队都不如。后来用的M型不都是从二师转过去的吗?你是不知道当时换装的时候我们多激动。再到后来接收你们的苏两七,我们老旅长当场就激动哭了。那个时候装备是真的差,差到你想象不到。我刚到北库的时候101团还有一个大队的歼六普拉斯。歼六啊老张,岁数赶上你老丈人的了!”
  “这我知道,当时你不就是开了歼六普拉斯把师长他们一个大队的战机戏耍了一遍吗,早都成军中的传说了。”张威说。
  李战叹了口气转身迎着风站立着,“有先进三代机谁会开歼六升空打仗。”
  一句话道尽了数十年间中国空军的沧海桑田。
第446章
邮航运八迫降中南
  实施起降测试的前一天,空司和军区空军派了一个调研组下到了中南场站,带来了一项评级计划。
  简单地说,李战同时受命做场站的评级飞行,据说空司准备搞一个基地等级体系,全新的考核标准。空军场站和民航机场一样是有级别的,比如北库战训基地,在改基地之前是正团级大场站,能够起飞大型军用飞机,向下兼容。这一套等级体系与民航机场相似,依照跑道等基础来进行评定。
  而新的评级体系是包含了保障能力、使用难易度、地理位置等等新因素的,全方位的考量一个场站的等级,为未来的调整提供充分的依据。
  新的评级体系刚刚进入实际测试阶段就碰上二师要对中南场站进行起降测试,干脆合而为一事不劳二主把测试评级试点放在了二师,都由李战来进行测试飞行。
  于是既定的飞行日不得不往后推,李战需要学习和了解新评级体系的详细要求和细则。这一下不但要找出合适的起降航路还要反复摩擦探索更多的细节,比如更清晰的向上向下的兼容能力范围。
  在新的评级体系里,一些专门部署战斗机的场站有可能会因为地理位置而被调高等级,而一些军事地理位置方面没那么突出的大场站可能会因此而被调调低等级。
  新评级体系关系到官兵们的切身利益,北库场站变成北库战训基地之后不仅仅是基地化的结果,也是场站等级调高的结果,场站大部分官兵都因此得益,一些晋升困难的、无望的干部更是在这样的变化中原地升级。
  最让李战感兴趣的是,基地场站的等级与各类补贴标准是相关的,如在评级中被贴上高危标签的,相关的补贴是相应的增加的。
  凡涉及到官兵们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严谨慎重,要经过反复的讨论研究和试点,搜集大量的数据再进行分析研究,再谨慎的进行实施。
  天公不作美,湘南地区迎来了第一场雪。
  李战一大早起来站在走廊那里目光越过跑道望向远处的被浓雾笼罩的群山,不免的唉声叹气起来。不用看天气报告他都知道这不是飞行的好天气。
  吃早饭的时候张威手里就拿着报告过来了,一屁股坐下后看似失望松了口气说,“飞不了,桂北气象台没批准。”
  李战不感意外,说,“能见度不到两百米,平原机场尚可一试,山区里的就算了。”
  “哟,你也有怕的时候?”张威说。
  李战喝完最后一点粥,打量着张威说,“你怎么还松了口气,害怕吗?”
  “我?没有啊,没有吧,我怎么会害怕?”张威强颜欢笑。
  李战好整以暇地说,“我等下和参谋长谈一谈,再和调研组谈一谈。测试飞行嘛,要飞极限的情况下现在的天气其实是蛮合适的。”
  张威差点站起来,愤慨地说道,“你这人怎么回事?只是能见度五百米吗?看看,看看风力,你是要顺风起飞啊,别说跑道够用不够用就算够用进山了怎么办?还有恶劣天气下山区里的低空气流。南方山区和西部北库的可是完全不一样,你们北库的尚且有迹可循南方山区的低空气流是没什么规律的,这些你都知道啊。”
  神情严肃地盯着张威看了好一阵子,李战起身端盆子走,送到回收处那里后大步就朝等在一边的通勤车走去。
  张威愕然,发了一阵子呆后连忙的追出来跳上车,解释说,“老李你误会了,我不是怕死我怎么会怕死呢,我的意思是在不可能的天气起飞不但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空军财产的不负责。命丢了事小战机没了事可就大了。”
  李战绷不住了,笑出声来,说,“瞧把你给吓得,谁不怕死,我也怕死。我肯定不会蛮干的你把心放肚子里吧。”
  张威暗暗松了口气,他是真怕李战要求正常执行飞行,唐国正没准真会答应,因为他非常清楚唐国正也是个冒险主义者,赞同李战的许多观点,尤其是李战“恶劣环境捶打部队”那一套理论。
  两百米能见度什么概念?
  通勤车的驾驶员绷紧了每一根神经盯着前路,浑身的肌肉都做好了准备,心里默念了一万遍“有情况第一时间踩刹车”,那踩在油门踏板上的右脚都没敢真正用力。
  冰雪、大雾。
  正如张威所说,南方的情况有别于北部、西部的。南方的雪同样有着南方性格,表面内敛风格温婉,相对于西部动不动就狂轰滥炸的暴风雪和北方的鹅毛大雪,南方的雪无意抢夺头条,它们总会默默的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完成自己的使命,留下的却极有可能是远比北方大雪更严重的灾害。
  到了塔台,李战仔仔细细查看了最新的天气报告之后终于确信今天上午是飞不了了,而且桂北气象台的预报里明确指出未来四十八小时都不是被允许飞行的天气。
  这让李战有一拳打空了的感觉,他已经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打算一展拳脚在二师这地界把北库鹰隼的旗给竖起来的。
  张威遗憾地说,“没办法,正好再多做做准备。我给你当导航员也得做更多的准备。正好正好,还有两天时间。”
  忽然的响起哗啦啦的声音。
  众人抬头看出去,看到的是雨水砸在挡风玻璃上的场景。雨夹雪,这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大概也是南方地区独有的了。高空积雨云降水遇零度以下气温后迅速凝固变成雪,形成了下雪现象。雨夹雪则是未来的及凝固为雪的雨和已经凝固的雪混杂在一起降落形成的现象。
  通常雨夹雪发生在雨雪转变的关节上,由降雨转为降雪,或者由降雪转而降雨。
  报告里提到凌晨三点多就开始降雪了,随着气温的上升,降雪会向降雨转变。
  所以可以断定降雪会很快变为降雨。
  相对于降雪,李战更讨厌降雨,因为他认为这会增加起降和飞行的难度。而且在雨后极有可能会出现大雾天气。在一天之内出现如此多样的天气变化是南方山区气候的特点,而且相当难以预测。
  眼见雨越来越大,顷刻之间就替代了纷飞的雪花,张威耸肩说,“今天飞不了了,雨停后没准会起大雾。”
  能见度越低了。
  李战失望的放下天气报告,说,“天公不作美啊,走吧,再讨论一下飞行计划去。”
  张威无奈摇头,“你可真是飞行狂人啊。那飞行计划翻来覆去都讨论了一百多遍了。”
  两人说着话正准备离开塔台。
  突然的指挥员接到电话,李战听到了只言片语,随机塔台一下子紧张地忙碌起来。
  “民航一架货机红色险情要备降本场,快,清理跑道做好救援准备!”指挥员迅速下达命令。
  这会儿李战不走了,返身回来了解情况。
  一架邮航的运-8货机执行由中原至中南张界旅游机场的货运任务,该航班代码为8Y1771,是上述两地的固定货运班机,每天一个往返,运输的是航空邮件。执飞的是一架十年前加入邮航机队的运-8F-400中型运输机,民航编号为B-25277,在当时属于国内较为先进的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中型运输机。如今却显得老旧落后了。
  时间拨回到二十分钟前。
  机组人员发现一号发动机的功率在下降,经过紧急处置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运-8搭载了四台涡桨-6发动机,当年进行过试飞,证明在失去一台发动机推力后依靠剩下三台发动机是依然可以正常起降的。
  因此机组人员并没有过于担心。
  运-8F-400改进了驾驶舱,因此机组人员缩减为三人,分别为机长、副驾驶、飞行工程师,这更符合商业用途,毕竟企业是要控制成本的。8Y1771货运航班的机组人员组成值得引起关注。机长是民航系统依靠自己的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第一代飞行员,有五千多小时的飞行时间,运-8机型的飞行时间达到了两千多小时,而副驾驶仅二十七岁,运-8的飞行小时仅有一百多个小时。
  但是这种搭配并不显得很突兀,中短途货运班机的难度不大,相对而言对机组的要求也就没有客运班机的高。有些像机动车驾驶人的等级要求,如驾驶大型客车需要最高等级的A1驾照,而驾驶大型货车只需要B2就足够了。
  在一号发动机出现动力衰减现象时,机长果断的接过了控制权,随机在他接管飞机控制权五秒钟之后一号发动机彻底熄火。
  此时飞行正在通过风暴区,高空电闪雷鸣低空雨雪纷飞,8Y1771飞行在中空,飞行高度六千两百米,这是空管分配给短途螺旋桨飞机的航路高度,恰好的在天气相对较好的缝隙空域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