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550

  很快,他们看到了白茫茫的大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他们抵达了012飞机厂所在的汉中地区。此时,汉中地区刚刚送走2012年的第一场雪。
  “012,我回来了。”
第452章
运-X的机翼结冰问题
  刘长喜看到李战像回家一样在012厂的跑道上降落,像回家一样把飞机滑行到停机坪那里。
  总而言之给人感觉就是李战其实一直在012厂工作,对这里非常的熟悉。不过在李战提到有些事不能说之后,刘长喜把所有的疑惑和好奇都压了下去,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他们就是奉命把邮航的运-8F-400开回厂家接受维修的。
  按照计划,第二天他和李战乘坐民航班机返回旅游机场,他前往桂北李战则回到中南场站展开他的探索性飞行工作。可是第二天他接到通知自行返回不必等候李战。
  直到第十五天,2012年元旦的酒味刚刚散去马上就要迎来2012年新春佳节的时候,012厂的一位处长亲自把李战送到了机场。
  换了便装的李战乘坐南方1993航班飞往短沙,短沙警备区会派车在短沙红花国际机场接机。春运已经开始了,短时间内难以购买到飞旅游机场的机票,不得已只能飞短沙红花机场,部队再派车过来接李战回三百多公里外的中南场站。
  非军务活动不允许影响地方的正常生产生活,所以李战需要和其他人一样走正常的途径购票,所以只能如此辗转。
  也许是习惯使然,在候机的时候李战走到军人专用席区域那边一看坐满了地方的旅客他就转身朝人少的地方走,拿出板砖手机给远在北库气象台的张源打电话。
  “老张,我李战,忙呢?”李战稍稍提高了一些嗓门,以便在稍显噪杂的候机厅里说的话能过让对方听得更清楚一些。
  张源正在值班。
  “哟,李教员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每年的冬季是什么情况你不是不清楚,我现在是吃住都在值班室。你有什么指示?”张源笑道。
  北库气象台不但是空军的基干气象台也是国家气象监测预报网络的重要支撑型气象台,更是西部最北的大型气象台,所以每年入冬后北库气象台都会比以往更加忙碌,从大西伯利亚地区南下的每一团冷空气首先被他们探测到,他们提供的数据是具有基础参考作用的,对国家天气预报网络来说十分重要。
  李战说,“我哪能指示你,没别的事,我这会儿在长安机场准备飞短沙红花机场。这几天我也在关注南下的冷空气,情况比往年要差很多。我想南方大部分地区恐怕要出现灾害性天气。”
  说到正事张源严肃了起来,“你也有同样的判断了。是的,我们已经向地方气象部门发出了警告,未来三天里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天气会非常恶劣,建议他们做好相关的预警和防御。”
  “你认为会出现冰雪灾害吗?”李战沉声问道。
  张源说,“可能性很大。最新的冷空气会在二十四小时内补充南下,我分析会在中南地区追上前一波冷空气。如果仅是如此情况还不是很坏,但是南海西部形成了热带风球。相互作用之下我认为极有可能出现冰雪灾害。记得三河洪水吗,当时如果没有台风超级玛丽这个巨大的漩涡影响,情况是不会差到那个程度的。今年的形势一样。”
  李战担忧地说,“正是春运高峰期,出现冰雪灾害的话影响可就大了,数以百万计的旅客会因此滞留,这个春节不好过了。”
  “没办法,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张源说。
  沉默了一阵子,李战问,“长安到短沙的天气怎么样,跟我说说。”
  “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这不准备飞短沙呢吗,了解一下心里有底。”
  张源哭笑不得,“你坐个飞机也不安生,民航气象部门现在很专业了,他们的预报不比我们差,既然能飞你就安心坐好了。”
  话是这么说,张源还是向李战通报了沿途的天气情况。正如张源所讲的,这一路天气情况不算好也不算坏,最差的一段天气出现在长江中游地区,不过那个时候航班是在万米高空巡航,不会受到这些坏天气的影响。
  任何飞行最应当注意的是起降过程中的天气,从理论上来讲,只要飞得足够高,再恶劣的天气也不会对飞机造成影响。但是起降是一个垂直高度频繁变化的过程,最容易受天气影响。
  详细了解了之后李战稍稍放下心里,有登机的勇气了。这似乎是飞行员的通病,技术越好的飞行员对移交飞机操纵权就越抗拒。好比老司机,他们更希望由自己来驾驶,而不是把命运交给别人自己当乘客。
  若非路途过于遥远,李战宁愿乘坐火车。
  挂了电话抬头远眺,李战倒抽一口凉气,就在与张源通话的十来分钟里,候机厅里的旅客居然增加了至少二分之一,已经出现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场面了。这会儿不过上午的九时,也许今天的客流高峰期还没到来。
  有个大学生模样的姑娘走过来,她穿着朴素背着双肩包走到李战跟前,低头看了眼李战放在脚边的有八一军徽标志的迷彩双肩包,双手抓着衣角露出紧张的笑容,“大哥哥,我是西交大的学生,一大早过来赶飞机结果发现钱丢了,我肚子很饿,您能不能借我几十块钱买个盒饭?我留您联系方式,回到家了一定换给您。这是我的学生证。”
  说着递过来一个学生证。
  李战扫了一眼,假的,他女朋友是西交大在读学生,假证件怎么逃得过他的眼睛。而且这姑娘的谎话错漏百出,稍稍过下脑子就知道遇上靠讲故事骗钱的小骗子了。
  然后李战从裤袋里取出钱来,摘了一张五十递过去,“多吃点。”
  “谢谢,谢谢您,谢谢您,请您给我留个联系方式,我一定还给您。”小骗子姑娘忙不迭的说,看着李战手里那一大把百元大钞眼睛发亮。
  李战说,“不用了,大过年的你也不容易。”
  小骗子姑娘的脸色稍稍僵了僵,终于是没好意思继续讲故事,鞠了个躬转身走了。
  微微谈了口气,李战举目看向航班信息栏,得,果然延误了。
  又叹了口气,李战把那一叠足足有一万多元的钞票揣进裤袋里,那样子就像是揣了一把纸巾准备去拉屎。提起双肩包背上就举步往能够看到飞行区的玻璃幕墙走去。
  因为使用的是民用通讯网络,李战并没有向张源提及他在012厂这半个月里所做的事情,不然他也许会和张源就运-8的机翼结冰问题作一番讨论。张源是气象专家,而且是与飞行关系密切的气象专家,对飞机又十分的了解,他相信张源是一定会有一些有用的看法和建议的。
  运-8的机翼结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是从仿制安-12时就留下来的历史性问题。如果单单从某个相关系统来看,都是符合要求的,比如除冰系统。但是如果结合起来整体地看,就会形成致命缺陷,导致这个飞机的很多机型只能在规定的地区使用。
  要彻底解决就必须要从头开始进行设计,要运用总体设计技术反复测试整体的性能,这样的设计理念对012厂来说还算是新鲜的。李战在012厂这半个月里就是通过自身的实际经验为运-X的研发团队提供实际使用方面的指导性建议和意见。
  李战认为永久性地解决机翼结冰问题已经不存在技术层面的障碍了,但是他同样也十分清楚同样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疑难杂症的,技术要求不高尖,可是对整个系统的逻辑关系以及实际使用的要求非常高。这是因为除冰系统、防护系统需要面对多种复杂天气,大陆气候、海洋气候、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
  最关键的是运-X是军机,最基础的一个前提是在战场环境中使用,全空域使用,比如在高海拔地区的野外机场起降,民用飞机不需要如此。
  综合这些因素下来,要达到空军要求的性能指标,研发难度自然就水涨船高,而不仅仅是解决机翼结冰问题——你的解决方案必须要与其他系统方案形成共力而不是产生抵触作用。
  外面小雪纷飞,气温在零度以下。
  李战站在幕墙看里透过玻璃看近处的停机位,有除冰车在为即将要推出的航班进行除冰,这是确保飞机在冬季飞行的必要手段。在远处的飞行区,跑道的起飞位置还有一套除冰装置,一些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的航班可以接受第二次除冰,确保机翼不会残留任何冰晶。
  军用战术运输机在战时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地面保障条件的,所有的问题都必须要依靠自身来解决。所以要求除冰系统随时随地都能正常工作确保飞机能干正常飞行。
  在提出建议的时候,李战重点提到大幅提升发动机性能至关重要,他甚至建议运-X战术运输机必须具备在失去三台发动机只靠一台发动机能够飞行五十公里的意见。但是很显然他的看法被认为是极端的,况且空军提出的指标里明确要求的是剩余两台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飞机能够继续飞行XXX公里。
  大幅提升发动机性能与其他系统也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对需要发动机提供热量的除冰系统。
  不管怎么说,李战相信012厂会很好的解决掉所有问题。
  延误一个小时后南方1993航班通知登机了,李战整理着装大步走向登机口,风萧萧兮。
第453章
八分钟
  客舱里有些乱,坐前段和中段的乘客停下来放置行李导致了拥堵,空姐不停的提醒他们让出过道来,队伍得以慢慢的向前推进。
  尽管气氛有些烦躁,但对于终于能踏上回家过年班机的人们来说并不算什么,有相熟的笑着聊天,讨论着带了什么礼物回家回到家后要参加哪些聚会。
  同样的场景会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春运期间在任何一种交通工具里出现,人类一年一度的过亿人次大迁徙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年轻勤劳的人们是这个国家经济引擎中最有活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推动着中国这架庞大的飞机高速向前飞行。
  执行此次航班的波音-737推出停机位,随即沿着滑行道加入了起飞队列,慢慢的往跑道的起飞线而去。
  透过舱窗李战看到一架体型庞大的全货机停在远端停机位上,那是一架也许服役了十多年的波音-747-400重型货机。在纷飞的小雪中它的身影有些模糊,却没有影响李战想起了师姐朱晴莹。谷地重游总会更容易地想起一些过去的人和事。
  不知道师姐过得怎么样了。
  飞机轰隆隆起飞,借助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现代客机可以在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安全飞行。以标准程序离场后继续爬升到巡航高度,在此过程中完成了航向的调整。空乘人员开始提供服务。
  南下冷空气和来自南海西部的热气流相遇,狭路相逢勇者胜,但这一场交锋最终会在补充南下的冷空气到达之后以热气流一方失败而告终,中南大气不可避免的进入了漫长的冬季,而此时此刻冷热相交的锋面之处正在形成长达上千公里宽度超过五十公里的乱流区,如同一道墙壁挡在了南方1993的前面。
  飞行四十分钟后李战最先察觉到了异常,透过舱窗他居然看不到太阳——这可是在九千八百米的高空。
  万米高空出现云层的现象极其少见,这意味着前方出现了超级积雨云,飞机几乎难以通过提升高度飞跃过去。一般客机的升限在一万两千米,在这个高度飞机的获得的升力会减少,需要发动机提供更大的动力来维持飞行。
  结合他从张源那里得到的沿途天气数据,无论如何李战认为前面是飞不过去的了,他记得右翼不远处是七号导航点,而七号导航点那座数千米高的山峰已经被厚重的云峰遮住,这意味着绕飞也基本不可行了。
  李战摁下了服务灯。
  笑得甜甜的空姐连忙过来,先熄灭了服务灯然后对坐在最后一排挨着厕所的李战说,“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
  李战取出自己的证件,说道,“我是空军专业人员,前面的天气可能比较恶劣,建议机组询问最新的天气通报,甚至备降。”
  语出惊人,反正是把空姐给惊到了,好一阵子空姐才回过神来,“同志您是说前面飞不过去?”
  她倒是很认真的看了李战的军官证,上面的军衔空军少校级别正营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反而是对外的部队代号是看不懂的。
  李战严肃的说,“以我的经验判断,飞过去很危险。请你马上向机长转达我的意见。”
  空姐双手递着证件还给李战,笑着说,“同志请您放心,我们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有信心有能力保证您的安全。”
  李战皱眉,正准备说你们肯定我没专业,猛地意识到这是民航班机之后,只能无奈摇头闭上嘴巴了。
  “还有什么需要吗?”空姐问李战。
  李战说,“我知道可能不太合适,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来判断,前方是冷热空气相接的锋面,气流非常的混乱,而且机长很快就能看到高空闪电,到那个时候时间上就来不及了。如果可能我还是希望你能向机长转达我的判断。”
  这一次空姐没说什么了,转身就朝前舱走去。她要先向乘务长报告,然后由乘务长决定是否向机长转达李战的判断。尽管整个过程用不了几分钟,但天气的变化之快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仿佛是顷刻之间窗外黑暗了下来,不少乘客注意到飞机飞进了云团里,大片大片厚厚的云团黑乎乎的。
  如果此时机长果断转向掉头,也就还来得及远离恶劣天气,但是机长根本不知道前方天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乘务长依然在考虑是否将一名来自部队的乘客的警告转告机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