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550

  韩红军、李梓辛、林飞、吴震乘坐通勤车直接来到作战会议室里,兴致高昂的向老大队长报到。
  再见到老部下,李战同样非常激动,和大家一起前往飞行简报室那边吃间餐。根据飞行计划,场站炊事保障部门连忙制作了营养搭配合理菜式丰富的间餐送到了飞行简报室这里,把这里作为军事交流团的临时驻地,陈飞等人已经吃了起来。
  李战向大家介绍了一遍后,和四位老部下一边吃一边交谈着,李战很关心老部队的情况。
  “上周胶东疯鹰又来了,这次打得比较有章法,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把他们给打下去。”韩红军吞了口饭,说道。
  “听说了,胶东那只鹰的作战意志很顽强,再来两次估计就该摸透你们的路数了,所以你们一定不能放松,必须要不断的改进战法。”李战叮嘱道。
  韩红军说,“大队长你放心,聂大队带着我们隔三差五就搞一次战法研究,不是在地面比划两下那么简单,是真刀真枪的干的,完全自由的对抗,这么来摸索。”
  “很好。”李战非常满意。
  鹰隼大队很好的秉承了他在任时的作风,少玩虚的多来真的。总而言之疯狂地燃烧航油才是王道,一切停留在理论和纸面上的战法都是可耻的。此时依然有一些部队是算着航油搞训练的,经费不足没有办法,一个部队就是一个小社会,花钱的地方太多。顶在最前线而且独自担负最大空防区域的101旅是把最多的经费花在了战训上,一来二去战斗力的提升自然是有目共睹的了。
  林飞问,“大队长,你什么时候回北库?”
  李战微微摇头说,“原来计划十二月份回去的,一拖再拖拖到了二零一二年,我估计能不能回去都是问题。”
  “旅长说三月份大比武,命令已经下到了基地,准备工作展开了。”林飞说道。
  “三月份……”李战微叹了口气,“真没办法保证了。现在歼十六的实战试飞仅仅过半,我估计没有两个月是完成不了后面的工作。三月份新一期飞鲨集训也要展开。”
  吴震说,“你不回去我怕我们鹰隼拿不了好成绩,旅长政委也担心的。”
  “这是什么话,要对自己有信心。”李战说,“几个数得着的王牌你们都打过,还怕区区一次大比武。”
  “当然不怕,就是你不在总觉得不太踏实。”吴震说。
  眼前这四位都是鹰隼大队里的尖子飞行员,都是李战一手带出来的,李战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
  李战缓缓说,“我以前说过,对战斗飞行员来说真理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下一杆怎么拉完全取决于自己。空中作战里主观意识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空中格斗。简而言之,当你们面临着你死我活的局面,一切只能靠自己。”
  三人微微低下头慢慢点头。大家何尝不懂这个道理,只是心里难以割舍。从一穷二白的破烂王部队到现在的全军第一王牌模拟蓝军,他们这些人是一路携手走过来的,个中情感比一般的战友情更加深刻。
  李战吃干抹净,道,“好了,说说这次军事交流。韩红军和李梓辛是我点名要的,林飞和吴震,这一次你们就暂时去不了了。等都达这边安排好送你们回北库。以后类似的军事交流活动不会少,在可以的情况下我是会尽可能的给老部队多一些名额,让你们都有机会和外军接触接触学习学习。”
  林飞说,“大队长你放心,来之前旅长特别交代过,红军和梓辛担负着重要任务,我们还有其他在家的同志都没有怨言的。”
  “是的,大队长你不用担心我们,天亮了场站送我们去机场坐民航回北库。”吴震说。
  李战微微点头,“好。”
  吃过间餐有人来接林飞和吴震,他们的任务是把李战和陈飞需要的飞机开过来,然后人员再通过民用交通系统返回北库。都达场站到都达机场有好几个小时的路程,所以场站现在就送他们出发,乘坐最早的一班飞往北库的航班归队。
  甚至两人想要和李战多说几句后都没有更多的时间了。
  当兵就是如此,甚至有些时候明明只是一墙之隔可是彼此之间甚至好几年都见不了几回面说不了几句话。
  李战等人全部在飞行简报室里待命,一来等候空司的命令,二来等机务对战机完成检修和必要的涂装。
  利用待命的时间,大家都纷纷的继续做准备工作,李战则把详细情况向韩红军和李梓辛介绍,他们四名飞行员占据一处独立的空间。
  “这位是陈飞,海航只的正团级飞行员,也是我原来二师的老战友。”李战先介绍了一下陈飞,韩红军和李梓辛不敢怠慢连忙站起来敬礼。
  陈飞还礼后示意他们坐下,道,“我也是普通飞行员,大家不用对我另眼相看。到了巴斯基这些繁文缛节就不要了,咱们飞行员组只有组长李战同志。”
  “是!”
  李战摆摆手,“言归正传,先说一下背景情况,昨天凌晨我和陈飞进行了一次空地对抗实战试飞,在这个过程里遇到了很多意外,和F-16、幻影-2000这两款战机有过交手……”
第502章
剖析F-16
  暂缓赴巴。
  接到命令后大家都非常的不理解,本来就是一件赶时间的任务,上上下下是有共识的,否则试飞团队不会从高旗那边连夜转场过来,搞得李战连空中小姐姐们都没能互动几下。
  李战正准备去问问唐国正具体是怎么回事的,唐国正就先找过来了,说,“四零四部要对赴巴人员进行例行的审查,所以这件事急不得了,但是也耽误不了几天。”
  “四零四部啊……”李战想说什么但是一想到自己就是毕业于第404航校的,也就只能无奈接受了,自我安慰地说,“也好,趁着这几天时间我们好好的研究一下到时候的对抗演练。说是还要和友军搞搞协同作战演练,我们也正好先训练训练。”
  唐国正回答,“可以,上级也是这个意思。你毕竟离开鹰隼大队有几个月了,两个老部下的战技水平如何,你也是要先摸摸底。都达场站这边全力支持,你制定个训练计划报给我,我和场站的沟通。”
  “这还差不多。”李战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只要能飞行,晚点去巴斯基就晚点去巴斯基吧,毕竟军事交流活动也不是一两句话能组织起来的。
  他的确希望能够在和友军展开对抗演练之前己方这边先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次对抗演练的结果太重要了。
  当下召集陈飞、韩红军、李梓辛三人商讨训练计划,安排出三天时间最少十二个小时的飞行训练,主要是进行自由空战。他们都是有超过一千飞行小时的的老鸟,甚至李战这头猛兽在去年十二月底的统计数字是2150飞行小时——他下部队至今已经飞了超过两千个小时。这是货真价实老鸟的标准了。
  有人帮他算过一笔账,按照每小时拉杆费平均为600元钱计算,他在过去三年里的拉杆收入是近130万元钱,年均40万元钱。这只是拉杆费。但这么一看貌似并不夸张,毕竟2011年相关机构公布的民航机长平均年薪60万元钱。
  但是却不能简单的统计比较,因为民航飞行员的收入构成非常复杂,都是机长或者都是副驾驶,是与具体情况有密切关系的。比如级别、工作年限、是否担任教员等等,比如高机长他们四位都是各自航司的教员,工资肯定比不担任教员的高。是否飞国际航线、高原航线,等等等等,非常的复杂。
  月薪两三万的机长比比皆是。
  不过,如果以李战的水平以及个人的贡献来对比民航飞行员,那么李战这个收入就明显的偏低了。他应该拿总经理级别的机长薪水。
  这些只不过是附属物,真正的收益是经验的增长。可以说李战花三年的时间飞完了别人需要用十年才能飞完的路,在这样高度集中的强度飞行里能够获得的经验更多。比如他的险情处理能力就是全军航空兵部队家喻户晓的。
  计划报给了唐国正之后,郭北牧亲自抱着一箱子资料找到李战,放在桌面上之后,竹子和慢慢一箱子资料说,“能找到的全都在这里了,你注意一下,标有绝密字样的要格外小心,只限于你们四人传阅。”
  “明白,谢老营长。”李战笑道。
  这事也就找郭北牧才有用,就算是他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搜集到这么完整的相关资料。
  2012年关于F-16这款战机的许多性能数据都还没有解密。
  甚至李战认为多年前为了搜集这些资料,情报部门也许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经验,外军拾人牙慧学了些皮毛,咱们自己是一代代往下传的,自然理解更深刻、运用更充分。
  所以李战等四人就围着一张四方桌开始传阅资料开始剖析起F-16来。对这个战机大家都是了解的,下部队后隔三差五晚上就组织看内部教学片,其中不乏关于世界几种主力战机的分析,作为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的三代机,F-16无疑是其中的重点机型。
  除了F-16之外,幻影-2000也是分析研究的重点,为什么是幻影-2000而不是那些F-15啊F-22啊这些名声赫赫的三代机四代机呢?
  这个倒是不能随便乱说的了。
  不过随着空军发展战略的转变以及国防战略的调整,这个情况也是在发生改变的了。毕竟四代机出来之后,F-16、幻影-2000之流已经沦为“靶机”,没有必要把研究重点放在它们身上。
  只是在四代机入列形成战斗力并且足够用之前,F-16和幻影-2000依然是主要威胁。这种对抗实际上非常非常的正常,对厂家来说战机是商品,要在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订单就要让自己的产品各方面优于对手。
  比如空客-320和波音-737这两大系列客机之间的竞争,又比如F-16、幻影-2000、JAS-39、MIG-29之间的竞争。
  不是说我要把你当成我的潜在敌人我就针对你搞出一款能压制你主力战机的战机,冷战时代早已经过去,冷战思维也云散烟消,全世界都是一条村的人大家良性竞争发大财把经济搞上去……
  剖析F-16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人家好的技术好的设计思路,取长补短嘛,从战机的设计思路能够反映出外军的战术思想,这同样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提炼一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战斗力就不上去了吗?
  所以,就算没有接下来的军事交流,李战也认为好好的组织一次对F1-6的深度剖析是十分有益的,对他个人来说更是如此,毕竟无论是接下来的实战试飞还是未来到海航服役,他会遇到更多的模拟F1-6的歼-10系列战机。
  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四个老鸟聚集一起看了一上午的资料后,竟然真的有了不少新的心得和发现。
  李战干脆请示唐国正和郭北牧,把厂家技术代表、技术分析组的代表都组织起来,晚上来一次头脑风暴,基于对F-16的分析来讨论一下针对性的战术。
  此举得到了唐国正和郭北牧的支持。厂家技术代表易小易、技术分析组代表张崇明和甘婷婷三人参与了进来,他们在对理论方面的了解无疑是比飞行员要更全面和扎实的。
  会议定在晚八点,在地下作战室举行。
第503章
歼-11B和棍子A
  “这个飞机研发之初是按照高敏捷性战机来搞的,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美国空军希望拥有一款能够和苏联拼数量并且对苏联形成压倒性优势的制空战机。简单地说这个飞机就是空优战机。”
  “美军根据越南战争的教训,以大量的F-4作战经验作为支撑,针对当时的国际军事环境做出了研发该型战机的决定,当初的考虑是希望作为一种北约制式的战场战斗机来列装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到今天生产总量已经接近五千架,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战斗机。”
  易小易侃侃而谈,他们飞机制造厂显然对世界各种主力战机有深入研究的,F-16这样的典型三代机自然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F-16是三代机的典型代表,一些三代机的标准是自这款战机起开始制定的。”张崇明沉声说,“不夸张地说这个飞机定义了三代机,我们技术部门对该机也有持续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了。我们有一些技术研究方向是对该机进行了参考。”
  “当初我们做过性能对比,早期的歼十略逊于F-16,这款战机的航电系统非常的成熟,尤其是后期的改型,他们有大量的实际作战数据作为支撑,越改越好越改性能越全面,最新型号在航程和对地打击方面的能力很强。”
  张崇明摆出了最新一个批次的F-16的性能数据,大家认真的看起来。几乎每个人对该机的性能数据是熟悉的,不过这一次看和以前看心境不同了,似乎感受也不同了。都知道接下来要和友军的F-16C/D展开对抗演练,客观上大家是更加的用心了的。
  张崇明看着李战等几位飞行员,沉声说道,“理论上从性能方面来看,歼十一对F-16的劣势在于瞬盘能力,后者的瞬盘机动非常强悍,和幻影-2000-5不相上下。大家都知道幻影-2000-5这个飞机的中近距离空战能力非常强悍,欧洲战斗机和阵风研发的时候是都是以幻影-2000-5为超越目标的。”
  看到不少人对瞬盘能力不太了解,李战站起来说,“我们通常认为谁的机头先指向对方谁就能抢先射击,我们在空战训练的时候通常有两个主要原则,第一是占据敌机的后半球位置,第二是机头指向敌机。实际上两者关系密切,前者包含了后者。简而言之,空中格斗中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把机头对准敌机。”
  李战走过去把“瞬盘能力”四个字写在了小黑板上,用手比划着说道,“瞬盘能力优秀意味着更小的转弯半径更灵敏的机头指向性。两机交战,我机头先对准你意味着我能在你瞄准我之前先向你射击,胜利的天平是向我这边倾斜的。所以战机的瞬盘能力差不多是决定战机空中格斗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他没有结合离轴射击等新颖的攻击方式展开说,在座的都是资深人员,不需要面面俱到地普及。传统的空战模式是永恒的后半球攻击,随着具备大离轴攻击能力的格斗导弹的出现以及头盔瞄准仪的诞生,现代战机甚至能够做到向后半球的目标进行攻击。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让敌机处于导弹的不可逃逸区。
  F-16这个战机家族里,除了后期出现的保型机背油箱款,其余气动外形不大变化的型号空战能力都不弱,当然主要是指视距内的空战,尤其是近距格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