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色倾城(精校)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258

  回到女生经常扯的话题上了,宁佳一翻白眼,撇着嘴道:“陶姐,没发现你还有八婆潜质啊。”
  绿灯亮了,宁佳驾车起步,那副驾上叫陶陶的妞早笑得花枝乱颤了,看这样八成是猜着了,而且看现在的情况,恐怕当年所托非人了,陶陶逗着开车的宁佳道着:“宁佳,说说呗,说说你美好的初恋,也让我羡慕羡慕。别装啊,姐一看你那样子就判断得出来。”
  “是又怎么样?甭看现在落魄了,高中时候单勇可是有名的帅哥,球踢得好,每回学校足球赛,观众席上一帮女生给他加油呢……不但球踢得好,人也很仗义,高中时候就带着我们一帮男女生跟六中的打仗,我们一去就有一百多人,他们看我们那阵势直接就仓皇逃蹿了……我记得呀,我生日时候啊,他送了我一束玫瑰,把我感动得呀……”
  “然后就把自己交给他了……我怎么听着像初夜情人啊!?”
  “啊呸,陶陶你个流氓,信不信勾引你男朋友去。”
  “呵呵,拿这个吓唬我,我正想想换换呢……”
  两女生的笑声不断,直驶向机场,接的是陶陶的男友,进了候机厅陶陶奔着迎上去,那远道而来的男友还不忘送上了一束玫瑰,然后是俩人好浪漫的拥抱,宁佳看着这一对情侣,没来由地重回懵懂的高中时代,曾经也有那么一束让她好不心动的玫瑰,只不过再见之时已经物是人非,那送玫瑰的人和想像中差别太大了,大到她只有怜惜,也许再不会有心动和浪漫的感觉。
  对了,我忘了要他的电话。宁佳突然想起这个好大的疏忽。不过也不算疏忽,她转念一想,也许,他会主动打电话过来的,看他的样子,应该不太如意。
  回忆和憧憬时,宁佳又在寻思是不是该帮帮他,可看看陶陶和帅气倜傥的男友亲昵地走过来时,那刚刚泛起的念头又蓦地消失了,要是真把单勇带进自己的这个小圈子,要是让人知道自己的初恋男友现在是个卖驴肉的小贩,怕是成为大家的笑柄了。
  过去的事了,让它过去也许更好。
  宁佳和陶陶一对谈笑风生地出了机场时,心里泛起这么个念头。
  ※※※
  也许真不怎么如意,摩娑着那张带着香味的名片,名片上标着中英文对照:
  维多利亚模特经纪公司。总策划,宁佳。
  这人和人就是差别大啊,单勇看看自己和小商贩一般无二的装束,再回头看大布盖着粗犷做工出来的驴肉,用这带着香味的名片刮刮腮上的痒痒,又摩娑了几遍,像曾经抚摸那脸蛋、那香肩、那翘臀,还有那柔软小胸的感觉,一刹那,单勇手指颤了颤,想着和名片上这位在寄宿学校的女生宿舍干的荒唐事。
  黑灯瞎火的、手忙脚乱的、做贼心虚的、窸窸窣窣的、就记得初夜那办完事好紧张、好兴奋、好害怕的感觉,连从女生楼下水管上爬下来摔了一跤也不觉得疼,就记得宁佳一直喊疼,事后好几天,两人偷偷摸摸在一起的时候,一摸就喊疼……
  没错,人生中的第一次虽然淡忘,但不会遗忘,它总是放在你心里的某个角落,不经意翻起时才发现,记忆原来是可以如此地清晰。
  名片、钱、带着怜悯的眼光。这就是重逢给单勇留下的,自尊被刺伤了一下下,美好又感觉到了一点点,温馨还剩余了那么一点点,不过复杂也多了很多点。
  模特经纪公司?单勇不太明白这公司的业务,隔行如隔山,这些许年,各奔东西,应该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年少时候的荒唐恐怕在彼此间都成了雪藏的记忆,单勇轻轻地把名片塞进了钱包,把那个越来越清晰的倩影放之脑后,没有时间,没有心思,也没有精力去想这些,现在,他也有了自己选择的生活。
  看看时间,发动着车,沿着莲花池向北,生意要开始了……
  莲花路口,单勇头伸出车窗在喊着:“宋哥,现在给你卸怎么样。”
  紫坊农产品市场门口旺铺远处单勇在喊着:“祁叔,要不够卖你给我打电话啊,我就在附近转悠呢。”
  西城医院路口,单勇又在喊着:“高哥,再给你留几斤怎么样?”
  即便是有些没订货的老主顾也被盛情感动了一下下,多少留了点。偶尔有不要的,单勇也没时间郁闷,又朝着下一定驶去。
  干摊贩的都知道驴肉的生意不好做,主要是价高,生肉就三十多一斤、熟肉正常都卖四十多块钱一斤、像这种卤煮酱制的,零售一斤到五十以上了,本大利微,别说批发户,就零售户也怕砸手里,旺摊的订货也就十斤八斤,除非是有冷冻设备的饭店才敢稍多点。
  而熟肉卖得就是新鲜,这个抢鲜的生意对于谁也不那么好做,加之潞州又是驴肉之乡,卤制、酱制、干腌、炖烧的驴肉种类怕不得十多种,能数得上名来的饭店、作坊也有十几家,史家村的口味之所以好,一胜在食材、二胜在作工,可再好的食材和再好的作工,就自己一个人奔波明显缺乏竞争力。
  走着,送着,西大街,单勇在面摊上草草吃了晚饭,看着车上还有百八十斤,又寻思着往华丰路一带跑跑。要卖不完,砸一斤在手里,得赔十几斤的利润才补得回来。
  没办法,只能跑更远的路,找更多的摊位兜售,华灯街市,一人一车,单勇像往常一样,穿梭于饭店、熟食摊、啤酒摊之间,这些同样挣扎在底层的小商贩总能见到那么一位笑吟吟的大男孩,总也不忍心拒绝那份热情和殷勤。
  这一天,随着车上的驴肉渐少,慢慢地过去了※※※
  ……
  “把那块驴肉给我称称。”
  “好嘞。”
  位于紫坊农产品交易市场边上的摊位,来了位大主顾,老祁乐滋滋把小半块驴肉放到称上,一指道:“二斤二两,高高的……哟,张会计,您厂里不有么?怎么光临咱这小摊。”
  “废什么话,不卖拉倒。”一位锉个五短身材的斥了句。
  “卖……我那敢不卖,按进价给您。”老祁算着账,心时嘀咕着,这是紫坊肉联厂的会计张发奎,这一片街市的熟肉摊大部分卤肉、灌肠、下水都是肉联厂供货,私下里都叫这位肉联厂的会计叫张发毛,那意思是经常把长毛的下水煮巴煮巴批发给小贩。
  不过好像没什么事,张会计照价付了钱,提着小塑料袋扭头走了,上了辆车,此时祁老板才注意到,是厂里那辆大越野,不是会计的车。每天进货的时候能看见。
  似乎想到了什么,隐隐地,这祁老板开始为那位隔三差五送肉的孩子担心起来了。
  车里,张发奎掰了块驴肉,放嘴里嚼了嚼,尝了尝,然后伸着舌头舔着嘴巴,直得啵着:“嗯,不错,比咱们厂里的是好。”
  “张会计,大晚上出来绕这么远,就为买斤驴肉?”司机讶异道。
  “可不,这他马那冒出根葱来,愣是让咱们车间琢磨不准出货了,以前每天都一吨多出货,也就剩下百八十斤那有办法,这段时间可好了啊,有时候剩下半吨,我可上那处理去,死贵死贵的。老板这不急么。”
  “那是不是其他几家的货窜过来了,大辛庄、北石店、南城都有肉联厂。”
  “不会,他们那水平和咱们差不多,就这味道,除了老字号他们做不出来,也不对呀,老字号就那么几家,他们的产量还不够自己销呢,至于低价批发给摊位么?”张会计嚼着,狐疑地说着,好不纳闷。
  司机想起什么来了,道了句:“咦!?对了,张会计,我可听说,晌马寨的驴肉的地道,是不是那儿有人做这生意。”
  “瞎扯淡,那山上运输成本、销售成本得多少,他整上驴往哪儿放去?屠宰怎么办?加工坊要建那儿才叫脑袋被驴踢了呢,没准谁应了个名扰乱视线呢。”张会计很专业的驳斥道。
  莫衷一是了,对于市场的新进入者虽然不甚了解,不过这些常年在副食行业摸爬滚打的人心里都清楚,防患于未然比将来亡羊补牢的成本要低得多,真要等人家成了气候,就不那么好动了。
  当然,当务之急还是查清来源,张会计拿着几份样品回了位于紫坊路的肉联厂,老板正等着,也是把样品切片,细细尝了尝,自古上党驴肉之乡,做副食生意的都是一张好嘴,能吃呗。厂长王守义几口嚼着问题就出来,直讶异道:“不对呀,这谁脑袋被驴踢了,做这么好批发给小贩去?”
  人分三六九等、人吃的自然也分三六九等,像街边路旁的熟食摊差不多都是供应屁民草根的吃食,大部分都是批量从养殖基地组织冻肉,做工也简单之至,就是肉联厂的烤箱锅炉烤煮出来的。要做到面前这份食材的水平,那得文火慢熬,而且选材应该不是冻肉。
  两人相视,一般地郁闷,王厂长又尝了块不相信地问着:“这……是你从熟食摊上买的?”
  “没错,现在常来咱们厂进货的熟食摊一多半都有这玩意,是个面包车送的货,不知道那儿来的。”张会计道。
  “价格呢?”厂长问。
  “四十四,批发和咱们一样。”会计道。
  “数量呢?”厂长问。
  “不知道,我走了七八家,都有了。”会计道。
  “哟嗬,一下没注意,还真冒出个大头蒜来。”厂长更纳闷了。
  一说这话,张会计的精明又来了,掰着指头算着:“厂长,我也觉得不对呀。要说市里那家老字号产的,我还真不信,他们那作工不出门就卖完了。可从其他地方进货,也就驴园和大辛庄的驴肉还上档次,可那得几十公里呀,进少了不划算、进多了他不怕砸手里?要冲击到咱们的销货,那他这销售成本、销售量得多大?批发价和咱们的还一样。不会是谁挤对咱们厂吧?”
  “你……你……甭跟我算成本。”王厂长一拔拉手,有点心绪不宁。
  可这食材不像几块钱的下水,赔得起,就冻制的食材每斤都三十挂零了,两天出不了货就得臭车间里,这玩意又不像猪膘能提炼工业油脂,臭了只能扔了,张会计又罗嗦着:“我这不是急么?其他肉咱赔得起,驴肉咱赔不起呀,这几个严重下滑,特别是这个月,一个月一分没赚,还倒贴了好几万,要真揣不准出货,车间可得停几天,不能再这么干了。”
  “啧,你烦不烦,好像我不知道似的。去,你忙你的吧,明天别瞎投料了,让车间和进货的联系一下,订多少出多少不就成了。”
  刘厂长挥手打发着手下,背着手在办公室来回踱步,走了若干圈,又尝了若干回,还是对遇到了这个蹊跷之事纳闷不已。想不通的时候,烦闷地起身,拉开了窗户,氤氲着蒸汽腾腾的车间还在忙碌着,每天能加工十数吨成品肉的车间是全厂的饭碗,而现在有人从这个饭碗里抢食了,抢得还不明不白。这可不像周边村里农村小家散户屠宰三头两头猪羊牛驴赶着节日凑个热闹,而是连续数月在西城十街八路上批发,要再这样下去,王厂长心里清楚,用不了多长时候,就凭桌上那份肉食的做工,会把肉联厂挤得一点驴肉生意也没得做了。
  “这是谁呀,他妈的这么没规矩。”
  王厂长撇了撇,虽然没想明白可能是谁,可已经想清楚了自己该怎么做。其实那行的生意都是各自的门道,上党这个驴肉之乡驴肉是个特殊的行当,从屠宰、冷冻、连输、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都不缺把持的大户,对付这种抢滩的外来户,根本不用处在加工下游的肉联厂想办法。
  解决方法很简单,王厂长拔着手机,接通了供货商的电话,很生气地质问着:“……秦老板,这事你看着办啊,我们的出货可萎缩了一半了,再这么下去,甭说一天一吨,一天二百斤我都消化不了……什么,南城也出这事了,那赶紧点啊……好,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电话里所谓的秦老板只淡淡地答复了一句:“没事,不管是谁,他很快会消失的,你们的损失我包赔。”
  扣了电话,王厂长一颗心放下了,瞧着桌上的驴肉不屑地笑了笑,要说做得比肉联厂味道好的驴肉多得是,可能抢走厂里驴肉生意的嘛,这么多年了,还真没有……
第二卷
吃货们的奋斗故事
第08章
未觉已是阴霾起
  有些生意其实很好做,特别是你手里有物美价廉的货和需求旺盛的市场。
  史家村的酱驴肉就属于这类,有了根娃的帮忙,从日销四百多斤攀到了五百斤、七百斤,不几日便突破了一千斤,村里卤坊又增加了四口大锅,日屠宰增加到了五头,有时候忙不过来,私底下单勇还叫上坊里的大彪帮忙,还真别说,这两个相貌堪比黑涩会打手的家伙在鱼龙混杂的市场还真吃得开,单勇担心的麻烦没碰上。
  短短的十几天功夫,销量又翻了一番多,单勇乐得合不拢嘴了,日销上千斤什么概念,那意味着每日的利润就要有几千块,即便是刨去油钱、饭钱和人工工资,日薪顶着个工薪族的月薪了,每日收工最大的乐趣便是数数钱,要不是太累的话,怕是梦中都得笑醒。别说单勇了,连卤坊这一干老伙计们也乐得咧开嘴了,出肉可比出整驴赚得不止我一点。唯一不明白的就是这好的生意,史老爷子就是不愿意做,甚至于偶尔卤坊屠宰场还泼瓢冷水,常说的那句话是:“笑,你笑个逑毛,有你哭的时候。”
  每逢这时候,小辈的都嘻嘻哈哈不当回事,每天多宰几头,一人都多挣百八十块呢,能不笑么?
  这不,又是一日出货的时间,村东头的蛋蛋他娘拉着脸到屠宰地方找史三孩理论去了,原因嘛,是挑屠宰的驴没挑她家的,这些日子屠宰量加大,收购价又高,每天能排队交驴村民都有若干家。挑上的结得是现钱,没挑上的脸就拉下来了,男人一说,蛋蛋老娘们坐不住了,进了宰坊扯着史三孩就骂上了,直骂这驴日滴真不算人,俺家蛋蛋叔长叔短天天叫着呢,为啥就不用我家的牲口。
  史三孩手艺虽好,可嘴笨,和老娘们纠缠不清;剩下这干小辈骚着这老娘们直说人家家那鞭鞭长,你家那JJ短,明显差一截呢……不骚还好,一骚那老娘指着根娃、大彪几人,你脱了,我看谁比我家那长。
  叫嚷了一番,乡里乡亲的,红个脸,说个笑,再骂一顿,那老娘们也凶,你不要还不成,直接把驴儿送过来,敢不要还跟你没完了。这争执没法讲,整驴卖比村里屠宰要少挣不少钱,因为卤坊的生意扩大,这干屠宰的汉子倒成了香香屁了,平时巴结人家把牲口送来的真不少,可轮不上的就要开骂了。史三孩本来个蔫巴性子,被老娘们硬塞给两头驴也没敢说不。那看笑话一干年轻人好歹劝了几句,答应明儿开宰就用蛋蛋家的,那婆娘才骂咧咧走了。
  不过出门的时候碰到来进货的单勇时,那婆娘可给了这位小财神个好脸色,单勇早听了一会儿,进卤坊笑着没多问,直问根娃和大彪道着:“今儿谁跟我去。”
  我我我我……根娃、大彪、老柱都抢着说着,不过扛扛东西,又管吃管花还有工资,那点活在乡下人眼里还不算什么活。
  “三孩叔,要不根娃和大彪跟我一块去吧,今儿要跑不少路呢。”单勇道着,暗自庆幸挑车的时候挑了个加长的面包车。当家的三孩点点头,直说都去吧,反正到下午光景都没事干了。
  捞肉、出锅、上案、进磨、挤压,最后的工序比较繁琐,热腾腾的肉出锅后进大石磨,粗成碎块再进木胚里挤压成形、挤压这道工序得四位大汉在压着胳膊粗的缘柱同时用力,出胚后就成了一个大方形,冷却是只需片刀削下来,加料一调制便是美味可口的酱驴肉。
  单勇时而还帮着忙干点这类力气活,这个作法和史家村的爷们一样,透着股粗犷的味道,事实上据史三孩介绍,最早的酱肉不是民间饮食,而是……土匪做军粮的办法。传说天脊一带的悍匪每逢下山,军粮都是每人怀里惴块酱肉,即便失手也能保证不遭饥饿,久而久之,倒是传下这么一套做酱肉的奇异法子。
  很难想像,这么个粗犷的作法,做出来的肉却是如此美味,而且整块酱肉的纹理都是顺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2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