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278

  “我之所以不希望你立刻发起攻击,是担心你提前的攻击会让奥地利在我们的北方军团出问题之前,先出了大问题,结果影响到北方战场,反而给北边解了围。”约瑟夫又道。
  “但是如果我就这样等着,真的等到他们将军队集中起来,我也未见得能占什么便宜。”拿破仑开口道,“奥地利的卡尔大公,我以前和你分析过他了。这个人的水平很不错。如果上次战争的时候,我们不是在武器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要战胜他,未必那么容易。而俄国那边的指挥官……苏沃洛夫,呵呵,约瑟夫,你研究过他的战例和理论吗?”
  “没有,我的事情比较多,再说,军事上的事情,不是还有你吗?”约瑟夫回答道。
  “苏沃洛夫可以算得上是这个时代里最出色的指挥官。他的战例和理论你居然这样一无所知?”拿破仑扬了扬眉毛,能找到一个可以嘲笑大哥的机会,让他非常开心。
  约瑟夫没有理会拿破仑的挑衅,不在对手熟悉的领域和他们作战是约瑟夫认为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于是他又问道:“那么,你觉得他和你比怎么样?”
  “和我比……还没打过呢,不过和他打,我很有点兴奋。”拿破仑说道。
  拿破仑很少会说出这样的话,由此看来,他对和苏沃洛夫交战,估计是“有信心,没把握”。
  “所以你想要赶在苏沃洛夫到来之前,先打垮奥地利人?”约瑟夫道。
  拿破仑点了点头。
  “你想一想,如果北边的家伙,被不伦瑞克那样的家伙打垮了,而你在意大利却能一举击败卡尔公爵和苏沃洛夫这样的名将,这不是更好吗?”约瑟夫说道。
  “你对我就这样有信心,这真是让人……不对,约瑟夫,你是不是有藏着什么我不知道的好东西?赶紧拿出来,别藏着掖着了!”拿破仑说道。
  “是有些东西。”约瑟夫说,“你和我一起到研究所去看看?”
  拿破仑在研究所到底看到了些什么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拿破仑在离开法国,前往意大利的时候显得并不是特别开心。据说,他对自己极力从卡诺那里挖来的参谋长贝尔蒂埃道:“现在的战争真是没意思,有些令人讨厌的家伙用一些最粗暴的手段,就把战争的美感破坏殆尽了。”
  跟随着拿破仑一起来到意大利的还有一批拿破仑刚刚采购的军用物资。一回到意大利,拿破仑就利用这些东西,开始构建全新的防御工事。
  而在另一边,在北方,普鲁士人和英国人的联军的力量在持续加强。得益于英国人的慷慨解囊,普鲁士的动员相当的快速。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就又动员起了三十万人的军队,这些军队大多都是新兵,训练程度并不太好,但是,普鲁士人并不需要将他们全都派上和法国交战的战场,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用途是,在波兰方向上,替换下那些用于镇压波兰抵抗者的军队。
  相比爱尔兰独立军,波兰的民族独立运动的表现就相当的一般了。决心依靠波兰贵族的那帮子,只能弄点小规模的刺杀活动,那些波兰贵族们一方面支持他们小小的闹一闹,最好呢,既要给俄国人呀,奥地利人呀,普鲁士人呀施加一点点压力,又不要把事情弄得太大,免得不好收拾。结果,刺杀的对象也就是一些低级官员,甚至是普通士兵而已。针对高层的行动甚至都只是恐吓性质的,就算有机会开枪,都只能照着脚打的那种。
  这样的反抗,效果自然有限得很。人爱尔兰人,都已经把一位公爵给挂起来了,而波兰贵族派的抵抗者呢?连校级军官都没打死过。
  贵族派表现不佳,那么农奴派呢?农奴派的结果更糟糕。这些农奴派的,基本上都是长期远离波兰,甚至除了血统之外,几乎就和波兰没什么关系的人。他们对波兰的状况可以说一无所知。再加上急于求成,于是他们遭遇到的挫折也更大。
  的确,即使是在俄国人的统治下,农奴们的生活也同样是水深火热的。但是这个水的深度,火的热度,和波兰还是个独立国家的时候是完全不能比的。所以当俄国人打来之后,农奴们的感受几乎都是:“上帝终于听到了我们的祈祷!”如今在波兰,要问哪个阶层是最支持外国对波兰的瓜分的,那肯定就是波兰的农奴了。
  尤其是当女大帝去世,保罗一世登基之后,为了表现自己的进步,沙皇陛下又通过了一系列的保障波兰农奴的权利的法令,并且还加以强力执行。以往的那些老爷们,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欺负农奴了,于是在波兰农奴们的心中,“沙皇小爸爸”简直就是仅次于耶稣的圣徒了。
  什么,有人鼓动我们反对“沙皇小爸爸”?说这话的人还有良心吗?什么,他们说要给我们完全的自由,要建立一个没有农奴和贵族的独立的波兰?呸!独立的波兰是啥样咱们谁没见过?他们这是在骗谁呢?真是,波兰人说的话,那也能信?要是波兰人说的话能信,母猪都会上树了!这完全是把我们当傻子嘛,这还能忍!
  结果,去鼓动农奴造反的,直接被农奴们打了个头破血流。再加上贵族派又趁机来了个背刺,于是农奴派的不是被打死了,就是被吊死了,还剩下来的几只小猫小狗的,就又跑回法国来了哭了。
  于是在北方战线上,普鲁士军队和英军的数量迅速增加,很快就对法军形成了明显的人数优势。
  普鲁士人很努力,英国人则更努力。英国人知道,如果不能把法国打下去,就解决不了爱尔兰的问题。如果近在咫尺的爱尔兰都解决不了,或者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解决,那英国在全世界的霸业就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打击法国这件事情上,英国人比普鲁士人更加积极。
  英国人同样在国内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并迅速地又动员了十万军队。1798年2月,五万英军在埃姆登登陆,并沿着埃姆斯河南下逼近蒙斯特,从而对驻守汉诺威的法军的侧翼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事实上,法军早就注意到了这种危险。在短暂的和平里,法军就开始在蒙斯特构建堡垒。但是因为各种因素,到这时候,蒙特斯堡垒并没有完全建成,配属的火力也没有完全到位。
  英国的军工生产能力远不是普鲁士能比的。为了这场战争,英国人向国内的各个炮厂一口气下了一大堆的订单。
  英国人的大炮的科技树其实有点歪,至少暂时是不太适合陆战。他们的火炮以铁炮为主,优点自然是比较便宜,缺点呢就是和铜炮相比,相对笨重。往往很难跟上军队行进的速度。(反正英国的大炮的主要买家是海军,海军对大炮的重量不太敏感,但是对大炮的价格却相当敏感。)
  但是如今在蒙斯特,法军是依托要塞防守,而英军呢,他们可以依托埃姆斯河来保证运输。所以在这个时候,火炮不便移动的毛病就不显得那么突出了,而火炮便宜,产量大的优点就显现出来了。于是,不过两个月之后,在蒙斯特要塞的法军的防线前,英国人就集中起了四百多门大炮,其中还不乏二十四磅以上的重型大炮。而法国人呢,在这个要塞中只有不过一万多军队和不到三十门大炮,而且主要还都是些六磅和八磅炮。
  双方火力上的差距使得这场攻防战变得对法国极为不利。在长时间的炮轰中,法军的伤亡也明显大于英军,蒙斯特的失守看起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蒙斯特一旦失守,在汉诺威的法军就要变成孤军了。
  因此,法军不得不主动从汉诺威撤退。
  自古以来,撤退都是最为危险的军事行动。尤其是长距离的撤退,很容易就会变成大溃败。在原来的历史上,拿破仑皇帝远征俄罗斯的一战中,其实一直到攻占莫斯科,法军在战场上都没有吃什么亏。但是在撤退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俄军一路追击,法军丢盔弃甲,拿破仑的老底子几乎都丢在撤退的路上了。
  法军这次撤退的情况稍微好一点,毕竟距离更短,而且也没有严寒的冬天。但是撤退中的损失依旧是不可避免的。儒贝尔将军成功地将主力撤退到了列日一带。但是他的军队在这一些列的战斗中,丢掉了几乎所有的大炮并损失了四万多人。
  老实说,在这一系列的作战中,儒贝尔的表现并不差,很多指挥和决断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可圈可点。但是在几个月之内,就丢掉了整个的汉诺威,后退了数百公里,这无论怎么说,都是遭遇到了巨大的失败。
  这一系列的失败,顿时就在巴黎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一百八十五章,防御无敌(1)
  就在北方不断地传来失败的消息的同时,在南方,在意大利战场上,拿破仑开始迎来了奥地利人和俄罗斯人的挑战。
  和拿破仑进攻意大利,以及从意大利进攻奥地利都必须越过阿尔卑斯山不一样,因为英国和奥地利的联合舰队的存在,奥地利和俄罗斯的联军可以直接从海上登陆意大利。
  1798年3月,俄奥联军在拉文纳地区登陆。拿破仑在得到俄奥联军登陆的消息之后,下令放弃了不便于防御的拉文纳,将兵力向北收缩。而俄奥联军在完成登陆后,在拉文纳稍作休整,便也整军北上,兵锋直指莫德纳。
  在原本的历史上,苏沃诺夫在意大利吊打了法国除了拿破仑之外几乎所有的将领,一口气把拿破仑在意大利获得的所有领地都抢了回来。如果不是因为奥地利人和英国人扯他的后腿,说不定他就杀进法国去了。
  不过在这个时空里,拿破仑并没有跑到埃及去作死,所以苏沃诺夫终于在莫德纳遇到了拿破仑。
  苏沃诺夫并没有立刻发起进攻,他让军队扎好了营寨,做好了防御的准备,然后亲自带着一队骑兵,到法国人的阵地前面去侦察。
  苏沃诺夫此前并没有和革命后的法军交战过,但是老元帅对于此前的那些战役却非常的上心。早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时期,他就在消灭波兰军队的同时,睁大了眼睛,关注着法国的战事,了解着法军和其他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
  后来,当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横扫意大利之后,他更是立刻派人到意大利,到奥地利,向那些参加过相关战斗的人详细地了解整个战事的情况。对于法国军队,老元帅是这样说的:
  “法国军队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这个特点是什么呢?这个特点并不是高昂的士气、先进的武器——这些特点其他人都注意到了。这个特点是,法国军队的战法变化特别的多。每隔一段时间,法军的作战方式就会有新的变化。尤其是拿破仑·波拿巴将军,他几乎每次都引领了战术方式的变革。如果我们对法军的预计还停留在上次战争的印象中,并且认为我们只要能对付上次的法军就够了,那就会非常危险。”
  即使在这几个月中,英国人和普鲁士人在北线已经获得了不少的对法军的胜利,而且法军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也并没有能展示出什么特别的新战术,但老元帅也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他对别人说:“英国人和普鲁士人对上的不是拿破仑·波拿巴。”
  老元帅来到距离法军阵地不远的一处小土丘上,眺望法军的防御阵地。
  “彼得,你看看对面的防御,有什么想法?”老元帅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向着同样骑着马,跟在他身边的一位年轻的将军问道。
  “很特别,”那个年轻将领想了想又补充道,“很恶毒。”
  “具体说说?”老元帅问道,语气中满是考校的味道。
  年轻的将领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有举起望远镜,张望了一下才说:
  “元帅,您看,敌军在地面上应该是挖掘了壕沟,挖出来的土堆在壕沟前面,形成了胸墙。这是射击的时候良好的掩体,考虑到新的步枪齐射的时候几乎有五百码的射程,一般步兵想要冲上去,在这个过程中最少要挨上三五轮的齐射,而且,因为敌军目标小,即使逼近到百码之内,也未见得能准确地射击目标。所以这样的防御的确很麻烦。
  另外,敌军在壕沟中的调动,我们基本上看不到,也有利于敌军调集兵力,发起反冲击。
  此外,躲在这样的壕沟里,我们的大炮能够给他们带来的打击也就小得多了。就从防炮的角度来说,甚至比棱堡都好。而法国人要构建这样一个阵地,肯定比构建一个棱堡——哪怕是卡尔大公的那种棱堡都要简单得多。至于效果,我觉得在冲上去进行刺刀战之前,它一点都不比棱堡差了。
  不过要冲到刺刀战的距离可不容易。我们知道,法国人给那些波兰人提供了一种叫做地雷的东西。这东西我就不信法国人的阵地前面没有。而且,前些天,我听英国人提到法国人提供给爱尔兰人了一种能发射霰弹的地雷,据说更加的阴险狠毒,一次引爆的效果,就像重炮用霰弹在近距离射击一样。我相信,他们的阵地中也绝不缺乏这样的东西。如果我们的步兵,或者骑兵进入了这样的东西构成的陷阱,恐怕结果也会非常的不乐观。
  另外,元帅阁下,您注意到法军阵地前面的那些绳网了吗?作为障碍物,要摧毁它也许很容易,不过无论如何,它也能稍微的迟滞一下我军,而这也会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射击机会。另外,他们的大炮在哪里,我完全没有看到。但是他们不可能连大炮都没有。我听您提起过,拿破仑将军一开始,就是以擅长使用火炮而出名的。”
  “彼得,你能观察到这么多东西,很不错,弄得我暂时都没什么可以补充的了。”苏沃洛夫元帅笑道,“那么彼得,你有什么攻击的方案吗?”
  “暂时没有。”年轻的将军回答道,“我想,我们最好能够迫使法军离开他们严密设防阵地和我们野战,要不然,直接进攻这样的阵地真是让人头皮发麻。如果我们能像英国人在莫斯特玩的那样,从后路威胁法军,迫使他们为了避免被包围而撤退,然后在追击战中打垮他们那就太好了。”
  苏沃洛夫笑了笑,正要说话,突然听到身边的卫队长谢苗道:“元帅,法国人的骑兵过来了。”苏沃洛夫往那边望过去,就看到一队法国骑兵正在逼近。
  “人家不欢迎我们呢,那我们就走吧,不要再在这里让人家讨厌了。”苏沃洛夫笑道,并率先拨转马头,下了小土丘。
  回到军营中,苏沃洛夫先吩咐手下的参谋们将获得的信息汇总了一下,然后便将俄奥联军的将领们都召集过来开会。
  在联军应该由谁来担任总司令的事情上,俄国和奥地利曾经发生过一些争执。俄国人当然希望能由苏沃洛夫元帅担任联军司令;而奥地利人呢,自然希望能由卡尔大公担任联军司令。
  双方争执的最后结果就是俄奥联军的司令由苏沃洛夫担任,副司令则由奥地利的约翰大公,也就是卡尔大公的弟弟来担任。至于奥地利公认的最强的指挥官卡尔大公,皇帝陛下觉得,北边那块好像有便宜可以占,于是就让卡尔大公带着大军往莱茵方向去了,去看看能不能趁机把莱茵地区抢回来。至于意大利,俄国人和意大利又不接壤,就俄国人的海上力量,它打下了意大利,也保不住它,最后意大利不还得是奥地利的吗?
  约翰大公在奥地利国内非常的有威望,非常的受各阶层的人民的欢迎,但是论打仗,他就远不如他的哥哥卡尔了。再加上他带来的军队人数也不如俄军,所以他这个副司令,在苏沃洛夫元帅面前几乎就没什么发言权。
  等大家都到位了,苏沃洛夫便让参谋人员们展开了刚刚绘制出来的法军防御阵地的草图。
  “诸位,这是我们刚刚依据我们所得到了各种信息,绘制出来的草图。真实的情况可能和图上有所区别。我想,大家都明白这一点。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该如何……”
  在一番讨论中,将军们提出了不少不同的建议。有人觉得可以做出绕过法军防线,直逼米兰方向的架势,引诱法军离开防御阵地。然后在野战中打垮法军。
  但是这个提议立刻就引来了反驳——如果法军就是不出来,你还真的敢往米兰去?一旦短时间拿不下米兰,这边的法军反过来切断联军的补给线,到时候联军怎么办?
  “补给的问题,我想,我们就不能利用热那亚的港口吗?”一个俄军军官突然开口道。
  “热那亚是中立国。我们的船只的确能进入热那亚,但是热那亚的港口又不是我们的,它能够给我们提供的补给能力其实是相当有限的。”约翰大公说道,“我们总不能直接军事占领一个中立国家吧?”
  于是这个计划就被枪毙了。当然,主要原因其实不是“不能直接军事占领一个中立国家”,而是热那亚的军事力量其实不错,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拿得下来的。
  既然绕过不可行,那就只能攻击一下试一试了。
  于是大家就围着地图细细的研究到底什么地方可能是防御的弱点在经过了一番研究之后,最后的结论是:不实际的打一下,光靠这么一张短时间内绘制的图,实在是看不出太多的东西。
  于是最后老元帅亲自拍板,今天做好准备,明天就发起一轮试探性的进攻。
第一百八十六章,防御无敌(2)
  第二天一早,俄奥联军就像法军的阵地发起了试探性的攻击。首先自然是炮击,炮击的目的一般来说是摧毁敌军阵地前的各种障碍,并给敌军人员造成一定的杀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