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278

  传令的骑兵立刻就向着前面奔去。而在这时候,冲上去了的俄军则趁着法军后退的机会,向着第二道战壕扑了过去。
  从第一道战壕到第二到战壕,中间有好几百米的距离,在两道战壕之间还有一道铁丝网。而在两道战壕之间似乎还有可以利用的捷径——垂直连通两道壕沟的交通壕。刚才法军就是从这里撤退的。从这里追过去,似乎可以从铁丝网底下通过。
  于是就有一些士兵便直接从法国人的交通壕中就追了过去。一开始追赶得好像还很顺利,不过当他们马上就要冲到第二道战壕的时候,就在交通壕的出口那里,一个法国兵伸手一拉,拉开了一张黄布,露出了一门炮口正对着交通壕的8磅炮。接着炮口火光一闪,一枚8磅重的大铁球就打了过来。
  交通壕并不算太宽,要躲也没多少地方躲。当然,那个时代的炮弹的飞行速度虽然比后代的那些大炮相当的慢,但也不是人类能够靠自己的反应躲得开的。于是炮弹从交通壕的这头,直接打到了那一头,将在交通壕里的俄国人都打成了碎片。
  显然,从交通壕进攻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这里完全没法躲避,即使大炮装填缓慢,开了一炮之后,中间空隙的时间里,是有机会冲上去的,但是那边还有法国士兵,他们手中的枪轮流开枪,也能挡住俄国人一阵子,然后,大炮就又装填好了……
  既然从交通壕中占便宜冲过去行不通,那就只能从地面发起进攻了。不过地面上的情况也不太好,那里又埋了不少的地雷,又有铁丝网,铁丝网后面自然还有装着霰弹的火炮和阔剑地雷。
  俄国人趁着法国人退到第二到战壕的机会又冲击了一次。不过这一次,他们没能越过这道战壕,他们的勇气和力量都在前面的战斗中消耗殆尽了。这次甚至都没能越过铁丝网,就被法国人打回来了。
  “法国人要反攻了。”苏沃洛夫立刻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果然,法国人开始发起了反击,他们先是用步枪和火炮霰弹的射击,将后退的俄军驱赶回了第一道战壕。俄国人纷纷跳进战壕,靠着战壕的掩护和对面的法国人对射。不过这对射依旧是不公平的,第一道战壕在朝向法国人的那一边并没有堆土垒起来的胸墙,所以就深度来说,至少在这个方向上,第一道战壕是不足以遮挡住整个人的。
  然而而当更多的人纷纷退入第一道战壕之后,第一道战壕中突然闪出一大片的闪光,接着隆隆的爆炸声就响成了一片。
  原来阴险的法国佬在第一道战壕中早就埋好了电线引爆的地雷,这个时候突然引爆它们,立刻就给退入其中的俄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而法军也趁机发起了反击。
  这时候俄国人的增援部队也开始接近第一道战壕了。但就在这时,法军那边的大炮又轰鸣了起来。
  苏沃洛夫原以为法国人会继续用实心炮弹向增援部队开火的。然而这次的炮弹却完全不同,它们的弹道要高得多。(这个年代的火炮的初速都很低,炮弹在飞行的时候,都是肉眼可见的。)
  “这不是一般的实心炮弹。”巴格拉季昂道,“这样的弹道高度虽然能让炮弹飞得更远,但是却很难形成跳弹,这不是一般的实心炮弹。”
第一百九十章,坏消息,好消息
  这些正在以非常高的曲线坠落下来,并因此几乎不可能形成有效的跳弹的炮弹,就是约瑟夫给拿破仑准备的,将再次改变炮兵的地位的重要武器——榴霰弹。一开始的时候,约瑟夫的心思很大,试图越过这东西,直接弄出高爆弹。但是他马上就遇到了几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炮弹的稳定问题,高爆弹必须保证引信着地,这就需要最好能有线膛炮。但是线膛炮又需要大量的钢铁,钢铁又需要……
  不过实在不行,用尾翼稳定也不是不可以。但接着又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触发引信的可靠性问题,短时间内,这个问题似乎也不太好解决;还有一个问题却是个老问题,那就是火药和炸药的产量不足。所以,需要的炸药更少的榴霰弹就成了替代方案。但即使是这个替代方案,也再一次改变了战争中的炮兵的地位。
  在米尼步枪出现之后,火炮就落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用实心炮弹攻击,打不中那些分散的散兵;用霰弹攻击的话,大炮发射的霰弹的有效射程还不如米尼步枪远。于是大炮就从一种能够摆在战阵最前面的攻击利器,变成了一种支援性的武器。
  但是,榴霰弹的出现,却让射程的优势重新回到了炮兵的手中。
  榴霰弹其实就是一个装满了霰弹的铁皮桶。它被大炮大射出去,然后在合适的高度上被炸开,于是里面的霰弹就倾泻而下。这是一种长了翅膀的霰弹,在特别制造的,能用四十五度角射击的大炮的支持下,它甚至能打得比实心炮弹都远。加上弯曲的弹道,它甚至都可以用来越过障碍,打击障碍物后面的目标。
  另外,榴霰弹在战术上还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那就是隔断。当前沿上的双方士兵已经开始近距离的战斗的时候,正常的来说,炮兵是派不上用场的了。毕竟,这不是玩游戏,我方发出的炮火,也不是游戏里的法爷们丢下来的,带有敌我识别能力的火球。
  但是在这个时候,装备了榴霰弹的军队,就可以在热气球观察哨的协助下,用榴霰弹越过正在激烈肉搏的位置,直接打击后排的敌人,阻碍敌军的增援。而如果在关键位置的争夺中,我军的增援能源源不断地增援上去,敌军的增援却被压得上不来,那战斗的胜负自然就失去了悬念。
  法军的榴霰弹,正砸在增援的俄军的脑袋上,相比此前的阔剑地雷,这些从天而降的东西其实要更像冰雹一些,而那些不幸被覆盖的俄军士兵也像是冰雹下的麦子一样被打得一倒一大片。
  在这样的局面下,苏沃诺夫也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这时候的撤退就真的非常艰难了。攻上去的那些士兵最后能撤下来的,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在这场战斗中,俄军损失了差不多八千人,这个人数虽然和俄军接近六万人的总人数相比似乎并不是特别大,但是,这些人都是战斗人员,事实上,一支军队中的战斗人员,一般来说也就占军队人数的一半左右。对于六万人的俄军来说,八千人的损失,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更何况这八千人还是俄军中最为精锐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战可以说是彻底的打掉了俄军的进攻能力。如今俄军已经没有力量再向法国人的阵地发起进攻了。
  更要命的是,这一战打垮了俄军的信心。在“法兰西欧陆第一”甚至可能是“世界第一”的科技面前,俄军上上下下都充满了挫败感。就连老元帅,私下里都抱怨:“为什么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法国差距这么大?这让我们怎么打仗嘛!”后来老元帅还在写给朋友的孙子的,鼓励他学好数理化,将来当个科学家的信中还这样说:
  “阿廖沙,我知道你更希望能成为一个将军。但你的爷爷和我都觉得,你其实在科学上更有天赋。而且,学好科学,让俄罗斯多一个科学家,对俄罗斯的帮助,比成为一个将军大多了。你要知道,科学技术才是第一战斗力……”
  俄军都失去信心了,奥军自然就更是不用说了。他们本来就有严重的拿破仑恐惧症,这一次虽然挨打的是俄国人——因为对上拿破仑之后士气低落,奥军根本就承担不了进攻任务。就算是俄国人,在认真的观察了奥军的状况之后也一致认定:“这些人不能用于最艰苦的突破阶段的作战,否则他们可能成为明显的并被敌人利用的弱点。”
  所以这一次奥地利人并没有挨揍,但是他们却全程观看了俄国人如何挨揍。在这一战中,俄国人表现出的战术水平和战斗意志,都要明显的超过奥地利人,这一点,奥地利人也是看得很明白的。结果呢?俄国人A上去了,俄国人躺着回来。奥地利人在观看了法国人暴打俄国人的表演之后,越发的害怕了,他们的士气下降得甚至比俄国人还要严重。
  俄国人这时候虽然已经没有了继续攻坚的勇气,但是他们还有继续和法军对峙,进行防御作战的勇气,但奥地利人却连进行防御作战的勇气都没了。一连几天,都有奥地利将领找上约翰大公,希望他能提出,赶紧撤军。
  约翰大公虽然并不易军略见长(其实主要是临场应变的能力不足),但是基本的道理也还是知道的,他很清楚,就如今联军的状态,根本就做不到在敌军面前安全撤退。真要是撤退,然会被法国人一路追击,那多半就要全军崩溃。
  他也知道,他的这些将军们不可能不懂得这些道理,连这些将军们都提出这样的不合乎军事原则的要求了,这就可见奥地利人的士气崩坏到了什么程度了。
  “大公,我们可以向俄国人提出,我们将军营分成两处,我军转移到东北方向另外安营。这样如果法国人来进攻,我们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相互支援。然后趁着俄国人没注意,我们赶紧先跑……”一些无耻的家伙,甚至连这种花样都想出来了。
  为了安抚大家,约翰大公不得不对他们说:“如今英国人和普鲁士人在北方获得了重大的胜利,法国人多半要把拿破仑的军队调回去保卫巴黎。我们只要再撑一段时间,法国人估计就只能撤退了。而如果我们先跑,俄国人就一定不会跑吗?然后大家都跑,最后肯定是谁都跑不掉!”
  约翰大公对于局势的预估要说还是很准确的,就在拿破仑打退了俄军的总攻的同一天,英普联军也向列日发起了总攻。虽然法军英勇抵抗,但是他们的攻击还是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攻占了好几处重要的位置,法军在列日的防御也已经接近崩溃,列日的陷落几乎是肯定的了。
  列日一旦沦陷,一直到凡尔登,都无险可守了。而一旦凡尔登都守不住,那巴黎就直接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之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督政府一边拼命的给拿破仑下命令,要求他回师保卫巴黎;一边号召巴黎人民起来,就像1792年那样组织义勇军,去保卫祖国。
  但是巴黎人民却没有像92年那样站出来——今时不同往日了。用约瑟夫曾经雇佣的女仆苏菲阿姨的话来说,那就是:“革命前,我没面包吃;革命后,还是没面包吃——那革命不是白革了吗?”
  督政府的成员,议会中的议员,还有那些体面人,很多都发了财。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并没有得到多少真正的好处,对于他们来说,那个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还真的是白革了。既然如此,那凭什么让人民再一次为之流血牺牲呢?
  而且,92年的时候,不伦瑞克公爵发表了一个非常不合时宜的,要在巴黎屠城的威胁,这个威胁鼓动了巴黎人民,成了当时的革命政府最好的动员令。但是如今,学乖了的英国人和普鲁士人已经不再说这样的话了。没了他们的助攻,督政府还真的没法把人民动员起来。
  好在卡诺这么多年努力建立的征兵动员机制倒是渐渐地完善了不少,靠着征发,督政府又弄出了十多万部队。但是大革命的退潮,到来的后果也开始显现——这些士兵,虽然在军事技能上,要比92年的义勇军好很多。但是他们的士气,却远远不能和92年的义勇军相比了。
  就这一点来说,巴黎的确是危在旦夕。
  这一天下午,拿破仑接到了约瑟夫给他送来的新的信件,这个信件告诉了他一个对于法国而言是坏消息,但是对于波拿巴家族来说是好消息的消息:“英普联军攻克列日,法军损失惨重,儒贝尔将军退守凡尔登。”
  拿破仑接到信件,顿时大喜,便向俄普联军派出军使,向俄军返还伤员,并向俄国人提出停战和谈的要求。
第一百九十一章,受命于败军之际
  拿破仑派出的军使向苏沃洛夫送去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拿破仑首先高度的称赞了俄军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精神,接着便指出:“俄罗斯和法国之间其实并没有必须用战争来解决的问题。为了一些完全可以用谈判来解决的一些技术性的小问题,却让两个国家的年轻人毫无必要的流血,这不能不说是一场令人无法理解的悲剧。”
  拿破仑向苏沃诺夫元帅提出,在双方之间首先达成停战,至于法国和俄国之间的一点“小误会”、“小问题”,那完全可以留待以后,由双方政府商谈解决。
  拿破仑还向苏沃洛夫提出,双方选定一个地点,就停战的相关事项进行谈判。
  送走了法国的军使,苏沃洛夫便将俄军将领们都集中了起来。他首先向手下的将领们出示了拿破仑送来的信件,让大家都看看。等大家都看完了,有交头接耳地议论了一番之后,苏沃洛夫便问道:“对这封信,你们有什么看法?”
  “奥地利的约翰大公这些天一直在宣称,法国人在北方遭遇了重大的挫折,拿破仑的军队很快就要接到撤军的命令了——看来奥地利人说的倒是完全可能是真的。”
  “但是要我说,法国人说的也不错。难道在意大利还真的能给我们一块地盘不成?就算我们和法国人拼命,趁着他们撤退的机会,把意大利抢过来,还不是便宜了奥地利人。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我觉得还不如和法国人谈谈条件,比如说,我们可以从法国人那里得到一些技术——相比英国人,我觉得法国人在科学技术上可能更胜一筹。”
  “我赞同安东诺夫后面的说法,我觉得法国人的科学技术比英国人更先进,至少在陆军相关的技术上,法国人肯定是世界第一。”
  “要我说,我们应该派人到法国去系统的学习。要……”
  “其实要我说,我们和法国完全没必要打个什么仗,相反,我们应该结盟,这样东方是我们的,西边是他们的,这多好!”
  “你想得倒好,但是法国人和土耳其人一直是一伙的。”
  “法国人为什么要和土耳其人一伙?不就是为了对付奥地利人吗?我们比土耳其强多了,要压制奥地利人,法国人完全可以……”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虽然每个人说的东西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家其实都不太想要和法国人打仗,至少是不想和法国人在遥远的意大利打仗。
  苏沃洛夫在一边静静地听着,他知道,这种态度不仅仅是这些将军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这也是绝大多数的士兵们的态度。他们并不想继续和法国人打了。
  理论上来说,在法军撤退的时候追击,说不定能打个大胜仗。但是看看大家的士气,再想想法军表现出的战斗力,苏沃洛夫觉得,即使在野战中,如今的俄军,多半也是打不过法军的。如果能利用谈判,从法国人那里弄些好东西回去,好像也真的不错。
  至于奥地利,苏沃洛夫元帅觉得,俄国人流出的血已经算是非常对得住奥地利人了。如果奥地利人对停战不满,他们可以自己去和法国人打嘛。嗯,我们可以在精神上支持他们。
  既然有了这样的认识,双方的谈判就变得相当的顺利了。拿破仑和苏沃洛夫在某处庄园中见了面,双方相互赠送了礼物,并就双方暂时中止敌对活动达成了一致。
  然后拿破仑便留下一部分军队殿后,自己带着大军北上抗英去了。
  发现法军主力北撤,约翰大公便找到苏沃洛夫,表示这个是好机会,跟着追过去,说不定能趁着法军主力北撤,把意大利夺回来呢。
  对于这个要求,苏沃洛夫元帅表示:法国人非常狡猾,贸然追赶过去,很可能就会掉进法国人的陷阱,所以追击什么的一定要慎之又慎。另外,俄军此前损失很大,现在也无力追击。
  而更让约翰大公无语的是,苏沃洛夫元帅的这个态度,至少是那个“追击一定要慎之又慎”的态度,竟然在奥地利那边也得到了普遍的支持。奥地利的将领们也纷纷表示,法国人大大的狡猾,我们最好以不变应万变。
  于是法军主力就在俄军的“慎之又慎”,以及奥地利人的“以不变应万变”之下,大摇大摆的北上了。而即使在已经得到非常可靠的情报,法军主力已经北上了,他们的正面只剩下不到一万人的法军殿后部队和四万为了“保卫自由的北意大利联邦”而集结起来的北意大利联邦军队了,俄国人依旧是一副“慎之又慎”的样子。
  俄国人固然慎之又慎,但是奥地利人却活跃了起来。他们觉得,自己打法国人,哪怕是法国殿后部队,虽然很危险,但是和意大利人打,他们还是有信心的。意大利人嘛,谁没见过?
  于是奥地利人就向着他们认定是意大利人把守的位置A了上去,然后他们就打出了GG。败退下来的奥地利人对俄国人表示:“我们遇到的是穿着意大利人衣服的法国人!”
  于是俄国人也就顺理成章的表示:“我们早就说过了,法国人非常的狡猾,我们的行动必须慎之又慎。你们不听,你看,上当了吧?法国人真是太狡猾了。”
  “是呀,法国人真是太狡猾了!”奥地利人也表示赞同。
  拿破仑带着六万多精锐的法军,再次越过阿尔卑斯山,回到了法国。刚刚一回国,就传来了英普联军逼近凡尔登的消息。
  从列日败退的法军,一路丢盔弃甲的退到了凡尔赛,和在凡尔赛的十多万补充兵合兵一处,守卫凡尔赛。而这时候,法国的信息系统却出了一个奇怪的错误。
  法国人为了能快速的传递信息,建立了一套特别的利用光信号来传递信息的系统。这套系统是这样的:
  法国人在主要的城市通往巴黎的道路上,每隔一段距离,修建一座高塔,就像是远东那边的国家建造的烽火台一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