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278

  从这里上船相对安全,毕竟费金在英国可是通缉犯,而且是如果被抓到了,绝对是要上绞刑架的那种。当然,从普通的通道上去,其实也不算特别的危险,那里虽然悬挂着包括费金在内的一大帮子通缉犯的画像。那里面不少人费金都认识。但是包括费金自己在内,费金就没有看到过哪怕一张画得很像的通缉犯画像,有些画像甚至连性别都弄错了。
  再加上这些画像,风吹日晒的,又长时间不换,褪色得一塌糊涂,几乎都快看不清楚了。但费金知道,这些画像还是很有用的,至少,对于那些警察老爷们来说是很有用的。依靠这些看起来和每个人都有那么点像,又有那么点不一样的画像,他们就可以随意地将这些不走贵宾通道上船的人(这样的人多半没背景,好欺负)挑出来,然后表示:“你长得好像是费金。我们要带你回去调查。”
  这个时候,识相一点的人,便直接拿出钱来,向警察老爷行贿,然后他自然就长得不像费金了;至于不识相的,拖到局子里,还怕他不识相?最后总能让他识相的不是?所以,给通缉令上的罪犯画像,是一个技术活,它最重要的要领就是,这张画要和所有的人都有相似之处,也要和所有的人都有不那么像的地方。
  但是从贵宾通道走,就绝不会有这样的麻烦了。要知道,从这里走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如果说联合王国的警察在面对穷人的时候,凶狠得就像是比特土佐(当然,这两个品种现在还不存在);那他们在面对这里的“体面人”的时候,就温顺得像是哈巴狗一样。甚至于相比哈巴狗,他们还要更温顺,也更通人性一些。
  费金也是第一次在所谓的“体面人”的候船室中等着登船。他四处看看,觉得自己和这里的气氛格格不入。这里的乘客大多都有仆人跟随,他们如今坐在沙发里,一举一动,都有仆人服侍着。而费金呢,自己拖着一大大箱子(这个稍微体面一点的箱子,以及他身上的体面一点的衣服,还都是雅格·高楞给他的呢。),浑身上下都露出所谓的“粗鄙”的气味。
  候船室中的那些“体面人”只是瞟了他一眼,看到他那粗壮的双手,红通通的,满是皱纹的,粗糙得像是砂纸一样的脸,以及他身上还算过得去的衣服,立刻就做出了这样的一个判断:暴发户。
  不过大多数“体面人”在面对“暴发户”的时候虽然有着发自内心的优越感,但是他们也都知道,将这种优越感暴露出来并不明智。大多数的“暴发户”能够成为“暴发户”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些人能够暴发起来,除了运气之外,个顶个的都是能力出众的家伙,在毫无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贸然去得罪他们,并不明智。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虽然费金一副土老帽的样子,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装逼打脸之类的故事却并没有发生。
  费金四面望望,想要找个地方坐下来。他突然看到,就在距离壁炉不远的地方,一个穿得和那些普通人差不多,和他一比,和这个豪华候船室更加格格不入的年轻人,正一个人坐在那里。
  大约是不喜欢那人身上的穷酸味道,所以其他的体面人都坐得离他很远。但这正是费金需要的,于是他走过去,对那个年轻人说:“我可以坐在这里吗?”
  那个年轻人露出憨厚的微笑,用一口并不标准的英语回答道:“当然可以。”
  于是费金便在这个年轻人的身边坐下来,和他聊了起来。
  “我叫科利亚,伦敦人,准备去巴黎看看。听您的口音,您好像不是英国人?”费金一边说,一边向那个人伸出手去。
  “葛朗台,我是法国人。”那个人也伸出手来和费金握了握,费金注意到这个人的手上满是老茧。
  “看这双手,倒像是个手艺人。”
  费金这样想着,便继续和那个年轻人聊了起来。很快,他就打听到了,这个叫做葛朗台的法国人是个商人,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发了财,如今刚刚在英国做成了一比大买卖,正准备乘船回国。
  “如今的船票真是贵。”葛朗台说,“一张票的价钱,都顶得上以前我一个月的收入了。如果不是因为船票是公司代为购买的,而是要自己掏钱,打死我都不会买。嗯,科利亚先生,您到法国打算干些什么呢?”
  “先到巴黎瞧瞧,看看有什么发财的机会。”费金回答道。他总不能告诉人家,我先去巴黎看看,革命有没有让老百姓得到好处,然后再去土伦,学习造反理论和技巧,然后再去爱尔兰,理论联系一下实际,然后再回来……
  那周围的体面人听了,估计立刻就要去报警,而警察也会以最高的效率来抓自己的。
  当初他对大家说,他将来要干的可能是掉脑袋的事情的时候,巴克不以为然地说:“这里的谁,没干过掉脑袋的事情?”
  当时费金回答说:“这是不一样的。”不过他并没有展开讲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费金知道,现在如果他被警察抓住,肯定是要掉脑袋,但是警察并不会花费太大的力气来抓他,能抓到当然好,抓不到,也没什么要紧的。但一旦走上了那条路,整个警察系统都会把他当做必须抓住的大敌。伦敦的警察并不都是傻帽,此前他们抓不到他,很多时候,只是因为警察觉得,抓他并不是什么紧急的事情而已。
  但是他的这个回答却让葛朗台来了劲。葛朗台告诉他,目前英国的纺织品,因为价格低廉,所以在法国相当有市场,而法国的一些东西,比如红酒什么的,在英国也很走俏。他本人是索漠人,索漠那边也出产红酒,质量不错。一点都不比波尔多地区的差。只要贴上波尔多的标志,就算是法国人,都品尝不出差别。
  “如果科利亚先生对红酒生意感兴趣,到了法国之后,可以和我联系。”葛朗台还给费金留下了一个通讯地址。
  这时候开船的时间也快到了,贵宾们总是先登船的。费金便和葛朗台一起上了船。很凑巧他们的包厢也在相邻的位置上。
  这自然给了葛朗台继续向费金推销各种商品的机会,在交谈中他渐渐发现,这位科利亚先生对葡萄酒呀什么的既不熟悉,似乎也不太关心,但是对各种武器、刀具什么的倒是很有兴趣。于是他便向费金表示,自己认识不少的武器商人,可以帮他联系这些买卖……
  从英国到法国并不远,两天之后,船就在加莱靠港了。葛朗台和费金依依惜别,上了前往洛林的邮车。临走时,他还不断叮嘱费金,如果要做什么买卖,一定不要忘了他。
  费金也上了一辆前往巴黎的邮车,终于能够摆脱葛朗台了,让他颇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邮车奔驰在法国的道路上,这时候还是冬天,田野里一片荒芜。一般来说,在这种时候,正是农夫们一年中少有的,没什么事情可干的悠闲时光。他们一般都会猫在自家的屋子里,等着冬天渐渐过去。此时的原野中应该是非常安静的。
  但是在邮车奔跑的一路上,费金却不止一次的看到大群的农民在田野里忙碌。
  “他们在干什么呢?”费金用不太熟练的法语向同在邮车中的其他人问道。
  “在挖水渠。”一个商人模样的人回答道,“这是退伍军人协会的人,在带着村民们趁着如今没事挖水渠。”
  “啊,大冬天的都要这么辛苦吗?”费金道。
  “是辛苦,可是值得呀。”那个商人回答道,“据说退伍军人协会的那些人都有门路,可以买到电力抽水机。所以他们只需要在冬天将水渠挖好了,等到小麦需要浇水的时候,电力抽水机一打开,大片大片的麦地就都浇好了。今年夏天的时候,一些地方的农村就已经用上这东西了,结果那些小麦的产量一下子增加了一大截。我听说那些地方的农民,都已经自己吃白面包了。”
  “如今农民的日子倒真是好了很多。”另一个人插嘴道,“现在没了贵族,虽然国家的税收名义上比当年王国那会儿还多不少。但是因为没了贵族们的地租,其实留给农民的,还是要比以前多很多。再加上抽水机,加上退伍军人协会还专门请专家来传授技术。唉,说起来,革命之后,这些农民的日子是真的变好了。”
  “那么法国城里的穷人的情况怎么样呢?”费金又问道。
  “城里?穷人也一样辛苦。或者说,可能比以前都辛苦。虽然不如革命前想的那么好,不过总算是有面包吃了。嗯,你自己到了巴黎,就可以自己去看看。”那个商人回答道。
第二百四十五章,法兰西见闻录(2)
  对于那个商人的说法,也就是“城里的工人比以前都辛苦,不过有面包吃了”,费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因为费金并不是一个穿越者,在他看来,辛辛苦苦地劳动,然后才能勉强糊口,本来就是应该是生活的常态。甚至,本来就是上帝的意志。
  “上帝说:‘你必终身劳苦,才能糊口。’这是我们本来就应该的命运。”费金这样想着,对法国的好感反而有所上升了。
  当天下午,邮车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里休息。大家便都下了邮车,住进了镇里的唯一的一家小旅馆兼小酒馆里。
  大家一下车,旅馆的侍者就上来照料起了马匹。而邮车的车夫则和老板打起了招呼,并顺手就从柜台上拿走了一瓶酒。
  费金知道,邮车选在这样的一个小镇的客栈停下来过夜,多半是车夫和老板有着某种合作。这种情况在英国其实也是非常常见的。
  店主人又拿了册子来登记旅客,查看他们的证件。这套做法,在英国也有,费金同样不感到奇怪。他向店主人出示了法国驻英国大使馆给他开出的身份证明,并在那本册子上签下了名字。然后店主人便进去给他们拿晚餐的面包了。
  这时候太阳也才刚刚偏西,远处的田野上升起了一层淡淡的烟雾。暮霭中,费金看到几个民兵模样的人沿着一条小路,往镇子外面走去。
  “怎么,这里不太平吗?这么晚那些民兵还要出去巡逻?”费金向正在给他拿面包过来的店主问道。
  “太平倒是太平,只是近来偷东西的小贼特别多。”店主说,“往那边去,有一个水力发电厂,我们这附近的农田的灌溉什么的,就指望着它了。如今是冬天,水位也低,发电厂不太运转。但是发电厂里面值钱的东西却不少。尤其是铜,发电厂里面到处都是铜呀。如今铜有多值钱相信大家都知道。所以就有些总想要不劳而获的坏东西,会在晚上偷偷地跑去偷铜。我们这附近的土地,都指望这电站的灌溉呢,这些家伙做这样的事情,你说,可惜现在断头台不时兴了,要不然这帮小贼都该抓起来咔咔掉。”
  这话多少有点让身为贼头的费金有点不太舒服,于是他问道:“这些人为什么要盗窃呢?他们是不是因为什么原因生活不下去了?”
  “啊,先生,您可真是位善良的人。”店主人道,“要是早些年的时候,那真的是有您说的那种情况。革命前就不说了,种地的人根本就没法过日子。好不容易弄出的一点粮食,就都被贵族呀,教士呀弄走了。种地的人自己要被饿死。那时候,为了不被饿死而铤而走险的人的确不少。
  革命后呢,有一阵子,情况甚至更坏。为了对付那些外国的国王和他们的军队,大批的青年被征召进军队去打仗,土地大片的因为没有人耕种而抛荒,粮食自然就少了。为了养活那么多军队,政府又大量的征收粮食……”
  “他们不给钱吗?”费金问道。
  “他们给指券。但是指券也能算钱?”店主人道,“所以那个时候,大家的日子越发的不好过,很多人甚至都巴不得贵族们能再回来呢。那时候便说为了活命去盗窃的,就连跟着贵族造反的都不少。
  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自从执政府建立之后,自从波拿巴将军打败了那些外国国王之后,军队开始复原,小伙子们又都回来种田了,还带回来了不少的钱——真正的钱。然后各种税收都降下去了,大家的日子渐渐地也好过了,再加上有了抽水机,只要老老实实干活,肯定就不会饿死了,就算没有土地,进城去也能找到一个能糊口的事情——这时候还去当贼,甚至还要偷发电厂里的铜,你说,这样的家伙,难道就不该杀吗?”
  “这样的确不好,不过,能教化还是教化比较好。”费金说,“毕竟,坏人也可能改恶从善的,脑袋不是牧草,割了就不会再涨了。”
  “哈哈,您说的也是道理。”店主人对自己的观点其实并不太坚持。
  驿车又跑了两天,终于在第三天的下午到达了巴黎。
  雅格·高楞给费金了一封介绍信,他到了巴黎之后,就可以直接拿着它去真理部。真理部的人会接待他,并且给他提供各种帮助,送到土伦去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但是费金并不打算立刻就去真理部报道。他并不完全相信真理部。因为他的兄弟,供职于真理部的雅格·高楞曾经这样对他形容这个部门:
  “真理部一般并不说谎,但是你要知道,如果需要误导别人,真实比谎言更好用。”为了增强说服力,雅格·高楞还举出了真理部的王牌,《科学真理报》在凡尔登战役中的各种表现为例。最后他说:“你看,从头到尾《科学真理报》没有说过哪怕一句假话。但是,英国人、普鲁士人,还有那些贵族王党分子全都被它骗了。嗯,真理部最擅长的就是这样的招数了。”
  所以在费金的印象中,“真理部”其实就是骗子部。只不过也许需要在“骗子”这个词前面再加个“说真话的”作为定语。
  为了避免被那些说真话的高明的骗子给骗了。费金一向觉得自己很警觉,一般的骗子是骗不了自己的。但是在听了雅格·高楞讲的那个例子之后,费金觉得,自己如果那时候是英国或者普鲁士的将军,或者是王党头目,那多半也是要上当的。所以费金对“真理部”颇有点畏惧。
  也因为如此,费金决定,先不去真理部报到,而是自己先在巴黎走一走,用自己的眼睛看看巴黎。免得被真理部的人骗了。
  于是费金便首先自己在巴黎最大的贫民区——圣安托万区找了一家旅馆住了下来。和在路上一样,他需要出示自己的证件并填写册子。费金自然照办了,如果在英国,他还需要各种多加小心,但是在法国,他可没有案底,可不是通缉犯,他是有官方承认的完全合法的身份的人。所以费金很坦然地就出示了证件,并下本子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第二天天还没亮,费金便被外面的响动惊醒了。
  “这应该是快到上工的时间了?”自己就住在工人区的费金不用睁开眼就知道这喧闹是什么回事。这是工厂的工人要上工了。
  费金便也起了身,穿好了衣服走了出去。
  外面的天还没全亮,但是圣安托万区却已经热闹了起来。在罗伯斯庇尔时期,法国人就将好几个硝土提炼厂设置在这里了。后来在拿破仑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之后,因为进口的通道已经被打开了,法国人已经不再需要通过提炼硝土这样的低效率高花费的方式来获得硝了。这些硝土提炼厂便都纷纷关了门。
  这些工厂便被军工综合体低价买了过去,并组合了起来,成了法国最大的军工厂。再后来当和平实现之后,这些工厂便开始转向生产其他的东西,比如说各种农具以及其他生活用品。靠着洛林钢铁公司出产的相对廉价的铁和钢,这些工厂的生意依然不错。
  费金注意到准备上工的工人们的气色明显不如他在乡间见到的那些农民。不过相比英国的那些工人,这些人的气色又要好不少。另外,他还发现了一处和英国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即使是在圣安托万区,大街上依旧能看到警察。
  工厂开门还有一段时间,大家便都趁着这机会赶紧吃东西。费金便凑过去,他注意到工人们吃得还是那种黑面包,而且似乎还掺杂了不少别的东西。不过分量比英国工人吃的要多不少,而且工人中基本上看不到孩子。
  这个发现,让费金对法国的评价又稍微高了一点。
  这时候,一个警察来到了费金住着的旅馆,查看起旅馆的记录本子。
  “一个英国人,住到这里来了?”那个警察一下子就注意到了有关费金的记录。于是他又找来旅馆老板,细细地问了一番,然后叮嘱老板,不要露出任何异样。
  “警官,你说这个英国人,会不会是来偷技术的贼?”老板问道。在前一段时间,警察部门已经抓住好几个这样的贼了,有英国来的,有奥地利来的,也有从盟友西班牙、北意大利、莱茵联盟来的,当然,最多的还是从法国其他企业来的。
  “不知道,也许是,也许不是。总之盯着点。不过……如果他真的是……直接就把自己的国籍登记上了,连弄个假证件伪装都不会。多半也是个笨贼。”那个警察笑道。
  不过即使这个“可疑的对象”多半不是贼,最多也就是一个“笨贼”。但是依照条例,他依旧是要将这件事情上报上去的。
  “嗯,那个英国人到哪里去了?”
  “刚刚出门去了,不过他的东西还都在这里,应该还要回来的。”店老板回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