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278

  两人便这样说笑着,向另一个方向走了过去……
  不过等到第二天早上,真正的开幕式开始之后,两个人都有些后悔了。
  其实开幕式弄得不错,参考了后世的一些开幕式的活动,各种各样的团体操呀,花车巡游呀,很是热闹。而对于当年的那些没见过什么娱乐的人来说,自然就更是欢乐了。但是对于瓦特这样的老人来说,微微的有点太吵闹了。
  不过这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吵了点,但依旧是很欢乐的嘛,只是后来,吕西安亲自到场的发言那才是真的要命。这家伙啰里啰嗦的不知道说了多久,一会儿把这次盛会比作古希腊的酒神庆典,一会儿又扯到罗马的文明,一会儿又扯到了共同富裕……乱七八糟地说了一个多小时,说得坐在前排的瓦特都忍不住要打个盹了,吕西安才总算是用这样一句话结束了他冗长的演讲:“祝世界和平!”
  接着便是礼炮齐鸣,以便将那些被吕西安催眠得睡着了的人唤醒,让他们赶紧去花钱。
  开幕式结束之后,瓦特和小博尔顿便依照他们的原计划在和平宫外面的广场上乱逛,看看各种以前没见过的异国商品。要说即使是在半露天的展厅上,也是能看到很多的很新奇的,很有创意的小东西,比如说,瓦特就在一个不太起眼的小企业的展台上发现了一种叫做“打字机”的东西,就非常不错。
  这东西其实在设计上基本没什么难度,但是用起来却相当的好用,那个做演示的打字员,只用了一会儿时间,就打出了满满一页的文字,速度比手写不知道快了多少,而且还能保证字体清晰工整。
  瓦特立刻就上去打听这东西的价格,并且顺带含蓄地问一问这东西有没有申请专利。然而他很快就得到了令他失望的回答——这东西已经申请了专利了。
  “这东西别看简单,将来也会卖得很好的。”瓦特失望地对小博尔特说,“可惜我们已经没钱,也没人手来做这个买卖了。”
  两个人正说着,就看到一个看起来很面熟的人从不远处走过。
  “唉,那个人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呀?”瓦特道。
  “嗯,好像是,好像是福尔曼中……”小博尔特突然住了嘴。
  刚刚走过去的是英国海军的福尔曼中校,以前英国海军在研制蒸汽船的时候,瓦特和小博尔特都和他打过交道,不过这时候,他穿着一身便装,一副商人打扮,恐怕是在执行什么秘密任务吧。
  瓦特和小博尔特知道,这样的事情,自己最好不要干预,就装成没看见好了。
  而福尔曼中校呢,他刚刚从和平宫里面出来,跟在一个意大利商人的身边,和他聊着天。就在刚才,他伪装成一个墨西哥商人,和“波拿巴兵工厂”的人谈起了大炮买卖,并趁机了解了一下这种大炮的性能。
  如果“波拿巴兵工厂”的家伙没有吹牛的话,这种火炮,在威力上,尤其是穿透能力上,甚至都超过战列舰使用的36磅炮了。而这种炮还这样的轻便。这让这位英国海军的军官感到非常的担忧。
  “仅仅是我们此前遭遇过的那条逆戟鲸,如果装备上这样的火炮,就已经可以在正常的交战距离击穿我们的战列舰的船壳了。考虑到逆戟鲸的明显的航速优势,使得它在对上我们的战列舰的时候,肯定能抢到T位,那么在单只军舰的对抗中,它甚至已经能够对抗哪怕是‘胜利号’这样的一等战列舰了。这太可怕了,完全是对对海战方式的颠覆了……”
  目前英国人还是没能制造出足以和“逆戟鲸”相比的蒸汽军舰。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将明轮放到船尾,比如将长宽比拉大……但是他们的新的蒸汽军舰依旧和“逆戟鲸”差距明显。
  “无论如何,即使暂时无法获得‘逆戟鲸’的技术,至少我们不能在火炮上被法国人抛得太远。”
  福尔曼中校便向法国人提出希望购买这种火炮——直接买一两门回去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山寨一下,肯定是最好的了。
  法国人在此之前对他的各种询问都非常热情,但在他提出希望购买两门大炮的要求之后,那个前一秒钟还非常热情的法国人立刻就变脸了。
  “先生,我们不做这种小买卖。”那个法国人说,脸上满是对没有钱的小商人的鄙视,似乎在责怪自己浪费了他那么多的时间。
  “那么你们最少接受多少门的订货?”福尔曼中校问道。
  “不少于12门。”法国人简单地回答道。
  福尔曼在心中盘算了一下,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他得到的授权了。于是他试图再努力的和那个法国人磨一磨嘴皮子,但是这时候,一个意大利商人却找了过来,这个意大利人是从教皇国来的,而他显然和那些法国人非常的熟悉。于是那个法国人立刻就抛下他,去奉承那个意大利人了。
  很快,那个意大利人便准备下订单,整整48门大炮。教皇国的军队,就算装备再好,战斗力也是很有限的,这些采购,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交保护费而已,就像后世的狗大户向神皇交保护费一样。
  看着那个意大利人轻松的签订了购买合同,福尔曼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法国人只批发,不零售,但是他完全可以从那个意大利人那里买一两门炮回去呀!
  于是他便起身,向那个意大利人走过去,向他做自我介绍,然后说明自己只有钱买下两门炮,但是法国人少于12们不卖,接着便提出希望能和他一起搭配着购买两门大炮。
  “先生,”那个意大利人很是怀疑地望着他,“我看得出,您是一位经常在海上讨生活的人。你该不会是在加勒比海干那种生意的吧?不过,我不在乎。我想,天主也不会在乎的。但是您要我帮忙,您必须向我表示一点诚意。”
第二百七十章,大炮和羊毛
  对于可能出现的英国人偷偷买大炮之类的事情,其实法国人早就有所预计。甚至于那个冒充墨西哥人的英国佬,也一直都在公安部和真理部的视线中。不过对他的小动作,无论是公安部,还是真理部都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因为根据大家在一起商量的结果,英国人本来就可以直接购买这种大炮。
  “外贸武器嘛,虽然我们可以和购买者签署一个‘最终用户协议’,规定他们不能转售,但是咱们也不可能每天去用户的军队里面数一数还有多少大炮,(据说某大国就经常去交保护费的国家数飞机。),就算去数,他们也完全可以把这些东西装上船,然后告诉我们,大炮都‘漂没’了。咱们还真的能到海底下去找波塞冬说‘我要来清点大炮’?反正只要我们想用这些东西赚钱,这些东西就肯定能落到英国人的手上。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让那些中间商来赚差价呢?”对于这个问题,在讨论会上,约瑟夫是这样说的。
  “那么英国人大量的装备这种武器,对我们会不会造成威胁?”当时,卡诺提出了这样的异议。
  “拉扎尔,如果英国人每从我们这里购买一门炮,我们就能给自己装备二点五到三门炮,那英国的一门炮又算什么呢?”约瑟夫不以为然的说,“而且,这还仅仅只是大炮的利润,考虑到钢铁的利润,每卖给英国人一门炮,我们就能赚到三点五到四门大炮呢。”
  “但赚到的那些钱并不会变成真正的大炮装备我们的军队。”卡诺依旧不满意,倒是拿破仑出人意料的一声不吭。
  “拿破仑这小混蛋,有进步呀,听吕西安说,他这几天,接着军事演习的机会,和卡诺私底下商量了这么久,现在是要让卡诺来问我要钱了?这个混小子,他不知道,如今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队要忍耐一下吗?”
  “拉扎尔,你也知道,这种大炮的性能和我们真正装备部队的大炮,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再说了,我们出售大炮的时候,也是向国家交了税的不是?
  每一门大炮,从开矿交的税开始算起,一直到出售时候的税收,加在一起,也差不多够政府从我们这里,按照优惠价格采购零点二门炮了,而且还是自用型号的带炮栓的后装大炮,而不是出售给外国人的猴版大炮。
  如果政府愿意把这笔钱拿出来,采购这些后装大炮,每出售五门炮,政府仅仅靠收的税就能够购买一门先进的后装炮了。而我们的测试表明,仅仅就射速而言,我们的一门炮,就能顶的上四门甚至是五门猴版大炮。再加上我们自用的炮弹,优势就更大了。
  拉扎尔,你也知道,我们的大炮是出售给很多国家的,这里面有很多国家都是我们的盟友,还有一些是和我们距离遥远的,对我们威胁有限的国家,又不是全都买给英国人的。英国人,即使再加上奥地利人,他们能买走的大炮在我们出售的大炮的比例中也是有限的。不会比我们的盟友手里的多。也不会比加入我们的政府将在我们的生意中收的税都变成的大炮多。
  所以,拉扎尔,如果你觉得军队的大炮太少了,那你不应该找我,而应该找拿破仑,因为政府的各种开支,最终是他决定的!你应该问问他,这些钱被他用在什么地方去了!”
  “这怎么能怪我?我们的政府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拿破仑说,“农村的建设要花钱——嗯,这个卡诺先生您也是同意的,看到家乡被建设得越来越好,我们的战士就越发的忠于祖国,越发地士气高昂;嗯,还有基础教育,也要花钱。这是约瑟夫你建议的,三年制义务教育,这要花多少钱?嗯,这件事情卡诺先生您也知道的,而且当时您还非常赞同。还有……然后卡诺先生您算算,我们哪里还有钱?”
  “所以,拉扎尔,咱们必须出口更多的大炮,不管出口给谁。你看,新农村建设的钱,是省不下来,一定会有那么多的;三年制义务教育,这个真的不能少了。拉扎尔你也知道,无论是工厂还是军队,甚至就连农民,如果多少受到过一些教育,要组织起来也要容易得多。这个绝对不亏,如果不是拿破仑小气,我还觉得三年少了点呢!这个不但少不了,今后说不定还会进一步增加。
  所以,在这些都不能砍的情况下,要想给军队多买大炮,你就得让我们多卖大炮。只有卖的多,才能多出给军队购买大炮的钱。”
  于是卡诺说不出话来了,过了半天才道:“那约瑟夫,多卖大炮,多出来的税收,真的能给军队用?”
  “这里要问拿破仑。”约瑟夫说。
  卡诺看了一眼拿破仑,却没有立刻追问拿破仑,而是又问道:“如果英国人仿制我们的大炮怎么办?”
  “我们的大炮只有一种真正的技术,就是低成本的炼钢。如果英国人愿意用坩埚钢来做大炮,那他们得到的大炮会比从我们这里买的还要贵一大截,那他们的大炮的数量就会很有限。那我们还担心个啥呢?”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考虑,所以无论是公安部,还是真理部的人,都没太管在巴交会上乱跑的英国人。
  热热闹闹的巴交会进行了整整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各国的商人互相之间签下了一大堆的订单。据真理部统计,仅仅是在这一场交易会上,仅仅是毛呢纺织品,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签订的订货合同涉及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去年一年的总和,甚至已经超过了英国现在的供货能力。
  如今在返回英国的路上,那些怀里揣着合同的英国商人们一边拼命地往回赶,一边盘算着要赶紧到银行贷款,扩大生产,要赶紧抢先将羊毛什么的都买进来,手快有,手慢无……
  随着这些商人返回英国。英国市场上的羊毛价格立刻就上了天,短短一个星期之内,羊毛的价格就上涨了三分之一,而且还有价无市。
  受此影响,一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地主,不顾地里的小麦正在抽穗灌浆,很快就可以收获了,就直接从佃户手中收回土地,然后将买来的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慢羊羊、暖羊羊什么的直接赶到麦田里吃麦子。
  什么粮食怎么办?简单呀,到国际市场上去买不就是了。你们不知道,法国的粮食丰收在望,粮食的价格比英国的便宜多了,直接去法国卖粮食不就行了?
  要知道,法国的土地,比英国的土地不知道适合种粮食多少倍,就凭英国的那些苔藓地,种粮食实在是太不赚钱了。什么?你说粮食安全?有国际市场呢!国际市场懂不懂呀,不止是法国,还有俄国,还有普鲁士,还有美国,难道他们还能一起对英国禁运?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肯定是英国自己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总之,在英国,大批的农民被驱赶到了城市,虽然纺织企业的迅速扩张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但是“工作机会”的增加,却还是赶不上无业人口的急剧增加,于是英国的城市中,治安状况开始进一步恶化。
  偏偏这时候,还有一群无良的英国商人,从法国贩了一大堆的各种“自卫用品”过来,什么蝴蝶刀呀,弹簧刀呀,匕首呀应有尽有。这些东西中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卖给有钱人玩的伪“大马士革刀”,但更多的还是制作粗劣,但是也绝对能捅得死人,而且价钱便宜的低等货色。
  一些家伙在出售这样的货色的时候,甚至还有意无意的宣传:“进工厂就是个死,你们最好的出路就是去新大陆。要去新大陆,你需要买船票的钱,需要一路生活的钱,需要——但是现在,你最需要的首先是勇敢,然后是一把刀。”
  虽然这样的宣传带来了很多的危险,甚至于某些个贩卖这类刀子的商人,也被拿着这种刀子的穷鬼抢了,有人甚至还被捅了十多刀,但是只要有需要,就还是不断地有商人冒着危险前那些穷鬼们用他们最后的一点钱去买他们的刀子,而不是去卖一块面包。
  “只有面包,没有刀子,那你肯定会失去面包;而只有刀子,没有面包,那你多半能为自己赢得面包。”
  在这样的情况下,伦敦几乎都成了犯罪之都,到处都是盗窃、以及盗窃不成变成的抢劫。
  面对这样的状况,一直以来都像斗鸡一样的相互攻击的“英格兰新闻联盟”和“英格兰自由新闻联盟”却难得地团结了起来,迅速地达成了共识,一起谴责这些暴徒对法律的肆意践踏,并要求政府立刻行动起来,镇压这些匪徒。
  “英格兰新闻联盟”的《泰晤士评论报》刊出了题为“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法律”的社论,严厉谴责匪徒们的暴行。
  而“英格兰自由新闻联盟”的《自由英格兰之声》则刊出对伦敦市政当局的一个专访,题为“一定要还伦敦市民一片安宁的天空”。
第二百七十一章,活路
  如今的英国政府的行政效率已经不如从前高了,这也正常,因为议会中的斗争比以前要更激烈了。在以前,一国议会中主要是托利党和辉格党的两伙人斗来斗去的,而且自从乔治三世国王登基之后,托利党便渐渐地在议会中占据了上风。从而保证了政府的政策能迅速地得到通过和执行。
  但是最近,这种局面却一下子改变了,原本占据了明显上风的托利党发生了分裂,整个议会就变成了托利党、新托利党和辉格党的三国演义。三派的家伙们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上都不停地互相扯后腿,弄得政府的一些法案,要在议会中获得通过,甚至于政府要制定出某些法案都变得比以前慢多了。
  但是在恢复伦敦的秩序的问题上,三方几乎都没进行多少沟通,仅仅用了不过半个小时,就迅速的三读通过的政府提出的《治安条例》,并恢复了古老的《流浪汉法》的效力。
  依照古老的《流浪汉法》,无所事事的东游西荡,不事产业的行为,被定义为犯罪行为。失业者或者无业者被定义为“犯罪分子”。警察可以在街上随意地将这些“犯罪分子”抓起来,塞进监狱。
  当然监狱的容量并不足以装下这么多的“犯罪分子”,所以《流浪汉法》仁慈的给了这些罪人悔改的机会:他们在第一次因为“犯罪”而被捕后,将不会被太严厉的惩治。只会被打两鞭子,留下记录,然后就会被释放。
  但是如果“犯罪分子”好逸恶劳,屡教不敢,那惩罚就会变得更加的严厉起来。在因为“犯罪”而被鞭打三天之后,如果这个“罪犯”再次因为同样的罪行而被捕,那他就会被判处苦役。
  当然,大不列颠的法律是非常仁慈的,苦役的目的并不是让他受苦,而是希望他能在劳动中改正自己好逸恶劳的坏毛病,是为了治病救人。当然考虑到好逸恶劳的毛病一般都很难改,也很容易复发,就像某些网文作者的断更和烂尾一样。所以一般也的确需要更长的刑期来巩固疗效,就像某些网文作者也需要小黑屋或者14天隔离一样。
  这些被判苦役的犯人,在事实上也就成为了所谓的“公有奴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有奴隶”的处境是非常糟糕的,要比“私有奴隶”糟糕得多。因为“私有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奴隶主一般来说总是不希望自己的财产遭遇不必要的损失的,所以会尽可能的避免一下子把自己的奴隶用坏了的。
  但是“公有奴隶”就不一样了,他是“公有财产”因而实际上并不是任何一个人的财产,如果他的劳动也能属于公有倒也罢了,如果他的劳动属于某个人,那就不一样了,那个人就自然会倾向于以最大的强度来使用这种工具。反正把工具用坏了,也不是他的损失。
  被判苦役的犯人,往往会被出租给一些矿山之类的企业,虽然政府也规定了损失的赔偿金(这个是赔给政府的,不是给工具,或者说“公用奴隶”的家属的),但是对政府来说,这些“公有奴隶”来的容易,几乎是无本的买卖,所以他们要求的赔偿金也不太高,这样一来,这些“公有奴隶”的处境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制度,依旧是一种仁政。因为即使是“公有奴隶”,虽然处境远远比不上北美的那些摘棉花的,休息的时候还有西瓜吃的黑奴,但在处境上也不是最为悲惨的,因为有一种奴隶的处境,甚至比他们更为糟糕。这种处境最为悲惨的奴隶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叫做“自由工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