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1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278

  但是,那些家伙还是弄出了一些花样的,比如说,法国的一些纺织行业的家伙,就成功地通过游说,让国务院弄了这么两个法案。第一个法案叫做《反倾销法》,也就是禁止外国企业通过倾销的方式来破坏自由贸易。反正,在欧洲大陆上,自由贸易这个词的解释权完全就在法国人的手中。
  依照这个法案,任何一家企业,在法国销售商品的价格,如果低于他们在英国销售同类产品的价格,就会被认定是倾销,然后就会遭到查扣货物,高额罚款等一整套的“反倾销套餐”。
  自从这个法案出现之后,以及连续的发生了好几起的反倾销调查了。虽然法国人在坚持“自由贸易”方面的确做得很公正,这几次反倾销调查最后的结果都是英国人胜诉了。但是诉讼本身,就是巨大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
  第二个法案说起来还是英国人自己的锅。那就是英国人的《航海法案》。这个法案是1651年10月,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吉利共和国议会通过的旨在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为此还引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的战争。
  这个法案规定。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物。政府指定某些殖民地产品只准许贩运到英国本土或其他英国殖民地,包括如烟草、糖、棉花、靛青、毛皮等。其他国家的制造产品,必须经由英国本土,而不能直接运销殖民地。
  这个法令直到现在都是有效的。这种明显地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原则的法令,当然一直也都是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集中火力攻击的对象。但是因为英国航海界的坚持,这个法案一直都没有被修改。
  半年前,一些尼德兰纺织商人推动尼德兰共和国通过了一条报复性的法案:限制英国商品在欧洲大陆上的路权。当然,法案并没有明确地针对英国,只是要求港口、道路之类的设施优先供“支持自由贸易的国家”使用。而在“支持自由贸易的国家”的名单中,并不包括英国。
  如果仅仅只是尼德兰人这里才有这么个规矩也就罢了,但是尼德兰这边的法案一通过,法国人就立刻跟进了,法国人一跟进,整个欧洲大陆就都跟进了。这就使得英国货物在欧洲大陆上的物流成本明显的上升了,而且,将来随着铁路的广泛使用,这种运输成本上的劣势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而这很显然会影响到英国的纺织品在欧洲大陆上的竞争力。
  为此,从事纺织业的商人们采取了两手措施,一方面要求政府去和法国人协商解决问题,当然,他们也明白,英国政府也许能对其他国家施加所谓的压力,但是却很难对法国人施加这样的压力,法国人根本不在乎英国的军事力量,甚至于还喜欢时不时的撸起袖子来让英国人看看他们的肱二头肌。所以所谓的要求政府协商解决问题,其实是希望政府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修改航海法案,好换取法国人的让步。
  当然,这种做法,肯定会损害了国内的另一批人的利益,所以这件事情可没那么容易解决,估计不花个几年,再国会中讨论过来讨论过去个几十次,是别想有什么变化的。
  至于另一手自然就是内部挖潜,降低自己这边的生产成本了。
  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业,成本中工资成本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所以雷恩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降低工人工资并增加劳动强度。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却是,那些下贱的工人们竟然不肯接受他们新拟定的合同。竟然胆敢闹起来罢工,而且还选在“巴交会”前期,在英国商人就要为了英国的利益去和尼德兰还有法国的纺织商人战斗的时候,在后面倒打一枪,背叛了伟大的联合王国,实在是罪大恶极。
  只是因为种种限制,联合王国暂时还不能用最应该用的手段对付他们,所以雷恩他们不然不得不想这些流氓无赖,这些忘恩负义的恶棍,也不想想,如果不是雷恩纺织厂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工作的平台,他们早就扑倒在大街上饿死了!
  但是,为了巴交会,雷恩不得不同意了他们的胁迫,同意恢复了过去的旧合同。这也就意味着,他今年在巴交会上能够获得的利润会大大的下降。这简直就是在割他的肉呀。
  “等回去之后,一心要想办法狠狠的教训教训这些不知好歹的家伙,让他们以后永远都不敢再这样干!”
  雷恩一边在心中发着狠,一边向着自由宫走去。
  持续五天的第二届巴交会最后顺利的闭幕了,在这次巴交会上,各方达成的商业合同以及意向合同相比第一届都大大地增加了。
  很多报纸都对这一成功进行了普遍的报道,大家都认为这件事情集中的体现了法国经济增长的强劲。而一些报纸更是将这样的好局面归功于拿破仑的英明领导。比如《生意人报》就以《请珍惜这个黄金时代》为题,发出了这样的报道。
  “在拿破仑·波拿巴执政的领导下,法国正处在自从有法兰西以来最美好的黄金时代。高速增长的经济,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更多的好处和希望。我们无论是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还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遇到的人,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甚至无论是拥有法国国籍的法国人,还是来法国工作学习的外国人,从他们的脸上,从他们的眼睛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希望在闪耀。
  回想一下革命之前,在波旁王朝的统治之下,法国人民何曾有过这样的眼光,这样的笑容?在战神广场火车站的开通仪式上,无数的群众都像敬爱的波拿巴执政官欢呼,他们称他为‘英白拉多’,这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波拿巴执政已经证明了,他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领导国家建设的岗位上,都是一位战无不胜的无敌的统帅,就罗马语的本意来说,波拿巴执政真的配得上这个称呼……”
  在这篇报道之后,更多的报纸加入到了赞美拿破仑的大合唱中,即使是专门以报道花边新闻,刊载某些带颜色的小说为主的小报,都加入了进来,歌颂起了拿破仑的丰功伟绩。
  最后甚至不仅仅是法国的报纸,甚至一些外国的报纸也都加入了进来,这些报纸有些本来就有法国背景,所以他们为拿破仑大唱赞歌也就是很自然的了。而另一部分媒体呢,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要借拿破仑来刺激自己国家的统治者,就像有些父母喜欢用别人家的优秀的孩子来刺激自己家的孩子一样。还有一些,就是真的相信了法兰西的革命理想的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跳出来唱反调的。比如说一些流亡在奥地利和英格兰的旧贵族,他们手里还是有点钱的,所以也办了一些报纸,这些报纸自然是对拿破仑大加攻击,从他的身材一直攻击到他的家人。
  比如说,在伦敦就有这么一家报纸,居然非常有才地采用了连环漫画的方式来造拿破仑的谣。这一次他们先是造谣说拿破仑是同性恋,说他就像凯撒一样,“是所有男人的女人,也是所有女人的男人”。
  这倒也罢了,法国人对这种攻击根本不在乎。接着他们又造谣说,波莉娜也有同样的属性,也一样是所有女人的男人,所有男人的女人,甚至编造起了波莉娜和他的大哥大嫂的故事。
  因为这家报纸的发行量其实非常小,所以这事情,无论是波莉娜还是约瑟夫他们本来都没有注意到。但是英国却是有圣女骑士团存在的。这种恶毒地诋毁他们的“圣女”的形象的无耻做法,自然是触怒了圣女骑士团的那些中二青年,于是这些“骑士们”便约在一起,一同拿着手杖呀皮鞭呀什么的,冲进报社,将报社砸了个稀烂,然后这件事情便上了大报纸,并进入了波拿巴一家人的视野。
  据说波莉娜还让吕西安去弄了两张和她有关的报纸,亲自看了看,然后很生气地表示,这报纸太不像话了,画工太差,把她画得太丑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被人砸了真是活该!
  至于拿破仑,他只注意到了,人家把他比作凯撒,并因此得意洋洋,却没来得及注意人家是具体地如何将他和凯撒相比。
  在这样的吹捧中,国务院也行动了起来,1802年7月,国务院中的一批议员首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议案:给第一执政拿破仑加上“英白拉多”的尊号,以表彰他对法兰西做出的贡献。
  这个议案一提出,立刻就得到了整个的国务院所有的议员的一致赞同。议员们纷纷表示,拿破仑·波拿巴执政德配天地,威镇寰宇,古今无比,实在是应该加上“英白拉多”的尊号,以示尊荣。
  于是几乎在一眨眼的功夫之内,国务院便完成了提案,并将它提交给保民院审核。保民院又怎么会对这样的议案提反对意见呢?难道他们不想活了?于是保民院也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了这个议案,并将它提交给立法院表决。
  据说直到这时候,拿破仑才知道这件事情。他立刻赶到立法院,向立法院的议员们发表了演讲,表示“英白拉多”不是一个人民公仆应该有了尊号,他作为第一执政,就是法兰西人民的第一公仆,全心全意地为法兰西人民服务,乃是他的天职,这并不需要这样的奖励。所以他希望立法院的议员们,能够尊重他个人的意见,否决这个背离了民主精神的议案。
  在听取了拿破仑的演讲之后,立法院迅速地三读通过了这个议案——这也是自从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以来,立法院第一次违背第一执政的意愿。据说立法院主席爱德华兹向拿破仑表示:“第一执政阁下,就像您要忠于民主的理想一样,我们也要听从人民的呼声。”
  接着议案就被提交到参议院,参议院自然也不愿意违背人民的意志,所以他们同样顶着拿破仑的压力,通过了这一议案。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议案就能够立刻生效,因为议案要生效,还必须交给第一执政的执行。而第一执政可以用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来加以执行。这其中自然有暂时搁置这一选项。于是拿破仑就毫不犹豫地就将这个议案搁置了起来。
  不过即便如此,人们还是开始用英白拉多来称呼拿破仑,他们的理由则是:“用什么来称呼一位人民公仆,这不是作为人民的天赋的权利吗?”
  各家报纸也渐渐地开始在拿破仑的头衔前面加上英白拉多这个尊号。
  当然,拿破仑本人是绝不同意这样做的,他不断地发表讲话表示反对。不过各家报纸都统一了口径:“这体现了尊贵的英白拉多的谦逊的美德。”
  紧接着荣誉军团也行动起来了,他们也表示,这些年来,他们给很多为法兰西做出过贡献的法国人和外国友人颁发了荣誉军团勋章,但是第一执政却一直谦逊地只肯接受了最低级的骑兵勋章。这显然和第一执政的伟大的贡献并不相匹配。很多不了解情况的群众纷纷指责他们薄待了第一执政,有些情绪激动的勋章得主,甚至将自己的勋章寄还荣誉军团,表示因为荣誉军团不能依照真是的贡献,向波拿巴执政颁发真正配得上他的贡献的勋章,他们才将自己的勋章退回来。因为相比波拿巴执政,他们更没有资格接受勋章。
  于是荣誉军团紧急设计并制造了一枚被称作“英白拉多”的勋章,并将它颁发给拿破仑。
  这枚“英白拉多勋章”,采用纯金为底料,并镶嵌了大量的宝石,在勋章的最底下,还有这样的一行文字:“为人民服务”。
  在勋章完成后,荣誉军团的负责人伯尼亲自捧着勋章,在无数的法兰西人民的簇拥下,来到第一执政的办公地点,劝第一执政接受这枚勋章。
  紧跟在他身后的,是荣誉军团大部分的成员,他们都将自己的勋章挂在胸口,跟随着伯尼来到执政府外,向第一执政表达自己的意愿。
  拿破仑赶紧来到门口,向热情的群众说明自己的确不能接受一个带着君主制的味道的荣誉。而市民代表则表示,“英白拉多”是罗马共和国时代就有了的尊号,并不是帝王专用了。不能因为有些帝王用了,我们就不能用了。
  显然这位代表的发言更能代表人民的意志,因为在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大家都在拼命地为他鼓掌。
  最终在大家的劝说下,拿破仑还是决定,要服从的法兰西人民的意志,接受了这枚为“英白拉多”的勋章。
第三百四十五章,皇冠问题
  拿破仑接过那枚“英白拉多勋章”并将它挂在了自己的胸前,周围顿时响起了一片呼喊声:“英白拉多!”“英白拉多!”
  拿破仑在呼喊声渐渐低下去之后,便向着人群发表了简短的演讲。他在演讲中首先感谢了法国人民对他的宠爱,并表示自己深受感动。接着又回顾了法国大革命以来,他和无数的英雄烈士们一起为了实现法兰西的自由和民主而奋斗的历程,并表示,真正应该获得这至高无上的荣誉的人,应该是那些在保卫法兰的自由和民主,以及在建设自由民主的法兰西中牺牲的那些英雄。
  接着拿破仑再次强调了“自由、民主、博爱”的法兰西精神,并且表示,和法兰西人民一起维护法兰西共和国,维护民主和自由,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荣耀。
  最后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拿破仑完成了他的演讲,然后返回执政府继续为法兰西人民服务。
  拿破仑的即兴演讲,自然又被各家报纸放在了头版上报道。如今,不仅是法兰西的报纸,甚至不仅仅是那些和法国关系特别亲密的盟国(仆从国)的报纸,甚至包括一些英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报纸都在赞美拿破仑的谦逊,和他对民主的忠诚。
  当然,国外的情况自然不可能像法国国内,在法国国内,大家对拿破仑自然是一边倒的赞美,但是在国外,酸溜溜的声音总还是免不了有的。比如说奥地利的某家报纸就讽刺拿破仑是沫猴而冠的低等乡巴佬,斥责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样子,尖嘴猴腮的,就想天鹅屁吃?
  这家报纸更是宣称,在整个欧洲,只一个合法的“英白拉多”,那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伟大的弗朗茨二世陛下。
  “弗朗茨二世陛下出身高贵,乃是真正正统的,得到了上帝的祝福的罗马人的皇帝,天主教的保卫者,真正的,合法的英白拉多。和他相比,那个科西嘉的矮子只不过是一只猴子而已。”
  发表这一言论的报纸是一家有着流亡者背景的报纸,这类报纸,发表诋毁法国,诋毁拿破仑的文章,实在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甚至于,如果这样的报纸都开始夸奖拿破仑了,那一定是拿破仑变修了。
  而且这家报纸的发行量其实也有限,很多时候,不过是那些流亡者们自己印出来给自己打气的。甚至于,报纸上的读者来信什么的,很多时候,都是编辑们自己编出来的,颇有“不要看着这里说话的人很多,其实全都是我阿蒙的马甲”的味道。
  这类报纸上面说些啥,正常的情况下,那些大报纸,尤其是法国的新闻界是根本就不关心的——谁有兴趣拿着放大镜天天去厕所里观察粪便?
  但是这一次,这家报纸的报道却突然被法国媒体注意到了,首先是一家同样不是很起眼的小报,以较为惊悚的题目《奥地利人肆意侮辱法国领袖》报道了这件事,并且还暗示,这家报纸对波拿巴执政的恶毒攻击,其实是得到了奥地利政府的授意的。
  但接着“科学真理报”就跟进了,说这类反动报纸并不能代表奥地利人民的态度,其实奥地利人民对法国人民,对于波拿巴执政还是非常的尊重的。这份报纸在奥地利根本就没人买。“太阳报”在奥地利采访了不少的奥地利人,很多奥地利人都表示他们非常羡慕法国有一个好政府,也认为波拿巴执政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伟人。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先生甚至专门为我们的第一执政阁下创作了一部交响曲,并将它命名为“英白拉多”。从这里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奥地利人民其实对法兰西并无恶意。
  但是在为奥地利人民开脱了一番之后,“科学真理报”却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如果一份报纸根本卖不出去,那它应该很快就会破产关门。但是如今,一份根本就没什么人买的报纸,却能在奥地利一直出版很多年。很显然,这后面一定有人在用真金白银支持。
  当然,在背后支持这样的报纸的,并不一定就是奥地利政府,但是当初在奥地利和法国达成和平协议的时候,其中就包括奥地利应该禁止其他势力利用奥地利的领土,从事反对法兰西的活动。如今看来,奥地利政府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显然是违背了和法兰西签订的和平协议,显然是不把法兰西放着眼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说奥地利政府在侮辱第一执政阁下,侮辱法兰西,的确并不算冤枉。
  虽然名以上,“科学真理报”和法兰西政府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独立媒体。但是大家却都知道,“科学真理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法国政府的喉舌。尤其是“科学真理报”上的社论,往往更是直接代表了法国政府的声音。所以,“科学真理报”上出现了这样的一篇文章,那绝对是不容轻视的。
  一看到这份报道,梅特涅大使立刻就出了一身的冷汗。他知道,“科学真理报”上面弄出这么一篇文章来绝对不会简单,但是梅特涅想来想去,想了一天一夜也没想明白,如今的法国为什么要搞奥地利。因为如今的奥地利已经几乎是躺倒了下来,唯法兰西马首是瞻了。当然,一些反对法国的报纸的确是存在的,但这些报纸的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法国人从来没把它当一回事,如今突然那这件事情大做文章,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梅特涅大使正在发愁,却有人来禀报,说银行家内森·罗斯柴尔德前来拜访。
  梅特涅便让人将罗斯柴尔德请了进来。
  “罗斯柴尔德先生,在这个时候,您屈尊来访,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我吗?”梅特涅问道。
  “我当然是为了‘科学真理报’上的那篇文章来的。”内森·罗斯柴尔德非常直接地回答道,“因为这件事情可能对我们的生意带来很大的影响。”
  “您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梅特涅说。
  “大使先生,您对第一执政阁下有多少了解?对最近的‘英白拉多’事件有什么看法?”
  “‘英白拉多’事件?很显然,这是第一执政阁下自己一手主导的。”梅特涅在面对内森·罗斯柴尔德的时候倒也是有话直说的。
  “第一执政阁下当然是一位非常的有能力的人,但他并不是一位圣人,真正的圣人也走不到他今天的这个位置。”内森·罗斯柴尔德说,“不过第一执政似乎对于罗马非常的着迷。而且我觉得他的野心应该不止于一个第一执政。”
  这话提醒了梅特涅,他想了想道:“这么说,他是希望效法奥古斯都,将法国变成一个帝国?……这样的话,那他的举动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在欧洲,从法理上来说,只有两顶皇冠,它们都来自罗马,分别是西罗马帝国的皇冠和东罗马帝国的皇冠。西罗马帝国皇帝理论上归教皇来加冕,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教皇先后将这顶皇冠戴在了许多位君主的头上,比如说著名的查理曼大帝,就曾经经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而如今,“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追根溯源,同样来自于西罗马。另一顶皇冠则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冠,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俄罗斯人以东罗的公主嫁到了俄罗斯,便以东罗马的继承人自居,俄罗斯沙皇的那顶皇冠就是这样来的。
  如果拿破仑真的打算做奥古斯都,那么这一切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他需要的那顶皇冠在奥地利的手中。
  “大使先生,法国从利益上来说,目前应该不会直接和贵国反目。但是我很担心一件事情。”内森·罗斯柴尔德说道。
  “什么事情?”梅特涅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