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278

  但是到了最近的几个月,情况又有了变化。那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南下的冷空气,遇到了大西洋暖流带来的湿润的空气,于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大雾。海雾往往要到接近中午才会散去。所以,晚上在海峡中值班,以监视海峡的动静的船只往往要一直待到快中午,海雾完全散开后,才能够返航。
  这带来了更多的危险。对面有一个英国人的码头,在那里有一条巡洋舰。这条船的一大任务就是猎杀在这里监视英国舰队的爱尔兰船只。在没有海雾的时候,这条船带来的威胁是相当有限的,因为在晚上,它比爱尔兰人的小船更高,因此爱尔兰人的小船看它是仰视,背景是更为明亮的天空;而英国人看爱尔兰人的小船,却是俯视,爱尔兰人的小船完全消失在黑沉沉的大海当中了。所以,爱尔兰人更容易发现英国人。可以提前远远地避开。更不要说,英国人的蒸汽动力巡洋舰是有声音的,所以在夜间,爱尔兰的那些单桅小帆船更容易避开他们。
  但是在有海雾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在海雾消散之前,情况和夜间区别到也不大,但是海雾消散的时候和早晨太阳初升却是完全不同的,太阳什么时候升起来,大家心里都有数,所以总能在合适的时候撤退。
  但是海雾到底什么时候散开,就真的难说了,所以如果撤退早了,海雾却长时间不散开,那说不定就让英国人的舰队溜过去了。但是如果撤退晚了,海雾散开了,然后他们去发现英国人的那条巡洋舰距离他们不远,那就真的麻烦了。
  两天前,就有一条船因为撤退晚了一点,连船带人都被英国人抓住了,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墨菲和自己的两个下属一起划动着船桨,小船就沿着小河向着大海划了过去。小船的码头不敢建在海边,因为英国人会过来炮击码头的。
  小船沿着小河向东划了大约一公里,绕过了一个小土丘,便驶入了大海。两个海军战士麻利地升起了灰蓝色的船帆,小船便向着大海深处航行而去。
  到了预定的位置,墨菲便下了锚,两个战士也将船帆降了下来——在海峡这里,海流的速度很快,不下锚的话,很容易就会漂离了自己的位置,而一直靠调整风帆来和海流抗衡,又太累,所以,下锚就成了最常用的手段了。当然,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来不及拉起锚,那就只能砍断绳索了。
  如果是以前,就这样砍掉锚索,丢掉铁锚,单价肯定是舍不得的。但是如今,这东西可以向法国人报销,所以,就连最节俭的爱尔兰战士们也觉得,砍了这东西也没啥了。
  下好了锚,几个人其实也就没啥事了。两个战士负责瞭望海面,而墨菲呢,就熟练地拿出了鱼竿,装好鱼饵,开始在这里钓鱼了。反正搂草打兔子的事情,能顺手钓两条鱼回去,大家改善一下伙食,也是件不错的事情。
  小船在海面上晃悠着,三个人这时候都没有事,便山南海北的吹起了牛。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过去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似乎是遇到了一个鲱鱼群,墨菲一口气拉起来了二十多条鲱鱼。
  墨菲拉一条上来,另一个战士就一刀切掉这条飞鱼的脑袋,顺带着一扯,便将内脏也扯掉了,然后又两刀把骨头剃了下来,再粘上一点盐,便直接塞进了自己的嘴巴里。
  这是典型的尼德兰人吃法;如果再讲究一点,加上一些香料一起腌制,然后加上沙拉和土豆一起吃,这就是德国吃法了;如果只去掉内脏,头朝上放到面团里去烤成仰望星空的面包,那就是英国吃法了;如果用烟熏干,做成鱼干吃,那就是法国吃饭;如果做成罐头,嗯,那就是臭名昭著的瑞典吃法了。而在这条船上,他们当然只能采用最为简单的尼德兰吃法了。
  二十条大西洋鲱鱼将三个人的肚子都塞得满满的。剩下的就放着准备带回去。这时候海上的雾气渐渐的起来了,稍微远一点就什么都看不到了。三个人这时候不仅仅要靠眼睛,甚至更多的时候要靠耳朵来注意海上的动静了。
  周围渐渐地亮了起来,夜晚已经过去了,如今大概是早上七点钟左右了,这是最需要警惕的时候。从这里,到坎贝尔敦出口,大约是七十多公里,以英国舰队的速度,如果在这个时候通过这里,他们就能在十点钟左右抵达坎贝尔敦出口。而大雾一般也会在这个时候开始散去。接着英国舰队将转向泰尼什方向,这一带暗礁比较多,但是今天的潮汐的时间也正好是在这个时候。整个英国沿海,这一带的潮汐高度是最高的,潮位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8米。当然这是天文大潮的时候才会如此,但是即使不是天文大潮,涨潮的时候,海面上升的幅度也超过了五米,这就使得原本因为暗礁众多,而难以快速通行的地方变成了坦途,这样英国舰队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泰尼什水道。只要进入了泰尼什水道,法国人就无法阻止他们出现在北海上了。
  只是这时候雾还大,三个人什么都看不见,只能竖起耳朵来听。又过了不多久,他们便隐隐地听到从南边传来了机械声音。
  “有动静!”墨菲压低了声音道。虽然他知道这并没有多大意义,其实他用正常的声音说话,声音也穿不了多远的,英国人肯定是听不见的。
  不过就现在隐隐听到的声音,还不好判断到底是英国人的舰队过来了,还是那条专门找他们的麻烦的巡洋舰过来了,墨菲和另一个战士一起用绞盘将锚往上拉——能够不丢,还是不丢的好。另外那个战士则继续监视海面上的动静,并且做好升起风帆的准备。
  铁锚被拉上来了,几个人便一起升起了帆。
  这时候机器的声音也越来越明显了,虽然海雾还很大,但是声音似乎是从好几处地方传出来的,这显然是一支舰队。
  “船长,你看那边。”一个士兵朝着南边指了过去。
  墨菲眯起眼睛,隐隐的似乎看到了一盏红灯。
  这是军舰上的防撞灯,红色的光线波长比较长,因而能够更好的穿透雾气,在更远的距离上被人看到。接着更多的红色防撞灯出现在了他们的视野中。
  “升帆。”墨菲小声道。
  灰蓝色的风帆升了起来,小船开始向着西边移动。雾气太大,他们看到红色的防撞灯的时候,英国人的舰只距离他们已经不算太远了。这时候他们急急匆匆的向着西边让开了一段,才避免了和人家直接撞上。
  墨菲细细地数了数从他面前经过的红灯的数量,数量很多,而且可能还有更远一些他没看到的,所以这多半是英国人的主力舰队了。接着的一个现象更是坚定了他的判断,那就是他的小船突然严重的横摇了起来。这不是海浪的方向,这样的横摇只能是一个原因,那就是大船经过的时候掀起的涌浪。这说明,从这里经过的那些军舰非常的大。
  “准备发射火箭,然后我们就跑。”墨菲下令道。
  发射火箭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正在经过这一海域的英国舰队,不过就像墨菲预计的那样,英国人根本就不打算在这里停下来,然后在大雾中和他们捉迷藏,他们的时间宝贵,所以他们甚至连减速都没有减速,而是继续向着北方前进。
  舰队司令乔治·柯克伯恩勋爵在看到火箭,听到它爆炸的时候的巨响的时候,就知道舰队已经暴露了,等他到了坎贝尔敦出口的时候,很可能法国人的舰队就已经在那里做好准备了。不过他现在却没有回头的可能了。英国如今的局面已经不能允许舰队回头了,要么是打破封锁,大获全胜;要么就是国内革命。
  就本意来说,他并不希望在这个时候进行这样的冒险——海军实际上对新式军舰的基础训练才刚刚完成,并不能完全发挥出这些新式军舰的全部实力。但是他也知道,如今的英国已经没有时间来等候了。
  “只能寄希望于上帝保佑国王了。”柯克伯恩勋爵这样想着。
  英国人的舰队出现的消息立刻就通过电报系统,到了布律埃斯海军上将的手中。当时上将正又一次的在海图前研究着可能的海战。而当他的副官皮埃尔告诉他,英国舰队真的朝这边来了的时候,布律埃斯海军上将居然先是愣住了。过了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天主真的帮了他一把。
  “感谢我们的在天之父。愿你的国早日降临,阿门!”他在胸前画了个十字,然后稳定了一下情绪,便道:“皮埃尔,立刻通知所有的舰长都到我这里来开个小会。另外,让所有的军舰都开始生火。”
  十分钟之后,所有的舰长都到位了。布律埃斯海军上将的副官皮埃尔向他们宣读了那份相对简单的情报——因为大雾,莫非只能判断有一支庞大的舰队经过,并且其中有些船非常大。但是更多的信息,他看不到。因此这份情报中自然没有英国舰队的编成之类的信息。不过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英国人在爱尔兰海到底有一只什么规模的舰队,大家的心中其实都有数。
  布律埃斯海军上将分配了一下作战任务,虽然这作战任务的分配其实大家早就知道了,但他还是又强调了一遍。接着便是鼓舞大家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了。
  随后舰长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军舰,大约八点半种左右,所有的舰船都完成了生火加压,整支舰队便离开了锚地,开始向着坎贝尔敦方向逼近。
  九点半左右,舰队抵达坎贝尔敦附近海域,这个时候大雾还没有散去,但是按照计算,最多再有一个小时,英国舰队就会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了。
  “英国人的雷区当中有一条安全通道。但是这条安全通道的宽度肯定是有限的,肯定不足以让整个舰队展开了队形出来。所以敌舰在出来的时候,必定是将T头优势拱手相让。我们要抓紧这个机会,狠狠地打击他们!”布律埃斯海军上将满意地看着前面正在慢慢变薄的雾气,这样想道。
第五百三十五章,越狱行动(3)
  乔治·柯克伯恩勋爵的舰队在十点钟左右,抵达了坎贝尔敦通道。这个时候,雾气已经开始渐渐地消散了。因为路上遇上的事情,乔治·柯克伯恩勋爵认为现在,法国人应该已经知道他的行动了。说不定已经在出口处摆好了队形,等着他的舰队冲出来,好利用T头优势占他的便宜。
  不过这也是计划中的事情,乔治·柯克伯恩勋爵也不觉得自己做出的北上的决定是错误的。因为就他们得到的情报,法国人布置在圣乔治海峡附近的军舰更多,实力更强。另外,在那里虽然可以得到海峡出口处的炮台的支持,更便于展开舰队,但是那附近的港口太多,法国人布置的快速军舰太多,即使突出去了,也很难摆脱法国人的追踪。英国舰队在航速上并不占优势,至少是在海况正常的时候毫无优势。
  但是在北方,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一边的舰队应该更弱一点,而且如果能够突出去,突入泰尼什水道,那法国舰队就会彻底失去对他们的追踪。等他们绕一个大弯,绕到泰尼什水道的出口的时候,英国舰队早就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中了。
  另外,相比南边,北海风急浪高,海况相当的差。法国人的军舰因为追求高航速,在适航性能上做出了一定的妥协,所以在高海况的北海地区,法国舰队在速度上多半还不如英国舰队——至少英国人是这样估计的。当然,法国人未必会认同,他们同样觉得法国科学院在船形上多年的研究积累可不是白干的。
  不过不管如何,只要进入了泰尼什水道,至少暂时,法国人就无法继续追踪他们了。
  但是,如今的问题是如何安全地突出坎贝尔敦通道。
  坎贝尔敦通道有二十公里宽,英军在这里布设了水雷阵,当然英国人留下了通道,但是通道的宽度是无法让整个舰队展开队形的。如果出口处有敌人,他就必须在敌人的面前,顶着他们的火力,完成一个敌前大转弯。
  在这次行动之前,英国王家海军在海图上至少进行了五十次的模拟推演,这些推演都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如果在坎贝尔敦通道遭到一支实力与自己相当的舰队的拦截,在正常情况下,成功地突破重围,而且还能保持相当的战斗力的可能性非常小。只要对手不出错,全军覆灭几乎就是唯一的结局。
  不过这是指正常的情况下,今天的情况却不是特别的正常,因为今天还有大雾。如果在通过贝尔法斯特水域的时候,没有被发现,那么他们在雾气的掩护下摸出坎贝尔敦通道,然后在高潮位的保护下,向着泰尼什水道一路狂奔,法国人想要拦住他们,那可不容易。
  当然,今天的情况没有那么理想,但是,在大雾,即使是正在消散的大雾的掩护下,硬扛对方的炮击,完成敌前转向,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毕竟,在大雾中,无论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炮击的命中率都会非常低。除非法国人将双方的距离拉得很近,但这样的话,英国人特别准备的一样东西,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了。
  这个时候,驻守在坎贝尔敦的英军扫雷舰部队已经迎接上来了。雾气还没有散,但是在三四百米的距离上已经能看到对方的轮廓了。再加上红色的防撞灯,双方在更远的距离上就能发现对方。
  双方用灯光信号相互联系,从这灯光中,乔治·柯克伯恩勋爵知道,扫雷舰部队已经在出口外发现了法国舰队。当然,因为大雾的缘故,法国舰队的构成还不清楚。乔治·柯克伯恩勋爵知道自己的舰队不可能退缩,便下达了前进的命令。因为大雾,他无法挂出血红的三角旗来鼓舞士气,不过法国人发明的高音喇叭,倒是能派上用场了。
  于是乔治·柯克伯恩勋爵便通过高音喇叭向整个舰队发表了战前的简短的讲话。
  在讲话中,乔治·柯克伯恩勋爵告诉士兵们,法国人的舰队正在通道外面严阵以待,希望能将他们继续封锁在爱尔兰海之内。而英国如今已经在封锁的绞索下开始窒息了,他们的家人都已将在挨饿了。
  “为了英格兰,更重要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家人能有面包吃,我们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要我们能冲出去,对不列颠的封锁就会被打破,绕在我们的家人的脖子上的绞索就会被放松。所以我们不能退缩。
  王国兴废,在此一战,诸君需奋勇杀敌,以报国恩。”
  在发表完了讲话之后,乔治·柯克伯恩勋爵便下达了前进的命令。
  接着英国人的扫雷舰便作为先导,开始引导英军舰队穿越雷区。
  英军舰队以几条扫雷舰为先导,后面跟着的是两条快速巡洋舰。因为在这个季节里,海上出现大雾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所以英国人也早就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其中的一样就是在这两条巡洋舰上装上了向前向后倾斜伸出去的长桅杆。这两根桅杆,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悬挂在大雾中使用的防撞灯的。
  在大雾中穿越雷区,不挂上防撞灯是绝对不行的,而挂上它们,也会让敌人更容易发现自己。不过在更远的距离上,敌舰判断目标什么的,基本上只能依靠观察防撞灯的悬挂高度和间距。战列舰相比巡洋舰要更高也更长,所以正常状态下,战列舰悬挂的防撞灯位置更高,而且间距也更大。这两条巡洋舰做这样的改装,为的就是要让法国军舰做出错误的判断,将火力集中到它们身上,从而为跟在他们后面的战列舰赢得完成转向的时间。
  在两条冒充战列舰的巡洋舰后面,就是“克雷西”号和“普瓦捷”号战列舰,和前面的巡洋舰不一样,他们倒是刻意的降低了防撞灯的悬挂高度,并且将原本应该挂在舰首位置上的防撞灯挂到了舰艇的中部。
  而且走在最前面的两条巡洋舰是正常的单列纵队,但是跟在他们后面的舰队却改成了双列纵队。这种做法,毫无疑问增加了穿越雷区时候的危险程度。但是却压缩了阵型,便于在离开海峡之后立刻转向。另外,也容易让敌人误判自己的舰队的规模,以及掩护一些特别用途的军舰,比如说在“克雷西”号和“普瓦捷”号战列舰的一侧,就各有两条大约只有四五百吨的小军舰。这些军舰非常的特别,它们上面甚至连一门大炮都没有。只是在舰首的位置上有一根向前伸出的,长长的杆子。
  舰队向前航行,这个时候,海雾也在继续散去。
  十点半左右,舰队已经接近了海峡的出口,海雾也散开了许多。这个时候法国人已经能在两公里外看到英国人的防撞灯了。
  利用走私的机会,公安部和真理部都打探到了不少关于英国的新的军舰的数据,所以依据英军军舰上的防撞灯的状况,法国人也能勉强的进行目标识别和距离判断。
  “最前面的几条船都是扫雷舰,依据比例来判断,后面的两条船应该就是‘克雷西’号和‘普瓦捷’号战列舰。再后面是两条装甲巡洋舰,然后是一条超级巡洋舰,再后面的目标还有待观察。我们和敌战列舰的距离是二点五公里左右。”在“图拉真”号战列舰的舰桥里,参谋长科帕向布律埃斯海军上将说道。
  “依照计划,集中火力攻击敌军战列舰。”布律埃斯海军上将下令道。
  十点四十分,“图拉真号”战列舰的203毫米炮首先开炮,拉开了这场海战的序幕,紧跟在“图拉真号”之后的“凯撒号”战列舰的150毫米炮也开始向英军开火,接着是‘赫尔墨斯号’超级巡洋舰以及‘阿尔忒弥斯号’超级巡洋舰的150毫米炮,再接着是装甲巡洋舰的100毫米炮。
  雾气对测距的确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再加上对目标识别错误带来的干扰,更降低了炮弹的命中率,但是数十条军舰的齐射,数百枚炮弹落下来,还是有一两枚炮弹侥幸击中了目标的。最前面的“决心”号装甲巡洋舰首先被一枚100毫米炮弹命中。这枚炮弹搭在了它的舷侧。如果它真的是一艘战列舰的话,100毫米炮弹根本就不可能击穿它这个位置的装甲。然而她并不是战列舰,只是一条装甲巡洋舰。因为对法国人的大炮的穿甲能力估计不足,英国人的装甲巡洋舰的装甲在这样近的距离上,是挡不住法国人的100毫米炮的半穿甲弹的。
  如果不是在雾中,而是在夜晚,这枚命中的100毫米炮弹,只怕已经立刻将英国人的假冒战列舰的身份揭穿了——炮弹击中装甲后,击穿和未击穿撞击出来的火光是不一样的,而每一种口径的炮弹砸在对方的装甲上,爆出来的火光也是不一样的。有经验的瞭望兵,只要瞟一眼就能看出敌舰装甲被我100毫米炮击穿,然后,那条船的身份自然就暴露了。
  但是现在是在雾中,所以击穿装甲的时候蹦出来的火花,在这边根本就看不到。因此,所有的法国军舰还是集中火力,向着那两条“战列舰”猛烈开火。
  雾气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个距离上,法国人根本就看不到自己是否击中了敌人,也观测不到炮弹的落点,无法进行修正,只能依靠合像式测距仪对雾灯的距离进行判读,然后进行盲目射击。
  很快“决心号”就再次中弹了,这一次,他的运气就非常不好了,刚才命中的那枚100毫米半穿甲弹,虽然击穿了装甲,但是100毫米半穿甲弹的装药量相当小,甚至都不比一枚手雷多多少,所以造成的损害其实也非常有限。但是这一次,击中她的却是一枚从“图拉真号”战列舰上射来的203毫米炮弹。这枚炮弹从左舷轻松地击穿了她的装甲,然后在穿过一层层的内部结构之后撞在右舷的装甲板上爆炸了。爆炸在右舷的水下部分撕开了一个一米大小的口子,大量的海水一下子涌了进来。
  接着又有几枚炮弹落了下来,“决心号”开始侧倾,速度明显下降。为了不挡住后面的战舰,“决心号”开始转向,以便给后面的战舰让开航线。
  但是这个时候,“决心号”还没有驶出雷区,所以她的这个动作非常危险。
  也许是因为“决心号”上有太多的家伙今天起床的时候,忘了向上帝虔诚的祈祷了,所以,这条船今天特别的倒霉,刚刚转向不过一分钟,她就撞上了水雷。而水雷的装药量和威力可不是炮弹能比的,于是这条装甲巡洋舰被水雷直接炸成了两段,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就沉入了大海。她也成了今天第一条沉没的战舰。
  即使是隔着大雾,法国人也注意到了水雷爆炸的巨响,以及敌军的那条“战列舰”的消失。所有的法国人都为这一伟大的战果所鼓舞,他们都相信,一场大胜就在他们的面前。
  法国人继续集中火力,打击另一条“战列舰”,不过也许是因为“决心”号太过倒霉,所以上帝现在要找一下平衡,因此另一条“战列舰”“希望号”却一直一枚炮弹都没有挨上。虽然法国人对着她打了六七轮齐射,但是她就是片叶不沾身,简直就像是后世的某条祥瑞附体了一样。这时候,英国人以及驶出了雷区,开始顶着法国人的炮火转向。同时,因为已经驶出了雷区,他们也关闭了防撞灯。
  不过这个时候,雾气消散得更多了,随着两支舰队的相互逼近,双方已经能看到对方隐隐约约的轮廓了。也知道这个时候,法国人才发现,自己一直在集火射击的似乎并不是一条“战列舰”,而自己一直认成了装甲巡洋舰的那两条船,才是真正的战列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