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78

  “波拿巴先生,您是不知道如今街区外面有多乱!哎呀呀,像我这样的一个女人,拿着面包,走在大街上——我的老天,那可比走在有老虎的森林里面还要危险。不要说我,就是您这样的大块头,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我也敢肯定,您拿着面包在那些地方,走不出一百步就会被人抢了。要是是吕西安少爷,走不出十步就会被枪。要是小路易,啊,那连着他自己,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的。”
  “要是这样,你们怎么把买到的面包带回家?”约瑟夫问道。
  “那当然是邻居们好几个人一起去买了。”苏菲阿姨说,“要说都是你们这些男人惹出来的事情,什么三级会议呀,什么国王呀,会议呀,革命呀的胡闹。原本想,日子已经够难过了,闹一闹,也不会更难过了,谁知道……先生,他们都说开三级会议了,大家就能吃饱肚子了。可是有些坏人,不让我们开三级会议。我们大家就去打到那些坏人。可是坏人也打了,三级会议也开了,面包却越发的贵了。三级会议没开的时候,我们买不起面包;三级会议开了,我们还是买不起面包:那三级会议不是白开了吗?”
  约瑟夫听了,叹了口气道:“苏菲阿姨,三级会议本身也变不出面包来。”
  同时,他在心里又补上了一句:“而且,那些代表想的,也从来不是怎么样让社会最底层的人也能有足够的面包。”
  这个想法并没有冤枉那些代表。事实上,那些代表大多都是有钱人,他们才不担心面包的问题呢。甚至有些人对比了一下法国人和英国人的工资,还得出了法国人的工资太高,拖累了法国的经济,因此应该用法律手段来限制高工资的提案。
  “但是,不是说三级会议一开,大家就都有好日子了么?他们不能就这样的骗人呀。”苏菲阿姨嘟囔道。
  “其实不仅仅是你们。”约瑟夫也叹了口气说,“就连我,如今的日子也比以前艰难了。除了薪水,什么都涨了。我的日子都变得难过了。”
  这话半真半假,但如果约瑟夫不是有些其他的收入,单靠学校的工资,现在他的生活的确会变得有些艰难的。就连约瑟夫这样的“高级技术人员”(这是约瑟夫自嘲的说法),都有可能陷入困难,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就更是没法过了。
  不过其实,如果没有三级会议,没有革命,哪怕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再难过一点,也不一定会发生什么事情。老实说,在欧洲,法国人,哪怕是法国底层人民的日子,其实并不算差的。至少,比起平均使用寿命不超过三年的英国工人,或者是连人身自由都没有的俄国农奴,那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至于德意志?海涅甚至这样说:“我们德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百分之一,就足以让法国人发起一千次起义了。”
  但问题是,三级会议的召开给了底层一个巨大的希望,所有的法国人,即使是苏菲阿姨这样的底层法国人,都知道了它,都对它充满了希望。而各种宣传又不断地将这个希望吹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美,似乎是只要三级会议召开了,国王支持立宪了,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了。几乎就是“待到三级会议后,立宪成了啥都有,桌上摆着鹅肝酱,晚上小妞搂一搂”了。
  然而在现实面前,这个被吹得老大老大的希望,就像肥皂泡一样的破灭了。三级会议开了,立宪会议成立了,巴士底狱被打下来了,然而,别说鹅肝酱,就连黑面包都没有了。这样的落差,能带来的痛苦远远超过的吃不饱的痛苦,这样的落差带来的仇恨自然也远远地超过了吃不饱带来的仇恨。所以大革命,没有在压迫最严重的那些国家爆发,反倒是在法国首先爆发了。
  “所以说,国王同意召开三级会议,是他最大的失策。如今巴黎市民的愤怒还在集聚,只要稍作引导,整个巴黎和国王的对抗就不可避免。呵呵,失去了巴黎的支持,甚至是获得了巴黎的仇恨,国王还凭什么能戴得稳他的王冠?”在罗亚尔宫,米拉波侯爵正在和这里的主人奥尔良公爵交谈。
  米拉波侯爵可是一个妙人,他的前半生不是在闹绯闻,就是在蹲监狱。
  米拉波青年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浪荡的因子,他父亲送他去军队锻炼,他却赌钱、泡妹甚至试图当逃兵。结果因此最终被关进了雷岛监狱。出狱后他参加了对科西嘉叛乱的镇压,期间表现优异被晋升为上尉,回到巴黎。
  在他父亲的安排下,他跟马里亚妮侯爵之女艾米丽结婚,米拉波的父亲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这一联姻,获得对方的巨额财富。但这一对夫妻都不着调,彼此看不上对方不说,还都喜欢奢侈的生活,每天挥霍无度,欠下大笔外债。老米拉波侯爵为了防止儿子辱没家族声誉,便将他关了起来,并且禁止他自行处理财产。结果米拉波依然不消停,于1774年又被关在依夫堡要塞监狱。(就是《基督山伯爵》中埃德蒙·唐泰斯待过的那个监狱。)
  1775年,米拉波出狱了。然而一出狱,他就勾引上了一位有夫之妇——莫里哀侯爵的年轻的妻子,然后带着她私奔去了荷兰。
  这种行为当然导致老米拉波侯爵切断了他的一切经济来源。于是米拉波就不得不开始依靠写作为生。米拉波出身上层,深知法国上层的各种狗屁倒灶的事情,于是就专门写东西揭露法国上层的腐败,很快就成了法国旧体制的著名的批判者。
  然而,靠写作赚的钱,并不够米拉波的花销,这个人一贯花天酒地,最擅长的事情就是花钱。于是这段时间里,他因为债务纠纷,又一次被关进了监狱。当然,米拉波宣称,这是反动的法国当局对他的迫害。
  不过很快,米拉波就从监狱里放了出来,而且奇迹般的还清了债务,过上了更加花天酒地的生活,而且居然再没有因为债务纠纷惹上麻烦了。对此,米拉波宣称,这是因为他的各种成功的投资,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并且表示,实现财务自由,不过是完成了一个小目标而已。但很多人都说,他只是找到了一位大金主,从他那里得到了不少的钱。这位大金主,便是一心一意的要败坏国王的名声的奥尔良公爵。
  因为持续的批评法国的旧制度,米拉波在对现实不满的第三等级中获得了不错的名声。当三级会议召开的时候,米拉波就成了第三等级的代表。并且成为了制宪会议的领袖之一。
  “不过,和如今类似的情况,巴黎人也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而且今年小麦的长势很好,大家普遍认为,如果没有什么突发的自然灾害,到今年秋天,小麦就会有一个近十年来少有的大丰收。到那个时候,粮食的价格肯定会下降。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旦粮食价格下降,巴黎人民的不满也就会跟着下降,那革命的火焰就会随之熄灭。如果我们不能抓紧时间,旧制度就会继续延续下去。”奥尔良公爵皱起了眉头。
  米拉波呵呵地笑了起来,宽阔的下巴下面的肥肉也跟着抖动了起来。
  “公爵殿下不用担心,现在的局面,怎么支撑得到秋收?若是以前,巴黎的老百姓忍着点,也不是不能忍下去,但如今可不一样了。三级会议和革命给了他们希望,现实再把这个希望打破,这当中产生的愤怒,可不是容易压制的。再说如今,还有谁能压制这样的愤怒呢?况且外省的乡下,如今也动荡起来了,农民们急于要摆脱地租和十一税,他们等不了了,如今到处都有叛乱。为了安抚他们,制宪议会正准备通过一个新的法令呢。这个新的法令肯定会在国王那里受阻,然后我们再顺便抬高一下物价,然后将人民的怒气往国王身上引一下,局面就会变得对我们有利起来的。”
第五十六章,娘子军
  “约瑟夫,制宪会议通过新的法令了。”约瑟夫刚回家,吕西安便摇晃着手里的一份报纸,对着他这样喊道。
  “这段时间以来,吕西安对政治越来越有兴趣了呀。”约瑟夫这样想着,便问道:“他们通过《人权宣言》了?”
  约瑟夫上辈子的历史是跟着体育老师学的(这也正常,反正对于上辈子的约瑟夫来说,历史只要能通过会考就够了,高考又不考的,学那么多干啥?有这时间,不如来两道数学题压压惊。)所以关于大革命时期的文献,约瑟夫也就知道一个《人权宣言》了。
  “不是,不是!”吕西安道,“是一项宣布废除一切封建权利的法令。”
  “啥?给我看看?”约瑟夫吃了一惊。他知道近来各地农村都在爆发起义或者是暴乱。(怎么称呼这些农民的举动,就要看说话人的屁股了)据他了解,陷入接近无政府状态的法国,对那些农民也没什么太多的好办法。制宪会议也的确有想要安抚一下那些农民的打算。但是这么快就把法令弄出来了,而且力度这么大?
  “这不科学呀!”约瑟夫说,“这种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复杂得像戈尔迪乌姆之结(传说中一个极为复杂的绳结,据说任何人如果能解开这个结,就能成为亚细亚之王。后来亚历山大大帝用直接一剑砍断的方式解开了绳结)。如果没有亚历山大的宝剑,根本就不可能解开。如今的制宪会议可没有一位亚历山大大帝,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快拿来,给我看看。”
  吕西安将报纸递给约瑟夫,约瑟夫便在沙发上坐下来,细细地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约瑟夫便忍不住发出了呵呵的笑声。
  “约瑟夫,你为什么发笑?”吕西安问道。
  “我笑国王无胆,制宪会议无耻呀。”约瑟夫狠狠地装了一把,只可惜吕西安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梗,约瑟夫接着道:“你看这法令,真是把农民当傻子呢!呵呵,‘一切封建义务全部废除’,但是涉及到钱的,比如地租和实物贡赋却必须赎买,而且赎买的钱必须一次到位——一次交齐三十年的数量,农民要能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钱,那我就去当农民了!更何况,你再看看,这里,赎买以村庄为单位,这就是说,一个村子里,只要有一户人家拿不出这么多钱,就不能赎买……还有这里,赎买要得到双方的同意——这就是说,只要老爷们不同意,哪怕有钱也不能赎买。这不是画了个面包来给饥饿的人吃吗?这完全就是把农民当傻瓜呀。你说可笑不可笑。”
  “嗯,这的确是在糊弄人。不过约瑟夫……我在想,是不是有些人本身就没想要平息农村的混乱。反正,只要倒霉的不是他就行了。再说,这个法令,还需要国王批准才能生效呢。国王现在恐怕很难处理这个问题吧?”吕西安皱着眉头说道。
  “吕西安,”约瑟夫惊讶地道,“这是你自己想到的?不错呀,我觉得你都要赶上拿破仑那个笨蛋了嘛!”
  吕西安知道,这真的是一句称赞的话,虽然这话的言外之意似乎是说他还赶不上某个笨蛋。但是吕西安一直认为,自家的那个二哥绝对是个天才。
  “你以前说过,有些人虽然自己干不成什么事,但是捣乱的本事还是不错的。这个时候,应该就是他们要捣乱的时候了。”吕西安回答道。
  就像吕西安说的那样,如今国王路易十六正对着制宪会议非正式递交上来的“八月法令”发愁。
  “陛下,您不能批准这种东西!”玛丽王后的脸气得惨白,“如果您批准了这样荒唐的东西,那就会失去贵族们的支持的。这简直就是整个法国的传统的死刑判决书!”
  “这我知道!”理论上是法国最有权势的人说,“但是如果我直接驳回,那一定会激起新的暴力事件的!有些人正等着这样的事情呢!”
  但这话反而让王后更加的愤怒了:“你老是在害怕,老是在害怕!你越是这样,那些家伙就越是不把你放在眼中。忠于你的力量会因为你的延宕和恐惧而士气低落,反对你的那些叛乱分子会因为这些而得意洋洋。你在不断地打击自己人,不断地壮大敌人!我真不知道,你这样的人,怎么会成为法兰西的国王!”
  “我本来就不想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低声道。
  “是的,你只想当一个猎人和锁匠。也许有一天,我们丢掉了法国的王冠,流落异乡的时候,你还能用你的锁匠手艺,养活一家人呢。”王后愤怒地讽刺道,然后站起身来,从房间中走了出去,并且重重地关上了门。
  路易十六叹了口气,也站起身来,走进了右边的一个小房间——那是他研究各种锁具的地方。这些时间以来,也只有在那里他才能短暂的有一点快乐。反正这个法令,制宪会议也只是通过非正式的方式递交上来的,那就是说,好像还可以拖延下去……
  国王路易十六对“八月法令”采取了鸵鸟政策,他将制宪会议递交上来的“八月法令”留中不发,既不明确反对,也不加以批准。
  就像王后预言的那样,一些紧跟在国王身边的贵族一个接一个的开始向国外转移。据说,他们去国外,是为了获得整个欧洲对国王的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这些人的陆续离开,国王的力量在被不断地削弱。
  巴黎的粮食价格还在继续的上涨,跟着粮食价格一起飞了起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谣言。在这些谣言中,最广为流传的,有这样的一些。
  第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是:之所以巴黎会缺少粮食,那是因为外省的农村都乱成一团,到处都是暴乱的农民。而那些农民之所以暴乱,是因为国王顽固地拒绝批准“八月法令”。
  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则是:巴黎的粮食匮乏,是因为有人在有意的阻止粮食进入巴黎。那么到底是什么人在做这样的事情呢?答案当然是那些支持暴君的“顽固分子”。这是因为他们从中作梗,巴黎才得不到充足的粮食供应。
  据韦爵爷的经验,要骗人,有一个秘诀,那就是除了最关键的地方,其他地方都要尽可能的说真话。这两则谣言就非常符合韦爵爷的经验。
  外省的农村乱成一团,到处都是造反的农民,这的确是真的。国王没有批准“八月法令”这也是真的。但是事实上,制宪会议直到十月一日才将“八月法令”的最后定稿递正式的交给国王,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根本就不存在需要国王批准的“八月法令”。另外农民们的造反行动可是在七月份就开始了的,那时候还没有“八月法令”呢,如今外省的混乱状况事实上并不比七月份的时候更严重。
  至于有人在有意的阻止粮食进入巴黎,并抬高粮食价格,这也是真的,不过这样做的人并不是国王,而是某个大贵族和一批跟随他行动的第三等级的体面人。他们借着这个机会,发了不少财,却将黑锅一家伙都丢到了国王的头上。
  这在这样的不安中,时间到了1789年10月。一般来说,七八月份是法国小麦的收获季节。最多到八月底,各地的小麦就应该已经收割完了。这一年法国的小麦获得了丰收,这个消息也早就传进了巴黎城。大家都以为,小麦的丰收,一定会带来面包价格的下降,然而,一直到了十月,面包的价格依旧在稳定的,可持续的上涨。
  随着支持王政的贵族们的渐渐离去,国王一家也越来越感到自身安全难保,于是在九月底,国王将弗兰德军团调到了凡尔赛附近。弗兰德地区相对保守,是王党力量较强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军团,在一般人的眼中,是更支持国王一些的。
  十月一日,国王设宴款待弗兰德军团的军官。就在这场宴会之后,一个流言又通过各种报纸,在巴黎传开了:
  当宴会进行到最后的时候,国王一家出现在宴会现场。弗兰德军团的军官们向着国王欢呼,并且将代表着巴黎和国民自卫军的红白蓝三色帽徽丢到地上践踏。
  这一消息迅速的在巴黎传开了,恐惧再次产生了。人民并不知道,相比七月份的时候,国王的力量其实已经严重的削弱了,已经不太可能真正的威胁到巴黎了。在他们看来,经过了几个月的处心积虑的准备,国王调来的用于镇压巴黎的军队一定是更多了,巴黎危险了,他们必须站起来,用手中的武器来保卫自己。
  十月4日下午,在给约瑟夫他们做完了晚饭之后,苏菲阿姨提出,她明天需要请一天的假。
  “是你家里有什么事情吗?”约瑟夫问道。
  在这个时代里,对于做家务的女佣来说,约瑟夫肯定是最好的雇主,没有之一。因为他在相当程度上,还保留着上辈子对待那些家政阿姨的习惯。对于她们的生活相当关心。
  “啊,先生,我家里没事。不过我们妇女们,是的,哈乐区和圣安东尼区的一些妇女们都联系好了,明天一起去市政厅,要求他们帮助我们解决面包的问题。”
第五十七章,看他起高楼(1)
  对于历史细节一无所知的约瑟夫并没有意识到,苏菲阿姨将要去参加的这次游行,将如何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他只是诧异,向苏菲阿姨这样的,对于政治其实漠不关心的女人,居然也打算去参加游行示威这样的活动。
  “苏菲阿姨,你不是说你对这些事情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吗?”约瑟夫还没开口,路易倒是先说话了,“你能不能不去?你要是不在的话,吕西安就会把所有的家务都推给我的。”
  “啊,我的小路易少爷。”苏菲阿姨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说,“不去可不行,要是不去,其他人会不高兴的。就好比小路易你的朋友们有一个聚会,邀请了你,你却不去,他们是不是也会不开心呢?”
  “可是,苏菲阿姨,朋友聚会是一起玩,你们是去示威。”路易继续说,“约瑟夫说现在外面很乱,很危险的。市政厅那边尤其的乱,尤其的危险。”
  “放心吧,没事的。”苏菲阿姨摸了摸路易的头,“巴依市长和拉法耶特侯爵都是好人,而且我又不走在最前面,有什么事情,我一定会跑的飞快的。”
  苏菲阿姨并不懂政治,但她那朴素的生活智慧却告诉她,如果大家都去了,而她却不去,在这个时候就会让她在大家的眼睛中显露出来,变得非常显眼。在这样的时候,变得显眼总会带了各种危险。
  第二天,苏菲阿姨果然没来。到了第三天下午,约瑟夫都已经下班回家了,她才出现在约瑟夫的家门口,满脸都是兴奋和疲惫。
  “对不起,波拿巴先生,我回来晚了。不过我想,现在应该正好来得及做晚饭。”苏菲阿姨说。
  “哦,这没什么。”约瑟夫一边将苏菲阿姨让了进来,一边道,“在如今,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意外了,相反如果一件事情,什么意外都没有,那才是真的出人意料呢。昨天你没回来,小路易还很担心你呢,现在你平安无事的回来了,这比什么都好。”
  “苏菲阿姨,苏菲阿姨……”这时候,路易一叠声的喊着,从厨房里跑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切面包的厨刀——显然,作为小弟弟的他,正在被两个哥哥压迫和奴役。
  “啊,我的小路易少爷。”苏菲阿姨赶忙过去,接过了路易手里的,还沾着面包屑的餐刀,“怎么样,想我了吧?”
  “嗯,”路易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说,“我听人说你们昨天住在王宫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