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78

  看到法国人要来真的了,利奥波德皇帝赶忙向普鲁士做出让步,于是双方达成了一个共同保护莱茵地区的同盟,按照这个同盟,两国将各派出五万人的部队,用于抵抗法国可能的侵略。
  但是利奥波德皇帝依旧不想和法国开战,因为开战的风险实在太大。所以他还在试图通过外交解决问题,并没有立刻发出动员令。
  据说这位皇帝对身边的近臣说:“法国人在对天主教国家的战争中,吃过亏吗?”
  然而,皇帝的身体一向不太好,在这样的操劳中突然病倒了,而且很快就蒙天主召见了,变成了先皇。新皇帝弗朗斯瓦二世早就对先皇的胆怯非常不满了。他一登基,几乎立刻就下达了动员令。
  动员令虽然发布了,但是军队真正动员起来,还需要时间。而法国人一得到奥地利动员的消息,立刻就通过决议,要求向奥地利宣战。
  对于这个决议,国王和王后早就是望眼欲穿。这时候自然是毫不犹豫地就签署了。接着在三月十六日,路易十六在议会发表讲话,正式向奥地利宣战。
  而这个时候,普鲁士还没来得及进行动员,直接面对法国的就只有奥地利了。为了自保,奥地利将原本按照他和普鲁士的协议,将用于进攻法国的五万军队调到比利时,以防御法国人的进攻,自己重新再动员一批军队用于进攻法国。
  普鲁士当即对奥地利将军队挪作他用表示抗议,并宣称,在奥地利的那五万军队到位之前,普鲁士不会进行战争动员。在和奥地利磋商之后,普鲁士降低了要求,并于五月四日开始进行军事动员。不过,到他们准备完毕,估计至少要到七月份了。毕竟,这个时代的军队,可是没有什么“冷启动”、“军营攻击”,“快速反应”的能力的。
  另一方面,奥地利还想要吧瑞典也拉进来。然而,这次上帝又站在了法国这边,瑞典国王遇刺身亡,瑞典国内顿时乱成一团,再也不顾上干涉法国的事情了。
  这一系列的事情,实际上给了法国人提供了三个月的时间,来完善自己的军事准备。然而,这三个月,法国人也没干出什么像样的事情。
  法军野战部队中缺额特别多,而且士气低落。而国民自卫军呢,虽然不存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但是它却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国民自卫军是各个地方的民兵,他们是为了保卫家乡而建立的,所以他们不愿意离开家乡作战。
  而如今法国打算发起先发制人的攻击,结果国民自卫军排不上用场,剩下的法国野战军呢,一共六万多人,开始入侵比利时。虽然法军人数上多于奥地利守军,但是法军组织混乱,而且上上下下都将获胜的希望寄托在比利时人会趁机发起反对封建制度的起义上面。而比利时的那些革命派呢?则希望能依靠法国军队击败奥地利人,然后再发动起义。
  大家都相互指望着,结果呢,自然很悲剧。4月29日,法军和奥军相遇,双方刚一接触,法军就发现原定来接应自己比利时人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法军注意到奥军防御坚固,认为攻击无望,指挥官便下令撤退,没想到因为指挥混乱,撤退变成了溃退。奥地利人惊愕莫名,目瞪狗呆的看着人数占优的法军突然就崩溃了。法军大队人马乱成一团,战场上丢满了武器和法兰西王国的白色鸢尾花旗帜,指挥官迪永也莫名其妙的死在溃军之中。
  消息传来,在附近的法军将领卡尔勒立刻率军撤退。卡尔勒一撤退,拉法耶特的侧翼就暴露出来了。然后,拉法耶特也不得不跟着撤退了。
  这场失败,让法国丢尽了脸,前线的那些指挥官们的声誉也都跟着彻底完蛋了。如果说以前人们提起拉法耶特,想到的还是北美战争的英雄的话,现在提到他,人们都会用不屑一顾的语气道:“哦,就是那个还没来得及看见奥地利人,就像一只中了箭的兔子一样飞跑回来了的胆小鬼呀!”
  事实上,卡尔勒跑得比拉法耶特早,但是大家却都集中火力攻击拉法耶特。谁让他名气更大呢?
  为了挽救危局,法国政府开始疯狂的印刷指券,随之而来的是惊人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得城市中的市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顺便说一下,克拉维埃尔抓住这个机会,将此前的花样原封不动的又玩了一遍,而且居然又成功。可见人类的记忆里水平和鱼类并没有本质区别。当然,约瑟夫和卡诺借这个机会,又免费搭了一次火车。)罗伯斯庇尔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罗伯斯庇尔和他的朋友——丹东(在布里索上台后,对他的追捕取消了,丹东就又回来了)、马拉一起,开始大造舆论,他们宣称,法军在前线的溃败,是因为国内的破坏分子,王党分子和敌人勾结造成的。并直接指责国王就是这些人的总头目,要求对国王加以审判,并将法国变成一个共和国。
  拉法耶特知道,局面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他决定拼死一搏。他派出使者,和奥地利将领梅尔西商议停战,以便他能带着这支军队回巴黎去发动军事政变,解救国王,挽救君主立宪制。然而,梅尔西接到奥地利皇帝的命令之一就是拖住拉法耶特。他知道,法国国王最不相信的人就是拉法耶特。结果,拉法耶特的停战要求自然就被无视了。
  拉法耶特丢下部队,一个人秘密回到巴黎,试图将城西富裕地区的国民自卫军调动起来发动兵变。然而,国王反对他的做法,没有宫廷的合作,他并没有动用这支军队的办法。最终只能怏怏而去。
  与他几乎同时离开巴黎的还有迪穆里埃,他知道革命已经迫在眉睫,于是他辞去了陆军部长的职务,离开巴黎,亲自到北方前线担任前线总指挥。不过在临走的时候,他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我要以前红军的总指挥约瑟夫·波拿巴和他的兄弟拿破仑·波拿巴和我一起去北方,担任我的参谋。”
第八十章,瓦尔密(1)
  除了把波拿巴兄弟打了个包之外,迪穆里埃还将整个的红军全都带上了。虽然卡诺愤怒的进行了抗议,(卡诺认为,调走约瑟夫,会让后方战争准备的效率大幅度下降,而把“红军”派上前线,那简直就杀杀鸡取卵。)但是迪穆里埃知道,自己的政治生命,就全靠前线的这一战了,要是自己战败,那给别人留着母鸡干啥?所以,卡诺的抗议自然就被无视了。
  更何况约瑟夫觉得,现在离开巴黎是一件不错的事情。首先,巴黎的局面越来越不安定了,革命随时都可能爆发。而且约瑟夫相信,这次如果爆发革命,那造成的危险会比上一次大得多。几乎肯定会出现“王宫烧成锦绣灰,路灯挂满公侯骨”的局面。继续留在巴黎实在是太危险了,甚至比上前线还要危险。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时离开巴黎,对于约瑟夫来说,真的是求之不得。
  至于吕西安和路易,路易还好说,他还小,还听话,但是吕西安,已经越来越有惹祸精的潜力了,他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什么都懂一点,什么又不是真的懂,胆子又大,说得更明白点,就是他正处在熊孩子阶段。
  偏偏为了培养他,约瑟夫又给他灌输了不少的说真话的政治知识;而他二哥拿破仑呢,也没起到什么好作用,给他灌了一脑子的中二思想(拿破仑教给吕西安的东西,基本上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不要怂,直接干!”);再加上这家伙又在外面学了不少的艺术气质——嗯,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手中有了一点小东西的熊孩子。
  熊孩子这种生物,知识越多越麻烦。没学过化学的熊孩子,最多在家里玩玩鞭炮。有了化学知识的熊孩子,会在家里配置铝热剂;或者是让小伙伴吃能产生大量气体的药片,看能不能让他像气球一样变大然后飞起来。(不要躲,爱迪生,说的就是你!)
  吕西安就是这样的,有知识的熊孩子。约瑟夫觉得,如果不盯住他,天知道他会闹出什么事情来,别自己去前线打了一仗,回来一看,这家伙已经带着一群人,举着旗子在杜伊勒里宫前面大喊“打到倒封建制度,共和国万岁”了。
  所以,一定要把他交给一个靠谱的人看住。
  约瑟夫认识的人中要说比较靠谱的而又比较可靠的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拉扎尔·卡诺。所以他郑重其事的将吕西安和路易暂时托付给卡诺。并且直言不讳的对卡诺说:“拉扎尔,吕西安在学艺术的时候认识了一些比较活跃的人。我并不是说这些人不好。如果是这样,我绝不可能让吕西安和他们来往。但是……你知道,吕西安的那些朋友都是热血青年,随时准备为了那些崇高的理想去抛头颅洒热血的那种——他们都是好人。但是……拉扎尔,你知道,每个人都有私心,我个人很愿意为了法兰西去牺牲,拿破仑也是一样。但是……吕西安还是太小了,他的思想还不成熟,所以我希望……”
  卡诺打断他的话道:“我明白你的意思,约瑟夫。如今巴黎的局面很不稳定,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出什么事情。环境很恶劣,人和人不一样,他们的行为也不一样,有的人投靠了王党,有的人在战斗,还有的在等待,吕西安是个孩子,他应该等待。老实说,我也不怕为法兰西而牺牲。但是我们之所以愿意为法兰西牺牲,不就是为了让那些孩子们不必为此牺牲吗?我会照顾好他们的。”
  “这句话怎么这么耳熟?好像在哪部电影里面听过,似乎有点不吉利呀。”约瑟夫的脑袋里不知道怎么就冒出了这样的想法,“也许,我应该把吕西安他们托付给另外的人?”
  然而,虽然约瑟夫认得的人当中,从德行上来说,“可以托六尺之孤”的人并不少,阿芒,圣鞠斯特,甚至罗伯斯庇尔都没问题。但是在约瑟夫看来,他们才是最需要隔离的传染源,如果把吕西安丢给他们,那真是……天知道会出什么事情。
  至于拉瓦锡先生,他和约瑟夫之间还有着纯洁的金钱往来,似乎也不错,但是把吕西安放他那里,一不留神,说不定就会被阿芒拐走的。想来想去,还是只有卡诺靠谱一些。
  “不过约瑟夫,你也知道,这段时间我会非常忙,尤其是在你离开之后。”卡诺继续说,“我建议你让吕西安和路易暂时休学,就呆在我家里,我会让你大嫂看住他们,不让他们出门的。”
  “这样很好。”约瑟夫点点头表示赞同,然后又说,“还得给他们找点事做,我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数学习题,一来可以锻炼一下他们的思维,二来也能消耗一下他们过多的精力。”
  一边说,约瑟夫一边从手提包中取出一个文件夹,递给卡诺。
  “只是命令来得突然,我来不及给他们准备更多的题目。嗯,拉扎尔你要是有时间,也可以给他们出些题。”
  “这想法很有意思。”卡诺点点头,“放心,我每天晚上回去,都会检查他们的功课的。”
  就这样,吕西安和路易今后一段时间的黑暗生活开始了。
  迪穆里埃虽然离开了巴黎,但他并没有立刻去北方指挥反攻。他对法国军队已经完全失去了信任,所以他决定,必须更多的依靠义勇军来击败敌人。因为义勇军虽然缺乏训练,但是至少士气高昂,他们绝不会出现莫名其妙的自己就崩溃了的事情。而此时,因为前面的失败,国民自卫军也意识到了,法国必须依靠自己来保卫了,他们中的爱国者纷纷加入到义勇军中,前来保卫祖国,仅仅是巴黎,就在短期内,为迪穆里埃提供了上万人的义勇军。
  这些义勇军的士气都相当高,但是毕竟军事技能差,所以迪穆里埃一边让约瑟夫和拿破仑抓紧时间,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一边向天主祈祷,希望天主能让敌人的动作更慢一些。
  也许是法兰西一向的孝心感动了天主,法兰西的敌人的动作真的慢了下来。
  就在奥地利和普鲁士进行战争动员,并将军队不断地调往法国方向的时候,伟大的东罗马女皇,在大骂了法兰西逆贼,并对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军事行动表示了精神上的支持之后,轻轻的一挥手,十万灰色牲口乌压乌压的就越过了边界。
  波兰军队奋起抵抗,而且他们其实还打得不错,然而,正在他们奋勇抵抗的时候,国王斯塔尼斯拉夫却带头投降了。这真是“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了。国王的投降,对波兰军队的士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到七月份,整个的波兰都落入了女皇的手中。
  女皇的这一番操作,让奥地利和普鲁士都感到目瞪狗呆。他们原以为,女皇怎么着也要和他们商量一下如何分肉再动手,没想到女皇一家伙把整个的波兰直接叉了过去,放在了自己的盘子里。
  奥地利和普鲁士立刻向女皇提出,希望三方能一起坐下来,一起谈谈该怎么分波兰这块肉。然而,如果你手中没有兵,女皇凭什么跟你谈?于是普鲁士立刻就把本来要派到法国去的兵停了下来,以便能和俄国女皇好好谈谈。反正普鲁士和法国不接壤,现在就算不派兵去了,后患也有限。
  一看普鲁士作出了这样的姿态,女皇也做出了姿态。她提出反建议,希望和普鲁士、奥地利分别会谈,讨论如何分肉的问题。
  女皇的意思其实也很简单,她要分而治之。普鲁士能拿出兵来,所以可以分他一点肉,但是奥地利?你有本事也把和法国边界上的军队调过来?你敢吗?
  奥地利自然是不敢的,所以女皇凭什么和你分肉?
  三方扯了一顿皮,最后,女皇吃了肉,国王喝了汤,至于皇帝,闻到了肉香。而时间也在这样的扯皮中渐渐地过去了。
  一直到七月三十日,奥普联军才从科布伦茨出发,在不伦瑞克公爵的率领下向法国推进。在此之前,他以皇帝和国王的名义发表了一个宣言,威胁要把巴黎的那些乱党全部挂路灯。
  然而这个时代的法国人还算得上武德充沛,这个宣言激怒了法国人。结果,法国人便以一场新的革命来作为回应,八月十日,巴黎人民起义,囚禁了国王一家,停止了国王的权力。
  这在事实上宣告,共和制就要开始了。为了保卫共和制,罗伯斯庇尔和布里索派(也就是所谓的吉伦特)联合了起来,新的政府建立起来了,共和派占据了主导,丹东成了司法部长。他们发动群众参加义勇军保卫祖国,各地的义勇军不断地开往前线,这使得迪穆里埃将军手中的军队人数迅速的增加。不多久就超过了十万人。而拉法耶特,感到大势已去,在没能说服军队跟随他回巴黎勤王之后,他独自离开军队,穿过荷兰,试图前往北美。却不幸在途中遇到奥地利军队,成为了他们的俘虏。
  到八月十九日,普奥联军越过边界进入法国,然后就遇到了连绵不断的大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道路都是泥土路,在大雨中,这些道路都变成了泥潭,车辆和大炮,在这些泥潭中寸步难行,这都给了迪穆里埃更多的准备时间。并且让联军补给困难,大量的部队也掉在了后面。
  在此之前,依照约瑟夫的建议,迪穆里埃已经将比利时方向上的法军的炮兵大量的调动到色当一带,准备在这里以逸待劳的迎击联军。利用两个伪罗马,还有条顿蛮子扯皮的时间,约瑟夫和拿破仑将这些炮兵又狠狠地操练了一番。而这一段时间的大雨,使得联军的炮兵很难跟上联军的行动,这就让法军不但在人数上,更在火炮的数量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第八十一章,瓦尔密(2)
  8月29日,普奥联军包围了巴黎的大门凡尔登。到9月2日晨,王党在凡尔登发动叛乱,杀死了城防司令,凡尔登向普奥联军投降,巴黎的大门被打开了。
  凡尔登因为叛乱而失守,完全出乎了法国人的预料。在法国人的计划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凡尔登应该充当坚不可摧的铁砧,而法国军队则将成为沉重的铁锤。他们相互配合,而将敌军砸个粉碎。然而,凡尔登这个铁砧,却因为内部的叛徒而被轻易的攻下。这让所有的法国人都极为愤怒,同时也非常恐惧——因为大家都在担心,自己身边会不会也有伟大祖国的叛徒,随时打算出卖祖国。
  国民议会迅速的做出了反应,如今他们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镇压反革命。丹东,这个不久前的通缉犯,新政府的司法部长,主持消灭祖国的叛徒的工作。他在当天下午在国民议会中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勇敢,勇敢,再勇敢!》,并开始领导巴黎的镇压反革命的工作。
  大批的贵族,以及和贵族有关系,或者被怀疑同情国王和贵族的人,没有经过任何调查和审判,就被“预防性”地关进了监狱。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做,其实也不算太过分。后世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灯塔国也曾经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将尼轰侨民都关进了集中营。
  在恐惧和愤怒之中,这次“预防性”逮捕采取的方针自然是“疑罪从有”,是“宁可错抓一千,绝不放过一个”。巴黎的监狱迅速地就被充满了,而“叛国分子”嫌疑人还在不断地被送过来。
  这个时候,一个谣言出现了。依据这个谣言,保皇党分子会发起叛乱,冲进监狱,将那些“叛国分子”救出来,并和近在咫尺的普奥联军联手,镇压巴黎的革命。奥地利人已经说了,他们要用鲜血来清洗巴黎的街道,以报复他们对国王的欺辱。
  巴黎人民迅速的武装了起来,准备应对保皇党的叛乱。但此时,保皇党不是被抓进了监狱,就是逃出了巴黎,哪里有什么叛乱的本钱?然而一件突发的事情,却让整个局面都失控了。
  因为一处监狱被塞满了。所以国民自卫军准备将这里的“嫌疑人”都送到送到另一处还有空间的监狱中去。以便腾出空间来装下一批“嫌疑人”。当他们从监狱离开的时候,被一些市民看到了。紧张的市民们误以为他们是保皇党分子,如今劫了监狱,正要将那些“叛国分子”救走,就大声的叫喊了起来。接着拿着各种武器的巴黎市民就围了上来。
  国民自卫军根本就不愿意为了这些该死的“叛国分子”和市民们发生冲突,于是他们直接丢下那些“叛国分子”就跑了。
  市民们自然追不上那些国民自卫军,但是他们至少拦住“试图逃走”的“叛国分子”。在愤怒和激动之下,市民们将这些“想要逃走”的“叛国分子”全都杀了个精光。还有人喊道:“为什么要关着这些叛国分子呢?他们全都该死!”
  于是人群便朝着其他监狱过去了,他们冲进监狱,将监狱中关押着的其他人——不管他是不是“叛国分子”,只要他被关在监狱中——统统杀光。
  皇后的闺蜜,德·兰巴拉公主也被愤怒的市民杀死,并且砍掉脑袋,插在长矛上,然后在囚禁着国王和王后的高塔外游行。人们朝着高塔呼喊:“你们有一天也会这样!”
  一些布里索派的议员,向司法部长丹东提出,应该恢复秩序,不能让这样的大屠杀继续下去。但是丹东虽然表面上没有反驳甚至还对应该恢复秩序的说法表示了赞同,但是实际上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我们不能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后来丹东这样解释说。
  不过很多布里索派的议员都认为,丹东是在故意放纵这样的行为,以便将全巴黎的人都绑上对抗普奥联军的战车。而且用这样的方法,干脆利落地一次性将隐患消除掉之后,巴黎就可以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和外国干涉军的战斗之中。
  的确,就在这次疯狂的屠杀之后,政府在两天之内就迅速的又动员起了两万义勇军,用以支持前线的作战。
  依据拿破仑的建议,迪穆里埃将军将他的大军布置在圣梅内乌特的瓦尔密高地附近。这个地方并不在从凡尔登通往巴黎的大道上。但是如果普奥联军敢直接扑向巴黎,那迪穆里埃的军队从这里出发,就能轻易的切断联军的后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