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278

第九十四章,危局(2)
  卡诺努力的工作,试图将更多的人员和物资送到北方去。但是北方军却并没有立刻得到充足的人员和补给,原因很简单,因为旺代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
  旺代是一个满是丘陵和森林的地区,是整个法国最为传统,最为落后,最为封闭的地区之一,那里的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和几百年前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然而封闭落后的旺代地区其实并不是王党的基地,那里的农民对于国王什么的也没有什么感情。这也很正常,正像东大吃国的农民,在《击壤歌》中唱的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所以,在旺代地区的农民看来,国王怎么样了,关他们什么事呢?
  革命政府砍掉了一个叫做路易十六的家伙的脑袋,对于旺代的农民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地里的庄稼还在长吗?还在长,那就没问题!至于贵族老爷们也倒了霉,旺代的农民同样不太关心。老爷们被挂了路灯,那关他们什么事?只要地里的庄稼……所以,君主立宪了,旺代很安定;国王被砍头了,旺代照样很安宁。
  但是最近,旺代的农民同样渐渐感到如今的革命政府实在是有点问题了。
  革命政府第一个让人讨厌的举措就是他们竟然要将那些教士们都赶走。革命之后,通过了《教士法》,规定教士必须向政府宣誓效忠,这导致了教会在法国的分裂。但是在旺代,那些没有向政府宣誓效忠的教士却照样开着他们的教堂,做着他们的法事,掌管着每一个贫苦农民升上天堂的钥匙,巴黎的法国政府呢,实际上也管不到这样的穷乡僻壤。所以《教士法》一时之间,对旺代的影响一样很有限。
  但是在国王掉了脑袋之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因为很多拒不向政府宣誓效忠的教士,都成了各地叛乱的中坚。于是国民议会又通过了一条法令,宣布将所有的未向政府宣誓效忠的教士驱逐出境。
  依照这条新的法令,所有的没有向政府宣誓效忠的教士,都必须在法令传到的规定时间内离开法国,任何逾期还停留在法国境内,又没有向政府宣誓效忠的教士,一旦被发现,就会被视为叛乱分子,并可以不经审判,直接处以死刑。
  旺代地区的一些教士,在国王被处死后也发动了一些叛乱。这些叛乱一开始看起来和其他地区的叛乱也并没有什么不同。旺代的广大农民依旧保持着“帝力于我何有哉”的态度,并没有怎么参与进去。所以这些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
  但接着的驱逐“无证”教士的行动,却在旺代农民那里造成了巨大的不满。因为在封闭的旺代地区,基本上就没有所谓的“有证”的教士。因此共和政府在旺代的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场要将基督教从旺代清除出去的行动。
  如果说教士们的叛乱并没有得到农民们的多少支持的话,共和政府对教士的驱逐行动,则激起了整个旺代地区的愤怒。
  但如果仅仅只是这个问题,旺代的叛乱也许还不至于这样的严重。因为北方的危局,共和政府通过了由卡诺提出的,全国征兵的法令。并且派出特派员,前往各地督促征兵和征税。
  因为生产方式的限制,一般来说,农业人口都是普遍的不愿意离开家乡的。旺代的农民同样如此。事实上,就连城市中的国民自卫军,都普遍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城市去其他地方作战,更何况是旺代的农民?再加上那些教士、贵族以及外国人一煽风点火,旺代的叛乱就迅速的扩大了。
  革命政府调动了一些国民自卫军前去镇压,满以为就像过去一样,能够轻松地将那些农民的叛乱镇压下去。可没想到旺代如今的情况和过去完全不同。旺代的农民们在保卫自己的家乡方面,表现得非常勇敢,一点都不亚于那些义勇军。而他们的指挥者呢,却都是那些曾经在法国军队中担任中高级军官的贵族。
  旺代靠海,在叛乱初起的时候,英国人就发现了,这是打击法国人的一个好机会,于是他们便在法国的流亡贵族中到处搜罗那些对共和国充满了痛恨,同时又有一定的军事经验的人,将他们集中到英国,加以组织,然后用军舰将他们送上旺代的海岸线,接着他们便在当地教会的人的引领下,分别前往不同的队伍,负责指挥。雨果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中的朗德纳克侯爵就是这样登上旺代的土地的。
  因此,当革命政府的那些毫无战斗经验的无套裤汉将领,带着国民自卫军进入到旺代之后,他们所要面对的,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种总数虽多,但互相之间互不统属,不能配合的一盘散沙式的叛匪,而是一支有着和他们一样高昂的士气,以及更好的指挥,更好的配合,更多的士兵的真正的军队。
  这样一来,战斗的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政府军被农民军打得一败涂地,整个的旺代地区都陷落了。而当时,法国国内的大部分军队都被调往北方,以对抗普奥联军,整个南方一片空虚。如果叛军趁机北上,共和国就要陷入到两面作战的危局之中了。
  自从加入到反对法国的阵营之中之后,英国人还没有真正在地面上投入哪怕一个排的作战部队,但是就给法国造成的威胁和损失而言,却一点都不亚于发布了动员令,调集了数以十万计的大军的奥地利和普鲁士。传奇搅屎棍,恐怖如斯!
  当然,搅屎棍专精也会带来其他问题,比如说,过于希望依赖别人的力量来玩“以夷制夷”的把戏,自己一分钱的力气都不愿意出。就在法国全国征兵,普奥也不断动员的情况下,英国人还顺手把陆军的规模裁剪了四分之一,好节约成本。
  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领导旺代的叛乱的王党分子们非常的期待英国陆军能够在旺代登陆,和他们合兵一处,北伐巴黎,讨平叛匪,恢复波旁。但是英国人却一个兵都不肯派,只希望叛军能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因为依据英国人的计算,如果旺代的叛军这个时候挥师北上,也足以达成目的了。
  但是一个出乎英国人和王党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了,那就是,旺代的农民其实也并不忠于王室。
  事实上,就和城市中的那些国民自卫军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去遥远的边疆作战一样,旺代的农民同样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村子和农田。这种对家乡的眷恋甚至还要远远地超出城市中的那些市民。
  当那些强行要把他们拖到几百里外去打仗的城里人被赶走了之后,这些农民便一哄而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结果只剩下那些贵族,以及跟在他们身边的几只小猫小狗。
  望着那帮子一哄而散的农民,无论是共和国这边的,还是王党那边的,或者是其他的外国人,全都傻了,一个个都觉得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
  于是北伐巴黎自然是一点戏都没有了,要不怎么说农民就是太……太实诚了呢?
  不过放着旺代不管,也是不行的。万一,万一英国军队真的从那边杀过来了呢?英国人现在是没有派兵过来,可是谁敢保证他们以后不会派兵过来,要是前面和普奥打得正欢的时候,屁股后面却被英国人捅了一刀,那真是……
  所以革命政府就只能先寄希望与北边顶住,然后又将调到北边去了的军队调往南边,以便彻底解决旺代的问题。好在奥地利和普鲁士也比较配合,尤其是奥地利,一看战场上的压力松了点,立刻就想起女皇吃下了那么大的一块肉,却只让他们闻了闻肉香。于是便又掉转头,和女皇就“神圣罗马帝国”在波兰的特殊利益纠缠了起来。
  另外,奥地利觉得,如果现在他在北边太拼命,只会将更多的法国军队吸引过来,最后他们拼得头破血流,好处多半都要被英国人和西班牙人弄去了。要是弄成这样,那不就又一次只能闻着人家那边飘过来的肉香了吗?
  至于普鲁士,而同样觉得现在应该缓一缓,让法国人自己去和法国人打。最好还有法国人和英国人打,然后再动手,那才能利益最大化。
  结果,两位国王,一位皇帝的小算盘这么一打,原本最为关键,作为决定性的北方战场,反倒是暂时的安静了下来。法国人反而得到了难得的喘息的机会。
  趁着这个空当,卡诺赶紧把约瑟夫和拿破仑,以及红军调了回来。反正如今北方军的司令正觉得他们在军中太有影响力,以至于妨碍了他指挥军队呢。
  卡诺将约瑟夫和拿破仑调回来,其中的一个想法就是,让他们来负责镇压旺代叛乱的事情。然而,当他和约瑟夫提起此事的时候,约瑟夫却表示了坚决的反对。
  “旺代的事情,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如果政治问题,必须靠军事解决的话,拉扎尔,那我就得说,你准备的军队数量太少了。”
第九十五章,危局(3)
  “你的意思是?”卡诺皱起了眉头。
  “拉扎尔,要战胜敌人,我们就要了解敌人。只有了解了敌人的情况,我们才能有效地对付他们。而我们的一些军官,在对敌人一无所知,甚至是对自己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去和敌人战斗。拉扎尔,这不是战斗,这是让战士们去送死,甚至可以说,是对共和国的犯罪!我一向觉得,军事上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原则,那就是不打无准备的仗。”约瑟夫说。
  “你的整个原则很好。但是如今的局面非常危急,我们不能对旺代置之不理。”卡诺说。
  “拉扎尔,你认为旺代的那些农民,为什么要叛乱?是什么让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拿起了枪?叛军有什么样的特点,有什么样的弱点?”约瑟夫又问道。
  “为什么?”卡诺想了想道,“他们应该是被那些教士鼓动,被那些贵族拉拢了。”
  “不对。”约瑟夫摇了摇头,“在我们砍掉路易十六的脑袋的时候,他们毫无反应;在我们下令驱逐教士的时候,他们的叛乱也还有限;但是……但是当我们下令征兵的时候,他们却大规模造反了。让他们起来造反的,不是别的,而是征兵。只有征兵,才是真正的损坏了他们的利益,并能让他们联合起来反抗的事情。”
  “但是,我们不可能不征兵,也不可能对旺代网开一面。”卡诺说。
  “那当然。”约瑟夫说,“我说这个并不是要对征兵的政策提出什么异议。我只是借此说明,我们的敌人,旺代的叛匪们的一个特点。嗯,拉扎尔,你记得巴黎的义勇军大多都不愿意离开巴黎吗?”
  “当然记得……约瑟夫,你的意思是,他们和……”卡诺听了,若有所悟。
  “他们其实和我们的义勇军很像,都不愿意离开家乡,都有保卫自己的家乡和生活的勇气,如果在旺代作战,他们就像是站立在大地上的安泰俄斯,几乎就是不可战胜的。如果单独用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除非我们将旺代的大地整个的铲除掉,否则,我们就不可能真正获得胜利。要完成这样的工作,拉扎尔,我不得不说,你给我们准备的军队数量太少了。我觉得至少还需要乘以一个十。”
  “活见鬼,约瑟夫,我手里要是有那么多军队,还去旺代干什么?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去维也纳?”
  “所以,军事上直接解决是做梦!旺代的事情,必须是军事和政治的双管齐下!”约瑟夫说。
  “看来你早就有想法了,约瑟夫!”卡诺说,“说说如何双管齐下吧!”
  “先说说军事吧,政治上的事情,不是我们能完全解决的。”约瑟夫说,“军事上,我还没有完整的计划,只能提供一个思路,那就是要想办法引诱安泰俄斯离开他的大地。旺代的农民肯定是不愿意离开他们的土地的,但是那些领导他们的贵族,还有他们身后的英国人都不会允许他们就这样缩在旺代的,他们会想办法让他们出来攻击我们的,如果我们想办法诱惑他们一下,他们就会出来的更快。然后我们在旺代之外的战场上,找个机会,给他们狠狠的一击,将他们的精锐消灭在旺代之外。这样今后的很多事情就都好办了。”
  “嗯,”卡诺点了点头,“这个思路有点意思。那么,政治上的办法呢?”
  “政治上呀……”约瑟夫放慢了语速,“政治上的事情,归根到底就是利益的分配。拉扎尔,旺代的农民为什么反对我们?不就是我们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吗?如果我们能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甚至是非常合算的补偿,说不定就能彻底的解决旺代的问题。”
  卡诺听了,却失望地摇了摇头道:“约瑟夫,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可以补偿他们的损失的东西。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征兵,直接募兵不就行了?我们有什么可以给他们的补偿?总不能再印一批指券给他们吧?他们又不是傻子……如今就连傻子都知道不要指券了。”
  “拉扎尔,你看过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吗?”约瑟夫却这样问道。
  “那个意大利阴谋家?”卡诺回答道。
  “那家伙的观点的确很让人难受,不过他的一些技巧却很有意思。老实说,要是我们以前的那位国王,真的有马基雅维利的那些花样,如今说不定法兰西还是王国呢。”约瑟夫说。
  “那本书我以前看过,但是很多东西都忘了。约瑟夫,你要说什么就直接说吧。”
  “我们不需要用我们的东西去补偿他们,就像马基雅维利说过的那样,一个高明的统治者,要擅长慷他人之慨。”约瑟夫回答道。
  “啊,这一段呀,我想起来了。嗯,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奥古斯都都有着慷慨的名声,但是他们的慷慨实际上是将别人的东西,慷慨地分配给了他们的战士……啊,是说的这个吗?”
  “是的,拉扎尔,你想想,那些农民最渴望的是什么?不就是土地吗?我们先诱惑那些贵族,带着他们从旺代出来,然后灭了这一波,然后趁着他们还没来得及恢复,杀入旺代,把旺代的贵族的地主统统杀光,但是要让他们的子孙跑一些出去。然后我们把他们的土地全部没收,将这些土地分配给当地的农民,其中最好的那些地,则分配给愿意为我们当兵打仗的人。如果真的能这样做,拉扎尔,我觉得旺代的叛乱并不是不可平息,甚至于将来旺代地区还可能成为最为支持我们的基础地区。”约瑟夫回答道。
  “这个思路呀……应该可行,但是这样重大的决定,必须在国民议会中得到通过才行。”卡诺有些犹豫地说,“如今,要在议会中通过这样的决议,肯定会被一些人反对的。”
  “为什么?这又不用我们花费什么?”约瑟夫问道。
  “因为……因为议会已经把旺代地区的贵族的土地充公作为抵押,发行了指券了。”卡诺迟疑了一下,这样回答道。
  “啥?还有这样的操作?”约瑟夫一下子愣住了。
  “不过你前面的那个军事建议,也很不错。约瑟夫,我觉得,将这件事托付给你,肯定不错。”卡诺又一次想要让约瑟夫去承担这个责任。
  “我真的不是谦虚,也不是不愿意为法兰西服务,只要对法兰西有利,哪怕要冒生命危险,我都不在乎。又怎么会因为个人的得失利害去推卸责任呢?但是设计这样的战略,和临敌的随机应变的指挥,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你别看我在这里讲得头头是道的,但真的要临敌指挥,说不定就要闹出什么乱子来的。其实,拉扎尔,我和你更接近一些,我们都更适合在战争部里面服务。不对……我和你还是不一样的,你比我更适合在战争部工作,而更适合我的地方,其实是实验室呀。真该死,已经这么久了,我竟然离开实验室这么久了。”
  “其实,我也更喜欢实验室,真的!”卡诺拍了拍约瑟夫的肩膀说,“我能理解你。不过,我们现在都要为法兰西而努力呀。嗯,如果你不能去的话,你看让拿破仑去怎么样?我觉得他在战术上相当不错的。”
  对这个任命约瑟夫倒是没有反对,他只是提出了这样的一点:“如果要让拿破仑去承担这个责任,我不反对。他的确比我更合适。不过,我也有两点要求,第一是你得帮他把下属的中层指挥官补充得强一点,第二是如果拿破仑有什么特别的举动,我希望大家能够相信他的指挥。”
  “我明白。”卡诺说,“我虽然影响有限,但是在军事指挥这一块,我绝不会让那些屁都不懂的家伙来乱插手的。”
  就这样,拿破仑一下子就成了平叛军的总指挥。虽然平叛军人数有限,仅仅只有一个师而已,但这毕竟是开始真正的独当一面了。
  至于约瑟夫,则再次回到了卡诺的身边,成为了卡诺的副手。同时担任了一个新机构——“战术研究所”的所长。卡诺一度想要劝他也出来到救国委员会任职,但却被约瑟夫婉言拒绝了,总之,约瑟夫又变成了一个人畜无害,但却又非常有用的人。
  就向约瑟夫预料的那样,在旺代的那些贵族们不能忍受就那样无所事事地呆在旺代的穷乡僻壤中。他们拿出了家族多少代人积累下来的钱财,用招募的方式,又拉起了一支四万多人的队伍。并且开始向北进攻。而在他们的对面,只有拿破仑的一个新建的,人数不过五千的师,以及一些地方的国民自卫军。
  按照农民军在此前的战斗中表现出的战斗力,叛军指挥官弗朗索瓦·阿塔纳斯·德·沙雷特·德拉科特里将军认为,他们完全能击败面前的法军,直逼巴黎。
  当然,德拉科特里将军也知道,仅靠着这么点人,以及他孱弱的后勤,是不足以真正的夺取巴黎的。但是他相信,只要他获得一两次胜利,威胁到了巴黎,北方战线就一定会热闹起来,腹背受敌的共和国就一定会完蛋。
第九十六章,危局(4)
  为了虚张声势,德拉科特里将军宣称,在他的麾下有多达十万人的大军。他希望用这个数字来吓倒他对面的敌人,至少是打击他们的士气。不过拿破仑可不是这么容易被吓住的人,相反,在听到这个数字,看到自己的那些下属们一个个震恐色变的时候,拿破仑还笑了起来。
  “师长你笑什么?”一个略有点谢顶的年轻军官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