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78

  这两件事,第一件事引起了普遍的愤怒;而第二件事让整个巴黎公社都感到了威胁。于是起义便爆发了。
  巴黎的国民自卫军完全站在公社这边,而军队,呵呵,拿破仑难道还会带着军队来帮布里索派不成?于是一转眼,国民议会就被团团包围了。巴黎公社的人对着议会架起了大炮,威胁要炮击议会。当然,这只是威胁,因为议会中的雅各宾派的人,是他们的自己人。
  其实议会并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巴黎公社的人也根本用不上大炮,直接进来抓人都没人能挡得住。但是据说是罗伯斯庇尔在和马拉商量之后,提出先让巴黎公社提供叛国者的名单和证据,然后再由议会表决通过逮捕叛国者的命令。
  于是马拉就提供了名单,以及“证据”。他亲自在议会中宣读了这些指控和“证据”,然后议会就开始就这一指控进行投票。
  被指控的二十多位议员都是布里索派的中坚人物,其中还包括布里索本人,以及罗兰夫妇等人。但是在这次投票中,很多原本也属于布里索派的议员却倒戈相向,也投出了支持这些议员有罪的赞同票。因为他们首先发现名单上并没有自己,其次则是他们担心如果自己投反对票,那自己的名字说不定就会出现在下一个名单上。
  结果,在巴黎公社的大炮和刺刀之下,议会只用了十多分钟,就做出了判决——他们认为马拉对这些议员的指控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于是这二十多位议员就被交给了“革命法庭”。然后“革命法庭”就以判马拉无罪一样的速度,判处了那些“叛国者”死刑,并来了个真正的立即执行。
  接着马拉又表示,法国内部的敌人并不是只有这么一点。
  “这才多一点呢?连十万的零头都达不到。”
  这话一出口,原先的布里索派的议员便人人自危,纷纷出逃。雅各宾派从此便真正的掌握住了国民议会。
  不过马拉也没有得意多久,因为不久之后,他就向原本的历史上一样遇刺身亡。
  刺杀马拉的女子是外省人,布里索派的支持者。因此,在马拉死后,对于整个布里索派的大清算就开始了。如果说此前,只有布里索派的大头目才有机会上断头台的话,到此时,任何支持过布里索派的人,都随时会被指控是叛国分子,然后革命法庭就会用惊人的高效率将被指控者送上断头台。以至于和谐广场(当时断头台被安放在这里)附近的居民,纷纷抗议,血腥味太重影响他们的睡眠。
  鲁大师曾经这样说:“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倒是和和谐广场附近的居民们的心态很相似。
  就在断头台疯狂工作的时候,反法同盟的核心国家——搅屎棍国,终于又有了举动。
  趁着共和派内讧(布里索派也是共和派,所以在英国人的眼里,布里索派和雅各宾派的斗争,其实就是共和派内讧了。)的机会。英国人又策划了一系列的背叛活动。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指向了法国在地中海最大的军港土伦。
  他们和土伦港的一些王党取得了联系。在英国人的支持下,他们迅速的发起叛乱,并迅速地控制住了土伦。
  这段时间以来,其他国家(主要是奥地利和普鲁士)一直在催促作为事实上的盟主的英国采取行动。但是英国却一直以各种理由加以推卸。不过这一次,在土伦的王党控制住了局势之后,英国人的军舰就立刻驶入了土伦。而法国海军,也在这场叛乱中,丢掉了几乎一半的舰队,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土伦港和旺代不一样,那里是法国最好的军港。港口设施齐全,可以支持众多船只。如果依托土伦的运力,就真的可以支持一支远征军。所以,这个港口的失陷,对于法国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另外,土伦沦陷,也意味着法国和北非的联系被切断了,在经济困难的现在,这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第一百零三章,土伦1
  土伦沦陷的消息一传来,约瑟夫立刻就发现自己有麻烦了。因为土伦一旦丢失,法国对科西嘉的控制就几乎要归零了。
  “该死的,妈妈他们还在科西嘉呢!”
  相比法国,科西嘉从某种意义上安全得多。至少,国王陛下改进后的大革命的圣物还没有被送到科西嘉。但是如今拿破仑身上的光芒已经开始冒了一些出来了。虽然还不像后来那样耀眼,但是至少……至少也是一只萤火虫了吧?
  “土伦一旦沦陷,只需要一眨眼的功夫,科西嘉就会落到英国人的手中。嗯,保利本来就和英国人来往密切。他更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不过拿破仑并没有和保利撕破脸,保利稍微聪明一点,也不至于……不过,总之,必须把他们从科西嘉……可是麻烦的是,如今法国,似乎比科西嘉还要危险呀,科西嘉那边还多少有点底线,但是法国这边……”
  这样想着,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歌声:“一切都会好,一切都会好,奸商们都被挂在路灯杆子上……”
  约瑟夫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他扭过头向外面望过去,看到一群手持长矛的无套裤汉,正唱着歌从不远处的街道上走过。在最前面的那人手中的长矛尖上,还插着一个脑袋。
  “这不知道又是哪个倒霉鬼。多半是个面粉店老板。”约瑟夫这样想着,又觉得好像把妈妈他们带到巴黎来,绝对不是个好主意:
  “他们哪里见过这些呀,别的不说,天天看到这些,神经病都要吓出来了。但是继续让他们留在科西嘉,也不是个事儿呀。这真是头疼!也许,也许我得和拿破仑那个家伙一起好好商量一下。”
  不过如今拿破仑虽然回到了巴黎,但是却并不在巴黎城中。毕竟他的军团不可能驻扎在巴黎市区。拿破仑的第五军团如今驻扎在城北的蒙马特高地附近。这块地方再后来成为了巴黎最有魅力的地区之一,比如著名的红磨坊就在这里。不过那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在如今,这里还只是一块普通的高地。
  约瑟夫中午吃饭的时候,和卡诺说了一声,说自己有事情要去蒙马特找拿破仑,所以只好把两个弟弟暂时再托付给他照看一下,反正他们两个在卡诺那里蹭饭也已经蹭习惯了。
  “你这时候去找拿破仑,有什么事情吗?”卡诺问道。
  “拉扎尔,你知道,我们一家子人,妈妈,还有好几个妹妹,都在科西嘉呢。如今土伦出了问题,科西嘉恐怕也会有变乱,所以我很担心……”
  “这样呀……这的确是个问题。”卡诺说,“你的确该请假去和拿破仑商量一下。科西嘉暂时肯定会落到英国人手中的。嗯,想办法把他们接到法国来吧,不过你和拿破仑都不能去接他们。”
  “我知道轻重,拉扎尔。”约瑟夫说,“如果是我们去接,只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危险。”
  “那好,你就用我的马车去吧。我再给你派几个卫兵,如今路上不太安全。”
  ……
  拿破仑同样赞同将全家从科西嘉接出来,不过他也认为,不能把家里的那帮子女人弄到巴黎来。他们必须给她们找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
  “让吕西安去接他们,”拿破仑说,“吕西安也有这么大了,也应该干些事情了。接来之后,我们就在外省的什么地方,隐姓埋名的买一处庄园,先让他们住在那里,让吕西安在那里照顾他们。”
  “吕西安?”约瑟夫还是感觉不太放心,“这家伙不太靠谱。”
  “得了吧约瑟夫。”拿破仑摇了摇头道,“你这个家伙觉得谁靠谱过?吕西安不靠谱,难道我就很靠谱?说白了你一直都觉得,除了你,谁都不靠谱。可我要告诉你,不要看不到自己的兄弟的长处,吕西安很机灵的。他平时那样,只是因为他觉得反正有人给他兜底,你真的把事情交给他了,他知道分寸的。”
  约瑟夫想了想,这种事情,还真是只能让吕西安参与。不过总得给吕西安找个帮手不是?于是他又问道:“你手下有什么特别机灵的家伙没有?有几个小伙子很机灵,不过他们如今都已经是营长了,甚至是团长和师长了,让他们为了我们的私事……”
  “不要紧。”约瑟夫说,“不就是以权谋私吗?你觉得谁不错,我就先想办法给他一个调令,让他到南方去办公事,然后顺带着给我们帮个忙。”
  “那我觉得克莱斯勒营长就不错,他为人谨慎,正好可以补充一下吕西安的不足。你觉得怎么样?”
  “这是你的部下,你比我更了解他。好了,你考虑好了,就把名单给我,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去办。”约瑟夫最后这样说。
  在土伦附近,法军只有一些新组建的部队,因为前一阵子的混乱,这些军队甚至连武器装备都没来得及配齐。所以法军一时间竟然也难以组织起像样的反击。
  如果这个时候,英国人能迅速地调集一支大军,在土伦登陆,然后挥师北上,考虑到王党在南方相当有影响力,这样的举动一定能给法国带来更大的威胁。
  然而,皮特首相前不久为了节省开支,刚刚把陆军砍了四分之一。现在一下子要弄出一支大军出来并不容易。再说了,英国人实际上对法国的领土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那些欧洲大陆人,是不会再允许他们在大陆上弄出一个诺曼底领地的。英国加入反法同盟,更大的目的其实是盯着法国的那些殖民地。
  虽然在远东,法国人在七年战争中就输给了英国,把在印度的殖民地几乎丢了个光,但是法国在北非和北美还是有不少的殖民地的。如今英国人占据了土伦,便在事实上切断了法国和北非的联系,这个时候,是将有限的陆军,丢到法国大陆上面,去和几十万甚至更多的法国人拼命,拼完了还分不到多少东西好呢?还是把这些陆军投入北非和地中海,把原本是法国人的殖民地抢过来更好呢?
  任何英国人在面对这个选择题的时候,几乎都不用思考,就能得出结论,皮特首相也是如此,所以,他拿下土伦后,并没有往土伦增派多少军队。
  当然,在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催促下,英国人也还是做了些努力的,他们努力地说服了西班牙人和撒丁王国都向土伦派出了军队。
  首先是西班牙人,他们一开始打算派出一万军队,但是在他们的军队在土伦下船的时候,却发现英国军队正在土伦一边下船,一边上船。上船的都是战斗部队,下船的一开就知道,都是临时征募的工程兵——既然西班牙人来了,那不就正好可以把在土伦的军队调到北非去抢地盘吗?至于为什么要弄一大堆工程兵来,那当然是为了强化土伦港的防御。只要能一直控制着土伦,那对北非那边的帮助就太大了。英国人固然不打算北上帮奥地利人和普鲁士人火中取栗,但要说,他们还是想要守住土伦的。
  看到英国人的这些举动,西班牙人很快也明白过来了——这事情不对!英国人固然不太可能在法国本土割一块地,那难道西班牙人就有这样的可能么?既然也没有,那为什么要在法国本土和法国人拼命?北非那地方,英国人去得,难道西班牙人就去不得?
  于是西班牙人便停止了向土伦增兵,好和英国人抢北非的肉。
  原本撒丁王国也同意出兵五千人,但此时他们一看这两个要么曾经日不落,要么正在日不落的大佬都在玩这样的花样,自然也能想到:就算法国王室复辟了,小小的撒丁王国,难道还能让法国割地赔款不成?而且他们的军队甚至都没来得及装船运过去,所以撒丁王国干脆不派兵了。直接就把这些兵派到地中海上去抢岛屿了。
  结果在最关键的一段时间里,土伦的外国军队的人数,不但没有明显增加,真正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反倒是莫名其妙的减少了不少。
  当然,为了向盟国交代,三个国家一起玩起了闷声大发财。他们将在土伦登陆的军队的番号都告知了奥地利和普鲁士,但是却没有告诉他们:虽然这些番号都在土伦,但是这些番号下面的队伍,却大部分都在地中海的那一边。
  这个莫名其妙而来的时间差,给了法国人更多的反应时间。卡诺先是派出距离最近的波普将军麾下的一个军,向土伦发起了攻击,又命令拿破仑的第五军团做好随时南下,支援土伦战场。
  借着这个机会,约瑟夫便让拿破仑提出,他需要派一个“先遣队”,首先去土伦那边研究一下战局。
  这个要求很快就被卡诺批准了,虽然他知道,约瑟夫和拿破仑其实都打算假公济私的借这个机会帮忙把还在科西嘉的家人接出来。
  先遣队派出去了,吕西安成为了他们的“向导”。拿破仑也开始准备带兵南下,而这个时候,约瑟夫则向卡诺又提出了一个建议。
第一百零四章,土伦2
  “约瑟夫,你希望能调去管理军工生产?”卡诺从文件中抬起头来,望着约瑟夫。
  “是的,拉扎尔。”约瑟夫说,“如今,军事上其他的事情都在慢慢的上正轨了,但是,我们的军工生产,却还完全是一片混乱。偷工减料、质量低劣,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已经严重的拖了我们的军队的后腿了。救国委员会虽然派出了一些特派员去监督军工生产,但是这些特派员大多对于技术和生产一窍不通,也很难帮上什么大忙……”
  “岂止是帮不上什么大忙?不帮倒忙就已经是要感谢上帝了。他们除了会乱抓破坏分子,乱杀人还会干啥?”卡诺说。他的性格更直率,也更敢说真话一些。不过卡诺这样说一是有原因的,就在前几天,救国委员会,往某个炮厂里派了一个特派员过去,结果,那货一到那里,就开始追查破坏分子,然后一口气就把炮厂里的工程师挂起来了一大半——特派员被派过去之前,这家炮厂的问题还只是生产速度慢而且质量不稳定,特派员派出去之后,这家炮厂干脆就停产了。当然,要说这位特派员啥事都没做成,也不公平,至少,在他去了之后,这家炮厂再也没有生产出任何质量不好的大炮了。
  “那么你对这类事情,有什么想法?”卡诺问道。
  “我想设置这样的一个机构。”约瑟夫一边说,一边将一份文件递给卡诺,“这个机构由‘军队技术实验室’和‘军队技术检验部门’组成。”
  卡诺接过文件,细细地看了起来。约瑟夫便自己在旁边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还示意卡诺的侍从官给自己倒上了一杯咖啡。
  卡诺看文件的速度一向很快,所以等约瑟夫慢慢悠悠地喝完了咖啡,卡诺便从文件中抬起头来了。
  “设想不错。”卡诺说,“设置一个‘军队技术实验室’负责技术研究和制定标准,设置一个‘军队技术检验部门’,派出专门的技术代表,驻扎到军工生产企业中,全程跟踪监管生产,所有产品,都要经过技术检验部门的代表签字之后,才能销售给军队。这个想法不错,很不错!比往军工厂当中派那些傻不拉几的啥都不懂的特派员强多了!只是……约瑟夫,你想过没有,我们军队中也缺乏足够多的,能干这些事情的人。”
  “这也不是没有办法。”约瑟夫说,“我们可以去招募并且培训一些能干这个活的人。”约瑟夫说,“巴黎大学有那么多的学生,以他们的知识程度,只需要稍加训练,就足以胜任这样的工作。更关键的其实还是对他们的监管。拉扎尔,我听说,任何拥有权力的人,都会自动的试图扩充其权力的边界,或者说,都倾向于滥用权力。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是一个巨大的权力,这里面还涉及到很多的经济利益。所以,我们还需要能管住那些技术代表才行。”
  “他们是军人,如果技术代表没有发现质量问题,被部队发现了,军法从事就行了。”卡诺说,“你提到的那个实验室,有足够的研究人员吗?”
  “还没有,不过,我们可以去拉一些人进来。嗯,拉扎尔,你知道,科学院被解散了,有一些科学院的院士,如今的处境并不算太好……”
  卡诺盯着约瑟夫看了一会儿,然后道:“约瑟夫,你的嗅觉很敏感呀,你居然注意到拉瓦锡的处境不妙了?呵呵,他自己都未必注意到了。我知道拉瓦锡先生是你的朋友。不过有一个经济案件,涉及到拉瓦锡先生,现在《杜申老爹》报正在攻击他,你知道这份报纸的背景……”
  《杜申老爹》报是极左的激愤派代表埃贝尔的报纸,在马拉死了之后,埃贝尔替代了马拉,而这份报纸取代了原来的《人民之友》的地位,成为了底层无套裤汉的最重要的喉舌。
  相比马拉,埃贝尔的能力上要差不少。马拉这个人虽然为人偏激刻薄,很不讨人喜欢,但是马拉见解深刻,对政治感觉敏锐。而埃贝尔在这些方面和马拉不知道差了多少。所以他要替代马拉,就只能比马拉更极端。
  于是马拉说,要拯救共和国,就要砍下十万个奸商的脑袋;埃贝尔就说,商人阶层整个的就是人民的寄生虫,所有的商人,都应该被吊在路灯杆子上。马拉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当中,坏人的比例比较高(因为在当时,受过教育的都是有钱人);埃贝尔就说,有知识的都是王八蛋,革命的法国不需要科学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