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之狐(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278

  要说这个时候的教皇,比起后来的教皇还是要强大不少的。那时候教廷的直属领地还不仅仅只是巴掌大的梵蒂冈,而是包括了一整个的罗马的教皇国。那个时候,教皇的手下,也绝不是只有一百名瑞士卫兵,而是真正的有一支小规模军队的。
  不过这支军队,相比拿破仑的大军,那实在是不值一提。拿破仑一声令下,军队就开始迅速地集中了起来。士兵们都在义愤填膺地声讨教皇的罪恶,诅咒他掉进据说但丁曾经亲眼见过的火坑里;同时也在眉开眼笑地讨论,这次出征能收获多少战利品。于是他们的士气越发地高涨了起来。
  “把教皇抓回阿维农去!”
  这样的呼喊声在军中随处可闻。战士们意气风发,誓要捣毁反动派的老巢,将革命的旗帜,插到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上。
  得到法国军队准备南下的消息之后,教皇国乱成一团。教士们手捧基督受难像来回奔波,鼓动人们为祖国为信仰而奋勇战斗。最后教皇庇护六世东拼西凑才组织起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来抗击来自法国的恶魔。
  庇护六世为这支军队祝福,并预言他们在天主的保佑下,一定能消灭法国魔鬼。但是教皇冕下一定忘记了一点,那就是:任何时候,只要法兰西和教廷发生冲突,上帝都会坚定地站在法兰西一边!要知道,法兰西可是上帝的孝顺儿子;教廷呢,充其量也就是个给上帝他们家看大门的。要不然教皇国的旗帜上为啥要画上两把钥匙呢?
  果然,教廷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军队在听说法军已经逼近的消息之后,立刻举行了起义,宣布他们早就想要站到革命的一边了。于是法军一枪没放,就直逼罗马城下。教皇不得不逃离罗马,并派人向拿破仑表示屈服。
  如果教皇早一些向拿破仑屈服,拿破仑的胃口其实也不会特别大,最多两百万法郎(督政府已经改革了货币,用法郎替代了里弗尔了。)就能解决问题。但是现在,既然教皇敬酒不吃吃罚酒,那罚酒的分量自然和敬酒不一样。毕竟动用军队也是要花钱的。而且只要动用了军队,拿到的钱,就必须入账,也就必须给法国政府一份了。
  于是拿破仑来了个狮子大开口,他面对教皇的使者,伸出了五个指头。
  “五百万?”使者惊愕地道,“将军阁下,这也太多了吧?”
  “五百万?”儒尔当在一边也惊愕地道,“才五百万?我们这里有整整十万大军,每个战士平均一下,才五十个法郎?我们大老远的从巴黎一直跑到这里来,你就用五十个法郎就把我们打发了?亏你也敢开口!做梦!”
  意大利军团的法军当然没有十万,就算把意大利仆从军,甚至是刚刚在战场上“起义”了的那支军队也算上,也绝对没有这么多的人。
  “那到底……”
  “少于五千万,你就不要开口了!我们自己去拿!”一边的缪拉也开口帮腔。
  “可是,教廷一时间哪里有这么多钱呀?”
  “那是你们的事情!”
  “没有钱,值钱的东西也可以嘛!”
  “就是、绘画、雕塑、金银制品、还有各种圣物,我们都可以接受——但是不要用假货骗我们!”
  那些法国军官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帮着教皇国的使者计算如何凑出这五千万法郎了,这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人呀。
  最后,教廷终于用三千万法郎的现金(全是等价值的金币和银币),以及大量的艺术品和拿破仑达成了和平,然后法国军队就满意的离开了教皇国。
  士兵们将到手的,暂时用不完的军饷不断地寄回国内。他们的家乡里顿时便流传起了某某跟着拿破仑将军出去打了个转,买房子买地娶媳妇的钱都有了的传说。
  一些赚足了钱的士兵,离开了队伍,回到了家乡,但是更多的,闻讯而来的,对胜利,更准确的说是对胜利后的战利品充满了渴望的士兵加入了拿破仑的部队。当初拿破仑刚刚翻过阿尔卑斯山的时候,他麾下的军队也就四万人左右,但现在,只算能够用于远征的战斗部队就已经有了五万人了。
  依照约瑟夫的信件中提供的消息,拿破仑判断儒贝尔的攻势应该就快要开始了。他也便开始了自己的准备。
  1796年9月,在萧瑟的秋风中,拿破仑的大军离开了伦巴第,开始向着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发起突击。
  在卡斯蒂里恩之战中,拿破仑以两万军队,不到两千人的伤亡,用了不到半天时间正面打垮四万奥军之后,奥地利便将他表现最为出色的将领卡尔大公从莱茵前线调到了伦巴第方向,以防备可能的入侵。
  卡尔大公从败退回来的军官和士兵口中了解了拿破仑的军队的各种情况之后,焦虑得几乎夜不能寐。这些情报如今再也没有人敢把它当成无稽之谈了。但是如果这些情报是真的。卡尔大公却发现,那就意味着法国人在和他交战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更多的战术,直接一头撞上来,自己就几乎毫无办法。
  “这还真是法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了!”卡尔大公这样想着。
  既然“野地浪战,万万不可了”,那唯一的选择,便只能是“婴城固守”了。好在从伦巴第进军维也纳同样也要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这也就意味着拿破仑的军队带不了太多的,太重的大炮。这样看来,“婴城固守”好像也是个不错的办法了。
  当然,卡尔大公可做不出用砖头把城门堵死的守城方法。他知道,这是自我损害了反击能力。敌军就是绕过这样的城池,也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后果。
  卡尔大公在山路上设立了一些据点,但是这些据点是挡不住拿破仑的,因为山势险峻,奥地利人也没办法把大炮弄到那些地方去,哪些地方也放不下多少物资,坚持不了多久。
  再加上拿破仑手里有的是熟悉地形的向导,那些得了好处的意大利人,甚至还有盼着“分田分地真忙”的奥地利人,都愿意帮拿破仑带路。法军的散兵有强,在这类地形玩穿插,能穿插得奥军魂飞魄散。所以这些据点,更大的作用是迟滞法军,为后面的奥军赢得更多的准备时间。
  而在出了山,通往维也纳的道路上,奥地利竭尽全力修筑了一连串大大小小的棱堡。
  按照卡尔大公的想法,如果拿破仑一个棱堡一个棱堡的啃,那卡尔大公觉得,拿破仑肯定吃亏。但如果拿破仑敢于绕过这些棱堡,那么依托这些棱堡的骑兵,就可以不断地骚扰,乃至于切断拿破仑的后勤线。
  靠着拿破仑在意大利发财的时机,奥地利算是勉强的完成了这个棱堡群,虽然这些棱堡都是赶工赶出来的,质量低劣。但是有了这些东西,卡尔大公觉得自己总算是有了挫败拿破仑的信心。
第一百六十章,坚壁清野
  拿破仑的大军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时候的确遇到了奥军的一些小据点的阻拦。不过总的来说,这些小据点还真的没起到太多的作用。
  本来,靠着险峻的地形,这些据点如果真的打算死守的话,还真的能守一下。而且卡尔大公还花了不少的力气,将一些小型火炮也运到了这些据点上。然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大多数的据点都只是在发现法军之后,就想起了他们最重要的职责——报信。为了保证报信的成功率,避免信使在半路上一不小心,因为遭到暗通法国的熊大熊二的攻击,而没能把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回去。于是大家便一起去执行最为重要的任务,所有的人都一起回去报信了。
  而且因为急着回去报信,所以很多家伙甚至连物资都没来得及销毁。当然,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我们不是逃跑,是回去报信的,报信完了,还要回去抵抗的,怎么能烧了仓库?
  结果自然是拿破仑还意外的多获得了一点补给品。
  很快拿破仑便带着大军走出了阿尔卑斯山。拿破仑知道,这时候,奥地利人一定已经得到了消息,正严阵以待的准备和自己交战了。拿破仑满心希望能够和那些奥地利人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决战,然后一家伙把整个奥地利打崩掉。
  于是拿破仑迅速地派出了一批侦察骑兵,好尽快地展开地图,点亮视野。
  几个小时后,侦察骑兵们渐渐返回,他们得到的消息也开始不断地变成了地图上新的图标。
  “还有这样的操作?”拿破仑望着地图,很有点吃惊。
  在地图上通往维也纳的道路两侧,发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棱堡。因为奥地利骑兵的存在,再加上这时候,因为翻越山脉带来的疲劳,拿破仑的侦察骑兵的状态也都不算好,所以他的侦察骑兵并没能深入太远,至于更远一些的地方是什么状态,现在还不知道。
  在出发前,拿破仑也向往来于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的商人们打听过那边的情况,但是大家谁都没提到过奥地利有这样的东西。
  “他们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么大的工程?”拿破仑决定亲自带人去现场看看。
  于是拿破仑亲自带上一队骑兵,来到了距离他们最近的那处棱堡附近。
  “见鬼!怎么有这么粗制滥造的玩意儿!”拿破仑骂道。
  的确,在拿破仑的面前的所谓棱堡,就是个粗制滥造的玩意儿。它的城墙的外层并不是严密平整的砖石,而是直接用一筐一筐的装着石头的柳条筐堆起来的,城墙的内部多半也不会是结实的夯土什么的,说不定也是这样的柳条筐装着的泥土。
  这样的东西,甚至连挖地基的事情都可以省了。这样做当然快了,但是这样做出来的东西,自然都是破烂。
  “这样的东西,只需要下个几场雨,最多一年,甚至只需要几个月,就会崩塌的崩塌,沉陷的沉陷,然后完全变成废物。”
  用望远镜细细的看了看之后,拿破仑对这座“棱堡”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但是即使如此,至少现在,这座“棱堡”还真是可以当棱堡用的。
  就在拿破仑举着望远镜继续观察的时候,一队骑兵从棱堡中跑了出来,在棱堡的大炮的射程内打了个转儿。不过他们并没有真的冲上来。
  拿破仑沉下了脸道:“走,我们回去。”
  棱堡那边的奥地利骑兵看着拿破仑一行远去,也没敢追赶。
  在回去的路上,拿破仑便已经想清楚了这些奥地利人打的什么主意。
  显然,这些奥地利人已经没有和自己进行堂堂正正的大会战的信心了。他们如今只能躲在这些临时建成的“棱堡”里。他们的目的就是逼迫自己一个一个的去啃这些棱堡。
  如果这是在意大利,这样的招数,拿破仑根本就不在乎。先不说在意大利,拿破仑缴获了多少意大利炮——有那么多意大利炮,还怕什么棱堡?就算不考虑意大利炮,拿破仑在意大利,还有一大堆的意大利支前农民。
  靠着分田分地,以及将一些赚到了钱的,会意大利语的老兵派到新“解放”的村庄里当村长,还有按日结算工钱,拿破仑在意大利可以轻松的召集起一大堆的意大利人,然后,不就是比修围墙吗?拿破仑可以轻松地修一堵更长的围墙,把奥地利人的棱堡围在里面,然后再带着军队,就像神皇大人那样去问奥地利皇帝要修墙的钱。
  但是这里是奥地利,拿破仑要硬打的话,因为翻越阿尔卑斯山的缘故,他带的大炮并不多。更重要的是,这些大炮的口径还是太小,哪怕对面只是些粗制滥造的水货“棱堡”,但他带过来的那些最大不过6磅的小炮还真拿那些棱堡办法不多。
  米尼步枪虽然在射程上有优势,但是敌人躲在棱堡的胸墙后面,只露出脑袋,甚至只在射击的时候露出脑袋。米尼步枪在射程上的优势就也完全用不上了。如果要靠着勇敢一个一个的将这些棱堡啃下来,只怕军队的损失会非常大。对于拿破仑来说,哪怕打赢了,这也不过是皮洛士式的胜利而已,完全得不偿失。
  但如果不管这些棱堡,直接进军维也纳,这些棱堡中的军队,尤其是奥地利人的骑兵,就能很轻松的切断他的补给线。这却也是拿破仑难以承受的。
  但是拿破仑的心中却并没有太多的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回到军营中,他立刻将领们召集到了一起,开始研究战局。
  “他们的这种策略其实相当厉害,只是必须和一种手段相配合。”在讲解了他对敌军的意图的判断之后,拿破仑说,“这种手段就是严格的坚壁清野。奥地利人大概不知道我们在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之后,是如何解决后勤问题的。”
  军官们都纷纷笑了起来。
  如今正是奥地利的秋收季节,这也使得奥地利人几乎没办法进行坚壁清野。如果抛弃地里的麦子,都躲进城去,那下半年大家就都要准备吃土了。
  而收起了麦子,要把它们都运进城,那可不仅仅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更要命的是,小麦必须晒干了,才能储存起来,要不然,不是很快糜烂,就是很快发芽。而城里面可是绝对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晾晒这么多的麦子的。所以,这个季节本身就是奥地利人的战略中,最大的一个漏洞。
  拿破仑迅速而熟练的分配了任务,第二天,拿破仑亲自率领大军,再次来到了奥地利人的棱堡群之前。
  法国人的这个举动也惊动卡尔大公。卡尔大公也亲自来到前线,站在他新建成的,粗制滥造的棱堡上忐忑不安地举着望远镜望着对面渐渐逼近的法军。
  从望远镜中,他注意到法军携带的大炮果然不多,大多都是些三磅的小炮,六磅炮都不多,便松了一口气。但是看看法军士兵脸上轻松的神色,卡尔大公还是觉得压力很大——那些士兵在面对战争的时候的轻松正说明了他们高昂的士气。仅仅凭着这样的士气,这就不会是一场轻松的战斗。
  但是法军并没有立刻发起攻击,而是在棱堡群之前停了下来。接着卡尔大公就看到法国人居然就在距离他们的棱堡不远的地方修建起了营房。
  “他们这是要干什么?”卡尔大公想。
  卡尔大公的脑子转得很快,他很快就想到了法国人可能的用意。
  “他们大概是试图去劫掠农村,割我们的麦子!所以他们一边将军队移动到这里,盯着我们,让我们难以出动,一边他们肯定是派出骑兵去劫掠去了。”
  卡尔大公又登上高高的瞭望台,特别注意了一下法军的构成,发现法军中骑兵的比例相对比较少。
  “看来真的是让骑兵去劫掠去了。不过好在我也早就有一定的准备了。”卡尔大公想道。
  到了傍晚,奥热罗垂头丧气的回到法军的刚刚建好的营地,向拿破仑汇报道:“将军,这些奥地利人,真不是东西!他们居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