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巫医在都市(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902

  赵德柱的脸色那叫一个黑沉,忙叫人去扶住赵阳秋,生怕这位三叔公又做出什么丢人的事情。
  “赵老先生这是认输了?”赵元说道:“不再比一下?”
  赵阳秋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喟然长叹道:“认输了,不比了,技不如人,再比,只能是丢人!”
  旁边的黎和平、乔智学等人齐齐点头。
  在他们看来,这场脉诊之比,胜负已分!
  赵阳秋的悬丝诊脉术,的确是顶尖水平没错!可赵元的这一手悬丝诊脉,已经超越了顶尖,到了神乎其技的地步!再比下去,赵阳秋一样得输,不可能有翻盘的机会!
  屠教授感叹道:“以前看史书,说乾隆年间,有个擅长脉诊术的御医,能够通过悬丝诊脉,判断出木头里面有产卵的母虫。当时还觉得这事儿太离谱,是不是古人杜撰出来的故事。没想到,今天却是亲眼见到了这神奇的一幕!”
  “是啊,今天咱们都算是开眼界了!”黎和平点点头,旋即冲赵元说道:“赵元同学,我必须要向你道歉。刚才我还以为你是在瞎搞乱来,差点儿就要训斥你了。”
  “我也是。”乔智学说道:“刚才我也想要骂你来着,最后是看在马校长的面子上才没有开口。现在想想,幸亏当时我没开口骂你,要不然我这张老脸,可就丢大了啊!”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唯有赵阳秋没有笑,脸色越发难看。
  因为刚才他出言嘲讽、斥骂过赵元。
  当时他骂的很爽很过瘾,可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嘲讽、斥骂,就像是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自己的脸上!
  自己打自己的脸,还有什么事情,是比这更憋屈的?
  与此同时,网络直播间里,也是一片的道歉弹幕。
  “我错了,我刚才不该质疑嘲笑这哥们!他这逼装的,简直太6了!”
  “赵元同学我错了,我不该怀疑你,你简直是太牛了,不愧是我西华医科大学的人!我为你自豪!”
  “求高人解密,他到底是怎么知道椅子扶手里面情况的?不会是真的靠着那几根红丝吧?还是说,他有透视眼之类的特异功能?”
  “我不关心他是怎么办到的,我只想要问一句,之前说赵元赢了就吃翔的人呢?你什么时候吃翔啊?记得直播!我给你打赏洗胃钱!”
  一波波愿力从这些网友身上产生,涌入到了赵元的体内。
  虽然这些愿力,只是崇拜愿力,论强度无法跟感恩愿力比,但蚊子再小也是肉,赵元是绝对不会嫌弃,何况还能积少成多。
  说笑了几句后,黎和平等人收敛了笑容,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表情,宣布道:“诊脉比斗,赵元获胜!”
  赵德柱冷哼了一声,表情很难看,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后面的两场医术比斗!
  后面的医术比斗必须要赢,因为他们已经输不起了!
  但赵德柱心中,已经没有了必胜的把握。
  吩咐族人把赵阳秋扶下去休息,赵德柱起身宣布道:“第二轮,方药比试,现在开始!”
  方药比试没有诊脉比试那么花哨,规则也很简单,双方根据同一个病人开方用药。最终将两人开出的方子放在一起,交由裁判人讨论选出胜者。
  在黎和平等人提议,并得到了赵元和赵德柱同意后,方药比试没有另找病人,就以那个有着四重脉象的病人为目标,对其开方用药。
  这次赵德柱派出的人,名叫赵成亮,从辈分上来讲,是他的二伯。因为有赵阳秋在前,人们并没有对赵成亮出战感到惊讶。
  杨敬博向赵元介绍起了赵成亮的情况。
  “赵成亮,人称金陵药王!他不但把金陵赵家数百年来的存方全部烂熟于胸,钻研透彻,更走访了大江南北许多的名医,通过交流、互换乃至是偷师等等手段,得到了不少的秘方!可以说他这个人,就是一部活着的中药词典、方剂秘录!你千万不要因为赢了脉诊比试就得意忘形,一定要谨慎应对啊!”
  赵元点点头:“放心吧,我肯定全力以赴!”
  这话被赵成亮听到了,他轻哼了一声,却没有开口嘲讽。
  有赵阳秋的前车之鉴在,他可不敢因为赵元年轻,就有轻视的想法。
  “上桌椅、笔墨!”
  赵德柱一声令下,两张桌椅搬上了操练场,分别摆在了两头,免得抄答案的事情出现。
  随着赵元和赵成亮分别入座方药比试,正式开始!
第221章
理中养气汤
  赵成亮握着笔,却没有着急开药,微微眯着眼睛,飞快的在脑海中思索着该用什么方子才好。
  如果是平时遇到这样的病人,他肯定不会像现在这般费神,只需要判断出四重脉象的轻重缓急,便可以下药。先针对急症、重症动手,将其治好后,再开新的方子治疗轻缓的病症。
  虽然这样的治疗计划,时间稍微有点长,用的方子也会有好几道,却胜在稳妥。
  但这样的治疗方法,要用到方药比试中,却是不行的。
  因为它太平凡了,显不出本事!
  赵成亮不但想要赢下这场方药比试,更想要赢得漂亮!把前面诊脉比试中,被赵阳秋丢掉的面子赢回来!
  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不能用平凡的治疗方法!
  他必须得用一道方子,就把四重脉象的问题全部解决!
  但这实在不容易!
  赵成亮分析道:“虽然这个病人是四重脉象,但四个脉象并非完全独立,相互间还是有联系的。脾主统血,肝主藏血,这两个脏腑出了问题,就会导致脑出血的病症!而肝阳上亢横犯脾脏,则会导致脾虚。所以脑出血和脾阳不振可以放到一起解决,而治疗的关键在于平肝理脾。只要将肝脾两脏打理好了,血液得到统藏,便不会再出血,也不会再有脾阳不振,腹泻肢冷的症状!”
  “尺脉弱,腰膝酸软,说明有肾气虚衰的症状。而气虚阳微、形寒气短、面浮足肿,则是心阳不足所致!估计这个病人是心衰日久,病及肾脏,所以才导致了心肾两虚!这两个脉象的病症,也可以放到一起治疗!”
  赵成亮不愧是有着“金陵药王”的头衔,短短几分钟的功夫,便将四重脉象的病因病机分析清楚,并且制定出了“平肝理脾、温阳补气”的治疗法则。
  平肝理脾不难,温阳补气也没有问题,可把这两个治则放到一起,并且要同时保证心、肾、肝、脾、脑五个脏腑都得到治疗,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赵成亮闭上了眼睛,在自己所学的那成千上万道方子中,寻找着最合适、最有效的!
  另外一边,赵元的情况也差不多。
  这段时间,他苦学了信息叶上的《中医诊断学》,理论知识储备的非常雄厚,虽然在临床经验上还有欠缺,但仍旧在几分钟的时间里,便制定出了治疗方则。
  和赵成亮一样,他的治疗法则也是平肝理脾、温阳补气!
  两个人的治疗法则一模一样,分不出高低,只能从开出的方药中见真招了!
  赵元调出了信息叶,打开了巫彭留下来的医案,在里面寻找着可以借用的方子。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两人久久没有落笔。
  方药的比试,相比之前的诊脉比试要冷清许多,但正是这种冷清,带给了众人一种莫名的压抑感。所有人,不管与这场比试有没有关系,全都摒住了呼吸,生怕会打扰到正在思索中的两人。
  足足过了十多分钟,赵成亮方才睁开眼睛。
  他在自己的脑海中,找到了一道方子!
  这方子是三年前,他从直隶省常山县,一个李姓老中医那里得来的。
  据那李姓老中医说,他们家也是世代为医,祖上更是赫赫有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学说”的创始人,“补土派”的开山祖师李东垣!
  这一支李东垣的后代,家境曾经很丰厚,在明清两代的时候,也曾出过不少的名医、御医。可惜在几十年前日寇入侵时,家中被劫掠一空,不但财货被抢走,不少经典医书、方剂也遭到了掠夺!
  从那之后,这个医学世家便一蹶不振,越来越没落!赵成亮也是偶然才知道,在这个没落的医学世家中,还藏着几道当年李东垣创作的、没有流传出来的方子,于是便用了巧取豪夺等等手段,把这几道方子拿到了手。
  赵成亮现在想要用的方子,名为“理中养气汤”。
  据李姓老中医介绍,这道方子是李东垣晚年所创,在平肝理脾、温阳补气上面,有着绝佳的效果。拿来治疗这个七旬老者的四重脉象,最合适不过!
  唯一的问题,是他学到的这道理中养气汤并非全本,里面缺了几味药。
  不过根据他这几年的研究,这方子虽然缺了几味药,但对疗效的影响并不大,完全可以忽略不管。
  赵成亮下笔如飞,很快就把理中养气汤开了出来。
  完事后,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坐在操练场另外一头,尚未动笔的赵元,嘴角一勾,很是得意,暗道:“小子,被难住了吧?我劝你还是别费心费神了,因为你不管开出什么样的方子,都不可能比我这道方子更好、更适合!”
  与此同时,赵元也在浩瀚如海的医案中,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方子。
  虽然这个方子治疗的病情,跟七旬老者有所不同,但治则都是一样的。
  既然治则一样,那么方药便能通用,只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一些增减便可。
  赵元立刻动手把这道方子写了下来。
  写的过程中,他也在心中琢磨着该如何来增减调整。
  在一番思索后,他惊讶的发现,医案中这道方子治的病,虽然和七旬老者有不同,但这道方子用在七旬老者身上,却是无比的契合,一点儿增减都不必有!
  这个发现让赵元暗松了一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9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