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叩天门(校对)第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010

  “好的,师父。”
第007章
白云观·温柔乡
  “秋分过后,白云观就会很忙,仙谷的收割期只有七天,其余杂粮的收成期也不宽裕,收成期一过所有仙粮品级就会下降。太忙了我没时间教你,你只需记得在白云庄修炼如何不重要,能吃苦有耐心最重要,只要能吃苦每月一斤仙米少不了你,虽不能跟秋水门其他弟子那般修习诸多法术,但我们白云观的人永远是秋水门里活得最长的。”
  杨万里将李云生领到白云观,把他交给一个身材黝黑的庄稼汉,只留下这番话还有一个神秘莫测的笑容就不知道去哪了。李云生发现,这个在天枢殿内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的老头,其实内心极为淡漠,好像除了他田里的稻子其他什么都引不起他的关心。
  李云生仔细打量了一下急匆匆跑到自己跟前的板寸头庄稼汉,国字脸上长满了乱七八糟的胡子,一身虬结肌肉配合黝黑的皮肤就跟那丛林里褐色的豹子一般,他身材极高,李云生只是将将到他胸口,跟百草居士给他的那种虚无压迫感不同,眼前这个人从给李云生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视觉冲击,心想若是在俗世,这种人不是豪侠就是将军了。
  在李云生打量庄稼汉的同时,庄稼汉也在打量他,一对闪着精光的单眼皮小眼睛满是狐疑。心想,“这死老头,定是又对那些世家拉不下脸,胡乱收了这么个小猴子进来,我们白云观养过的那些吃白饭的白眼狼还算少吗?”
  一念至此对李云生就完全没有什么好感了。
  “既然师父收了你这个徒弟,那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小师弟了,我姓李名长庚,在白云观弟子中排行第三。”
  李长庚那浑厚如钟鸣的声音,一声声地拍打在李云生的胸口,李云生只觉得耳膜都要被震裂了。
  “好的,三师哥。”然而他还是语气自然地回答。
  李云生自幼跟随父亲走南闯北,看惯他人脸色,他从李长庚的语气中已察觉到了对方的不满,但是并不在意。在他看来别人看不惯你的理由可以有千万种,也许是你穿的衣服别人看着不喜欢,也许是你头发的长短令他不舒服,无论怎么样,你都无法讨好任何人,你只能先做好自己。
  “我们白云观跟秋水门的其他地方不一样,我们这里的规矩只有一条:能做事的人才有饭吃,会做事的人才有仙粮拿。”李长庚指了指白云观山下成片绿油油的稻田,还有烈日下抢收的人影。
  “这是应该的,云生听三师哥的安排。”
  李云生跟那些世家少爷不一样,干活才有饭吃这个说法是从小听到大的,所以对李长庚的安排非但不反感反而有几分认同。
  听到李云生这样回答,李长庚多看了他一眼,继续沉着脸道:
  “你现在这幅样子也干不了什么,正好后山的老槐树需要个人浇水,以前浇水的现在被调去秋水了。”说着他冲李云生挥挥手,“跟我来吧,正好跟你讲讲白云观的一些规矩。”
  秋水门除了主峰秋水,还有“一堂、三阁、五居、七观”十六处福地,每处福地除了天地灵气充裕之外,皆有自己独到地方,例如一堂的百草堂山岭遍布灵草妙药。而白云观正处秋水灌溉最密之地,土地灵沃极益仙果仙粮生长。这仙粮与灵草妙药不同,草药大多是治病的,而仙粮则是滋养身体气脉的,上等的仙粮甚至能直接温养仙脉,而且最重要的是仙粮“易食”。丹药这种东西先不说很难得到,而且往往不能乱吃,特别是普通人,他们无法承受丹药的药力,就算勉强能够承受也难以化为己用,于是仙粮便成了大多数修为不高的仙府居民之首选。仙府中虽然也有许多无法修炼的普通人,但是往往寿命较俗世之人长了许多,皆是仙粮之故。
  所以白云观是秋水门求道者最嫌弃,又最眼馋的一个地方,他们嫌弃观里的弟子庄户不懂礼数更不善修炼,却又眼馋观里每月发放给弟子的仙粮。
  秋水门有两样东西是硬通货,一样是靠门派任务得来的功德币,一样就是仙粮,有了这两样东西你可以在秋水门的“黄鹤楼”参阅道藏典籍,购买丹药,只要你身上的仙粮或者功德币够,你可以购买里面任何东西。
  不过大多数白云观弟子,都是选择将仙粮吃掉。
  白云观也是秋水门所有福地中弟子最少的一处,只有区区五名弟子,不是他们不收,相反收的很勤,奈何弟子也走的很快。这是因为大多数求道者来秋水门只为修炼,要么求个长生要么修习厉害法术,而白云观的弟子终日忙于种田锄地哪有其余时间修习?所以这些修习者来来去去,最后留下来的只有区区五人,加上现在的李云生也才六人。
  一路上听下来,白云观的规矩也跟眼前李长庚说话的口气一样直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要么回家要么饿死。”
  说着话,目的地也到了。
  李长庚口中的后山出现在李云生的眼前。
  这山不如秋水门其他一些山峰那般高耸入云,但是也足有千余米,在葱翠的山体之上,一株巨木犹如一把大伞立在山顶。
  “那就是那株老槐树?”
  之前听说让自己给树浇水,李云生虽然并没有当真把这想成是一件简单工作,但是也没有想过会是这种浇法。
  “这株老槐树在白云观有千把年了,前些年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开始枝叶枯黄,最后还是师父他老人家想了个办法。”李长庚一脸崇拜地望着那株大槐树,“他令人每日从距离此处三里远的栖月潭挑二十担水浇到树下,不多不少正好二十担水下去这树就活了!”在他们眼中能够救活一株垂死的千年古树的杨万里,比那些号称一剑万里取人首级的剑修更令他们崇拜。
  但是李云生就有些头疼了,来回六里地跟上下这足有千米的山……他虽然从小就能吃苦,但是这种强度的体力劳动,根本不是他这种年纪的孩子能完成的啊。
  “先上山,你的住处也在那里。”
  李长庚嘴角不经意间露出一抹得意的笑,然后只见身材壮硕的他犹如一只灵巧的猿猴轻松地在山道“奔跑”。
  气喘吁吁的李云生花了半个时辰才到山顶,在那里等着的李长庚已经显得十分不耐烦了,他指着身后那株几人合抱粗大榆树旁的一间破烂小木屋道:“这间屋子就是你以后的住处了。”
  接着他扔给李云生一本书:
  “这本练气诀是师父让我给你的,你自己看,能看就看,看不会就扔了,我们现在没时间教你。”
  说完他就想走,像是记起了什么似的转头道:“一天二十担水,少了没饭吃,如果连续三天挑不满二十担,你就可滚蛋了。”
  他“滚蛋”两个字说的又狠又重,说完他一边下山一边自言自语般道:“你们这些公子哥,吃不得苦的,回你们温柔乡享福去吧。”
  身后的李云生看着他下山,歪着布满汗水的脑袋道:“原来是误会我了,我可不是什么公子哥,更加……没有什么温柔乡可以回去了。”说完就背着自己的行李走进了小木屋。
第008章
挑水与考验
  “好好睡觉、好好吃饭”。
  父亲李山竹能教会李云生东西不多,这两样应该是教的最好的,从前二人哪怕是睡在荒山野岭,也照常五更起一更睡,一日三餐不落一顿。
  天还未亮李云生便早早起床,他先淘了点小米放在陶罐里,将三颗去核的红枣也扔到里面,端到炉子上用小火慢慢地熬,然后开始打扫屋子。
  小木屋陈设很简单,一张床,一张桌,一个凳子,一盏油灯,床上连被褥都没有只有一张草席,在小木屋的旁边是一间更小的屋子,里面是灶台和一些破烂厨具,一个陶罐一个米缸一个水缸,米缸是空的不过水缸里有小半缸水,陶罐则被他拿来熬粥了。
  待打扫干净,他又从自己的行李中拿出一个油纸包,里面包着的是两斤小鱼干,鱼是他自己钓的,也是他亲手腌制晒干的。
  他将小鱼干切成均匀的小块儿,放入早已烧热的油锅,几次翻炒后放入些辣子盐巴,不一会儿小鱼干的香味就开始在山顶弥漫。
  一碟小鱼干,一碗小米粥,李云生坐在大槐树下树桩做的桌子边吃了起来。
  李云生边吃边拿起来那本之前李长庚扔给他的练气诀看了起来。
  准确的说这本书应该叫《外门弟子练气法决》,看名字李云生就明白这应该是一本入门级的修炼书籍,扫了几眼他便将书放下了。
  这倒不因为这书太薄太简单,正相反这书作为练气的基础法决,许多东西都说的很仔细,仔细到一些经脉的名字,以及修炼的时辰。
  李云生这么快放下,不过是因为他自幼看书速度就极快,因为没钱买书,从很小开始他便有意地将自己看过的内容记下来,年月久了,不知道是惯性还是天赋,只要不是很庞杂的书李云生基本能做到过目不忘。这本是极了不起的天赋,不过李云生父亲一门心思寻仙,根本不知道儿子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有时候看李云生读书读得痴了不免还要骂他几句。而李云生根本不觉得这是什么过人的天赋,甚至很长时间,他都觉得这是一门见不得人的手段,因为他觉得这跟偷书无异。
  他喝了两碗粥,油炸小鱼干吃了三分之一,就收拾桌子去洗碗了。
  “原来这修炼的过程,就是以自身灵脉为引,纳天地灵气入体,周而复始,练精化气,所以叫练气啊。”一边洗碗,李云生一边喃喃自语道。
  他看书有个习惯,先记下来,然后再在脑海里回想,这本初级练气诀,跟他以往读过的那些书相比,简直让他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却很有趣,他觉得比之他在俗世读过的任何书都要有趣。
  洗完碗,这本初级练气诀他已经读懂了一个大概,也明白为什么杨万里要让李长庚给他这本书。
  “如果按照书中所说,运用好不同的呼吸吐纳的方法,以精化气以气为力,这样就可以让力量生生不息,就能完成从山下到山上挑二十担水的任务,也就是说师父他是在考验我。”
  他将碗筷洗好擦干净,又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灶台旁的架子上,摇了摇头暗道:“这些仙人脑子里的弯弯绕绕,比我们市井小贩还要多。”
  接下来他从屋里取出扁担和两只木桶,看了看天色应该是卯时,“如果我亥时睡觉,我总共有八个时辰的时间,以我现在的体力挑一担水来回最少需要一个时辰,一天最多也就能八担水。”
  “所以如果今天能挑十担水回来,就说明这书里呼吸吐纳的方法是有效的。”
  这么想着李云生挑着两只桶下了山。
  第一担水挑到山上,跟李云生估计一样,他花了一个时辰有余,但他已是气喘吁吁,感觉双脚如同栓了两个大铁块,移动起来都极其吃力,不过这第一担水他没有按照那练气诀上的吐纳方法,他想自己亲身体会一下,用了跟没用是不是真的有区别。
  休息了一小会,他便再次下山。
  这一次挑着担子上山的时候,他开始按照书中教的那些吐纳方法,尽量让脚上的步伐与呼吸的节奏一致,虽然无法做到熟练,但是才迈开第一步李云生便察觉到,每次一呼一吸之间,都有一股极其舒适的清凉气流从他脚底涌出,瞬间将他身上的疲劳感全部化尽。
  有效!
  李云生一直波澜不惊的内心,涌出一股狂喜的情绪。
  对于“仙”的看法道听途说永远没有亲身体会来的震撼,虽然习得的只不过是基础的基础,但这一呼一吸间,李云生仿佛有种脚踩莲花直上青云之感。
  随着他对书中所讲述的吐纳运气之法运用愈发熟练,脚步也愈发轻盈,他对这仙府好奇心便愈发旺盛,他对于永生并无实感,但对于让人能够获得永生的道法非常好奇,这种从小到大一直被压抑着的求知欲,终于在此刻彻底爆发。
  不过第一天,李云生终究是没有完成任务,就算是在那吐纳功法的帮助下也只不过挑完了九担水。因为之前的计算中,他没有将自己身体的疲劳值算进去,挑完第一担水之后的身体,跟挑完五担水的身体是不一样的,而且……即便是有了吐纳术的帮助,他的身体的肌肉骨骼也承受不住这么高强度的劳动。
  李云生是一个很有度的人,他知道自己的长处,更加知道自己的短处,在挑完第九担水的时候他就停下来了,虽然如果咬咬牙还能挑几担,但是那样的话他身体恐怕很快就会垮掉,还不如循序渐进,待自己把吐纳运气之法和自己的动作练习得更加熟练,再来完成任务。
  而且李长庚对他说的是三天。
  其实在李长庚看来,李云生一天也呆不下去,二十担水从山下挑到山上,就算是他也要花费不小的气力,原本杨万里给他们规定的是一天九担,事情不多就浇二十担。那二十担不过是他随口一说,这种世家公子哥他见得多了,别说二十担,只说让他们挑水还住山上他们就受不了了,恨不得立即跑回家向爹妈诉苦。
  这秋收一到,白云观的人就忙得忘了日月。一晃眼三天过去了,李长庚正扛着几捆稻子放到白云观的晒谷场,刚把这些稻子放下就见迎面走来一个中年男子。
  男子个子极矮,身材壮实,衣衫上不少补丁却干净非常。
  “哟,大师兄,好些时日没见了!”
  李长庚满脸憨笑的迎了上去。
  “一身脏兮兮的,衣服也不穿好,这是在观里可不是在你家,要是遇上来观里的客人怎么办?你要我说多少遍才能长点记性?”
  身长八尺有余的李长庚被不足五尺大师兄骂得头也不敢抬。
  “师父前些天让你带进来的小师弟,他跟你一样也是从瀛洲来的,在这里没亲没故,对仙府一无所知,师父没空,则让我跟你说一声,你多照看着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0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