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大秦(校对)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290

  白栋满意地点点头:“师兄说得没错,不过这不叫兴风作浪,而是运用经济手段打压对手。所谓‘上兵伐谋’,这就是伐谋的一种,我为此花费了足足半年时间准备,否则又怎敢再次与师兄对赌、夸口不用一兵一卒就让魏国难过?师兄啊,你这次输了,可要信守诺言留在秦国半年时间,当然,若是半年后老秦不能令师兄满意,我也会信守诺言送师兄离开的。”
  “我刚刚出山不久,并未建立寸功,你如此花费心思留我,当真就如此看重师兄麽?”
  孙宾看了眼白栋,虽然这位小师弟掳他入秦的手段并不光明,却更说明了对他的重视,让他心中也颇为感动;若不是有涓师兄在魏国,说不定他就会同意留在秦国了,毕竟白栋也是清溪门人,不是什么外人:“你只管放心,师兄我也是言出必践之人,不会混赖反悔,不过你是不会赢的。”
  “哦?白栋愿闻师兄高见。”
  “你不是兵家,不明白这天下最大的财富就是军队倒也情有可原,不过师弟既为秦国重臣,难道就不知道天下列国都有最后一笔‘国本金’不会轻易动用麽?除非是遇到极大灾难,又或者面临灭国的危险,这笔钱都存放禀库,应占国家库藏的一成之多!魏国是天下强国,光是这一成的库藏,便抵得上秦国全部库藏了罢?所以就算盐价大跌,魏国经济因此受到影响,魏国也不会乱,更不用说尝到什么苦头了,师弟啊,你的手段高明,可惜还是太过年轻了……”
  “师兄是说我年轻?”
  若不是自己将人掳来,孙宾这个初出茅庐的天真小正太不被庞涓活活坑到死才怪,如今见他一本正经地教训自己太过年轻,白栋当场喷饭的心都有,好容易才忍住没笑:“那么涓师兄可不算年轻了罢?有他在魏国,还怕那魏王不动用国本金麽?”
  “你勾连了涓师兄坑害魏国?不对不对,涓师兄要做的是天下第一名将,当今天下,只有魏国能助他完成心愿,他又怎会坑害魏国……难道是因为惠施和公子昂!”孙宾总算聪明人,猛然想通了其中的关键。
  “师兄也说了,天下最大的财富就是军队,当年犬戎以战养战,硬生生逼得周王迁都东移,更何况魏国今日之强,还是犬戎的十倍百倍?魏国如今已经有了四十万魏武卒,他们不事生产,每日只练战仗,就连父母妻女,都有国家发放的口粮,这些军人是师兄理想中的军队罢?可就是这四十万魏武卒足足吃掉了魏国一半以上的赋税!魏国经济稳定时自然是养得起他们,经济一旦崩溃,你猜会如何?”
  孙宾定定地望了白栋半天:“师弟,你好毒!魏国经济一旦崩溃,便只有削减武卒数量,否则就要用兵列国,到别国去抢钱!魏王一心称霸相王,自然不肯放弃军队,所以就必须发动战争,如此正合涓师兄心意。”
  白栋哈哈大笑:“正是如此,所以我只要稍稍透露一些计划给涓师兄,他就会帮我劝说魏王动用国本金,因为魏国经济越是崩溃,这仗就打得越大,正合他的心思。师兄也是兵家,你且说说看,若是魏国在此时动兵,是否要吃苦头呢?”
  “国家穷困,以战养战,就如临水击敌,不能大胜便会大败,师傅说过,魏国虽强,却在四战之地,此大患也,涓师兄虽是兵家大才,却最喜恃强凌弱,而且从不将对手放在眼中,若他招惹的国家太多,只怕魏国就要吃苦头了……”
  “师兄果然是最了解涓师兄的,到时魏国吃了苦头,师兄可就算输给我了。”白栋哈哈大笑:“承让承让,小弟算是又赢了一场。”
  “如今战事未起,一切都还是未知,你这手‘上兵伐谋’也未必就能成功……慢,上兵伐谋乃是《孙子兵法》所载,恩师只传过我一人,师弟你是从哪里听到的?”
  孙宾猛然瞪大了眼睛,仿佛见鬼般看着白栋。
  “呃,是啊,我是怎知道的?”白栋顿时一呆,自己也是太过得意忘形了,怎么就说漏了呢?”
  第三百二十章
不传之秘?
  白栋是真的心软,否则也不会用高于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各国盐商手中的精盐了;在他和徐公的联手打压下,魏国精盐的价格以一种类似自由落体的速度迅速下跌,不怕你不肯卖,因为卖晚了损失会更大。
  白栋管这叫救市。大市场的建立可不仅仅是为了打击魏国,华夏太需要这样一个调节各国商品的市场了,他可从没想过只用一次就让市场崩溃掉。徐公也是个极有洞见力的商人,如果只是为了打击魏国,他也未必肯趟这趟浑水;毕竟魏婴一疯,天下各国都有极大风险,首当其冲的就是齐国这种可以威胁到魏国霸权的国家。徐公的心思其实很矛盾,一方面担心齐国顶不住疯狂的魏国,一方面又对齐人安于富贵不求进取的风气大为不满,不过最终还是决定给魏国一些教训,如果魏人真的攻齐,或许会唤起国人热血,一振萎靡之风,也不枉费他一番苦心。
  各国盐商都不是傻瓜,眼看着盐价一路狂跌直降五成,大家吐血的心都有了,此刻却有白子肯用高于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他们手中的精盐,这哪里还是做生意?这就是搞慈善啊!
  所以赵姬的话音未落,就被一帮盐商团团围住,这个五万石、那个十万石,有多少卖多少,因为争先恐后险些都要打一仗才好,在赵国、燕国、齐国、楚国,各处盐业据点的管事们都在忙着收购魏国精盐,装上白家和徐家早就准备好的大车,运向大江以南和崤山以西的秘密仓库中。这些仓库都是白栋早在几个月前就安排下的。根据他所记忆的历史知识。这些仓库所在的位置都远是离日后的山东战场。不会受到战事影响,而且都是水路交通极为方便的所在,只等战事结束,这些魏国精盐足够整个华夏吃上三年,若是专供老秦,都能吃到秦武王举鼎的那一天。
  盐价崩溃对于魏国来说却是一场灾难,聚集在魏国的各国盐商跑得无影无踪了,生产出的上品精盐忽然就卖不动了。降低盐价都没用,无论魏国怎么降,速度都比不上盐业市场的降价速度,魏国敢降半成盐价,市场就敢掉上一成。现在的魏国光是从事盐业生产、销售的相关人员就足足超过了五十万人,这还没算增加的十万魏武卒,这些新增的‘职业军人’可都属于‘预算外开支’,盐卖得好就没关系,如今一旦盐价下跌,他们的军晌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当。能足足拖跨魏国。
  反应最快的是惠施和公子昂一脉的官员,现在发往大梁的竹折子已经堆成了山。都快将魏婴活埋了;若非公子昂是自己的亲弟弟,惠施更是忠心耿耿,魏婴几乎要怀疑这二人是故意与自己过不去。这才短短几天的时间啊?这两人一系的官员就都疯了,有要求立即停止举国生产精盐的,有要求缩减魏武卒数量的,更有甚者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庞涓,要求追究他的过错!当日若不是庞涓一力怂恿,魏国怎么可能动用国本金,如今又怎会如此狼狈?这些人认为庞涓当杀,五马分尸都不够惩罚的!
  真是举国滔滔皆曰可杀啊……魏婴现在真的很感谢庞涓,因为就算庞涓不提出将国本金投入盐业大生产,他也迟早会忍不住动用,如今庞涓倒成了替罪羊、被群臣交相攻击,他这个国君只要躲在上将军身后等待这场风暴过去就好。
  庞涓却毫无身处风口浪尖的觉悟,而且比任何人都更兴奋、更激动,像打了鸡血一般的上将军听到盐价下跌的消息后开怀大笑,不住地称赞白栋手段高明!了不起啊,不愧是咱们清溪弟子,果然是说到做到,半年谋局、一朝出手,魏国积蓄数十年的雄厚底蕴竟然为之动摇?惠施那帮人都是傻瓜啊,他们根本就看不清当前的局势,真以为君上扩军备武就只是为了好看麽?没钱了怕什么,咱们可以去抢啊!淮上诸侯不是一直对君上阳奉阴违麽?如今魏国大变,君上就是不想打也不成了,我庞涓自会带领四十万精锐横扫天下,成全我王霸业,也成全本将军令名!
  庞涓的请战书几乎是与弹劾他的折书同时送到了魏婴面前,在这封慷慨激昂的请战书中,涓师兄当真是与白师弟配合默契,将盐价下跌、魏国经济受创的主要责任归咎于齐赵等国的‘阴险’手段,却丝毫没有提及白家和徐家商社暗下的黑手。
  魏国既然要以战养战,抓住两个商社厮打是没有意义的,山东各国才是庞涓眼中的肥肉;当魏婴在朝堂大赞上将军的睿智勇武,并确立了未来五至十年内魏国将以兵事为先的国策后,惠施与公子昂也只能无奈对望,他们反对的始终是庞涓而非魏国,既然君上已定下国策,他们也只能为庞涓摇旗呐喊,将屎盆一下扣在以赵齐为首的山东诸国头上,却对白栋这个始作俑者视若不见。
  魏婴和庞涓就没想过要在此时打老秦的主意,一是碍于两国的停战合约,二来老秦实在是太‘瘦’了,而且民风强悍,远不如山东各国有油水,尤其是齐国,齐人富甲天下,而且民无斗心,欺负起来最是顺手不过。
  没有军晌不怕,我们去向赵国要、齐国要、鲁国要!庞涓就是这样安抚嗷嗷叫的魏武卒的。一旦决定了发动战争,魏国这台可怕的战争机器便显示出最高的效率来,老将龙贾率魏武卒五万、囤兵五万,陈兵于齐卫边境;而庞涓则自提武卒十万、囤兵五万,整整十五万大军压在赵国边境,准备要按住了赵国猛打。
  原本要到周显王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353年附近才会发生的魏、齐、赵三国大战在白栋这只小蝴蝶的影响下整整提前了八年上演,而且此战一起,恐怕连原本应该置身事外的鲁宋等国都难免要被波及。
  孙宾拿着一本简单装订的书籍,满脸都是惊诧莫名的表情,甚至比听到涓师兄悍然发动战争的消息更为吃惊。
  这本书的封面上写了四个大字-‘兵家探微’,打开后第一页上就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下又分始计、作战、谋攻、军形……用间等十三篇,其中记载竟与恩师秘传的《孙子兵法》大半相合,虽然偶有出入,有些竟是认识更深,其中提出的观点让他这个孙武的后人也要佩服。
  这怎么可能!
  这套《孙子兵法》因为是先祖所作,所以恩师只传了他一个人,就连涓师兄也不曾学到。在大梁时,涓师兄几次询问起这部兵法,自己都不曾接口,原因倒不是要故意对涓师兄隐瞒,实在是恩师不许传于他人,否则就是对不起祖宗。可这位白师弟却是从哪里学到的?孙宾看着白栋,只觉一股凉意直到脚心,难道是自己在睡梦中不小心泄露了?可也不该泄露的如此完全啊?
  白栋看着一头大汗的孙宾,几乎要笑破了肚子。《孙子兵法》在这个时代是不传之秘,可在后世就不算稀罕了,后世的各种版本,将孙子兵法用于商业、经济学、公共关系学……怕不有几百种之多?他当年是做律师的,为了在当事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学识渊博,还真是背诵过《孙子兵法》的全文,如今默写出来,虽说不能保证完全准确,却也能对上十之八九,而且其中还加入了历代研究者的心得,有些说不定连孙武都不曾想到,这一下拿出来,不吓死孙宾才怪。
  “呵呵,师兄问我是从哪里知道了‘上兵伐谋’的道理,如今师兄总该明白了罢?”
  “你这个小偷啊!”
  孙宾劈手抓住他的胸口,怒道:“快说!你究竟是从哪里偷窃了我家的兵书!”
  第三百二十一章
我要去希腊
  难怪孙膑会大怒,真是太过份了,把自己掳来秦国也就罢了,还去偷窃人家的兵书!孙宾感觉非常委屈,他在鬼谷时是师傅的心肝宝贝,出山后又被师兄高接高送,何时被人如此对待过?而且他是个聪明人,难免就要眼高于顶,目中除了师父和师兄更无他人,如今却被小师弟如此戏弄,这如何能忍?
  何况师傅曾经说过,这部孙子兵法是祖先所作,天下有资格学习的只有他一个,就算涓师兄与他亲如兄弟,也是万万不可传授的,如今却被人一整本的默写出来,能不疯麽?
  孙宾红着眼睛紧紧抓住白栋的胸口,他好歹也是拳法大家,这一下用上了力,白栋只觉呼吸困难,连连挣扎道:“放开我!师兄你能不能不要如此激动,真当这部兵法是你家的秘传呢?就我所知,世上知道这部兵法的就有不下五人!你还当是宝贝?”
  “胡说八道!这是恩师秘传,怎可能被别人得知?你休要骗我!”
  “我可没有胡说……”
  白栋微微摇头,万分诚恳地望着孙宾:“师兄常年幽居谷中,可知我华夏虽大,却还有许多海外之国,其中也有城邦国民、灿烂文化?不瞒师兄说,原本我也是不清楚的,每每对人言说恩师曾在梦中带我游历海外诸国,只当是欺人之语,直到收了一个叫做西尔德的弟子,才知在遥远的西方有个叫爱琴海的美丽海域,在他的周围。还有叫做希腊、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我这位弟子就是来自希腊。他的母亲甚至是一位‘公主’。在她的城邦中,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学者叫做亚里士多德的,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拥有渊博的知识,就像恩师一般伟大……”这个时代的古罗马还处于共和时期,影响力及不上拥有璀璨文化的希腊城邦,因此白栋只是一语轻轻带过,重点介绍的还是亚里士多德。
  孙宾是什么人?只要稍微了解他的历史就知道,这货离开鬼谷后其实是一心要辅助庞涓做个幕后军师。希望功成名就后,可以安安静静地做学问;就连被庞涓坑害后,也只是为了报仇才率领齐军大破魏国,而后就一心撰写自己的兵书、拳谱、为世人留下了《孙膑拳法》《孙膑兵法》和精心注解的《孙子兵法》,这样的学问家突然听说世上还有个牛掰哄哄的亚里士多德,不大感兴趣才是怪事。
  “亚里士多德?希腊城邦?爱琴海?居然还有公主?”
  什么罗马共和国希腊城邦都是闻所未闻,公主却是听明白了。战国时有许多新兴词汇出现,春秋时王公的子女都被称为‘王子’‘公子’,这时却有了公主的称谓。
  孙宾盯着白栋看了半天,却是有些疑惑:“我听恩师说过的的。华夏最西的国家就是秦国,再向西就是大月氏控制的西域走廊以及羌人和城廓诸戎。对了。据说在西域之西,还有一个叫做波斯的国家,却是没听过有什么希腊和爱琴海啊?”他天生好学,听到世上还有自己不知道的海洋和国家,顿时来了兴趣,一时竟忘记追究自家兵法泄露的大事。
  “恩师是这样说的麽?”
  白栋不由暗暗称奇,后世曾发现商王墓中出现了新疆的和田玉,可见与新疆的交流古已有之,只是受限于经济发展和购买力,没有像后世那般形成丝绸之路而已;所以鬼谷子知道河西走廊乃至新疆的都不奇怪,只是没想到这位牛人居然还知道波斯帝国的名字?看来自己这个穿越者也不能小看了天下英雄啊,历史上没有记载过的东西,可未必就不曾发生过。
  轻轻咽了口吐沫,白栋随口忽悠到:“呵呵,这个波斯帝国确实了得,可惜疆土虽广,却是一群没什么文化的野蛮人,师兄家的兵法就是流露到波斯,只怕也没人认得呢。不过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不一样了,人家与咱们的恩师一样,那也是一位大大的学问家、应该……应该被称为‘亚子’,这位‘亚子’虽然不识华夏文字,真要有华夏的书籍到了他的手中,多半也能揣摩一二,知道这是极其珍贵的兵书,然后秘密保存下来……”
  “你说我家的兵书泄露到了希腊?被那个叫亚里士多德的得到了?”孙宾猛地瞪大了眼睛,伸手又要抓白栋的衣领;此事关系重大,他也是沉不住气的。
  “是不是他得到的我却不知,不过我那个弟子叫做西尔德的,却是从母亲遗物中得到了这本兵书,少年时更曾修习。对了,还忘记了告诉师兄,那日平灭孟西白三家反叛,我这位弟子曾统领西族大军,让小弟吃了许多的苦头,我看他的用兵手法极是厉害。”
  白栋在心中暗暗提醒自己,回头就要用飞鹰传书送一份《孙子兵法》给西尔德去。这小子聪明伶俐,虽然年龄还小,却是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想来帮自己圆圆谎还是没有问题的。自己也是口不择言,无意中竟说出了‘上兵伐谋’来,结果被孙宾追问,无奈之下也只得拿亚里士多德说事儿了,反正此去希腊万里迢迢,也不怕他跑去查证。至于孙武当年有没有泄露兵书,那就是天知道了,估计这位孙师兄也未必知情。
  不过看孙宾紧张的模样,估计此事一天不能查证清楚,他是一天不会离开老秦的,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可不算咱欺骗师兄罢?
  “希腊……亚里士多德……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孙宾定定地望了白栋半天,忽然抓住自己鬓角,痛苦地叫了起来。
  “师兄,什么叫做原来如此?难道你早就知道兵书泄露的事情?”
  “我家的兵书,确是泄露过……”
  孙宾长叹一声道:“《孙子兵法》原是有一正本,一副册,副册先祖送于了恩师,正本则由他老人家自己保留,准备传于孙家后人。可在他老人家去世后,孙家后人按照祖先指示之处去寻找兵书,却发现盛放兵书的匣子还在,兵书却是不翼而飞了,若非如此,我家又何以会家道中落?幸亏恩师找到了我,将我带去鬼谷学艺,否则今日的孙宾,只怕早已是个行车走浆之徒了……”
  “这就是了!”
  白栋一拍大腿:“师兄家的兵书明明丢失,却不见出世,可见定是走得极远啦。原来竟是到了希腊!不过亚里士多德先生是个学者,得到了别人家的东西,并没有故意宣扬,西尔德的母亲若不是一位‘公主’,加之天资聪敏,怕也不会看到这本兵书的。师兄不必担心,除了亚里士多德,就是小弟和西尔德知道师兄家的兵书了,就算加上师兄,也不过只得五人而已。”
  “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就算被外人学得兵书又如何?不通其中精妙之道,得了也是白得!”
  “师兄此言有理,咱们华夏的好东西,那些西方蛮子如何能够明白?亚里士多德虽然聪明睿智,却是远远不及师兄的一根手指头。”
  “话却不是这般说,你既说此人是西方的大学问家,想必他也差不到哪里去。”
  孙宾看看白栋,忽然一把抓住他的手:“咱们虽不怕他们得到兵书,不过此物乃是先祖遗留,万万不可让它流落外邦。所以我是一定要去希腊的,你那个学生在哪里,就让他替师伯做个向导罢……”
  “师兄要去希腊?”
  白栋听得目瞪口呆,你又不是唐僧,没事儿去什么西方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2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