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大秦(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290

  这个人就是庞涓,天下无双的庞涓。
  白栋还是忽略了蝴蝶效应带拉的可怕后果。历史上的围魏救赵和桂陵之战比现在最少晚了五六年,那是因为在公元前355年以前,魏国的霸主地位不可动摇、没有任何国家敢于向魏国挑衅,魏国更没有因为白栋的种种手段而陷入经济危机,在国家内部,公子昂和惠施还可以钳制庞涓这个战争狂人。等到魏国发现山东诸国开始变得强大、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时,邯郸已经成了随随便便就能驻守两年以上的天下第一坚城、齐国也在田因齐‘重贤臣、远小人、奖墨昭、烹贪腐’等一系列改革立法的漂亮手腕下走向强国之林,而且这个时候孙膑也来到了齐国白栋为了给老秦争取发展的时间,过早挑起了中原大战,拯救大军师孙宾也远远比随便拯救一个‘大兵’来的影响巨大。现在公子昂和惠施已经制衡不住庞涓了,因为魏婴的眼睛比庞涓更红、更疯狂!眼下的邯郸城还远远比不上五六年后的坚固、齐国还只是个二流国家、孙宾还不叫孙膑,如今正乐呵呵地带着他的弟子西尔德在西域草原称王称霸呢按照嬴渠梁的计划,两三年后当可在西域建立老秦别土。‘西君’白栋的名字更是在嬴渠梁夫妻间提了多次。只是白栋还被蒙在鼓里而已。
  此时的庞涓无论精力、智慧。还是经验都处在最巅峰,魏国更是比历史同期多了足足十万魏武卒!没有孙膑的协助,凭田忌的脑袋还想不出围魏救赵的办法,而且现在的齐国根本就没有能力去袭击大梁,就算庞涓和龙贾带走了二十万魏武卒,留在大梁的魏军也能轻易击溃任何一只敢于侵犯大梁的敌军。
  又是一阵秋风起,城头上驻守的赵军不禁缩了缩脖子,在将主的呼叱下开始整理已经凌乱的战甲、将布满伤痕的剑戈磨的更锋利一些。
  太阳又一次从地平线上升起。魏营中的炊烟开始由浓转淡,最终渐渐消逝,可恶的号角鼓令声又响起了,赵国的士兵仿佛看到了恶魔一样的魏武卒再次欺近了邯郸城魏军疯了,庞涓也疯了。从开春那一天起,整整有七个月了,魏军每天都保持着高强度的攻城频率,一天有十二个时辰,那个疯子庞涓倒有八个时辰是站在战车上面的!这场漫无休止的战争真的太残酷,赵国士兵每天都会见到自己身边出现了新面孔、那是填补上来的新兵。而且用不了多久,他们自己也会被一张张新的面孔代替号称天下坚城的邯郸拥有五万守军。加上四处郡县赶来救援的部队,足足有七万人之多,可在这半年的守城战中,赵军所剩已不足四万!可魏军就像永远也死不光一样,每到清晨,只要不下大雨,装备精良的魏武卒就会像蝗虫一样扑向邯郸城,每一天这座城池都在颤抖,每一天守军们都会以为这是最后一场战斗了随着数以百计的巨型石炮轰在城墙上,天空也猛然间变得明亮起来,那是数以万计的火箭,就像一片巨大的火烧云般盖向了邯郸城。
  顶盾!
  新上任的将主刚喊了一声,就被一枝火箭射穿了咽喉,守军们却仿佛没有看到这幕惨剧一般,迅速伏下身体,将盾牌顶在脑袋上,就像一只只人形的山龟。
  第一百九十三次攻城战,开始了
  将近落日时下了一场雨,让这场攻城战比往常提前了半个时辰结束。等魏军退去后,邯郸城上就开始传出断断续续的哭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其中有刚刚加入军伍的新人,也有身经百战的老军。哭泣不是因为怕死,而是为了那些死去的袍泽;燕赵慷慨悲歌之士向不畏死,可当面对这场仿佛永无休止的战争时,每一个士兵都感觉自己将永远沉沦于黑暗、永远不会再有见到光明的一天,精神上的崩溃是最可怕的。
  禽滑西从堆满尸体的城头上走了下来,忽然感觉一阵疲惫。本来以他的武功,就算是经历了半年的攻防战也不至如此疲惫,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疲累;望着城上城下的数千具尸体,看着那些为了守卫邯郸重伤或者丢掉性命的墨家子弟,禽滑西第一次怀疑起自己坚持的理想墨家‘兼爱非攻’的理想真能够实现麽?自从墨子建立了墨门,一代代的巨子和墨者为了天下和平而抛头颅洒热血,魏强赵弱,墨家就来帮助赵国,若是赵强魏弱了,他们就去帮助魏国如此的锄强扶弱,只是希望强者达礼、弱者保身、天下人没了恃强凌弱之心,则为世界大同。可为什么墨者苦苦奋斗了百年,天下的战争不但没有因此消弥,反倒愈演愈烈呢?
  长叹一声,禽滑西转头望向正在一群卫士保护下向他走来的赵成侯。
  这半年来赵种表现的可圈可点,几乎每天都会走上城头指挥大军作战,身为一国之君,居然身带伤痕三十几处,光是盔甲就换了整整五副。在这半年中,禽滑西得到了他的友谊、他也得到了禽滑西足够的尊重。
  “赵公”
  禽滑西微微点首,指了指城上疲惫的赵军道:“若是再没有援军到来,邯郸怕是守不到冬日来临了。”
  “巨子辛苦了,赵国永远欠墨家一份情。”赵种疲惫地摇摇头:“援军不会来了燕国中山国与赵国向有仇恨,断然不会来援、鲁宋懦弱、楚国太过遥远、齐国”
  “田因齐为君后大力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显见是个有为之君、意在争霸天下,他会看着赵国覆灭?赵公不是说齐国肯出兵麽?”
  “齐国是出兵了,可是田忌率领的四万大军刚刚渡过黄河便在巨鹿遭到魏卫联军的袭击,齐军大败”
  赵种叹口气,双目赤红地望着禽滑西:“经此一战,田因齐是不会再派援兵了。赵国已孤立无援,唯有奋死一战!墨家对赵国已是仁至义尽,却是不该断送在这里,寡人此来,就是要劝巨子和墨家子弟离开邯郸。”
  “多谢赵侯。不过墨者协守邯郸并非是为了赵国,而是为了墨家‘兼爱非攻’的理想。今天是魏国强,墨家就来帮助赵国;若是有一天赵国强了,墨家也一样会去帮助魏国,所以赵侯并不亏欠墨家什么。何况一天战事未停,便是还有转机,燕国齐国和楚国不能来援,难道赵侯忘记了还有秦国这个西陲霸主、还有那位名动天下的白子麽?”
  “向秦国求助?这怎么可能秦人虽与魏国有隙,却在河西一战后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国约;而且秦国就算倾全国之力,也不过才有十万可战精兵,这是嬴渠梁最后的本钱,他怎么舍得为赵国拼命?而且魏国攻赵,说来还是那位白子引虎东进的大手笔,秦国得此时间修养生息还来不及呢,又怎会破坏既定的计划?”
  “呵呵,秦国要强大,所以才将祸水东引以争取时间;可我相信嬴渠梁和那位白子也不会希望看到魏国真的灭了赵国罢?赵侯请放宽心,我自有办法让嬴渠梁出兵;只需要修书一封,以墨家的名义送交白家商社,请他们代转秦国就好”
  “巨子修书一封,就能让嬴渠梁派出援兵?”
  赵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知这封书信”
  “书信写好后我会用铁泥封口,其中的内容就连赵公也不可知晓。因为世上可以看到这封信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嬴渠梁、一个是那位秦国的白子,否则这信就没用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
老秦初强
  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表面的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其实都是虚的,穷兵黩武或者大搞举国经济就能迎来表面的繁华,可是如果没有法制护航,这种表面的繁华也迟早是空中楼阁,终有轰然倒塌的一天。
  白栋很清楚老秦的现状,所以没有去期待‘法治’,现阶段只追求较为完善的‘法制’,商标权和专利权的实施就是一个尝试,经过近三年的发展,现在的老秦商家已经充分享受到了这两项法律带来的好处,随着白家商社、甘家商社、杜家商社的生意越做越大,渐渐遍布华夏各国,一些有远见的诸侯和卿大夫已经开始在自己国内推行类似的法律,田因齐的齐国和赵种的赵国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当一项法律开始被某个区域内的国家集体遵守时,法律共同体的建设也就不是梦想了。现在只是秦国的影响力还嫌不够,不只是军事上不够强大、经济方面除了一个白家商社秀出同侪外,整体实力还比不上齐楚这样的老牌经济强国,而且秦国的法制在白栋的推动下也只是处于萌芽状态,远远比不得后世的罗马帝国,后世那个横跨地中海两岸的庞大帝国可是有着更为完善的立法和司法体系,《罗马法》《海商法》甚至一直影响到一千多年后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卫鞅现在对白栋是既敬且佩,现在他总算是明白了,这位白子可不仅仅是卖弄些奇技淫巧和口舌上的功夫,对法令的理解更是令他踮起脚瞪大眼睛也难望项背。公子虔的事情该有多么棘手?真割了这位前朝大公子的鼻子?正如白栋说得那样,日后他卫鞅会死得很惨;可如果不割。又会让国人嘲笑他这个变法大臣没有责任担当。
  在任何人这都是一个难题,可到了这位白子手中。居然就被轻轻松松解决了?老秦满朝臣子和国民看到的不是一个莽撞行法或者缺少担当的左庶长,行法酷毒的左庶长仿佛是睡了一觉后就变得清醒了,学会了每日三省吾身?居然主动上书国君,说什么‘法者为国之重器,不可掌于一人之手也’,这算是什么意思?
  在白栋的点拨下,卫鞅很快就领会了立法与执法之间的关系,身为变法大臣,他应该是一个执法者。可以提出立法思路,可如果将立法执法一肩挑之,难免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时再无退路。
  如果是在汉唐宋明,白栋恐怕很难让一位手握大权的变法重臣接受这种思想,可现在是在百家争鸣的先秦、卫鞅更是法家百年不出的杰出人物、他白子更在秦国举足轻重,有了这些条件,让卫鞅明白立法、执法分立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一窍通百窍通,以卫鞅浸淫法家多年的底蕴。很快就看出在老秦建立一个立法机构绝对是法家里程碑式的进步,老秦的变法成功固然是他的追求,完善立法过程、填补法家空白难道就不是麽?他是卫鞅,思路活跃的法家卫子啊!
  卫鞅郑重其事的提出加上白栋的背后支持。嬴渠梁和满朝臣子自然是喜闻乐见,于是一个以嬴渠梁挂名、白栋、卫鞅、甘龙、杜挚为常设立法大臣的立法司就这样成立了,这与希腊人的议会、罗马人的元老院有很大不同。立法司只是从事立法、法令解释工作,是对君主的补充完善而非对抗。司寇处和卫鞅的变法活动仍然相对独立,彼此间并没有隶属关系。
  立法司的建立让白栋轻轻松了口气。这个想法其实他早就有了,一来是忙于诸事未曾得闲、二来对于封建时代的王权、君权总有种莫名的恐惧感,认为这件事的推行会非常复杂、要做很多准备,却忘记了他此时已是连嬴渠梁都要避让三分的白子;也忘记了这个时代的诸子和国君都在苦苦寻找治国良药,比起儒家墨家提出的治国思想,完善立法、令立法与执法相对独立其实更靠谱一些;更忘记了早在三百年前,管仲就曾经做过这种事。只不过管仲为了快速集中权力,将立法权收于自己一身而已,虽然换来了更高的效率,却无法培养起一个具有生命里的立法机构,等到他一死,齐国又陷入立法执法不分的混乱状况,经常是君主早上拍拍脑袋就能发布一项法令,到了晚上感觉不妥,就可能收回来,而且在执法中遇到问题,更没有权威机构加以解释,很容易造成‘执法错误’和‘异相执法’。
  为了表示对立法司的尊重,卫鞅很‘慷慨’地二次变法的内容提交立法司审查了,其实二次变法的内容不会因此而发生任何改变,不过立法司会对法条做出一定的解释,例如在推行中受到最大阻拦的‘改风易俗’法令就会首当其冲;首当其冲的结果不是改变什么,而是更合理、更科学的执行,对卫鞅的执法工作其实是利大于弊的,而且在这次‘司法解释’的过程中,执法力度和方式方法将更条文化、科学化,简而言之就是在推行过程中不可以‘反人民、反社会’,例如白栋提出的对少数民族兄弟的别样对待,这是要写入解释的,对违反法令者的惩罚,也在解释中规定了‘劳役刑’和‘罚金刑’,只要反对者不是结党成社、恶意攻击老秦国府煽动判乱的,刑罚都不可牵涉人命!
  这样的改变让儒家墨家农家工家奔走相告弹冠相庆,先秦时代的百家分野太过清晰了,要治国变法首用法家,可法家最大的问题就是执法过于严苛,立法权往往集中于变法者一人,如今白栋借解决公子虔之事,以白子威势相加,才让卫鞅耐下性子认真思考法律的真正目的以及立法与执法的相互关系。这真的就是一层窗户纸,原本只是受历史见识所限的卫鞅一旦接受到较为现代的法律思想,立即就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当然这也是白栋几年来经营声望威势所得。若还是那个在屹石村的大男孩,那是万万不可能引发卫鞅的思考。就算换了老甘龙提出,卫鞅多半也只当有人放了个屁。
  在‘虚怀若谷’的左庶长的亲身参与下。立法司很快就针对二次变法内容拿出了详细的司法解释,根据新出台的解释,公子虔和卜戎异当处罚金之刑,聚众反对新法实施的封地老族和西域戎人或者被处以罚刑、或者处以劳役,只有为首者才会被处以监禁,而且不伤性命。
  司法解释出台后不久,卫鞅便行令取消了公子虔的劓刑。公子虔的鼻子保住了,他不需要再把自己锁起来当宅男,然后等待侄子赢驷为君后跑出来诬告已经成为商君的商鞅;卫鞅的名声也保住了。他简直成了自查自省的代表,一力推动立法司成立,并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审视了自己拟定的法令、完善司法解释、解释一出,立即尊照执行,老秦臣子和国民看到的不是一个朝令夕改没有担当的左庶长,而是一位对法令建设精益求精、有公无私的变法良臣。
  华夏人民就是太善良了,新的司法解释一出,对卫鞅的怨声载道立即就变成了感恩待德,白栋看了都不觉唏嘘。多么好的人民啊,他们没有过多的要求,世代都是任劳任怨,只要统治者稍微对他们好一些。就会得到他们十倍的报还。两千年前是如此,两千年后仍是如此,如今自己也算是统治者的一员了。若是不能强我华夏、惠我人民,当真枉费了老天给的这次机会。
  摆平了卫鞅的事。然后还要满足那个‘吸血鬼’赵良,这货要钱要的虽是狠了些。倒也是个能办实事的。关中之靠在泾渭之间也,先治水患、后得水利,还怕没有更多的良田麽?这些田地除了分给国民,还要准备白白送于那些肯来老秦落户的西域戎人,这才不到一年时间而已,在老秦尝到了甜头的戎人已经无法放弃这样的幸福生活,他们呼朋唤友、四处宣扬老秦的好处,如今就连最遥远的城廓诸戎都有人远来老秦,起初还是经商做工学习,时间一长,难免就对老秦有了归属感。
  这些逐水草而居的戎人是很难安定下来的,可是一旦安定下来后,他们就会深深迷恋上这块土地,所以现在立法司最重要就是迅速出台几部有关落籍戎人的法令,例如《戎人田籍法》《戎夏交婚法》《戎工保障法》等等等等,西域定则关中定,关中定则老秦强,老秦人还别不服气,谁让人家少数民族兄弟人口少生活艰难呢?咱华夏人就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紧密团结这些少数民族兄弟!老秦的闺女嫁人戎家要倒贴钱、戎家的闺女进了秦人家中就有种种福利保护,当婆婆的可别想给人家气受,这就是咱老秦的胸怀。白栋其实比任何人都明白,有了如此‘不公平’的法令和民族倾斜政策,最多两代,西域戎人就会变成根红苗正的华夏子孙,二哥还说要在西域建立什么别土,什么别土啊?到时西域就是老秦神圣不可分割的土地,谁不服气谁就得挨揍!
  要封白栋为‘西君’的事情已经隐隐有风声传出,嬴渠梁很小心,故意放出风来就是要看白栋和群臣的反应,白栋推动变法、经略西域可都是躲在幕后的,这让嬴渠梁一时看不透自己这位兄弟的真正心思,若是贸然封他为西君,万一白栋不喜,那就反为不美了。另外老秦自百里奚之后,已经多年未有国内封侯的事情,老甘龙是三世老臣都未曾得此封赏,不看清楚群臣的态度嬴渠梁也是不好轻易行事的。
  要照卜戎异的说法,你管这么多做什么?白家叔叔就该当封侯!在这种事情上,男人总是理性的,女人则总是感性的。
  正在嬴渠梁犹豫不决之时,禽滑西的密信到了,虽然是通过白家商社的‘飞鹰点’寄来,却是一封直达栎阳宫,一封去了白家庄,都是铁泥封口上加了雁毛的,表示十万火急且为重要机秘!
  “邯郸势微,竟向我秦国求取救兵?禽滑西以为他是什么人,他墨家爱打这种莫名其妙的仗,难道也要拉我秦国下水不成?此事怎么又牵扯到了四弟……跳蚤姑娘?”
  仔细看着书信中所写的内容,嬴渠梁面色大变。
  第三百六十二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已经是三更时分,栎阳宫中仍是灯火通明。
  没有让普通的内侍和宫女在旁,只有卜戎异坐在一旁,紧张又有些激动地望着正在对饮的这对君臣兄弟。
  不是白家的高度白酒,这种酒好是好,可惜喝不多就要醉人,无法凸显男儿豪气;嬴渠梁和白栋喝的是传统秦国老酒,,酒浆如奶,浓白甜糯,喝上个五六碗才有感觉,身高七尺的汉子若是来了兴致,个个都能做连干十八碗的打虎好汉。
  见范伯又拿了一坛热酒来,嬴渠梁示意他也坐下,笑指着白栋道:“范伯,你看这小子还像那个天下闻名的白子麽?如此扭捏犹豫、委决不下,真就是个女儿家。范伯你说,这场仗该不该打?邯郸要不要救?”
  范强扫了一眼摊放在矮几上的两封密信,摇头笑道:“君上与白左更商量事情,老臣怎可插口?”
  “你是寡人最亲近也最尊敬的臣子,景监去了左庶长府后,司情处的事情也是你在看顾。范伯你就对这小子说说,咱老秦如今的实力如何?是否可以一战?”
  “老秦原有精兵六万、屯军十三万,若起倾国之兵,大概是二十万人左右,不过这三年来蓝田练有三万精锐新兵,义渠王臣服后,老秦可调用的义渠军也有两万左右,计算起来,应有二十四万大军。”
  “范伯还少算了一些,老秦这大半年来经略西域,已有数万戎人迁移到秦国为民,他们或是做工、或得分田。大半都是带了家人来的;自立法司颁发《戎人奖爵法》后,他们只要加入我军并能立下战功的。也可得封金赏爵,眼下我秦军中已有八千戎兵。个个都是现成的好战士,只要稍加训练,就是可用之军。还有那曾经的雍郿精骑,孟西白之叛后,这些精锐骑兵都已被国府控制,屯于老秦西疆一带,若以舟船运载,三五日便到栎阳,这又是至少两万人!”
  嬴渠梁越说越是振奋:“若不是禽滑西来信。只怕寡人还是迟迟难以下定决心对魏国用兵,如今看来老四你这手祸水东引可不仅是为老秦争取了时间,更是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机会!庞涓和龙贾带走了二十万魏武卒,邯郸攻瘦半年,这二十万人已成疲惫之师也;魏国虽然还有二十万武卒未动,可以老秦近三十万大军,已足可一战!老四,义渠那一仗你打得漂亮,如果我将倾国大军交于你手。你有几成把握?”
  “如果是孙宾带兵,或有五六成把握,我……我连一成把握都没有……”白栋有些哭笑不得,二哥这是把他当成超人了?庞涓是什么人?如此人物用兵。哪怕是围城一年,也绝对会保持士兵的战斗力和士气,所谓疲惫之师如何说起?现在的魏国比历史上桂陵之战的魏国更要强大三分。就算他知道围魏救赵的法子,要击破数十万魏军到达大梁又谈何容易?二哥这是被三十万大军冲昏了脑袋。以为有了三十万大军就可以包打天下了?现在可不是秦穆公的年代,拥有五师五万人就可以称霸天下啊。
  “孙宾是你的师兄又如何?还不是要在白子的安排下老老实实经略西域?寡人知道平安郎的本事。你说没有一成把握,其实就是有八九成把握了。就这么定了,你来做援赵大军的上将军,寡人相信你定可旗开得胜,大破魏军!”
  “我?君上……二哥……我的好二哥,我是真的不行哇!”
  “寡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得行!”
  嬴渠梁嘿嘿一笑,拿起矮几上的两封密信冲白栋扬了扬:“老四,禽滑西可是个说到做到的人,所以就算是为了跳蚤和我的好兄弟,秦国也定要打上这一仗了。更何况这已经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周王室虽然衰败,却连魏婴也要尊奉,至少在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你虽是天下知名的白子,还得过王命嘉奖,却也无法担当此事,莫说是你,就是寡人和老秦也是承担不起的。魏婴为何要攻略赵国、觊觎天下霸主之位?不过是要正一个‘王’名而已,你二哥虽然不才、老秦虽然寒弱,难道就不想会盟相王,得到周王室的承认麽?你要帮我!”
  “我……”
  “白家叔叔,嫂嫂不信什么孙宾庞涓,也不信什么墨子孔子,嫂嫂就相信你一个人;君上在见你之前,已经秘密见过了上大夫和军中诸位将军,听到秦国要出兵援赵、所有人都要反对,可当听到君上要委派你统领大军,虽然扔有反对之音,却不是那么激烈了。禽滑西的密信嫂嫂也看了,就算你不为老秦和你的二哥,难道也不为跳蚤妹妹麽?”
  白栋算是明白嬴渠梁为什么要卜戎异深夜坐陪了,原来‘夫人外交’的手段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人用得炉火纯青,面前坐着的可是一国之君和一国之母,都在眼巴巴地望着自己,这可让自己如何自处?究竟打还是不打,说没有一成把握是假的,两三成把握够麽?除开木仲屠那次不算,自己指挥的第一场大仗就是面对天下第一名将庞涓……是否该想个法子骗来那位远在西域的孙师兄做帮手呢?想想还是算了,如今的孙宾与庞涓感情深厚,到时还不定是帮谁呢……
  “也罢,此事总是由我而起,二哥既然要与魏国交兵,我便做了这个上将军又如何?不过二哥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否则我是不干的。”
  “哈哈哈,就知道你有办法对付庞涓,只要能大破魏军,莫说是三个条件,就是三十个寡人也答应你。”嬴渠梁哈哈大笑,在他眼中自己这位四弟就是个‘超人’,除非是四弟不做,只要肯做的事情那就必然会成功,庞涓这次麻烦了。
  “第一,秦国不可发倾国之兵,我最多只要十五万人,十万也成……”
  “只要十五万人,平安郎你莫非是疯了不成?魏国带甲百万,抛开战力一般的屯兵不论,光是天下精锐魏武卒就有四十万!若非有赵国牵制了二十万武卒,寡人就是尽发倾国之兵也必败无疑,你却只要十五万人?”嬴渠梁像看疯子一样看着白栋。
  “我就要十五万人,多了不要,二哥再说,那就降到十万?不过这十五万士兵都要是二十五岁以下的精壮,蓝田新军要给我,雍郿精骑要给我,那八千戎人战士也要给我,二哥能答应麽?”
  “好,二哥就答应你!倒要看看你小子这次能为老秦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未必就是惊喜,说不定还是惊败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2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