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二郎传(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1156

  但这件事,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道门的大劫,就应在了人族身上!
  想当初,女娲因造人有无量功德,本是六位得了鸿蒙紫气者中修为最低的大能,却第一个成圣。
  三清见得人族,也明了自身之路,故而立下三教,相继成圣。
  其中,阐教、截教、人教,皆在立教时提及“护卫”人族,故而借了人族之气运,纷纷成圣,化作了道门三教主。
  西方教的那两位暂且不提,那又是另一番证道的法门。
  却说三教提及庇护人族,但在人族兴盛前后,并未发挥太多作用,也就意思意思收了几个人族的亲传弟子,这就给道门存下了祸根。
  如今大劫应玉帝之请而显,落到了道门头上,却是在南洲人族俗世之中进行……
  一饮一啄,只能说是有天道在定。
  不少阐、截的大能将目光放在了南洲之上,开始苦思冥想该从何处入手。
  历来大劫,皆有大机缘隐匿其中,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第二百二十五章
玄功大进得玄令
  大劫风云动,万仙南洲行。
  不少身影悄然潜入了南洲之中,寻找着自己的机缘;不少人则远远地避开南洲,恨不得直接去三千大世界之中藏起来。
  若非洪荒素有流传,大劫来临若应劫者躲过去了,合该应劫之人便会遭受百倍千倍的劫难,恐怕此时的洪荒五部洲中,逃亡三千大世界之中的修士已经如过江之鲫。
  也没办法,大劫未曾被引动之前,谁能想这劫难竟会涉及到圣人?
  女娲一怒,大劫始动;这大劫若是真的爆发,岂不是会有圣人大战?
  到那时,又该是何等的修为,何等的人物,才能明哲保身、侥幸得存?
  阐教仙人此时方才明白,为何元始天尊之前会命他们寻一二徒弟挡灾祸,圣人弟子的名头,这次确实叫不响了。
  早在大劫来临之前,阐教十二金仙的广成子相携赤精子,一同入了南洲寻徒,自是命中与那殷洪、殷郊有师徒之缘。
  但直接收徒大商两位太子,这挡灾的意图也太明显了些,故而两位大能只是暗中观察这两位帝辛之子,静待时机,收做徒弟,去应封圣之灾。
  杨戬不在,也无人知道这是两头白眼狼啊。
  阐教众仙纷纷效仿,大多入世间寻找;也该陈塘关李家兴盛,那李靖早年修道,而后入朝为官,此时也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兼具大功德。
  其长子、次子,被阐教文殊广法天尊与普贤真人同时相中,收入门下调教,自然就是日后的金吒木吒。
  而灵珠子也在太乙真人的嘱咐下,为投胎转世做准备,他自己选的,要投胎的也是李家,却是一门三兄弟尽入了阐教门下,李靖也是水涨船高,福源更增了几分。
  另,大商武成王之子黄天化、商朝大将邓九公之女邓婵玉,西岐诸侯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等等等,但凡福源深厚,被推算出与大劫有关之人,各自都有仙缘上门。
  一时间,大商内外一片沸腾,凡夫俗子大多不知发生何事,朝中文武也自不知方外之士为何纷纷上门。
  但有仙缘上门,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能让自己的孩子拜入仙人门下修行,就算得不了长生不老,也可延年益寿、命过千岁,何不美哉?
  那日后掀起无边腥风血雨的封神之战,最开始的这一幕,却是分外和谐。
  也就是在女娲显法身之后的一个月,姜尚、申公豹这对宿敌师兄弟,被接引去了玉虚宫中修行,为出世做些准备。
  朝歌城中,歌舞升平;
  四海之内,暗流涌动。
  帝辛勤于政务,雄心勃勃,闻太师出兵北海捷报频传,武成王率军征伐四方,战功显赫。
  文臣武将尽皆忠心耿耿,都觉商汤基业千秋万代。
  但也有能人看出了此时潜伏的危机。
  诸侯势大,八百镇诸侯之地,百姓只闻诸侯之令,不通帝王之名,各镇诸侯拥兵自重,尤其是以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势大为患。
  朝歌之兵若不动,诸侯自不敢有半点异动,但只要朝歌之兵兴起讨伐,诸侯便会蠢蠢欲动,四方互持。
  大劫在前,原本对政事丝毫不感兴趣的方外修士们,也不得不研究商朝此时的局势。
  但不少人总觉得,那帝辛乃是天生的帝王之才,虽性格狂放霸道了些,但也不至于有亡国之患。
  除非,另有变化。
  但阐教的天命在西岐,截教的劫数于朝歌,天道虽未显化,但两位圣人老爷却早已心中有数。
  问题就在于,这封神榜由谁上,怎么上。
  北洲轩辕坟,瘴灭湖湖心岛。
  琼霄依然在此地等候,只是太过无聊,正侧躺在一处华美的车辇上休息。
  这车辇……竟然也是灵宝,周身光芒挡住了瘴灭湖的瘴气,让其上躺着的黄衣少女舒适又安逸。
  灵宝车辇……
  也是没谁了。
  “那小子该不会是被撑死了吧?竟然还不出来。”
  琼霄打了个哈欠,随手拿了本书简,依靠在那静静的读着。
  她像是毫无心机一般,很单纯的在这里等杨戬出来“分红”;可杨戬却是知道的,这位截教大能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暴起杀人,那必然也是眼都不眨一下。
  湖心岛上爬伏着一只龟,庞大的身形盖住了整个小岛;但这只是虚影,各处都不凝实。
  此时,这玄龟虚影周身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瘴灭湖中的灰白瘴气,也被一点点的吸入它那鼻孔之中,化作精纯的元力与一份怨念,同时灌入体内的大殿中。
  大殿中星光如海,杨戬依然盘腿坐在宝池之上,但身下的宝血只剩下了三分之一,已被他吸纳了大半。
  杨戬此时无喜无怒,面无表情;这并非是因他定力高深,而是之前这三个月中,惊喜接二连三,每一日都有非同寻常的变化。
  先是玄珠激增,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五十六颗,直接让杨戬的实力蹿升了一截,替杨戬省却了万年苦修之功。
  那时,宝血只消耗了三分之一;正当杨戬想一鼓作气将玄珠凝聚出七十二颗时,玄龟老人却说了几句话,让他停下了单纯积累法力、增加玄珠的路子,苦思冥想。
  老人说的是:
  “此宝血可助你打开天地门,冲过生死关,莫要都耗在凝聚玄珠之上。玄功战法第五重乃是质变之处,若能打开天地门,你便可乘风化龙。”
  杨戬当时就愣了下。
  先不说玄龟老人为何对八九玄功为何如此清楚,单说那“天地门”一词,就让他感悟颇多。
  他早有预料,第五重玄珠境时,八九玄功的圆满为八九七十二颗玄珠,这看似合情合理;但要想突破桎梏,打破极限,需得再凝出第七十三、七十四颗玄珠。
  更甚至于,可能真正的八九玄功的大圆满之数,就该是九九八十一颗玄珠!
  天地门,天地……
  杨戬似乎有所得,立刻停下了凝聚玄珠,思虑了五日,又开始吸纳池中的宝血。
  这次,杨戬却开始重新推演八九玄功前五重。
  以玄龟之精血沐浴己身,强健筋骨,更增气力;
  玄血再生,蕴无尽奥义;
  玄气充盈,隐隐在灰蒙蒙之中多了一份玄色,更显玄妙;
  玄罡更是多了一份神通,可凝成宝甲护身,与星光战甲相得益彰,威力倍增。
  前四重乃是根基,第五重登天梯,第六重领悟自身本命神通,第七第八重才是真正的登临高处,笑傲天地行!
  锤炼了一遍根基,杨戬花费了一个多月,又消耗了三分之一的宝血。
  但随之,杨戬陷入了某种顿悟之中,这自是因玄功完美无憾,根基牢固、毫无瑕疵,故而有了新的体会。
  顿悟半月之久,待杨戬醒来时,反而并未直接吸纳玄龟宝血,将目光落在了玄龟之外,那凶险至极的瘴灭湖中。
  杨戬当真是胆大包天,凭仗着自己吸纳了玄龟之血,与瘴灭湖中的瘴气有了同源之力,竟尝试吸纳瘴灭湖内的灰白瘴气!
  这瘴气,其实是最为凶险的“融道”之毒,蕴含玄龟之道,若沾染一点,自身之道只要不敌玄龟之道,便会根基全毁、烟消云散。
  但杨戬如今,却将一缕灰白瘴气引入了掌心,用玄气慢慢同化,抽丝剥茧一般,将其中的那股怨气剥离,将其中的道抽出,只留了那玄龟血脉之力,纳入了体内。
  老人曾言,瘴灭湖有一半玄龟宝血,杨戬当然不想就此放过。
  玄龟之道对于修士而言乃是剧毒,但对于用玄龟宝血提升修为的杨戬而言,却是补品。
  只是那怨气难处理了些,杨戬只得取出一些灵石,让怨气依附其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