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250

  不用多作解释,舰队中每个人都明白这道命令的用意所在,在主炮弹药和油料均可一战的情况下,放下包袱堂堂正正与敌一搏也正是官兵们一直以来所期待的。
第31章
挑战纳尔逊
  英国战列舰“纳尔逊”号高大的舰桥前方,以金字塔形布置着三座硕大坚实的主炮塔,9根粗而长的炮管从它们前部门洞式的炮廓内伸出。固有的配置令它们无法同时向战舰前方作出齐射,但当目标出现在舰体左右两舷时,它们便能以号称欧洲最强的齐射火力予以致命打击。
  在这艘英国战舰重甲保护下的司令塔内,皇家海军准将维克斯·兰赫正通过望远镜观察前方海面上的那两艘德国战舰,它们已经由最初一前一后的队列改为分兵两路,德国人准备发挥他们暂时的数量优势,这并不足为奇。在更远处的海面上,另一艘悬挂德意志战旗的庞然大物仍在全力西行。在维克斯眼中,它的价值远不如这两艘德国战列舰来得大,但若不是它先前为自己的轻巡洋舰所伤,德国战列舰根本不需要摆出这样的架势。
  “左转15度,将全部主炮火力集中到敌旗舰上!”维克斯眼不离望远镜的下达了这一命令。
  “是,将军!”副官立即通过舰上电话向各相关部门传达指令。
  巨大的战舰缓慢的开始转向,随之转动的还有舰上那3座气势逼人的主炮塔,待一切调整有条不紊的完成之后,全部16英寸巨炮都一致指向战舰左舷前方那艘德国战列舰,而它此时则以舰首对准本方——这一姿态在规避对方炮弹和攻击对方时的优劣显而易见。
  伴随着隆隆的巨响,黑洞洞的炮口喷射出刺眼的烈焰,带有巨大动能和破坏力的炮弹呼啸着飞向1.4万米外的目标。在日德兰大海战中,双方的战列巡洋舰队就是在这个距离上开始交火的,结果德国人凭借精准的炮火和有效的穿甲弹很快击沉了英国战巡“不屈”号、“玛丽女王”号并重创“雄狮”号。如今这场交火其规模要小上许多,但依然对双方海军乃至整个国家的战略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我们的任务是不惜代价的拖住它们,直到帕豪斯爵士带着舰队主力赶来!”
  炮声刚刚暂时平息下来,维克斯转身对自己的参谋官,一位穿着雪白海军制服、年纪约在四十左右的中校说出这番话。他这时候并不频频看表,其实这里每个人都知道,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主力离这里还很遥远,这都要“归功于”德国人此前的诡计。
  “是的,将军!”面色严峻的中校在一旁应和到。
  维克斯又道:“要做到这一点,唯有在它们利用航速优势逃跑之前用重炮击伤它们!”
  “您说得对,将军!”中校礼貌的回答说,“以一敌二且面对沙恩霍斯特级这样的对手,想要获得全胜确实太难,能让敌人减掉一半的航速,我们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巨大的动响,就如同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雷声一样。维克斯和他的副手不约而同的举起望远镜。在远处的海面上,先前由“纳尔逊”号9门主炮发射的406毫米炮弹刚刚落下,它们在浪涛之间激起高达数十米的白色水柱,并形成了一堵骇人的水墙,一时间那艘目标战舰竟不见踪影,但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却能够通过这个景象大致判断出炮击的效果。
  维克斯一脸平和,他的副手依然脸色严峻,不一会儿,当最高点的水花纷纷回落时,那艘深色涂装的德国战舰便又出现在人们视线当中,并用它上面同样威力惊人的主炮回击,那些炮口喷射出的火光远远呈现出橘红色,在阴沉的海面上格外显眼。大口径炮弹在空气中划过时发出特有的呜咽声,对于任何一艘战舰而言,哪怕只落在附近海面也是够呛的。
  即便对大口径炮弹怀有与生俱来的恐惧,但“纳尔逊”号相当坚实的装甲还是给了英国舰员们相当大的信心。因为全部巨炮居于舰体前侧的布置,它被一些海军人士戏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浅水重炮舰”,其实它的航海性能并不比那些远洋战舰差,只是在扛上重甲之后,任由它的主机满负荷运转也只能勉强维持23.5节的最高航速,而它的对手,德国海军目前为数不多的主力舰之一,在航速方面的优势可谓明显。
  震慑心理的巨响中,英国军官们心有余悸的透过司令塔舷窗看着高高升起在十米开外的白色水柱。一直以来,他们都为自己和德国海军差距明显的射击精度而苦恼不已,一如德国人为自己海军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而失落那样。结果在同级别一对一的对抗时,英国人取胜的信念普遍不高——而在战争爆发之时,德国海军官兵普遍对和英国海军作战感到失望。
  落在十米外的炮弹并不足以对纳尔逊号坚固的舰体造成直接伤害,但由于舰上能够明显感觉到晃动,维克斯还是谨慎的令部下随时关注舰上各设备的运转情况,上一次大战的经验告诉他,猛烈的震动也有可能导致舰上一些最精密的器械损坏,例如光学测距仪和无线电设备。
  半分钟之后,又一批炮弹落在距离战舰仅有4、5米的地方,纷飞的弹片轻而易举的登上这艘英国战列舰的甲板,有的砸在司令塔外壁上当当作响,有的在露天炮位上肆虐。同为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但刚刚开炮的这艘在中长距离上的炮击精度更胜一筹——别看“格奈森瑙”号的口径主炮比这片海域的另外两艘英德战舰小了好几个级别,但由于采用长身管的炮管,射程并不逊色于英国人的406毫米炮,而且在装备了先进的测距仪器并且官兵训练有素的情况下,主炮准头叫英国同行们既羡慕又害怕。
  维克斯咬咬牙,命令到:“让副炮去对付它,主炮继续对敌旗舰射击!”
  “是!”副官虽无异议,但在传令之后透过舷窗眺望海面时,仍对那两艘相隔甚远的德舰流露出忧虑的目光。别看11英寸炮弹威力不比15英寸炮弹,任何一艘战舰多挨上几炮都是没有好处的。对于这一点,作为德国海军将领的海诺·冯·芬肯施泰因中将有着比英国人更为深刻的体会。
  “左满舵!1分钟后恢复原来航向,射击指挥室1分钟30秒后重新测定射击诸元!”
  当望远镜中的英国战舰上霍然出现闪闪红光时,张海诺非常及时的下达了新的机动命令。
  3.5万吨的战舰并不像它小山般的体形看上去那样笨拙,在近30节的高速下,战舰航向上的一个小小变化就能在短短数十秒内让它大大偏离原有航迹,尽管英国炮弹落下并爆炸的距离仍旧没有超过25米,但它却很快穿过炮弹掀起的水浪继续向一侧航行,并最终转回到原来的航向上,只是航迹成了和原来那条相平行但是间隔数百米的直线。
  另外一边,德国战列舰格奈森瑙号所遭遇的阻力则要小得多,在不足1.5万米的距离上,英国战舰的150毫米副炮几乎只能给它厚实的装甲搔痒,但它舰首6门主炮已经渐渐找准了目标,每一轮炮击所激起的水柱和那艘英国战舰的距离都在不断拉近。
  射击指挥室里,年长的射击指挥官无暇关注整个海面的局势,他的任务就是通过观察纠正本舰主炮的弹着点,直到炮弹准确的击中敌舰。他刚想喊出一个“短了”的指示,突然发觉敌舰的轮廓正在变窄,在这样的距离上,他虽然无法看清对方的动作,却可以通过这一变化推断敌人的行动,于是他连忙通过舰内电话纠正道:“按照刚才的射击诸元射击一次!”
  十数秒之后,这艘德国战列舰前部的6门11英寸主炮再次发出怒吼,随着距离的拉近,炮弹的弹道愈发平直,只过了16、7秒,便见得远处海面上腾起了新的水柱,这一次水柱的间隙出现了不同于敌舰射击时的火光,并很快有浓黑的烟团出现。这时候,沉稳的射击指挥官发出了击中敌舰的确认口令。
  话筒那头顿时一阵欢呼声,只是远处传来的隆响让他们记起这依然是最为严酷的战场,于是每个人都以更加高昂的士气投入到重复的装填工作中去。
  此时此刻在“纳尔逊”号的舰桥左侧位置,完全露天的4.7英寸单装速射炮连同炮位上的几名炮手已经不见踪影,更靠近舰尾位置的木质交通艇只剩下小半截,而布置在低半层甲板位置的双联装6英寸副炮塔也已扭曲变形,黑色的浓烟正从它的炮座位置往外涌,这一场面令人无限担忧起炮塔中炮手们的安危,可是仅过了数秒,人们的担忧便荡然无存。在一阵算不上猛烈的爆炸声中,一团烈焰从那炮塔上的破口涌出,并大有将这一破口扩大的迹象,长期呆在舰上的人都知道,这爆炸是炮塔内尚存的6英寸炮弹药殉爆而致。带有刺鼻气味的浓烟顿时在舰舷弥漫开来,两米开外的另一座双联装6英寸副炮仍在努力的向着舰首方向射击,但没人知道它是否还找的到目标。
  这突如其来的损失,对于维克斯来说却是战斗的正常细节,他更关心的是那艘正通过不断转向来保持与自己距离的德国战列舰,眼下的局势让他很轻易的看出两艘敌舰的分工,他很想下令调转炮口轰击另一艘距离更近的敌舰,却又担心装备15英寸重炮的这艘会趁机利用航速拉近距离并给自己更加致命的打击,另一艘德舰则会利用航速优势重新拉开距离,如此一来德国人就可以利用航速优势将这艘英国战列舰玩弄于股掌之间,维克斯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过在遭德舰11英寸炮弹直接命中后,他还是马上作出反应:
  “全速右转15度,2分钟后恢复原来航向!”
  这一命令令“纳尔逊”号既作出海上机动规避又能保持9门主炮齐射角度,但本舰炮手和敌人一样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一变化,望远镜中,16英寸炮弹距离德国战列舰又远了一些,同样的,德舰的下一波炮弹也落在了相对的安全距离之外。
  “太好了,就得这么干!”
  “沙恩霍斯特”号上,张海诺正为僚舰的第一次命中目标而感到振奋,眼见本舰主炮的弹着点始终和对方有些距离,他并不十分焦急——能够命中敌舰固然是好事,但也不能过于奢望这些操纵15英寸炮时间并不长的炮手们能够有“格奈森瑙”号舰员那样出色的发挥。装备15英寸重炮的沙恩霍斯特号用来诱敌以及攻坚,准确度更高的格奈森瑙号则是真正的得分手,其实在最初进行改装时,张海诺心里就已经有了这个基调,而后来和“声望”号的交火过程令他更加坚定了这一战术思想。
  “敌舰似乎正在转向!”
  一旁负责观测的参谋官声音不大,在主炮齐射时必然会被隆隆炮声所淹没,所幸的是,此时舰上的炮手们正在为新一轮齐射而作准备。
  隔着这样的距离,张海诺也能看出对方在转向,却无法非常及时的判断对方朝哪个方位转向,但这时候双方都无法派出舰载机,海战的模式本质上和20多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没有片刻的犹豫,张海诺命令道:“全速右转15度!”
  高速行进中的沙恩霍斯特很快按照指挥官的命令作出了转向动作,而随着航行方向的改变,舰尾那两门15英寸主炮终于获得了向敌舰射击的角度。炮位上的小伙子们看样子早已憋足了劲,他们毫不犹豫的参加到新一轮齐射中来,而在遥远的海面上,格奈森瑙号也在新一次转向后将右舷朝向敌舰,这虽然增大了受弹面积,好处则是可以集中舰上的全部主炮攻击目标。
  一望无垠且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双方战舰之间继续着你来我往的炮击,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指挥官很不情愿的看到两艘德国战列舰分别绕到了自己的左右两侧,而距离却从未拉近到1.2万米之内。当时针指向11时20分,纳尔逊号已经挨了德舰4枚11英寸炮弹以及数量更多的近失弹,舰上的伤亡也已突破百人,维克斯的心情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便得愈发的沉重,他接二连三的下达转向命令,但德国人始终在利用航速优势保持对本舰的夹击态势——两位德国舰长心有灵犀的指挥令他无可奈何,只盼望本舰主炮能够早点让德国人吃到苦头。
  “打中了!打中了!”
  突然间,“纳尔逊”号司令塔内一阵欢腾,军官们纷纷将目光聚拢到左舷位置,1万多米外的德国战舰上浓烟滚滚,德国军舰素以精密的防御著称,但人们毫不怀疑一枚16英寸的重磅炮弹能够让它尝到苦头,一些乐观者甚至已经觉得战局将就此扭转了。
  确实,这一炮直接命中了“沙恩霍斯特”号,但情况也远非英国人想象的那样“糟糕”,16英寸炮弹砸在了这艘德国战列舰左舷舯部位置的主装甲弹上,一座双联装150毫米副炮炮塔和一座105毫米的双联装高炮被当场炸飞,主舰桥根部位置的几个舱室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舰上的通讯线路几乎全部损坏,不但雷达无法使用,连无线电通讯也中断了,猛烈的震荡还令舰体前部的10.5米测距仪出现故障,即便如此,这一打击仍算不上致命。
  1分钟后,沙恩霍斯特号新一轮主炮齐射令这片海域的每一名德国军人感到无比振奋,虽然15英寸炮弹仍偏离了目标,但这至少证明这艘拥有足以和敌人抗衡之主炮的战舰并无大碍。与此同时,迂回到英舰右侧的格奈森瑙号仍在孜孜不倦的用11英寸舰炮轰击,三轮齐射之后,他们终于迎来了又一次收获,两枚炮弹锵锵命中目标,一枚炸中敌舰舰桥上部的射击指挥室,另一枚则给德国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竟从后部穿透了纳尔逊号的2号主炮塔并在该炮塔内部发生爆炸,狭小的空间内顿时成为烈焰和死亡的地域,只是由于英舰刚刚完成射击,炮塔内并无弹药堆积,这才没能给英国人更大的打击·即便如此,英舰顿时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火力,士气眼中受挫更是不用多说。
  “是舰桥上部,好!继续轰击!”
  在刚才中弹时因为震荡而摔倒的张海诺,顾不上肘部传来的剧痛依然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他此时并不知道格奈森瑙号发射的穿甲弹穿透了英舰主炮塔后部相对薄弱的9英寸装甲,但眼前的局势令他想起了日德兰海战中德弗林格号与塞德利茨号对玛丽女王号成功的夹击,两舰精准的夹叉射击很快令那艘英国战列巡洋舰在炮火中沉没。
  自从纳尔逊号命中沙恩霍斯特号起,双方炮手们突然间找到了灵感似的,炮弹接二连三的命中对方,格奈森瑙号在一分钟之内连续进行了两次急射,均有炮弹命中英舰,顿时打得纳尔逊号上浓烟滚滚,但就在张海诺为僚舰叫好之时,英舰剩余6门主炮再次发炮,炮弹划空而来的呼啸声越来越大,一种不祥的预感顿时在经验老道的军官们心中腾起。果不其然,十数秒后,一震极其猛烈的震荡令整艘战舰都颤抖起来,可是张海诺则无法体会到这一点——在爆炸发生的第一时间,他就不幸的失去了知觉。
第32章
发现
  “全体注意,5分钟后浮上水面!”
  在一艘内部设备崭新的潜艇上,歪戴着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短沿军帽的佩特·布舍刚刚离开他的潜望镜位置。透过这语气平和的命令,可以看出他对于自己的艇员们还是相当满意的,而他本人也不像大多数潜艇艇员那样一出海就疏于打理仪表,短短的胡须看上去是两三天前才刮过的,整齐的眉宇间更是显现出一股精明干练之气。
  随着上浮命令的下达,潜艇各舱室的艇员们顿时忙碌起来,指挥舱、轮机舱、蓄电池舱以及鱼雷舱都在做着上浮前的准备工作。艇长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后方下令上浮,这意味着附近海面至少暂时是平静的,但这毕竟是较为靠近英国本土的水域,不等佩特下令,一脸英气的枪炮官便已带着他的手下早早等在通往甲板舱口的竖梯下。
  上午11时50分,编号为U-169的德国潜艇在距离苏格兰海岸大约350海里处悄然浮上水面,此时海面上仍旧是风雨大作,而这也是艇长下令上浮最主要的原因——如此海况下潜望镜的观测距离实在有限,即便加上艇上的声纳系统,恐怕也难以发现数海里之外经过的舰船,而一旦浮上水面,艇上所搭载的FMG-39S型雷达就能将这艘潜艇的“视线”扩大数倍。当然,前提是这种一个多月前才开始装备部队的新型雷达能够正常运转。
  波涛起伏的海面上冒出的“黑色巨鲸”并没有在这空荡的区域引起任何反应,佩特少校身手敏捷的爬上指挥塔,他习惯性的举起大号望远镜就对着海面来了一次360度的全方位观察,不一会儿,前后甲板上的艇员们也都各就各位了。
  令佩特少校意气风发的,不仅是手下这群已经经过近半年训练与磨合的艇员,他所指挥的这艘1939年末方才完工新型潜艇也是他信心的一大来源。这级潜艇拥有1,600吨的标准排水量,在目前的德国海军被划为大型攻击潜艇,满编艇员56人,以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为主要武器,最多可搭载24枚G7改进型鱼雷,舰上还装备有105毫米甲板炮、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双联装20毫米机关炮各一座,水面最高航速20节,水下8节,由于采用了新型柴油机和大容量的燃料舱,其最大续航力超过2.5万海里。
  良好的常规性能之外,U-169还是第一批安装艇载雷达的德国潜艇,艇上目前使用的这种FMG-39S型雷达正常情况下可以探测到10公里以内的水面目标,但由于是第一种投入实战的艇载雷达,它还存在诸如易受海况干扰、长途航行后因海水浸泡而失灵等等缺陷,即便如此,它仍使得德国海军在潜艇技术方面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潜艇上浮后不多时,佩特少校就得到了来自指挥舱的报告:“雷达已开启,运转正常,探测范围内未发现舰船!”
  “保持观测!”佩特少校命令到,而在这之前,艇上的柴油机就已启动,突突突的声音虽然不算很大,但对于这空旷的海面来说还是有些突兀,没有人知道这些来自机械的声音能够随着海风传出多远,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FMG-39S的存在能够让他们在水面航行状态下先于那些未装备雷达的舰艇和飞机发现对方。在1940年4月时,德国海军仍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这种优势,但海军高层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一些不太有利的消息,那就是英国人正在加紧给自己的舰艇和飞机装配雷达设备。不出意外的话,即将完成现代化改装的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将是英国海军第一艘安装雷达设备的主力舰。
  作为一名中低层的海军指挥官,佩特·布舍并不明确知道时间对德国海军的战略具体有多么的重要,他接到的命令就是在这片海域潜伏,发现敌方主力舰只后的第一任务就是发报通知柏林,然后再寻找机会攻击目标。
  在海浪的作用下,行驶在水面的U艇并不平稳,在这样的情况下,艇上固定的高倍望远镜甚至无法正常使用,佩特简单分配了水面航行时的任务,枪炮长和他的人负责水面警戒,因为英国潜艇也有可能到这片海域来,大副和航海官负责保持潜艇航向的正确性——在潜艇司令部下达新的命令之前,这艘潜艇将按照预定计划巡视附近水域。除此之外,轮机长、鱼雷长和通讯官等依然各司其职。
  佩特抬手看了一下表,这时已经过了正午12点,他环视一圈海面,正准备进行下一步动作,便听得通讯官的声音从舱口下传来:
  “少校,您最好来一下,我们截收到一份奇怪的电文,极有可能是英国海军的内部通讯电文!”
  艇上电台截收到英国海军的电报不足为奇,关键是德国海军技术上还不具备及时破译英军加密电文的能力,所以这样的电文大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通讯官之所以这样说,那一定是有意外情况出现,佩特“噔噔噔”的沿着竖梯回到指挥舱,在这指挥舱其中一个角落里,正静静摆放着大名鼎鼎的恩格尼玛密码机。
  “少校,这是一份明码电文,但我们只截收到其中一部分,我们不知道它来自何处,但内容属实的话,那意味着至少有一艘英国舰艇遭到了重创!”
  通讯官递过一张比巴掌稍大、歪歪扭扭写着一些铅笔字的纸片,佩特接过一看,却又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受损严重,主炮已无法正常射击……正试图撤离……请急速增援……”
  通讯官揣测道:“电报中似乎没有表明战斗发声的方位,但我想应该距离我们很远!”
  佩特点点头,将文件纸递还给他,“也许是我们的潜艇攻击了一艘英国驱逐舰或者轻巡洋舰,但愿我们的人没有损失!”
  通讯官半开玩笑的说:“但愿如此!反正这种事情的谜底我们在航行途中是不会知道的,等回到军港的时候,真相才会大白!”
  佩特耸耸肩,不慌不忙的往竖梯那边走,通讯官则回到他的发报机那边,戴起耳机。正当佩特一只脚已经重新登上竖梯时,位于指挥舱另一侧的雷达员喊道:“少校,有情况!”
  “什么?”佩特快步来到雷达屏幕前,在潜艇东北方向的边缘出现了一个光点,但紧接着又消失不见了。
  雷达员非常专业的解释道:“它应该是在大约10.5到11公里外的地方,或者更远,依据目标大小和海况有所不同!”
  佩特立即通过艇上的传音筒问值守在指挥塔上的大副:“注意观察东北方,是否发现目标?”
  十数秒之后,大副回答道:“未发现异常!”
  “继续观测!”佩特拍拍雷达员的肩膀,然后快步走到竖梯那边,迅速沿着它上了指挥塔,此时阴沉厚重的乌云距离海面仅有数百米,加上风雨的作用,海面上的可视距离非常有限,佩特亲自用高倍望远镜观测了一番,终于在浪涛之间发现了一个微小的点。
  “转向正北,全速前进!全体做好接敌准备!”
  且不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趁机出来透气的艇员全部离开甲板回到舱内,只剩下佩特和为数不多的几名艇员。潜艇很快调转方向朝着正北方向驶去,20节的水面航速虽然不能和驱逐舰相提并论,但对于大多数货轮来说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不过佩特很快就放弃了这一揣测,因为望远镜里越来越清晰的船影告诉他,那绝非普通的商船,而且在它附近的海面上,佩特还发现了另外几个点。
  佩特当机立断,“准备下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