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250

  经过乱糟糟的重新编队之后,庞大的英国战舰群终于重新上路了,但经过刚才的“惊魂”,他们哪里还敢继续大摇大摆的直线前进,旗舰很快发出了走“Z”字反潜航线的命令,但这样一来,整个舰队前进的速度就被大大延缓了。
  数小时之后……
  “正前方发现水面目标,数量在十艘以上!”
  当雷达员的声音清楚的从传音筒中传来时,佩特·布舍少校和他的U-169号正行驶在苏格兰和冰岛之间靠近南部的水域,借着电筒的光,他看了眼手表,现在已是临近午夜了,也就是说从他丢失目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多个小时。如果再不能追上英国舰队,他有些怀疑自己还能否坚持下去。看来上天还不至于太过“绝情”,猎人终于为自己的耐心而获得了回报。
  几个小时之前,海面上天色渐黑,U-169收到了从基尔海军基地发来了一份密电,其内容令佩特和他的艇员们感到无比振奋:英国海军引以为豪的战列舰“纳尔逊”号在激战中被“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所击沉。这是德国海军水面舰艇自战争爆发以来所击沉的第一艘英国主力舰(声望号虽遭德国舰队重创,但最终为德国潜艇所击沉),它虽不足以立即打破英德双方水面舰队实力相差悬殊的格局,但在战略层面的意义却不逊于德国潜艇部队当初击沉英国航母“皇家方舟”号。大英帝国海军横行大洋的时代,似乎正渐行渐远。
  结合白天所截收到的一系列英军电报,佩特很容易的把眼前这支英国舰队和那场发生在法罗群岛附近的海战联系起来。眼下德国舰队已经取得了胜利,不出意外的话,这支庞大的英国舰队的目标已经从救援改为复仇,目标自然是那支相对弱小的德国主力舰队——只要它们还没有返回德国本土,英国人就还有在半路截击它们的机会。
  佩特考虑了一下,首先让通讯官向潜艇司令部发出密电,报告目前英国舰队的确切位置,紧接着摩拳擦掌的说道:“我们得想办法给这些英国佬一点厉害瞧瞧!现在,全速追上英国舰队!”
  不到10公里的距离,足以让U-169的艇员通过雷达摸清英国舰群的方位和部署,尚停留在目视阶段的英国人在这方面显然要吃亏许多,但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根据无线电测定目标方位是自上一次大战时期就发展起来的技术。U-169拍发出电报不久,便发现有两艘英国舰只脱离舰队疾速朝这边驶来,它们显然是有的放矢,而这一次佩特绝不想再因为下潜而耽搁了追击——潜艇的速度本来就不占优势,何况面对的不是一支航速缓慢的商船队而是一支战斗舰队,只消半个小时,英国人就能跑出十数海里之远,远远超出艇载FMG-39S型雷达的探测距离。
  在发现新情况后,佩特旋即下令全速转向。U-169低矮的轮廓很容易隐藏在黑色的夜幕下,风雨和浪涛也进一步削弱了英国水兵的观察范围,待那两艘英国战舰疾速驶来并在U-169先前所在位置寻找目标时时,佩特和他的潜艇已经距那里有4、5海里远了,他谨慎的下令只以噪音较小的电动机驱动潜艇前进,而这足以令U-169在如此距离上躲过对方的目视和声纳探测。
  尽管舰上的被动声纳没能找到目标,英国驱逐舰依然那片海域投下了一串串深水炸弹,爆炸声此起彼伏,海面上好不热闹。听着那远远传来的隆隆声,佩特继续率领潜艇向着英国舰队前进,不多时,雷达上的光点集体改变了移动方向,这足以令经验丰富的潜艇指挥官判断对方的意图。“Z”字反潜机动起源于上一次大战时期,是舰艇规避潜艇攻击最简单的方式,但当潜艇技术日新月异时,它已然不再像从前那么有效。在训练学校里,德国潜艇指挥官们早已经深入学习了如何在敌人进行反潜航行时抢占有利位置,这对于航速偏慢的商船尤其有效。
  午夜刚过,通讯官又给佩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从位于基尔的潜艇司令部发来的密电显示现在已有四艘德国潜艇盯上了这支英国舰队,在天亮之前还将有另外几艘潜艇加入进来,邓尼茨希望艇员们能够利用天亮前的黑暗伺机攻击英国舰只,争取达到扰乱对方战略部署的目的,给主力舰队争取到更多的时间调整部署。佩特心里一合计,决定继续保持直线向东航行状态,只要英国舰队继续以反潜航线行驶,他还是有机会找到攻击机会的。忌惮于英国人在无线电测向技术上的强大实力,佩特这时候没敢再向外界发出电报,也暂时没去联络正在附近活动的两艘德国潜艇。大约半个小时之后,通讯官报告说收到U-71发出的电报,他们正在英国舰队以北位置,不多时,海面上隐隐传来爆炸声,在惊讶于英国海军无线电测向技术之强大的同时,佩特只能默默祈祷那些被英国驱逐舰盯上的同伴能够交好运。
  此时此刻,远在德国基尔的潜艇司令部里依然灯火通明,以赫森和邓尼茨为首的潜艇指挥人员正密切关注着海上的局势。在大幅海图上,代表英国舰群的红色标识和代表德国潜艇的黑色标识异常醒目,黑色的潜艇看起来正在组成一个偌大的包围圈,但它们的数量却远比对手少,而且鉴于水面舰艇和潜艇在航速上的差距,相当一部分看起来接近敌人的潜艇实际上并无参战的可能。
  “四艘加上四艘也才八艘,太少了!”德国潜艇部队的实际组织者和生产负责人冯·赫森将军盯着海图思考良久,却依然只能不住的感叹:“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发动进攻,很难占到便宜啊!”
  数月前刚刚荣升海军中将的邓尼茨双手抱于胸前,脸上是刚毅的表情,眼神中却流露出几许无奈。
  “8艘,8艘!我们能够出动的潜艇大部分都被部署在挪威用来执行侦察和阻击任务,眼下在大西洋活动的只有区区27艘,其中就有18艘部署在北大西洋,但这个数字对于那片广袤的海域来说还是过于稀少!8艘恐怕已经是我们所能集中起来的潜艇数量的极限了!”
  赫森听出了邓尼茨话语中的抱怨,早在威悉演习制定之初,这位战术天才就非常反对大量调用原本就很吃紧的潜艇兵力参加挪威战役,他觉得潜艇是有效的进攻利器但在防守上却乏善可陈。不过由于这一决定出自元首之口,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也认为德国海军唯有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完成掩护陆军实施跨海登陆这一艰巨任务,潜艇司令部最终别无选择,唯有倾力配合。
  在德国海军现有的190多艘潜艇中,32艘正在接受大修或者改装,46艘上月底和本月初刚刚从大西洋返回,12艘在英国南部和法国近海执行监视任务,剩下的近百艘潜艇有百分之七十投入到挪威战役当中,其中约有40艘部署在挪威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近海,20艘在挪威与苏格兰之间海域实施侦察和机动,还有10艘部署在挪威海和北海之间。正如邓尼茨所说的,目前在大西洋活动的实际还不满30艘,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更是齐齐投入到挪威战役中,一度令英国人头疼不已的远洋袭击战也暂时性的偃旗息鼓了。
  赫森安慰道:“以潜艇的特点实际上并不适合掩护陆军登陆,然而英国海军实在比我们强大很多,元首和海军元帅作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邓尼茨以沉默来表示自己对此依然保留意见,眼下牢骚显然无济于事,只能想方设法的将手里这为数不多的潜艇更为合理的利用起来。早在上一次大战时,部分潜艇军官就尝试过潜艇狼群战术,并一度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和平时期,邓尼茨和其他潜艇军官继续研究和发展这一战术思想,在他们的努力下,到1939年战争爆发之前,德国海军的大多数潜艇指挥官已经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演练熟悉了这一战术的主要套路。开战后,德国潜艇司令部很快利用狼群战术组织了几次成功的作战行动,在北大西洋海域击沉了“皇家方舟”号就是最值得夸耀的战绩。那一次共有9艘潜艇参加战斗,是德国海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狼群”。
  赫森继续说道:“U-71在北,U-130和U-159在东,U-169在西,四艘潜艇眼下过于分散,而U-55、U-76、U-78和U-101将在数小时后从东、北两个方向加入,8艘潜艇攻击一支防守严密的护航船队绰绰有余,但这可是一支有不少驱逐舰护航的主力战斗舰队!在我看来,骚扰性进攻已经是我们能力的极限了!”
  站在海图前的邓尼茨继续保持他一贯的思考姿势,以沙恩霍斯特号为首的德国主力舰队已经平安返回挪威海,但他却不愿就此放弃袭击英国本土舰队的大好机会,尤其是有击沉皇家方舟号和声望号的先例,他更加坚信潜艇作为一种有效的海上进攻武器是能够威胁敌方主力舰队——各国潜艇部队在上一次战争中的表现就足以证明这点,而身为如今德国潜艇部队掌门人之一的冯·赫森更是有过指挥一艘潜艇先后击沉两艘英国战列舰的辉煌战绩。不过,如今各国海军的主力舰要比上一次战争拥有更加庞大的身躯、更好的防御和更为先进的技术,这使得它们更加难以被击沉。
  思索良久,邓尼茨转过头看着赫森,“我并不这么认为!战斗舰队的运作方式和严密护航体制下的商船队并不相同,一艘战列舰或者航空母舰的价值也远非一艘大型商船所能比的!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不应该放弃!将军,还记得冯·芬肯施泰因将军关于战争阶段的观点吗?”
  “海诺的观点?”赫森有些意外于邓尼茨此时提及这个属于私下性质的言论,但它当时确实到了几位将领的一致认可——海上战争应尽早结束,德国海军能力范围内的最大目的就是替德国争取到一个较为有利的和平条件,然后利用战争中获取的资源和空间继续扩充实力,而仅以德国海军目前的阵容,单方面击败英国海军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虽然这个观点并不适合德国大众,但它的确是目前形势下最理智的想法。我们无法指望意大利人或者日本人能够在战略上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应该打破目前的格局,然后才有获得最终胜利的可能!”邓尼茨满脸坚定的说:“所以,将军,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一切机会不断从心理上给英国人以打击!皇家方舟号、声望号以及纳尔逊号皆是如此!”
  半晌,赫森沉沉的说道:“好吧,将军,毕竟你是这里的作战指挥官,我想海诺一直支持你担任这一职务必然有他的理由!8艘潜艇,我想我们还损失得起!”
  “别太悲观!”邓尼茨嘴角难得的露出一丝轻松,“我们的潜艇指挥官们勇敢但不鲁莽,看看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吧!”
第35章
命运之线
  黎明之前的几个小时是人一天中最困乏的时候,但航行在苏格兰北部海域的英国本土舰队官兵却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不时在附近出没的德国潜艇令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自从上一次战争开始,那些黑色的海底猎手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及庞大数量的商船队最头疼的对手,虽然最近几天德国人的水面舰队展露了他们前辈的风范,有一个事实却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自战争爆发以来,被德国潜艇击沉的舰船要远比水面舰艇多得多。
  此时的英国舰队看似形成一个完整的编队,实际上他们的指挥官仍以舰型和航速为依据江舰队划分为三个部分,最快的编队由“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率领数艘轻重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它们原本以为自己将最先发现德国主力舰队并担当牵制任务,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着了德国人的道白忙活一天,现在它们仍扮演着舰队先锋的角色,只不过人人都很担心那支德国舰队已经沿着挪威水道溜回德国,那样的话他们的复仇之战便只有无限期的向后推迟。
  紧随巡洋舰分队前进的,是帕豪斯爵士亲自指挥的主力舰队,如今3艘战列舰和2艘航母合兵一处,组成了欧洲北部海域最具攻击力的战舰编队。不过对于这位年过半百的舰队司令而言,由于“纳尔逊”号的沉没和挪威战役的失利,他在军界的前途将就此黯淡下来。可以预见的,伦敦不会让一个接连失败的将领继续担任最为重要的本土舰队司令职务,在皇家海军有能力有资历的将领比比皆是,帕豪斯爵士并不关心究竟会由谁来接替他的位置,他只想在自己历任之前至少挽回一些颜面,然后在一个次要的角色上平静养老。
  在舰队靠近中部的位置,两艘身躯庞大的航母结伴而行,围绕在它们身边的是多达8艘的驱逐舰,它们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防御圈,以防德国潜艇从任何一个角度发起攻击,必要时还可以牺牲自我来保全战略意义更大的航空母舰。在这些驱逐舰中,有一艘曾经目睹“皇家方舟”号被击沉的全过程,它便是舷号为H-24的“急火”号,对于这艘战舰上的145名舰员来说,那一役既是他们的悲哀,也是他们的耻辱,因为他们没能和另外三艘护航舰艇保护好自己的母舰,在驱赶德国潜艇的过程中,甚至还有一艘驱逐舰为敌人的鱼雷所击中,导致那场战斗英国一方损失了近500名官兵,德国人却只有一艘潜艇受了轻伤。
  为整个主力舰队殿后的,是由轻巡洋舰“爱丁堡”号指挥的后卫部队,包括2艘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除了“爱丁堡”号是1939年服役的新舰之外,其余皆是舰龄较老、性能偏弱的旧式军舰,它们有的在战争爆发时进行了防空改装,但更多的是在加强反潜能力后用于给大西洋航线上的商船队护航,这次随本土舰队出击,一方面因为它们航程较远,能够和主力舰队一道进行远程机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皇家海军驱逐舰只的缺乏——在战争爆发时,不论是英国人、美国人还是其他任何一个海军国家,驱逐舰数量都不足以和各自的战略任务相配比,因而赶造驱逐舰成了各国海军的共同目标之一,即便如此,在战争初期和中期,各国将领依然要为此而感到烦恼。
  “右舷发现潜艇,距离3000码!……注意鱼雷!右舷发现鱼雷!”
  这样的喊叫声在这一晚已是不止一次的响起,这令许多人想起4月9日和10日英国舰队驰援挪威时频频遭到德国轰炸机袭击的场景,德国机群奋不顾身的攻击让人敬畏,但人们更愿意与敌人正面交火而不是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德国潜艇周旋,那些海底猎手如同幽灵一般,人们根本无法预测它们出现在何时、何处,声纳可以在一定距离上准确探测出它们的方位,却极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失去准度,且随着鱼雷技术的发展,德国潜艇可以从更远更隐蔽的地方发动进攻。
  警报声响起之后,位于舰队最右侧的三艘驱逐舰迅速脱离队列向着发现德国潜艇的方位冲去,其他舰艇则各自在海面上机动以规避来袭的潜艇。这一次,尽管指挥官们拼尽全力,却因为海面上可视条件的限制以及波浪的影响而遭受损失——轻巡洋舰“达娜厄”号舰首在机动过程中为一枚德国鱼雷所击中,巨大的爆炸穿透了舰体装甲并引发舰首弹药库的二次殉爆,间隔不到两分钟的爆炸是如此猛烈,以至于人们还来不及为挽救这艘战舰而作出努力。众目睽睽之下,这艘建造于一战末期的轻巡洋舰艏部朝下的迅速向海底滑去,舰上逾450名舰员仅有不到一半能够在战舰沉没前逃生,附近的两艘驱逐舰则冒着被德国潜艇袭击的危险靠上去营救落水人员。
  “达娜厄”号爆炸后不久,远处海面上响起了深水炸弹的轰鸣声,或许是看到己方战舰被击沉的缘故,那些英国驱逐舰格外卖力的投下一串串深弹,其密度远超过之前几次驱赶德国潜艇的行动,大有不将“肇事者”击沉不归队的架势。几分钟之后,风雨交加的海面上终于飘起了黑色的油污,英国人得意的通过探照灯监视自己的战绩,碎木块之类的漂浮物令他们心满意足的离去了。
  可视就在出击的驱逐舰归队后还不到一刻钟,警报声又从舰队另一侧响起,旗舰很快以灯光信号调动舰队中的反潜力量,先前击沉敌方潜艇的那几艘驱逐舰也匆匆赶往指定区域,可这一次他们很快丢掉了目标……
  潜艇部队跟踪和攻击英国本土舰队主力的消息,不断以电波的方式传到行驶在挪威海中部的德国水面舰队。在临时旗舰“格奈森瑙”号上,张海诺带伤坚守自己的岗位,那大幅的欧洲海图他早已看过不下百遍,现在依然在孜孜不倦的研究着。每当海军司令部有最新情况传来时,航海官的副手便会在第一时间在这航海图上作出标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英国人距这里还很遥远。
  对于潜艇部队与英国舰队的战斗,张海诺既感期待又有所担心,毕竟这些“海狼”最擅长的就是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袭击落单的敌方舰船,狼群战术虽然可以大幅度提升潜艇的攻击力和攻击范围,却仍不足以和水面舰艇进行正面对抗。不过,正面对抗虽然行不通,但通过不断的袭击来疲倦对手甚至让对手主动犯错则是一个不错的战略,张海诺猜想这应该是老辣的邓尼茨真正的目的所在。
  “经过这一晚上的骚扰,我想英国舰队很有可能就此返回他们在斯卡帕弗洛的基地!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接下来就能够在挪威海域平静休整一段时间了!将军,您觉得呢?”
  说话的这位就是“格奈森瑙”号的现任舰长萨斯查·冯·阿尔布雷希特上校。自张海诺离任之后,这艘战列舰先后迎来了两位风格迥异的指挥官:前一任是以进攻果敢而著称的马科·布林德曼,他先后指挥过巡洋舰“哥尼斯堡”号和装甲舰“舍尔海军上将”号;萨斯查性格严谨,指挥上也以沉稳为特点,先后担任过旧式装甲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以及“舍尔海军上将”号指挥官。
  “上校,我完全赞同您的看法!”张海诺礼貌的回答说,“不过英国人并不会就此放弃,只要一有机会,我想他们还是会倾巢出动的!”
  “在靠近挪威海岸的地方作战,空军优势将不再属于他们!”这位德国上校看来对之前遭到英国机群狂轰仍耿耿于怀,尽管“格奈森瑙”号各方面的损失都比“沙恩霍斯特”号小,但坚持到现在仍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不出意外的话,未来数月这两艘战列舰将因为修复受损舰体和新舰员训练磨合而无法出战。
  “接下来我们的任务是尽可能避免交战,最好是根本不让英国人发现我们。上校,只要我们一天没有音讯,英国人就会坐立不安,就算对挪威进行反登陆作战,他们也会因为有所顾忌而无法全力以赴!”
  张海诺显得颇有自信,对于舰队目前的损失,他其实并不悲观,毕竟德国海军如今已经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换取了远远超过历史的收获——袭击英国商船队的成功令英国海军不得不暂停大西洋上的船队运输,大批货轮被迫在英国和加拿大的港口做长期停留;在苏格兰西北部的行动牵制了英国本土舰队主力和大量的空军轰炸机部队,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进攻挪威的德军地面部队所承担的压力;击沉“纳尔逊”号无疑是这一系列行动的高潮部分,这艘战列舰的沉没对于英国海军士气上的打击是难以估量的。从德国元首屡屡拍发贺电中,张海诺就足以看出这些成功行动对于德国的政治和军事意义非同凡响。可以说,这一系列行动已经为海军争得了足够的印象分,这对于海军建设的开展是有很大好处的。
  “我明白,将军!就算及时对我们进行海上补给,我们也很难以目前的状态轻易赢得另一场重要海战的胜利!另外,将军,我一直有个问题想问您……”
  见萨斯查突然欲言又止,张海诺微微一笑,“是关于本特将军和他的驱逐舰?”
  萨斯查轻轻点头,两眼既期盼又忐忑的看着张海诺。
  张海诺淡定的说道:“我无意以他们为诱饵,只是那些驱逐舰的油料已经无法支撑接下来的行动!其实只要我们成功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线,英国舰队反而不会对本特将军的舰队形成威胁,不出意料的话,本特将军和他的5艘驱逐舰此时正高速行进在英军防御薄弱的丹麦海峡内,用不了多久便会在挪威海域和我们会合!”
  “我就相信会是这样的!”
  萨斯查高兴的说了一句,看来他心中一直以来的困惑在此刻都得到了解答,牺牲一部分舰艇以获得战略上的胜利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5艘最新式驱逐舰的代价怎么看都有些过于沉重,要知道德国海军目前最缺乏的就是驱逐舰,到挪威战役开始时整个海军仅有21艘驱逐舰可用于作战,这一数量大大少于老对手英国海军,它的缺乏使得德国海军只能暂时放弃已经取得显著战绩的布雷行动,转而将全部驱逐舰投入到挪威登陆作战中。
  张海诺的猜测并没有错,天亮后不久他便得到了本特将军指挥的驱逐舰队从丹麦海峡突围的消息。为避免暴露舰队方位,张海诺并没有立即发电让本特赶来会合,而是率领主力舰队首先同海军部预先安排在挪威北部海域的油船会合。经过整整一天的补给,两艘战列舰和航母“格拉夫·齐柏林”号所剩不多的油舱终于被重新填满,舰员们还利用缆绳和交通艇将一部分伤员转移到补给船上。在这之后,补给船根据张海诺的命令带着伤员迅速驶往摩尔曼斯克,他们将在俄国人的安排下通过陆路秘密运回德国。
  另外一边,英国本土舰队则受到了精神和生理的双重摧残,他们一夜间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多达9次,虽然只损失了一艘轻巡洋舰,却是前所未有的狼狈,官兵士气大跌自是不用多说。天亮之后不久,英国海军司令部就作出了本土舰队主力返回斯卡帕弗洛的决定,但他们并没有临阵换帅,在接下来协助联军部队登陆挪威的行动中,帕豪斯爵士依然是海军方面的指挥官,但伦敦已经开始积极考虑他的继任者,地中海舰队副司令约翰·维托中将成了最热门的人选。
  就在德国舰队击沉“纳尔逊”号后的第四天,英法联军在挪威中部的特隆霍姆附近登陆,在忠于国王的挪威军队配合下,联军迅速对特隆霍姆发动猛烈进攻,但人数占优的联军却在德国空军高密度个轰炸下损失惨重,而先前攻占特隆霍姆的德国陆军也依托地形和临时构筑的阵地进行了顽强的抵抗。4月25日,一师德军增援部队抵达特隆霍姆,守军随后在空军掩护下发起反击,英法联军不敌,被迫于数日后完全撤离这一区域。
  在挪威北部,英法联军虽然已经占领纳尔维克港并打通了挪威和瑞典之间的交通线,却始终无法摆脱德国山地步兵这个心头大患。尽管缺乏德国海空军的直接支援,德国第3山地步兵师的两千多名官兵却在迪特尔将军的指挥下在挪威北部山区打起了游击战,自从纳尔维克重新被联军夺回后,他们以联军运输部队和小股部队为目标进行了数次成功的歼灭战,直到弹药告罄方才徐徐向瑞典边界撤退。
  在德国海军和陆军的努力下,自4月9日挪威战役开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德军和英法军队在挪威的交战虽互有胜负,但德军依然逐步控制了挪威大部。到了5月初,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德国统帅部将进攻挪威的陆军主力部队调回德国,海军部也得到了密令:全力配合陆空军即将对西线发动的进攻。
  1940年5月10日,天刚破晓,成群的德军施图卡轰炸机突然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5时30分,在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
  得知这一消息时,张海诺和他的舰队仍然游弋在挪威海北部远离挪威海岸和英国飞机侦察范围的海域。经过几周来的休整,舰队官兵早已恢复了往日精力充沛的状态,这段时间德国海军部还冒险从本土派出补给船,其中有两艘装运零部件、修理工具以及弹药的顺利穿过英军封锁线来到挪威海,它们的到来大大提升了舰队的士气。官兵们和随舰技术人员一道利用这些工具对各自战舰进行了有限的维修,由于重伤员已经由补给船转送走,两艘战列舰上此时只有为数不多的轻伤人员,尤其是弹药得到补充后舰队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
  早在挪威战役开始之前,张海诺就通过埃德文详细了解了德国陆空军现有装备和战术状况,加上他对法国陆军的了解,只要不出现大的意外,英法军队将无力阻止德军钢铁洪流的进攻。作为一个“后来人”,张海诺对于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印象深刻的。他一方面对英国人的雄心和勇气感到敬佩,同时也感慨于德国指挥层的巨大失误,如今法兰西之战已然开始,他可不想错过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于是当5月14日挪威海再度风雨大作时,他从“格奈森瑙”号上发布了新的舰队命令:返航!
第五卷
日落法兰西
第1章
未雨绸缪
  1940年5月15日黄昏时分,久违的海岸线终于出现在出击归来的德国主力舰队前方。望着基尔港入口处灯塔所发出的“欢迎凯旋”的信号,各舰官兵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深处的感情,一个个忘我的欢呼起来。
  站在“格奈森瑙”号高高的舰桥上,张海诺比舰队中的大多数人都先看到德国的陆地,然而环顾左右,“沙恩霍斯特”号受损的舰桥和舯部仍在提醒自己先前的战斗是多么的残酷。“格拉夫·齐柏林”号在外观上还算不错,可不要忘了前后一共有近30架舰载机因为战斗和天气而损失,十余名优秀的德国飞行员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祖国。最后,作为这支舰队的临时旗舰,“格奈森瑙”号同样是有伤在身,在激战“纳尔逊”号的过程中,它多次为对方的副炮所命中,如今行走于舰上便可清楚的找到那些炮弹留下的痕迹。
  尽管眼下这支舰队伤痕累累甚至有些蹒跚之感,张海诺的心情却是如释重负的。在德国军队控制挪威大部的情况下,舰队借着坏天气的掩护沿挪威水道返航竟未遭遇任何阻截,尤其在进入德国空军的实际控制范围后,航路尤显畅通。这虽然不能否定英国海军仍能对德国海军进行外围封锁,但封锁线俨然已经不那么牢固了。从此以后,德国水面舰艇随时可以沿挪威水道进出,挪威众多峡湾也将成为它们临时栖身和隐藏的上佳地点,只待天气恶劣而致英国空军无法出动,这些德国战舰便可迅速穿过丹麦海峡或者冰岛与法罗群岛之间的水域进出大西洋,然后肆意蹂躏英国人赖以生存的海上运输线。
  赶在天黑之前,由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一艘齐柏林级航空母舰和五艘1936年级驱逐舰组成的舰队鱼贯进入基尔军港航道,虽然正是晚饭时间,张海诺和舰员们早已看到港内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就连漂浮在港口上空的几艘飞艇上也悬挂着许多彩条。时值法国战役的关键时期,阿道夫·希特勒并未亲自到场,但埃利希·雷德尔、京特·古泽等海军首脑的出现已经足以说明一切。
  带着击沉英国战列舰一艘、轻巡洋舰一艘、驱逐舰三艘、运输船七艘以及轰炸机三十余架的光荣战绩,张海诺所辖这支舰队的回归自然被打上了“胜利凯旋”的标签。在红地毯上握手时,张海诺能够非常清楚的感受到来自于海军高层的喜悦,雷德尔更是亲口告诉他,身处奥柏萨尔斯指挥战局的元首希望在最短的时间见到他,这位元首还亲自提名他为海军上将和德国战斗舰队司令。
  当晚在基尔军港举行的晚宴成了德国海军内部的庆功宴,张海诺、齐里格、萨斯查等人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不过除了萨斯查之外,舰队中的主要指挥官们或多或少的都带着些伤,这是即便在日德兰海战之后也没有出现过的情景。好在张海诺额角的外伤已经基本痊愈,齐里格的手臂恢复情况也不错,而先前借道俄国返回本土的部分军官也参加了这天的宴会。当然,在以凯旋为名的宴会上,胜利是最主要的话题,许多人都把主力舰队的这次出击看作是海军复兴之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因为它用事实证明了德国建造的战列舰确实要比英国人的更为优秀。
  回到熟悉的港湾,张海诺这一晚上睡得格外轻松,不过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被叫醒了,然后便随雷德尔等人一道乘专机飞往元首大本营所在地——位于奥伯萨尔斯山区的山崖城堡,此时还没有人把那里称为鹰巢,但它俨然已经称为德国仅次于柏林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在这风景优美的地方,希特勒招待过许多国内外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是在这里,希特勒签署命令吞并了奥地利,并和其他人一起制定了入侵波兰和进攻西线的计划。
  三发动机的“容克大婶”载着海军部的将领们出发了。飞机上,张海诺向雷德尔和海耶大致询问了一些有关西线战局的情况,当得知德国陆军果然以阿登山区为突破口,而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于12日攻占色当、14日之前成功强渡马斯河时,他便知道战局正如同历史那样朝着对德国非常有利的方向发展。假若战事继续按照历史轨迹发展,他很清楚接下来将出现历史性的一幕:德军完成镰割计划,截断误以为德军将主攻比利时的英法联军主力的退路,届时数十万英法军队将陷入困境,为了拯救两国将士,英国政府将发起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行动之一——发电机计划。
  “尊敬的元帅阁下,虽然有些突兀,但在下仍有一个关系重大的请求!”
  在这架容克斯-52略显吵杂的机舱里,张海诺诚恳而神秘的对雷德尔说。
  雷德尔显得很平静,“请说!”
  “据我所知,海军此前已经根据统帅部的命令在荷兰和比利时近海布设水雷,以阻止英国海军从海上干扰我们在陆上的军事行动!我希望海军司令部能够尽快充分动员起海军航空部队现有力量,让他们做好在夜间在海上大量空布水雷的准备!”
  张海诺知道开战伊始,德国海军就通过各种途径在英国东南部近海布雷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布雷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驱逐舰、鱼雷艇、潜艇以及飞机,因此海军各部队现在并不缺乏空布水雷的经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