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250

  “愿上帝保佑你们!”中校对着他们的背影轻声说到。
  四台布雷斯特IV型发动机隆隆启动了,螺旋桨飞速转动着为轰炸机提供前行的动力,两架飞机很快驶上跑道,这时候附近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纷纷停下手里的活儿报以注目礼。虽然他们并不清楚这两架轰炸机将要飞向哪里,但在强敌即将展开可怕攻势的时刻,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的轰炸机能够压一压敌人嚣张的气焰。
  然而在起飞之后,两架经过技术改装的“威灵顿”随即向北飞行,看起来像是准备前往远离前线的后方,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两架轰炸机以及上面的全体机组人员将要执行的是一个近乎自杀性的行动——前往基尔和但泽进行空中侦察。作为德国最古老的海军港口,基尔可以说是目前欧洲大陆上防守最为严密的港口,最新式的地面雷达和大批战斗机为它构筑了一个远程防御圈,数量可观的高射炮和系留气球将让任何试图靠近港口的飞机碰壁。
  曾经的自由市也是波罗的海南岸最大的天然良港,它在上一场战争中就是德国的重要海军基地,而随着波兰的陷落,但泽又重新回到德国人手里。由于原本就非常现代化的设施在战争中并未受到太大的破坏,德国人没费多少力气就重新将但泽的打造成为威廉、基尔之外的第三大海军港,同时也是距离英国最远、最易于隐蔽军舰的德国军港。在通过迁移外籍居民、设置军事禁区等安全工作加强警戒之后,德国人已经成功让但泽成为英国情报部门眼中最“神秘”的港口。
  光是神秘还不足以让英国空军在担负巨大风险的情况下千里迢迢派遣飞机前往,考虑到德国本土可供大型战舰驻泊且封锁严密的军港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为了获取德国主力舰艇动向的第一手资料,英国皇家海军联合皇家空军进行一次大胆的空中侦察行动——据说策划者的灵感来源于德国侦察机进来对朴茨茅斯的侦察行动。在对德国本土进行侦察的同时,一些侦察机还将前往挪威的各个港口以及峡湾进行全面空中侦察。
  两架“威灵顿”起飞后不久,两架由喷火式战斗机改装而成的快速侦察机也将分批从英格兰东南部的机场起飞前往威廉港。这座港口同样受到德国战斗机和大量地面高炮的保护,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自战争爆发以来英国侦察机已经不止一次的对那里进行过侦察,一部分行动惨遭失败,但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果顺利的话,喷火式将在45分钟后拍下威廉港的泊位情况,假如德国主力舰均在港内,皇家空军将用无线电通知其他侦察机返航,但若是没有发现德国主力舰或是情报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两架“威灵顿”以及上面的12名飞行员将继续前进——为了避免中途被德军地面雷达和观察哨发现,他们不得不绕道斯卡格拉克海峡和瑞典沿海进入波罗的海,最终完成航拍后再借助夜幕掩护撤离,而漫长的行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行动彻底失败。为此,两组飞行人员全部由空军和海军志愿者组成,其中包括两名对德国海军舰艇外形非常熟悉的海军技术人员。
  一个小时后,德国柏林,海军司令部。
  “元帅,我们刚刚收到威廉港发来的电报,有一架英国侦察机试图闯入我方空域但被我们的地面雷达提前发现,我们的战斗机部队及时升空进行拦截,敌机被迫在距离港口二十公里外返航,双方未发生战斗!”
  “噢,知道了!”
  雷德尔挥挥手示意前来报告的那名军官退下,在德国各军港中威廉港是最临北海且距英国最近的一个,在飞机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其地理位置是德国海军进出北海的前哨站,现在却成了英国飞机频繁侦察的对象。尽管威廉港的防空体系不逊于这个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任何军港,却很难做到不让任何一架外国侦察机短时间内侵入其领空——只要对方飞得足够高、足够快,便在港口防空体系作出反应之前一探究竟。不过随着雷达技术的出现,这一可能性已经大大减小了。
  不一会儿,那名军官又折返回来,这次的报告依然是关于威廉港。趁着港口防空体系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先前那架高空飞来的喷火式,另一架喷火则以贴近海面飞行的方式溜近到距离港口仅有数公里的地方,而这一距离已经足够先进的航空照相机拍下港内的情况——港湾泊位上的战舰、码头设施以及造船厂。
  接连收到的这两份情报让担任德国海军司令多年、战略眼光颇为独到的雷德尔立刻察觉到一些不太寻常的东西,他很快想到了正在大西洋海域活动的三艘德国军舰,加上长期以来对英国海军的研究和了解,这位海军元帅便对英国人的企图猜出了四五分。
  “命令基尔港加强警戒,尤其提防英国飞机或者潜艇的侦察行动!”
  下令加强戒备之后,雷德尔还觉得不放心,他又通过元首办公室向希特勒报告了这一情况,并要求最高统帅部情报部门针对国内军港加强情报安全工作,一心扑在对英空袭事务上的德国元首不假思索的答应了海军“小要求”,却没有觉察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结果在向下传达命令时,雷德尔的迫切心情被忽略了。
  在侦察与反侦察的问题上,德国海军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却在两千海里之外得到了奖励。天黑前派出的最后两架侦察机中的一架在100多海里外的海面上发现了一支大规模船队,并于返航后在第一时间报告给了舰队司令。对方的具体数量还不能确定,但英国身份是毋庸置疑的,张海诺完全有理由为这一发现感到兴奋。考虑到马上就要入夜,即便派出侦察机也难以提供有效情报,他遂下令收起最后降落的侦察机,并召集军官们利用航海图以及飞行员报告的船队方位、航向进行推算。由于侦察机飞行员是采用目测而且发现对方时距离领头的船只不到10公里,张海诺判断当时对方也发现了自己的侦察机,一旦推测附近有德国军舰活动,船队极有可能通过改变航线实施规避。
  因为一般的大型船队航速仅有10节上下,军官们普遍认为本方舰队完全可以利用航速和雷达优势在天亮以前追上对方,夜战显然对拥有雷达一方更为有利。张海诺没有急着作出决定,因为他这时候有另外一个顾虑——为了避免被对方击落而耽误了情报,侦察机飞行员在发现船队后便迅速返航,这个做法是合乎常理的,但也使得自己的指挥官无法进一步获知对方护航兵力的情况。不过将“格拉夫·施佩”成功袭击英国船队以及英国政府暂时中止大西洋航运这两个情况联系起来,张海诺相信唯有得到强大兵力护航的船队才会继续在这条航线上航行。想到“格拉夫·施佩”号在袭击战中已经暴露了实力,张海诺猜测那支船队的护航舰只实力在德意志级装甲舰之上,且很有可能是一艘旧式战列舰,而最终事实证明他的这些猜测都是正确的。
  经过深思熟虑后,张海诺命令道:
  “第一,立即以U-200的名义发密电给海军司令部,报告我们发现的情况,并询问U-199的位置!第二,以20节航速向西偏北40度航行,截断英国船队可能的航线,同时使用主雷达进行大范围搜索!第三,发现敌船队后以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的部分火力对敌进行远距离炮击,优势敌方护航舰艇开火还击,利用这一点推测对方实力!”
第6章
解谜
  在这个国与国竞争激烈的星球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哪项技术能够长久为本国独享,雷达也是一样的。在这场战争的头一年,德国海军以雷达技术为辅助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战绩,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自身实力和英国海军之间的差距,但在研究军用雷达方面,英国人实际上并不落后。几次战斗的失利让他们意识到德国人已经拥有了一种效率非常高的无线电探测设备,所以在不断利用陆基雷达加强本土防空体系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加快机载和舰载雷达实用化的脚步。
  在朴茨茅斯造船厂,入坞进行第二次现代化改装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桅杆上终于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天线,技术性能不逊于德国雷达的新型设备将大幅度提高这艘战舰的作战能力,这对于德国人而言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不过他们还有时间。即便日夜赶工,这艘满载排水量达到3.6万吨的战列舰也要等到9月末才能重新回到海上,另一些战舰加装雷达的工程进度也大致如此。
  ※※※
  1940年8月7日下午7时25分,德国,基尔港附近水域。
  夕阳西下,但海面上却还没有彻底陷入黑暗之中。就在这片近岸的、海水呈墨绿色的海域,两艘悬挂着德国海军战旗的鱼雷艇缓缓驶近一个处于半浮半沉状态的深蓝色物体,它拥有一个类似雪茄的圆柱状躯体和两个向两侧伸展但中间这段的翼翅,在它躯体偏细的一段上还有三个和躯体相垂直的尾翼,中间向上那个相对更大,旁边两个则像是鱼身上起辅助作用的鳍。
  “检查一下机舱内部,小心点!”
  一艘鱼雷艇上有人用德语喊到,待鱼雷艇靠上那“濒死的大鱼”,两个手持步枪的军人便跳了上去,深蓝色“大鱼”的晃动让人们担心它随时可能带着那两个勇敢的人沉入海底,但它看起来仍具备相当大的浮力。不多时,其中一个军人通过破碎的前挡风玻璃进入这架侧身涂有将近一人高的英国皇家空军标志的飞机,紧接着另一个人也钻了进去。艇上人员则手持步枪异常警惕的看着他们走进机舱内部,而里面很快传出了一个他们非常熟悉的声音:
  “发现一个死人!噢,又一个!看样子他们都死了!”
  “里面的设备都被打碎了,看来没有一个是完好的!”这是另一个鱼雷艇上的人们熟悉的声音。
  站在鱼雷艇上军官打扮的人大声喊到:“汉克,罗斯,找找有没有密码本之类的文件!”
  “正在寻找!”这是最初的那个声音。
  这时候,艇上另外几个年轻的军人在旁边小声议论着:“难以想象,这么大一架飞机上居然没人跳伞!”
  “傻瓜,你没看到当时的情景吗?梅塞施密特110战斗机整串子弹直接打在它机身上,估计里面的人当时就全部阵亡了!你大概没近距离看过那种双发的重型战斗机吧!它的20毫米机关炮弹要是打在人身上,伤口至少有这么大!”说着那人还用手作了一个夸张的比划。
  “能到这里来也就非常不错了!”另一个似有惋惜的说到。
  “从前英国轰炸机只敢在晚上越过海峡,听说他们的炸弹绝大部分都扔到了农民的菜地里!”
  “瞎扯,我听说上周鲁尔区就有十多个人死于英国佬的轰炸!”
  “那我们今天算是替他们报仇了!”
  人们正说着,先前进入机舱的一名士兵从驾驶舱破开的舱口探出脑袋来,“里面的人全死了,6个!没有发现密码本,我们准备把发报机弄出来!”
  “好吧,把发报机弄出来!”艇上的军官紧接着又补充说:“仔细检查一下那些死人,看看能不能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些东西!”
  “好的!”那士兵看来应该是个无神论者。
  半个小时之后,从但泽港传来消息,防空部队也击落了一架英军的威灵顿式轰炸机,机上有3人跳伞逃生随后被俘,但飞机则在靠近海滩的树林里摔了个粉碎,搜索队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文件。
  ※※※
  1940年8月8日凌晨0时10分,北大西洋。
  U-200的秘密代号,对于“格奈森瑙”号这样一艘排水量超过3万吨的战列舰而言似乎有些“憋屈”,但用来迷惑敌人也确实是一个办法——虽然还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英国情报部门已经能够破译德国海军改进后的恩尼格玛密码,张海诺仍希望通过这种谨慎的方式避免因为密电内容被破译而失去战机甚至招致更可怕的后果。
  “U-199尚在数百海里以外的地方,这次作战将以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为主要力量。赫森将军正在向这一区域调集潜艇,但在天亮之前没有一艘能够赶到!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假若发现敌船队中有战列舰护航,我们的行动就必须极为小心,元首和海军司令部不希望在最重要的战役来临之前损失任何一艘重型战舰!”
  “格奈森瑙”号的作战指挥室里,张海诺正向下属们传达着自己的战斗部署。听众人数并不多,本舰正副舰长——萨斯查·冯·阿尔布雷希特准将和佩特·库布斯中校、舰队参谋长舒伯特上校和他的副官奥利沃·哈勒少校,以及刚刚乘坐交通艇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赶来的罗肯上校和他的参谋官托本·乔纳莱特中校。这些人不仅是这支舰队的实际指挥者,也是战斗的核心所在,要将作战意图贯彻下去,首先必须要让他们清楚了解司令官的真实想法。
  “保舰为先”可能是德国海军将领们自日德兰海战以来听到最多的叮嘱,在海军实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这种无奈之举却也是比较明智的决定,但对于任何有血性的军人来说,遇敌即退、避而不战则是一种极大的侮辱。然而作为世界海军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场战役,日德兰海战的影响过于深远,自此之后德国的每一位海军司令无不想方设法令自己有限的舰队在战争中免于遭受灭顶之灾,这也使得德国海军在潜艇方面的重视和运用远甚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一贯推崇进攻的罗肯上校起身说道:“尊敬的冯·芬肯施泰因将军以及各位同僚,我觉得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在找到那支船队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果决的干掉敌人护航力量的核心,剩下的巡洋舰、驱逐舰或者是武装货轮便不足为惧!只要消灭或者赶走护航舰艇,凭借我们两艘战舰的速度和火力,没有一艘英国船能够从这里逃走!”
  在座众人中,库布斯、哈勒和乔纳莱特都是相对年轻的副职军官或者参谋,他们印象中战败所造成的社会动荡与饥贫比战争本身还要可怕和可憎,虽然嘴上没有表达,但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罗肯上校的言语显然更符合他们的胃口。
  见张海诺和舒伯特还在思考或者说是犹豫,作风和罗肯说上校相反的阿尔布雷希特慢吞吞的说道:“但如果对方拥有战列舰,哪怕只是一艘旧式战列舰……我们都应该谨慎再谨慎,必要时完全可以放弃进攻!英国海军损失一艘战列舰或者一整个船队对他们来说还远不是世界末日,但如果我们的一艘重型战舰被击沉或者打瘫在大西洋上,德国海军的作战能力就大为减弱了!”
  张海诺不知道阿尔布雷希特是在表述他个人的想法还是转述海军司令部的叮嘱,但两者以舰为重的中心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而在张海诺关于历史的记忆中,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结伴行动时亦不敢攻击一支得到旧式战列舰护航的英国船队,这也是德国海军战略思想的鲜明体现。
  阿尔布雷希特和罗肯有些争执不下,这时候舰队参谋长舒伯特站起来说道:“诸位,进攻或者放弃,我们都应该将速度放在第一位!如果英国人注意到我们的侦察机,他们现在也应该采取了某些积极行动!我个人认为我们舰队在附近区域活动的时间不应该超过24个小时,而且越早离开越好!”
  长久以来,张海诺一直在思考海上游击战的精髓,在这一问题上,东方战略家们精辟的游击战思想是很好的参照。经过舒伯特的这一提醒,他顿时恍然大悟。
  这时舒伯特加强了自己的语气:“进攻或者放弃,我们都应速战速决!”
  ※※※
  在海面上让一艘战列舰转向轻而易举,让一艘笨重的货轮转向亦不难,但如果要让一支拥有四是多艘舰船的庞大船队在海面上来一次九十度角的转向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为了避免被敌人追踪到无线电信号,航行途中船队间的联络都是采用灯光、旗语或者是单纯的汽笛声。回想起几个小时前船队转向时的情景,怀特准将仍心有余悸:此起彼伏的汽笛声中,排在船队前部的船只最先转向,第二艘、第三艘则紧跟着本列排头的船只,每列皆是如此。然而各种型号的货轮转向的速度和半径各不相同,尽管列与列之间隔着900到1000米的距离,但在船队转向开始后不到一刻钟,混乱便因为一些船只不断靠近另外一些而发生了。试想一下,排水量数千上万吨且满载军火的船只相互碰撞会产生怎样的可怕后果!
  好在命运这一次并没有无情戏弄这些原本就如临大敌的英国水手们,笨拙的大型货轮最终惊险避过了那些莽撞的同伴们,但整个船队在转向后已经不成队形。在护航舰艇的协助下,这些货轮花费了好几个小时方将队列重新排好,这时候船队的航向朝着东南方——怀特认为德国袭击舰航行的反方向。只要继续朝这个方向航行一天一夜,船队就能进入另一条熟悉的航道。
  在德国侦察机出现的那一刻,韦斯特·怀特就意识到自己可能碰上那艘数日之前袭击英国船队的德国战舰,尽管“拉米利斯”号看起来要比任何一艘现役的德国战舰都要强大,但它离开自己的船台毕竟有24个年头了,期间只在1926年进行过一次小规模的改装,其性能已经不再适合激烈海战的需要了。正因如此,英国海军部才会将它和它的同级舰派来执行护航一类的辅助性任务。怀特是那种将皇家海军的荣誉摆在第一位的传统指挥官,他永远不会惧怕和任何一个敌人交手,但这一次情况不同以往,他身边尽是面对德国军舰毫无还手能力的商船,“拉米利斯”号的任务并非击沉敌舰而是通过驱赶对方舰艇来达到保护船队的目的。因此在向伦敦海军部发密电报告之后,他率领船队改变了预定航线,并希望以此来拖延到天亮——虽然英国舰队从本土赶来至少需要一天半的时间,但黑夜毕竟是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上最喜欢的“作案时间”,一旦德国战舰和潜艇联手在晚上发动进攻,怀特觉得自己将遇上戎马生涯最大的麻烦。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怀特盼望着黎明早些到来,他不指望这支慢速船队可以避开行动敏捷的德国袭击舰,但仍怀有一份希望——希望德国袭击舰在发现这支船队拥有拉米利斯号这样的护航者之后能够主动退去。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让随行的鹈鹕号做好以最快速度派出飞机的准备,尽管那艘由旧式货轮改装的水上飞机母舰上搭载的仅仅是4架海象式飞机——它们装备的航空型深水炸弹对于大型水面舰艇的威胁几乎为零。
  ※※※
  “将军,雷达仍未发现敌船队踪影!”
  参谋官的报告让张海诺、阿尔布雷希特和舒伯特不约而同的将目光重新投向航海图,那上面经过计算划出的线条显示英国船队在若干时间内可能的活动范围。根据短板效应,英国船队此时不可能跑到更远的地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改变了原来的航向。
  三位高级军官从相互的目光中找到了相同的判断,由于旧航线以及德国舰队所航行的路线可以排除,英国船队的去向只剩下三种——原路返回、绕行或是变更目的地。
  眼下的情况张海诺他们事先也考虑到了,时间已经容不得他们多犹豫,在张海诺的指挥下,舰队旋即向西南方驶去——假定英国船队将目的地变更为南部港口。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双方都在为对方的行踪而忐忑,但黑夜终究不是漫漫无期的,尤其是在盛夏,清晨五点不到夜幕就已经开始渐渐退去。韦斯特·怀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德国人在天亮后可以利用舰载机进行大范围侦察这一点对他和他的船队却是非常不利的。果不其然,天刚放亮,居于船队后部的“女将”号驱逐舰就发出信号:北面发现飞机!
  这一次,德国侦察机不但使用无线电向自己的母船汇报情况,而且还非常大胆的飞临船队上空——飞行员显然在出发前就已经得到了特别指示。在“拉米利斯”号的带领下,船队防空高炮有组织的开火了,晴朗少云的天空中顿时绽开了朵朵黑色的烟云,但怀特将军的下属们在防空上的效率并不比英国海军的其他舰艇高。超过5分钟的射击消耗了不少的弹药,但他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那架德国飞机盘旋两周后悠然离去。在这整个过程中,“拉米利斯”号上的通讯部门监听到了德国侦察机和母船之间未加密的通讯电波,他们得到了一个相对很有价值的情报:德国舰艇正航行在他们西北方大约100海里处。
  再次转向已经无助于改变局面,怀特在第一时间作出了一个极为明智的决定:派出鹈鹕号搭载的水上飞机进行反向侦察,以提前获知敌舰情况。
  在两架海象式水上飞机发现德国舰队之前,不论是怀特准将还是远在伦敦的皇家海军作战部,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正在逼近拉米利斯号所在船队的是上次那艘德国袖珍战列舰,为此海军作战部还急调几天前进入北大西洋巡航的A、B两个搜索编队前去增援。由于针对基尔和但泽的空中侦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他们迟迟未能获得有关德国主力舰位置的情报,德国主力舰艇的去向对于英国人而言像是个永远难解的迷,但光天化日之下,谜底竟被一位老迈的海军准将解开了,但他很快就将为此付出代价……
第7章
超远炮击
  8月正夏,阳光在中午时分最是炽烈,航行在大海中的船只上也很少看到有留在甲板上做日光浴的人。往常在午饭过后,没有值班任务的船员或是回到船舱小憩,或是在过道通风处纳凉,辽阔的海洋很容易让人暂时忘记欧洲的烽烟,然而自从清晨德国侦察机出现的那一刻起,不安的情绪在这些主要来自英系国家的船员心中的迅速蔓延。
  德国人虽然是英国船员们有意避讳的字眼,但他们确是这片海域最恐怖的存在物。
  浩浩荡荡的船队中,只有那些拥有专门各种武备的军舰才能安抚人们心中的畏惧。那艘拥有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的战列舰往常在船员们看来对于威慑潜艇并无多大作用,可当他们第一眼看到德国侦察机出现在这远离大陆的地方时,拉米利斯顿时成为他们最值得依赖的守护神。
  浩瀚的海面上,浪涛在人们不经意间从风那里获得了更大的力量。整齐有序的船列中悄然弥漫着躁动的情绪,身姿笨拙的“海象”不断起起降降,更加增添了人们心中的焦虑。
  “鹈鹕”号是一艘由旧式货轮改造的水上飞机母舰,船体构造和当年下水时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在舯部货舱位置改造出一个仓式的大机库,边上配备了用来吊起水上飞机的大型起重机。和它那灰色老旧的船体相比,在甲板和机库忙碌的水手们身上洁白的制服格外刺眼,低矮简陋的船桥上,一位颇具绅士气质的海军少校静静看着自己的下属们往一架“海象”上加挂深水炸弹——由于自3月以来德国大型水面舰艇未曾踏入大西洋海域,德国海军为数不多的远程水上轰炸机虽然也屡有斩获,但对英国大型船队威胁最大的仍然是臭名昭著的德国潜艇部队。考虑到海象式飞机的技术特性,用来执行反潜巡逻任务或许是对这种性能远跟不上主流的军用飞机最好的处理方式。
  “长官,炸弹装好了!”
  敞开的机库里,身材魁梧的士官高高举起自己的右手,示意身边这架海象式已经完成装弹。只是身为英国皇家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水上飞机,它们不但在速度和航程上差强人意,载弹量也非常有限。在载员4人和加满燃料的情况下,海象式通常只能挂装400到45公斤的炸弹,而进行小幅改装的反潜型则可在机翼根部挂载两枚各270千克重的深水炸弹,同时载员减少至三人,由机枪手兼任投弹手。
  习惯性歪戴着军帽的少校侧过头看了一眼旗舰“拉米利斯”号,那艘充满气势的战列舰并没有因为德国舰队的迫近而出现异常,从他这个位置可以看到舰尾两座主炮塔上蒙住炮口的炮衣已被摘去,甲板上白衣水兵来来往往,举手投足之间没有一丁点儿慌乱。反观自己这边,也许是先前归航的飞行员透露了些什么,也许早已在德国侦察机、频繁起降的海象和深水炸弹之间猜出了一些联系,水手们拘谨的动作让人不难看出他们是多么的紧张。不过这也难怪,在这艘数月前临时改装的水上飞机母舰上,大多数水兵都是从其他部队调派的,在来鹈鹕号之前他们许多人也只服役了很短时间——没有几个见识过真正的大阵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