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250

  斯特里奥现在完全没有心情去对下属们的表现作出评价,能够完成当前的艰巨任务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司令部能够在第一时间批准他的请求,这支船队连同护航舰艇已经作出和将要作出的牺牲才会有真正的价值。
  “7500码!”
  数字的缩小速度有些超乎人们的想象,但考虑到这艘轻巡洋舰超过30节的航速以及敌舰的相对速度,这样的变化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负责传令的军官,虽然想要极力忍住,但还是每隔一小会儿就通过舷窗玻璃瞄一眼里面的人影,这和镜子的效果相去甚远,但至少可以看到正对者的动作。在近乎凝固的气氛中,上校纹丝不动的站在原地,一秒又一秒,一分钟接着下一分钟。
  “5600码!”
  测距军官再一次报来数据,以英制舰载鱼雷的攻击距离,他们很快就要进入有效的攻击距离了。
  “右转5度!”上校冷不丁的下达了一个技术指令,传令官以超乎常人的反应在下一秒复述道:“右转5度!”
  “左舷鱼雷准备发射!”上校的语气和他的表情一样冰冷,那神态像极了断头台下的监刑官员。
  传令官毫不迟疑的转达了这一指令,那意味着8条鱼雷即将射向数千码外的敌舰。现在的情况没有人敢对命中率作出保证,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希望与绝望只在一线之间!
  按照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人们晓得测距军官下一次报出的数字将会非常接近合适的鱼雷攻击距离,但也就在这个时候,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指挥室里的人几乎都在猛烈的震动中摔倒。这其中的许多人,之前就已经体味过真正的战斗,或遭到德国潜艇袭击,或被德国飞机空袭,抑或是在与德国舰队的激烈炮战中幸存下来,他们很清楚一艘战舰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样的颤抖——4000码左右的距离上,大口径舰炮几乎处于直射状态,这意味着炮弹命中目标的概率大大增加了!
  刹那间的爆炸震晕了一堆人,另一些迅速爬起身来,透过破碎的舷窗,他们发现前甲板已经被刺眼的火焰所包围,呛鼻的浓烟正透过指挥塔的每一处破口涌进来,就在军官们试图通过舰内通讯器了解并控制局势的时候,上校踉踉跄跄的推开一名上尉,抓起电话便大声喊道:“左舷鱼雷发射!”
  值得庆幸的是,舰上的大部分通讯线路还在运转,话筒那边传来一个清晰的声音:“是,左舷鱼雷发射!”
  这一刻没有人知道8具鱼雷发射管中有多少能够正常使用,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目睹鱼雷出击,甲板以上的熊熊烈火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注意,一些勇敢的水兵在军官的带领下试图扑灭大火,另一些则对甲板上的伤者进行紧急救治。
  上校顾不上磕破皮的额头,继续抓着通讯器喊道:“全舰左转10度!右舷鱼雷准备发射!”
  在这之后的几秒钟时间里,通讯器里的沉寂叫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就在这节骨眼上,那里面终于传来的复述命令的声音,负伤的战舰很快开始转向,甲板上的大火则借着风势迅速向舰桥扑来,火舌甚至已经开始扑到了舷窗上。
  最漫长的等待,只持续了三分钟时间,一个不断咳嗽的声音从通话器内传来:“右转10度完成!”
  上校右手紧紧握着话筒,“右舷鱼雷发射!”
  轰的一声巨响中,战舰再次剧烈颤抖起来,大火的映衬下,好些没有心理准备的水兵被震出船舷,一团更加刺眼的火球仍然从这艘战舰的前部甲板腾起,几处舷窗残留的钢化玻璃片上渗着鲜红的血……
  ※※※
  作为英国皇家海军多年的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算得上是各国同期建造的主力舰中状况最好的一艘,尤其是战前长达两年的现代化改装,使它的火控系统、无线电装备均处于第一流的水平,更加重要的是,这艘自建造之处就被设计来作为舰队旗舰使用的强大战列舰,具备其他许多战舰所没有的“领袖底蕴”。
  舷窗外的海面上依旧风雨交加,得到伦敦刚刚发来的密电之后,托维和他的参谋团队迅速在会议室里召开紧急会议,议题只有一个:舰队该按照原计划前进,还是改变航向驰援战场。会议并不长,而从直接切入主题的讨论开始,所有高级参谋官的看法就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力争消灭那艘受损的德国战列舰。在这种情况下,托维别无选择,以英国本土舰队司令、特别海上战斗集群指挥官的名义下达了新的作战指令:
  取消J520-1号作战指令,调整作战方案,海上战斗集群继续保持目前队形,以最高航速向坐标地域前进!
  按照“短板原理”,庞大的英国舰队很快调整到“伊丽莎白女王”号所能达到的最大航速——24节,并对航向进行了细微的调整。仅理论推算而言,这支舰队与敌方舰只接触的时间因此而提前了30到45分钟,假如海面上的风雨仍保持现在的状态,航母舰载机的作战效能只能达到正常情况下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也许还要更低一些。
  一小时二十分钟之后,伦敦再次发来密电:“猎户座”号战沉,“肯尼亚”号失去战斗力,三艘轻微受伤的驱逐舰已经绕过德国舰只并朝本土方向返航,眼下在那片交战海域,英国海军仅有一艘受伤的轻巡洋舰“水神”号仍在与强大的德国战舰纠缠。在这些坏消息之后,伦敦还发来一个好消息:德国人未继续追击西逃的运输船,但也没有得胜收兵的迹象,它们似乎由于某些原因滞留在战场之上——依照“猎户座”号沉没之前发来的一系列报告,很有可能是其中一艘德国战列舰被英国驱逐舰发射的鱼雷所击中。尽管在数月之前德国舰队突破海峡的行动中,德国旗舰“俾斯麦”号吃到一枚鱼雷却安然无恙的情况,让英国海军高层感到沮丧,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战舰就能抵御一切攻击,而且相比于战斗力与防御力均让人感到恐怖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德国海军的其他战舰似乎就要低上一两个档次。况且,相比于德国海军舰艇并不特别牢靠的动力系统,英国舰只出现动力故障的几率更小,这也意味着它们在战斗期间更少受到机械方面的因素影响。
第11章
再度交锋
  “在距离法国海岸300多海里的地方,一艘重巡洋舰不去猎杀那些在逃的、没有自卫能力但装运着大量物资的运输船,而是竭力驱赶一艘对自己够不上实质威胁的轻巡洋舰,这是什么原因?”
  凌晨一点零五分,正以24节航速向南行驶的英国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海图室里,一位身着洁白军服,肩戴两颗耀眼金星的中年将领,对着海图凝眉思索,而他的手里捏着一份电报纸,那上面有海军司令部刚刚传来的密电:试图监视德国舰只动向的英国轻巡洋舰“水神”号,迫于航速相近、火力更猛的敌舰追击,现已向西撤退了20海里,在那里,它根本无法用雷达监测那艘疑为受伤的德国主力舰的动向。
  “当你指挥的战舰一切正常的时候,你根本不必害怕敌人观察它,但如果它出现什么问题而无法及时行动的时候,情况则会截然相反!”
  与托维并肩而立的,是一位身材适中、白发苍苍的将军,他那满是皱褶的皮肤,一看就是长年经受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这位被誉为“海军心理战专家”的将军名叫易安·尤艮斯,在上一场战争以及随后十年间可算是叱诧风云的将领级人物,自30年代因某些人为因素而转入皇家海军学院从事单纯的教学工作,而在前往地中海舰队任职之前,托维恰在那里进修过一段时间,尤艮斯正是他的课业教授。
  在人们平常的观念里,军界的师徒之缘与战场上同生共死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但阅历丰厚的老师和他认可的学生往往是彼此欣赏乃至惺惺相惜的。
  夜已深,“高级参谋团”的老头们大都回到舱室休息去了,当身边只有往日的僚属与昔日的恩师时,托维的脸色显然舒缓了许多。若不是战局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命运,以他的性格,是断然不会接受这样一群人在他的指挥室里指手画脚的。
  “还有一个可能!”托维看着海图对尤艮斯说道:“那是德国人设下的陷阱!”
  “这在理论上是完全有可能的!”尤艮斯认同的说,“德国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和我们硬碰硬的打一场,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在我们之下!克里斯这一年多来都在专心研究一个人,那就是德国现任的主力舰队司令冯·芬肯施泰因,克里斯告诉我,此人和我们往常所熟知的德国人完全不同,他看似低调,实际上却利用他和德国元首的密切关系,对德国海军的一系列决策起到了实质性的影响!在战术上,这个人更是不同于其他的德国将领,他的决心和判断无人可比!”
  听着自己的恩师当面对自己的对手赞口不绝,托维显然不是很高兴,他反问说:
  “那么,科尔斯将军是崇拜他还是害怕他?”
  尤艮斯想了想,“崇拜多过于害怕!”
  托维愣了一会儿,转而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弱势一方能够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作为!如果那是一个陷阱,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绕过它呢?”
  尤艮斯想了想,低声说道:“有些话不能对外人说,其实……我们只要能保证护航船队的大部分船只安然抵达英国,军民的士气就会得到极大的鼓舞,几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损失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托维又愣了一下,站在一个舰队指挥官的角度,他从来没有这样考虑过,但如果能够跳出这个思维,站在更宏观的高度去看,尤艮斯的话是很有实质性见解的。只不过战斗在即,这种观点却让托维在恍然间产生了撤退的想法——撤退未必就是一招败棋,但战场上最忌的就是三心二意,尤其是在命令已经下达、方向已经统一的情况下。为此,托维很快摇了摇头,“我们无法证明那是德国人的陷阱,不是么?临阵退缩的责任,我们担当不起!”
  尤艮斯思索了片刻,点了点头,“想要从技术上破获这样的机密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情报部门一直都在竭力尝试,但据说德国人不断改变着‘迷’的转子结构,这让我们的破译人员始终站在真理的大门外!”
  对于这样的纯技术性话题,托维眼下没有丝毫的兴趣,他回过头继续审视航海图,然后以求教的口吻说道:“假如您是德国指挥官,要在那片海域设下埋伏,您会怎样布署?”
  “我手里拥有两艘高速战列舰、一艘重型航母、若干袖珍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以及50艘潜艇和400架陆基作战飞机?”尤艮斯一口气列出德国人目前在比斯开湾及沿岸的兵力配置。德国潜艇和飞机的数量只是预估数,实际数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这说出来明显让人感觉不安——在战争前20个月里,它们虽然没有赢得每一场战役的胜利,但它们所表现出来战斗力、破坏力以及所取得的战绩都相当出色,甚至于有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德国完全有机会依靠这两种兵器的优势迫使对手妥协!
  托维没有做声,他默默看着自己曾经的老师拿起红色的铅笔在航海图上圈圈画画,脑袋里也在飞快的计算着。
  “每个人都懂得扬长避短的道理,因此,我会尽可能利用我手中可以调配的飞机,把这些战斗机和轰炸机配置在以圣纳泽尔为中心的若干机场上,作战半径延伸到这里……”尤艮斯停下来解释道:“根据海军情报部门非正式的推测,德国人可以通过给战斗机挂载临时油箱,将BF-109的作战半径延长150公里,差不多到我们的护航船队遇袭位置!”
  托维点点头,护航船队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路线,为的就是避开德国飞机的作战距离——按照往常的经验,德国人的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只能在距离海岸200海里以内的区域执行作战任务,远程轰炸机虽然可以攻击更远的目标,但德国人显然不会忘掉不列颠空战初期派遣轰炸机群单独作战的惨痛教训。
  “重点还是在海上!”尤艮斯以慎密的思维推算到:“潜艇部队用得好,将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而德国海军在大西洋海域短期可以动用的潜艇应该可以达到50艘!”
  尤艮斯一边说着,一边在海图上标明护航船队遭遇袭击的位置周围打下一堆的叉叉,并且在北面和西面相对集中一些。
  “如果这是陷阱,德国人毫无疑问的会使出密集潜艇战,正如他们两个多月前所做的那样!”
  托维仍然一言不发,他右手抱于胸前,左手以肘放在右臂作为支撑,以掌托着自己的下巴,双眼紧盯着海图,他指挥的庞大舰队看起来距离那些圈圈和叉叉汇集的地点并不远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主力舰队!”尤艮斯在护航船队遇袭地点的红色圈圈外面再加上一道红圈,“现在我们的情报不能确定德国海军没有参加海峡冲刺行动的袖珍战列舰和重巡洋舰究竟是在本土还是已经溜进大西洋海域,它们也不是眼下的关键!两艘沙恩霍斯特级和一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已经出现并可以确认位置,很显然,它们是这个陷阱的诱饵,能够充当伏兵的,除了陆基作战飞机和潜艇之外,就只有‘格拉夫·齐柏林’号和一些轻型舰艇了!”
  托维终于开声了:“情报显示,这艘航空母舰在布雷斯特停留期间一直在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这其中就包括从德国本土调来的海军斯图卡和费泽勒167型鱼雷轰炸机!这两种飞机的性能均优于我们的舰载轰炸机,但是……德国人的飞机同样会受到天气的限制,而眼下正是雨天。难道他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点?”
  尤艮斯似乎并没有那么多想不通的事情,他扔下手里的铅笔,“德国人不会不知道恶劣的天气可能让他们的飞机无法出动、潜艇找不到目标,但我觉得冯·芬肯施泰因是个善于随机应变的人,一旦他发现情况不妙,便会利用糟糕天气的掩护将舰队撤走,而我们同样没有办法使用飞机追击他们!”
  托维想了一想,道:“如果几个小时之后的天气真的那样糟糕,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个好消息?”
  尤艮斯摇摇头,“也许是,也许不是!一场没有结果的对决,必然延续到下一场战斗,在海上的均衡被打破之前,我们随时都要应付敌人的挑战!德国人会绞尽脑汁的想出策略来彻底解决我们,而我们也会想方设法重创德国舰队并恢复海上航运!”
  良久,托维的视线才离开航海图,叹道:“这便是战争!”
  千百年来,战争大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是戏剧性,就在这只庞大的英国舰队继续向目的地挺进的途中,位于舰队侧前方的一艘驱逐舰突然用声纳搜索到了潜艇螺旋桨发出的噪音,先不管那是什么国家的潜艇,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官兵们一面发出战斗警报,一面冲上去施以深水炸弹攻击,只一刻钟的功夫,海面便被搅得一锅粥似的。最后,潜艇消失得无影无踪,英国人的神经绷得更紧了。
第12章
塞翁失马
  远离了炮火和杀戮,海面上的风雨也显得那样的自然与和谐。早早穿上白色救生衣的乔治和约克,在同伴中间看起来怎么都有些不伦不类,好在船员们现在完全没有精力去注意这些,死里逃生的感觉是那样的美妙,人们相互握手,谈论着先前直面死亡的感触,顺带为那些不幸的同胞报以同情。
  “我看到一发炮弹飞来,还以为上帝已经抛弃我们了,顿时有种尿急的感觉!”位于甲板下层的船舱里,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船员唾沫飞溅,五六个船员围拢在他周围,以听故事的神态时不时插上两句。
  “事实证明,上帝是宽爱而仁慈的,那枚炮弹从桅杆顶头擦过去,掉落在我们后方很远的地方,我不知道那是哪一艘船,但它整个右舷都被炮弹掀起的海浪卷进去了,上帝保佑那艘船上的兄弟!”
  “好像特莫斯的兄弟在那艘船上,特莫斯人呢?”说话的船员站起来四处张望,但没有找到他所说的那个人。
  另一个人在旁边说道:“特莫斯好像上甲板去了,可怜的人!战争已经夺走了他的房子,这一次可能是他的亲人,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什么!”
  “我们已经算是走运的了!”一个船员感慨道。
  另一位船员马上提醒道:“嘘……我们这不还没有完全脱险吗?等到了英国再高兴也不迟!你们不是不知道,那些装备11英寸大炮的德国袖珍战列舰跑得飞快!碰上它们绝不是什么好事!”
  “你怎么知道那是袖珍战列舰呢?报纸上不是说德国一多半的主力舰都已经抵达法国海岸了吗?”好事者反问说。
  刚才那位船员解释道:“我不是海军,当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但我知道德国人建造这种战列舰就是为了袭击我们的商船队,这也是它们唯一擅长的!看刚才的炮击,那显然不是小口径火炮!”
  对于这种非专业的推测,船员中间也没再有其他的质疑,一来他们在舰艇方面同样不专业,二来袭击他们的德国战舰是什么型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艘船能否最终顺利抵达英国。
  “希望我们的巡洋舰能够多缠住它们一段时间!”脱下救生衣之后,约克和乔治在甲板上游荡了一会儿,但在风中淋雨的感觉一点都不好,加上海面上仍然黑漆漆一片,所以他们便重新返回舱室之中。和往常一样,约克总是乐于加入这种讨论的。
  另一个年轻的船员乐观的说道:“听我爷爷说,日德兰之战中我们的驱逐舰就利用夜战的机会击沉了一艘德国战列舰,希望我们的驱逐舰今天也能创造那样的战绩!”
  时隔25年,仍不时有人拿日德兰之战做例子,足以说明那场海战的经典程度,但就技术的发展而言,如今的海战已经发生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变化。
  “最好把那两艘德国战舰统统击沉!”马上有人附和道。
  “两艘?我怎么觉得是三艘?”一个头发湿答答的船员看来有着不同意见,在这艘并不特别大的船上,人们彼此之间大都非常熟悉,因此炮击发生时,这位坚守在了望台船员对形势的判断明显更有“权威”。
  “那就三艘一起击沉!”角落里有人喊了一嗓子,顿时惹来一阵善意的笑声。只是乐观归乐观,两艘德国战舰突然“变成”三艘,随之增加的还有人们内心底的担忧。
  船员们继续聊了一阵子,接着该睡觉的睡觉去了,该值班的轮班去了,加上船上还没有人受伤,一切和往常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正当人们准备忘掉先前的惊魂之时,一个特别强烈的爆炸声将每一个人拉回到残酷的现实中来。
  只一会儿功夫,随行的另一艘运输船发生爆炸的消息就传遍了整艘船,手头没活的船员们纷纷跑上甲板,那艘航行在他们前方大约2海里处的货船已经是浓烟滚滚、烈焰冲天了!火光下,不断有人影从船上落入水中,偌大的船身更是不断向自己的左舷倾斜过去……
  如此惨烈的景象虽然在几个小时之前就已经见到过,但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脱离了危险的船员们心情顿时又跌回到了冰点,他们的第一反应时向船尾的方向张望,可那里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