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250

  对于这样一个时间上的估计,齐里格显然觉得有些久,他疑惑的问道:“那么接下来针对直布罗陀要塞的行动,它们就不参加吗?”
  张海诺以微笑作为回应,过了一会儿,他才说:
  “它们会让英国政府压力陡增,但最终解决问题的,可能还是策略和政治上的举措!将军,直布罗陀要塞可是一座极其坚固的堡垒,就算硬攻,也是要靠轰炸机、远程重炮还有步兵的!我们宝贵的战舰,可不能白白消耗在和敌人岸上工事的缠斗上!”
  齐里格昂着头来回走了几步,“您说得太对了,我们宝贵的战舰不能用在和那些没有生命的岸防工事对战!钢筋混凝土建筑半个月就能修好,一艘战舰修理起来可就太费时了!”
  张海诺当然记得欧海之战后俾斯麦号修理了多长时间,尽管这艘强大的战舰宣告修复,但技术专家们一直担心,战舰的损伤和人一样,看似痊愈了,却有可能留下了永难革除的病根,并且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显现出来。
  站在露天的舰桥上,带有咸腥味道的海风一阵阵吹来。张海诺是个嗅觉很灵敏的人,这也许和他出生在狗年有着很大的关系,尽管夜幕繁星闪烁,他却提早闻到了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气息。
  舰上的参谋官快步而来,急切的表情反映出他的内心活动,也让张海诺揣测到了正在发生的事情。
  “报告总司令,雷达在前方12海里处发现一艘舰艇,应该是巡逻的英国军舰,是否需要作出规避?”
  张海诺转头看着齐里格,“这里您是指挥官!”
  齐里格以当仁不让的气势向前迈出一步,用他那雄浑的嗓音命令道:“命令突前的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塞德利茨号加速前进,准备给这些英国佬狠狠一击!其余各舰也进入临战状态!”
  战至1942年,德国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早已是声名远播,尤其是立下赫赫战功的“欧根亲王”号,被德国海军官兵奉为传奇之舰。不过即便属于同一级战舰,也并非所有的舰艇都想“欧根亲王”号一样受到幸运女神长久的眷顾,希佩尔海军上将级的第二艘“布吕歇尔”号就相当倒霉。这艘与德皇时代另一艘大型巡洋舰同名的战舰,在德军入侵挪威的战役中充当了进攻的急先锋,结果却在混战中为挪威军队老旧的岸炮所伤,最后竟被安装在陆地上的鱼雷发射管发射的鱼雷所击沉!至于该级巡洋舰的第四艘,铺设龙骨的时间仅比“欧根亲王”号晚半年,服役时间却整整晚了一年半——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德军在希特勒的统帅下早早发动了战争,海军的资源又集中在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和新式潜艇的建造商。若不是到了1942年形势取得好转,这艘用上一代“不沉之舰”命名的重巡洋舰或许直到战争结束也难以完成建造工作!
  在海军造船厂和全体工人的努力下,全新的“塞德利茨”号总算赶上了海军的这次大规模作战行动。在战舰加入舰队作战序列之前,由一半老兵带一半新兵的舰员们已经在波罗的海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严格训练,以充分掌握舰上的各种武器和新式装备,包括几乎与它同期“服役”的新型火控雷达——即便在漆黑的夜里,它也能够指引舰上的炮火准确找到十海里以内的目标,演习中的命中率甚至接近于白昼时使用光学设备指引的射击!
  在旗舰“俾斯麦”号上的信号灯指引下,各舰就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一般严阵以待,两艘突前的巡洋舰则通过全速航行与大部队拉开了一些距离。过了大约5、6分钟,只听得海上隆隆几声惊雷,放眼远眺,阵阵火光正来自于两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
  “真痛快啊!”看着前方忽明忽暗的海面,齐里格啧啧的赞叹道。
  “痛快什么?”张海诺问。
  齐里格一脸骄傲的说:“元帅,过去我们穿过这片海域的时候,哪次不是想方设法避开英国舰艇的警戒,哪里敢主动招惹它们!”
  张海诺坦然一笑,尽管在几个月前损失了大型航空母舰“彼得·施特拉塞”号,现在的德国舰队依然处于自己自“彩虹行动”以来的全新鼎盛时期,而老对手英国则像是一只敲掉了牙齿的老虎,张牙舞爪却无法再给德国海军套上致命的枷锁。尽管保留着最后几艘重要的航空母舰,并从美国盟友那里租借来两艘旧式战列舰,但如果不与美国海军协同作战,即便它们全部集结起来,也不是眼前这支德国舰队的对手——也正是处于实力上的充分自信,加上英国空军无法在夜间实施精确轰炸,齐里格才会作出主动进攻的决定。
  一场有准备的战斗并没有持续太久,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随后发来的战斗报告来看,那应该是一艘排水在2000吨以下的英军驱逐舰,双方巨大的实力差距使得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不过英国驱逐舰并没有在强敌的压迫下仓惶逃离,它顽强的战斗了5分钟,并在爆炸沉没之前向外界发送了一条明码电报。德国舰队的无线电侦测人员截获了它并且很快将内容破译出来,最后送到张海诺手里的文件上写着:“本舰H-37,在法罗群岛东偏北62度、距离约40海里,也即西经8度、北纬47度之海域,发现德国舰队,数量不明,至少为重巡洋舰级别。我舰中弹,即将光荣沉没,大英帝国万岁!”
  “光荣沉没?好,很好,英国海军的传统并没有因为遭遇接连的挫败而丢失,这很好!也许天亮之后我们就能等来一场激烈的海战,但这一次英国人不会再有2月份的好运气了,我保证!”张海诺恶狠狠的说道。
第5章
直布罗陀危机
  没人说得清直布罗陀山的具体形成年代,但它的近代史就要简明得多:1704年,英军占领这里,从此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统治。受英军控制而被割离出西班牙国土的土地面积不过5.8平方公里,人们习惯性的称之为“直布罗陀”。
  深秋的阳光依然明媚,坐在直布罗陀山东面眺望海峡的一块突兀大石上,英国陆军上尉安迪·丘吉尔闷闷的抽着烟。出身于传统军人世家,安迪在战争爆发之前很少染指烟酒,可残酷的战争渐渐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尤其是在经历了从希腊、马耳他的仓惶撤退之后,他发觉人的生与死有时只是运气好坏的一种区分。在无形的命运面前,自己的努力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
  差不多14个月之前,安迪随着大批溃兵从马耳他撤了下来,开始还以为直布罗陀只是一个临时的落脚点,没想到就一直驻扎到现在,并且直布罗陀要塞守备部队的一员。他原来的连队在马耳他被打散,将近百分之七十的人成为英军名册上的“失踪人员”——或是战死,或是沦为轴心国军队的俘虏。
  经历了溃败的部队,要么是军官找不到士兵,要么是士兵找不到军官,英军指挥部只好将本土军和各联邦国家的军队打乱后进行重新整编。安迪获任担步兵连长的职务,手下则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联合国军”:有人来自于英格兰和苏格兰,有人来自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有加拿大人、拥有不列颠血统的埃及人和印度人。刚成军的时候,这支成分复杂的连队只有一百多支步枪和两挺机枪,装备甚至还比不上苏丹的私兵,士气更是低弱到了谷底。好在西班牙的弗朗哥政权那时候并没有落井下石——确切的说,是受到了英国政府软硬兼施的外交手段影响,既不宣布加入轴心国,也不让德意军队越境进攻直布罗陀,这样的中立实际上成了英军继续控制直布罗陀海峡的有效屏障。
  马耳他之战结束后仅仅3个月,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卷入这场世界大战。随着美国的加入,大西洋的航运之战形势终于有了积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船只顺利从北美开抵英国,带来了宝贵的物资和军火,也让一筹莫展的英军指挥官们看到了希望。仅在1942年的前两个季度,就有近40万吨物资穿过轴心国袭击舰和潜艇的层层阻截运抵直布罗陀,大批美式武器使得这里的“联合国军”装备得到了本质的改善,食品和烟酒的大量供应,也逐步提升了官兵们的士气,以至于在基层连队中,许多人都开始揣测盟军反攻的日期——有了美国的支持,曾经遥不可及的胜利仿佛就在前方了!
  如今的安迪·丘吉尔,依然穿着英国陆军为在地中海和非洲作战的部队所定制的军服,枪套里插着的也是那支标准的威伯利·斯科特左轮手枪,他身上的每一件物品都是英国制造的,可是一个无法反驳的事实是,他胃里消化着的,却是来自于遥远美洲的谷物和肉品。
  看着遥远的海平线,安迪满心惆怅,他不是一个怯懦的人,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却惧怕打仗了。
  一支烟抽完,上尉蜷起腿,家人的音容笑貌以及幸福生活的片段在脑海中不断闪现,可上一次回到英国还要追溯到1940年的夏天。是的,由德国人挑起的战争毁了他的生活,毁了无数人的生活。由于他们的海上封锁,使得直布罗陀和英国本土之间的通信毫无规律,有时候整整几个月都收不到一封家信。那段时间,安迪整夜整夜的失眠,才29岁的他,额头上已经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美国参战后,悬挂着星条旗的舰艇越来越多的深入大西洋东部海域,英军的运输联络问题总算有了很大的改观。初夏的时候,直布罗陀港迎来了一支实力不俗的美国舰队——虽然几艘巡洋舰甚至还比不上英国皇家海军强盛时期的一支分舰队,可经过1941年的两场重要海战,英国海军丰厚的家底已经损耗殆尽,残存的舰队只能集中于本土海域,加上埃及的陷落,英军势力几乎被逐出了地中海,继续控制直布罗陀,除了避免地中海真正沦为轴心国的内海之外,似乎再无从前那样重要的战略意义了!
  思绪万千,梳不清、理还乱,安迪茫然的搔搔后脑勺,正准备起身,却突然听到了一阵刺痛心脏的空袭警报声——自从德国和苏联签署了停战协议之后,直布罗陀平静的假象便被无情的撕破了。来自意大利和北非机场的轴心国轰炸机开始频繁光顾,尽管炸弹时不时落到西班牙境内,但这一次,弗朗哥政府只以沉默应对,而这似乎也更加助长了德意空军的气焰!
  上尉条件反射般蹦了起来,天空中还看不到敌人轰炸机的踪影,但他知道美制的新式警戒雷达极少出错。在跑过高射炮位时,他看到高炮连队的官兵们正抓紧时间做好迎战准备,如今部署在各主要位置的,很多都是从美国运来的新型高射炮,而从这几天被击落的轴心国轰炸机数量来看,这些火炮应该是性能不错的,然而更让人纳闷的是,前来轰炸的敌机数量非但没有因为同伴的损失而减少,反而大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蝗虫般的场景,有时让人头皮发麻,有时让人胆战心惊。
  从海边到营房大约有2000米的距离,一路上跑下来,安迪竟感觉肺部受到了很大的压迫——与烟酒作伴加上疏于锻炼,他现在也只能在回忆里寻找刚从军校毕业时轻松进行负重越野的“壮举”了,如果不及时改变的话,接下来即便盟军投入反攻,他也只能跟在部队屁股后面了!
  “全体进入隐蔽所!”他一边跑,一边奋力朝自己的副官喊道,而那个只比自己小一岁的加拿大中尉,这时候竟正在营房门前的空地上集合部队。
  新军服、新装备,肤色与面部轮廓不尽相同的士兵们反应还算快,听到自己指挥官的大喊,他们迅速朝着不远处的掩体入口奔去。
  “你这笨蛋,难道想死吗?”安迪·丘吉尔愤怒的朝上级给自己安排的副手吼道。
  “我只是想确保每个人都进入掩体……”加拿大军官很无辜的解释说。
  安迪白了他一眼,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凄厉的空袭警报声继续响着,一种蜜蜂般的嗡嗡声传入耳中,近的让人吃惊。两人不约而同的抬起头,看到几架机翼上喷着环形徽标的战斗机正从直布罗陀山上空掠过。在天气良好的时候,从北非机场出发的轴心国轰炸机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飞到直布罗陀,而限于战略力量以及机场条件,英军目前仅在直布罗陀部署了喷火式战斗机和一些海军巡逻飞机,并不具备真正的战略反击能力。
  视线中,太阳升起的方向也已经能够看到一些黑点了。吸取了不列颠空战以及在东线作战时的经验教训之后,德军早已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些防御、载弹以及航程都更为出色的飞机。在阿道夫·希特勒政权被颠覆之后,新的统帅部显然更加务实,他们一方面集中科研力量研制新的作战机型,同时着手于对现有飞机的升级改进。在最近一段时间的作战行动中,英军技术人员注意到,出现在直布罗陀上空的德国轰炸机仍以海因克尔的He-111和容克斯的Ju-88为主,但这两种中程轰炸机的性能比不列颠空战时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进,更让英国人吃惊的是,已经大量装备德国空军并逐渐取代BF-109系列的FW190战斗机能够在轰炸行动中做到全程护航,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皇家空军喷火式战斗机收获寥寥的一个主要原因——据统计,在英军击落的50多架德意轰炸机中,被地面高炮和舰载武器击落的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仅有不到20架系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部队击落。
  对于步兵而言,在空袭中躲入防空掩体显然是较为稳妥的办法,安迪·丘吉尔和他的加拿大副手也很快来到士兵们进入的隐蔽所,但两人并不急于将脑袋也藏起来,而是站在隐蔽所入口处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中,防御者与进攻者很快展开激战,但德意空军的数量优势实在过于明显,近百架飞机浩浩荡荡的“碾过”喷火式战斗机构成的拦截线,随着敌机的迫近,直布罗陀的地面高炮开始发威,中高空很快被黑色烟花所布满,但这些并不足以阻止疯狂的进攻者。黑色的炸弹如雨点般落下,有的在直布罗陀要塞的各处爆炸,有的落在港口之中,对停泊在那里的英美舰船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还有一些集中攻击了位于直布罗陀要塞北部的机场——尽管现在那里已经看不到飞机的踪影!
  大规模轰炸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等到外面重新恢复了平静,步兵们才灰头土脸的从掩体里出来,但他们还来不及收拾一下残局,便听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消息:轴心国舰队已经从东西两面迫近直布罗陀,看架势是准备发起全面进攻了!
第6章
战争与和平(终章)
  没有人料到,轴心国与盟军两大阵营围绕直布罗陀要塞的这一仗,一打就是4个月,持续时间和双方的伤亡人数仅次于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攻防战。战役期间,德军动用了包括“卡尔”臼炮、He-177重型轰炸机和V-1火箭等“秘密武器”,在战事最激烈的阶段,云集于直布罗陀海峡的德国、意大利和法国战列舰就达到了10艘,尽管英美舰队两度试图增援直布罗陀,无奈轴心国海空军占据了巨大的优势,要塞最终于1943年1月7日宣告失陷!
  更没有人料到,德意军队在联手攻占了直布罗陀要塞、进而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区域之后,于当年3月主动向盟军递出了橄榄枝。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盟军对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本土进行的大规模战略轰炸,尽管德国空军的战斗机部队全力拦截,却依然无力阻止盟军的炸弹再三落到自己的首都柏林,加之盟军在太平洋方向上的节节胜利,轴心国逐渐失去了彻底击败盟军的希望;其二,便是1943年2月11日,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前往北非检阅部队,却遭到抵抗者的刺杀。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党魁身受重伤,虽被及时送往野战医院,可终究在遇刺的次日停止了呼吸。在国内不得人心的法西斯政权迅速瓦解,意大利国王随后宣布委任民主党派人士组阁。新的意大利政府于2月底宣布成立,新的内阁决意摈弃意大利先前的进攻战略,并知会德国政府准备退出战争。
  先期的会谈在中立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美国均派出重要代表参加。会谈中,英美提出了缔结停战条约的三项前提,即废约、撤军、共管。所谓废约,便是德意废除三国同盟条约;撤军,即撤出目前被德意军队占领的欧洲国家和部分非洲国家爱;共管,即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国际共管。
  如此苛刻的条件,尤其是撤军和公管两条,德意代表在与本国政府交流后,均表示无法接受。德国和意大利先后发布声明,他们认为如果英美继续坚持上述三项前提,便是无诚意进行和谈,双方只能继续这场无休止的战争。
  最后,由于双方均不愿意作出让步,第一次会谈宣告流产。为了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双方厉兵秣马,不约而同采取了进攻行动。1943年4月初,沉寂了16个月的德国非洲军团,在陆军上将隆美尔的指挥下盘踞在叙利亚的英美军队发起了攻击。德军不仅投入了全新的虎II重型坦克,还从欧洲调来了由空军上将亚历山大·勒尔所指挥的德国第4航空队。虎将雄兵,德军只用了一个星期时间便突破了英美军队花费一年时间构筑的防线,迫使英美联军仓惶向伊朗方向退却。
  与此同时,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会合的德意舰队,抽调精锐组成了拥有8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和大批巡洋舰、驱逐舰的远征舰队,其中受德国和意大利水兵操控的法国战舰达到了22艘。这支舰队在德国海军元帅冯·分肯施泰因的指挥下,沿着西班牙和法国海岸线向英国海域挺进,部署在大西洋海域的英美舰队不敢迎战,在空军袭扰无效的情况下,他们只得暂停大西洋航运线,所有盟军船只和舰艇都躲进防守严密的港口之内。
  尽管在陆上和海上无法抵挡轴心国军队的攻势,英美军队却继续在空中给对方施加压力。到1943年初时,美国已经将大量B-17型轰炸机运往英国,并组建了超过40支轰炸机部队,英国的各飞机制造厂则全力以赴制造出大批兰开斯特和哈利法克斯,用于组建更多的轰炸机中队。鉴于最初昼间轰炸遭遇到德国空军的猛烈阻击而损失惨重,英美空军改由夜间轰炸,以轰炸精度下降的代价减小了轰炸损失。在4月上旬的10天时间里,盟军轰炸机部队8次光临德国本土,其中3次规模超过了1000架,在柏林、鲁尔、汉堡等地投下了4万多吨炸弹,给德国的战争机器造成相当大的破坏。
  双方的行动各有收获亦各有损失,但真正让他们重新坐回到谈判桌上来的,却又是另外两件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其一,是日军在太平洋海域发动了旨在压制盟军航空兵的“伊号作战”,大批日军战机疯狂的攻击了瓜岛沿岸的盟军舰艇和港口设施,加上日本联合舰队主力的重新集结和调动,盟军在太平洋方向上的压力陡增;其二,便是高加索地区两大主要油田的重新投产——根据苏德之间签署的停战协议,德军五年之内逐步归还高加索地区,但这里的主要油田10年内必须无条件为德国供应石油,而随着苏军撤退时破坏的油田陆续恢复生产,自战争爆发以来一直困扰德军的油料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在各方形势的推动下,轴心国和盟军的第二次非正式协商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展开,自由法国的代表首次出现在谈判桌上,而盟军也将停战谈判的前提条件缩减为:德意废除三国同盟条约,退出法国领土、归还法国舰队,有计划的逐步撤出在欧洲国家的驻军。
  德意代表原则上接受了停战谈判的主要前提条件,于是,双方共同宣布于一周之后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停战谈判。期间,德国和意大利果断宣布废止德意日三国同盟协定,德国也公布了三年之内退还法国领土、归还法国舰队的计划方案。作为回应,英美停止了针对德国占领区和德国本土的大规模战略轰炸,时隔3年零9个月,和平的阳光终于穿透了战争的阴云。
  全世界关注的停战谈判,在一种向往和平的大氛围中如期展开,尽管各方首脑均未亲临谈判现场,但里斯本还是成为这个星球的焦点。失意的日本政府公开谴责德意单方面废止三国同盟条约的“可耻”行径,并暗示将对谈判进行破坏,不过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里,谈判出乎意料的顺利。各国代表还是就停战的大多数条件达成一致,最后的争议集中在了目前被德意军队占领的欧洲国家上。盟军以继续由德意军队控制非洲殖民地和波兰、苏俄部分领土为条件,换取德意政府接受盟军制定的5年撤军计划——按照这一方案,5年之内德意军队将陆续从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希腊和阿尔巴尼亚撤出占领军,并不得干涉当地居民自行选举产生政府机构的行动,盟军同样不得向上述国家派遣驻军和干扰内政。
  1943年5月5日,随着德意与盟军国家代表在《里斯本停战条约》上签字,燃烧了1400个日夜的欧洲战火终于宣告熄灭。新的战略格局下,盟军国家仅以不列颠三岛和冰岛为立足点影响欧洲,除了中立国家之外,欧洲大陆的大部分领土都为德国和意大利所占领——任何的撤退行动都不可能是彻底的,除了对资源的搜刮之外,培植一个关系紧密的当地政权轻而易举,更重要的是,除了在法国和法属殖民地仍保留着一些沿海土地和港口之外,盟军势力几乎被彻底逐出了地中海区域。在这样的形势下,德意统治者终于可以高傲的称之为“我的海”,然后拥有如此野心的人却在两次过程不同、结果一致的刺杀事件中丧命,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命运的捉弄。
  在非洲,那些曾经属于英国和法国的广袤殖民地,由于一位传奇的德国将领而更换了旗帜。战争结束之后,埃尔温·隆美尔获得德国政府颁布的德意志勋章,与他同获此最高殊荣的是率领弱势海军取得惊人突破的海军元帅海诺·冯·分肯施泰因。尽管德国政府后来如约将俘获的法国舰艇悉数归还维希政府,但得到了政府支持的新Z计划已经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打造出一支拥有H级战列舰、O级战列巡洋舰和S级航空母舰在内的现代化舰队,使得德国海军的总吨位超过了英国和日本,仅仅位列美国之后,设备的先进程度和实际战斗能力更是冠绝全球。此外,德国人的科技精神使得他们在战后仍研制出了V系列火箭、A系列喷气式战斗机和被誉为海底幽灵的U45系列超级潜艇,这些新式武器的投产使得德国军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斗保持着对英美等过的强大压力。
  在太平洋,战争一直持续到1944年末方才结束。尽管从欧洲腾出手来的英美军队在一系列的海战中取得胜利,从而逐渐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并以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对日本的战争基础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日本帝国军队的顽固仍然给盟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大战的最后一年,德国人率先研制出了威力惊人的原子弹,美国人紧随其后宣布拥有核武器,并在日本人头上“小试牛刀”——两周之后,战争宣告结束。
  由于德国和意大利的存续,历史的两极对峙成了三足鼎立:英美一派,占有泛太平洋地区的丰富资源,经济雄厚、工业强大;德意一派,占有半个欧洲和大量的非洲殖民地,科技先进、军事枪声;苏联自成一派,根据苏德停战条约陆续收回失地之后,面积仍然位居世界首位,广袤的土地、宽厚的战略纵深和寒冷的天气是他们立足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三强之间的明争暗斗、合纵连横,则又是另外一段历史了……
  (全书完)
作品相关之一:U977号潜艇逃亡阿根廷始末
  1945年5月8日,当德国宣布所有战斗部队停火并无条件投降时,并非所有的德国海军潜艇都执行了“彩虹”计划。据战后英美情报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大战结束时,有几艘的德国潜艇并没有投降或者自沉,而是把潜艇驶向另一个国家(中立国或盟国),这种行为称之为逃亡,而U977号潜艇就是其中一例。
  ★最后一次战斗巡航
  根据上级命令,U977号潜艇在艇长海因兹·斯切弗上尉(Oblt
Heinz
Schffer)指挥下,于1945年5月2日离开挪威克里斯蒂安桑港(Kristiansand)准备到英吉利海峡进行战斗巡航,目的是准备打击英国沿海附近、英吉利海峡盟国运输船队(2天后,即5月4日邓尼茨海军元帅命令潜艇部队停止一切战斗)。
  海因兹·斯切弗上尉1921年4月生于柏林,1938年叁加德国海军,于1941年5月调入潜艇部队,起先是U148号潜艇的艇长,在战争中他主要负责潜艇的训练工作,1944年12月才被任命为U977号潜艇的艇长,所以没有什么实战经验,而且盟国海上护航力量过于强大,U977号潜艇根本就无法接近盟国运输船队。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此时战争已经到了尾声,在海因兹·斯切弗心里,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战斗巡逻,而逃亡阿根廷是他最根本意图。根椐战后审问材料,海因兹·斯切弗自称很早就有此打算,原因是他不想窝囊的死在集中营里面。
  ★决定逃亡
  5月8日,在潜艇航行在挪威水域时,潜艇无线电接到盟军通过广播电台宣布的要求所有在海上的德国潜艇停火,报告具体位置并开到指定港口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的信息。次日潜艇又接到许多断断续续的信号,大部分来自其它单位的德国潜艇通知返回基地的电报。但艇长斯切弗已经决定逃往阿根廷,当他宣布他的决定后,潜艇内部人员思想发生很大的波动,出于战友情谊,斯切弗允许给予艇上的已婚士兵上岸回家的机会,根据艇长海因兹·斯切弗上尉战后写的回忆录《U977号潜艇》中称:“当时我与副艇长和轮机长都量思前往阿根廷,但必须得考虑到所有艇员的意见,有些已经结过婚的艇员必须得考虑他们的家庭和未来。”
  在经过商量后,最后决定投票选择去留——自愿前往或返回部队投降,有大概三分之一的艇员,约16人决定返回部队投降,他们坐上救生艇离开了潜艇,原计划准备在郝斯森(Holsen)附近上岸,然后返回德国,但不久便被英国海军俘获。而剩下的艇员,他们将面对漫长而无奈,又力不从心的最后一段旅程。
  ★艰苦的航程
  5月10日,U977号潜艇继续驶向阿根廷,漫长的航程对所有艇员来讲都是巨大的折磨,基本上已经处于神经衰弱症的边缘,由于长时间的航行,潜艇上已经没有新鲜的食品,尤其是淡水供应已经十分紧张,生活条件相当恶劣,尽管潜艇官兵在平时训练素质非常优秀,但这样长时间的航程,也令他们疲惫不堪。到了6月初,无线电电台已经收不到什么信号了。很明显,战争已经结束。6月11日,有一名叫沃尔夫冈·爱德斯坦(Wolfgang
Edelstein)的艇员因心理压力失控曾试图跳海自杀被阻止,事后这位艇员回忆到:“当时我觉得这样的状况几乎是没有尽头,我决定自我了断,也比死在那臭气熏天的潜艇里强。”一位叫汉斯·斯瓦波(Hans
Schwbe)的水手长(Oberbootsmann)回忆道:“所有的人耐力都已经达到极限,整个艇内就像死了一样。起先还有人听歌剧唱片,但后来就没有人想听了,像这样不分昼夜的环境和狭窄空间里,脱离现实的情况一天比一天要严重,许多人开始语无伦次起来。”为了缓解压力,潜艇夜间浮航时,艇内的官兵有时跑上甲板抽上一支烟。根据安全管理规定与作战原则,浮航时除望员外禁止人员上甲板,但现实的情况却将制度完全打乱。
  7月14日,U977号潜艇在佛得角群岛作了一次短暂休息,大部分艇员还在海上进行了一次游泳比赛。两天后,潜艇继续向南航行,此时它的右柴油机出了故障并无法自行修理,故而它的最大航速仅为6节/每小时,幸运的是,潜艇在航行的途中并没有被盟国海军巡逻舰艇和战机发现。并于7月23日横越赤道。U977号潜艇从5月10日至7月14日长达66天连续在海上航行,创造了二战潜艇连续航程记录的第2名(第1名是U978号,68天),真实的上演了一幕“海底马拉松长跑”。
  根据U977号潜艇的航海日志显示,5月10日潜艇燃油大概有80吨左右,为能达到目的地,潜艇在航程中尽量节省燃油,潜艇的航速通常只保持在5~6节左右,通常是白天尽量潜航,夜间则上浮水面充电。经过长达108天航行,潜艇于8月17日到达阿根廷马德普拉塔(Mardel
Plata
Port)海军自由港,随后向阿根廷政府投降,当时潜艇燃油仅剩下不到5吨,这令战后许多历史学者不可思议。
  ★投降
  U977号到达阿根廷港口并向阿根廷政府投降后,艇员立即与阿根廷政府和军方交涉,潜艇里所有的设备也很快转交给阿根廷政府。阿根廷在二战中属于中立国,在阿根廷有大量的德国常住人口,超过任何一个同盟国(有资料证明,在潜艇货物中,除了有大量的黄金之外,阿根廷军方检查人员竟然放现一部M262战斗机的机载雷达设备。为什么将这笔物资运往阿根廷?各种资料众说纷纭,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本文的直接主题,但就这个问题本身而言,如果资料充足完全可以另作研究。根据我在网上查阅到的《纳粹黄金》一文论述,1945年5月1日至6日德国海军潜艇部队至少派出6艘潜艇向阿根廷进发,完全证实的有3艘潜艇:U977号、U530号和U853号,而U853号并没有成功),所以U977号潜艇逃亡阿根廷是一个较为安全的选择。
  1945年9月,英美军事情报部门随即到达阿根廷,并将所有的艇员进行长达3个月的审问。在审讯中,海因兹·斯切弗上尉坚称他只是逃亡,没有运载任何的物资和人员到达阿根廷,依照U977号审讯记录,艇长海因兹·斯切弗是这样解释的:“我之所以逃亡到阿根廷主要原因是德国媒体的宣传结果,我从报纸上得知只要德国战败,所有的军人都要被奴役,而且永远不得翻身。另外我得知阿根廷的生活条件相对来讲是比较好的,可以允许德国人逃往。”而绝大部分艇员也都异口同声,但在审问的过程中盟国人员还是掌握了一些资料,认为相信海因兹·斯切弗在说谎,并指控他向阿根廷运送战犯,甚至怀疑他指挥的潜艇从挪威至南美的航行途中击沉了两艘船只(盟国情报机关怀疑U977号潜艇在7月4日很可能袭击并击沉了巴西“巴伊亚”Bahia号轻型巡洋舰,因为当时U977号潜艇就在附近60海里区域内航行)但具体审问情况英美官方当时却拒绝透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