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225

  说罢,中校仰头看了看天,盛夏未尽,一旦太阳出来,地表温度很快就会上升,到了中午就更是酷热难耐了。
  透过对方这话,林恩觅到了亲自去各辆卡车巡视的借口,他点了点头:“要不这样吧,长官!您组织您的士兵从卡车油箱里抽一些油出来,我组织我的士兵检查油箱,好歹坚持到赫梅斯-斯普林斯再想办法找些油料进行补充。这样一来,我也可以在事后给上级的报告中多写一条:在保护科学家撤退途中,长官您组织部属想方设法克服了油料短缺的困难。”
  中校想了想,不说好或者不好,而是直接向他的部属下达了各车检查油料情况并以多匀少的指令。
  林恩原本已经准备走向后面的卡车,但他临时止步转身,问道:“长官,还有一件事……您的部队是否有无线电台?”
  美军中校显然没有料想到这个问题背后的真正含义,他回答说:“只有非加密式的无线电步话机,也要一借?”
  林恩笑着摇摇头,他知道,二战美军步话机的有效通讯距离在10英里左右,实际效果受地形影响较大,无线电台就不一样了。
  走到己方第一辆卡车旁时,穿着美军制服的突击队员已经回来报告说先前在伏击战中缴获的两辆卡车油料确实所剩无多了,后来射杀护卫部队士兵从而缴获的那辆则还能坚持个百来公里。
  “你们会同各车驾驶员检查一下每辆车的油箱是否存在漏油情况,认真检查!”林恩故意大声对他们说。在这之后,他走到第一辆卡车尾部,转身撩开篷布一角,低声唤道:“少校?”
  布拉兹少校并未换装,他个人似乎也不太愿意穿着美军制服战斗。
  “绑住那些家伙的手脚并堵住嘴巴了?”林恩问。
  “当然!”少校答道,“我让他们老实地呆着。”
  “让大家做好准备,我们就在这里解决掉尾巴,速度要快,不能放跑任何一个!”林恩虽是下级向上级建议的意思,但口吻和实际效果已然变成了直接下达作战命令。
  幸好布拉兹少校不是卡莱格尔那种看不得手下风头盖过自己的军官,而且来之前也应该受到了巴赫将军的格外叮嘱,他非常配合地应了下来。
  林恩随即又分别走到后面两辆卡车旁,假意查看车辆以及科学家们的情况,实则将战斗指令传达给突击队员们。做完了这些,他站在第三辆卡车尾部,转身看着后面那些美军卡车,它们未经战斗,油料显然还有剩余。士兵们正按照中校的指令从油箱里抽出燃料,但软管和便携式油桶并非每辆车都会携带,因而有工具的先抽取,再轮换着给其他卡车用。
  颠簸一路,在没有得到明确指令的情况下,大多数美军士兵还是老老实实呆在车厢里,他们的脸庞看起来皆是一样的青涩,并用单纯而好奇的目光看着那两辆几乎被打成筛子的卡车。
  林恩心想着,他们若真是刚刚参军不久的新兵,也就免于前往欧洲或者太平洋前线参战,不论任何一处,额外的战争补贴都弥补不了残酷战斗带来的威胁、伤害甚至殒命的代价。按照美军在这个时期的兵役制度,这些年轻小伙子本该平安地度过几年的军旅生涯,大多数人都会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就光荣退役,从而避开了另一场血腥的战争。可是现在,他们却遇到了自己,卷入了一场原本并不存在的战后之战,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无奈的事情。
  点了第二根烟,默默走上路旁的一座小土丘。站在这里,林恩能够看到车队首尾,己方3辆吉普车共有2挺车载机枪和11名突击队员,干掉车队前部的另外4辆吉普车以及车上毫无防备的美军官兵应该是轻而易举的;3辆卡车上共有30多名突击队员和两挺MG-42(在医疗站殿后的7名突击队员配了两挺机枪),他们需要对付的是8辆卡车载运的两百多名缺乏战斗经验甚至连基础战斗技能也不齐备的美军新兵,取得胜利并没有太大的悬念,关键在于要付出多少代价,抓获的专家是否会遭到误伤,战斗不能速战速决导致暴露,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却又难以精确计算的。
  烟将抽完,林恩看到有的美军士兵已经从卡车油箱里抽满了一桶燃料,正拎着它往前面走。自己虽未上前查看这种油桶外部标明的容量,但它看着跟德军的便携油桶差不多大小,估计每桶在20L左右。对于八轮和十轮的通用、道奇卡车,只要两桶,在轻载情况下跑上百来公里应该不成问题。
  再次转头看向车队前方,乘坐吉普车的美军官兵们坐在车上或站在车旁歇息,他们聊天抽烟,虽然不时地往后面瞟,却并没有以武力防备的表现,中校则拿了个金属的军用水壶,坐在吉普车的副驾驶位置仰头喝水,这个场面是多么的宁静而自然,有谁能嗅到了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见己方前一辆吉普车上的突击队员转头看着自己,林恩用“吸血鬼”突击队的战术手语让他们将车开到车队的最末尾并做好战斗准备,紧接着,又向那些在卡车旁假意检修的突击队员们做出“准备战斗”的手势,只见他们各自起身并叩敲车身提醒里面的同伴。
  按照林恩的指令,那辆载有两名突击队员且配备车载机枪的美制吉普车迅速朝车队后方驶去,等它抵达队尾,林恩回首仰望,天空中仍未出现美军飞机的踪迹,轻叹了口气,烟头一弹,伸手摸向枪套。这时候,美军中校旁边有个年轻的军士似乎察觉到了一些异样,他面露惊恐,正要提醒自己的长官,然而为时晚矣。
第82章
为痛而战
  飞扬的轻风中,苦酸的硝烟气息弥漫而至,咯咯嘎嘎的枪声接连不断地响着,这在林恩耳中仿佛是恶作剧者用金属勺子狠狠刮过瓷盘的邪佞,坚强的心脏也砸不由自主地抽搐着。
  这一刻,他本该为敌人的消亡感到轻松,情绪却格外的压抑。
  右手仍握着点45口径的柯尔特,“吸血鬼”突击队最好的射手无端地变得吝啬了。不愿一展战斗才华,不愿以沉稳高亢的嗓音鼓舞同伴、临战指挥,而像是沙漠中并不存在的桦树,笔直地矗立在这座小小的山包上,全然不担心横飞的子弹会击中自己——潜意识里,林恩甚至有那么一丁点寄望,期盼着随便哪一方射出的子弹能够结束自己这段极其艰难的旅程。它光荣、伟大,写满冒险者的壮举;它邪恶、黑暗,充斥着欺骗者的沦丧。
  随着时间的流逝,硝烟渐浓,枪声渐稀,在西线战场上让美军官兵闻风丧胆的MG-42终于不再持续地撕裂着亚麻布,美军自己引以为豪的勃朗宁机枪也结束了它们狂妄的反戈屠戮,唯有清脆单调的啪啪声仍在残酷地响着,那是英勇善战的帝国战士们在无情点杀试图逃离此地的美军士兵们。
  恍然归神,林恩看到吉普车内、吉普车旁,卡车内、卡车旁,山岩旁、山坡上,但凡视线可及之处几乎都能看到美军官兵们的尸体,他们姿态或平常、或怪异,或平躺平趴,或因死时的挣扎而显得扭曲、可怕。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惨淡绝伦。
  林恩垂下了手,也垂下了头,他一言不发地站在原地,冥想。
  这200多名美军士兵果然是极度缺乏经验的新兵,当这场战斗以突然而意外的方式开始后,他们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冷静,表现得极端的不成熟和缺乏组织纪律性。仓惶之间,他们试图抵抗,试图反击,直至枪弹穿透同伴的胸膛和躯体,直到同伴的鲜血飞溅而至,他们才从浑噩中惊醒,不再盲目地坚持抗争,然而随着抵抗勇气的瞬间消失,他们开始忙乱地奔逃,妄图从敌人的枪口下捡一条小命,而不是相互团结、相互掩护,且战且退地撤到山岩地带,与军官们分隔在车队前后更是成为致命的败笔。
  当布拉兹拎着鲁格手枪来到身旁时,林恩终于闭上眼睛。他试着不去想刚刚的杀戮场景,试着不去思索这与自己的必然联系,然而怎么也找寻不到解脱。
  “他们都是美利坚的军人,是军人就该对战场上的一切做好准备,包括杀人和被杀。”布拉兹用平静如水的语调说道,“如今在德国本土,在莱茵河畔,五十多万已经放下武器投降的德国军人被英美军队像是圈牲口一样禁锢着,缺乏食物医药,缺乏衣被遮掩,下雨了只能就地掏洞藏身,生病了只能祈求上天的恩慈,每天都有数百人死去,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一切,还不够为这些兄弟复仇。”
  听到这里,林恩猛然睁开眼睛,他仿佛看到了布拉兹描绘的那个场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战俘营,数十万年轻或老迈的德国军人,他们因战争的结束而放下了武器,他们不求舒坦的生活,只是留存着对生命的渴望,然而仁慈的西方盟军终于露出了他们的真容,他们打着中立法和人权的大旗,以不作为的方式任由这几十万曾经让自己感到胆寒畏惧的德意志战士自生自灭。这样的情形并非虚构,在穿越到这个战争年代之前,林恩就层看到过相关的史料描述和实景照片。想到可怕的集中营,想着那些死在德军战俘营的盟军官兵,尤其是那些由英美等国拍摄的积极正面的二战影片,当时的他并没有对死难的德军战俘感到多么愤慨,然而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战斗数月,这些往日只有影像的人物变成了身边活生生的存在,在战壕中酝酿培育的兄弟情感更是超越了难以割舍的亲情。
  叹气,转头,林恩面对布拉兹说道:“若是这个世界没有战争……该多好!”
  布拉兹以他那冷静的理智回答:“这是不可能的,永远没有可能!要么在战争中崛起,要么在战争中衰败,没有第三条道路。”
  林恩仰面长叹,片刻,断然收起所有的怜悯与多愁善感,变回到铁血冷傲的帝国战士。
  放眼观望,因为没有动用手雷,现场的硝烟不算很浓烈,它们只消几分钟就会随风飘散,眼下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不让任何一个美军士兵逃走,然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拾好现场。好些突击队员已经攀上斜坡山岩,如同狩猎季节的猎人,端着经过校准的武器肆意猎杀丛林、草场中的猎物,每一个啪哒声都有可能意味着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
  留在车队周围的突击队员们,这时已经自发地清扫起战场。也许和布拉兹一样得知了本土投降部队的境况,他们对那些因重伤而失去战斗力的美军士兵毫不手软,近距离一枪干净彻底地结束了他们的痛苦,然后将遗落在旁的便携式汽油桶拣起。
  “不必往我们的卡车里加油了,后面我们换车行动!那些战俘……让他们搬运尸体,将尸体都搬到山坳里去!”林恩用德语喊道,嗓音还有些生涩,语言却足够的简单清晰。
  战斗虽然如疾风闪电,但美军这边还是有几名士兵成功投降——他们跪地举手的姿势是如此标准而虔诚,居然从突击队员狂暴的枪口下幸存下来,不能不让人感慨人类求生欲望的强大。这会儿在突击队员们的驱使下,他们又老老实实地扮演起了搬尸工的角色。对于这样的人,林恩一贯没有好感,他冷冷地扫了一眼,拎着“柯尔特”走向车队前方。
  战斗开始前,林恩临时抽了一辆吉普车去后面压阵封锁,由此而削弱了对付前部美军的力量,但穿着美军制服的四名突击队员仍利用车载勃朗宁机枪和各自手中的突击步枪,与位于第一辆卡车驾驶室内的同伴联手上演了一场干净利落的绞杀战。美军官兵所乘坐的四辆吉普车没有一辆能够启动逃离,也没有一人能够利用车架上的勃朗宁机枪进行反击,而这些吉普车上也是千疮百孔。
  林恩径直走到戴墨镜的美军中校所乘坐的车旁,这位在战场上失去一只眼睛并留下深刻伤痕的美国军官仰面而坐,他的椅背被多发子弹打烂,以至于胸口完全被鲜血所染红。墨镜遮蔽了他仅有的一只眼睛,却遮不住他惊愕的表情。尽管对这场突然发生的战斗缺乏预判,可他的手里却抓着一把手枪——再给他多一秒,也许就能够打响宁死不屈的第一枪了。
  对于这个老练而世故的美国军官,林恩本来只是在心里聊表最基本的敬意,然而他一眼瞟见对方手里的貌似鲁格08,掰开其手拿起一看,还真是一把保养良好的德制手枪,想来应该是他在欧洲战场上获得的战利品。如若他尚有一口气在,还真想叫让他猜一猜自己的身份。这投机取巧不成,再被人狠狠讽刺一把,哪还剩得之前的威风?羞也该羞煞了!
  差不多一根烟的功夫,枪声完全平息了。作为以一敌四的战斗,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完胜已是了不起的战绩,然而美军士兵尸体的散布情况让林恩感到无奈和纠结。他从另一侧爬上山岩一看,果然,跑得最远的已经离开车队有三四百米远,且基本上四面八方都有,光靠这几个投降的美军士兵收尸是远远不够的,又不想让专家们因为这种血腥场景而对己方产生极其强烈的抵触,林恩只好让突击队员们也轮流加入“收尸队”,由他们开着吉普车去将散落在远处的收集回来,近处的也一一搬运到山岩之间的凹处,再把卡车逐一驶入可以掩藏体型的山坳内,并用车上的车篷帆布当成帐篷拉起。这些车篷布恰是土黄偏绿的颜色,盖在山岩之间仿佛是潮湿环境滋生出的成片苔藓、草丛。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林恩对老祖宗留下的这句箴言深有体会,尸体还没完全清理,卡车也才刚刚开始挪动,天边就出现了飞行物。这自然不会再是己方的圆盘飞行器,拿起望远镜一看,也不知是野马还是其他型号的战斗机,但军绿色的涂装已彰显出它美军陆航的身份。
  在碰运气与主动作为之间,林恩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他命两名穿着美军制服的突击队员驾驶一辆吉普车沿路前行,能开快一些就开快一些,好在沙土路面上扬起尘土。如若那架美军飞机降低高度下来,开车的继续开车,坐车的一定要站起来奋力挥舞手臂,装作很高兴看到己方飞机的样子。除了吸引美军飞行员注意,这两名突击队员的另一任务就是在大部队前面进行侦察,摸清前方的路况以及是否有美军警戒线部署。
第83章
勇者之路
  依照那架美军飞机的飞行轨迹判断,林恩相信,即便没有使出以吉普车吸引其视线的办法,它也不会在己方人员收拾好战场并将车辆隐蔽起来之前飞抵近空。不过以自己当年乘坐飞机的经验推测,从高空往下看,移动的物体显然要比静止不动的惹眼,何况这些吉普车和卡车刷的是与环境相近的颜色,而不是大大咧咧的红白色。至于说地上的血迹,除非降落下来观察,否则看起来也就和周围的戈壁沙丘一个色系。
  呼啸而来的美军飞机最终追着道路上的烟尘掠去,它还特意降低高度在那吉普车上空来回盘旋。林恩置身于钻满弹孔的车篷布之下,以望远镜小心观望着那架飞机。果然是二战期间美军最好的战斗机,野马,没准是为了对付“不明飞行物”而从其他地方抽调来的。碰上洛斯阿莫斯原子弹试验基地遇袭,这天一亮就匆匆扮演起侦察机的角色,它机翼下并未挂在火箭弹,可也许弹仓里装满了复仇的子弹。
  在此暂避应该是明智之举。
  一夜没睡,林恩仍是精力充沛,他让突击队员们用缴获的美军步话机以及自带的电台尝试着收集外部讯息,并以软管抽油的方式将所有卡车油箱里的燃料集中到三辆状况最好的卡车上去,然后亲自去车上查看专家们的情况。除了奥本海默、弗兰克和费米三位大头,突击队员们还抓来了另外12名年纪稍大且长相顺眼的技术人员。林恩这才第一次仔细辨认,伙计们眼光还算不错,这一打人中有3个牵头负责单个技术项目的专家,7个在自身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的高级研究员,剩下2个则是介于高级研究员和辅助研究员之间的……研究员。
  “好吧,诸位!很遗憾我们的再次相见是以这样的方式,但这就是人生,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林恩在这些被手脚被捆绑着、嘴巴也被堵住的专家们面前坐了下来。
  “自我介绍一下,林恩·加尔戈,德意志第三帝国近卫军中尉。别紧张,更别用这种奇怪的目光看着我,我并没有发疯,我是个非常理智冷静的军人,我来这里多少有些巧合的成分,但现在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把你们带到上级指定的地点去。对于世界上最顶尖的物理学家,我们会尽量以礼相待,只是目前的糟糕境况还无法做到这一点,希望你们能够谅解……奥本海默博士,我知道你心里有多少愤怒,可当原子弹落在日本爆炸,瞬间毁灭了数以十万计的无辜平民,您是否想过,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掌握了核技术的国家,再也没有任何国家和军队能够阻挡他们进军的脚步,这会给世界带来多么可怕的威胁?”
  虽然一路上巧舌如簧地骗过美军岗哨、糊弄这一群美国新兵跟进坟墓,林恩可没有因此而自信到以为单凭几句话劝说这些物理专家为他们眼中最邪恶的纳粹帝国卖命。如此恶评原子弹,不过是想减弱奥本海姆等人的怒气,免得这些智商极高的家伙一时想不通而选择自尽——这样的几率不会太大,但也不是没有。
  “坦白说,我们获取原子弹技术不是为了报复和攻击,而是利用这种武器获得重回世界舞台的资本,因为我们现在只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可怜虫,我们怀念柏林的林荫大道,我们怀念慕尼黑的啤酒,怀念阿尔卑斯山麓的滑雪场,我们怀念着德国的一切,却有家不能回……不管怎么说,你们也有各自的家人,我们绝不会肆意伤害她们。等到大局定下,我们一定会将你们释放回去……希望这一天不会太久!”
  简单说完这些,林恩又吩咐负责看押这些技术专家的突击队员,逐个带着他们下车去进食、饮水和方便。
  就地等待了半个多小时,先拉高俯瞰、后降低近观的“野马”终于无果而终地返航了。发现奥本海默等人失踪,美国方面必然同时调动地面部队展开大范围的搜查,可这里距离洛斯阿莫斯毕竟只有几十公里,白天少不了有美军飞机巡察。在这对矛与盾之间,林恩的最终抉择是在奥拉宁堡街头冲过苏军枪弹封锁的那种方式:吉普车和卡车一辆一辆出去,每辆车的出发时间相隔5到10分钟不等。这样虽然分散了护卫力量,可遇到避无可避的美军飞机时至少还能装装样子,不至于因为一整支车队堂而皇之的行动而引起美军的关注。至于沿途的美军岗哨,林恩相信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线路前往废弃矿场,都不可能完全避开,因而他干脆不抱侥幸,直接安排靠前出发的两辆车上搭乘突击队的战斗主力,且和以往一样,从容自若地坐上了第一辆吉普车,高高举起右臂,然后将其放平:“出发!”
  从昨夜在洛斯阿莫斯前往阿布奎基途中伏击美军车队开始,突击队员们在短短十几个小时内接连参加了多场战斗,精神和体力的消耗可不小。林恩扭头看了看同车的三名突击队员,尽管身上的美军制服让他们少了以往的铁血气质,可一个个仍是精神抖擞、信心十足。
  鼓励的话未必多多益善,林恩盘算着后面的路途,忽然想起一个问题,便问这些同伴:“之前听少校说我们的计划之一是乘坐骡马穿过墨西哥边境,你们都会骑马么?”
  坐在后排的金发突击队员回答说:“当然会!抵达美国之前我们都接受了这方面的特训!”
  “这说起来也很滑稽!”坐在后排的另一名突击队员,一个鼻子很大的家伙,并不拘束地插话道,“我们来时在潜艇上还进行了骑术训练。”
  “噢天那!”林恩惊讶极了,“你们是怎么把马弄进潜艇去的?”
  “不是真马,是一匹可以拆装的木马,航行途中就利用这木马进行练习。”大鼻子的突击队员解释说。
  “我的天……”林恩哑然失笑,这办法还真亏德国人想得出来。
  “这是巴赫将军提出的建议。”大鼻子说。
  “噢?行动的总指挥官劳伦茨·巴赫将军……这次也来美国了?”
  “是的,但不跟我们一艘潜艇。”答话的仍是大鼻子。
  劳伦茨·巴赫真来了?
  林恩原本只是顺口一问,因为在他看来,身为帝国要员和战略参谋部参谋长的巴赫即便领了行动总指挥官的职务,应该也是在基地内运筹帷幄,若是离开基地来到遥远的美国,戈培尔一派在“避难所”的权力争斗就将落于下风,并不安分的安德里上校想必也会对更高的位置蠢蠢欲动,这一切难道都是因为……
  “注意了!”驾车的突击队员用英语提醒说。
  出现在视线前方的是一辆吉普车,远远望去上面坐着几名美军官兵,那很有可能是之前派去分散美军飞机注意力并进行侦察的己方人员。虽是如此,但在确认身份之前,林恩一行人还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赶巧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架美军飞机,仍是野马,仍是未挂火箭弹。扭头看着这架很快呼啸而至的美军战机,林恩意识到它不挂弹药并非为了轻便,而是担心奥本海默这些重要的专家在战斗中遭到误伤。不过这种担心想来也只是相对的,在被敌人掳走与玉石俱焚之间,以美国政府的决心是绝对倾向于后者的。
  有美军飞机在空中观望,林恩仍下令靠边停车,从前而来的确实是自己人,他招呼对方停车,然后大大方方地下车走过去。
  “情况怎么样?”
  车内的突击队员报告说:“美军在前面拦路设立了一座检查站,有十来个士兵和一挺机枪,只是枪声范围内还有另一座哨卡,人数不多,但比较麻烦!”
  林恩点了点头,这确实是比较棘手的情况。
  对方又问:“长官,我们现在怎么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