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225

  基地洞库就是天然的避风处,恶劣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到内部的生活。璀璨的灯光下,香槟美酒唯缺碧草,欢声笑语仅少阳光,这一切似乎要印证一句东方古语:十全九美。
  应林恩的特意要求,不仅刚刚从北美凯旋而归的布拉兹少校和突击队员们参加了婚礼,相继被押送到基地的奥本海默、弗兰克、费米三位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和技术专家们也获邀出席。
  该来的都来了,唯独少了劳伦茨·巴赫。
  就在林恩成为特别准将、大本营首席战略参谋官的同一天,元首正式签发了对他的调令,其新职务是北美情报长官。尽管帝国准备在北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打造至关重要的情报网络,可那样的职务怎么也无法跟战略参谋部的总参谋长相提并论。
  看似奖惩分明,林恩却有种无言的酸楚。人即便不能伟大,能够像巴赫这样公正无私,也已经打到了相当高尚的境界。
  巴赫调任之后,战略参谋部总参谋长职务由隆美尔元帅兼任,基地内的两大参谋部几乎形同合并。
  至于“吸血鬼”突击队,仍作为大本营直属部队隐蔽地存在着,直接听命于帝国元首的指挥。
  站在赞美、祝福和掌声的中央,林恩难免有种宛若梦幻的感觉。短短几天之前,他甚至还不知道自己的感情归宿在于何处,就在几天之后,荣誉、地位、婚姻,伟大的帝国已经帮助他包办了一切。尽管如此,他仍竭力保持自我,保持清醒的头脑。元首的存在固然让所有的事物都变得顺畅、美好起来,但表象背后的势力竞争、权力争斗并没有消除,而历史也用鲜活生动的事实证明:内斗往往比外战更加血腥残酷!
  “感谢您,我的元首!感谢您,尊贵的元首夫人!”
  林恩满怀感激的向阿道夫·希特勒和他正式、合法的妻子爱娃·布劳恩道谢。这两人虽然相差23岁,站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像是父女,然而他们终究还是突破了世俗的约束走到了一起。他们彼此相看时,那种眼神让林恩有了前所未有的触动。
  一个真正伟大之人,心中应该是有爱的。
  曾经不可一世的独裁者,以狂傲、激奋、顽固形象示人的失心疯者,经过了帝国衰亡、病痛缠身的打击,从崩溃中重新醒来时,心态和口吻已经大为改变,他握着林恩的手,平和、从容甚至有些慈祥地说:“年轻人,帝国的未来掌握在你们手中,沉沦或崛起,将是属于你们的事业。”
  这是前所未有的鼓舞,然而转身刹那,林恩却从这位白发老者的苍茫眼神中看到了对未来的憧憬,他终究是这个时代最具有野心之人,岂会如此轻易地将权力放走?
  林恩决心当个有能力无野心的下属,至少表现如此。
  在这样内部的公开场合,隆美尔依然带着他深爱的妻子出席在这样欢庆的场合。这一次,他给予林恩的赠言几乎和元首的话如出一辙,只是同样的话语从不同人口中说出,意味却是截然不同的。
  如今在元首出现的场合,戈培尔又重新扮演起了影子随从角色,他总是默默保持着最合适的距离,绝不多说一句话。倒是他那些美丽小天使们,在哪里都是引人注目的亮色,此次担当婚礼花童,也为现场增添了许多欢乐气氛。
第99章
分步走的战略
  在军衔虚浮的“避难所”基地,将军实在算不得显赫人物,真正享有独立官邸的也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新婚燕尔,林恩只是从帝国大本营的军官宿舍搬到独立的军官套间,往上走了一个层楼而已。这套间一卧一卫一阳台,再加上个小小的客厅,空间大小和内部装饰皆与斜对面帝国近卫军第1兵营的将官套房如出一辙。
  新婚夫妻本该有许多乐趣可享,可这基地洞库属于封闭空间,餐食皆由指定餐厅集中供应,唯元首、戈培尔等几位大人物的官邸设有小灶,但除了举办宴会,他们每天都坚持到餐厅用餐。上行下效,加尔戈夫妇自是失去了独享早餐的乐趣,充其量只是用电壶煮咖啡泡茶。假期方面,虽然大本营给林恩安排了两天休息,偏偏坏天气肆虐,哪怕在基地周围走上一走也难以成行,林恩干脆将假期延后,婚礼次日就又开始了那份特殊而重要的工作。
  经由帝国方面的物理专家研究辨认,突击队从北美带回来的资料确实属于原子弹制造的核心机密,依照这些技术图纸,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能够很快制造出石墨型反应堆和铀浓缩离心机,但在基地内制造原子弹的前景并没有因此而显得乐观。最大的困难莫过于专业人员的缺乏。帝国败亡之时,高层寄希望于圆盘飞行器等几个高尖端项目,火箭和核物理方面的顶级专家和技术团队并没有列入“雅利安方舟计划”,以至于如今在“避难所”内能够从事核武器研发制造的不超过20人,临时担当技术总监的约瑟夫·维克博士在德国物理学界虽然堪称奇才,但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子应用,算不上真正的核专家。根据自己在核研究方面的有限了解,维克博士给林恩列出了一份名单,告知其若想要顺利开展核武器研制生产计划,就得尽量找到并说服这些人帮忙,然后再按照他们的要求去搜寻笼络各级技术人员、采购获取相应的技术设备和原料。
  列在这份名单第一位的,是德国最顶尖的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奥托·哈恩博士,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早用中子轰击铀核并使之发生裂变的科学家,而他对这一现象的研究结论也为核武器的制造运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不过这位德国博士是个“刺头”,在第三帝国统治时期,他拒绝加入德国官方主导的原子弹项目,拒绝以任何形式参加相关的研究试验,他早早预料到这种武器的可怕威力,甚至放言“如果有一天希特勒得到了这类武器,我一定自杀”。
  列于名单次席的,是当时在物理学界名望和地位都不及哈恩,但后世给予了高度评价的莉泽·迈特纳博士,一位奥地利籍的犹太人,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师从过包括马克斯·普朗克在内的许多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以哈恩助手的身份在中子试验和裂变的发现中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甚至获得了“原子弹之母”的非官方称号。因为面临反犹太迫害,她于战争爆发前逃亡瑞典,整个战争期间都在诺贝尔研究所继续研究工作。
  出现在这份名单第三位的是大名鼎鼎的维尔纳·海森伯格博士,原威廉皇帝协会(后来的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会长。他的出名不仅是因为原子论、核子论方面的科学成就和在物理学界的地位,更因为他在第三帝国时期为德国核武器研究项目效力——这一点是公开的、获得他本人承认的,但争议在于他究竟是以积极还是消极心态参与其中。在战争结束后,海森伯格关于他表面顺从、暗中破坏德国原子弹计划的辩解为他免去了牢狱之灾,但也有人认为,他不仅是德国原子弹项目的技术骨干,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扮演的角色和“曼哈顿工程”中奥本海默的十分相似,但第三帝国的官僚主义、高层的无知以及占领区的抵抗最终断送了他们本可能有所作为的核武器项目。
  在这份名单上还有另外一些林恩曾经听说或未曾耳闻的名字,弗里茨·斯特拉斯曼、罗伯特·弗里施等等。若是在第三帝国鼎盛时期,甚至是形势窘迫的战争末期,想要找到这些科学专家也并非难事,然而林恩将这份名单拿去找战略参谋部的情报长官安德里上校,却很快被告知一系列的糟糕消息:根据截获的英军通讯,奥托·哈恩博士和维尔纳·海森伯格博士等人已经被押往英国受审,另外一些核物理方面的德国专家要么是被美军或苏军捕获,要么是隐姓埋名各自逃亡去了,要想将他们弄到“避难所”来,难!
  归来途中,林恩就对这种“在山洞里搞原子弹”所面临的困境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也好在有了奥本海默、弗兰克、费米这三位现成的顶级物理学家和关键的核心技术资料,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他向帝国元首提交了一份正式的报告和自己个人拟定的计划方案,意料中的,元首非常坚决地批准了他的计划,并责令身兼基地司令长官、战略参谋部总参谋长两大要职的隆美尔全力配合。于是在短短数日之内,四艘潜艇相继搭载着六十多名资深间谍和情报联络员奔赴欧陆,基地方面亦以无线电通知潜伏在欧洲各国的己方人员,调动他们的力量参与搜寻。
  在这之后,林恩并没有被动等待,而是按照自己酝酿的策略推陈“离间计”。
  为了视察计划的进展情况,他完成手头的主要工作后乘车来到了潜艇洞库。
  自从元首醒来并亲政大局后,“避难所”基地内小心谨慎的工作方式被彻底打破,用元首本人的话来说,“来到这里的帝国军人都是忠诚、可靠的战士”。隔在潜艇码头和维修船坞之间的铁栏杆被拆除,巡逻人员不仅限于海兵和宪兵部队,两个陆兵战斗团的连队也安排了轮流值勤的任务,而减轻了巡逻任务的海兵战士则穿戴整齐地进入其他洞库巡视警戒,这样的调整非但没有让基地防备出现懈怠,反而促成了更为积极乐观的气氛,使得“叛逃事件”造成的阴霾渐渐消散。
  在一队值勤的陆兵人员好奇的观望下,隶属于帝国海兵部队的维修技师们正加班加点地对进入船坞的三艘潜艇进行修造。它们属于相对较早的VII系列潜艇,其中VII-B早在1936年就开始建造,算是第三帝国的海军元老。在“避难所”基地内,这样的潜艇少之又少,若非“彩虹行动”所为,林恩还找不出这样外观和体形都较为合适的潜艇。
  下车之后,林恩不慌不忙地来到陆兵巡逻队员中间,不轻不重地说话道:“哎,伙计,你觉得它会被改造成什么模样?”
  右手边的士兵没回头说:“也许是按照英国潜艇的模样改造,看它那奇怪的锯齿撞角,简直是皇帝时期的U艇配置,指挥塔扩大了外廓,侧旁根本不能走人了,线条也变得更呆板粗陋了,啧啧,简直是在倒退!”
  另一名士兵显然不认可这种揣测:“我看是苏联潜艇,各交战国家也只有他们的海军舰艇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被这群野蛮人打败真是悲哀!”
  以这样的方式听士兵们公正的评价感觉十分有趣,等到大伙儿差不多说完了见解,林恩问道:“若是悬挂一面苏联红旗在海面上行驶,过往船只上的海员应该会把它看成是苏军潜艇吧!”
  这时候总算有人觉得这声音过于陌生而转头看了看,这一眼差点没让他魂飞魄散,连忙立正敬礼:
  “向将军致敬!”
  其他士兵这才如仓惶转身,以同样的惊愕表情向林恩敬礼。
  还礼之后,林恩摆摆手示意大家放松。
  “正如你们所见,我们确实计划将这些潜艇改造成外国潜艇的模样执行一些特殊的任务。这艘体形最小的将被改造成苏俄的梭鱼级(秀克级),不过想要做到外形一致,难度有些大,毕竟他们的梭鱼级相比我们的潜艇显得较为粗短,而且排水量也少了一百多吨。”
  见林恩的表情语气都很和悦,又是陆兵出身的年轻将领,士兵们都松了一口气,但他们的领队尉官还是有些局促地解释说:
  “长官,我们是在执行巡逻任务,刚刚实在是太好奇了,所以短暂停留了一下,感谢您给我们讲解的这些宝贵知识,我们得走了!”
  林恩从容地笑了笑,若不是得到戈培尔和安德里的支持,自己也不会前往美国展开一次惊人的冒险之旅,这其中的变故,现在想起来就连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自己也还是个低级的陆兵尉官,日复一日地坐在战略参谋部里干着低级的杂活,劳伦茨·巴赫也不会丢掉参谋长的位置,归结起来还真是造化弄人!
  见陆兵匆匆离开,又看到林恩的身影,负责这次潜艇改造的海兵技术工程师、年仅28岁的库尔特·梅博格中尉从船坞另一边绕了过来。
  “长官!工程目前进展很顺利,再有两天就能够完工,然后是一到两天的试航和调整,不出意外的话,下周一就能够正式启航了!”
  “下周一么?”林恩点点头,利用这些时间,己方的技术人员也足够复制出“栽赃计划”所需要的部分原子弹核心图纸了。
第100章
女人和男人的世界
  忙碌了一整天,晚餐之后,林恩终于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小窝。
  听到开门的声音,新婚妻子黛娜总会在第一时间奉上拖鞋,然后主动而又羞涩地帮林恩挂好外套,用烧好的热水给他沏上一杯清茶。这样的生活,彻底颠覆了林恩之前二十多年的单身模式,而这位丹麦姑娘所表现出来的贤惠程度也达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
  舒服地坐在靠背椅上,林恩示意黛娜坐到自己腿上来,年方19的佳人面颊绯红地照做了。
  握着新妻纤细的手,林恩问:“你们今天还在排练维也纳之春?”
  娇美的新娘子羞涩于和林恩对视,大多数时候她的目光都放在他厚实的胸膛上,用格外柔和的语调说:“是啊!大家都说元首对维也纳有着格外的眷恋,好在战争并没有将那座美丽的城市摧毁,可又不能亲自去看上一眼,只好通过歌舞剧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了。”
  “避难所”目前的运作模式还属于完全的单向供给、封闭循环,每个人衣食无忧,但除了还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孩童,上到元首夫人、下至普通女工,都各尽其能地从事一份工作。黛娜此前一直都在帝国大本营宣传部门——也就是女强人爱娃·符特里奇负责的部门工作,但她不需要无休止地敲击打字机,也不需要整天跟油墨铅块打交道,而是从事舞蹈歌剧的编排和表演。不过,只有普通的舞蹈演员会在普通官兵面前表演歌舞,“瓷娃娃”们素来只在特定场合为帝国高层献舞,就像是在戈培尔女儿的生日晚宴上演的那曲藏舞。之前林恩听黛娜说,那时候元首似乎还没有苏醒,也就无从赠送戈培尔女儿任何礼物,所以它很有可能是戈培尔自作主张并试图以此炫耀元首对自己的重视。至于元首醒来后是否得知此事,这与戈培尔近期的失势表现是否有直接关系,内部人员虽是揣测纷纷,却也没谁能够确定。
  很显然,林恩远赴美国的两个多月,“避难所”基地内还发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事情。
  “没关系,这距离春天还有差不多四个月呢!”林恩打趣地说道。
  娇美的新娘微笑着不应。
  “那你们今天茶余饭后又有什么新话题?”林恩问,这里的“你们”所指跟黛娜关系最要好的几个姐妹,但不都是瓷娃娃,也有像巴赫夫人这样的已婚女士——劳伦茨·巴赫那娇小的妻子是宣传部门的舞蹈编剧,此次却没能跟着丈夫一同前往遥远的北美。让年轻的夫妻远隔两地,在林恩看来着实缺乏人情味,由此揣测,帝国元首并不真正信任手下的任何一个人,哪怕他表现得再忠心,也还是刻意要留上一手。有朝一日,自己恐怕也难逃这样的命运。
  黛娜年纪轻轻,显然还不像是那些习惯了上流社会的妇人那样矫揉造作,她很单纯地说:“没什么特别的,大家都在怀念柏林的好时光,说橱窗里的衣服多么漂亮,珠宝店里的首饰多么闪眼,可我还是觉得哥本哈根的街道最有亲切感。”
  林恩没有去过哥本哈根,为了掩饰真正的身份,却不得不装作自己对那里很熟悉。
  “那如果有机会去哥本哈根,就我们两个人,但只能逗留短短几天就要回来,你会不会趁我不备逃走?”
  对于林恩的这个问题,黛娜显得毫无思想准备,但她脑瓜子一转,低着头问:“如果我要逃走,你会不会抓我回来?”
  林恩被将了一军,顿时爽朗地笑了起来。末了,他紧紧抓着黛娜的手:“我知道你是真的想家,所以如果真发生了那样的情况,我宁愿被同僚们嘲笑一辈子。”
  “真的?”黛娜抬起头正眼看着林恩。
  这是一双多么迷人的眼睛,林恩在心里感慨。曾经年少懵懂,他也妄想过自己未来的新娘能够美到什么样的程度,随着对社会的了解逐渐增多,尤其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能够留在美女身旁的往往都是“高富帅”,像自己这样条件平平的,能够娶个带的出去、带的回来的就该谢天谢地了。如今娇美的佳人像是馅饼一样从天而降,若真要自己凭白松手,还真是觉得不舍。
  “啊,我想通了,如果真碰上那样的情况,我就跟着你一起逃吧!”林恩笑着说。
  “那可是要舍弃将军的身份当个流浪的平民呢!”19岁的年轻新娘显然不太相信。
  “若是有朝一日战争真正结束了,我才不稀罕当什么将军。只想找个舒服宁静的地方,平凡地度过余生。”林恩这话并没有诓老婆,经过了一场场战斗的血雨腥风,看过了太多的生与死,每当真正安静下来的时候,心中还是会有种难以言喻的失落和恐惧,而且自己得到的越多,这种失落与恐惧也就越深。
  听到林恩说起舒服宁静的生活,黛娜大概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一副泪眼婆娑、楚楚可怜的表情,林恩凑上去轻吻了她的脸颊,这细嫩的皮肤虽然还没有达到剥了壳的鸡蛋那种程度,但还是比普通的欧洲妇女要光洁嫩滑许多。
  背井离乡也快两年时间,当初在柏林,如今在“避难所”,黛娜一个人经历了许多,性格中已然增添了不少坚强和独立的内容。她止住了仿佛随时可能流出眼眶的泪水,转过头轻吻了林恩的额头,低声细语道:“明天我们第一次彩排,元首夫人和部长夫人都会来观看,你要是有空的话也来吧!”
  “好!”林恩应了下来,新婚数日,他还没去娇妻工作的地方捧过场,而且他也很想看看另外几位国色天香的“瓷娃娃”能够美到什么程度。
  次日上午,林恩一到办公室就给自己定好了闹钟,然后还没来得及喝上一杯咖啡,就看到元首的副官出现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门口。
  “将军,会议5分钟后开始。”
  “又是会议……”林恩在心里嘀咕着,这样的会议虽然不像是从前国会或者统帅部会议,聚集了一大堆的人在那里各抒己见,但即便只有寥寥数人,对同一件事情也总是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在无法建立模型演算的情况下,说服这些身居高位、主观思想强大的人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分钟之后,林恩夹着自己的文件夹来到元首办公室,戈培尔已经在会议桌的末位落座,目光茫然地平视前方。这样的会议他几乎都要列席,但自从林恩成为帝国大本营首席战略参谋官以来,就从没见他在会议上提出过自己的独立见解,往往是面对元首询问的目光,淡淡地说出一句“同意”。
  有人失意自然有人得意,隆美尔元帅近期在“避难所”基地内可谓是风光无限,不仅基地唯一的报刊连续多期以小说体连载了他当年在法国和北非的光荣战绩,帝国近卫军官兵们日常休闲消遣的电影院里也在接连放映为他剪辑制作的纪录片,元首似乎有意通过这些宣传手段告诉这里的所有人:我们不仅有高科技的武器,还有举世无双的军神坐镇,我们一定能够克服暂时的困难和低潮,重新回到复兴和崛起的轨道上去。
  在工作场合,基地参谋长伯恩贝克将军总是紧跟在隆美尔屁股后面,自从林恩回到基地后,在一些私下的场合常常听到人们称他为“帝国近卫军之父”,大有跟当年十万国防军时期泽克特将军相提并论的趋势。在他的主持和组织下,帝国军事学院一分为二,扩张成为高级军事学院、军官学院和士官学院,从而对全体近卫军官兵开展专业的军事培训,以便“有朝一日重返德国,这里的每一位军人都将成为德国军队的坚实骨架”。
  “今天的议题是……加尔戈特别准将提出的关于动用价值4150万英镑的帝国秘密储备,作为成立三家贸易企业和三家工业企业原始资本金的议案。”
  伯恩贝克在说这段长话时,“4150万英镑”给予了着重音,如今英国的经济地位大不如前,但英镑仍然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良好流通性的货币,这一笔钱放在任何一个方面都算得上是巨款,但它仅仅是林恩庞大战略计划的一块基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