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225

  对于这些食物,对于帝国情报员们和苏联老大娘的特殊关系,林恩不再多问,招呼米蒂戈和楼下的佩特一起凑合着对付了这顿晚餐。
  末了,林恩问米蒂戈:“你们的武器弹药存放在哪里?”
  果然像是从前的法国地下抵抗组织,米蒂戈先让佩特到门口去盯着,自己随即拆开墙角的木板条,从里面取出一支莫辛·纳甘。拿着这支传统的手动步枪,林恩不禁想起自己在战争岁月里最初的那些日子,从懵懂无知的菜鸟到技术出色的射手,每一步的成长都伴随着困苦与艰险。记得在与“屠夫”他们固守沿河阵地时,自己是那样的勇敢无畏,一支毛瑟98k就是犀利无比的武器,时光流逝,自己还有亲自端着步枪在战场上冲杀的机会么?
  “一部分枪械在这里,一部分已经提前运到市区去了,包括炸药和导线开关。最终确定了攻击位置,我们将在23日当天安装炸药。”米蒂戈说。
  林恩把弄着莫辛·纳甘,以不经意的口吻问:“你知道马特索夫住在什么地方吗?”
  米蒂戈刚从暗格里面拿出第二支步枪,听到林恩的问题顿时很惊讶的反问:“您真要去绑架他?”
  林恩翘起嘴角,笑容中透着邪恶:“在这个世界上,我应该是唯一一个能够让他精神防线瞬间崩溃的人,所以……我有信心从他嘴里套出我想要的东西。这样,我们可以从容安排好攻击和撤退线路,少冒险,少伤亡,何乐不为?”
  米蒂戈显然被林恩说动了,他想了想,答说:“这应该不难,只是我得亲自去一趟市区。如果顺利,您打算什么时候动手?需要多少人参加?”
  林恩不假思索地答道:“明晨或明晚,四到六人足矣。”
  若是其他人提出这样的要求,米蒂戈或许会反对并抵触,然而安德里提前所做的“宣传”让林恩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异于常人,至于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很快同意并表示自己将即刻动身,力争在午夜之前把情报带回来。
  林恩最后吩咐说:“一旦从芬兰来的特遣地抵达列宁格勒,让他们安排一个狙击手、两个突击步枪手来,另外我想要芬特里格跟着我行动,还有,一辆卡车,最好是苏军的军车。”
  “军车恐怕有些困难。”米蒂戈说,“我们原计划安排的都是普通民用卡车。”
  这话反映的也是实情,却意外给了林恩一个小灵感。在他以往的特战经验中,使用对方的军用车辆比普通民用车辆更有优势,至少可以拿着“紧急任务”的借口避开普通岗哨,随车人员还可以堂而皇之地携带武器。
  “那再给我安排两个会开苏军卡车的人。”说这话的时候,林恩又回到了那个充满自信并且睿智果敢的战斗指挥官。
第139章
冰寒之地
  及至夜里10点多,窗外传来了卡车的轰鸣声,和衣躺在床上的佩特一骨碌爬起来,撩开窗帘观察片刻,欣喜地对林恩说:“长官,是我们的人回来了,我下去开门。”
  外面天寒地冻,林恩自从来后,除了小解,一步也未曾离开过这个阁楼,老盯着地图也看不出个天机来,这会儿正坐在炉子旁擦拭摆弄枪械。尽管长于射术,但普通的莫辛·纳甘步枪并不适合自己,因而早早让佩特从藏武器的暗格里帮自己找了一支手枪,居然还是德国造的鲁格08。听佩特说,这里的枪械装备大都是他们扮成废旧物品回收人员从乡间居民那里偷偷买来的——之所以是“偷偷”,是因为苏联官方要求民众将拾获的军用枪械全部交公,大部分人都老老实实照做,也有那么一少部分人觉得无偿交公划不来,又不能公开转让出售,只好以废品名义卖个比废品稍高的价格,回收人员也心照不宣地给价,买下这些枪械加起来也没花多少钱,只是碍于没地方储存以及没有明确用途,加之这种收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才没有扩大收购的规模。
  昏暗的煤油灯下,林恩细细检验,枪确实是正牌的好枪,只是在烂泥里泡过,之后又没有得到正确的养护,因而外观上污浊不堪,里面的一些部件也受了影响,所以重新擦拭并且滴加了机油,它便又基本恢复了往日的光亮,只是可用的弹药仅有弹匣里的这三发子弹。
  佩特下去之后,林恩不慌不忙地来到窗户旁,透过窗帘缝隙看到自己先前乘坐的嘎斯汽车驶入机修站,从车上面下来的是芬特里格和绘制地图的那个弗兰茨。
  米蒂戈出去后仍未归来。
  眺望远处,没有月光和星光的世界几乎一片漆黑,零星灯光的位置是固定的,唯有视线的尽头,北面的夜幕,泛着奇异的橘黄色,想必是受列宁格勒市区的灯光所映。
  不一会儿,芬特里格和弗兰茨顺着楼梯爬上阁楼,佩特又小心谨慎地将机修站大门给关拢了。
  “长官,我们没找到机会下手,酒店外围到处都是新增加的岗哨和暗探,看来您判断对了,那个俄国将军很可能认出您了!”芬特里格一上来就急切地报告说。
  林恩对此并不感到惊讶,他从容不迫地点了点头:“果然!”
  芬特里格在炉子旁坐了下来,摘去手套迫不及待地暖手,同时语速飞快地用德语说:“您的判断真是太准确了,长官,当初若是我们晚走一些,说不定就被困住了!都化妆成那样了,没想到还是被认了出来,看来下次出门还是随身多带些装备,今天若是化妆成白发苍苍的老头子,那个俄国将军要是还能认出您来,我就彻底折服了!”
  林恩平淡地回应说:“东方有句古话:化作灰都能认出来。指的就是深仇大恨之人,不论对方容貌如何改变,见了面还是能够认出。”
  芬特里格无奈摇头:“可惜没机会接近酒店,也没见那总台女服务员出来,估计是受了特殊保护,以便军方抓到我们后用于指认。”
  “罢了!她若是记得,早就将情况告知苏联军方,那马特索夫将军又能够认出我来,就算将她干掉也没太大的意义。”林恩走到炉子旁坐在弗里茨身边,“你叫弗里茨?”
  青年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看起来应该是个心怀志向之人,他连忙答说:“是的,长官,您怎么知道?”
  林恩搓了搓手:“是米蒂戈少校告诉我的,我们下午仔细研看了你手工绘制的作战图,觉得它的制作非常精细标准,堪比大参谋部里出来的作品。”
  青年咧嘴笑道:“能得到您的认可是我的荣幸,这幅作战图能够迅速完成,还仰仗于大家不辞辛劳的进行实地勘察。”
  林恩点头:“精诚合作,攻坚克难。”
  “长官,我们之前听说……您因为立下了空前的奇功,从中尉直接晋升成为特别准将,而且还是元首特别颁布的奖励?”在安全的场合下,芬特里格极为好奇地问说。
  这一句话乍听很正常,可他们毕竟是派驻海外的情报员,按惯例不能够向他们透露有关基地的实情,而这一句话里包含的关键信息不少。林恩神情从容地看着炉口冒出的火苗,说:“我并非为了战功而努力,而是和你们大多数人一样,为了自己的信仰。时光不能倒流,我们无法改变之前犯下的错误,只好用加倍的努力和超乎常人想象的忍耐来克服这最为困难、黑暗的时期。每每想到我们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同伴在敌人的战俘营里受苦受难,想到我们的平民忍饥受冻,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我就将一切犹豫、恐惧的情绪抛之脑后,义无反顾地大步向前。现在,历史性的机会摆在了我们面前,相信我们一定是能够抓住它的!”
  听了林恩这种婉转的表述,芬特里格识趣地没有继续追问刚才的那些问题,而是顺着话往下说:“这次若是能够干掉大胡子,德意志就有重新复兴的机会吗?”
  林恩答道:“我只能说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而我们此前已经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在这之后也将继续努力,直到达成我们的终极目标。”
  芬特里格应该是听懂了意思,他轻叹道:“这真是一个路途遥远的目标。”
  须臾,佩特也上来了,他嘀咕着说:“外面真冷啊,差不多有零下二十度吧!这样的鬼天气,汽车发动机都很难打着。”
  “是很冷呢!”芬特里格答道,“这就是俄国,我们憎恨却又不得不长久呆着的地方,每天还得装模作样的对俄国人傻笑。”
  话里听出了抱怨和厌烦,林恩对此完全可以理解。别说是在遥远寒冷的俄国,就算是在温暖舒适的“避难所”,日子呆久了也会感到厌倦和烦躁。于是,他友善地伸手拍了拍芬特里格的肩膀,表情和蔼的说:“总有一天,历史会因我们而改变,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并非空想,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芬特里格受到了鼓舞,他点头回应林恩:“是的,长官,我真心期盼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林恩从口袋里掏出擦拭一新的鲁格08,喀拉一下空弹上膛,以显示它目前的良好状态,并将那句著名的哲言转译成德语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看起来喜欢倾听多过于表达的弗里茨很快赞道:“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好了!”
  林恩微笑并耸肩。
  尽管不知道米蒂戈将用什么样的方式探听马特索夫的住处,但他说了会尽量赶在午夜前回来,林恩决定坐着等他回来,于是安排三人先睡,芬特里格和佩特并无异议,唯独弗里茨推说自己最近睡眠充足,每天的工作也没什么体力消耗,坚持和林恩一起等待,顺带肩负机修站的警戒任务。那两人睡后,林恩和弗里茨坐在炉火边小声交谈,一开始只是聊出生地、家庭情况之类很基本的东西,渐渐延伸到了各自的战争经历、信仰、追求以及对战争意义的理解上。弗里茨虽不属于健谈之人,得益于清晰的思路,他总能够用简洁到位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林恩也一贯如此,两个聪明人之间的谈话寥寥数语就能够说到共同点上,气氛比起先前林恩跟佩特独处时要融洽轻松得多。
  从弗里茨口中,林恩得知这个机修站是在1944年冬天开始成为情报据点的,当初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年逾五旬的老间谍——他扮成从俄罗斯南部来的老机修工人,带着年轻徒弟在这里临时居住。因为在维修方面确实有一手,地方农场也确实有大量的旧器械需要维修,加之向原籍所在地调查确有其人,他得到了地方信任并获准留了下来,以类似承包的方式负责机修站的运作,战争结束前又顺理成章地招募了几个从俄罗斯南方和白俄罗斯来的年轻学徒,第三帝国投降后,老间谍决定退休并逃到瑞典去过隐姓埋名的平静生活,便以寻获了失散家人为名离开,机修站留给曾在德国空军当过维修军士、在机械方面同样精湛的芬特里格,而这个情报站也成为如今帝国在苏俄最后三个情报站之一。
  离12点还有一刻钟,外面又传来了汽车轰鸣声,远远就能够看到单独一辆卡车——米蒂戈开走了先前在下面车库维修的那辆。
  弗里茨下去开门接应,林恩满怀期待地站在窗口看着。先前芬特里格他们回来时还没有下雪,这会儿在车灯下已经能够看到成片的雪花,这气温着实很低,人在户外口鼻不断往外冒着白气,而从没有空调的驾驶室里出来,米蒂戈急切地用手搓脸、搓耳,在这样的天气夜间驾车也变成了一种煎熬。
  “幸好这一趟没白跑!”
  米蒂戈带着深深的寒意爬上阁楼,整个人简直成了一根冰棍。
  “长官,打听到消息了,马特索夫的办公室位于城东的契卡兵营,他基本上每天都要回到一街之隔的马里亚-波罗斯佩克住宅区,那里是驻军部队中高级军官的集中住宅区,这是他住处的门牌号,他和老婆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住在一起,他母亲有一多半的时间也在那里。”
第140章
逆势强袭
  弗里茨爬楼梯上来时,林恩看到他手里拎了一大包衣服,心想这米蒂戈少校办事还是挺靠谱的,自己虽然没有刻意叮嘱,但得知目标住在军属区之后就直接准备了军服,话说苏俄战后局势稳定、管理严格,想要私下里搞几套军装也不那么容易啊!
  等弗里茨把包袱打开,呈现在林恩面前的果然是以前自己枪口下出现频率最高的苏联军服。东线的那些激烈战斗使得他对这种草褐色有着很强烈的抵触情绪,如今却得将它穿在身上……
  “这是我们一个当裁缝的伙计提供的,全是苏联陆军的1945年式军服,一些军官新拿到制服,觉得在细节上有要修改的或者想要熨平一些,放在军营旁边的裁缝铺。如果我们不想放弃这个颇为重要的潜伏角色,最好能在中午之前交还回去。”米蒂戈解释说。
  原来如此……
  林恩点点头:“这么说,我们非得一早动手咯?”
  米蒂戈看看表:“芬兰特遣队那边估计是来不及了,这样吧!曼斯、弗里茨、佩特还有我,四个人给你打下手,怎么样?”
  林恩顺手拿起一件苏军制服,从一战到1969年之前,包括整个二战时期,苏联军队的招牌制服就是这套头衫——这种衬衣式的外衣在沙俄/苏联军队中服役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69年才正式退役。根据1943年1月颁布的新条例,套头衫在使用保护色标志时作为野战服使用,使用标准色标志时作为常服使用,同时套头衫分为棉布制夏季用和呢绒制春秋冬季用2种(M45和M43的式样一样,只是做了小许美化处理)。
  “你是整个行动的直接指挥官和联络中枢,绝不能缺席的关键先生,你留下来吧!我带曼斯、弗里茨和佩特去就行了。”
  米蒂戈很担心地说:“这……就你们四个去,人手会不会少了点?”
  林恩从容不迫地转头看着他,淡然一笑:“对付别人不敢说,但对付这位身残志坚的马特索夫将军……有两个人帮衬足矣。”
  受到林恩这种神态感染,米蒂戈很是郑重地亲自替他更换衣服。苏军标准的常服状态是金色肩章、大盖帽和蓝色马裤,五角星扣单排眼腰带则是二战中红军最经典的军官腰带,也是军官的标志性物品之一。有了这些还不能算是完整的军官穿戴,林恩在战场上所见过的苏联军官还得有样式古板的手枪套和军官文件包——或称军官地图包,大翻盖样式,使用单独的背带,级别高的还会在脖子上挂一副望远镜,而这些裁缝铺里显然都没有。
  当林恩提出这样的疑问时,米蒂戈有些苦闷地搔了搔头:“去偏远乡村收废旧物品时,曾在农民手中看过七八成新的皮带、手枪套、地图包、弹匣套还有防毒面具包,可惜我们都没要。”
  没有镜子,林恩只好低头打量自己的新装束,遂道:“罢了罢了,就这样吧!在市内活动,地图包是没有必要的,枪套不带还省了检查,我们毕竟连伪造的证件都没有。”
  一旁的弗里茨即问:“没有证件,我们能混进军官家属区吗?”
  此前的美国之行,林恩也曾在没有军官证件的情况下以一身美军制服骗过了岗哨,但那实在形同走卵、凶险异常,若是碰到了警觉性强且坚持原则的,完全有可能撞破身份。所以,他没有直接回答弗里茨的问题,而是等着米蒂戈开口。
  仿佛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够难倒米蒂戈的,他不慌不忙地说:“正门自是进不去,但我们的裁缝伙计知道一条隐蔽的后路,能够翻墙绕过岗哨,既然这次我不参加,那么长官,我就让这位身手不错的伙计跟您一起去吧!他对那里的环境比较熟悉,就算不慎碰到了苏军巡逻,也还能够以送新军服的借口来应付。”
  这样的考虑听起来比较周全,但在林恩眼里,米蒂戈跟劳伦茨·巴赫比起来终究还是差了些重要的东西。事到如今,他别无选择,拍了拍这身苏联陆军的军官制服:“那我们这就出发吧!这个时间点,马特索夫应该已经回家睡觉了。”
  米蒂戈坐在火炉旁搓手:“未必!听裁缝伙计说,最近几天负责后勤的苏联军官都在忙着准备红军节,有时候会在办公室或者后勤仓库忙到晚上两三点,而且听到有军官抱怨说办公室的沙发太软了,睡觉起来腰酸背痛,但那些都是级别较低的军官。将军这一级……在办公室凑合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没有哪次行动从头到尾都是一帆风顺的,林恩无奈叹了口气:“愿天保佑。”
  欧战结束已有半年多,日本投降也已经过去了六个月,列宁格勒早已取消戒严,但因为红军节的关系,市区的警戒仍是较平常森严得多。芬特里格驾车,一路上绕来绕去,熟练敏捷地避过了好几个固定岗哨。
  夜晚的一切静悄悄的,即便盖着毯子坐在驾驶室里,林恩仍觉得寒意森重,因为座位而不得不坐在敞开车厢里的弗里茨和佩特就更加煎熬了。
  差不多一个小时之后,卡车带着咕隆咕隆的发动机响声停在了一条偏僻的箱子里。芬特里格下车而去,不一会儿就带回来一个身材略显瘦弱的男子,他就是米蒂戈所说的“裁缝”。
  挤进驾驶室,他粗略地打量林恩:“您好!”
  林恩略微点头:“您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