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225

  元首对视林恩强烈求知的目光,迟疑了几秒,道:“巴赫那边一直在追踪美国原子弹生产设施,此次计划好了抢夺一列运输浓缩铀的火车,顺利的话能够给我们带来数吨浓缩铀!”
第24章
策中策
  “运送浓缩铀的专列何等重要,美军必然严加戒备,何况有了洛斯阿莫斯之役的深刻教训,他们对本土防备不会再掉以轻心……”
  因夜战营划拨事宜而从元首口中得知巴赫将执行抢夺美军核原料专列任务,林恩不假思索地道出了自己的忧虑。
  接下来回答林恩的并非元首或隆美尔,而是刚刚在一旁颇为尴尬的安德里:“别担心,行动是巴赫将军一手策划的,没有把握的事情他不会做的,不是么?”
  这话听起来绝不是恭维称赞的意思,林恩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对这副嘴脸是愈发厌恶了。
  不等林恩反驳,元首开口道:“这件事劳伦茨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计划和准备,可谓毕其功于一役的关键行动,风险确实很大,但我们应该相信命运会站在我们这边!”
  元首把话撂在这里,林恩也只能暂时作罢,他旁敲侧击的问:“那我们是否还有足够运送行动人员和装备的水下力量?”
  被推出来回答问题的又是安德里,他用恢复了常态的口吻说:“我们在汉堡拥有一座秘密的大型地下仓库,原先是党卫队的隐秘防空设施,足以容纳几千人和数百吨物资存放,考虑到盟国舰艇在北海东部和波罗的海西入口处密集的海上巡航,我们目前最好是以分批运输的方式将人员物资运到本土去。”
  话语中虽没有点明,但也就是目前帝国水下力量不足以一次投送500兵员及作战物资,需要分几个批次将行动部队送到汉堡集结。对于骨子里并不赞成这种解救高级战俘行动的林恩而言,这样的方式倒也不尽是坏事,至少可以将行动的时间合理向后推延。出于自己对元首脾气的捉摸,林恩在这里直接列出了一个大致的时间表:“慎重考虑,我的元首,我觉得冬季夜场昼短、大雪封山的环境最适合展开行动,在这之前,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先甄选人员、组织训练,考虑到环境和空间,最好是能在特隆姆瑟进行模拟演练,唯有百分之百的熟练度才能将人为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这段时间里,我会委托情报部门侦察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盟军在本土东南部的驻防情况、对交通设施的占领与控制情况,捷克和维也纳边境管理情况,然后是我们的军队组建和布防情况、纽伦堡城区及周边盟军情报人员部署情况,这些任务量很大,但只要全面掌握了这些,我们的行动成功把握就会相应提高很多。我完全能够理解元首在组织工业生产方面的急切心情,但无论如何请您耐心等候这几个月,我们定会将一个完好健康的施佩尔部长带到您的面前。”
  “噢,耐心,我们现在最不缺乏的就是耐心。”元首故作轻松的说。可若有耐心,何必强定帝国复兴的倒计时间,使将领和部门长官们时刻感觉脖子上套着的绳索正在拉紧……
  “放心吧,加尔戈将军,近卫军将竭尽全力为这次行动提供支援,如果有兵员装备方面的额外要求,相信元首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隆美尔终于开口了,而且一开口就送了林恩一份“厚礼”——既然帝国近卫军的头号军事人物当面提出要求,元首自然无从拒绝。
  离开元首办公室时,林恩几乎拿到了理论上所能获得的最强行动力量,可这并不能消除战略上的巨大风险。走廊上,安德里从后面追来,他一手轻抚林恩的脊背,显得两人之间关系非常亲密,脸上的笑容像极了秋天的菊花,他顺势把林恩领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把门关上后很纳闷地说:“嘿,老伙计,你是怎么了?我这可都是在帮你啊!”
  林恩恨笑道:“那可真是谢谢了!”
  “怎么?还是没信心?”安德里用关切的眼神看着林恩。
  林恩反唇相讥说:“如若阁下真心诚意将本土情报组借给我用这几个月,信心自然充足。”
  安德里一脸无辜的摊开手:“元首都下令了,我怎么可能违背。再说了,以我们之间的交情,就算没有元首下令,我也会无条件支持你的。”
  私下里纠结这些毫无意义,林恩往办公室里的大沙发上舒服一靠:“工作什么时候开始?”
  安德里笑着把雪茄盒放在林恩面前的茶几上:“你是指挥官,当然是由你说了算!”
  尽管安德里摆出一副有意讨好的架势,林恩依然不留情面的说:“本土情报组是你的下属机构,在正式交接之前,他们完全服从你的指挥。要等书面命令么?”
  安德里挑起眉头:“元首刚刚已经口头批准了,从那一刻起命令也就生效了,你现在是他们唯一的顶头上司,直到行动结束前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阁下不心疼?”
  “我们本来就是帝国这部大机器的一个部件,元首坐在驾驶位置觉得哪个零部件要调换位置甚至废弃不用也是很正常的,何来心疼的说法?”安德里从雪茄盒子里捏起一根雪茄,给林恩一个“不来一根”的示意。
  “不了,已经开始戒烟了。”林恩答道。
  “哦?戒烟?你?”安德里假装诧异。
  “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几个月的时间足以让人想明白很多事情并作出相应的改变。”林恩说罢拍拍衣襟离开沙发,“我得去召集夜战营的军官们布置任务了,您什么时候替我召集本土情报组的骨干们,什么时候派人通知我。”
  有时候有些话一方挑明了,另一方再装傻充愣也是枉然,安德里犹豫了一下,在林恩即将出门前说:“明天一早吧!”
  林恩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对于情报部门及那些情报人员,林恩现在并没有笼络的想法,它和他们的复杂程度绝不是一个军事人员能够完全掌控的。既然无可奈何地接下任务,夜战营才是林恩最大的收获,他当然不能让这样一支自己效过力并且十分钦佩的精英部队在危险重重的行动中遭致毁灭性的损失,恰恰相反,他要让这支部队从巴赫被调离后不尴不尬的境地中脱离出来,用最好的人员和装备扩充实力,让它最终成为完成自己、完成巴赫或是完成两者结合之政治理念的强效工具。
  这时虽已入夜,但距离正常的睡点还有一段时间,林恩没有在自己空置多时的办公室召集夜战营军官,而是亲自去了夜战营指挥部——它位于G4洞库,距离机库和雷达室很近的一个小型洞库,营房着实非常简单,条件并不比普通近卫军士兵的优越,虽说在这“绝地”不该再有优劣的等级概念,可是光比功勋,夜战突击队在战争时期的贡献远远超过大多数一线部队,精锐部队就应该获得精锐的待遇。这不仅仅体现在装备待遇上,更应该全方位的体现出来,包括英雄们理应获得的尊重和敬仰。
  巴赫此次点走了前次参加北美行动的卡伦尼·布拉兹及两连规模的战斗人员,目前夜战营仍由洛文·布伦斯上校指挥,作战人员包括2连一部、3连、装甲连一部,一线战斗人员就已经接近500人,另外夜战营还有一支两百多人的预备连,由那些接受了基本训练但缺乏足够夜战经验的预备突击队员组成。
  “将军,您怎么来了?”
  布伦斯上校看到林恩很是吃惊,这也难怪,若非林恩同意接手任务并亲自点兵,夜战营未必会被列入主要参战力量,毕竟大本营直属部队中还包括由前勃兰登堡特战部队和精锐山地兵组成的帝国猎兵营、前党卫军人员选拔组成的特遣战斗营,这两支营级规模的部队也都具备很强的战斗力。何况林恩离开元首办公室还不到半个小时,正式的书面作战命令没那么快传达到指定部队。
  因为安德里而憋了一肚子气,林恩这会儿才展开诚挚笑容:“太久没见,来看看大伙,最近都还好吧?”
  交情是把无形的尺,在林恩面前布伦斯上校可没有布拉兹那么放得开,答话也以客套的内容居多。对于这位年龄比自己大出十多岁的上校,林恩可不会冒然对他做出勾肩搭背的动作,用力握手之后,他身体略倾向对方,在距离他右耳一英寸位置低声说:“我带你们奔向荣誉的巅峰,但那也是一段崎岖坎坷充满风险的旅程。”
  “噢?是回本土的……”作为中高级军官,布伦斯显然也对这样的大动作计划有所耳闻。
  “对!就是那个!”林恩坦直回答到。
  “太好了!我们都快要生锈了!”布伦斯笑呵呵地看了看跟着自己的那几名下属军官,若是提前得知林恩会来,站在这里恭候的绝不止这几号人。
  “不出意外的话,正式命令很快就会下达,我们里面谈?”
  “好!”布伦斯一面领着林恩往里间办公室走,一面吩咐勤务兵准备咖啡茶水。
  为了表明自己“关上门一家子”的态度,林恩宽和的让布伦斯的营参谋多特曼中校、在场的装甲连指挥官瑟兹中校一并留下来。
  “元首希望我们能够从盟军监狱里救出对帝国复兴有重要帮助的人,施佩尔是第一目标也是唯一明确的目标,其余人视行动过程的具体情况而定。目标现在位于纽伦堡监狱……”
  说到细节,林恩见在场三人包括布伦斯上校表情骤然严肃起来,便中途“变道”安抚说:
  “大家不必紧张,我向元首争取了尽可能充足的准备时间,情报、物资、人员备齐后才开始行动,尽量保证低伤亡和高成功率。”
  听林恩这么一说,军官们也都意识到了自己过于强烈的反应,相互一看,愉悦地笑了起来。
  “我个人真心希望这次行动能够成为我们重返德国的关键契机,可能大家最近也都听说了,盟军已经大量释放了战俘营里的德国军人,少部分列入了新的德国防卫军,多数用以组建对苏作战部队。我们当然不希望昔日的同僚们为美英法波等国与苏联之间的战争流血牺牲,策动他们重归帝国旗帜下将是未来努力的大方向。此次行动规模不算很大,但我预想投入夜战部队的精锐主力,选拔出我们余留部队中经验最充足、状态最理想的战斗人员,加上少部分预备人员和从其他近卫军部队择优挑选的精锐官兵。”
  这些内容都将随着大本营的书面指令传达下来,用不了多久详细的作战方案也会出路,林恩的“提前预告”让三名军官听得一脸神往,而他刻意选择的语态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毕竟林恩完成尉官培训之后就入选了战略参谋部,自此脱离了夜战突击队,最近数月更是不见人影。
  “太棒了,长官,这将是一次改变历史的行动!”多特曼中校话里没有明确“长官”是具体对谁的尊称,目光也轮番在林恩与布伦斯之间移动,这看似“疏忽”的小细节是林恩心理战术的积极呼应,而在场的这两位“长官”都以点头作为回应。
  和多特曼一样,瑟兹中校也遗憾缺席了在美国拉斯阿莫斯那次“改变历史”的行动,虽说不久之前歼灭苏军登陆部队的战斗酣畅淋漓,后面又陆续打了几场针对苏军陆上探察部队的小规模歼灭战,但那样的集体功劳并不足以凸显出这支精锐部队的犀利。在二战后期,“吸血鬼”突击队的装甲分队堪称技术最强的德国夜战部队,他们前后消灭了二十多倍于己的盟军坦克车辆,不论哪条战线、哪个战场,参与夜间行动的德军突击队员只要得知这支部队将会协同行动,信心和士气顿时高涨。来到避难所之后,行动范围和性质限制了夜视坦克和装甲车的发挥空间,也难怪这位中校会带着忐忑的情绪问林恩自己和自己的部队是否也会列入行动范围。
  “在行动方案的所有细节最终确定之前,我并不能够作出保证,但我个人非常希望无敌的夜战装甲部队能够成为我们身边最可靠的支援。大本营已经允诺为我们的行动提供充足的运力,而我们在德国港口也已经建立了新的桥头堡,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将夜战坦克、夜战装甲车以及成套的车载夜视装备运回德国。”林恩说这话不完全是对瑟兹中校的安慰,在知道自己只能选择接受任务的情况下,他已经有了一个比行动本身更为宏大的规划,那就是在帝国复兴日到来前建立秘密的本土据点和武装力量,并且尽可能的扩大自己在其中的影响力——元首的衰老迹象虽然还没有达到近期随时可能寿终正寝的地步,可他的身体状况也没有其刻意表现出来的那么理想,林恩确信自己有必要提前做好准备,而即便元首的身体不出状况,他那过于固执和神经质的思维也依然是个不可靠的定时炸弹,要么整个帝国连同所有的努力都被这个炸弹炸回深渊,要么彻底拔除它并且顺势扫清其他障碍。
  在这个尚且不能说出口的规划中,夜战部队是一块很理想的“脊椎骨”。
  瑟兹中校受到了鼓舞,布伦斯上校和多特曼中校也很高兴,林恩继续“预告”说:“我已经向元首申请将夜战营行动前训练和演习的地点转到特隆姆瑟去,我们在那里已经建立起了秘密营地,北欧的冬天已经到来,盟国和苏联的探察行动将大受影响,这几个月那里都是我们的天下,当然了,唯一的困扰就是户外实在很冷。”
  林恩这不算幽默的话语引得同僚们又是一阵窃笑,布伦斯拍着大腿说:“长官您给我们带来的可真是一针厉害的兴奋剂,看来我们几个今晚都要失眠了。”
  勤务兵已经送来咖啡和茶,林恩指着这些欧洲人惯用的饮品:“既然如此,我建议把这些刺激神经的东西都换掉,我从特隆姆瑟带了维京啤酒来,比德国酿造的啤酒烈得多,再晚上两个小时过了执勤时间,我们好好喝上一杯!”
  “那真是够痛快!”布伦斯爽快的笑着说,“我让勤务兵给我们准备些烤肉和烤鱼,再把长官您在突击队本部的几个老同僚一块叫来怎么样?”
  这正合林恩的胃口,他竖起大拇指,并请布伦斯派几名士兵到码头洞库去取酒,到那里找到罗滕巴赫少校的潜艇报上自己的大名就好了。
  论野外生存技能,夜战突击队员虽不比勃兰登堡部队,常年的战场生涯就是最好的学校,烧烤烹饪对于突击队员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在香味引起人们的馋虫之前,林恩到访的消息就已经引来了不少崇拜者和战时的老同僚,看到这些营部外面伸长脖子围观的生面孔、熟面孔,林恩心里暖洋洋的,寻寻觅觅,原来这里才是自己的家!
第25章
筹备
  在帝国的“避难所”基地,明火管制的规定使得官兵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在内部使用炉灶篝火,以前想要进行私下烹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围歼苏军登陆部队、特隆姆瑟领地开辟以及外界焦点集中于欧陆战事后,基地内的氛围渐渐有了改变。工厂的陆续搬迁以及军民遣往特隆姆瑟巩固占领地位的策略使得这里的常驻人数减少了一大半,异性身影亦是大幅减少,军事训练日复一日,官兵餐厅的饮食也没有降低水平,可人们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东西。凡事不怕没条件就怕认真劲,利用平日里的闲暇,夜战营的官兵们在这个位置偏僻的洞库里自建了一些“娱乐设施”,这其中就包括利用废弃车辆发动机制造的一台小功率烤箱,赶上纪念日或者几名官兵同过生日,就会用它烤个蛋糕大饼什么的,若是碰上夜间出外巡逻的机会,钓几条鱼、弄些野味回来,一人一小块也是趣事。这样一来,林恩才得以在基地内“幸运”地吃上烤鱼和烤肉,只是在量上难以尽兴。等到了特隆姆瑟,总督的地盘,这样的拘束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位于特隆姆瑟港东南方的峡湾北岸,名义上属于“特隆姆瑟治安营”的军营已经建立起来,夜战营得以成为第一批真正的入住者。
  由于抽调了一半兵力前往北美,此时夜战营除3连满员齐装外,2连和装甲连都不完整,在基地防务必须兼顾的情况下,林恩从2连、装甲连各抽调一个整排,加上3连的两个排和预备连的三个排,共集结夜战突击队员380人,余下的120人缺额可不是抽数的,林恩充分利用这些名额从帝国近卫军的工程、炮兵、潜艇、飞行、无线电抽调精英,但凡自己熟知或由好友推荐的大都成为了行动部队的一份子。借着这个机会,不久前才从北美调回的“全能军官”汉德马克、军官班同窗兼室友沃尔里希、老部属坦泽也都归入麾下。按照战争时期的编成,500人已经接近一个步兵营的规模,而林恩精挑细选出来的这支特战部队从各方面来看都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营的价值。
  依循帝国大本营的正式命令,行动部队被命名为第7特遣队,兼任大本营首席战略参谋官和特隆姆瑟总督两职的林恩自此又挂上了第三个新职,一个不折不扣的“实职”。也许是林恩一贯的表现赢得了高层的信任,也许是这次行动的复杂性使得他们不便于直接干涉,林恩如愿得到了对这支特遣队的绝对指挥权,他也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对部队进行分组以及人事任命。特遣队下设四个战斗分队和两个支援分队,从吸血鬼夜战突击队出来的兄弟自然被委以重任,他们占据了三个战斗分队和一个支援分队的指挥官位置,参谋指挥经验丰富且在巴赫那里接受了近一年历练的汉德马克被林恩任命为第四战斗分队指挥官,无线电专家哈尔尼克中校成为第二支援分队长官。
  将自己的计划意图和作战思路灌输到了分队指挥官脑中,指定人员也都从基地运抵特隆姆瑟——6艘小型潜艇和4艘中型潜艇轮番运送,耗费六天时间完成这区区百多海里的运输,林恩依次进行了推算,若要将这500人及大量的作战装备从挪威北部运到汉堡去,就算将基地留存潜艇的三分之二投入运输,整个过程也需要一个半月,长达一千三百海里的航程也意味着大量的燃料消耗和难以估量的设备损耗,这其中机械故障出现的总体概率也是相当惊人的。看来高层在应允方案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困难,而考虑到情报长官安德里在其中发挥了很关键的推波助澜作用,林恩也就不难理解这种疏忽为何会存在于明处了。
  既然征得了元首和隆美尔元帅的认可,林恩从一开始就决定以自己的方式来实施这次行动。情报部门的本土情报组按照他的要求很快从基地整体转移到了特隆姆瑟,林恩在古堡为他们空出了充足的空间,情报工作所必须的联络设备在这里一一俱全,而且还拥有一个基地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埋设在英军综合通讯基站的“小木马”。该基站的基础设施是应英国方面要求由“特隆姆瑟当地劳工”帮助建设的,工人们在设备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也帮了英国人很大的忙,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林恩让麾下人员竭尽所能地获取了英军技术设备的关键参数,后来又利用发电机出故障的机会两次校正,以便于在没有获得对方核心密码本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解译英军通讯密码,这项工作最终让帝国方面获益颇多。
  在没有电脑计算机的年代,行动方案的分析推算完全依靠人力进行。为了更好地掌控局面,林恩把本土情报组与第7特遣队指挥部、特隆姆瑟占领军参谋部的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战役指挥部的临时机构,并委托占领军参谋部精工制作了大型灯控指示图和微缩沙盘。三个部门合为一体,刚开始运转难免出现新机器的磨合问题,隶属情报处的本土情报组也总是有意无意的进行抵触。林恩并不鲁莽叱责,而是从这个情报组的负责人、在前德国秘密警察国内情报处担任中层职务的克劳斯·西格尔中校入手。这名“盖世太保”老手据说是个心狠手辣的家伙,身上没少背犹太人的血债,这种恶名昭彰之徒若是被盟国逮捕,恐怕不经审判就会被直接处死。在林恩的理念中,帝国复兴应当重树形象、远离种族残杀,西格尔这类人如果可以洗心革面也是堪予重用的,可在接触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这家伙压根没有悔改的念头,反而觉得当年的手段不够彻底。如今数十万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聚居,建立犹太人国家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本土情报负责人,西格尔却对这方面的情况非常感兴趣。林恩觉得若是给这家伙一枚原子弹,他估计会不假思索地拿到巴勒斯坦地区去引爆,结果不堪想象!
  林恩对西格尔的思想虽然非常反感,可他毕竟是目前本土情报机构的关键人物,许多潜伏在本土的情报员和情报点都是经由他的联络部署才得以运转的,再者元首对他也几次三番地给予了褒扬,以更为可靠的人接替这家伙至少短期内是难以实施的。通过公私场合的不断接触,林恩发现西格尔由于年纪比安德里大、资历也比对方高,很是不把他放在眼里,但又慑于安德里的老练手腕和深厚背景而不敢违背其意志,帝国内部普遍存在的积弊在这里成了林恩扯开裂缝的口子。他不仅在口头上给予西格尔热情赞美,还想方设法在行动签署执行后为西格尔争取到了嘉奖,使之因情报工作得力而晋升为上校并获元首颁发的金质帝国勋章。早在此前,安德里就凭借在刺杀斯大林行动中的贡献而晋升为少将,西格尔的晋升也只是维持了原有的差距,双方的年龄、地位以及交际手腕的高下注定了无可逆转的驱使。于是,林恩越是一门心思的称赞褒扬,西格尔心里的不平衡也就越加深刻,这时候将本土情报组迁移到特隆姆瑟运作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在安德里无法当面抚慰的情况下,西格尔开始用行动表明自己立场上的转变——本土情报组渐渐成为行动指挥体系中合拍的一个环节,甚至主动为它的运作提供动力……
  在一次深入“敌境”解救己方人员的行动中,前期情报工作的详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了行动的成败,行动部队的执行亦不容有任何的马虎。尽管入选第7特遣队的官兵们在战争时期都有过实战经历,许多人也都参加了对苏军登陆部队的歼灭战,可一年多的时间仅有一次实战,战斗技巧的生疏是必然的事情。在特隆姆瑟东南的军营集结后,他们积极进行基础训练,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战斗演练,而且演练的范围和内容逐步接近实战。在特隆姆瑟东南、维尔塔峡谷北岸有两个秘密城镇,皆是用来关押特隆姆瑟及周边挪威原住民的,这些挪威人受到了客气的软禁,并在一些生产非军用品的工厂作坊里担当轻劳动力。总兵力已经扩充到三千多人的“特隆姆瑟治安营”特意抽调了大批部队前来,他们将这两个相隔二十多公里的秘密城镇进行了外观上的改造,让南边的城镇在布局上接近于纽伦堡监狱周边环境,北面的城镇成为纽伦堡郊区的盟国军营,治安营的官兵们系上布条扮演盟军守卫部队。
  第一次完整的训练中,500名特遣队员分两路从营地出发,他们行军50多公里,一路躲过了治安营设立的警戒哨卡、瞭望暗哨和巡逻队进抵城镇外围。借着夜幕的掩护,夜战主力部队用闪电般的攻势进入南边城镇,爆破“监狱”外部围墙、夺取守军火力点,并牢牢控制监狱周边的交通要冲,同时掩护部队在北边城镇通往外界的道路旁埋伏阻击敌方援军。这是纽伦堡行动最初步也是最简单的计划,接近实战的演练就是为了验证这种战术的可行性,林恩带着情报组和参谋部的主要人员到现场观战。场面上,夜战部队的重点突击依然灵活默契,普通守备部队根本无法抵挡他们的冲击,半个小时内夜战部队就控制了监狱,而装备机枪、反坦克火箭筒并预先埋设了地雷的掩护部队也在规定时限内抵挡住了敌方增援部队,以演习模式推算的伤亡程度也处于一个比较让人满意的程度,场面上唯一的意外来自那些被拘押在此的挪威居民,他们听到枪炮声还以为是己方军队前来解救,遂展开积极的接应,其中数十人利用平日里觅到的防御漏洞和主动挖设的通道掏出关押之地,只是当他们走上街头发现身边所有人都是德军装束,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一群人手臂上绑了白布条而一群人没有,脸上的神情给林恩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于是演练暂停了一个半小时,进攻方和防御方都投入到缉捕挪威人的行动中,幸好逃脱出来的挪威人不多,那些试图藏在暗处躲过搜捕的很快被使用红外线夜视仪的德军突击队员拎了出来,没有出现武力反抗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伤亡,事态圆满解决之后,攻守双方又按照先前的位置继续演练,从北边城镇前来支援的“盟军部队”也为此在城外呆了一个半小时。
  进攻顺利并不意味着行动顺利,纽伦堡监狱并不能挡住德军的精英部队,撤离可就复杂多了。因为行动选择在雪夜发起,盟军方面无法动用飞行器,但德国本土完善的交通设施使得他们的坦克车辆能够顺畅地进行调动,即便对周边桥梁进行不计成本的破坏,也只能形成非常有限的迟滞效果。从纽伦堡出发,最近的边界位于德国和捷克之间,那里的居民打心底憎恨昔日的侵略者,只有少数德裔居民可能对特遣队提供帮助,前往奥地利或者瑞士都需要进行长途跋涉,但铁路和公路完全无法利用,特遣队员们要想在第一时间撤离就只能依靠事先安排好的路线穿过森林、山野和沼泽,否则只能找个安全的地方暂避盟军的搜索。林恩酝酿的撤离路线和多数军官的想法不同,他倾向于采用明修栈道、暗度成仓的计略,让部分特遣队员朝各个方向撤离以扰乱盟军精力,主要人员和解救的目标在巴伐利亚乡间躲藏,两到三周后再通过铁路线前往德国北部,从那里登上轮船或潜艇离境。
  三个星期的时间一晃而过,随着预产期的临近,林恩的心思也暂时从纽伦堡行动转移回到了黛娜身上。因为是头一胎,黛娜也显得颇为紧张,几次腹痛都让接生的医护人员连夜前来察看,幸好“狼来了”的经过没有影响到战争的分娩,一场大雪过后,林恩华丽丽滴升级成为父亲,黛娜为他生下一个漂亮的小公主,以家族传统和他们共同意愿取名为“米娅”。
  小米娅的出生和黛娜的平安让林恩开心得无以为复,在享受了家庭的温馨幸福之后,重回工作也是干劲十足。从情报部门源源不断的信息里分析,欧洲战事经过秋季一轮激烈但没有明显改变战局的攻防转换进入了“冬歇期”,据估计苏军在秋季攻势中伤亡损失高达六十余万,战线推进的距离只能用公里来衡量,盟军在防御上的成效有目共睹。双方阵营中的德军部队皆是首次参战,他们在各自战线上主要扮演辅助角色,东西方阵营的高层将领也都有意让他们避开了战场上的直接冲突。西方盟军方面为了抵御苏军攻势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第一次在战场上投入了几种型号的地对地导弹,射程从两百到上千公里不等,威力和精度都较第三帝国时期的V型火箭有了明显提升,而这个由美国主导的武器项目头号领导者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三帝国火箭之父韦纳·冯·布劳恩。其实相比于解救施佩尔,林恩更愿意组织一次冒险的突袭行动以夺回被盟军掠走的火箭专家们,毕竟火箭技术是今后数十年兵器发展的头号基石。
  在北美,劳伦茨·巴赫所主导的浓缩铀抢夺计划在难度上丝毫不亚于纽伦堡行动,夜战部队抵达后,行动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行动人员开始分批次潜入美国境内。可就在这一时期,苏军将破坏盟国原子弹生产组装设施的传言突然出现,这使得美军大大加强了核原料生产基地的戒备,以往的铁路运输方式也进行了调整,转而采用水路转陆路的运输方式,以美国东北部的湖泊水系作为运输的主要途径,从而避开了帝国抢夺计划先前选定的铁路线,行动不得不进行调整,初步估计将延期至少两个月。北美行动的难产使得大本营最高统帅的心态出现了变化,元首虽然几乎不直接打电话来,但由隆美尔转达也是同样的效果——要求一次比一次急切。由于行动方案的部分细节,林恩先后三次往返于基地和特隆姆瑟港之间,为了节省时间,也是借了挪威陆军启用原德军纳尔维克机场这个幌子,他得以在天气较好的时候乘坐水上飞机,从而节省下了大量的时间,但英军在特隆姆瑟的雷达基站就惨了,冬天的环境本来就十分恶劣,莫名的机械故障时常导致停电,他们不得不向国内求援,直到海军舰艇运送来两套备用发电机之后情况才有所好转,但越来越低的温度又让他们的雷达受到了严重影响,而盟国舰艇在挪威海的正常巡航也因为恶劣天气而明显减少了。
第26章
迷雾边缘
  呼号、犬吠、脚步、喘息,枝桠与地面皆以白雪覆盖的桦树林中,这些杂乱的声音打破了冬日应有的平静,也在无形中把人们不敢真正放松的精神提到了警戒位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