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25

  卡尔的一声轻唤打破了沉闷的气氛,站在公路的转弯处,可以看到前方的旷野中出现了一条比古代城墙还要壮观的军事防线。它充分利用丘陵地势的起伏,将主要防御工事置于具有高度优势的突起之处,正面可以看到连线成片的铁丝网和壕沟、纵横交错的战壕以及堡垒式的永备工事——一眼看去,它们犹如压阵的巨人士兵,以魁梧坚厚的身躯矗立于整条防线的每一个关键位置。它们那坚厚、雄浑而又气势磅礴的身躯让林恩想起了柏林的高射炮塔,这种近乎变态的综合防御工事堪称人类战争史的一朵奇葩。它配备了强大的防空武器,在地面防御战中亦能够形成凶猛的压制火力,而最让人称奇的莫过于它那登峰造极的防御力。同样是以钢筋、混凝土和钢板为原料,德国人将他们在工程方面的技艺发挥到了极致,战后多年,人们在柏林依然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因为普通炸药和工程机械根本奈何不得它们!
  林恩从未去过柏林,只是凭着对历史图片和旅游节目的印象,感觉眼前这条防线上的混凝土堡垒要比真正的高射炮塔更矮、更敦实,抗炮火轰击的能力也应该有增无减按——据说在柏林战役期间,苏军动用了他们在陆上最强大的火炮,竟也没能直接摧毁柏林城内的高射炮塔。
  沿着公路走近防线,林恩愈发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每一个细节在部署上都是花费了一番苦功夫的。例如战壕工事,最外侧的地势相对较低,越往里地势越高,这样一旦苏军突破第一线战壕,位于二线、三线战壕的守军就能够依托高度优势组织拦截火力。相应的,为了避免敌人炮火的杀伤,这些战壕之间的交通壕特意挖得很深,看上去就像是一条黑洞洞的沟渠。此外,战壕区域密密麻麻地散布着大小、形状不尽相同的伪装网,它们下面可能是水泥加固的碉堡,内置威力惊人的反坦克火炮,也有可能是钢制炮垒和反坦克战车。
  几条来自不同方向的道路在防线前方汇于一处,因而视线中可见不少逃难的人群。平民们显得疲惫虚弱,为数不多的军人也是以伤兵为主。看得出来,正面穿过防线的宽敞道路上并没有埋设地雷,警戒执勤的士兵们也只是在路面上放置了数重铁丝网架,这看起来完全不能阻挡苏军坦克的冲击,但抬头看看周围的阵地,林恩相信那隐藏于掩体工事和伪装网下的反坦克火力足以在瞬间撕裂一整队T-34。
  战争进行到1945年,一条防线的好坏不光看它能否抵御敌人强大的炮火轰击,反坦克体系的设计和配属也是决定最终成败的关键因素。
第75章
再见吧,朋友
  进入柯尼斯堡防御圈的每一个人,不论走路的平民士兵还是乘车的军官,都必须接受严格但不苛刻的检查,并按照分类进行登记,林恩自然不会受到例外的待遇。
  “第11党卫军志愿装甲掷弹兵师?”
  看着林恩的士兵证,负责抄写登记的国防军士官有意多瞧了他两眼。
  “呃,我们连队还有不少军官和士兵在外围防线上。一群没能跟上大部队的可怜虫,不是么?”这个问题林恩早就准备好了应对,因而说得很溜,发音经过卡尔的纠正,也比原先标准了不少。
  确认了证件没有问题,士官无奈地摇摇头:“仗打成这样,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足为奇!我听说你们师正在斯德丁附近集结休整呢,你到港区去找凯尔酒店,向那里战区后勤指挥部的人打听一下,看他们能否安排你尽快登船,最近应该还有船前往斯德丁!”
  虽然不想撇下生死未卜的“屠夫”独自撤离,可见眼前这位士官也是一番好意,林恩还是郑重其事地道了声谢,又问:“那他们大概要等多久可以上船?”
  士官透过窗户玻璃看了看站在路边的一家三口:“这个我也说不准,也许两天,也许一周,主要是看海军。他们已经全力以赴了,但我们的敌人太过凶残……”
  林恩沉默无语,的确,德国所选的对手实在太过“凶残”。即便拥有一支素质出众的精悍军队,最终也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
  拿回自己的士兵证,林恩低着头走出岗亭。
  “爸爸!爸爸!”
  蹲在少妇脚边的小卡萃丽就像是看到主人回家的小狗,无比欢欣雀跃。
  林恩快走几步,弯腰展臂:“来,爸爸抱!”
  小卡萃丽欢快地扑入林恩的怀抱,凑上去在他那胡渣又重新冒头的脸庞上“嗯嘛”一口,“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林恩虽然满脸带笑,可分别在即,心里却矛盾得很。
  排在林恩后面的二等兵卡尔很快就完成了登记,他所在部队的主力此时仍在外围防线,看样子是无法提前登船了。这家伙虽然一脸无所谓,但从他的眼神中还是能够看出些许失落。
  “他们让我去那边的野战医院检查伤势,用一些消炎药水,然后有可能要重新返回前线!我们的部队仍在最关键的阵地坚守!”
  林恩顺着他转脸所看的方向望了一眼,防线后方的树林和村庄估计都被充分利用起来了,指挥部、炮兵阵地、弹药库以及配备有醒目十字的野战医院。这样的防线固然不能跟马奇诺那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修筑起来的整体工事相提并论,但看起来至少是比较完备的,只是苏军的凶猛攻势给林恩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他也知道利矛对坚盾的那一刻已为时不远。守,肯定是守不住的,必须想办法让小卡萃丽一家尽快登船。
  在这个问题上,林恩心里想着是“必须”而非“尽力”,绝不仅仅是因为和少妇的“那一夜”,白山羊胡子提供的字典和书,小卡萃丽的一声声“爸爸”,还有这不到两天时间的相处对他抑郁情绪的有效缓解,所有的一切糅合在了一起,让他根本不需要权衡就明确了这一点。
  “感谢你一路上的照顾,卡尔!还有一件事……”林恩将二等兵拉到一旁,低声说道:“你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让他们尽快登船?”
  听到这话,二等兵并不觉得惊讶,他低着头,用牙咬着嘴唇,闷闷地想了想,又小心翼翼地朝周围看了看,这才小声说道:“前几天我听朋友说,在白天的时候,登船秩序是受到严格管理的,但到了晚上,因为怕灯光引来敌人的轰炸机,整个港口几乎是没有灯火的。要么用财物贿赂安排登船的海军士兵,要么趁其他人不注意悄悄溜上船。”
  显然是知道林恩德语很烂,卡尔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指在林恩手掌上比划着。末了,他叮嘱道:“海军士兵未必会接受贿赂,那样你就换个人试试。偷偷上船风险很大,但以目前的形势,海军士兵还不至于开枪,我想最多是被扔下大海自己游回岸边吧!”
  半听半猜地弄清楚了二等兵的意思,林恩虽是连连点头,心里却按耐不住地感慨:这样的天气淌水而过就已经够痛苦了,若是被丢下海里,恐怕比直接挨一顿打还要悲惨吧!
  “不管怎么说,林恩,祝你们好运!”二等兵郑重其事地和林恩握了手,又转身向白山羊胡子他们简单道别。
  虽是离别,大家却都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忧伤,白山羊胡子特意上前和卡尔握手告别,少妇躬下身子,教小卡萃丽说了句“叔叔再见”。
  “再见了,卡尔!保重!”
  说完了这句,林恩很是决然地别过头。天下无不散筵席,只是……自己与这一家三口的相处也时日无多了。
  告别了背黑锅的二等兵卡尔,一行四人继续沿着公路北行。白山羊胡子似乎永远是那样一副处变不惊的表情,少妇此时也显得很平静,但她并非对即将发生的一切都茫然无知。清秀的眉宇重新凝结了哀伤,却已然换了一种内涵,低垂的目光像是不愿再和林恩产生交集,两只白皙嫩滑的手紧紧地相互交握。唯有小卡萃丽沉浸在家庭、亲情团绕的幸福之中,可越是如此,分别之时越会受伤。林恩本来想着是否要用严厉训斥、无端发火来提前给她“降温”,可看到那天真无邪又略有菜色的可爱脸庞,他无论如何都狠不下心来——这甚至比让他当面射杀敌人还要艰巨!
  踌躇许久,又预先翻查了字典,林恩借着到路边小解的机会单独对白山羊胡子说:“先生,有件很重要的事必须和您商量一下……为了让您、艾莉丝和卡萃丽尽快登船撤离,我准备走一条比较特殊的渠道,这需要一些钱,但我带着的恐怕不够……”
  “你是说贿赂安排登船秩序的人?”白山羊胡子很直白地说,在得到林恩的点头默认之后,他摇了摇头。离开路边的灌木丛,他将手提箱放在地上,当着林恩的面打开。
  里面除了少许换洗的衣物,就是几本书和一个不大的牛皮纸袋——白山羊胡子将其打开,里面放着一些零碎的面包块。
  “我把书给你的时候,可曾向你收过一芬尼?”
  听了白山羊胡子的这句话,林恩忽然感觉十分羞愧。
  紧接着,白山羊胡子用不大且没有任何气愤之意的语气对少妇说:“艾莉丝,你的行李里面还有值钱的东西吗?”
  少妇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只剩下一枚银戒指!”
  虽然她没有说这枚戒指有什么意义,但既然保留到了最后,自然不会是可有可无的那种。
  林恩轻叹了一口气,也就这么一会儿功夫,他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篡改考卷分数被识破那会儿,瞬时间受到了人伦道德与情感自尊的双重抨击,以至于一会儿感到惴惴不安,一会儿又内疚羞愧。
  重新合拢手提箱,白山羊胡子没看林恩,直接轻描淡写地说道:“没关系,我们的饭量都很小,支撑四五天不是问题!”
  “我这里也还有一些饼!”说这话的时候,少妇直视林恩,目光中毫无责难,反倒给林恩一种宽慰之感。
  若是在和平年代碰到这样一家子,林恩应该会毫不犹豫地以身相许。
  如小企鹅一般站在少妇旁边的卡萃丽完全不明白大人在忧虑什么,却很坚定地对林恩说:“没关系的,爸爸!只要有你带着我们,就算不坐大船,一直这样走路也很好呀!”
  顷刻间,保护着林恩内心情感的那条堤坝轰然倒塌,他弯下腰抱起小卡萃丽,热泪夺目而出:“你真是个小笨蛋、小傻瓜,小笨蛋、小傻瓜……”
第76章
秩序
  一眼望不到头的柯尼斯堡防线就像是两个世界的分割线,外面饱受战火摧残、冷冷清清,里面的居民区、学校、商店以及绿化设施都较好地保留着原样。作为数百年来德国传统领地东普鲁士的首府,柯尼斯堡的繁华不仅仅浓缩于港口和市区,干净整洁、现代化气息十足的近郊完全不同于林恩印象中的“城乡结合部”,而真正欧式风格的建筑更让他想起了一些号称高档的住宅小区,按照他那个时代的所谓绿地率和容积率,眼前的环境足以让开发商们打出巨幅招牌:都市乡村、繁华田园。
  路边的风景固然优美,只可惜林恩现在完全没有心情欣赏。不仅如此,看着周围三五成群的战争难民和拄着拐杖、包着伤口的士兵,心头又一次被帝国末日的沉重色彩所笼罩。偶尔经过一些矗立着大烟囱的工厂,苏军轰炸遗留的弹坑焦土依然触目惊心,还有散落各处的飞机残骸,仿佛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这位刚刚度过了春风一夜的年轻人现实有多么残酷!
  走一段路休息片刻,到了半下午的时候,一行人终于步入了建筑密集、街区纵横的市区。到了这里,周围的人们不再是往一个方向行走,有从港口方向返回的空载汽车,有形色匆匆的军人,还有戴着黑帽、穿着黑风衣并且神色警惕的男子——形势如此紧迫,柯尼斯堡居然还能看到盖世太保,这倒是让林恩非常意外。转念一想,受人挑拨也好,自然滋生也罢,难民、残兵聚集之地确实很容易爆发不满情绪,并且引发一些糟糕可怕的后果。
  如想象中那般,越是靠近海港,大海的气息越是明显。带着咸腥味的风迎面吹来,时不时还有轮船鸣笛所发出的呜呜声,一行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但才走过几个街口,街道上的人愈发拥挤,直到完全无法前行。林恩踮起脚并伸长脖子朝前看,原来是一条沿街构筑的木架铁丝网警戒线阻挡了人们前往港口的道路,而透过远处建筑物之间的间隙,林恩隐隐看到了那抹深蓝。
  “爸爸,爸爸,他们为什么不走了!”
  曳着林恩外套衣襟的小卡萃丽奶声奶气地问道,天真无邪的语气中丝毫没有急躁或是不满。
  林恩不知道德语的“码头”该怎么说,这会儿又不想花费多余的时间翻字典,便大致解释说:“前面应该就是等候上船的地方,大概是要排队进入吧!”
  挤在这条街道上的人少说也有几千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戴帽子、戴披巾或是什么也不戴的,几乎人人都想知道前面的情况,以至于他们的脑袋就像是长在一小片区域内的狗尾草,在风的吹拂下小幅度地左右摇摆。
  以青壮年男子的躯体和力量,硬要挤到最前面去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林恩想着白山羊胡子一家三口实在很难跟上,而且硬挤要是有用的话,这会儿街道上恐怕已经有很多人被挤成肉饼了。他想了想,转身往回看,这会儿仍有三三两两的难民朝这边走来,但引起他注意的是那些坐在街角以及沿街楼房各层阳台上的人,从他们的装扮来看,应该也都是从东普鲁士各处撤退而来的平民。相比较而言,他们脸上少有那种急躁,多了无奈的期盼。
  于是,林恩转向白山羊胡子和少妇:“走吧,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
  既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而当林恩双手抱起小卡萃丽时,两人也各自拎起了行李。
  朝着远离港口的方向一边走一边瞧,林恩很快选了一栋看起来像是旅馆的建筑,推开玻璃破碎的双开大门,走进满地狼藉的厅堂。这里的东西虽然乱七八糟,但还是能够看到人活动的痕迹。沿着尚且完好的回旋楼梯爬上二楼,走廊上有两个老头老太正倚着窗户往外面看。
  林恩停住脚步,用英语请白山羊胡子代为向他们询问。
  “请问一下,你们知道等候上船是按照什么样的秩序吗?”白山羊胡子话说得飞快,全然不担心对方无法听清。
  满头发白、脸部干瘪的老头儿慢吞吞地答道:“你们进入防区的时候领取的号牌就是进入码头区的顺序,等着吧!我们已经在这里等了两天了,按照现在的速度,指不准还要几天才能登船离开!”
  这句话林恩只听懂了一半,等白山羊胡子重新翻译成英语,他才想起这一家三口登记时好像是领了灰色的小牌子,而自己却没有。连忙要来白山羊胡子和少妇的一看,两个小牌子上印有一模一样的阿拉伯数字“273”。
  “您的数字是……”林恩抬头看着对面的老头儿。
  “我们这一批都是2-3-1!”老头儿将这些数字分开来读,而不是把它变成一个大数,这对林恩来说倒是好理解一些。
  两组数字虽然只差42,但想也想得到,每个数字代表一批人,也许几百,也许几千。
  林恩又问:“现在每天大概有多少人乘船离开?”
  老头儿答道:“听说先前顺利的时候每天可以撤走两三万人,但最近一段时间苏军的轰炸十分猛烈,每天可能只有几千人登船离开!嗯,昨天拿到215号牌的人获准进入码头区等待登船,216和217好像还在前面排队,明天或者后天可能就会排到220左右!”
  弄懂了这句话的意思,林恩心里一声哀叹:天啊,这样等下去要到什么时候?
  “这是上帝在责罚我们这些罪孽深重的灵魂!”旁边的老太太突然冒出这样一句感慨,干枯如树皮的手指在额头和胸前来回划着十字。
  “唉……”老头儿叹了口气,“海军这两天好像在努力清理航道里的两条沉船,若是能够完成,而俄国人的空袭又不那么频繁,接下来的撤退速度没准能提高一些!”
  听了这句,林恩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听到走廊上有人说话,旁边几个房间陆续开了门,走出来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两个大概五六岁的孩童好奇地探出脑袋。
  “这里还有空余的房间吧!”白山羊胡子打破沉默。
  老头儿道:“这一层和上一层都没有了,一楼也没有,到四楼和五楼去看看吧!哦对了,往南走第二个拐角右转是一个比较大的防空掩体,一旦听到空袭警报,最好尽快赶到那里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