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25

  就在林恩选择忍气吞声且准备进入走廊之时,却听到“猪头少校”在背后说:“喔喔,我想起来了,林恩·加尔戈!你就是那个以一人之力抵挡一连苏军的突击队士兵吧!不错,真是不错!巴赫手下的精英可真不少!要是人人都如你加尔戈军士一样,我们早就反攻夺下莫斯科了吧!”
  听得出来,这话里蕴含着深深的讽刺意味。林恩停住脚步,猛然转过身,瞪大眼睛直盯“猪头”。
  或许没料到区区一个候补军士敢于对自己吹鼻子瞪眼,“猪头少校”非但没有被唬住,反而以轻蔑不屑的眼光正正地看着林恩。
  本想以语言狠狠回击,但想到对这样的人意气用事吃亏的只会是自己,林恩强压着怒火,眯着眼睛将这家伙的容貌印刻在脑海中,然后转过身,准备继续往里走。
  “等等!”“猪头少校”显然不甘心就这样放过林恩,他朝站在通道里面的士兵使了个眼神。
  那是一名个子看起来跟林恩差不多,年龄也大致相仿的国防军士兵。收到这个指令,他愣了一下,有些不太情愿地走到林恩侧前方,低声道了句“抱歉”,便以轻快的动作将他从上到下检查了一边。
  按说党卫军和国防军相互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但林恩还是默不作声地配合着,却听“猪头少校”不依不饶地说:“右手为什么不抬起来?汉克,给我仔细检查!”
  短短一个多星期,臂膀的弹伤才初步愈合。为了让军容看起来更整齐精神一些,林恩一早是忍着痛穿上衬衫和制服的。他很是愤怒地转过身,用比西伯利亚寒冬还更加冷厉的目光瞪着这家伙:“这里有俄国人留给我的纪念,一个撕裂肌肤、贯穿肩膀的弹孔,如果有必要的话,您可以拆开伤口线缝看看里面是否藏有炸弹或者刀具!”
  以如此口吻和高阶军官说话,林恩的表现完全可以被看作“大不敬”,但他料定这“猪头少校”只是狐假虎威。真要把即将觐见元首的功勋战将给扣了,那还得向党卫军保安处好好解释原由并接受询证吧!
  这时候,站在那里等候身份检验的另外几名军人也对“猪头少校”的行为感到愤慨。来时在车上坐林恩旁边的党卫军少尉打抱不平地说:“这是什么意思?要我们都脱光衣服接受检查才能觐见元首吗?”
  少校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他转头瞧了瞧党卫军少尉,冷哼一声,给自己找了个台阶:“算了算了,让这家伙走吧!真是的……”
  后半句虽然没有说出声,但从嘴型上能够判断出脏字连篇的内容。
  虽然迎面而来的风带着微微的暖意,林恩心里却很冷。他实在想不通自己一介功勋,本该成为帝国末日鼓舞军心士气的榜样,为何会在这里受一名国防军少校的刁难。只因自己是丹麦籍的志愿兵?只因为自己是个微不足道的候补军士?
  嚣张吧,得意吧,我林恩总有让你哭的一天!
第109章
背影
  沿着狭长的走廊进入另一个大厅,却还不是最终的觐见之所。这里已经站了八位军人,从制服上看,他们有的服役于国防军,有的隶属于党卫军各部队。这其中让人觉得最帅气的莫过于一位年轻的装甲兵军官,他长着一张瓜子脸,从头到脚都是一身黑,表情平静,目光如炬,而且胸前已经佩戴了一枚铁十字勋章。
  林恩猜也猜得到,这是一位装甲尖子,没准战绩簿上的数字已经超过了许多老前辈吧!
  再看其他人,在场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的尉官、士官以及士兵,只有军衔最高的那位陆军少校看起来年纪略大,但也绝不超过45岁。他们身材有高有矮,容貌各异,身上所佩戴的部队标识也不尽相同,但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下,林恩觉得他们每一个都显得颇为沉稳镇定,而且战场的血与火锤炼下造就的气魄,绝非普通平民和一般士兵能够拥有的。
  若是能够将这些精英收为己用,林恩心里窃窃地想着,战后完全可以开一家高档次的佣兵公司!以德意志军人的素质和能力,可以叫法国外籍兵团歇一边凉快,让美国的黑水、废水什么的毫无组建必要,甚至可以跟各国现役的特战部队一拼高下。那场景,想想就牛X得一塌糊涂!
  原地等候了大约一刻钟,又一列军人从刚才的通道进来,三伙人加起来正好24人,两打!
  须臾,另一边的双开大门缓缓打开,一位样貌英俊、身材魁梧且制服笔挺的党卫军上尉正步走出,他的外形气质应该算得上德意志军人的理想标准,说出的话也是发音标准,而且中气十足,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有意压低了音量:
  “诸位!很荣幸通知大家,元首将亲自接见你们,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武装党卫军豪塞尔将军也都在场。现在,请仔细检查装束,务必让元首看到你们军容整洁、精神焕发的一面!”
  林恩若无其事地扯了扯衣襟,心里却有种按耐不住的小激动:这可是自己亲眼所见的第一位历史名人,活生生的历史名人!
  “嘿,伙计,能帮我一下吗?”
  当这个小心翼翼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恩稍稍有些意外,他转身一看,原来是先前帮自己说话的党卫军少尉,他正努力用左手扣上领口的扣子,但动作看起来很笨拙。
  举手之劳,林恩当然不会拒绝,扣好扣子,他给了对方一个友好轻松的微笑,转身时顺势往下瞟了一眼。难怪,原来这位少尉的整个右手掌都被白色纱布所缠绕。这时候,林恩心里突然想起“屠夫”,那个在战场上总是无所畏惧的党卫军战士。论勇气,论意志,自己恐怕还差了一截,不同之处在于有埃里克和巴赫的赏识与帮助。想来在数百万德军官兵中间,自己连同周围的23人未必是最顶尖的,却都属于真正的幸运儿。
  只留给即将接受元首接见的将士们一分钟时间整理,上尉便又开口道:“请大家按军衔顺序列队,国防军在前,党卫军在后!”
  相比于“猪头少校”,上尉这种认真却不势力的语气更能够让人接受。林恩心态平和地站到了队伍的后部,但不是最末尾——后面还有两位身材高大的普通士兵。
  也许是为了缓解紧张情绪,排在他后面的士兵低声说:“你是林恩·加尔戈?我叫汉斯·伦克斯特,来自‘骷髅’师!”
  自己的名声这么快就传播开来了?林恩很是意外,但想想对方可能是刚才自己受刁难时听到“猪头少校”所说的内容,便不温不火地轻声回答说:“哦,我是林恩,隶属于‘北欧’师!很高兴认识你!”
  “你真的一人干掉了苏军一个连?”这位肩膀很宽、面颊却有些消瘦的党卫军士兵,语气听起来有些缺乏自信,好像跟林恩一比,自己的功勋根本不值一提似的。
  林恩可不喜欢自吹自擂,他如实相告:“为了掩护部队,我在山头上独自阻击俄国兵,他们可能还不到一个连的规模,而且我只是干掉了一部分,自己还不幸挂了彩!”
  两人刚打开话匣子,原本在前面引路的党卫军上尉已然在双开的门旁站定,听到有说话的声音,他以严肃的目光扫来,两人当即乖乖地闭上了嘴巴。
  穿过大门之后,出现在眼前的依然是长长的走廊,但厚实的地毯、木框的壁画以及吊顶的灯罩都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官印象,而且走廊尽头的白光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仿佛那里别有洞天。等到真正置身其中,人们才会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个空间更大、装饰更为精致和富态的圆厅——它如同缩小了的皇家宴会厅,弧形的穹顶下挂着一盏炫目的大水晶灯,四周围有壁画,有台柱,有花瓶,有幕帘,有巨大的展翅欲飞的鹰徽,还有底色永远那么刺眼的万字旗带。
  一行人最终被领到了圆厅中央靠后的位置分两排站好,又等了一会儿,斜对面那扇沉重的对开木门缓缓打开,伴随着一阵轻促的脚步声,这座地下宫殿的主人终于现身了。
  “立正……敬礼!”
  口号是雄浑有力的,双腿并拢的皮靴声是整齐一致的。等到那头戴德式平顶短檐军帽、身穿暗灰色风衣、略微佝偻着腰的老头儿领着一干身材魁梧的将领走到队伍前方,这名军官方才喊道:“礼毕!”
  所有人整齐划一地放下了手,并将胸膛尽可能高地挺起——可这样的姿势拉扯到了臂膀的伤口,林恩吃痛地略略往回收了一点。
  没有军乐队,没有主持人,也没有记者,唯一一名从旁拍照的摄影师也是穿了国防军制服的军人,这样的授勋仪式低调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那个曾经让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颤抖的狂人,那个总是以精神亢奋、口若悬河之姿出现在公众面前的超级讲演家,那个宣称要给这个国家带来一千年繁荣的领袖,这时候却像是个怕光怕冷的糟老头子,将整个人都紧紧包裹在军帽和外套下面,只留着半张苍老的脸,而且还微微低着头。站在后排位置的林恩,压根看不到他的尊容。
  “卡雷顿·施切米特少校……布勒·沃尔夫中尉……”
  先前负责引路的那位年轻上尉,此刻捧着一个文件夹,按照军衔由高到底的秩序一一念出这些名字,而被叫到的人当即向前迈出一步。林恩注意到那个佝偻着腰的老头所戴的军帽在随着出列者的位置变化而转动,却不知这位领袖是在以什么样的心态看这些困境中仍奋勇拼杀的优秀军人。骄傲?自豪?无奈?惋惜?还是兼而有之?
  在老头儿以及身旁数位高级将领的注视下,一位个子不高、年龄在五十上下的国防军上校稳步上前,从随行士兵手捧的托盘里取出勋章,逐一别在了前面这十二位军人的胸口,并且对他们每人都轻声说了点什么,林恩估猜是赞扬或者勉励一类的客套话,而真正的主角,这个时候却略显焦躁,似乎多一刻也不愿花在这样的场合上,但他总算没有中途离场,也没有转头与他的将领们交谈,只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默默等待着。
  待上校给第一排军人佩上了勋章,捧着名册的上尉喊道:“前排……向右转,步速前进……停步,向左转……”
  经过这番调整,林恩眼前再无障碍,他得以隔着十米左右的距离正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缔造者和毁灭者,大部分人眼中的魔鬼。此刻,他想到的是《帝国毁灭》中那个苍白、老迈且已失去理智的帝国元首,而面前之人比之更为消瘦与憔悴,哪里还看得出咄咄逼人的气势,所剩的只是虚弱和疲乏,仿佛随时可能猝死。
  “安特瓦特·拉尔中尉……库特·戈洛伯少尉……”
  一板一眼的点名复又开始,眼角瞟见出列者越来越近,很快的,身旁之人也应声前出。越是到了这个时候,林恩越是毫无紧张之意,待到“林恩·加尔戈军士”之名响起,他以自认为最标准的姿势迈出一步,傲然挺胸。
  点名很快结束,一位领口佩戴着骑士十字勋章的党卫军上校随即走上前来,以同样的姿势给隶属于武装党卫军部队的十二位精英佩戴勋章。虽然他的动作很快,可林恩依旧察觉到帝国元首那不断增加的焦躁情绪,难道他已经对一切事物都失去耐心了吗?
  满头华发的上校终于来到林恩面前,他身上散发着男士香水的清淡味道,这可比浓烈呛鼻的硝烟气息好闻多了。当胸前多出一枚闪亮的铁十字勋章时,林恩终于听到了给自己的鼓励:德意志以你为荣!
  当这位上校给最后一位士兵颁发了勋章并回到原位,站在队伍正前方的帝国元首终于动了——林恩原本以为他至少会说一句“好好干”之类的话,然而他却只是以冷寂的目光扫过这些年轻的战士,头也不回地朝着大门走去,只留给林恩一个孤独而失落的背影。
  时至今日,帝国之崩塌已非凡人之力挽回。
第110章
绝对指挥权
  按照不成文的惯例,战场上的英雄们若是能够得到元首的接见并被授予战功勋章,附带的奖励是与元首同桌进餐,即便到了战争末期,这一奖赏也仍被保留下来。不过,据说是因为心情糟糕的缘故,帝国元首并没有出现在餐会现场,林恩也没再见到陆军凯特尔和党卫军将领豪塞尔的面,桌上只有一位姓威尔克的陆军少将,看起来年纪很大,估计属于接近或已过退休年龄的,因而只能留在后方从事偏向文职的工作。
  比起帝国总理府的宴会厅,这位于地下工事内的军官餐厅毫无特色可言,但也还不至于沦落到粗陋无华的地步。桌上的食物种类不算多,却是林恩第一次品尝到正宗的高档西餐,“御用”厨师烹饪出来的菜肴鲜香嫩滑、口感十足,绝非廉价的西餐厅和军营餐厅所能够比拟的。
  餐毕,林恩和另外几名因战受伤的党卫军官兵被引到了另外一处厅室。在那里,武装党卫军将领哈夫纳向他们颁发了战伤勋章,但除了一句客套的勉励话,这位将军也没有多说什么。仿佛到了战争后期,一切与功绩有关的仪式都变成了纯粹的形式。
  在这之后,林恩离开柏林前往勃兰登堡疗伤,但只过了短短两天,他接到了一份军令,要求他尽速赶往柏林以北的奥拉宁堡。在那里,他颇为意外地见到了劳伦茨·巴赫。
  再次站在风度翩翩的“吸血鬼”头目面前,林恩感觉就像是见到了久违的亲人——与对“屠夫”的那种生死相依不同,他把巴赫看作是一个英明的领导者,一个强而有力的庇护,一个耿直而亲切的长兄。
  此次相见,巴赫的肩膀上已然多出一枚银星,也就是说,他光荣地晋升为武装党卫军上校。至于亲手干掉了数十名苏军士兵、获得帝国元首亲自嘉奖的林恩,这个时候仍是一名介于士官和士兵的“候补军士”,破格提拔、火线晋升一类对他而言仍只是传说。
  没有寒暄,没有问候,两人默契地选择了最简捷的交流方式。巴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草色的信封递给林恩,说道:“他们都很好!”
  信封里并没有信,而是一张还不到六寸的黑白照片。
  白山羊胡子一家三口依旧是分别时的装束。年长者还是那样的平静,脸上看不到幸福或者悲伤。艾莉丝还挺上相,看着比本人更为俊俏,只是眼中仍有郁色流露。小卡萃丽站在母亲身前,似乎是不习惯于照相,或是太阳光刺眼的关系,她皱着眉头,配着一张稚嫩的脸庞颇为生动有趣。
  拿着小小的照片端详了好一会儿,林恩才想起来向巴赫道谢。
  年仅23岁的党卫军上校老沉地点了点头,“我还给你带来了另一个消息:你马上要成为指挥官了。不过,这算不上什么好消息——我们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了!”
  这话让林恩听得一头雾水,拥有自己的一班人马可是他一直以来所热切期待的,就算人少些、质量差些,怎么也算是好消息吧!
  一个不愿多问,一个不愿多说,但谜底很快就“自然”揭晓了。原来巴赫的出现并非偶然,作为“吸血鬼”突击队的指挥官,他这次是专程前来参加第4“夜间突击战斗群”的成军仪式。遵从元首所提出的“把柏林变成敌人的坟墓”之号召,党卫队最高指挥官希姆莱下令组建一千个“精锐的反坦克爆破组”、一千个“精锐的步兵狙击组”以及两百个“精锐的夜间战斗组”,专门配备用于城市巷战的武器装备,以便用坚决的城市防御战大量消耗敌军兵力,将即将到来的柏林战役变成德国的“莫斯科保卫战”。
  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发话了,命令自然要不折不扣地执行。随着拥有50个夜间战斗组的第4“夜间突击战斗群”正式成军,“吸血鬼”突击队已在条件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任务。虽然光荣入选并被任命为其中一个战斗组的指挥官,林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若是规模只有普通夜战突击小队的三分之一也就罢了,自己这个编号为167的五人战斗组哪有“精锐”可言?
  四名士兵中,没有一个是拥有夜间实战经验的老突击队员。两名士兵来自于党卫军“帝国”师,虽然在前线打过仗,但都是提前出院的伤号;两名士兵是直接从党卫军预备队里挑选的,在二流的训练营地接受了短短几个星期的训练,甚至连一名普通士兵的标准都没有达到,居然还能够入选夜战部队!
  尽管满心失望,林恩也知道巴赫此举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若此时从各夜战突击队直接抽调老兵,哪怕每个战斗组配置两人,那么让敌人头疼不已的“吸血鬼”突击队将直接陷于名存实亡的境地,哪还派得出成群结队的“暗夜战士”执行夜战突击任务?
  四个兵好歹也是兵,总比老弱病残的平民有战斗力,林恩如此宽慰自己,心态也就平复下来了。成军仪式结束后,他带着士兵们从军需官那里领到了相应的装备和弹药。红外线夜视仪自然是这个“精锐的夜间战斗组”战术核心所在,作为五人之中唯一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夜战突击队员,林恩无可推卸地担当起了重任,只是碍于臂膀的伤势,全套装备暂且由一兵戈登·沃夫鲁姆背负和保管。这位在党卫军服役13个月、两度负伤的战士身高还不到一米七,在欧洲人中属于比较矮的,但长得颇为壮实,他前来报到时的原配武器是一支早已过时的MP38,而这支冲锋枪也随之转交给了二兵安东·格拉夫。格拉夫在党卫军服役7个月,初次受伤就给胳膊留下了一点后遗症——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左手无法抬到与肩齐高的位置,灵活性也大打折扣。
  得到了对臂力和稳定性要求较低的MP38,格拉夫将自己原本那支带狙击镜的毛瑟步枪移交到了列兵马科斯·坦泽手里。这位来自符腾堡的新兵今年只有17岁,若是在那个拥有《劳动保护法》的年代,这样的行为恐怕是有雇佣童工之嫌的。好在这孩子发育得早,眼下已经有一米七五的个头,除了身材单薄一些,扣上钢盔、穿着制服、拿起步枪,也像那么回事。
  最后,原始而简单的毛瑟98k手动步枪交到了16岁的列兵卡尔·特奇梅尔手里,他有着一头洋娃娃般的金发,满脸稚气,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帅哥,白皙细嫩的肌肤估计要让许多年轻姑娘都羡慕不已。只是说话有些小声小气,而且总是一副怯生生的表情,还老喜欢躲在马科斯·坦泽背后。
  虽然枪械装备严重不足,但这一次给各夜战小组配发的弹药还是十分充足的。林恩的战斗小组领到了整整三箱弹药,包括7.92毫米普通弹、7.92毫米中间威力弹、9毫米手枪弹以及M43木柄手榴弹(拉索在顶端的那种)、M39卵形手榴弹。此外,军需官还特意交给林恩一个稍小的木箱子,里面装满了战场上很难得到补充的7.63毫米驳壳枪弹。
  将弹药扛回到临时宿营地,林恩一声令下,四名士兵便整齐地列于一排。虽然这是一个比普通步兵班还小的战斗团队,可发号施令的感觉仍然让林恩倍感豪迈。在这样的一支队伍里,凭借军衔、经验以及威望上的巨大优势,他毫无疑问的拥有绝对指挥官,而且士兵们也算各有所长。接下来,就看自己能否当一位“神奇教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他们调教成为表现合格乃至优秀的德意志军人了。
第111章
战斗,将从这里开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