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225

  “撤退!兄弟们,撤退!”
  残破无边的废墟中,林恩大声招呼着身旁的士兵们,这些不尽是直接归属自己指挥的,但他的从容、他的镇定乃至他的洪亮声音,俨然成了这些德军战士寄予信任的指引。强敌当前,时不时有炮弹呼啸着落下,爆炸的声威乃至光亮都震人心魄,他们却没有一窝蜂地向后逃命,而是井然有序的交替退步、彼此掩护,尤其是背负方形蓄电池盒的夜战兵,当然不让地肩负起了断后的危险担子。
  困境中的秩序,本该让任何一名指挥官都感到由衷的欣慰,然而长久以来,林恩喊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撤退”和“后退”。同样是指挥官,谁不愿意意气风发地高呼“进攻”、“前进”?
  随着步兵们的行动,两辆在敌人炮火中有如钢铁炮台般岿然不动的“虎王”重型坦克亦倒车后退,格外吵杂的轰鸣声中,沉重的钢制履带铿锵响动,车身上的砖块碎石亦纷纷滑落,再加上出气孔喷出的阵阵烟尘,这场面看起来颇有气势。为免在后撤过程中被对手击杀,德军坦克手们在操纵座驾退出废墟后,仍尽可能保持车体和炮塔正面向前,如此后退了大约二十米,它们依次倒入介于两条大街道之间的残破小街巷。并排战斗横队变成了一前一后的纵队,却不是完全笔直的直线纵队,而是前面一辆紧靠街巷左侧、后面一辆紧靠右侧,不论敌人战斗车辆出现在哪一个方向,都至少有一辆可以获得地形的庇护。
  紧随殿后的“虎王”,林恩既要关注正前方废墟地带的动静,又要不时地关注士兵们的状况,反倒是稍稍忽略了脚下,拌蒜的情况频频发生。这街巷平时也就能容纳两辆汽车迎面穿行,只是拜盟军的猛烈轰炸所“赐”,瓦砾碎块基本填平了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的台阶,从而变相拓宽了街道的行车空间。街巷两侧仍矗立着不少三四层楼的建筑物,乍一看巴洛克风味十足,然而这些建筑无一例外地呈现出焦黑惨淡的色泽,窗户玻璃自是一片不剩,除了一些耐高温的金属窗户框还能看到,其余门洞和窗户位置都只是留着各种形状大窟窿,夜幕下,仿佛各种鬼怪张大了嘴巴想要吞噬从街巷走过的任何活人。
  德军撤退之后,苏军那边的炮火并没有持久地肆虐空荡荡的废墟,他们显然注意到了德军阻击火力的“消失”,林恩很快从红外望远瞄准器里瞧见一些谨慎而敏捷的身影——他们虽然超出了红外夜视仪的有效作用距离,有纵横交错的炮火以及远处时不时刺破夜空的照明弹所提供的光线就足矣进行非精确定位的观察。如林恩所料,不多会儿,“咻”的一声尖啸惊魂而至,瞬间击中街巷右侧的一栋建筑,爆炸产生的光焰刹那间照亮了一些德军士兵的身影,偌大的水泥块和石块随之砸落下来,仿佛这一带正经受最猛烈的地震侵袭。
  “注意躲避!”有人操着德语大声提醒同伴,好在那旁边并没有士兵经过——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命在这种险情不断的战场上熬到最后,在短促而尖利的“咻”叫声中,威力强劲的炮弹接踵而至,更多建筑在这种比地震更加狂暴的摧毁手段中崩塌碎裂,大大小小的水泥块和建筑商使用的经打磨雕琢的天然石材使得这街巷像是遭到了冰雹袭击,被砸中之人轻则疼痛、重则受伤,有的甚至被直接砸晕过去。在这种情况下,两辆虎王坚厚的躯体成了士兵们唯一值得依赖的庇护,但在倒车过程中,没有后视镜指引的坦克驾驶员无法观察到后方的情况,一阵极其刺耳的金属扭曲声中,左侧那辆径直碾过一辆遭到废弃的垃圾车,紧接着又撞上了已经没有水压的消防栓。这还不算,当敌人一发高爆弹砸落车前,驾驶员大概是因为紧张而出现了操作上的失误,导致坦克在继续后撤过程中产生了向右的偏转,屁股硬生生地撞上建筑物外墙,而这堵看起来又高又厚的墙体却如同腐朽的枯树干,一撞既倒。纷繁落下的大块水泥砸在“虎王”炮塔和车身上部噔当作响,让人不禁捏了把汗。要知道这动力系统复杂的大家伙一旦熄火,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发动起来。
  “嘿,洛夫,往我这边来!”
  看到灰头土脸的同伴差点被己方的“虎王”暗算,林恩情急之下很是大声地吼道。
  布吕克之前在关键时刻并没有故意玩失踪,而是差点被苏军炮火掀起的尘屑活埋掉,右腿也被水泥块狠狠砸了一下,这会儿走起路来还一瘸一拐。
  撞破了墙,“虎王”坦克后面一半都插入到了建筑内部,它旋即停了下来,经过一阵咕隆咕隆的怪异响声又猛然向前开动。比起驾驶普通汽车,驾驭这六七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果然要费力得多。只见它重新回到街巷上,缓慢行进艰难地顺时针转向,紧接着重新挂回到后退档,开了几米,驾驶员又意识到位置还是不够正,只好又顺时针地转了几度,这样才能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沿着街巷顺利后退。
  如此麻烦的折腾,林恩看了都有些担心,可这辆“虎王”除了背后多了一些砖头石块,完全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顺顺当当地沿路倒车,偏偏是另一辆循规蹈矩的“虎王”在两分钟之后莫名其妙地熄了火。听那咕隆咕隆的声响,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它会在下一秒重新启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大家伙仿佛抱定了主意要在这里睡上一觉,任凭驾驶员在车上还是下车折腾,怎么也不肯走了。
  “真要命!”
  已经退出了三四十米,林恩却只能看着半途熄火的“虎王”干瞪眼,他端起突击步枪,在红外线望远瞄准镜里看到有两三个模糊的大黑影出现在他们先前阻击T-34战斗小队的废墟地带,至于数量难以准确估计的苏军士兵,打头实施战斗侦察的似乎已经进入这条街巷了——他们说不定已经发现了这辆停在原地的“虎王”,而自己是绝没有可能阻止他们向后面的苏军重型坦克甚至炮兵部队报告的。
  面对这种战场上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每一秒的犹豫都可能导致战术主动权的易手。难道要就这样放弃宝贵的重型装备、巷战利器吗?
  这是一个林恩决定不了的问题,他无比纠结地看着另一辆“顽皮却健康”的虎王退到了街巷的拐角,从容地将屁股连同大半个身躯隐入两栋坍塌建筑之间,那里简直是城市为它量身订造的战斗掩体!
  以虎王的战斗射程,掩护同伴自是手到擒来。这时候,包括林恩手下在内的二十多名德军士兵已经后撤到了附近,加上那些自由战斗的小团队和个体,能够配合两辆“虎王”阻击苏军的也有四五十人。林恩决意一战。
  “大家就近占领射击阵地,听炮声再开火!”
  在无差别地发布作战指令后,林恩又单独点了下属士兵们的名字,让坦泽带上狙击步枪找个偏僻而隐蔽的位置,不射人只射灯,并让找了支冲锋枪使用的特奇梅尔为其提供近战掩护;背负红外夜视仪的布吕克、布鲁尔以及使用反坦克火箭筒的诺亚连带他的临时装填手紧跟自己。接下来,他径直穿过街巷,在右侧的建筑群间快速而隐蔽地穿行,带着这一小队精锐的战斗人员来到了那辆熄火“虎王”的斜对面,潜伏待机。
第158章
小队放光芒
  为了节约所剩无几的蓄电,林恩谨慎地关闭了红外探照灯,如此一来,自己的视线便与常人无异。小心翼翼地从半壁残墙边缘探出从喀秋莎火箭炮车拆下的后视镜,这时候已经可以看到不少沿着街巷推进的身影。
  其实苏军士兵并不都如想象中那般身材魁梧,只是大个子所占的比例较高,单瘦或是矮胖、矮瘦的亦有不少。在四处飞窜的枪弹和弹片面前,他们的中弹几率只在理论上存在不同,实际情况则无限倾向于“子弹不长眼”——或许也只有在枪炮面前,生命才真正实现了平等。
  因为苏军步兵的出现,守在街巷周围的德军士兵们正以手中的武器进行阻击。在巷战的战场上,每个单调或者连贯的枪声听起来都十分清晰。只要静下心来,军人是很容易辨别出哪些是德制武器,哪些是苏军枪械的,而一直以来,林恩都对一个现象感到好奇,那就是苏军步兵配备“波波沙”冲锋枪的比例高到了让人惊讶的程度,余下的再减去使用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和德什卡重机枪的战斗小组,真正使用莫辛·纳甘手动步枪的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单纯“纸上谈兵”,这似乎意味着苏军地面部队的轻火力集中在了200米以内,轻重机枪又难以和德军的制式装备MG-34、MG42对抗,按理说不论进攻还是防守,相近数量和质量的德军士兵对战苏军部队时应该是占有很大优势的。
  从半壁断墙右侧进行了观察,林恩随即转身从沃夫鲁姆身旁擦过,匍匐两步,绕到左边探出后视镜,这一侧并不直接面对街巷,而是位于街巷右侧的一排建筑物,它们中间两栋已经完全坍塌,另外几栋要么是留着靠内或靠外的几面墙,要么是还侥幸地保留着主体,以至于这看上去就像是孩童换牙期的牙槽,严重参差不齐。穿过这些建筑同样可以向德军推进,何况残墙断壁和成堆的砖块瓦砾能够随时提供掩蔽之处,出现一些苏军士兵的声音不足为奇。
  肩负特殊而重要的作战任务,林恩为自己的小队选择了一处距离街巷路面约百米的废墟,这是一栋被炸塌的坍塌楼房,支撑建筑框架的外墙部分倒下后大致堆砌成了一圈近乎回字形的“丘陵”,内部是房屋楼面部分以及一些木质家具,高度相对较低。虽然这样的夜战并非漆黑一片,但只要敌人不以拉网式的战线扫过,这里就具有较为理想的战场隐蔽性。
  为免反光镜引起从这一侧经过的苏军士兵注意,林恩迅速收起了家伙,背靠这栋建筑仅剩的最后一段残垣,冷静地琢磨攻击时机。老兵沃夫鲁姆斜端着MP44突击步枪,同样背靠着墙,和林恩肩并肩地坐着,从他们的位置正好可以看到布吕克,专业的夜战精兵对于这样的战斗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须臾,街巷那边的“虎王”连连发出声势浩荡的咆哮,而随之传来的爆炸声却一点都不猛烈,甚至有些“柔和”之感,这便让人轻易判断它们是在用穿甲弹攻击敌方的装甲目标。林恩没有听到非常清晰的发动机轰鸣声,所以猜测它们攻击的仍是出现在先签字阻击阵地那片废墟的苏军坦克,过了一会儿,正准备探出反光镜瞧瞧情况,却看到废墟堆中的布吕克在朝自己做手势:近处有敌人!
  林恩当即侧耳倾听,勉强摒除了远远近近的枪炮声干扰,果然有行走在瓦砾堆中隐约脚步声,尤其当皮靴踩过玻璃碎屑,那种细微却刺耳的声音让林恩高度警惕起来。他双手紧握着突击步枪,准备随时跃起——以自己的反应能力和射击准度,加上周围同伴的配合,迅速歼灭七八个苏军士兵不成问题。可那样的话,埋伏攻击的意图将随之暴露,即便他们能够凭借红外夜视装备帮助从容撤走,要想另寻一处伏击阵地就难了。
  忍受着仿佛随时都会爆发的紧张气氛,林恩紧盯着布吕克那边,他做完手势后面低头伏下,从而将自己更好地和环境融为一体,而这也说明敌人距离确实很近。就这样熬了极其漫长的两三分钟,终于看到布吕克以左手小幅度的摆动做出第二个手势:警报解除!
  压力锐减,林恩连喘了好几口气。紧接着,只听这一侧枪声骤起,间或听到苏军士兵们相互喊着自己听不懂的作战口令,但他并没有向身旁的沃夫鲁姆求助,而是继续靠墙等待,直到激烈枪声的背后传来那种金属摩擦与机械轰鸣交织的声音。
  看到布吕克摆出“目标出现”的手势,林恩不动声色地伸出反光镜。由于德军机枪和突击步枪火力的有效封锁,街巷正面原本看不到走动的人影,只是两侧的建筑物多有苏军士兵从窗口、弹洞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屏障后面与德军对射,片刻之后,视线中突然出现了贴着街巷边沿朝德军那边移动的苏军步兵,第一个黑漆漆的大家伙也随之出现,它速度缓慢,在并未停留的情况朝前方开炮,明亮的火焰从炮口两侧喷涌而出,用这个优劣同样明显的构造证明了自己的身份。
  “果然是IS-2!”林恩小声对自己嘀咕说,在二战时期,苏军仅有屈指可数的三四种战斗车辆安装有炮口制退器,坦克之中唯有约瑟夫·斯大林II和III型获此“殊荣”,自行火炮则有Su76和Su152,但Su76的威力偏小,更多是担当步兵支援任务,Su152的制退器构造长且呈多排竖孔状,开火时产生的光焰与普通双孔制退器是截然不同的。
  靠着墙垣稍候片刻,林恩又一次伸出反光镜,前一辆苏军坦克隆隆地向前开进过去,这也意味着它和那辆抛锚“虎王”的距离拉进到了不足200米。对于两辆同样拥有强大火力的重型坦克而言,这完全算得上是一场近身的肉搏战,若不是光线昏暗加上街巷地形复杂,双方早就该分出胜负了。
  眼见时机临近,林恩举起左手,收拳向下顿了顿,示意“开始按计划战斗”。布吕克随即匍匐向后,将位置让给了扛着88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的诺亚。在他从瞄准到攻击甚至于有机会进行二次、三次攻击的过程中,林恩和沃夫鲁姆、布鲁尔和黑尔维希这两个双人战斗组将肩负起直接掩护的重任。
  顺手将反光镜插在上衣口袋里,林恩拧开红外线装备的旋钮,侧身向外挪了一步,顺势端枪而起。在图像略显暗弱的红外望远瞄准镜中,街巷右侧的人影不少,但大多数人都在竭力突破德军阻击向纵深推进,试图完成对德军坦克的侧翼包抄。在诺亚发射第一枚火箭弹之前,这些将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苏军士兵们并没有提前察觉,这给林恩他们省了不少麻烦,然而直到火箭弹拖着明亮刺眼的光焰飞向街巷中出现的第二辆苏军坦克,真正的挑战才算开始。
  “开火!”
  就在火箭弹击中苏军坦克的刹那,左脚前跨、右膝点地的林恩大吼一声。对战场的琢磨和思考,让他清醒了抛弃了任何侥幸想法。即便没有亲眼看到光焰亮起的位置,稍有经验的苏军士兵都能够从“坦克杀手”火箭弹飞行轨迹所留下了浓重的硝烟判断出德军反坦克战斗人员的藏身位置,与其等着他们的枪弹压制而来,不如抢先干掉那些最有可能对己方造成威胁的苏军战斗人员。
  啪嗒……啪嗒……啪嗒……
  林恩手中的突击步枪极富节奏地响着,在区区百米的距离上,他基本上不用考虑弹道偏差,就连目标位移的计算也很少,照着红外瞄准镜中的亮色人影直接开火,夜战命中率甚至比白天时候还要高出一些。加上使用“红外夜视仪+MP44突击步枪”的布鲁尔和布吕克,使用普通MP44的沃夫鲁姆以及使用毛瑟98k手动步枪的黑尔维希,五名士兵的火力输出效率堪比拥有MG34或MG42的标准班级战斗组,而且与传统的机枪和冲锋枪扫射不同,突击步枪点射的战斗精度和效率相当可观。等到换弹匣时,林恩估计自己这一口气射中了将近二十个苏军士兵,加上同伴们的部分重复叠加,短时间内的突然袭击式攻击大量杀伤了苏军士兵,且在街巷右侧这一边形成了足以媲美MG-42的战场压制效果,从而让迅速完成了再装填的诺亚从容射出第二枚火箭弹——它直奔最前面那辆只在建筑侧旁露出一小截车尾的IS-2而去,几秒钟的功夫就在这陆上之王的屁股上狠狠“摸”了一把。
  凭借自己单手更换双弹匣的“成名绝技”,林恩赶在沃夫鲁姆打光前一匣弹药前再度开火。近处已经没有暴露在外的目标,他接下来的几发子弹竟横穿街巷击杀了位于对面的苏军士兵,这样酣畅淋漓的射击让自己一泄之前积累的郁气,可林恩并没有陷入忘乎所以的境地。他不断移动枪口,密切关注那两辆先后被火箭弹击中的苏军坦克的动静,“坦克杀手”固然不负其名,能够对战场上的大多数坦克实施有效攻击,然而IS-2似乎比想象中的更加难以对付。排头那辆尾部中弹,发动机瞬间熄火,却没有老老实实地“趴窝”,它的122毫米重炮随之发出震天怒吼,这一炮过去很有可能击中同样动弹不得的“虎王”;紧随其后的第二辆被火箭弹击中了侧身侧面,乍一开始好像失去了行动能力,然而就在第二发火箭弹击中其同伴尾部之后,它很快又向前移动起来,并且顺指针移动炮塔,随之用炮塔左后部位置的车载机枪朝林恩这边猛烈扫射。
  “小心子弹!”林恩低吼一声,提醒身旁的沃夫鲁姆闪身躲避,一串子弹随即打在他们身前的断墙上,好在7.62毫米口径的普通机枪子弹没能穿透墙体,可没过几秒,后面的废墟中却传来了一声哀嚎,林恩急忙转头,这时候大家都在躲避敌人扫射,看不到究竟是谁吃了枪子。
第159章
战殇
  “长官,布吕克军士受伤了!”
  这一听就是诺亚的声音,就战术意义而言,一具88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在林恩小队显然要比红外夜视套装更加重要。确定“关键先生”安然无恙,林恩却也不得不为战友兼同窗的安慰担心起来。此时前方街巷中的那辆苏军重型坦克仍在以后向的车载机枪朝这边扫射,他无法转身射击,只好预先将仍存有七八发子弹的弹匣换下,从右肋部的弹袋上取下事先捆绑好的双弹匣(固定大小的弹袋只能容纳一个弹匣,双弹匣就只能将其中一个大部分插入,另一个附挂在弹袋外面),有条不紊地将其装好,后拉枪栓,并着咬牙喊道:“伤势怎样?”
  诺亚当即回答道:“肺部中弹!”
  肺部?林恩当即有种非常不好的感觉:布吕克活下来的希望渺茫。在这个时代,欧美主要国家的外科手术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但对于战场上的肺部创伤仍没有太多的办法,尤其是在战地医疗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因肺部感染而不治的例子非常多,而个人意志在这时候往往起不了什么作用。
  “路易斯!”林恩大声唤道,“能否帮洛夫止血?我们需要诺亚的反坦克火力!”
  “好的,没问题!”黑尔维希很干脆地答到。
  “诺亚!诺亚!”林恩旋即又喊,“我们掩护你,给那辆俄国破车补上一炮!”
  这一次,反坦克射手没有答话,而林恩从自己上衣口袋里掏出反光镜,靠着墙垣边沿伸出去一瞧,那辆先被火箭弹击中的IS-2从刚才的位置向前移动了一些,而随着主炮重新转向正面,后射机枪的角度大受限制,子弹顶多只能打在布鲁尔藏身的瓦砾堆附近。于是,林恩轻呼沃夫鲁姆的名字,自己蹲着向外闪出小半个身位。明明已经拧开了红外探照灯的旋钮,可红外望远瞄准镜里的影像却灰沉沉一片,心里当即一沉:终究是电了么?
  活人可不会被尿憋死,林恩当即调整心态,直接以肉眼进行瞄准,看到晃动的黑影就点射两发。这样一来,单发效率虽然降低了,但在已经少一名突击步枪手的情况下,仍对这一侧的苏军士兵保持着相对的火力优势。片刻之后,一枚火箭弹带着奇怪的啸声从头顶飞过,明亮的尾焰就像是在高空看流星划过。
  “撤退!撤退!”
  林恩又一次喊起了撤退,无奈却果决。出现伤员倒是其次,在同一个位置进行三轮火箭弹攻击已经是他事先设想的最大次数,毕竟苏军的兵员、装备和火力都在这片战场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稍有拖延,受到压制的苏军士兵就可能召唤来足以将这个德军战斗小队炸飞的炮火,哪怕只是专门的重机枪和迫击炮火力也够呛。
  昏黄的视线中,街巷侧旁的建筑物有越来越多的暗红色光点飞来,有些偏得离谱,有些却能够较为准确地找到伏击者。攸关性命,林恩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谨慎,发出撤退号令后,他让沃夫鲁姆暂停射击,自己又从墙垣右侧朝对面连续点射了四发子弹,这才反身拉着沃夫鲁姆从左侧离开。他们跑出两三米,当即闪入瓦砾堆后方,脑袋和身体都尽量贴近地面,手脚并用地沿着废墟横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到了诺亚他们先前容身的坍塌建筑。从这里可以穿过废墟中央的凹形地带向后撤退,但林恩并没有独自撤离,而是小心翼翼地爬到布吕克先前的观察位置,看到布鲁尔正沿着另一边的废墟缓慢移动过来,便毫不犹豫地向对面的苏军开火,直到敌人的子弹呼啸着飞来,他才锵锵缩头撤下,挨到布鲁尔撤下来了,他低吼着“快撤快撤”,自己最后一个撤离伏击阵地。
  偌大的柏林到处都是残破建筑和废墟瓦砾,在全城断电的情况下,林恩他们安然穿行在远离交火位置的街区内部,从一栋楼进入另一栋楼,走出了两三百米,这才缓下一口气来。
  追着搀扶着布吕克的黑尔维希小跑几步,林恩关切地问道:“嘿,路易斯,洛夫怎么样了?”
  “咳咳咳……”
  黑尔维希没有说话,布吕克的费劲咳嗽就是回答。
  “布鲁尔向后、向前警戒!”林恩简单分配了行动任务,顺势从另一侧揽过布吕克的肩膀,低声道:“可怜的家伙,怎么这么不小心!”
  “咳咳……是运气……太糟!”布吕克像是在苦笑,他勉强迈着步子,侧头靠向林恩这一边,却只能是钢盔和钢盔磕在一起。
  “别担心,我们这就送你去战地医院!”这是林恩最不愿意说却又不得不说的安慰话,它并非善意谎言,只是很多时候伤者都挨不到它兑现的那一刻。
  布吕克没有回答,呼哧呼哧的也不知是呼吸艰难还是在继续苦笑。
  听着时近时远、时紧时疏的枪炮声,一行人始终保持着警惕,并形成了战斗人员保护反坦克射手及伤号的松散队形。林恩心里估算着距离和方位,感觉已经足够安全了,遂决定改变方向,沿着一条平日里非常不起眼的巷子向南也就是柏林市中心的方向行进。原本打算一口气返回“虎王”和多数士兵组织防御的位置,然而走出了大约百米,布吕克突然猛力咳嗽起来,还伴随着轻微的抽搐。停下来将布吕克扶到一旁靠墙坐着,林恩抬头对沃夫鲁姆说:“戈登,你到前面探探路,如果碰到自己人,最好请他们弄副担架过来!”
  咳嗽稍稍减轻,布吕克长叹道:“呃……真想回家啊!”
  “会没事的!会回家的,迟早会的!”林恩一边说着,一边掏出手电筒,他让布鲁尔找个高点警戒,然后打开电筒查看布吕克的伤势。可怜的人胸口的衣物已经被鲜血浸湿了一大块,为“吸血鬼”突击队士兵专门配发“灰豌豆”作战服上豁然留着一个小小的弹孔。
  大概是伤口剧烈发疼,布吕克龇牙咧嘴,硬撑着说:“林恩,你说我们……干什么不好,偏偏要选择……军人这一行?”
  来到柏林领取的第一件军用物资——单兵急救包,短短两天时间就派上了用场。林恩右手托着止血棉,让黑尔维希拿着手电筒,垂眼看着伤口:“这就是上天赐予的职责吧!忍着……”
  布吕克牙关紧咬,但当林恩将止血棉塞到伤口上时,还是痛得“嘶”了一声。
  “嗯,好样的!”林恩言不由衷地赞道——他宁可碌碌无为,也不愿看到这样的英雄。
  布吕克却又是一阵咳嗽,等到林恩从黑尔维希那里拿回电筒,光线正好扫过他那张已然泛白的脸庞。
  “走吧……别耽误了大家!”布吕克咬牙说道,却完全没有力气自己站起来。
  林恩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再休息一会儿!”
  咚咚的炮声仍在耳边响着,这至少说明两辆“虎王”还在坚持战斗,至于说它们的处境,林恩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余下的也只能是坦克手们自己跟命运抗争。
  几分钟之后,沃夫鲁姆从前方飞奔而回,身后带了两名“大耳沿钢盔”,看他们各自拎着步枪和冲锋枪的姿势,林恩即知他们只是老兵临时找来帮忙的,而不是有能力挽救布吕克性命的医护兵。好在诺亚和另一名士兵自发地从废墟里面找了一块勉强堪用的破门板,四人各抬一角,众人轮番出力,急急地往前赶。途中,林恩偏偏想起了电视剧中常有的镜头:某角受伤之后,亲属紧随着急救病床往手术室赶,然后红灯亮起,闲人禁入,生与死全凭情节需要——此刻他多么希望自己就是那个主宰一切的神,瞬间让自己的亲密战友从门板上跳下来,一群人当即回头重返战场,狠揍那些以多打少的苏联人。可惜现实总是残酷的,前一阵,布吕克还时不时咳嗽几声,等到穿过下一个街口,他已然安静了下来。
  林恩连忙伸手探他的呼吸和脉搏,一息尚存,只是状况已经非常危险了。
  越是向前,一阵紧接着一阵的枪炮声便被甩在了身后。林恩从未料到自己将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虎王和IS-2发生激烈碰撞的战场,他很想看一看这个时代陆上王者之间的对决,然而两相取舍,他显然把战友之情以及重情重义的形象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大约二十分钟之后,他们终于抵达了下一处尚未遭到苏军进攻的防御阵地——施普雷河东岸的最后一条街垒防线。因为抢救重伤员,他们获准经过河段最后一座桥进入柏林著名的博物馆岛,第4防区最大的战地医院就设立在这里。穿过这座面积不大却分布着许多博物馆和纪念堂、纪念碑的岛屿就进入了柏林的中心城区,菩提树下大街遥遥在望,那条大街两侧矗立着国家图书馆、国家歌剧院、帝国内政部、陆军图书馆等多座建筑,终点则是德意志的胜利象征勃兰登堡门,由此发散开来,几公里之内集中了国会大厦、帝国总理府以及各内政部门所在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