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225

  戈培尔向聚拢在他周围的几位女士介绍了林恩,尽管这些资深美妇人当即发出一阵轻微的赞叹,可她们投向林恩的目光却只是清汤寡水、平平淡淡。作为将军们的妻子,她们见过的勇敢士兵也许比猪马牛羊还要多,区区一个年轻少尉确实很难入眼。
  对于欧洲上流社会的社交礼仪,林恩早先一无所知,只是在“吸血鬼”突击队本部时经历过两次有军官家属参加的内部宴会,略知一些措辞。对于戈培尔的赞颂,他客套地回应说:“这是在下的荣幸!”
  戈培尔紧接着说:“跟我们的英雄共舞一曲是海达之前就许好的愿望,她今天准备跳四曲舞,所以……接下来就该是加尔戈少尉了。别的不说,这确实是一位男士应该感到骄傲的殊荣。”
  既然这生日晚宴名为舞会,跳舞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林恩心里是有所预料的,只是四年大学生涯只上过系里举办的两堂交谊舞培训课,因为僧多粥少的关系,当时居然还是以和男同胞相互交换男女位置这样的尴尬方式来练习的。想着应付万一,这两天还特意请新室友迈尔进行指点,这才勉强掌握了最基本的圆舞技巧。看着场上不论年龄皆热情奔放、舞步利落的身影,心里不免七上八下:动作笨拙也就罢了,一会儿可千万踩脚摔倒了。那可不单单是沦为笑谈的问题,更会让心高气傲的戈培尔感觉颜面尽失,下场么……
  因为忐忑,等待的时光一晃就过,欢快的旋律停了,舞场上的男士女士们格外优雅地相互致礼,然后,已是满脸通红的海达快步走了过来,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
  “开心吧?我的小公主!”戈培尔这时候展现出了他作为慈父的亲近平和。
  “开心极了!”海格甜甜地说道,她注意到了站在父亲身旁的生面孔,因而仰起头看了看林恩。
  “这位就是加尔戈少尉。”戈培尔简单介绍说。
  8岁的小姑娘好奇地将林恩重新打量了一遍,接下来所说的话引得旁边的女士们一阵窃笑:“他的眼睛没有斯瓦格曼那么迷人!”
  林恩此时并不知道斯瓦格曼是何许人也,如果他见过戈培尔的警卫副官并意识到他有一只眼睛是假眼,估计也会跟女士们一样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小公主对军官的迷恋有时就像童话般纯美,可惜林恩却只是毫无关系的旁观者。戈培尔随即笑着说:“这可没办法,整个德国也就一个斯瓦格曼。我的小公主,你是准备继续跳舞呢,还是坐下来欣赏节目?”
  “我累了!”海达低声回答说,她大概不会想到这对一位救过自己的军官是多么的不公平,尽管她曾经兴致勃勃地亲手制作了巧克力相赠。
  林恩听了确实有点失望,但同时,他也为自己不必担心出丑而松了一口气。
  “那我们就看节目吧!”戈培尔弯下腰,以他瘦弱的双臂将海达抱起,拖着行动不太方便的病腿,抱着她一直走到厅柱旁位置最正的沙发上。这一幕也许已经让许多宾客感怀父爱的伟大,唯独林恩对戈培尔连一句解释或安慰都没有的行为感到失望。在这个几近穷途末路的帝国,阶层的观念依然是牢不可破的,纵使有过以性命相救的英勇表现,自己也终究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约瑟夫·戈培尔,这个帝国的重要缔造者,根本不能免俗,更不值得自己寄予厚望。
  乐队本来已经开始演奏第四支舞曲,应该是由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创作的圆舞曲。对于音乐,林恩还是有些了解的,他看到爱娃·符特里奇与劳伦次·巴赫配成了舞伴,巴赫夫人则坐到了海伦旁边。就在这时,戈培尔给了管家模样的中年男人一个手势,只见这穿着白色礼服的男子快步走到乐队那边,示意他们暂停演奏。紧接着,他背对乐队指挥向内厅众人宣布说:“诸位,接下来是元首赠送给海达的一份特殊礼物,敬请睁大眼睛细致欣赏!”
  这话的用意显然不在礼物本身,林恩心想,而是要提醒在场的高级将领们和重要人士,伟大德意志元首仍是这个帝国的主宰者,他正在并且仍将行使至高无上的统治权,而在他身体不那么方便的时候,他最亲密的战友戈培尔将代为传达他的每一个指令。
  然而,接下来走到内厅正中央的那个身影却完完全全超出了林恩的意料,让他恍然间忘记了身在何处、自己是谁。
  她,眉宽唇厚,眼睛明亮,面色光润,头上素素地点缀着少许红绿饰件,乌黑的长发编辫垂至腰间,颈坠一串松石念珠,身着一袭玫红色长袖藏绸衫衣,以宽大的横条彩布作前襟,以宽松的皮绒作边饰,层叠不至杂乱,朴质不乏雍容。
  用留声机播放藏乐,而且是乐器和歌声混在一起的那种,听着有些沙哑、有些吵杂,以至于分为让人觉得颇为古怪,然而美的事物往往不拘泥于形式,她神色从容地甩袖起舞,拖步、叉腰、颤步、晃袖、点步、旋转,每一个动作都充满韵律、进退自如,在长袖飞舞、裙裾翩跹之中,人们仿佛看到了那神秘的东方高原,看到了壮阔的雪山、辽阔的草原,看到了那些淳朴、自然而又拥有独特文化传统的藏民。
  在这一个人的舞台上,她轻快、舒展、奔放、活力,尽情挥洒,让周围的每一个观众都由衷地安静下来,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前所未有的一幕。
  伴随着别致的双手礼,她停了下来,这时候留声机里的音乐还在继续,宾客们竟不知舞蹈已经结束,没能挤到最前面的林恩,隔着好些距离亦是看得出神。等他反应过来时,戈培尔已经带着他的小公主起立鼓掌了。接下来,大厅里响起了浪潮般的掌声,从刚开始的稀疏到后面的热烈,这阵掌声演绎了自然界的雷雨过程,林恩看到许多宾客还在交头接耳的热烈称赞着。对于之前在荧幕上看过许多次的藏族舞蹈,他其实并不陌生,只是从未如此认真地观看单人藏族舞。在这遥远的异国他乡,经历了战火摧残和生死煎熬之后,他仿佛脱了胎、还了骨,魂灵却渐渐迷失了方向。这一刻,他所想的不是她怎么跋涉万里来到这里,而是她现在的生活与未来的状况。尽管宾客们的掌声甚至比戈培尔讲演时还要热烈,但他们未必是对表演者的优美舞蹈给予应有赞誉,而是对新鲜事物的强烈新奇感,确切的说,他们是在热情的围观,他们岂能够通过一曲区区几分钟的舞蹈领悟那种独特的文化神韵?
第43章
一场新的赌局
  浴室里,林恩长时间地淋着热水,脑海中的画面始终挥之不去。
  玫红的藏绸、乌黑的辫发、彩纹的长袖、绒皮的边饰,旋转,旋转,不停地旋转……
  严格意义上说,藏族和汉族是两个有着各自文化的民族,而几千年的渊源使它们成了血脉相连的兄弟。在看到那东方面孔的刹那,林恩的思绪就已经陷入了不由自已的状态,她由戈培尔的两位亲卫士兵护送着离开宴会现场之后,他甚至忘记自己是怎么度过后面几个小时,最终又是怎么回到宿舍的。
  借用王菲那曲《传奇》中的第一句,“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
  走出浴室,湿淋淋的头发还在往下滴着水——即便是在战场上承受着几近崩溃的压力,他未曾如此失魂落魄过。
  “嘿,伙计,你这是怎么了?在宴会上遇到让人神魂颠倒的人了?”
  依然窝在床上看书的迈尔,独自度过了一个本该十分精彩的夜晚,口气中有些酸讽意味也不足为奇,何况在林恩眼中,他是个书呆子气很足的家伙。
  走到窗口,望着毫无自然美感的洞库石壁,林恩沉沉地叹了口气:“呃,比神魂颠倒还要严重,简直可以说是……心灵深处的震撼!”
  按照最俗套的思路,迈尔揣测道:“哟,是哪位漂亮姑娘让你这么痴迷?不会是……哪位将军的宝贝女儿吧?”
  林恩摇了摇头,却不愿对他的这个问题作出任何的回复。
  “别太在意,第一次喜欢上一个人就是这样的,慢慢就好了!”迈尔用自以为老练的口吻说。
  林恩干脆不再搭理室友,因为这家伙绝无可能理解自己对那个跳舞的藏族姑娘心存怎样的感觉。这和爱火碰撞的一见钟情是两码事,而更像是流落荒岛的可怜人突然发现这个岛屿上还有另一个同样孤独无助的人,是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也是一种相互依偎、相互取暖的强烈冲动。
  她是谁?她叫什么名字?她多大了?她在这里过得还习惯吗?她想家吗?
  一连串的问题在林恩脑中回旋,就像是点脚旋转的裙摆。唯独有一点是不太需要纠结的,那就是她如何来到这荒芜寒冷的极北之地。在进入“避难所”的第一天,林恩他们在小礼堂看了颇具震撼力的宣传片,其中就有探险队在藏区拍摄的片段。正如历史资料记载的那样,沉迷人种理论的党卫队领袖希姆莱派遣了一支由科学家和党卫队成员组成的探险队前往遥远的西藏,名为探寻人种起源的奥秘,其实是妄想寻找能够获得神秘力量、改变战争局势的地球轴心,既然这支探险队带回了实地拍摄的照片和影像,顺带捎上一个年轻美丽的藏族姑娘也就成为了完全符合逻辑的可能。
  直到沉沉睡去,林恩脑海中的长袖和裙摆还在旋转飘扬。
  第二天一早,生活又回到了以往的节奏,坐在堆满了文件的办公桌前,林恩实在无心工作,可他又无从下手。去问爱娃·符特里奇吧,这女强人一早就告诫他关注嘴巴少提问题。去找劳伦茨·巴赫吧,前面一个问题还没解决,这回还真不知该如何开口。难道要直接去敲戈培尔的大门,说自己对昨晚那个东方姑娘一件倾心?可是,他的管家在宴会上又说那是元首总给海达的生日礼物——这礼物究竟是人,还是仅指那场让所有人感到惊艳的舞蹈表演?
  严重走神的当口,有人突然用手指轻敲桌面,同时以严厉而急促的口吻说:“加尔戈少尉,第一会议室,开会!”
  林恩差点惊得跳了起来,然而他很快意识到这是迈尔的恶作剧——不完全是捉弄,而是借着开会的机会吓了自己一通。
  “这欠打的书呆子!”林恩一边嘀咕着,一边从桌上拾起笔记本和笔,在战略参谋部,会议三天两头有,全体的、局部的或是针对某个而召集某些特定人员的。在这些会议上,参谋们大都可以畅所欲言,但开放式的发言环境并不意味着集思广益,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将各抒己见变成了各执己见,这不像林恩在普通军官般的兵棋推演,一个人说话时其他人都要认真礼貌地聆听,争执常常演变成激烈的争论,语言的力度和流畅度有时候比思维更加重要,而在这一方面,林恩的战斗力远不如拿着枪的时候。
  因为没有事先通知,确切的说是没有事先泄密,林恩进入会议室后才知道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参谋部全体会议,等到参谋部的最高长官劳伦茨·巴赫将军和他最得力的副手、原“吸血鬼”突击队本部首席参谋官长恩克·瓦尔德斯上校入座之后,执勤军官谨慎地关闭了会议室的大门。
  “今天的议题只有一个!”现任战略参谋部第一副参谋长的瓦尔德斯上校一脸严肃地说道,“根据我们掌握的消息,盟国三巨头将在德国召开首脑会议,我们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将他们一举铲除!”
  一听到这话,林恩作为穿越者和二战军事爱好者的绝对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他当即想到了《波茨坦公告》,那个在德国小城波茨坦举行的会议确定了两项重要的盟国协议,其一是战胜国对当时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的处理,包括划分占领区、确定赔偿、将奥地利剥离德国以及允许苏联有条件拆走西方占领区内的部分德国工业设施,其二就是通过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四国公告、划定各国对日作战区域。它的意义在于基本确定了战后的世界格局,同时也是二战期间盟国首脑的最后一次会议。
  在帝国战略参谋部,因为职责工作的关系,参谋军官们对外部现状的了解自是远甚过基地内的普通官兵,但这并没有造成压抑和绝望的气氛,恰恰相反,军官们知道自己的祖国已经完全处于敌人的占领之下,知道昔日的战友已经沦为战俘,并在英美苏军的战俘营里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因而一个个同仇敌忾、复国心切,也正是处于这样的心态,在有关战略决策的会议上才会忘我地贡献智慧,甚至于不顾往日温文尔雅的形象据理力争。如今获知这样的消息,莫不眼里放着精光,各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虽然目前基地内的局势非常稳定,安全保密工作也很到位,但基于这次机会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绝对不容有失,所以我们决定将其列入最高机密,从即刻开始,在场诸位绝不能对外面的人透露分毫,也不得在参谋部以外的场合相互谈论,即便是宿舍也不允许,明白了吗?”
  “明白!”众人齐声回答。
  瓦尔德斯目光在会议室里粗略地扫了一遍,语气稍稍放缓:“现在宣布具体的分工安排:情报处和计划处联手制定一份详尽的行动方案,初步拟定派遣一支50人的战斗部队返回德国;作战处负责从备选人员中挑选出100人进行集中的实弹训练。此外,情报处要尽可能快的确定盟国首脑集会地点,并妥当地与我们留守国内的人员取得联络,让他们提前做好配合工作。”
  战略参谋部加起来也就情报、计划、作战这三处加上警卫中心,配备参谋人员60余名及一个排的警卫人员,人数实在算不得多,而且真正具有大局观和远见性且思维敏捷的屈指可数,要想非常周全地谋划好这样难度极大的刺杀任务,林恩心里一点都不踏实,唯恐这次行动最终会变成若干年后好莱坞拍摄战争悬疑大片的选材——盟军人员机智勇敢,德军突击队虽蓄谋已久,但仍因为计划和执行上的愚钝刻板而功亏一篑。
  “诸位!”
  到了关键的时候,巴赫以他那固有的沉稳姿态开口了。
  “这是帝国战略参谋部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出击,居然就赶上了攸关帝国命运的一战,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的荣幸,这是历史和民族赋予我们的机会,不论结果如何,我们的表现都将成为评判我们人生的标尺!”
  这样的鼓动对林恩来说效果非常有限,他冷静地坐在位置上,细细揣摩此战的价值和意义。诚然,千分之一的机会若是把握住了,盟国不至于立即陷入混乱,可新的领袖必然带来新的理念和策略,并且给帝国的复兴带来新的空间。若是把握不住,损失战斗人员事小,引起盟国的重视事大,一旦他们对帝国余孽展开大规模的搜捕审问,接下来就有可能发现“避难所”存在的蛛丝马迹。巨大的潜在收益和同样巨大的潜在风险,使得出击的决策犹如赌桌上的一掷千金,虽然不是梭哈,却很有可能一战而定乾坤。
  “诸位!你们是德意志帝国最好的参谋军官,是如今元首最信赖的参谋团队。为了整个日耳曼民族的命运,也为了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的命运,请务必抛开一切杂念,将你们全部的精力和智慧倾注于这次作战方案中,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美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
  说到最后,巴赫霍然起立,双拳紧握,但,这却不是他内心激动的表现,而是用来渲染情绪的一贯做法。
  参谋军官们齐刷刷地侧目注视着这位年轻的将军,他的成功本身就是极大的魅力,加上冷静、睿智、勤奋以及神秘的气质,这一切都使他成为偶像与实力的结合体,然而猛虎虽猛,终究只是单个的个体,能否赢得胜利,还要看这些手下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了。
第44章
心障
  一支单头削尖的铅笔,在林恩右手的指间杂耍般转动。因为有了极其重要的新作战任务,帝国战略参谋部的运转也明显提速,内部讨论会到了半天一开的密集程度,各司其职的参谋军官也都踏踏实实地忙碌起来。这好容易偷闲片刻,林恩的脑海中就走马灯似地闪现出她和她的舞姿。那眉清目秀的东方面孔是如此亲切,就像是从梦中走出来的仙女。那动作是如此的婀娜优美,可表情却显得都很淡漠,是因为怀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么?
  “哎,报名吗?”
  室友迈尔有些不合时宜地搅乱了林恩的思绪,作为直接从普通军官班选拔上来的低级参谋,他和林恩一样配属在计划处——战略参谋部内人员最多、任务最杂的部门。恩克·瓦尔德斯上校直接掌管这个部门并负责大策略的谋定,各项具体工作则由一位或若干高级参谋军官具体执行。
  “报名?”
  林恩轻皱眉头。此次趁盟国首脑集会实施“斩首”,初定方案是由战略参谋部作战处根据日常训练考核和审查鉴定,从帝国近卫军中甄选出百名精锐官兵进入大预备队,届时再从中选出五十人进入一线突击队。战略参谋部的参谋军官们因为近水楼台,在此次选拔中享有小小的特权——自愿报名参加突击队,而且一旦入选,到时也只是奔赴实地担当参谋支援,不必跟着普通士兵往一线冲杀。如果能够得到重回欧洲大陆的机会,就有可能寻找到小卡萃丽一家并将他们带到条件相对优越的“避难所”基地,这一切本该让林恩感到心动,可自从在戈培尔住所参加宴会并看到那个独一无二的她之后,以往的追求乃至精神寄托都发生了改变。时间已经过了好几天,大概再有两天突击队的名单就该最终确定了,可他心里仍是一片茫然。
  低级参谋军官的办公位置只有一套桌椅,迈尔屁股压着桌面边缘,面对林恩小小声地问:“没想过回德国去?舍不得你那神秘的梦中情人?”
  “想是想过,只是不知道跟着突击队能发挥什么作用。”林恩有意岔开和她有关的话题,尽管这时候,迈尔或者其他人并不知道“她”究竟是谁。
  “嘿,你可是夜战部队一等一的精英指挥官,不仅可以担任支援参谋,关键时刻还能亲自上阵!”迈尔轻快地说道。
  林恩并不喜欢这样的口吻,奈何这位室友总喜欢满口酸味的调侃,而以此前数月的战场经历,自己虽不敢在帝国近卫军内自称第一,指挥小队突击作战尤其是夜战能力还是能够列于第一流水准的,沃夫鲁姆、布鲁尔、诺亚这些精悍而忠诚的下属也能够让自己如虎添翼。可是,波茨坦会议何其重要,盟国巨头们齐齐亮相,安保警戒工作之严密可想而知,以特战手段进行攻击,即便有幸成功,参与者的生还几率也非常渺茫,消息一旦提前泄密,甚至有可能落入死亡陷阱。想着那些曾经追随自己后来陆续阵亡的同伴,林恩实在不忍心让这最后几个兄弟再踏上这样一趟不归的旅程。
  看林恩沉默不语,迈尔笑道:“你果然还是在惦记着你的梦中情人呐!不想去就不去吧,你若报了名,我去报名也就没意思了,肯定竞争不过你!”
  若换了这里的其他军官,估计会对这样的问题感到十分尴尬,但林恩只是轻巧来了招太极:“这个问题我还想慎重地考虑一下。”
  “那你慢慢考虑吧!”迈尔从桌旁挪起身,“如果你决定了,麻烦跟我讲一下,好让我有个心理准备!”
  “别对我抱太高期望!”林恩给了他一语多关的回答。
  “可谁不想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和选择配偶的优先权呢?”
  坏笑着说完,迈尔飘然而去,只留下林恩一个人坐在那里继续飘忽地思索着。所谓配偶的优先选择权,目前还只是个并未最终审定的议案,大致是说参与行动的人员完成任务后就可以有限在基地内选择心仪的未婚女性结合,并由基地方面提供结婚所需的一切,包括单独的生活套间,以此来提高出战人员的积极性和忠诚度。这听起来好像很有意思,细细琢磨就有些不太靠谱了。又不是以人为奴的时代,还能够将婚姻作为奖赏赐予有功之臣。即便强行实施,若是心仪的女性已经有了情投意合的对象,难道还要强拆不成?
  基于这样的理解,林恩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以这样的方式来“解救”自己那个尚只见过一次的她。稍事休息之后,他调整心态埋头繁杂而艰苦的工作——手绘战术图纸。
  作为一方作战方案必不可缺的部分,战术图纸既要尽可能详实,又应尽量抓住重点、缩小范围,然后制成便于携带的防水图纸配备给战术指挥官们。林恩最近几天的工作就是制作荷兰境内三座备选城市的地形路线简图。对于盟国首脑此次的集会地点,情报处虽然给出了“德国境内某地”的初步判断,然而战争期间盟军每次重大战役钱都会摆上一套迷魂阵,这让德国人吃亏不少,所以此次战略参谋部的长官们也多了心眼。除了柏林周边的勃兰登堡、波茨坦和维滕贝格,其他一些本土城市以及荷兰、比利时、丹麦的城市也列为潜在目标,甚至还考虑到了盟国首脑们在海上军舰上开会的可能。而到目前为止,林恩所知的历史大事件百分之九十九都成了现实,可“自己”的变化带来的蝴蝶效应仍是不可忽略的,他既没有绝对的把握判定盟国首脑集会就会在波茨坦召开,也无法用缺乏真凭实据的逻辑思维来说服长官们,能够做的也就是关照和帮助负责制作柏林周边城市作战图纸的同僚,有意无意地提醒他们对波茨坦多多留心。实际上,柏林周围的几座小城也确实被多数参谋军官看作是最有可能的目标。
  在这个没有卫星的时代,林恩和其他低级参谋们制作战图纸所依靠的资料主要有普通地图、军用地图以及航拍照片。对于荷兰这个在欧陆战略上并没有太大意义的西欧小国,“避难所”内储存的资料相对有限,但前期占领军使用的军事地图以及一些在1940年的西线攻势发动所前拍摄的航拍照片还是让林恩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工作。毕竟这几年下来,德军占领区的经济只退不进,城区面积只减不增,真正要调整的倒是在盟军轰炸中遭到破坏和摧毁的部分。
  在相继完成了“海牙”、“多德雷赫特”、“阿姆斯特丹”这三座城市的图纸制作后,林恩只要最后再将它们检查一遍就可以提交给负责自己这一组的高级参谋军官了。看着似和电路图有些相似的单调线条,他忽然想起了几十年后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实施“斩首”的犀利,那种快速定位、精确攻击以及及零伤亡代价的作战堪称美帝的独门绝技。不过,德国在二战的技术虽然还远达不到那样的水平,却首创了在战争中使用无线制导武器的先河,并且取得了击沉意大利战舰的实际战果,火箭装备的实用技术亦走在了各国前列。偏偏是这样一些极具发展潜力的武器,却被帝国高层连带尖端专家、技术人员以及研发、制造装备一并抛弃在了“雅利安方舟计划”之外。若干年后,当美国、苏联以火箭导弹运载核弹头实施远程威慑时,帝国的精英们恐怕只能一声叹息,懊悔当年自废武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