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燃魂(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239

  诺曼人的标准巡防舰,能扛住多大强度的攻击?
  在此前的空战中,联邦军战机曾有过“一发入魂”的战斗记录,也即一枚重磅穿甲炸弹将这种轻型战舰干掉。按重量算,1000磅的航空炸弹相当于80枚迫击炮弹,如果按装药量计算,则相当于200枚迫击炮弹。在地面防空作战中,联邦军队也有过对诺曼军队二级巡防舰的击落记录,根据战斗过程判断,中型防空炮只需要3-5发就能让敌舰的推进和转向装置出现故障,再用10-15发瓦解敌人的武装,然后随意蹂躏这头待宰的羔羊……按重量和装药量换算,大致是100枚迫击炮弹能够干掉诺曼战舰。
  如果这是一道数学题,每分钟命中20-30发,貌似4-5分钟就能解决战斗。
  可这偏偏是一道送命题。
  不是你死,便是我亡,诺曼人岂甘束手就擒?
第83章
后卫的犀利
  21门部署在地面的迫击炮,以预设埋伏的方式集火攻击1艘飞行在天空的轻型战舰,各种复杂的战斗因素共同影响着战斗的进程……在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前,再精密的模型设计和人工演算,也无法推定这样一场交锋会是怎样的结果。
  尽人事,听天命。在魏斯的精心部署下,21个迫击炮组不顾一切地向目标投射弹药,密集的爆炸声回荡在这片被茫茫雾气笼罩的山林中。这种声势,让人们联想起的恐怕不是自然界罕见的雷暴,而是正面战场时常出现的炮火准备,是充斥着死亡气息的烈焰风暴!
  林子里的诺曼士兵,加起来也就百多号人,手中最强的武器也就是轻机枪和菠米弹,这股力量根本不足为惧,魏斯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到了敌人的飞行战舰上。为了防范敌人的火力反制,他没有把21门迫击炮集中在一个区域,而是对它们进行了分组,3门炮一组,两组或三组部署在相近的射击阵地上,整体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弧形攻击线。战斗打响后,他先是在左翼的迫击炮阵地站定。头半分钟,敌舰还没来得及做出行动上的反应,各迫击炮组的连续速射收效良好,敌舰的战斗数值不断下降,舰体多处出现了象征轻微损伤的红斑,但它旋即右转,并且开始向上爬升……
  一旦这艘诺曼战舰爬升到千尺高度,超越了迫击炮的弹道上限,便完全摆脱了对手的威胁,战斗形式将完全反转过来。所以,不等身前这组迫击炮完成6连发,魏斯忙不迭地喊道:“方向角-5,三发速射!”
  3个迫击炮小组,有的炮手耳聪目明,立即停火调整,也有的炮手反应稍稍迟钝,又打了一发才搞清楚要调整水平射角,但这对于全局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魏斯也绝不会为此跟炮手们发火,因为他已经跑到了不远处的另一组迫击炮那里,循着敌方战舰移动的轨迹,向炮手们下达了更新的射击参数,然后跑向下一个阵地。
  此刻,魏斯是在跟时间赛跑,亦是在跟命运博弈,接下来两三分钟,若能损伤敌舰行动功能,就有机会歼灭之,否则,就要看敌舰指挥官的胆识和决断了。要是遇上一个厉害的家伙,自己所率领的这支后卫部队能否全身而退都是问题。
  冒着纷乱的枪弹,魏斯从火力攻击线的左翼跑到右翼,对所有的迫击炮组都下达了新的射击指令。山林中的晨雾加上双方交战所产生的硝烟,使得炮手们的视线一片模糊,他们根本看不到敌舰的轮廓,也难以通过敌舰的炮火推测其准确的方向。若不是魏斯不断提供精确的射击参数,这场伏击战根本就没办法打,所以,炮手们必然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指令……
  在魏斯的特殊视野中,那艘诺曼战舰在水平方向上走了个奇怪的S形,虽然没有将舰艉的推进和转向装置暴露出来,但由于迫击炮组的月牙形布阵以及迫击炮弹道的特殊性,它的受损部位基本上是均匀散布在前后左右各处,推进器和桨舵也未能幸免。为飞行战舰提供浮空动力的设备都位于舰体内部,跟锅炉仓和机电舱一样受到了额外的保护,普通的皮外伤通常不会影响到它们的浮空和升降,但从高处砸落的迫击炮弹,并不只给这艘诺曼巡防舰表皮的损伤,炮弹在甲板上砸出了不少坑洞,毁伤了不少舰炮,舰桥和烟囱也遭受了损伤。这时候,若有一两发迫击炮弹钻进烟囱口,破坏了为浮空设备和推进装置提供动力源的引擎机械,这将会是一场完美的战斗!
  魏斯可没有以意念改变客观事物的能力,他的期许与亟盼始终未能成为奇迹般的现实。那艘损伤程度已超过20%的诺曼战舰继续爬升,很快便脱离了迫击炮弹的有效覆盖范围。
  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魏斯是一个带有悲观情绪的现实主义者,从不奢望他人会给予自己无私帮助,更不会幻想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而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生与死的战斗,他的思维意识更是坚硬如铁。敌舰脱离了火力圈,他没有陷入悲观沮丧,而是审时度势地做出决断:各迫击炮组停止对原定目标的射击,转而向树林中的敌军士兵进行炮击,战斗人员以班组为单位,从防守-阻敌转为攻击-歼灭!
  从迫击炮开火到敌舰逃离伏击范围,此间持续不过三四分钟,进入树林搜寻敌踪的诺曼士兵大多被这晨雾中的激烈枪炮声吓得趴在地上没敢动,当伏击者采取消极防御的策略时,趴着不动乃是伤亡概率最小的应对措施,但当对手以迫击炮火力为先导,用轻机枪和菠米弹强行开路时,这些趴着不动的家伙也就成了对手通往胜利的“铺路石”。
  在这片雾气和硝烟弥漫的树林中,双方士兵很快进入了短兵相接的状态,联邦军游击先遣队的迫击炮组在魏斯的指挥下开始向纵深地带的诺曼士兵进行火力压制,割断其前后之间的联系。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投入战斗的诺曼部队已是溃不成军,游击先遣队的战士们虽也难免出现伤亡,但抛开敌方飞行战舰这个不确定因素,战斗已经完全一边倒了,彻底歼灭地面之敌只是时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魏斯不断抬头观察。那艘诺曼战舰爬到了大约两千尺的高度,然后以较慢的速度兜着圈子。它之前被蒙着头狠揍了一顿,近半数的火炮受损,战斗减员约10%。讲道理,这艘战舰并未伤及根基,还具备继续作战的能力,然而脱离迫击炮的火力覆盖后,它并没有像受伤的野兽一样爆发战斗力,而是“眼睁睁”看着地面的战斗人员被敌人围殴,舰炮迟迟没有发威……魏斯知道,这家伙不是被之前疾风暴雨般的迫击炮弹打傻了,而是无法在雾气与硝烟中区分敌我,再着急也没用!
  地面的战斗摧枯拉朽,不出十分钟,林间的枪声爆炸声便稀疏下来。不多会儿,战士们从前面押了一批垂头丧气的战俘回来。放在战争初期,这样的遭遇战,没有完全丧失战斗力的诺曼军人是很难被俘虏的——他们或死战不屈,或交替掩护着撤退,不到无路可走,不会轻易缴械投降。
  虽然战斗还在进行,盘旋在山林上空的那艘诺曼战舰犹是不容忽视的威胁,魏斯仍从敌军战俘中挑了一名比较年轻的军官出来,用诺曼语对他进行现场审问。令人讶异的是,这名诺曼军官居然没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得到对方保证人身安全的允诺后,他以简略的语言回答了大多数的问题:这艘诺曼巡防舰带来了一个陆战连,任务是搜寻己方幸存者以及可能躲藏在这片山林中的敌方战斗人员;他们着陆后遇到了胡子哥所率领的国际佣工,因为他没有参与双方交流,不确定部落的人在跟诺曼军队重新接头后透露了什么信息;着陆部队大多进入了树林,有少部分人留在了运输舰残骸那边回收星源石,他们携带了行军电台,不仅可以联络上方的飞行战舰,还可以跟华伦斯的指挥部取得联络。
  那艘诺曼巡防舰搭载有电台,着陆部队也携带了电台,但在战斗开始前,游击先遣队的无线电技术组已经测定了他们的通讯频率,战斗一开始便使用了无线电干扰技术,使得诺曼人一时半会无法跟后方联络上。不仅如此,魏斯还注意到诺曼战舰的舰桥挨了炸,貌似通讯设备受到破坏,它爬升到安全高度后之所以没有离开无线电干扰区,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还在抢修通讯天线,压根没有意识到对手在用技术手段干扰诺曼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通过敌人的举动以及战俘的供述,魏斯对战场形势有了细致的判断,并当机立断,自己带着百人预备队以及3门迫击炮向留守运输舰残骸的诺曼部队发动突袭。在这弥漫着雾气和硝烟的战场上,有起伏的地形和茂密的植被提供额外掩护,魏斯凭他开挂般的“透视眼”,轻而易举地穿过交战区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抵近运输舰残骸。如他所料,数十名诺曼士兵已经在那里构筑了临时阵地,他们在残骸周围挖了散兵坑,并在残骸中构筑了机枪和机炮火力点,具备了一定强度的防守能力,对付这种常规防御,迫击炮无疑是性价比和能效比非常理想的武器。三百尺外,魏斯测距量度,令迫击炮组三发连射,一轮压制过后,稍作调整又进行了第二轮,把敌人轰了个晕头转向,旋即带着百人预备队冲出树林,一个强突便荡平了敌人的临时阵地,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不少诺曼士兵没来得及投降就被击毙……
  经过之前的大火,这艘诺曼运输舰的舰体已经坍塌下来,大部分可燃物都化成了灰烬,不少金属物件也扭曲变形,要从这样的废墟里收集星源石可不容易——这种战争前期异常宝贵的战略资源,搁在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特别是对于大量生产装备作战飞机的联邦军来说,供一艘运输舰使用的量,没必要用几十甚至几百条珍贵的生命去换,从敌军通讯兵尸体上缴获的通讯密码本似乎更有价值。让战士们从遭到毁伤的敌方行军电台上拆走重要零部件,跟再度碰面的胡子哥打了个招呼、告了个别,魏斯果断率队撤离,毫不拖泥带水!
第84章
甩不掉的尾巴
  当魏斯带着百人预备队奔袭敌军后营之时,为游击先遣队担任后卫的其他战士继续在树林里不急不忙地绞杀诺曼人的陆战部队。这种碾压优势,一部分要归功于“天时与地利”,在这种雾气和硝烟弥漫的环境里,人数较少还分队行动的诺曼人不得不各自为战,结果被对手逐一击破。此外,这支陆战部队的近战水平,貌似比诺曼人的常规野战部队要至少低一档,跟那些威名赫赫的精锐部队更是没得比——遥想当年的北方边境战役,诺曼军队的皇家陆战师以一当十,创造了不可战胜的神话,此后诺曼军队杀入阿尔斯特国境,屡屡施展地面推进联合空降突击的立体战术,摧城拔寨,风光无限。奥城一役,诺曼人的精锐陆战部队,更是在联邦军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上强行撕开了一个口子,将空降作战的威力推向了顶峰……在这片树林里,跟联邦军游击先遣队的战士们若是那样的精锐战力,岂会是这般一边倒的局面?
  当前之敌确实孱弱,这点魏斯早就意识到了。回程途中,他带着百人预备队扫荡了两股负隅顽抗的诺曼士兵,紧逼之下,这些诺曼人竟有一多半选择缴械投降。林间的战斗进入尾声,一个整连诺曼陆战队被俘了近百号人,其余死的死、伤的伤,还有一些慌乱不已地逃向了山林深处。在这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匆匆撤出战斗的诺曼战舰一直在天上“袖手旁观”,甚至没有装模做样地开上几炮,也不知逃散的诺曼士兵回去之后,会不会向上级狠狠告一状。
  被击伤的诺曼巡防舰不下来,魏斯的部队空有昂扬斗志和充足弹药也无可奈何,他审时度势地下令转移——己方伤员由诺曼战俘抬着走,诺曼人的伤员则由诺曼人自己的医护兵做了紧急处理,然后留在这里等待援兵前来搭救。
  趁着晨雾还未消散,魏斯带着这支后卫部队全速追赶主力部队。穿过低洼地带翻越第一个山头时,魏斯驻足观望,看到那艘诺曼巡防舰在先前的交战位置缓缓下降,舰上的指挥官很快就会从己方伤员和逃散人员那里获知战斗的大致经过,并且报告给指挥部——在部队徒步行军的过程中,魏斯他们的无线电干扰设备必须拆开携带,也就无法继续发挥干扰作用了。事实上,如果诺曼人掌握了无线电跳频技术,这种定频干扰手段便基本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这支负荷不算太重的队伍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在第二个山头,魏斯回首观望,发现那艘差点被迫击炮干沉的诺曼巡防舰循着自己转移的方向追了过来。虽说它此时的飞行高度处在迫击炮的打击范围内,但如果自己带着后卫部队重新部署阵地,依葫芦画瓢地揍它一顿,能否将它干掉两说,肯定要耽误不少时间,而且晨雾已散,山林中的战斗痕迹肯定会给诺曼人的后续部队提供指引,就此招来灭顶之灾也说不定!
  于是,魏斯决定不搭理这条“赖狗”,由队尾向队首传令“隐蔽前进”,并向队伍中的俘虏发出警告:如若喧哗闹事,就地格杀无论!
  在这近乎原始的山林中,高大的云柏和枞树、粗壮的栊树以及四季常青的栎松构成了一片又一片苍茫林海,虽然茂盛的植被、起伏的地形以及天然的沟壑给部队徒步行军带来了一些麻烦,但只要不是冰封山谷的季节,游击队在这里活动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掩蔽。当年洛林游击战士能够在诺曼军队的反复扫荡下坚持一年,便是充分利用了洛林的山林环境——除非敌人调派大量部队展开铁壁合围式的地空联合扫荡,否则的话,他们可以游刃有余地跟敌人兜圈子,逮住机会就咬敌人一口,让诺曼人不胜其扰。
  作为联邦军最资深的游击指挥官,魏斯可不会因为一场小小的胜利而忘掉自己的看家本领。针对敌方巡防舰的飞行路线,他从容不迫地带着部队走起了“迷踪步”:时而在林中静止、时而快速行军,时而集中进行隐蔽、时而分批越过沟壑。战士们矫健的脚步声,与风吹叶浪的沙沙声相融相合,敌人在数百尺的空中,在飞行战舰的轰鸣中,根本察觉不到地面的异常响动。
  及至午后,魏斯的这支队伍已经走出了二三十里,算是“成功逃离事发现场”,若不是那艘诺曼巡防舰还在附近转悠,这一仗堪称完美。
  清早的肉罐头大餐,让战士们从战斗到转移一直表现得非常给力,但他们毕竟不是钢铁之躯,从前日到今晨,他们在山林中跋涉了两百多里,投入战斗、迅速转移,又走了几个小时,精力和体力都已接近极限——魏斯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当部队行进至一片有溪流淌过的树林,他下令全员休整,就地进食饮水。
  在将诺曼俘虏绑结实并且塞住嘴之后,战士们抵挡不住重重的倦意,或坐或卧,就这样酣然睡去。魏斯没有安排哨兵,而是爬上一棵枞树,以一己之力担负起整个临时营地的警戒工作。在他的特殊视野里,裹挟而来的诺曼战俘士气低落,毫无斗志,加上抬担架耗费了他们相当大的体力,被绑住之后,压根掀不起风浪来,至于那艘久久不愿离去的诺曼战舰,不仅速度缓慢,转向时也显得非常笨拙,看来外部推进和转向装置的损伤,的确影响到了它的机动性,之所以没有撤离,显然是得到了上级的指令,而且肯定会有后援部队!
  如果是调动飞行舰艇或者作战飞机,从华伦斯或是更远的基地来,有这几个小时也差不多到了,然而遥远的天际仍不见有敌人的踪迹……早前出现过的诺曼巡洋舰,按说在华伦斯就可以紧急补充燃料物资或是装载战斗人员,它没来,很可能是被调往他处执行别的任务了。只要这个大家伙不出现,战士们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很多,而充足的自信心,无疑是下一步行动的重要软保障。
  魏斯一边观察敌情,一边盘算后续安排。他打算让战士们睡上四五个小时,虽然不能百分百的恢复体力,也足够他们在下一次休整前维持正常状态,而且四五个小时之后也天黑了,即便没有雾气,诺曼战舰也基本上是“睁眼瞎”,只需要稍稍调整路线,就能够彻底将它甩掉。可是,离天黑还有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候,原本明媚的阳光被东边飘来的大片乌云给遮住了,天顿时阴沉下来,风也开始加劲。雨天的视线虽然没有雾天那样糟糕,对于在敌占区孤军奋战的游击先遣队来说,恶劣天气总归是有利的。
  雨还没有下起来,天边又来了不速之客。进入魏斯视野的,是两艘满载战斗人员的诺曼运输舰,从观察到的战斗读数判断,一艘载员超过了800,还有一艘则是500+,剔除舰员,这两艘运输舰搭载的战斗人员应该在1200-1300之间,有可能是两个普通的陆战营,或是一个精锐的加强营,又或是若干连队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
  两艘诺曼运输舰从东面乘风而来,速度颇快,当它越过先前发生战斗的那片树林继续往这边飞来,魏斯心头突然掠过一阵悸动,这种罕有的感觉,似乎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难道说……自己的宿命之敌——亦是血脉至亲,克伦伯-海森家族曾经的骄傲——诺曼皇朝赐封的军事贵族,诺奥-斯卡拉佩剑男爵——那个淡却了真实姓名的泽-克伦伯-海森,来了!
  诺曼巡防舰此刻所处位置,离魏斯他们的临时休整地点约有十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而那两艘诺曼运输舰从出现开始,便是以它为参照物设定飞行方向的。到了这个时候,魏斯心再大也坐不住了,他从树上滑了下来,先拍醒军官和士官们,用简练的语言告诉他们出现了新的敌情,他们再逐个叫醒战士们,使得这个唤醒的过程安静有序。
  看样子是受到了友军战报的警醒,两艘运输舰没有贴着树梢飞行,而是维持在千尺高度,抵达预定降落位置方才减速、下降,最后半段基本上是在快速的垂直降落,其降落点恰恰是在这条溪流的上游,在那里,郁郁葱葱的树木缺了一小片,正好为飞行舰艇的降落提供了无阻碍的条件——若是厚皮重甲的突击舰,就算是茂密的树林也能强行降落,而轻型战舰和普通运输舰就如同汽车一样,强行撞树可不会有好下场。
  游击先遣队的战士们没有安营扎寨,也不必拔营再走,醒来之后,拿上武器、拎起弹药就能出发。他们给诺曼战俘松了绑,驱使他们继续两两一组抬伤员。在魏斯的指挥下,队伍重新启程,他们先是沿着溪谷往下游移动,等到雨势骤起,天黑沉沉的,视线跟晚上一样差,他们迅速越过溪流抵达对岸,并继续向西行进。在溪流上游的那支诺曼军队,没有因为天降大雨而停止行动,他们派出零散分队往各个方向散开,主力部队则向西移动,也就是说,两支队伍相距十里,以平行路线冒雨行进……
第85章
意想不到的机会
  夜越来越深,雨也越下越大,由于下雨的关系,这山林中的气温骤然降低,滴落在脸上的雨水,竟有种冰冷刺骨的感觉。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魏斯继续带着后卫部队追赶游击先遣队主力,但他的战士们不仅要携带武器弹药,还押着一百来号诺曼战俘、拖着几十号伤员,行军速度肯定比不上那股搭乘运输舰抵达此地的敌军部队。行进了一段距离后,魏斯果断调整策略,将后卫部队分拆开来,部分战士继续押送诺曼战俘、保护己方伤员,其余战力在他的直接带领下快速绕到敌军前方,准备趁这雨夜打他们一场伏击!
  魏斯点出的兵马不足300,而对方有1200多人,人数相差四倍。以魏斯以往经历过的伏击战来看,这种人数上的差距并不妨碍伏击一方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巧妙的布阵和精准的突袭。尽管这股敌人的到来让他感到莫名的心悸,但他从做出决定到率部急行,此间没有任何的犹豫与彷徨。即便真是他那位胞兄来了,两人在战场上各为其主,只有你死我活,没有亲情可言。
  没有捕捉到对手确切的踪迹,那股诺曼军队摆开战斗侦察队形,直线推进速度并不快。一边盯着敌人的行踪,一边带着麾下的战士在林间狂奔,没过多久,魏斯便觅到了一处适合打伏击的地方,他轻车熟路地布下了月牙形的伏击阵地,两百多名战士分为四组,三组分居左、中、右,还有一组担当预备队。眼下还没到冰封时节,这一下雨,林间的土地很快就变得松软泥泞,迫击炮弹的威力由此受到了削弱,考虑到敌方的巡防舰始终没有撤走,魏斯必须留足迫击炮弹药应付这家伙,所以,这场伏击战以枪弹火力为主,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各机枪组占据了最好的阵位,步枪手们也被告知不必吝惜子弹,那些投弹能力较强的战士,则被安排在稍稍靠前的位置,以便于在恰当的时候向敌人猛砸菠米弹。
  伏击部队已经就位,敌人也慢慢靠了过来。距离拉近之后,魏斯霍然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狡猾的敌人除了在行进路线周围派出零散侦察人员,还以两个百人分队走在队伍前面。打伏击战,对付敌人的零散侦察人员不难,想要不声不响地干掉敌人的百人分队或是在他们眼前遁形,没有魔法是不可能完成的。若是依照既有的部署打响战斗,能够兵不血刃地干掉敌人的先头部队,并且给予敌人主力部队迎头痛击,但是跟预想的伏击效果相差甚远——在敌人兵力占据显著优势的情况下,若是一击不能打退敌人,则很有可能被敌人咬住,给后面的行动带来无尽的麻烦。
  面对敌人的防伏击策略,魏斯不是没有破解的办法,他可以迅速调整伏击阵型,让中路部队转移到右路,预备队转移到左路,形成倒“八”字伏击阵,放过敌人的先头部队,重点打击敌人的主力。相较于之前的月牙阵,这种部署的作战难度增加了不少,要是碰到反应够快的敌人,甚至有可能在敌人的腹背夹击下招致失败,或是赢得一场惨胜。
  权衡利弊,魏斯很快做出决定:趁敌人还未靠近,全员后撤,重新寻找机会。
  游击先遣队的战士们,接受魏斯指挥的时间不长,但听过他的显赫事迹,跟着他纵穿洛林、长途跋涉,跳出了诺曼军队的包围圈,又在这浓雾弥漫的山林中成功痛击了诺曼人,在遭遇重大挫折之前,对他的指挥还是非常信服的。所有人迅速撤出阵地,一开始来不及集结清点,翻过一个山头才重新整队,结果发现有三名战士不见了!
  天黑路滑,这三名失踪的战士有可能是转移途中走散了,也有可能是在伏击阵地藏得太好,没有接到同伴的传令,也没有及时发现部队已经撤离,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情况都可能变得非常麻烦。刚开始,魏斯觉得应该以大局为重,继续率领部队向前赶路,但有军官立即提出异议,表示他们不能将自己的士兵留给敌人,要么队伍继续前进,他们在这里等待片刻,要么就地展开部署,在这里跟敌人狠狠干上一仗。
  跟敌人死磕,听起来纯属意气用事,这儿是下坡地形,如果在这里打响战斗,直接让敌人占据高处,是把“地利”因素拱手交给了对手。可是,魏斯灵机一动,既然这股敌人有很高的战术素养,肯定也能判断出来哪里适合对手伏击,从这里通过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放松警惕。再者,常规的伏击战是迎面而击,但这并非绝对不变的,如果放敌人通过这片下坡地再从他们侧后开打,地利之便依然握在手里,还能够提升“出敌不意”的效果。
  顺应军心和形势之要求,魏斯决定冒险一试,他将几名主要的军官和士官召集起来,用了两分钟时间向他们面授机宜。刚交代完,山头那边便响了枪声,刚开始很零星,仅仅片刻,枪声夹杂着爆炸声,战斗的节奏一下子就起来了。魏斯果断命令军官和士官们带着大家执行新计划,这时候,有人心存迟疑,魏斯可没功夫跟他们谈心,喝了一声“执行命令”,亲自投身到排兵布阵的行列中去。
  几分钟之后,两百多名战士摆开了一个没有底的大口袋阵,左右阵地间隔两千尺——在这个距离上,两名士兵面对面开一枪,若是使用老式格鲁曼步枪弹,就算能够击中对方,动能也不足以贯穿躯干了,如果是新式半自动步枪的尖头弹,只要不是致命位置,取出弹头并加以治疗,很快就能康复。
  山头那边枪声越来越紧,越来越近。不多会儿,魏斯在特殊视野里瞥见了一个绿色虚框,这是一名掉队的游击先遣队战士,身上负了伤,翻过山头之后,他跌跌撞撞地往山下走了一段距离,滚进灌木丛里。
  紧接着,一群诺曼士兵也出现在了山头上,夜幕和雨势影响了他们的视野,他们胡乱朝山坡下开火,口中嚷嚷着“他往下面跑了”、“尽量抓活的”。
  跟身旁的战士们不同,魏斯看到的可不只是“热闹”,掉队战士的位置他一清二楚。担心战士们会忍不住出手,他提醒大家听令行事,自己猫着腰离开临时阵地,在树丛灌木的掩护下,迅速朝那名战士摸去。当他靠近的时候,看到这名战士已经端起了步枪,准备朝追过来的诺曼士兵开火。他连忙往前一扑,低声说了句“自己人”,在最后一刻阻止了这名战士开枪。几个诺曼士兵从前方十几尺的地方跑过,又过了一会儿,近处没有敌人,魏斯才拽着他小心翼翼地往两侧挪。
  这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也就几分钟,埋伏在两侧的游击先遣队战士们甚至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就看到自己的指挥官领着迷失的同伴回来了,除了“神奇”,实在找不到更适合的辞藻来描述心情。
  医护兵赶忙过来帮助这名战士处理伤口,他拉住魏斯的袖子,带着哭腔说:“你们走了,把我们拉下了……我们看到敌人逼过来,只好开枪,我们……我们……”
  魏斯蹲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这样的乌龙事件不足为奇,甚至可以说,这种无心插柳的意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扰乱敌人的判断。他简单安抚了几句,迅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零散追兵下坡之后,诺曼人打头的两个百人分队也越过山头,以较快的速度下了坡,他们有意散开了队形,但是没有对坡地两侧的树林进行大范围的侦察。又过了一会儿,山头上终于出现了大股的诺曼部队。在众多红色虚框中,魏斯并不确定哪个是自己的胞兄——又或者他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后面压阵。前面陆陆续续过了不少人,这面坡地已经泥泞不堪了,诺曼士兵们下坡的时候少不了滑倒,甚至有的滚了很长一段距离。看着敌人艰难前行,魏斯挑起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等到这支诺曼军队从正前方走过了七七八八,他对身旁的士兵吩咐道:“通讯兵,打照明弹!”
  通讯兵旋即用信号枪斜向上打出照明弹——这种照明弹的光焰覆盖范围很有限,持续时间也短,用在这种环境却是再合适不过了。当刺眼的光芒在雨夜绽放,魏斯怒吼一声“开火”,猛然朝着数百尺开外、位于坡地下方的诺曼士兵投出了一枚菠米弹。
  密集枪声再度响彻山林,但这一次,枪声背后蕴含的是联邦军游击特遣队战士们的怒火,紧随而至的爆炸声,让诺曼人在猝不及防中瑟瑟发抖。在照明弹的照耀下,他们显得无比狼狈,一个个在坡地上滑滚,一个个在弹雨中抽搐。在战士们打完弹匣、弹仓里的子弹进行装填之前,诺曼人几乎是在被动挨打,直到战场上出现火力间隙,他们才勉强组织起反击火力,但当枪弹和手雷又一次劈头盖脸地砸下去,他们的气势完全受到了压制,伤亡人数更是以每秒钟十几二十个的速度暴增……
第86章
坚韧之敌
  眼前这股诺曼军队,虽然被魏斯这种有悖常理的倒“八”字伏击阵给打了个措手不及,短短两分钟便折损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人马,但他们没有就此崩溃——幸存者既不是四散乱套,也不是趴着等死,而是展现出了很强的韧劲和作战组织度,在极其被动的情况下,他们交替掩护着朝坡脚撤退,迅速形成一条不规整的临时防线,那些先前还在山头那边的后卫部队,也飞快地爬上山头投入战斗。对魏斯和他的战士们而言,这场战斗原本就像是餐刀切黄油,进展得极其顺利,似乎再有几分钟便可以全歼这些敌人,可是“黄油”没让他们一切到底,而是变得坚硬起来,花费同样甚至更大的气力,也只能往下切一点点……
  以不足三百兵力伏击三倍于己的敌军,本就是一场“蛇吞象”式的博弈,不仅要胆大,更得要心细。一发现情况不对劲,魏斯迅速改变策略,在没办法及时调动对面那两组战士的情况下,他令自己这侧的两组战士,一部分集中机枪和迫击炮火力压制山头上的敌人,一部分不计消耗的朝坡面和坡下的敌人砸菠米弹,并亲自操起一支半自动步枪,逐个点杀坡下距离相对较远的敌军目标。
  才打完一个弹夹,见坡下有人朝空中打了一发红中带黄的信号弹,魏斯连忙转头察看那艘诺曼战舰的位置——这个始终徘徊不走的家伙已经闻声而来,那冉冉升空的信号弹,无疑为它提供了最好的定位参照。
  来啊!不怕你们莽,就怕你们怂!来啊!
  魏斯在心中发出怒吼。他命令炮手们停止对付山头上的残敌,准备全力对付敌舰。雨夜,那开着探照灯的诺曼战舰可是夜空中的醒目标靶,即便没有他的精确指引,炮手们边打边调整,命中率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关键是那家伙之前吃了大亏,就算己方地面部队处境危急,还是维持着千尺高度,迫击炮弹根本挨不着,而保持距离的策略可是一柄双刃剑,诺曼舰员根本没办法从那些形同泥人的身影中分辨敌我,仅仅通过焰火信号,很容易受到干扰——诺曼战舰开火之后,游击特遣队战士们利用他们先前从诺曼战俘手里缴获的信号枪,往山头和坡下各打了几发信号弹,让那些诺曼士兵也跟着挨了一顿炮火。
  见交战双方都在往对方那边打指引炮火的信号弹,那些飞在天上的诺曼人也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只开了几炮,便匆匆暂停了射击。接下来,他们只能开着刺眼的探照灯,在这局势纷乱的战场上空兜着大圈子。
  用简单的策略扰乱了敌军的空中支援,魏斯这个游击上校当机立断,率领自己这一侧的战士们向坡脚的敌军实施压迫式攻击。对面的伏击部队没有接到指令,在其他军官的指挥下继续保持原有的阵型和战法,无形之中成了游击先遣队在这个战场的战术支点,两股战力遥相呼应,宛如一扇旋转的大门,狠狠扫向那些落入陷阱的敌军……不多会儿,魏斯这股人马压近至敌军侧翼,又是一通不计消耗的猛烈突袭,战士们几乎将携带至此的菠米弹统统赏给了敌人。他们减轻了负重,提振了士气,亦在战斗中沸腾了血液,只要魏斯一声令下,定会像那下山的猛虎,锐不可当地扑进敌军战线,以近身搏杀战把敌军搅得人仰马翻,但是,这种搏命打法损耗极大,除非敌人迅速崩盘、缴械投降,否则的话,基本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敌占区打游击,这种消耗战法自然是要尽量避免的。
  通过特殊视野,魏斯发现眼前这股敌兵,精神活力大多只是稍有下降,折半的情况少之又少,按照以往的经验,一般只有到了满值的三分之一,才属于丧失战斗意志的状态,基本上朝他们一喊就会投降,而超过三分之一、不到三分之二的,通常只是失望、沮丧、畏惧的情绪浓重,比较容易在绝境中放弃抵抗。因此,朝敌人甩过一波雷之后,他招呼战士们就地朝敌人射击——在那些诺曼人眼里,伏击者的攻击时远时近、时左时右,仿佛无处不在,己方战舰受制于糟糕、混乱的视线无法提供有效支援,摆脱困境的希望十分渺茫。即便如此,他们仍在这冰冷而失意的雨夜中相扶相助,哪怕随时可能被枪弹击中,也要拖带受伤的同伴……这种战斗品质,以往更多出现在上一辈人的描述当中,放在如今的战场上,似乎只有最精锐的部队能够做到。
  在诺曼人的顽抗下,魏斯和他的战士们虽然掌握了主动权,并且通过接连变招,大量杀伤了敌军兵员,但时间不断推移,战局却始终僵滞不前。眼看坡脚的敌人已经收拢阵型,有序后撤,照这样下去,他们很快就能脱离伏击圈,摆脱被对手多面夹击的困境,等到那个时候,这股诺曼部队人数多、训练好、斗志强的长处,就会让胜利远离魏斯所率领的游击特遣队,等到他们不得不撤出战斗时,诺曼人很可能变被动为主动,想方设法咬住对手或是紧紧跟随,只要挨到天亮,攻守之势就会彻底扭转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2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