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燃魂(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239

  “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其余四人陆续作出回应,他们手里拿着一模一样的、完全崭新的自由式突击步枪。
  此时距离鲁道夫大叔拜访魏斯仅仅过去一个多星期,时间很短,军方的样枪展示指令来的也很突然。搁在战争之前,送审样枪通常要两个多月之后才可能会有初步的反馈,如果遇上性能相近或是存在争议的,可能三四个月都不见得能完成初步的核验。此番军方对克伦伯-海森工厂送去的这款暂名为“1.4PIR口径自由式突击步枪”的样枪评价颇高,从内部消息来看。许多技术员对它的性能大为震惊,而它的性能也确实超出了军方采购招标的性能要求,兼具了轻机枪和步枪以及战争时期出现过的冲锋枪的功能,能够适应多种作战形式。如果能让士兵们人手一支,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提高火力输出,另一方面,又能够极大地简化后勤补给。因此,这一次陆军装备最高技术委员会派秘书长埃米利奥-德卢卡将军对新武器的战术展示把关。战争时期,这位将军曾先后担任第11国防师和第9兵团指挥官,魏斯还在他手下干过几个月,见面得叫一声老长官。在那段悲观弥漫的特殊时期,德卢卡将军和他所指挥的部队是地面战场上为数不多的亮点,这跟他出色的技战术水平不无关系,亦是坚韧意志的体现。
  魏斯跟德卢卡将军虽有过上下级关系,但以自由式突击步枪的性能,特意拉关系、走后门不仅没有必要,还可能起到反作用,因而全程保持一颗平常心。此外,作为联邦枪械制造业的龙头老大,格鲁曼集团也获准参观此次展示——若是克伦伯-海森工厂方面以保护商业机密为由提出抗议,格鲁曼集团代表也只能回避,但经过鲁道夫大叔从中斡旋,魏斯和埃格威德事前也见了面,包括亨利-格鲁曼在内的一众格鲁曼集团的代表因而得以进入。
  就任洛林州长官之前,魏斯已经辞去克伦伯-海森工厂的执行官职务,但无论身份如何变化,都不可能跟这个家族企业摆脱关系,何况这场战术展示意义重大。他不仅来到现场,而且亲自参加展示,并自信地邀请到场的各界人士跟他一起进行展示。出于近距离接触这种新式武器的迫切希望,许多人都主动要求参加,而为了突出展示效果,魏斯没有尽数挑选那些擅长作战的精英们,而是请了德卢卡、鲁道夫、亨利这三位远离一线或是从未去过一线的人参加展示,真正在战争中有过丰富近战经验的只有魏斯和他在阿斯顿军校的老学长诺德斯-巴森。
  待众人准备妥当,拿起武器,魏斯再次提醒他们,射击前需要打开保险,相应选择点射或扫射档位。射击间隙,出于安全考虑,最好关闭保险,以免发生走火。
  第一个展示环节,是军队最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行进射击。这并不是指一边跑一边开火,而是快速移动,突然停止,以适当的姿势进行瞄准射击,再快速移动、停止、射击,如此往复,模拟的是战斗行军过程中跟敌人突然遭遇或是不断追击敌人的场景。魏斯一马当先。奔出一段距离,来到了预定射击点,旋即高喊战斗口令。其余四人除亨利-格鲁曼之外都是军人出身,虽然有像格鲁曼大叔这样离开军队多年,也有像德卢卡将军这样长期在指挥部运筹帷幄的,但都很好的把握住了口令,相继在射击位置采取单膝跪地的蹲姿向前方竖立的人形靶纸开火。
  即便是在战争末期,大部分联邦军士兵所使用的依然是“格鲁曼烧火棍”,一款笨重的栓动步枪。在训练中,联邦军士兵使用格鲁曼步枪的射击记录是每分钟打出十二发子弹,而行进间射击训练,基本上打一到两个弹夹,也就三发到六发子弹。魏斯他们手中这款“小口径”的突击步枪,采用了32发弹匣,可单发、可连射,火力输出效率成倍提升。
  魏斯率先以单发姿态打出十发子弹,三百尺外,发发上靶。诺德斯-巴森较魏斯早毕业5年,是巴斯顿军校优秀毕业生中的楷模,曾在多场战役中立下过赫赫战功,被誉为王牌侦察兵。他紧随魏斯之后完成了第一轮行进射击,同样打了十发子弹,也同样取得了发发上把的成绩,或许他在这种射击中的精准度比魏斯还要略胜一筹。
  其余三位大叔大伯,动作虽然要缓慢一些,矫健程度也比不上年轻人,但得益于这种武器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在经过短时的培训后,第一次上手也还比较适应。鲁道夫大叔表现得还不错,虽然突突突的突了半匣子弹出去,命中率也没有高到哪里去,但至少像模像样。至于德卢卡将军,自然是老当益壮,只是在速度和观赏性上逊色于魏斯和巴森,其他方面都很合乎这个战术口令的要求。唯独亨利大叔错误的调整了射击模式,一匣子弹直接在他指尖倾泻出去,貌似只有几发上靶,大多数都飞了。
  “五号射手更换弹匣,其余人原地战斗警戒。”
  魏斯喊出新的战斗口令之后,奥克塔薇尔的老父亲,当年帅气逼人的格鲁曼集团董事,亨利-格鲁曼先生,手忙脚乱的更换弹匣。他没有一天当过真正的军人,但是他有一个极其优秀的女儿,而他本人也酷爱射击和狩猎,对于枪械绝不陌生。
  五人使用的特制单兵装具,是魏斯亲自设计——准确地说是抄袭来的,每个可以携带四个弹匣,加上随枪携带一个,总共五个弹匣,160发子弹,足以应付一场普通强度的战斗。待亨利大叔换好弹匣,魏斯立即发出下一个口令:“进攻前方山丘!”
  目标是一座小山丘,上面挖掘了可以容纳十几个人的堑壕。按照常规战术指令,这个小组应当是交替掩护前进,而实际上,魏斯和巴森各为一组,鲁道夫大叔、德卢卡将军以及亨利-格鲁曼时而跟在魏斯后面,时而跟在巴森后面。按照严格的战术标准,他们的表现实在差强人意,但这恰恰衬托出自由式突击步枪在火力持续度方面的优势——只需要有一个人提供火力掩护,短时间的火力强度相当于以往七八支步枪的威力,或是跟一挺普通轻机枪相当,且拥有傲视普通机枪的灵活性。
  占领小山丘之后,魏斯发出第三个战术指令:就地防御,守住阵地。
  话音落下,小山丘前方若干堑壕和散兵坑里举起了几十个人形标靶。接下来,五个人开启了热热闹闹的自由射击模式,点射、扫射,一个弹匣接着一个弹匣。尽管克伦伯-海森工厂用来制作自由式突击步枪的材料还没办法跟真正的AK47相比,耐久度要逊色一些,但一口气打光五个弹匣还是能够顺利胜任的。
  在所有人打光弹匣之后,魏斯喊道:“坚守阵地,等待后援。”
  不多会儿,两名士兵提着一箱子弹来到了这座小山丘。五人自己动手,将打空的弹匣重新填满。
  坐在堑壕里面装子弹的时候,德鲁卡将军问魏斯:“如果敌人还是使用原来的武器,而我们使用新的突击步枪,五个人能挡住多少个敌人进攻?”
  魏斯想了想:“将军,这得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正面对战,敌人一发炮弹就可以把他们五个人全部送上天,如果是夜间行动,敌人没办法准确的锁定目标,或者是下雨的天气,炮弹威力缩水,我们五个人对付敌人五十个应该不成问题。在非正面战场上,比如说小股部队之间的遭遇战,如果没有空中力量或是大炮的介入,那么拥有新式武器的一方无疑更容易赢得胜利。”
  放眼战场,武器只是一种因素。对于枪械这样的基础性武器来说,对战局的影响是间接而缓慢的,但又有可能是决定性的——如果联邦军全面装备这种新式武器,而敌人还停留在原来水平,或者是进步比他们慢,那么一旦交战,几个月乃至一两年下来,敌人的伤亡也许要比联邦军高出百分之二三十。如果伤亡数量是个庞大的基数,那么这百分之二三十便对应数以十万计的战斗力,这个道理引申到全局高度,其他的武器同样是具有重大影响。就比如说飞机,要是没有飞行部队力挽狂澜的表现,也许联邦就输掉了战争。
  那么下一场战争呢?
  “我不是一个唯武器论者,但武器的重要性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说完这些,魏斯已经压好了一个新的弹匣,并将其递给德卢卡将军:“这是一支能够将单兵战斗力成倍提高的武器,它的成本仅仅相当于传统栓动步枪的三至四倍,而它为我们提升的战斗力,为我们节省的人力,为我们带来的效益,比这个造价的提升要大得多!”
  德卢卡将军沉吟道:“压缩到三倍以内,我们可以考虑在五年之内全面换装。”
  这句话意味着至少一百万支的订单!
  若有这样的生产规模,别说是三倍,就算是两倍,哪怕是近乎成本价格,克伦伯-海森工厂也可以干,产量推升规模,利润则从配件、弹药中赚取。不过,如果是跟格鲁曼集团合作,他们自然会想办法将订单价格维持在有足够利润空间的程度,那是他们最擅长的事情。
  又一轮自由射击之后,德鲁卡将军要求从五支突击步枪里随机挑选一支,再进行第三轮射击。这次不要求精度,只求能够顺利的把子弹打光。这样一来,这支随机挑选的步枪在短时间内打了三轮15个弹匣,足足480发子弹。在战争中,有些轻机枪打上两三百发子弹就会出现严重的磨损甚至出现炸膛情况,这跟战争时期的应急生产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考验着枪械设计的合理性。克伦伯-海森工厂虽然不是最顶尖的枪械制造工厂,但为了这批新式样枪,已经拿出了最好的材料,加上已经被历史证明过的设计,得以在这场战术展示中拿出了无懈可击的表现。
  在现场展示之后的讨论会上,不仅军方技术委员会,连作为业内代表的格鲁曼集团众人也对这款自由突击步枪赞口不绝。被誉为联邦军最强侦察兵的诺德斯-巴森更是以一线战斗需要的角度分析的这款新式武器的实用性。
  “很难想象,这是你的专利,州长官先生。”德卢卡将军对魏斯调侃到。“州长官之中绝无仅有的枪械设计者,而且还是顶尖的!”
  魏斯笑了起来:“也许设计枪械才是适合我的角色,州长官只是一种尝试,一种挑战。”
  对于昔日的老部下,德卢卡将军可没有放松要求,他说:“来之前我听说,你们在报告中写过,技术熟练的士兵一分钟之内能够将这支枪完全拆解,同样一分钟之内可以重新组装,这有没有夸大?能否现场见识一下?”
  换作其他人未必敢于应承,但亲自设计这款突击步枪魏斯对它的构造实在太过了解,闭着眼睛都知道这支枪拆出来有几个部件、放什么位置。于是,他将让人搬来一张桌子,将一支用过的突击步枪摆在桌上,深吸了一口气。
  “现在,先生们,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他两手空空,在短短一分钟之内将这支枪拆解成若干的零件,这功夫让众人看得目瞪口呆。紧接着,他又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将其拼装起来,并即兴表演了单手换弹匣的技巧。
  惊艳全场!
  在经过这次成功的样枪展示之后,自由突击步枪拿下这次军方的单兵轻机枪项目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唯一的悬念是军方是否会因为它的出色性能而提前追加第一批量产的订单数量。临回自由城之前,德卢卡将军将魏斯和第17国防师的现任师长弗里斯将军叫到一起,叮嘱道:“你们都是我的老部下,又都在洛林,今后要好好合作。龙,你现在是洛林的行政长官,又在全力推进工业发展,在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尽量考虑好国防事务,力所能及的帮我们的驻军部队提升和改进驻军水平,我想这对于你们来说不是难事,而是好事。”
  就任州长官之后,魏斯已经照例拜会过弗里斯将军。在这种和平时期,双方隶属于不同的体系,往常是井水不犯河水,相互之间甚少来往,但正德卢卡将军所说,他们应当相辅相成,互为依托,这样洛林的发展和安全才能在他们手里得到均衡的发展。
  德卢卡将军就算不说这番话,魏斯早也有了一个军民共同发展的规划,只不过原先他没有当上州长官,还没办法来全力推动这件事情,只能在企业的建设过程中顺带考虑.而今,工业发展和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拧成一条并轨线路,比如第17国防师有三个主要驻地,他们一直希望能够改善驻地到梅森的交通方式,修铁路或是快速公路都可以,而这些跟地方的经济发展不谋而合。再向前伸展思维,这些新修建的公路,完全可以跟战时机场的提前储备一起考虑,而汽车、飞机在民用领域的发展,都应该提前考虑好必要时改为军事用途的可行性和预案。
第31章
州长官联谊会
  自由式突击步枪的战术性能展示,魏斯完美的客串了一把“试枪员”,不仅是军方人员,到场的格鲁曼集团高层也被这款突击步枪的性能所震惊,总裁埃德威格之后亲自从奥城来到梅森。
  此番会谈之前,鲁道夫大叔替埃德威格打了前站。总的来说,格鲁曼集团对魏斯和克伦伯-海森家族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而他自然不会以小人得志的嘴脸去对待昔日的强者。埃德威格到来后,双方围绕自由式突击步枪的合作生产事宜进行了多轮会商。现在,这款新武器的技术专利牢牢掌握在克伦伯-海森家族手里,格鲁曼集团没有任何的法律空子可钻,所以,他们拿出了十足诚意。从AK47的历史地位来看,这款自由式突击步枪,哪怕只达到“本体”六七成的性能,也足以在这颗星球上成为一代名枪。除了联邦军的订单之外,它适合于各种匪帮冲突、流氓打劫以及各式军队列装,无论联邦军订购多少支,最终的生产和销售数量一定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按照格鲁曼集团以往的操作方式,这批武器可能改头换面,销售到那些有购买实力和购买意愿的地方。基于各方面的考虑,魏斯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而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合作条件约束格鲁曼集团,以免他们为了利益而便宜了联邦的潜在敌人。
  军方一日不公布结果,这场旷日持久的协商不会结束。魏斯很快将他主要精力放回到了正题:洛林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偏僻地区想要发展起来,不是一步登天就可以达到的,还需要诸多考虑、诸多部署。花了很多功夫、费了很多脑筋,总算为这个小政府敲定了各部门官员和工作人员,他们之中,一部分是战前州政府和战后州临时政府留任的,一部分是从高校毕业生、各类组织和企业招募的新鲜血液,还有一部分,约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是在战争时期带领各地民众奋起抗击诺曼人侵略的抵抗者领袖和骨干人员——这些老战友具备组织和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而这一点充分体现了魏斯任人唯贤不避嫌的原则和魄力。
  盛夏渐行渐远,秋意悄然来临,魏斯就任洛林州长官后已不知不觉过去了两个月。这时候,他收到了一封来自米德加尔联邦州长官李的邀请函,邀他前往米德加尔首府蒙多参加第69届联邦州长大会。这项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聚会每两或三年举行一次,洛林的27个联邦州加1个首都区,共有28位州长级的官员收到邀请,如无特殊情况都会前来出席,既交流各种经验心得,也畅谈各自的发展经验,共同促进今后的工作,也算是联邦政坛的一大特色。
  能够跟众多州长官切磋,特别是那些工业资源雄厚、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魏斯觉得应该能学到很多东西,因而欣然前往。当他抵达蒙多时,那位米德尔加联邦州长官李亲至火车站接车。在这之前,魏斯还想当然的以为李是一位老者或是中年人。出乎意料的是,站在她面前的是个估计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
  虽然年纪很轻,但这位州长官言行举止都显得沉稳老练,而且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和力,仿佛这就是一位天生的领袖,带着与生俱来的光环让每个与之相对的人都能够感受到那种温暖。
  “自古英雄出少年!”魏斯不由得感慨道。
  “在您之前,我确实是联邦最年轻的州长官,但现在这个头衔要让给您了。要知道,这次大会原本定在两个月前举行,因为洛林竞选延期,所有的工作都往后推迟。瞧瞧!所有人都等着您的光临呢!”这位年轻的州长官用礼貌风趣的语言说道。
  洛林的地方议会选举舞弊案虽然不是魏斯的责任,但他还是面带歉意地回应道:“真是太抱歉了,让所有人等我这么久。”
  “啊,别在意!”李笑着对他说,“两个月前的日期只是一个初定,当时并没有发出邀请函。既然是传统的州长大会,那就必须等到所有州长官都已经产生才会举行。按照惯例,代理州长官也可以参加,但战后各联邦州陆续开展选举,在所有职位都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召开大会才是最稳妥的。”
  “看得出来,阁下是一个心思非常细腻的人。”魏斯由衷的称赞道。
  在站台上,李左顾又盼,似乎还在等什么。魏斯有点诧异,问他是不是还有别的客人要一并接站,他反过来问魏斯:“这么说来,您是一个人来的?”
  “怎么?有什么不妥吗?”魏斯反问。
  李笑了起来:“看来你也是未婚,并且还没有选好未婚妻,是这样吗?”
  既然说“又”,那么他自己也是这种情况——原来这是两个年轻光棍的见面。
  “我想出于礼节,我们最好带舞伴参加明晚的第一场正式的欢迎宴会。此外,在往后的活动中,大多数场合都需要有女伴的搭配为妥。”李简单解释道,然后又礼貌的问:“所以,阁下是由我方安排一位临时女伴,还是拍电报向外界求援?”
  寻求外援,魏斯只能想到两个人:要么找好兄弟尼古拉帮忙,她人在麦卡德,离得比较近,但要她穿女装出席公众场合恐怕没门;要么是找小杨教授帮忙,她人在洛林,今年的勘探勘测实习研究已近尾声,正是忙碌的时候……两个外援似乎都不太合适啊!
  见魏斯犯愁了,李笑道:“您也不必烦扰,有位老朋友也会出席,你们一个未娶、一个未嫁,临时搭档也正好合适。”
  虽然李没有指名道姓,但魏斯一猜就猜到是古妮薇尔。自从她在那档著名电台节目力赞过自己之后,很多人都知道她和自己是老朋友,各种花边消息更是嗨到没影。
  “那你怎么办?”魏斯敏锐地捕捉到了李刚刚那种语气隐含的意味——他是古妮薇尔的仰慕者,如果此次能够与之组成临时搭档,不说成不成,至少可以拉近关系、增进了解,再看看有没有机会博得美人青睐。
  李笑着吟了首魏斯没有听过的诗:“生性浪漫的浮云爱慕着皎洁明月,却只能在夜晚远远相望;勤勉不息的溪水眷恋着绚烂落花,须待漫长四季。云聚云散,溪水潺流,而那明月始终高悬夜空,花亦在那灿烂季节美丽绽放……无妨无妨,我自有安排!”
  两人离开火车站,坐着汽车前往下榻酒店。路上,李说道:“我听说,在阁下的主政下,洛林这几个月风貌大变,特别是在发展的规划上,仿佛是一辆加足燃料的汽车正快速驶向正确的道路。”
  “哈!”魏斯笑道,“目前所有的工作才刚刚起步,还真不值得大家夸赞。”
  话虽这么说,他不由得感慨,米德尔加是联邦东南部的联邦州,几乎是离洛宁最远的一个联盟州。他乘坐火车前来可是用的足足40个小时,要不是有卧铺,非得坐水肿不可。可是,洛林的政务情况都传到了这位州长官中,很显然,那么遥远的地方发生事情,应该不会受到当地报刊的关注。他知悉这些,说明平时很在意收集有关各地发展的情况。至于这是政客的本能,还是说他对于发展的路径和方式求知若渴,后续可以再观察观察,看有什么是自己能学会去的。
  “阁下是第一次来吧!”李对魏斯说,“让我大致为您介绍一下,我们米德尔加联邦州地域面积相当于洛林的三分之二,人口四千两百万,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这里的支柱产业是畜牧业、皮毛和食品加工业。可以说,联邦民众吃到的肉罐头,每三个就有一个产自米德尔加。此外,米德尔加有全联邦最美丽的海岸线和最好的渔港,这儿的渔业仅次于东部的格拉威尔联邦州。这儿的鱼罐头非常美味,但是很可惜,这种产品在联邦大多数地方不太受欢迎,可能是因为习惯于内陆生活的人们吃不惯海产吧!”
  “说完米德尔加,说说我们的蒙多吧!个人认为它是联邦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这并没有自我夸耀的成分。蒙多的气候非常好,热的时候不太热,冷的时候不太冷,这里的植物一年四季都保持着活力,所以很多居住在自由城的富人都喜欢在冬天的时候来蒙多度假。蒙多的美食和音乐是联邦东部地区最富盛名的,每年音乐节都能够吸引几十万人前来参观,而这里的美食让很多人都对自己的身材感到失望,因为他们很难管住自己的嘴巴。蒙多的轨道交通设施是联邦起步最早,也是最完善的,您可以乘坐这里的观光电车在城市里四处游览,非常方便!这座城市一共有四个大型公园和三个非常有名的博物馆,分别是历史博物馆、航海博物馆、鱼类博物馆,这些都是蒙多的特色。如果阁下能够多安排几天时间,我想一定会喜欢上这里。”
  当这位李不停介绍这个地方的特色时,魏斯不由的在心中思量,如果是别人来到洛林,自己的介绍能否像他一样的得体、大方、有趣?他此刻不仅仅是一位州长官,更像是一个真正的主人,一个金牌导游,能够在这很短的时间里介绍清楚这儿的各种特色,勾起来访者的好奇心。
  在从火车站前往下榻酒店的途中,魏斯也确实领略到了一个宛若公园般的城市具有何等的魅力。这里的街道不仅仅宽敞整齐,街边的建筑既美感又有序,人们仿佛就居住在花园里,到处都是树木、花坛,生活节奏不紧不慢,所见之人无不带着轻松愉悦的表情。
  “我们洛林到处是山,没有这样好的条件。我将希望寄托在发展工业上,但工业的发展也就意味着高耸的烟囱、弥漫的烟尘、酸涩的气味。我想我们洛林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可能像蒙多这样美丽。”魏斯叹道,虽说在工业发展政策上,他们以鼓励和约束并行的方式,使企业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是在这个大工业时代,生产技术还处于相对粗放的阶段,无论人们如何努力,只要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环境污染都是无法避免的。
  “凡事都有两面性啊!我们享受这里的生活,可这里的经济和工业发展一直非常缓慢。十年前是什么程度,十年后差不多还是那个样子。当然呢,我们也因地制宜的发展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产业,比如规模化的农业。我们的土地面积不算大,可我们的作物产量还算是比较高的。这得益于良好的气候,也得益于有序的管理。在出产充裕的粮食之余,我们努力发展全联邦最大规模的酿酒工业,出产各种烈酒和调味酒,这算是我担任州长官以来为这里做出的最大贡献吧!”李不无自豪地说。
  在来的路上,魏斯匆匆恶补了各种常识性的知识,包括各个联邦州的特点、现任州长官的情况等等,但临时搜集的资料并不全面,所以交谈之中,他无法判断这位年轻的州长官是否还有更为擅长、更加突出的业绩,因为谦虚或者有所保留没有和盘托出,也就不好多言。
  “噢,对了。”李说道,“我还听说过阁下在战争时期的一些了不起的事迹,嗯……了不起的洛林游击战之王!”
  这就是原先报刊给过的一个打趣的称呼,因为在联邦这样的民族主义国家,王更像是舞台上的角色。
  “一个游击战的失败者。”魏斯自嘲的说道,“一开始踌躇满志,信心十足,却被敌人狠狠教了一回做人。第一次游击战只坚持了一年,第二次在联邦军队的直接支持下,虽然迎来了胜利,但取得的战果并不是那么的丰硕。”
  李笑着说:“跟强大的敌人正面对抗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何况是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也不知该说是庆幸还是遗憾,整个战争期间,我从来没有去过真正的前线,也没有跟敌人正面交手。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组织生产,竭尽所能的支援这场战争,阁下这些经历,我这辈子大概是永远没办法亲身体验。有时候,我宁可自己能够像你们一样,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真正的英雄。”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就来到了下榻的酒店。李介绍说,这是蒙多都最具特色的酒店。此次州长官大会受到了这家酒店老板的大力赞助,所有人食宿全免。
  入住之后,魏斯在房间的报刊架上翻出的当地的报纸。报纸大篇幅的介绍了此次州长官大会的情况,别出心裁地将28位州长官的照片和简介列于其上。这不由得让魏斯暗自咋舌,那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年轻州长官工作确实很细致,光是这样一份报纸就能够让来访宾客感觉到当地人的重视程度,也能够让当地人对这些州长官的事情更多地了解,从而发自内心的报以尊重和钦慕的掌声。
  有这份报纸,魏斯终于可以在房间里好好恶补一下参加这次州长官大会理应准备好的一些知识点。他找到了放在末位的东道主,李是他的姓氏,他的名字叫摩尔莱森,介绍上说他是现年30岁,阿尔斯特大学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不仅学历牛逼,履历也很丰富:阿尔斯特大学讲师,蒙多大学哲学院教授,社会党蒙多分部秘书长、州总部秘书长,联邦社会哲学协会副理事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2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