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燃魂(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239

  威塞克斯王国的举动,不但让国际舆论大为震惊,就连他们的传统盟友——阿尔斯特自由联邦,也感到深深的惊讶。在诺曼帝国、弗里斯王国以及威塞克斯王国先后发布官方消息后,联邦政府在经过了两天的沉默后,终于以一种绵软乏力的姿态发布官方通告:联邦政府认为北弗里斯地区的争端和冲突属于弗里斯王国内政,任何国家不应有侵犯其主权之举动。因此,联邦政府对威塞克斯王国出兵北弗里斯的决定深感遗憾,提议在国际和平联盟的主持下,协调威塞克斯军队撤离、弗里斯王国重新掌控北弗里斯社会秩序。
  联邦政府的提议得到了弗里斯王国的积极回应,然而威塞克斯王国方面却对其视若无睹。数日之后,北弗里斯地区宣布进行全民公投,若超过半数的居民投票赞同独立,将组建临时政府,确立和实施独立建国的相关事宜。在此期间,弗里斯王国多次尝试向北弗里斯地区派遣部队,但地面交通已被约肯武装阻断,险要关隘由威塞克斯军队驻防,弗里斯王国弱小的航空部队在载运部队前往北弗里斯地区途中遭到威塞克斯战舰的阻挠,双方甚至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对等的空中较量——威塞克斯王国的装甲巡洋舰以横蛮的姿态撞击弗里斯王国的巡防舰和运输舰,导致后者伤亡数十人,两艘飞行舰艇近乎报废。
  在这场戏剧化的冲突中,以往甚少插手国际事务的威塞克斯王国罕见地表现出了强势的一面,羸弱的弗里斯王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诺曼帝国则成功置身事外,唯有阿尔斯特自由联邦处境尴尬。一方面,联邦各界对政府外交部门的迟缓反应和消极作为非常不满,另一方面,面对弗里斯王国的出兵干预邀请,联邦高层政要和军方将领发生了激烈争论,结果只能是一拖再拖。
  很快,北弗里斯地区通电宣布,全民公投的结果是81%的居民赞成独立。得知这一消息,莱博尔德总统将政府部长们、军方要员以及各主要党派领袖紧急召集起来,会上大发雷霆,痛斥外交部门“眼睁睁看着阿尔斯特-威塞克斯同盟走向毁灭”,抨击军事情报部门“每年耗费千万克朗却跟瞎子聋子无异”,诘问军队参谋机构“保险柜里锁着上百种军事预案却对当前的局势不知所措”,指责各党派“只关心席位、不在意国家利益”,而且当众提出,现在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政治和军事改革,那么在更为严峻的危机到来之时,联邦恐将付出鲜血淋漓的惨痛代价。
  莱博尔德总统的怒火,通过一些非主流的报刊媒体迅速传遍联邦各地,他那发人深省的言论观点得到了民众异乎寻常的热烈支持。在首都自由城,在多个联邦州的首府,各界知识分子组织了规模浩大的游行,声援莱博尔德总统以大国姿态积极干预“北弗里斯叛乱”的最高决策,要求政府和军方正视问题、反思缺陷。一时间,安定多年的阿尔斯特自由联邦掀起了激荡澎湃的改革呼声,那些掌握着国家和军队权力的官员们,也在这风雨飘摇的形势中,陷入了空前的忧虑和惊惶……
第137章
谁占道德高地
  北弗里斯危机爆发之初,世人皆以为是诺曼帝国在背后搞鬼,孰料诺曼人迅速撇清关系,反而是威塞克斯王国以罕见的蛮横强势姿态示人。此后一个多月,人们看到了弗里斯王国的孱弱无力,看到了阿尔斯特自由联邦的庸碌无为,听到了北弗里斯地区发现储量丰富的“星源石”矿藏、约肯人在北弗里斯大肆驱逐迫害其他民族等等传闻,唯独不见诺曼帝国有任何举动,仿佛这事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于是乎,人们不禁发出感慨,这世道变了,变得有些看不懂了。在阿尔斯特自由联邦,舆论焦点从小小的北弗里斯转向了联邦内部的政治和军事改革,军政两界也围绕改革的方向方式进行着激烈的争论和角力,只有极少数观察家以微不足道的声音提醒人们,威塞克斯王国令利智昏,做出了这等见弃于人的蠢事,阿尔斯额自由联邦应当果断出手,对其施以惩戒,挽救岌岌可危的阿尔斯特-威塞克斯同盟。
  那将强兵盛、全民尚武的诺曼帝国,才是和平世界的最大威胁!
  就在联邦权力阶层无暇顾及北弗里斯危机之时,诺曼帝国外交大臣第里比斯-罗兰公爵和军方代表不请自来。在自由城,长袖善舞的罗兰公爵通过一系列的亲善活动,迅速赢得了联邦军政高层乃至主流舆论的好感。经过数轮会商,罗兰公爵代表诺曼帝国与联邦政府达成了共同解决北弗里斯危机、维护弗里斯王国合法主权的外交协定,并且发布联合公告,敦促威塞克斯王国停止对北弗里斯独立者的单方面支持,由威塞克斯王国、阿尔斯特自由联邦、诺曼帝国以及弗里斯王国四方部队组成国家联合行动部队,帮助北弗里斯地区回归正常秩序。
  自由联邦与诺曼帝国的联合公告,不但没有让威塞克斯王国知难而退,反而将阿尔斯特-威塞克斯同盟推向了“死亡”——威塞克斯王国通过外交渠道向联邦政府发出强烈抗议,指责后者违背了两国之间的同盟协定,单方面跟宿敌诺曼帝国缔结协约。威塞克斯方面表示,如果联邦政府不能立即放弃跟诺曼帝国的合作,阿尔斯特-威塞克斯同盟将自动失效。在那样的情况下,威塞克斯王国有权与北弗里斯地区的约肯族政权签署共同防御协定,并将长期在北弗里斯地区驻扎军队。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见解的分歧增多,阿尔斯特-威塞克斯同盟已是貌合神离,饶是如此,联邦从上到下依然视这个曾经拯救过自己的钢铁同盟为和平与自由的保障。为了一个北弗里斯地区舍弃这一珍贵的同盟关系,在绝大多数联邦公民看来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威塞克斯王国近乎通牒的外交行动面前,联邦高层妥协了,他们告诉威塞克斯外交官员,联邦政府与诺曼帝国所达成的外交协定,只是为了尽快平复北弗里斯危机,避免更多的无辜民众受难。只要威塞克斯王国接纳联邦军队进入北弗里斯地区,共同维持该地区秩序,直至以弗里斯王国以及国际社会能够接纳的方式解决这场危机,联邦政府可以中止跟诺曼帝国的外交合作。联邦官员还提出,鉴于阿尔斯特-威塞克斯同盟协定将在4年后期满,两国可以适时地开启续签谈判,对一些有必要调整的协定条款进行修改。
  联邦高层的让步,让威塞克斯人的态度得以缓和。他们邀请联邦政府派出谈判代表前往威塞克斯王国,就共同解决北弗里斯危机进行外交会商。然而,这似乎只是威塞克斯方面的缓兵之计,在联邦谈判代表抵达威塞克斯王国后,双方谈判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一个多星期,依然没有讨论出具有实质意义的结果来。在此期间,约肯人建立的北弗里斯政权已经开始运转,受约肯人控制的武装部队也完成了初步的整训工作,从威塞克斯军队手里接管了一些位于非重要区域的军事设施。
  北弗里斯地区的形势日趋明朗,弗里斯王国的统治者终于意识到标榜自由的阿尔斯特自由联邦,捍卫的只不过是自己的自由,靠他们遏制威塞克斯王国、调停解决北弗里斯危机,也许还不如向诺曼帝国寻求帮助更为有效。恰在这个节骨眼上,诺曼帝国外交大臣罗兰公爵结束了在阿尔斯特自由联邦的行程,亲赴弗里斯王国首都进行友好访问。在罗兰公爵抵达弗里斯王国后,联邦军事情报部门向高层提交了一份报告,经收集各方情报并加以分析,基本坐实了北弗里斯地区有至少1处“星源石”矿藏的情况。以威塞克斯王国的技术力量,估计数月之内就能够建起矿井。随着新矿投入开采,威塞克斯王国的飞行舰艇产量将得到相当程度的提高,虽然未必能迅速赶超诺曼帝国和自由联邦,但其实力的增长,势必提高威塞克斯王国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发言权。长此以往,对自由联邦的战略利益和国防安全可不是好事。
  拿到军事情报部的报告,此前已被军队体制改革呼声闹得焦头烂额的军方高级将领们,赫然发现自己被威塞克斯人耍了一道,顿时又惊又恼。他们知道,此事呈报到莱博尔德总统那里,免不了又要挨一顿狠削。几个大佬坐下来一合计,不约而同地想起了诺曼人。
  在诺曼帝国外交大臣罗兰公爵访问联邦期间,与之随行的军事代表异常活跃。这人军阶虽然不高,却是个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的家伙,他见缝插针地利用各种机会,让联邦军方的高级将领们知道诺曼帝国是有办法迅速解决北弗里斯危机的,只不过碍于国际社会对诺曼帝国的利齿獠牙非常忌惮,不愿去做那因小失大的事情,何况阿尔斯特-威塞克斯同盟是无条件限制的防御同盟,也就是说,只要阿尔斯特自由联邦和威塞克斯王国任何一方遭到任何第三国的攻击,另一方都有义务参战。诺曼帝国出兵北弗里斯地区,极有可能跟威塞克斯军队交火,如若威塞克斯王国籍此宣称遭到诺曼帝国攻击,而自由联邦方面能也认定这种情况达到了同盟协定的参战条件,那么诺曼帝国与自由联邦将再次陷入战争!
  尽管诺曼帝国的军事代表没有明言,身居高位的联邦军方将领们岂会听不出话外之音?要想让诺曼帝国出面解决北弗里斯危机,联邦方面得给他们一个承诺:诺曼军队与威塞克斯军队在北弗里斯地区交火,不属于阿尔斯特-威塞克斯同盟协定的保障范围。
  以阿尔斯特自由联邦当前的决策机制,军方负责界定某种状况是否达到了触发同盟协定条款的条件。只要军方认定不属于,宣战的法定程序就不会启动。无论国会还是莱博尔德总统,都无法越过军方单独做出宣战决定。
  相较于自由联邦复杂而微妙的制衡机制,诺曼人的行事方式就要简单粗暴得多。皇帝霍亨斯陶芬四世有直接调动军队出境作战的权力,而无所谓帝国是否已经处于战争状态。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法,很容易将一个国家置于危险境地,但另一方面,在情况特殊的时候,他们的应对手段要灵活得多。
  借诺曼人之手教训一下狂妄自大、忘乎所以威塞克斯人,乍一听给人的感觉是在引狼入室,毕竟诺曼帝国曾经做出过独霸世界的尝试,而威塞克斯王国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相对安分和安定的北方豪强。但细想之下,有阿尔斯特-威塞克斯同盟的保证,诺曼军队充其量是将威塞克斯王国的军事力量从北弗里斯地区驱逐出去,既不能侵入威塞克斯领土,也不至于重创威塞克斯的主力部队,形势的发展依然处于可控状态。届时自由联邦出面调停,对威塞克斯“施恩”、向诺曼帝国“示威”,理应能够顺利收场。此后无论北弗里斯独立还是回归弗里斯王国,只要确保北弗里斯地区发现的“星源石”矿藏不被某个强国独占,便达到了维持当前格局、维护联邦利益的目的。
  在做出“踩钢丝”的决定之前,联邦军方高级将领们通过先期建立起来的军事热线,向诺曼帝国询问了他们的态度:若诺曼帝国出兵北弗里斯地区,能否限期撤军,能否保证不向弗里斯王国或北弗里斯地区索取任何军事或经济上的要求?
  诺曼帝国总参谋部迅速给出回复,以霍亨斯陶芬四世皇帝之名,保证一个月内让北弗里斯地区平息战火,两个月内完全撤兵,保证不向弗里斯王国或北弗里斯地区索取任何要求。诺曼帝国如在北弗里斯地区采取军事行动,其唯一意图便是防止任何强国获得攻击诺曼帝国罗莱尔河谷平原的跳板,绝无强占北弗里斯地区、掠取该地资源的企图。如北弗里斯地区有重要矿藏的消息属实,建议由当地合法政权组织开采,并遵照米诺陶斯公约向各国定价供应。
第138章
野兽的獠牙
  某个晨雾弥漫的清早,北弗里斯地区,乌里德拉卡斯哨卡。
  在这座嵌入山体的钢筋混凝土堡垒顶部,可见三座半球形炮塔,从它们浑厚扎实的钢铁外壳伸出三对粗长的炮管,炮口昂首指天。这是乌里德拉卡斯哨卡赖以抵挡敌方航空部队突袭的强力武器,上一场战争的数次战例表明,坚固堡垒搭配钢制炮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面防空手段,足以应付装备同口径火炮的飞行战舰。
  这堡垒顶部四角皆有固定的瞭望警戒哨位,每个哨位配有一名身背步枪的武装人员,有的是军人装束,搭配齐整而且神情干练,始终警惕地注视着四周。有的是民兵模样,虽然武器装备不缺,但看上去举止随意,值守岗哨这种枯燥工作让他们心浮气躁。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林间的雾气逐渐消散,可视距离逐渐增加。就在这时,一艘灰色的飞艇毫无征兆且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哨卡上方,只见六名身穿黑色作战服的士兵顺着两条绳索迅速降落在了哨卡顶部。不等哨兵们发出示警,他们便以箭弩射杀了其中三人。
  只有一名哨兵反应机敏地躲过了箭矢,随之鸣枪示警。
  灰色飞艇旋即上升,重新隐入云雾之中。
  枪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那些从天而降的黑衣士兵撇下冷兵器,取出半自动手枪和拳头大小的手雷,有的负责守住通往堡垒下部的通道口,有的前去对付哨位上的哨兵,还有的用特制的塞子堵住那些高射炮的炮口。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而且行动非常麻利。不到两分钟时间,他们便成功堵塞了炮口,干掉了最后一名哨兵,继而朝天打出了三发绿色信号弹。
  作为防备诺曼帝国进攻的重要前哨基地,弗里斯王国在上一场战争结束后,耗费了足足两年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乌里德拉卡斯哨卡。除了各种型号和用途的火炮,这座堡垒还有规模可观的地下防御工事,常备的弹药物资能够维持驻守者半年之用。随着独立公投的结束和约肯政权的建立,北弗里斯危机似乎已经临近尾声,这乌里德拉卡斯哨卡不但有精锐的威塞克斯士兵驻守,还加入了为数不少的约肯民兵。在反应过来之后,守卫者迅速调集兵力,试图夺回哨卡顶部,消灭入侵者,然而他们在通往哨卡顶部的通道遭遇爆炸物,每一个爆炸的轰响声,仿佛是敲击守卫者的重锤,让他们不断丧失信心和勇气。
  见堡垒内部通往哨卡顶部的通道难以穿行,威塞克斯士兵转而攀爬哨卡外部的应急楼梯。尽管他们相互掩护,彼此策应,无奈对方占据了地形上的优势,哨卡的重武器又完全无法应对这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守卫者接连几轮进攻终以失败告终。
  十来分钟过后,一阵隆隆轰鸣声从空中传来。在看不到飞行物轮廓的情况下,守卫者仓促用哨卡下方的火炮设计,但这些中口径火炮的垂直射界远不如哨卡上部的高射炮,漫无目的开火根本没有发挥作用。须臾,从空中传来的机械轰鸣愈发清晰,只见一艘周身布满铆钉的轻型运输舰从哨卡的垂直上方缓缓落下,并在距离哨卡顶部三四十米的位置悬停。大批黑衣士兵们顺着绳索滑降至哨卡顶部,飞行运输舰上的吊框也不断将战斗装备和弹药物资吊运下来。
  随着飞行运输舰的出现,战斗形势旋即发生逆转。黑衣士兵们用火焰喷射器、连发短枪以及各种爆破武器攻入哨卡内部,守卫者或是躲进地下工事,或是仓皇逃离哨卡。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易守难攻的乌里德拉卡斯哨卡被诺曼军队拔除。驻守于此的一百二十名约肯民兵和三十五名威塞克斯士兵,近半数在战斗中丧命,余下的大多缴械投降,只有少部分人得以逃脱,而发动奇袭的诺曼军队只付出了微不足道的损失……
  同一个上午,诺曼军队以近乎相同的作战方式攻占了位于北弗里斯地区西部和西北部的4座哨卡,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威塞克斯军队和约肯政权猝不及防,亦给了全世界一个惊天响雷:善于防守的威塞克斯陆军,在诺曼帝国的精锐部队面前居然也是如此不堪一击!
  在从诺曼边境通往北弗里斯腹地的道路上,还横挡着一座战后建造的军事要塞——贝格斯特要塞。诺曼人没有强攻这座投入实用还不满十年的新要塞,而是以飞行舰艇搭载陆战部队实施蛙跳进攻,夺取了贝格斯特要塞周围的哨卡和村镇,切断了它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使数百威塞克斯军人以及相当数量的约肯民兵受困于此。
  黄昏时分,6艘涂着威塞克斯王室徽标的飞行舰艇出现在了贝格斯特要塞西北方。这支飞行舰队的绝对规模并不大,此前却让弗里斯王国的航空部队一筹莫展,原因无他,在这支飞行舰队当中,有两艘威塞克斯王国颇为自傲的卡堡级装甲巡洋舰——它们是各国现役装甲巡洋舰里建造时间最晚、技术等级最高、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弗里斯王国现役的飞行舰艇,加在一起还不够这两艘卡堡级装甲巡洋舰的吨位,直接交锋更是毫无胜算。
  在斜阳西沉的方向,出现了4艘飞行舰艇的侧影。威塞克斯特遣舰队旗舰“梅伦狄根”号的指挥室里,军官们顿时紧张起来。不一会儿,瞭望台传来报告,出现在视线中的4艘飞行舰艇,疑似诺曼帝国的2艘格伦芬级装甲巡洋舰和2艘战后建造的一级防护舰。
  听到这个报告,军官们稍稍放松了一些。虽然同为装甲巡洋舰,但诺曼帝国的格伦芬级是战争时期建造、战后竣工服役的老舰,舰龄接近20年,设计细节和工艺水准都逊色于战后建造的卡堡级。
  受威塞克斯国王委派担任特遣舰队司令的威奥纳莱将军,此刻却是一脸阴郁地望着西面的那些黑点。上一场战争经历的残酷战斗迄今依然历历在目,诺曼人的刚猛顽强以及对于生命的漠视,让他们成为战场上令人敬畏的对手。如果只是武装对峙,那么毫无疑问,这支威塞克斯舰队是能够占据一定优势的。若是殊死搏杀,那么胜败并不单纯取决于双方的纸面实力,而是战术策略、士气斗志、运气发挥等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如今的威塞克斯军人,精神面貌较上一场战争时期稍有不及,假若对面的诺曼军人还是跟当年一样骁勇彪悍,或是因为战败的种种苦果而满心仇恨,近日之状况恐不容乐观……
  踌躇良久,威奥莱纳将军深吸了一口气:“传令,拉响战斗警报!”
  对于指挥官的这一命令,周围的军官们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尽管威塞克斯王国与诺曼帝国尚未宣战,但诺曼军队强行夺取了多个由威塞克斯士兵和约肯民兵共同防守的哨卡,此过程必定发生了伤亡,双方实质上已经处于交火状态。无论那些诺曼舰艇接到的命令是什么,出于理性的考虑,威塞克斯舰队都应该采取战斗警戒,做好随之跟对方交战的准备。
  至于他们会不会真跟诺曼人干起来,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随着战斗警报的拉响,六艘威塞克斯战舰开始向上爬升。如果说水面舰艇之间的战斗,是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平面战场”,那么飞行舰艇之间的战斗,便是从地面到万米高空的“立体战场”。两者的交战模式看似相近,其实千差万别。
  当威塞克斯舰队提升飞行高度以便抢占优势射击阵位之时,远处的四艘诺曼战舰排成一字纵队,边爬升边向威塞克斯舰队逼近。
  双方距离不断拉近,透过自己望远镜,威奥纳莱将军愈发清晰地看到了敌方战舰的轮廓,心里也愈发地疑惑起来:那两艘战舰真的是格伦芬级装甲舰?
  上一场战争结束后,战败的诺曼帝国失去了大量的海外领地,经济蒙受重创,政局动荡不堪,甚至一度处于崩溃边缘,但在霍亨施陶芬四世的领导下,诺曼人顽强地抵挡住了来自外部的资本金融渗透,以近乎闭关锁国的方式度过了战后最为危险的低迷期。威塞克斯王国和阿尔斯特自由联邦的权力阶层也出于各自的考虑,对诺曼帝国采取了联手抵制的策略,并且限制本国公民和企业跟诺曼帝国进行合作交流,国际和平联盟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其摒除在外。战后二十年,诺曼帝国仿佛成了一个被文明世界抛弃的孤岛,至少在公开层面,各国与之互通甚少——就拿威奥纳莱将军来说,作为威塞克斯王国飞行舰队的一名高级指挥官,他对本国现役和曾经服役的每一级飞行舰艇了若指掌,对阿尔斯特自由联邦航空部队的装备和编成情况也非常熟悉,见过他们大多数级别的舰艇,并通过情报部门得到了较为详实的技术数据。可是对于诺曼帝国,他的直观印象还停留在上一场战争时期,而后从情报部门获得的资料,既不准确也不完整,甚至相互矛盾,让他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眼看着四艘诺曼战舰继续逼近,再有那么几分钟就要进入己方舰炮射程了,威奥纳莱将军心跳骤然加速。如果诺曼人真是抱定决心要跟自己干一仗,接下来,他们肯定会改变队形,转入接战状态,届时自己必须迅速做出应对——拼死搏杀和试探性交火,采用的战术策略和战斗队形是截然不同的。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再去请示上级肯定来不及了,何去何从,自己必须拿定主意,而且要为之担负起责任……
  战斗吨位达27000+的6艘飞行战舰,作战人员接近2000,这,可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第139章
绝杀利器
  望远镜的视野里,诺曼战舰的烟囱口喷出滚滚黑烟,在这晴朗的天空中拖出了一条又浓又长的烟雾带。
  威塞克斯特遣舰队旗舰“梅伦狄根”号的指挥室里,一名穿戴整齐的参谋军官揣测道:“瞧,它们的锅炉应该接近或达到满负荷运转状态,可是,它们的航速并不快——目测估算在50M左右。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格伦芬级装甲舰建成服役时的最大水平时速有68M。可能因为舰龄太久,保养不好,导致动力设备状况不佳?”
  佩戴红底金纹领章的威奥莱纳将军,一语不发地凝视着前方。崇尚武力的诺曼人,那可是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让武器装备得到良好保养的,难道说一场战争的失利,就让他们改换了习性?不,没那么简单!
  少顷,参谋官向威奥莱纳将军进言道:“将军,是不是该向他们开火示警了?”
  威奥莱纳轻吁了一口气:“鸣炮,发信号,让他们撤出北弗里斯,否则……予以击沉!”
  参谋官先是瞪大眼睛,紧接着,眼神中流露出一股兴奋。他迅即将舰队指挥官的命令传达下去,片刻过后,旗舰以副炮发射空包弹进行示警,而后用国际通用的旗语发去信号,要求诺曼舰队立刻撤离北弗里斯地区。
  诺曼战舰遂以旗语作出回复:要战便来,奉陪到底!
  看到对方霸气的旗语答复,“梅伦狄根”号指挥室里的一众军官表情很是丰富。
  片刻过后,瞭望台传来报告:瞭望员借助高倍望远镜进行了细致观察,判定敌方舰队的两艘主要战舰是疑似经过改进的格伦芬级装甲舰,两艘次要战舰是原版的奥卡奇勒级防护舰。
  改进型格伦芬级?
  威奥莱纳将军凝眉眺望前方,改进型的性能会较原版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上一场战争结束后,根据停战协定,诺曼帝国向停战委员会提交了详实的备案资料。在这份资料中,原版格伦芬级装甲舰的战斗吨位为10920T,装备2座双联装和4座单装45PIR(225mm)主炮,8座单装30PIR(150mm)副炮,8座单装14PIR(70mm)速射炮,装甲厚度20-30PIR(100-150mm),动力输出16000Z,最大水平时速68M。
  若是改进型的战斗性能较原型提升30-40%,那么眼前的两艘诺曼装甲舰,硬实力跟战斗吨位12680T、装备5座双联装49PIR(245mm)主炮、最大水平时速70M的卡堡级装甲舰并不存在级差,也就是说,硬碰硬的交火,胜负主要取决于双方官兵的发挥。
  想到这里,威奥莱纳将军倍感压力。
  而就在这时,射击控制室传来了令气氛骤然紧张的报告:“敌舰已进入我方射程!”
  进入射程后,双方随时都有交火的可能。要想抢占先机,必须要因地制宜地选用某种战斗队形、采取某种战斗部署。
  威奥莱纳深吸了一口气:“全体左转,右舷对敌。”
  “是,全体左转四分之一圆角,右舷斜向对敌!”重复指令之时,参谋官的声音带有明显的颤音。
  威奥莱纳不由得皱起眉头。
  不一会儿,6艘威塞克斯战舰在旗舰的带领下集体转向,在敌舰队面前摆出一字斜线纵列。
  跟水面舰艇不同,飞行战舰的武器布局既要考虑球形射界,又要保护脆弱易损的推进系统,主炮火力相对分散。战前设计建造的老式战舰,朝一个方向射击时,最多只能集中五分之三的火炮,而战后设计建造的新型战舰,诸如威塞克斯王国的卡堡级装甲舰,因为优化了武器和动力配置,在左前或右前的一定角度内,可以集中五分之四的主炮进行射击,并由此演化出新的战术队形。
  舰队转向之时,威奥莱纳将军重新端起望远镜,密切关注着诺曼舰队的动向。视线中,诺曼人的反应看起来有些迟缓,在威塞克斯舰队完成调整之后,他们的队形才开始发生变化:后排战舰上升、前排战舰下降,摆出了飞行舰队作战最为常见的竖列队形。这种队列,利于老式战舰发挥前向火力,最大限度地保护推进系统,而且坚定表明了本方的进攻姿态,是上一场战争中诺曼帝国舰队指挥官最热衷的战斗队形。
  这些诺曼人的思维,难道还停留在二十年前?
  “敌首舰距我90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2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