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燃魂(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239

  通讯兵当即通过野战电话将这一战术讯息传递到团部,由团部调度炮兵连实施反制射击。
  作为联邦陆军最特殊的团级单位之一,巴斯顿学生团编有4个战斗营、1个炮兵连、1个辎重连,配发的武器虽然不是最新最好的,但胜在装备齐全,架构完整。团属炮兵连配备15PIR(75mm)口径野战炮4门、7PIR(35mm)速射炮4门以及马拉炮车,除此之外,每个战斗营在战时还配备了5PIR(25mm)口径速射炮4门,用以加强作战火力。
  炮击参数刚刚传递出去,对面树林又有炮弹飞出,这次不是一枚,而是接连三发。这些炮弹旋即拖着短促而尖利的啸声越过守军阵地。
  朝后望去,在阿尔斯特-威塞克斯边境地带那到处散落着巨大黑色残骸的战舰坟场,停着一艘灰色的运输舰。从它的体形轮廓来看,应该是联邦军的鬃马级中型运输舰,它之所以冒险降落在诺曼军队炮火射程内,是因为连日来的激烈战斗使得联军国境防线的储备物资迅速消耗,伤员大量增加。由于陆地运输通道频频遭到诺曼军队的袭击,补给运输效率骤减,联邦舰队只得出动运输舰艇帮助运送弹药、撤离伤兵。
  经过了前面一发炮弹的弹着点校正,诺曼人第二次射击的三发炮弹,落点离联邦运输舰不足百尺,正在卸货的舰员和士兵只好就地趴下,避免弹片造成伤害。运输舰上,几门用于自卫的小口径舰炮不甘示弱地进行还击,但炮手们只能判断出敌人的大致方位,急促的炮火对敌人毫无威胁。
  片刻过后,巴斯顿学生团的阵地后方响起了M15B型野战炮的怒吼声。由那些炮术成绩优秀的军校学员们负责操炮,团属炮兵连的射击相当给力,第一轮炮火就让魏斯特殊视野里的敌方部队出现了伤亡。他当即扭头道:“速报团部,试射很准,就这样干!”
  通讯兵周围还有几名士兵,听到魏斯所言,纷纷露出欣喜振奋的神情。眼前这种奇特的战况,在巴斯顿军校的任何一本军事教科书和战史参考书上都找不到范例,因为自从“星源石”的浮空能力被成功运用到飞行舰艇上,战场火力压制、火力支援俨然成了航空部队的专长。战舰呼之则来,机动灵活、输出高效,导致陆军炮兵的规模、质量不断受到削弱,战术定位也从司职地面攻坚转向了兼顾地面防空。突然有一天,横行天际的战舰变成了一堆堆焦黑的残骸,战场上空大多数时候只有鸟和云朵,不但指挥官们感到无所适从,士兵们也都陷入了迷茫。
  发生在一周前的那场惊心动魄的空中对决,结果可说是两败俱伤:诺曼人损失了1艘华莱格级战列舰和2艘霍斯战列巡洋舰,另有2艘装甲舰、5艘巡洋舰、6艘巡防舰战沉,而联邦损失了1艘忠诚级战列舰和1艘荣誉级战列舰,并有1艘装甲舰、4艘巡洋舰、10艘巡防舰损毁。除了这些战损舰艇,双方主力舰艇基本上都是带伤离开。诺曼人引以为傲的2艘诺曼级战列舰,联邦方面4艘卡斯蒂维耶上将级战列巡洋舰中的3艘,在战斗中受创严重,不得不在友舰掩护下提前撤离。经此一战,诺曼帝国和自由联邦的主力舰队元气大伤,众多战舰需要回港大修,少则三四月、多则大半年无法出战。
  在魏斯的人肉指引下,巴斯顿学生团炮兵连打出了一波颇具成效的压制射击,敌方炮兵只打了不到十发炮弹便偃旗息鼓。守军官兵们得以在不受袭扰的状况下搬卸作战补给,数以百计的伤员也在同伴们的帮助下排队等候上舰,最多半个小时,卸货载人的工作就能顺利完成。可是,诺曼军队虽然一贯标榜骑士精神,却不是迂腐脑袋。只过了十来分钟,对面树林炮声再起,经过最初几发试射,那炮声汇成了暴雨来临前的滚滚奔雷!
  见特殊视野里的红色虚框数量骤增,魏斯心知不妙,连忙离开阵地最前沿的观察位置,沿着堑壕来到了通讯兵身旁,从他手里要过电话:“我是克伦伯-海森,快向司令部报告,诺曼人要发动进攻了……我说,诺曼人要发动进攻了,快向司令部报告敌情!”
  突遭诺曼军队的猛烈炮火,守军阵地上爆炸一阵紧过一阵。魏斯不得不大声重复,以确保电话线那边的人能听清自己说的话。等到通报完毕,他霍然发现己方的那艘鬃马级运输舰已经飞离地面,仓促之下,舰员们把舰舱里尚未搬卸的物资直接推了出去,各种木箱、筐子、袋子如下雨般落向地面。
  看到这个场面,他不由得捏紧拳头,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可恶!”
  诺曼军队常规的野战炮口径是17PIR(85mm),射程威力并没有比联邦军队的制式野战炮超出多少,对装甲舰及以上级别的大型战舰威胁不大,可是对于运输舰——尤其是停在地面的运输舰而言,只要被几发普通炮弹命中,就有可能瘫痪在战场上,成为敌方炮兵肆意蹂躏的对象。
  联邦运输舰匆匆撤离,诺曼人却没有善罢甘休。经过了十来分钟的炮火准备,诺曼军队走出了树林,以他们惯用的方式向联军阵地发起攻击!
  捱过了诺曼军队的炮击,魏斯和身边的同伴们站在泥泞积水的堑壕里,默默整理各自的战斗装备。在各路兵马撤回国境防线后,指挥部对原有防区进行了调整,巴斯顿学生团的正面防守宽度缩减了一大半,所余不足4000尺,而以旧威塞克斯防线为基础构筑的国境北防线还掌握在联军手里,他们目前只需要抵挡从南面也即联邦境内攻击防线的诺曼军队,压力尚处于可承受范围内。这一周来,在联邦境内实施空降登陆并击败杜尔姆战斗群的那支诺曼军队,对包括巴斯顿学生团防区在内的国境南防线发动了六次进攻,一度突破守军一线阵地、突入二线阵地,但还是被退无可退的联邦军队逐出防线。
  对于那些坠落的战舰残骸,守军既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将它们处理掉,而阵亡者遗骸——前期主要是在战斗中殒命的双方舰员,后期是双方惨烈拼杀的地面部队,则被守军官兵利用战斗间隙草草掩埋之。
  “敌军散兵线……距离3000尺……大家沉住气……”
  巴斯顿军校三年级生哈特-雷索斯的高亢嗓音,在一线阵地上回荡着,给军校同伴以及战时编入这支特殊部队的预备兵们莫大的精神勉励。
  视线中,数以千计的诺曼士兵戴着齐耳的战盔,穿着黄绿相间的野战服,端着以射击精准度著称的诺茨步枪,迈着沉稳而矫健的步伐,以松散的战斗队形向守军阵地涌来。在威塞克斯战场上,诺曼军队以纯熟的空地协同战术把善于防守的威塞克斯军队揍得毫无脾气,并且多次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击败联邦军队,以至于在世人眼中萦绕着精悍无敌的光环,而据受伤被俘的诺曼伤兵供述,眼前这支在联邦战线后方实施空降登陆并大败杜尔姆战斗群的部队,便是诺曼军队精锐中的精锐,有着“魔鬼师”之称的诺曼帝国皇家第1陆战师。在飞行部队昼间无法提供支援的情况下,他们硬是以一师之力扛住了数万联邦军队的围攻,而后不顾疲劳和伤亡,利用夜战反杀对手,实力毋庸置疑。此前一周,巴斯顿学生团连同友邻部队奋勇抵挡“魔鬼师”的进攻,虽有阵地防御之利,而且兵员数量占优,依然付出了颇为惨重的代价。
第2章
狂潮又起
  咚咚……咚咚咚……
  不等诺曼军队靠近阵地,布置在防线各处火力点的速射炮不甘示弱地嘶吼起来,炮弹所及之处,无不血肉横飞、泥沙四溅。
  在巴斯顿学生团的防区,四个残缺不全的战斗营只剩下7门5PIR(25mm)口径速射炮可用。它们名为速射炮,按照地球文明的标准,它们明显属于机关炮的范畴——这些手摇式转管武器由五根枪管组成,使用30发弹匣供弹,其理论射速为300发每分钟,标尺射程10000尺,战斗射速在200发每分钟左右,有效射程6000尺,也即1800米左右。尽管作用原理非常原始,作战效能无法跟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武器相提并论,但在电气化时代到来前,这些连发武器无疑是步兵作战最常见、最可靠的高杀伤力装备。这一周以来,驻守国境防线的联邦军队顽强抵挡住了诺曼军队一波一波的攻击,诺曼人相当一部分伤亡都是拜这些速射炮所“赐”。不过,随着战斗消耗的增加,守军手里尚能使用的速射炮已经减少了一半,而且弹药严重短缺,实战效用受到很大的削弱。
  “敌军距离2000尺……所有人……准备射击……”
  哈特-雷索斯的声音是如此嘹亮,在这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依然覆盖了相当大的防区。魏斯从堑壕中探出头,看到诺曼战团的前锋线已经推进到了距离壕沟三四百米的地方。在速射炮的持续打击下,许多诺曼士兵已经倒在了进攻途中,以至于进攻队形前疏后密。若是守军手里有更多的速射炮,或是在阵地前沿部署一定数量的机枪,这样的散兵进攻根本就是送死!
  见诺曼士兵进入己方步枪的有效射程,相邻阵地的友军部队急不可耐地开火了。这密集的步枪声一响,排头的诺曼兵顿时倒下了一大片。后面的士兵奋不顾身地继续往前冲,上来一排又倒下一排,锋线每向前推进十尺,至少要付出上百人的代价。照此趋势,诺曼人投入进攻的部队又将在守军阵地前流尽鲜血!
  以骁勇著称的诺曼士兵,无视死亡的骇人气息,毅然踏着同伴们的尸体向前推进。要突破守军阵地,他们首先要穿过守军布设的雷场,越过阵地前方的壕沟和铁丝网带,然后将一线堑壕里的守军官兵歼灭或是逐退。经过这些天的大量炮击和反复进攻,阵地外围的雷场已基本不构成威胁了,原本又宽又深的壕沟由于诺曼军队的炮火和爆破出现了多处豁口,现在反而成了诺曼士兵的第二进攻出发阵地。
  这一次,诺曼士兵冲到距离壕沟约百米的地方,突然纷纷匍匐下来。说时迟那时快,树林里硝烟升腾,炮弹随即呼啸而至,落在了守军前沿阵地。
  突遭诺曼人的炮火覆盖,联邦军官兵们只得就地隐蔽。在泥泞的堑壕里,魏斯蜷身而蹲,手指塞住耳朵,两眼紧闭,思绪飞转。又是弹幕徐进,守军有不少人员伤亡和装备战损都是在这种状况下发生的。等这阵短促的炮击一结束,那些诺曼士兵必定跟打了兴奋剂一样,向守军阵地发起近乎疯狂的冲锋。每到这时,联邦官兵们的士气和斗志总是会被对方压制住,靠刺刀根本挡不住敌人,只得撤往二线阵地重新组织防御,伺机发动反击,才有可能继续守住防线……
  以空降方式登陆联邦军后方的诺曼军队,一直是依靠己方舰艇的空中补给和从战场上缴获的物资维持作战所需。所以,他们的炮火准备总是非常短促,此次弹幕徐进也只持续了两三分钟。炮声一停,“皇帝万岁”的冲锋口号再次以山呼海啸之势响起。
  魏斯探头一看,好家伙,那些诺曼士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冲过来了,他卯足了劲高吼道:“敌人上来了!自由射击!自由射击!”
  守军阵地上,“格鲁曼烧火棍”响成一片,但是其声沉闷,其势凌乱。过了好一会儿,速射炮才又重新加入战斗,而这时候它们已经挡不住诺曼人的如潮攻势了。
  见诺曼士兵迅速越过壕沟和铁丝网带,转眼就来到了阵地前沿,魏斯连忙高呼“投掷菠米弹”。相较于射速缓慢的栓式步枪,这种卵形手雷在防御作战中的效用无疑更好。得到提醒,堑壕中的联邦士兵们纷纷投弹,一阵密集紧凑的爆炸过后,冲在前面的诺曼士兵或死或伤,他们的攻击线基本退回到了壕沟附近。
  就在这时,守军各部的炮兵单位开始发威,15PIR(75mm)口径野战炮和7PIR(35mm)口径速射炮纷纷向阵地前方倾泻炮火。前者是高平两用的加农炮,适合中近距离的精准射击,炮弹使用触发/延时两种引信,能够胜任多种对地和防空战术;后者是手摇式转管连发武器,4管构造,使用10发弹匣供弹,实际射速为60发每分钟,不仅射程优于5PIR(25mm)速射炮,撇开成本因素,7PIR口径触发式榴弹的步兵杀伤效果也较5PIR口径实心弹好得多。
  在守军炮火的遏制下,诺曼军队的进攻在壕沟一线停滞不前。就在这时,诺曼人控制区的树林深处突然“跳”出一艘铅灰色的战舰。从体形来看,这是一艘吨位较小的二级巡防舰,通过巧妙的掩蔽手段隐匿在树林之中,为的是在战斗中制造出其不意的效果。
  先前那场波澜壮阔的空中对决,双方主力舰队均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诺曼人以相对较小的损失换来了相对较大的战果,因而赢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战损舰艇基本上都坠落在了联邦军队控制区域,残骸中的“星源石”多为联邦所获,这些精炼的浮空材料能够让工业强大的联邦在较短时间内重建一支舰队,所以联邦方面成为了战略上的获益者。
  此战之后,双方在威塞克斯战场以及莫纳莫林山脉战线都还保留着实力不容小觑的航空部队,可无论是战术上的胜方还是战略上的赢家,现阶段都不想再来一场损失如此巨大的硬仗。所以,在阿尔斯特-威塞克斯国境地带,围绕制空权的角逐进入了一种相当微妙的状况:巡防舰级别的小规模战斗屡有发生,但双方只想取巧、不愿死磕。若是联邦战舰出现在国境防线附近,无论是为运输舰只护航还是攻击诺曼军队,驻守在梅斯波特航空港的诺曼战舰都会迅速派出至少跟对方实力对等的航空部队,如若诺曼战舰出现在国境防线附近,无论其目的如何,驻守在联邦北部航空港的联邦舰队也必定派出优势兵力迎战。
  既然双方都在挖空心思对付敌方舰队,那么用于支援地面作战的精力和效果也就自然被削弱了。现如今,诺曼人挖空心思让一艘巡防舰“埋伏”在战场上,能够抢到的也就是这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差。只要联邦战舰赶来,它必定停止对地攻击,或迎战或撤离,绝无第三条路径。
  一艘二级巡防舰搭载的火炮,数量跟一个普通炮兵营大致相当,但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直瞄射击,其攻击效率比普通炮兵营可要高得多。隆隆炮声伴着机械轰鸣声在这战场上回荡,攻守双方的处境和气势迅即发生了逆转。守军这边,原本用来压制诺曼进攻部队的速射炮和野战炮不得不匆匆转为对空射击,但小口径速射炮难以在较远距离击穿诺曼巡防舰的舰体,野战炮发射使用触发引信的炮弹时,其威力对付二级巡防舰是够了,但诺曼战舰一上来就有针对性地猛轰守军炮兵阵地。受此影响,守军野战炮开火者寥寥,偶有三两发炮弹射出,也与目标失之毫厘。
  这艘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的诺曼巡防舰,以横蛮的姿态暂时压制住了守军炮火,在阵地前方等待机会的诺曼士兵们不失时机地发起冲锋。他们爬出壕沟,无视迎面而来的枪弹和手雷,高喊着“皇帝万岁”,一鼓作气冲过了壕沟与守军阵地之间的缓冲地带,冲进堑壕,用刺刀和拳头对付前沿阵地上的守军官兵。
  凶悍的诺曼兵,曾经不止一次地出现在魏斯的梦魇之中,他们那受到妖魔化的形象,也几乎是每个联邦军人孩提时代最为恐惧的对象。现如今,他们不得不直面纷至沓来的诺曼士兵,直面他们的枪口与刺刀,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念,战线必定一触即溃……
  阵地上,魏斯左手拎着装上刺刀的“格鲁曼烧火棍”,右手握着军官配枪,从容不迫地朝跳进堑壕的诺曼士兵射击,几乎是每发必中,但除非射中要害,一发手枪弹很难杀死敌人,反而会让诺曼士兵像受伤的野兽般狂暴起来。
  打光了手枪弹匣里的子弹,魏斯根本来不及装填,就被一个身材魁梧的诺曼兵给缠上了。他顺手将手枪插在腰带上,斜端起步枪,口中不忘招呼同伴们:“往回!往回!去第二阵地!”
  联邦一侧的国境防线,纵深原本有二十多里,可是诺曼军队从身后攻来,可用的纵深地带缩水大半,守军只勉强组织起三道阵地。魏斯所说的二线阵地,距前沿阵地仅有千尺,两道阵地以多条交通壕连接。出于阻敌推进的考虑,这些交通壕两端为蛇形构造,中段数百尺均为直线,一旦前沿阵地被敌军突破,守军可以迅速撤退到二线阵地,以速射炮和枪弹直接封锁交通壕。
第3章
壕沟之争
  堑壕中,魏斯满身泥污,而且佩戴的是代表军校学员身份的黄色领肩章,单从外观无法辨认出他在部队所担当的职务,但看他腰间插着手枪,且在大声招呼周围的同伴,眼前这名诺曼兵挑起嘴角,只见他迈出右腿,身体前倾,双手紧握步枪,如同长矛突刺一般,明晃晃的刺刀猛然刺向魏斯的胸口。
  在跟敌人刺刀对刺刀的情况下还发声招呼士兵们向二线阵地撤退,魏斯这既不是托大,也不是无知,而是故意卖个破绽,让对手以为胜券在握,诱使其放松警惕。眼角余光瞥见诺曼兵出招,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多余动作,直接手腕一抖,用“格鲁曼烧火棍”的前端磕开敌人的刺刀,接着,左手收、右手出,刺刀在空中劈出一道弧线,刀尖静止的刹那,正对着诺曼兵的脖子。
  杀!
  魏斯心中一声怒吼,双手握紧步枪,使出朴实无华的突刺技能。这个套路,是他在格斗训练中摸索出来的小必杀技,对战没跟自己交过手的同僚,一击取胜的概率接近四成。
  在上一场大战中,参战国军人的单兵素质以威塞克斯和诺曼帝国为公认的最优,其次是联邦军人,然后是弗里斯、法莱恩等小国。诺曼士兵能跟以精锐著称的威塞克斯士兵齐名,不仅得益于他们出众的团队精神,也是优等战斗技能的体现。魏斯眼前这名诺曼兵,魁梧但不笨拙,勇猛却不鲁莽,就在刀尖刺向他喉咙的一霎那,他竟用难以置信的反应速度抬枪格挡。枪机磕碰刺刀,发出清脆声响。
  一击未中,魏斯连忙收力,提防对手使出后招。这名诺曼兵果然老练,他迅速向后退了半步,手腕一转,刺刀的刀锋朝魏斯横扫过来。
  魏斯稳住下盘,侧身举枪一挑,用枪管靠前位置挑开对手的刺刀。短短几秒,双方攻防往来,转换节奏快若闪电。三招之后,诺曼人主动后退一步,瞪眼盯着魏斯。那种阴狠的眼神,给魏斯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
  两军交战之地可不是个别人的决斗场,魏斯与诺曼兵对峙不过两三秒,一对一的形势便被打破:不知是谁从魏斯身后开了一枪,射中了这名诺曼兵的右肩。纵使这家伙健壮如牛,也敌不过3.2PIR(16mm)口径枪弹的可怕威力,他的身体就像是被卡车刮了一下,踉跄后退,那肩膀被削去了比拳头还大的一块皮肉,直接露出了森森白骨。可是,这家伙没有痛叫,而是闷哼一声,手里居然那抓着步枪,双目血红地瞪着开枪者。
  紧接着,两名诺曼兵出现在了堑壕上方,一人径直跳进战壕,另一人瞧见魏斯,举枪便要对他射击。这一刻,魏斯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心理准备,却被二线阵地的同伴救了一命。那名只差一秒就要将他射杀的诺曼兵,则被机关炮弹轰得倒飞了出去。
  “快撤!”有人在魏斯身后喊了一声,他没有任何的迟疑,一边拉栓装弹,一边退入交通壕。撤退途中,联邦军士兵用卵形菠米弹阻滞了诺曼士兵的追击,为自己安全撤回二线阵地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联邦国境防线的一线阵地再度宣告失守。
  回到二线阵地,魏斯喘得就像是台破风箱,可形势不等时间,时间不等人,他匆匆招呼巴斯顿学生团的官兵们严防诺曼人攻过来。就在这时,留守部队的正牌指挥官奥托-伦德斯带着一队士兵们赶过来。
  “你们看到克伦伯-海森了吗?你们……嘿,龙,你还活着!”
  见伦德斯一脸欣慰,魏斯咧嘴道:“战争还没打赢,我怎么能死?”
  经过战火的洗礼,伦德斯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冷傲而又自负的学霸了,他嚷道:“没死就好!我们把你的发明带来了,赶紧用它组织火力吧!”
  克伦伯-海森工厂以战场验证名义运来的两挺水冷重机枪,先前分别布置在第1战斗营旁边的射击掩体里,后来魏斯让士兵们将其中一挺搬到团部附近。围绕国境防线的战斗打了一个星期,这两挺机枪都获得了参加战斗的机会,而且毙伤了至少数十名诺曼兵。毫无疑问,它们的射速和持续射击能力都要优于手摇式转管速射炮,但也出现过卡壳的情况。除了射程和威力不及联邦军装备的那两种速射炮,缺乏弹药也是制约它们发挥威力的一个致命问题——魏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也才搜刮到一万多发1.4PIR口径的子弹。在这般激烈的战斗中,若是放开了用,这些子弹可撑不了多久。
  “好吧!我想你和你的支援来得正是时候!”魏斯上前给了伦德斯一个轻轻的拥抱,然后对临时机枪组的学员和预备兵说:“伙计们,把机枪抬到这边来!敌人随时都会发起二次进攻!”
  一二线阵地之间,每隔三四百尺就有一条交通壕,交通壕之外的区域易于遭到守军枪弹和炮火的杀伤,诺曼军队要从一线阵地到二线阵地,主要兵力一般会沿交通壕进攻。所以在部署防御的时候,巴斯顿学生团围绕它们配置兵力和火力。当然了,诺曼人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令进攻部队摆开散兵队形,以涌潮之势碾过战场——所付出的代价或许要多一些,或许要多很多。对联军国境防线形成取得前后夹攻之势的诺曼军队,无论战术还是心理层面都占得优势,一个星期的时间还没拿下联军防线,可不是因为他们心慈手软或有欲擒故纵的盘算,而是兵力不足、火力有限。在联军后方实施空降登陆的诺曼军队,前期投入作战的不过两万人,经过陆续增兵,或有三万多人,野战实力超群,投入攻坚作战可就力有未逮了。此前他们曾经攻破一线阵地,突入二线阵地,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当守军尽遣预备部队发动反击时,诺曼人若是再在前线投入几个团,有很大的机会保住战果。
  在联军国境防线北侧,自地面一路攻打过来的诺曼军队,投入攻坚战的兵力也不多,且是孤军深入,补给线不断受到联军正规部队和威塞克斯游击队的袭扰。诺曼人迫切的想要结束这场拉锯战,拿下关键性的一分,但如果两支攻击部队都损失过大,即便夺取了联军防线,也很难抵挡住联邦第2和第4军团为夺生路而进行的拼死反扑……
  魏斯的机枪组刚刚就位,阵地上便有人高喊:“注意!诺曼人!”
  话音未落,枪声骤起。“格鲁曼烧火棍”那单调沉闷的枪声汇集成片,反倒是让马莱格特速射炮的嘶吼声显得零零落落。
  “我们的速射炮,弹药所剩无几。”伦德斯皱着眉头说道,“友邻部队的情况也差不多。今早的补给,本该有一万发速射炮弹,但据说只卸下来两千发,分配到我们这里还不足一百发!”
  “真糟糕!”魏斯回应说,“就算把机枪顶上来,也最多能撑一天。如果指挥部不想失去国境防线,必须想方设法为我们运送足够的弹药物资和补充兵员。”
  “问题是撤退中的第2和第4军团也要依靠空中补给维持作战所需。”伦德斯道。
  魏斯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转身趴在堑壕边缘,小心翼翼地探出头看了看。交通壕外面并没有出现大股敌军部队,这意味着诺曼人仍将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沿着交通壕发动强攻。
  狭窄的交通壕限制了诺曼人的战术发挥,守军本来只需要一门速射炮或是几箱菠米弹就足以封锁一条交通壕,可今天的状况不同以往。在己方地面部队突破守军一线阵地后,战场上唯一一艘诺曼巡防舰冒着守军防空火力逼近防线,以直瞄炮火俯射守军二线阵地上的火力点。炮弹袭来,只听得轰然一声巨响,感官世界地动山摇,这堑壕中顿时充斥着刺鼻的硝烟味,隐隐让人觉得到死亡的气息正在弥散。
  魏斯摸着堑壕壁朝前走了一段距离,巴斯顿学生团防区右翼的交通壕岔口原本由第3战斗营负责防御,但那里的守卫部队此时已是死伤枕籍,布置了一门速射炮的火力点也被敌方战舰的炮火所毁。
  如不及时补防,诺曼士兵很快就会从这个缺口涌入二线阵地。魏斯拽起几个为躲避炮火而缩在堑壕里的士兵:“2营、3营的都跟我上,用菠米弹堵住敌人!机枪小队!机枪小队跟我来!”
  临时编组的机枪小队共有4名士兵,2人是巴斯顿军校学员,2人是预备兵。听到魏斯的召唤,他们连忙抬着克伦伯-海森工厂制造的水冷机枪和装有子弹带的弹药箱赶了过来。
  “你们把机枪架在那里,看到诺曼人再开火!”魏斯指着一旁被敌舰炮火轰开的掩体向他们吩咐。
  硝烟还未散去,骁勇的诺曼士兵果然沿着这条交通壕冲了过来,被魏斯调去补防的士兵们朝交通壕投掷菠米弹,诺曼人亦从交通壕朝守军堑壕投弹,伴随着轰轰的爆炸声,两边都是血肉模糊的场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2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