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350


善桐额际不由得现出了一点冷汗,一时间,她竟觉得自己穿得实在是太轻薄了些。虽说早已经知道族内关系错综复杂,恩怨纠葛,虽说都是一家人,但有时提防这一家人,甚至要比提防一般的敌人更盛。但小姑娘实在是没有想到,牵扯到利益这两个字的时候,人心可以变得多么复杂而险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能变得多么微妙而紧绷……
但这一计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不然,小五房恐怕是真要和宗房闹得鱼死网破,和族里闹得撕破面子了。不说别的,如今外头这样不太平,离开了有村兵护佑的杨家村,一家老小能到哪里落脚?再说,百年望族,代表的毕竟是无数或明或暗的人脉,整个西北都受到影响的人望……这一份荫庇,是任何一个家族子弟轻易无法失去的!
善桐的眼神沉了下来,心念电转之间,已经下了决定,她猛地一咬牙,轻声细语地说,“三哥的顾虑,我们也不是不清楚……族长伯爷什么都说了,您和宗房四叔的那事儿要是闹出来……”
见温老三神色骤变,竟似乎连须发都要立起来,她顿时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善桐眼仁一缩,非但没有住口,还更压低了声音。“其实,要真的到了那个地步,只要能堵住四叔的嘴,把这件事死死捂住,大家不也就太平了?个中分寸,三哥自然懂得拿捏的……”
这个小姑娘的心也实在是太狠了!
温老三也算是见过世面,手里了断的人命也有几条了,可听到善桐这娇嫩的嗓音,似乎是毫不在意地说着人命关天的大事,依然不禁从心底冒出了一股寒意: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都还没有发身长大,说到灭口的可能,是淡然自若,似乎成竹在胸,连一点惊慌都没有露出来……
该不会是进门之前,就已经谋算好了这全盘的条件,只等着自己往里头跳进来,一步一步地将话套收拢,话赶话地就说到了这里吧?自己自负聪明,其实到底还是上了她的圈套?
不,或者也是临机应变,就着自己的话头往下说……可毕竟事关人命,不是长辈们先定了主意,她敢开这个口?夸下这样的海口?
他运足了眼力,深深地又望了善桐一眼,想要看出些端倪来。可眼前这张秀气的脸上还是一片平静,小姑娘甚至连隐隐的兴奋都不曾有,迷迷蒙蒙的桃花眼微微弯起来,似乎还带了些笑意……
温老三就觉得自己这一次恐怕是真的得把自己背后的那一位给卖了。
自打上门开始,句句话都透着深思熟虑,你来我往说到这里,人家才揭了底牌:非但要让宗房老四背了这个黑锅,还想更进一步直接把人逼死。而小五房一旦下了这个决心,自己不帮手,恐怕就只能陪葬了。
到底宗房行事还是太过鲁莽,把人逼到了墙角,要真刀真枪地来拼手段,连一点情面都不讲了……说起来,借粮的事,许家、桂家领的是小五房的情面,这十一个铁卫,如今隐然是村人的领袖和靠山,可他们是小五房发话才留下来的,自然听的是小五房的话,卖的是小五房的面子。小五房不动声色,看似处处忍让,其实根本从头到尾都做足了工夫,哪怕局面坏到眼前这个地步,也还是占足了主动。不发怒,是人家克己,如今要发怒了,这一怒就是雷霆万钧,要把宗房老四赶出去还不够,自己这边一旦有了不舒服,就要冲着老四的项上人头发作了……自己要是不答应,固然也许能够拖延住小五房反击的脚步,但风险也实在太大了一点,万一他们找到了别的门路,等着自己的又是什么结果?自己可不是宗房老四,还有个爹能看顾着……
他便露出了一缕货真价实的苦笑,反问善桐,“进村兵的事,真能安排?”
善桐顿时松了一口大气,知道自己撑住的这个花花架子,毕竟还是把温老三的眼睛给迷住了。
心中一时又有了些说不出的苦涩:宗房四叔再怎么可恶,那也是一条人命。自己居然说话间就下了这样的决心,以一条性命的存亡作为筹码,来换取局面的翻覆,而这一切来得这样突然,几乎没有留给她一点挣扎准备的时间。
更可畏者,即使话说出口,善桐也并没有一丝触动,在这一刻,她居然心若铁石,甚至颇有几分淡漠。
#
时序很快就进了六月,夏收的日子到了。村子里更忙了起来:今年收成这样不好,除了杨家村还维持着正常的生活秩序,大部分田地都已经抛荒,如今到了夏收的关口,任何一个村人的心都绷紧了。
怕的还不是一般的蟊贼……
前线交战,许家、桂家都是各有胜负,宝鸡身在西安之前,也算是腹地中的腹地了。倒还不至于被北戎破关而入,但前线附近的边民已经饱受滋扰,纷纷承受不住,往回涌入宝鸡一带。他们带来了新鲜的消息——就连往日里聚啸山林的绿林好汉,也都饿了半年多的肚子了。有一大绺胡子也正在定西一带汇聚,虽说畏惧官兵,未必会在当地劫掠,但宝鸡的杨家村、天水的桂家、慕容家,无疑都是他们眼中的肥肉。
借着这股人人自危的势头,村兵再度扩招,温老三也不知道走了什么门路,竟真的混进了村兵中当了个小小的头目。顿时也能吃饱肚子,偶然还可以带上几个馒头回家给侄子们填肚子。
老七房的日子稍微滋润了一丁点儿,可别人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村子里陆陆续续又有数个老弱撒了手,一半是饿死,一半是病死,满村里开始担心的是族库里到底还有多少粮食——都说小五房其实也没有多少粮了,他们的存粮,已经全为宗房补了族库的空缺。
这谣言传得是有鼻子有眼,连时间都丝丝入扣对得上的,传了数日便沸沸扬扬的,一时间和瘟疫疑云真是并驾齐驱。——宗房的反应就要比瘟疫之说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要来得迅捷得多了,不到两天就召集村里耆宿开了一个小会,会上着重就说了两点:第一,这族库空虚一说,纯属子虚乌有,第二,小五房一条巷子去了两个人,那不过是没有扛过这艰难的年候,瘟疫、缺粮这样惑乱人心的谣言,再有听说传话的,直接就撵出去不准再进村里居住。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难于防川,可在这非常时刻,小五房和宗房一旦联手,几乎就是握住了村兵和粮食两大命脉,要赶走一两个出头椽子,赶走也就赶走了。族人们顿时噤声,又过了十多天,因夏收实在是忙碌,已经进入晒场的最后阶段,村子里的闲话倒也就淡了下来。似乎这一场风波,还未闹到最差的地步,也不用出人命,就已经可以平息。
温老三却似乎不这样想,六月底一天,太阳都快落山时,他便神色阴沉地登了小五房的院门。
84、风雨
小五房和老七房虽然暗地里联手了一次,但这件事并不太正大光明,也就是那天善桐乘着中午人少,自己又是个孩子,轻轻巧巧地往老七房院子里走了一次。之后两边行事,多半都出于无声的默契,温老三这样面色凝重登门而来,倒是让家里人都吃了一惊。榆哥和梧哥正好刚下学回来吃饭,一听他来,两个孩子就直冲出去,王氏哭笑不得,连着几声将两个儿子喊回了身边,榆哥犹道,“娘——娘,他就是来找麻烦的!”
三老爷和四老爷就要从容得多了:他们到底也影影绰绰地听说了老太太和老七房之间的那点勾当,两人得了母亲的眼色,便鱼贯出了屋,站在院子里略带戒备地瞟着温老三,又抬高了声音道,“三侄子,无事不登三宝殿,你这是来找谁有事?”
杨善温瞥了院外一眼,见这一条巷子几家都有人远远地站在门外指指点点,他心知肚明,这话是说给这些人听的,自然不会往心里去,随意应付了几句,就拉着四老爷,“心里有事,找你喝酒!”
如今连口粮都要没了,还有谁舍得酿酒?四老爷一脸的无奈,和温老三拉拉扯扯了好一会儿,到底是跟着他去到了村兵们巡逻时惯常休息的大祠堂内,和温老三喝了一肚子的清茶,又唠了半晚上的嗑,回来就进堂屋向老太太汇报,“他心里还是不稳当得很,口口声声,要快些将老四给赶出村子里,不然,怕老四死到临头,反咬他一口。”
老太太还没有换上寝服,盘着腿坐在窗前,善桐有一下没一下地给她打着扇子,王氏在一边陪侍:这祖孙三代是谁都没有休息,硬生生地把四老爷等回来了。只从炕桌上的针线就能看出来,一整个晚上,二太太和三姑娘都陪在老太太左右,同她说话解闷。
这一两年以来,二嫂和母亲真是越走越近了,从撕破脸走到面和心不和,眼下看起来,竟似乎是一团和气连最后一点心结都已经消弭。更别说三姑娘是出落得越来越刚强,越来越有主意,也越来越得老太太的喜爱和信重……四老爷脑中思绪一闪即逝,见老太太还望着自己,忙又补充了几句自己的见解,“他也不肯多说什么,反反复复就是这几句话,说是自己也要自保,不能不为老七房考虑……儿子琢磨着他的意思,还是想催我们快些发话,或者推波助澜,不让事情就这么平息下去。”
老太太扫了善桐一眼,不期然就叹了口气。
这个四小子,没有功名也好,就凭他这个性子,到了官场上,还不定怎么被人坑呢……
“他也有他的难处。”她习惯性地想要去摸水烟筒——手指一动又想起来,手头的青条只剩几包了,抽完了可再不知道往哪去淘换了。便又将这股子烟瘾硬生生地咽了下去,才慢慢地道,“三妞,你怎么看?”
这件事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善桐一手操办,若不是她到底是个女儿家,没有和善温这个二十啷当岁的大小伙子把酒言欢的道理。善温来找人喝酒的时候,她都恨不得自告奋勇出去和他周旋。如今听了四老爷这几句话,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她微微一抿唇,略带不屑地道,“他这是已经把底牌给自己揭出来了嘛。这件事面上是完了,私底下可还没完呢,族人们一下从议论我们小五房,变作了议论他们宗房的族库。这和瘟疫又不一样,本来也有七八分就是实情,究竟是真相不巧泄露出来了呢,还是背后有人捣鬼,宗房能不查个水落石出?温老三真是上不得台盘,我要是他,现在死扛也扛住了,索性就和老四决裂,等到这一波饥荒过去了,咱们能拉扯他的地方多了去了,才几天啊,就顶不住了,往我们身上一推了事。”
四老爷眨巴着眼,一时竟还没能明白过来,只觉得善桐虽然说的都是货真价实的西北土话,但一句话串在一起就成了天书,偏偏除了自己之外,母亲也好,二嫂也罢,都露出会意神色。他又琢磨了一会儿,才模模糊糊地明白了过来,“善温那个王八羔子,是特地上门来找我们说话,把关系挑开的?”
老太太略带欣慰地扫了儿子一眼,似笑非笑地点了点头:四老爷倒还不算糊涂到了十分。
其实说起来,宗房老四和小五房之间也没有太大的仇怨。无非是因为十三房的过继,两边过了一招,老太太虽然看不上他的行事,但小五房财雄势大,宗房根基深厚,说起来也算是相当的对手。两边虽然有了不快,但宗房四爷想要算计小五房,还没有那样的胆子。却不想老太太一旦不做,要做就要做绝,先后力劝族长退位,把位置交到宗子手上,家里人是到现在才回过味来,一旦宗子继位,兄弟们分家出去单过,四爷海明不再顶着宗房的名头,不论是对付他也好,还是防着他也罢,都要比从前更容易得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3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