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350


杨海明面上掠过了一丝为难,他诚挚地望了小五房三女一眼,似乎在撇清自己的干系,力证自己的无奈——这个文质彬彬的中年汉子也的确可能没有为善桐说话的空间。“粮食,也许倒是可以还价的……那首领说,若是凑不够两万石,余下的粮食,一石十两银子。但人是非要不可,就是这一年间死了……也得把尸首掘出来给他过目。”
温老三满是横肉的面上闪过一丝可以眼见的不忍,他叹了口气,帮着杨海明把话说完了,“说是日落前要见不到人和粮食,那就没有情面讲了……”
怪道他那样着急地叫自己快跑!现下都是中午了,日落前——这考虑的时间,也未免太短了些。
善桐张口又要说话时,却挨了母亲一个肘击,这一回是老九房的杨海和抢着说话了,“二嫂,你让善桐自己说话啊!”
他脸上货真价实写满了焦急与害怕,望住了善桐,神色间隐隐带了祈求,没等王氏说话,又重复了一遍,“孩子是懂事的,也到了懂事的年纪——你——你让她说!”
众人早已经都看出端倪了,七嘴八舌纷纷道,“是啊,是啊,让孩子自己说话。”一时间室内倒是热闹非凡,老太太面沉似水,回头瞪了善桐一眼,才喝了一声,“这是要把我们——”
话没有说完,炕边已经传来了低弱的声音,族长发话了。
“吵什么呢?”
老人家吃力地坐直了身子,又掏出手绢,擦了擦胡子上的涎丝,他费力地清了清嗓子,面上还带了三分憔悴。又端起茶喝了两口,才慢悠悠地抬起眼来,逐一扫过了众人的神色。
“自打百多年前,先祖从土木堡迁徙到宝鸡落脚,一百多年来,我们杨家出过进士,也出过流氓无赖……”他扫了善温一眼,在满室寂静中,又轻轻地咳嗽了起来。“都是自家人,说句心里话,咱们根基深。几十年来,族人有些不成气候的,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狐假虎威是有的,可一百多年来,还从来没有出过一个吃女人饭的龟公茶壶……怎么,今日五六百个鞑靼贱奴,就吓得你们连骨头都没了?祖宗的体面,都丢到哪里去了?”
他又疲惫地闭了闭眼,无限惆怅地长出了一口气,“不要人,咱们破着大伤元气,粮食和钱都给了——保个平安嘛!既然这样硬着脖子也要我们杨家的姑娘,那没得说了,顶吧!看看是鞑靼人的火铳厉害,还是我们杨家人的弓箭锋利……有一个算一个,都给我记住!就算顶不住,就算打进来了,我们杨家人宁可站着死,也绝不能沦为鞑靼人的奴才,不能丢了祖宗的人!祖宗以诗礼大义传家,海明,《杨家规范》第七十八条怎么说的?”
杨海明便起身朗声道,“子孙当以和待乡曲,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切不可先操忿人之心。”
一屋子人便跟着他轻声念诵起来,喃喃的声音,竟传出了窗外,“若累相凌逼,进退不已者,以直报怨,切不可卑鄙苟且,致使我姓蒙羞……”
老人家又咳嗽起来,好半晌才匀了气息,笑声中犹带喘息,“不可使我杨姓蒙羞啊——”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站起身道,“族长放心,万一事情不好,吾等也决不让杨姓蒙羞!”
一边说,一边都自散去归家安排诸事,倒是小五房三女一时间竟无人起身,老太太眼神闪烁,沉吟了半晌,又叫住了善温,道,“孩子,你是村兵里的人,去找王队长传个话,就说当时小公爷有一样物事留在了我们小五房的,如今也是时候取出来用了。这样一说,他就明白的。”
她对善温的态度,已经温和了不止一分。
善温面上不禁有几分吃惊,不过他也知道不是细问的时候,点了点头,便匆匆去了。倒是族长面上闪过了不少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他手里捏着茶杯,征询地望了老太太一眼,老太太露出一个苦笑,只是摇了摇头,却不曾说话,只是枯坐当地,同族长相对无言。
不多时,村墙附近却又起了一阵骚动,善桐心下也有几分好奇,她冲母亲递了个眼色,自己轻手轻脚出了屋子,折过几个弯角,在巷口抬首一望,便顿时屏息无言。
村墙上不知何时已经竖起了一杆大旗,纯黑绒底上,金边红底的大字张牙舞爪,浓烈得几乎都能滴下血来,“征北大将军天下兵马大元帅许”这十三个大字赫然在望,正随着午后的烈风,肆意摇摆张扬。
87、阴云
平国公许氏乃是开国元勋,以军法传家,死于国事者,历代不下数十人,当代平国公许衡昔年在青海一带坑杀瓦剌鞑靼近十万人,手法酷烈,平国公许的名号,在西北能止小儿夜哭。纵使数十年间不再过问兵事,将西北边镇交给桂家镇守经营,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头衔,依然不做第二人想。这一面黑底红字的金边大旗,不论是在漠北还是江南,一经树立,便意味着平国公许家的嫡系人马在此地驻守,虽不说所向披靡,但个中含义之深远,却不是一般草民能够料想得到的。
仅仅是顷刻之间,第二杆旗帜又被树了起来,“钦命辅佐亲卫虎贲三百许”,这一扇旗帜要比征北大将军旗小倍许,却是一色一样的黑底红字,只是少了金边罢了。但善桐却深知这一面旗帜,才更能取信于敌人,令其相信杨家村是真有许家军中战斗力最强,也是威名最盛的三百铁卫中人驻守。——说老实话,这一面旗帜的威吓作用,是要比大旗更实际得多了。
她在巷口久久地抬头仰望,出了半日的神,才要回头去寻祖母时,却见两个老人家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出了屋子,族长到底身体还弱了些,扶着宗子的肩膀才能站稳了,老太太却是站得稳稳当当,两人也都在善桐身边驻足,抬头凝望天空有顷,族长伯爷似乎是喃喃自语,又似乎是对老太太说话,“老弟妹真是高瞻远瞩……居然留下了这一招后手,这一劫要能度过,还是多亏了老弟妹啊。”
老太太也没有多加谦逊,却更不曾自满,老人家罕见地露出了一抹苦笑,竟是将心虚与茫然,展露到了面上。“当时不过是以防万一,哪里想得到天真的就变到了这样的地步……”
她低声道,“这一面旗能吓得了多久,还是难说的事了!”
“又有谁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族长看了看宗子海明,似乎是说给他听,又似乎是给自己鼓劲,“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眼下大旗立起来,铁卫军爷都是走老了江湖的,自然知道炫耀武力,能够知难而退、破财消灾,那是最好……不能,也就只能拼罢。”
周围不知不觉已经围了一圈人上来,众人多少都还是指着族长能够锦囊妙计安村人的,这两面旗帜,也都被当成了是宗房的功劳,也就是站得近些的几个人,听到了两个老人家的对话,此时才七嘴八舌地问,“许老帅能派人过来么?”
又有人略带兴奋地道,“铁卫名动天下,以一当百之名,深入人心。要是能拖一拖,他们自己心散了,四处散去,那就熬过这一关了!”
善桐瞥了那人一眼,想要说些什么,却是欲言又止:她毕竟是个没出阁的小姑娘,今天给家里带来的麻烦,也已经够多了。
不想老太太看在眼中,眼神一闪,反而道,“三妞有什么想头就说出来吧。”
见族长多少有些吃惊,老人家就指着善桐解释,“家里第三代这些孩子,别看她小,其实聪明过人,不输男儿。就是善檀也及不上她的急智……病急乱投医,她要有什么馊主意,也比咱们没主意来得好。”
宗房几个男丁的眼神顿时就聚集到了善桐身上,善桐扫了周围一眼,颇有些顾忌,一边也是整理着思绪,一边就将众位长辈引回了院子里,又张罗着为族长倒上了一杯水,见闲杂人等一律退下,连宗房的女眷都不见了人影,她才轻声道,“对方说的是突厥话,又带了五百多人。就算是鞑靼那边,一次能握有五百个精兵强将的,也是他们的‘那颜’了。”
虽说杨家是百年望族,但毕竟随着繁衍发展,子孙们受到的教育也是有好有差,很多事情善桐可以从这个角度着眼看出来,别的族人们就硬是想不到这一点。就连族长等人,也都被局面唬住,此时听了善桐的分析,倒觉得事理十分简单,因此纷纷都点了头。宗房四爷海明便道,“我心里也觉得那是他们的大那颜,进去递话的时候,一路往里走,虽说见不到容貌,但只看那群人的身量动作,就知道都是百战之辈,那股杀戮之气,和村里的铁卫兵爷一样,是瞒不了人的。”
到了这个时候,他和小五房之间的一点龃龉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善桐也把琐事抛开,她对四爷点了点头,又道,“虽说我不知兵,但在西安城里,也曾经侍奉于桂太太左右,听到军官太太们闲话,都说北戎鞑靼不论男女都是令行禁止,乃是天生的好兵。指望他们因为人心散了自然退去,那是不能的。但这些人毕竟也不同于一般的悍匪,也不管实力悬殊,激起了凶性,或是损伤了他们的面子,就知道杀、杀、杀。这些人是兵嘛,肯定是听主帅的话的。既然这样,那就犹如两军对垒,可以以运筹帷幄来对付他们,不想打,和也可以,只要我们实力够了,北戎那边的人,也不是没有做过投降、议和的事。”
她的思绪其实也并不复杂,只是角度新颖,一路顺下来又极简单的,此时非但几个小字辈,就连族长也不知不觉坐直了身子,听得入神。连海明又要插嘴,他老人家都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沉声道,“丫头,你往下说。”
善桐自己的思维其实也是一边说一边理,话到了嘴边才想明白得失,她又闭上嘴考虑了片刻,直到觉得没有什么疏漏了,才续道。“既然对方会指名要杨善槐,可见……那个头领,应当就是……”
她含含糊糊地挥了挥手,又道,“对方当时也不是不能打,也有火铳,也是人数相当,但他们没有打,只是要了银子就走了。可见得这一群人还是求财、求粮食,并不是来拼命的,和我们实力相当的时候,是可以谈条件的。那么为今之计,第一就是要虚张声势,让他们以为我们的兵又多又强,因此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老太太不禁点了点头,和族长交换了一个眼色,四爷海明倒是失去耐心,嘟囔道,“这不都是在办的事儿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3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