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350


“要是你哥哥聪明伶俐,那么我们不高攀也罢了。可无奈这第三代是个嫡弱庶强,”老太太又看了王氏一眼,见王氏嘴角绷紧,分明是咬紧了牙关,多少苦涩,都绷紧了不肯现出一点儿,心中却又是一叹。“你们做姑奶奶的就得嫁得强些,你大姐又嫁得远了,你这个亲妹妹,就要嫁得近。再多的委屈,为了你哥哥,也只好往肚子里咽。送上门去给人挑拣,也顾不得了。”
她一动不动,逼视着清秀可人的小孙女儿,又加重了语气,一字一句地道,“你仔细想想,从今儿起,你就再不是孩子了。要想嫁进桂家也好,牛家也罢,咱们的家世,都还差了那么一星半点。你得想方设法地表现自己,你得下了脑筋去钻研、去揣摩贵妇人官太太们的喜好,你得把自己的架子放低喽,是官小姐又如何,想往上爬,就得把这些矜持给置之度外,可你又不把这矜持给全丢了,无论如何,你得维系住咱们小五房的脸面……你要是点头应下,从今儿起,你就再不是孩子了,也没有人会把你当个孩子看。囫囵吞枣也好,因噎废食也好,你都得尽快成长起来,做个几乎十全十美的女儿家,纵情肆意这四个字,再同你无缘——三妞,你想想祖母的话,再告诉祖母一声,你能行吗?”
自己和桂二哥的亲事也许有望,善桐自然是欣喜的,可祖母的这一番话,却往她火一样热的心上泼了一盆凉水。她一下就想到了——竟想到了小二房的善婷。
自己看善婷,其实是带了少许居高临下的。出身摆在那里,眼睛看得这样高,难免遭人轻视……而她可以受委屈,甚至可以咽下一肚子的不平,却没想过以自己的出身,竟还会有一天,可能遭到别人居高临下的蔑视。
然而祖母的话却再中肯不过,以她如今的成长,又怎么会不明白,以小五房的身份,以桂二哥亲事的特殊,要嫁给桂二哥,她就得把自己的委屈往肚子里咽,把不平给忘到九霄云外去,将血性、冲动与最后一点天真埋葬在心底,从此以姐姐……不,以那个她如今其实已经并不太喜欢的杨棋为样本,做一个大方得体心思深沉如海的大家闺秀,一边维持着小五房的体面,一边不动声色地往上爬……
她几乎是惶惑地看了母亲一眼。
母亲脸上虽然平静,甚至还有些隐隐的不忍,但嘴角平稳,不曾下撇,眼角更没有细纹,望着祖母的眼色中,也不见不满,甚至有些隐隐的臣服。
母亲是赞同祖母的做法,这两位长辈虽然有心结无数,但此时此刻,却站到了一起。
她又想到了姐姐和诸燕生的婚事,想到了姐姐那句幽怨的:姐姐命苦,不是男儿身。想到了桂含沁看似开朗,内中却含了无数心酸的‘脸面?脸面值几个钱’,想到了榆哥同许凤佳、桂含沁等人之间几乎令她不忍卒睹的对比……
善桐深吸一口气,轻声道,“祖母,事到临头,舍我其谁?”
是啊,她一手成全了姐姐的婚事,如今二房嫡女,仅自己一人。瞄准的又是自己……自己有些心许的桂二哥,这种种艰难,舍她其谁?
老太太就欣慰地叹了一口气,又望向王氏。“你看,这孩子要怎么教才好呢?”
婆媳两个都是心思深沉之辈,很多事已经不必明说。老太太把话点得这么白,连嫡弱庶强都说出来了,不认错,也是变相认了错。而王氏又还有什么样天大的理由,要和婆婆继续面和心不和下去?
她深吸一口气,却是款款起身,先跪了下来,响亮地给老太太磕了三个头。
“娘呕心沥血,只为第三代打算。”王氏的声音却很平和。“媳妇无以为报,只有给娘磕几个头了。”
虽说王氏不怎么说话,自己是连唱带比,身段做到了十分。但这几个头,足以抵得无数未出口的甜言蜜语。
老太太欣慰一笑,“大难当前,一家人总要齐心协力。你两个弟媳妇都不中用,以后家里事,还要你多操心了。”
一边说,一边弯下腰来,亲自扶起了王氏。两婆媳目光相触,都漾出了微微的笑意,随后却又都不约而同地扭过了目光,望向了面带微笑的善桐。
这一出将相和,至此终于圆满落幕。
【卷二:豆蔻初成,斜风细雨尚不须归】
58、大似
本来西北的春天就短,昭明二十一年的春天,更好像是《五台相会》里打过场的杨延德,才露了个脸,就急匆匆地退了场。才过三月底,就已经是一派盛夏气象,到了五月、六月,越发是热得不得了了,一进中午,西安城竟如死城一般,就连最勤快走街串巷卖脂粉的南货担子,都在树荫底下歇了,直到太阳沉进西边,这才肯挑着担子,沿路叫唤,“南边来的珠花,京里贵人们都爱呢——”
就有大胆的妇人开了门问价,问得了价,却又狠狠地叹了口气,“哪里买得起!秋后再来吧!没到秋后,手里可没余钱。”
话说到末了,又转了个调子,“要不,等大将军旗开得胜了,你再来也成!到时候啊,俺家没准还能落几个赏钱来着。”
她声音略大了些,被风一吹,就吹进了巷子口一辆桃木车里。车内贵妇人听了,也不由得微微一笑,冲身边一个盘腿而坐的半大女孩儿笑道,“这是军户……听她口气,这家的爷们,少说也是个小军官了。”
这女孩儿自然就是善桐了,小半年当口,她身量似乎又长了不少,也不再做女童打扮,打着辫子,而是正正经经地梳起了丫髻,发间也现出了金、玉影子,就是神色间那股天真浪漫的孩童气息,似乎也随着打扮的变化,消退得一干二净。闻听得母亲这话,她只是微微翘起唇角,“到底是省城,日子要比村子里太平多了。”
王氏已是不动声色地打量了女儿一路,见善桐额顶虽然沁出了几滴汗,但却依然稳稳盘坐不动,也不曾趁机探看车外的街景,心中自是无限满意。她微微一笑,随口指点,“要看城中兴衰,不在这里看,你舅舅怎么说是个官身。住的街坊还能差到哪去?要到那一等下三滥的街巷里走过,才能知道今年城中百姓,日子过得如何……这还是你外祖父教我的道理。”
这小半年间,杨家村虽然说不上风平浪静,但也没出什么幺蛾子。自己同婆婆暂时放下成见,齐心协力,除了打理家务之外,全副心力里倒有七八分,都是在雕琢善桐。
早上起来给老太太问过安,便到十三房去,同善喜一起上课。善桐本已经认字,也读过女诫,只是功课上未曾精心,学得七零八落。此番除了女诫、女四书等,由先生悉心教导之外,老太太又请动家中账房,教善桐看账本算进出,还请三爷海文开了书单,都是教人明理上进,格物致知的百家著作。给善桐开了功课,三四天必须读完一本,三爷随时抽查……这为的是增长她的气质眼界,教她明理上进,思维清晰。
一个月里有两三天,也要跟在祖母身边,学她管理家务。佃户、邻居、族人、生意、家务,一个家里总有百般琐事,需要打点。这些事,老太太虽然吩咐给儿媳妇们去做,但始终未曾放松掌控。
到了下午,跟着大姨娘学了女红,晚上还要听自己说人情往来。将小五房的人际关系,小五房内二房的人际关系一一谨记心里,老太太私底下,肯定也没少说桂家的事给她知道:虽说西北望族,除了杨家、桂家之外,尚有牛家、慕容家、诸家、洪家等等,但宝鸡杨天水桂,桂家离得又近,自己和婆婆自然是先指望着桂家,实在不行,把三妞教出来了,人品摆在这里,出身摆在这里,配上哪家的少爷也都尽够了。
孩子的确是块璞玉,虽说早年来往于京城与西北之间,大家又都还顾不上她,多少是有些耽误了,但这小半年来一通恶补,竟很有了几分脱胎换骨的意思。虽说私底下有时还天真不减,但大面上,却已经很过得去了。最可喜聪明处犹过其姐,就是年轻心热,到底还有些心软,当着老太太,自己也有很多手段拿不出来教她。
王氏不由得长出一口气,若有所思地抬起手来,要顺女儿的鬓发,触到善桐乌鸦鸦的秀发,又放下了手:是大姑娘,梳起发髻了,就不好再随意去抚她头顶。
正出神时,车轮声中,两辆桃木车一前一后,又转进了一条幽深的巷子里。两边高墙森森,有古树探墙而出,顿时给车中母女添了一丝阴凉。王氏自己倒先掀起了帘子一角,略带挑剔地审视着这条巷子。见巷中只有两户人家,一前一后地开了门,这才略略放下心来,一时百感交集,又叹了口气,才随口道,“这个通判,当得倒是比翰林强些,你舅舅在京里,也就是凭了两进院子住着。京官再清贵又如何,进项太少,还是穷苦。”
话里却多少有些自我安慰的味道。
善桐望了母亲一眼,双唇微动,却也说不出什么来:自从昭明十八年,自己堂舅福建布政使王光勉倒台。福建王家顿时失去了遮荫的大树,虽然名门世族,历代累宦之家,也不是说死就死得透了。但卷入党争之中,又做了皇长子的弃子,墙倒众人推之余,王家也渐渐地现出了衰败的气息。
虽说舅舅素来谨言慎行,不肯踏入党争之中。但从母亲的只言片语里,善桐也渐渐明白个中委屈。当时舅舅身为侍读学士、国子监司业,虽然官位不高,但身份清贵,又是皇上身边近人,得皇上心许,甚至隐隐有‘为儿养相’的考语传出。意气风发之下,难免锋芒毕露,恐怕就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借此风波,不知为谁弄了手脚,京察后被调到西安城内为一通判,迄今已经三年了,转眼又是一次考察,虽然得了优异考语,却还没有动弹的消息。
翰林出身,外放从来都是正印官,真正的储相,外放不过是走个过场,捡了最上等的州府,轻轻松松在任上打熬三年,不是回京入部,就是往上升迁。通判却是为人做妾,最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计,虽然也是正六品,但同翰林滋味差别多大,也就只有舅舅甜苦自知了。
外祖父年纪大了,早已经退休回家荣养,人走茶凉,当年的门生如今成了路人。二舅舅多年科举不成,在家耕读照管产业。王家这一代虽然也有不少族人出仕,但可以依靠着,唯独大舅舅同堂舅两人,当时一为封疆大吏,一为天子近臣,比小四房两兄弟也差不了多少——小四房大爷的总督位虽然尊贵,但当年在福建,还是王家嗓子最亮。更别说小四房二爷多年来不过一个翰林院编修,又怎比得上侍讲学士,定期出入宫中,可以随时面圣……自己出生懂事前的那段日子,母亲想必是很得意的,却不想先是哥哥出事,紧接着一两年内朝内风云变幻,王家从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变作了炙手可热的热炭团,现如今倒还要在西安看人家脸色过日子。一时间有不胜今昔之感,又怎么不是人之常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3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